上星期五,《皿三昧》完结了。
有不少声音表示:几原邦彦又双叒叕跌落神坛了。
至此,几原邦彦可以和宫崎英高一起加入跌落联盟。
一位又一位业界神话往人间跌落,一个又一个导师的倒掉垮台,业界药丸了。
然而,《只狼》已经向人们证明,宫崎英高还在神坛上坐着;那几原呢?
不论怎么看,《皿三昧》都已经是一部超出业界平均水准的作品。
它最大的问题,可能是节奏;而这番只有11集(我听说的是,几原只拉到了11集的赞助),要讲的很多,篇幅却不足,产生节奏问题是理所当然。
据称,BD卖得好,就出第二季。
然而,几原主要表达的应该都已经表达完了。
爱与欲望兼得 几原在我这里一直是个开放的导演。
《百合熊风暴》算一个证据,但那又怎样,做百合的男监督多了去了;直到《皿三昧》我才确认了一点——几原真是个包容的男人。
他本人倒没有这个怀疑,只有同事提及他年轻时和女朋友同居的材料。
简单来说,《皿三昧》一开始就因为“搞基”而失去了一部分观众。
几原在访谈中表示,“这次绝对不想让人说成耽美”,我还以为他搞的是假基,等我看完……这搞的还是真基啊!!
是“爱”还是“欲望”——这是片中,两位(男同性恋)片儿警玲央和真武几乎每集都要叨叨的词语。
实际上,“搞基”这个元素本身就在提出这个问题。
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一样也是“爱”,这在几原大爱的关怀里必定是相等的。
而有相当一部分(男性)观众比起《百合熊风暴》(女同性恋),却无法接受《皿三昧》(男同性恋),也证明了人与人终有无法“联系”之处。
就片儿警的行为来看,是“欲望”,就要被打成河童僵尸。
在《皿三昧》的设定中,“爱”就是“爱”,显然它是纯洁的;而“欲望”就是力比多,与性关系密切。
那么“欲望”真是不可取之物吗?
显然,“爱”和“欲望”是同等重要的。
在本剧后期,玲央终于能够面对欲望,河童王子拥抱了自己的“欲望”黑暗面,“不要放弃欲望”,这也是几原的呼声。
比起“爱”,“性”似乎从来就有着不好的名声,几原这种有些自然主义味道的提拔是难能可贵的。
当然,看过的都知道,《皿三昧》就是口嗨“欲望”罢了,实际上非常纯洁。
(不纯洁还怎么在电视台播放……相逢即是缘 tsunagari(繋がり),这个词语相信各位已经被念烦了。
这片11集,主要讲的就是这个“联系”,简单来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男主角一稀,因为与家庭毫无血缘关系,因此感到事实上的疏远,然而出于对弟弟的愧疚与爱,一直用病态的方式与之保持亲密关系;男二号悠,小小年纪,到片尾手上已经有不少条人命并因此坐了少管所的男主(动画史罕见),父母双亡,因此汲汲于亲哥;男三号燕太,全片又一位真基,暗恋青梅竹马男一,所以拼命要维持的“联系”就是男一了。
在片末,男二欲追随哥哥而去,因此要切断在浅草的一切联系,也就是与男一男三断交。
在与逃犯哥哥的逃亡过程中,他不是没有感到过哥哥的动摇——“弟弟实际上是个累赘”。
哥哥临死时也承认,如果不带上你,什么事都不会有了。
但他怀里的照片却显示,他涂黑了所有亲人,唯独为弟弟留下了空白。
爱,如果历经动摇尚能保存,那就仍然不容置疑。
至于男三,大概是舔狗舔到最后不至于一无所有,但也啥都没有的故事。
很明显,片儿警组要表现的是“爱”和“欲望”;而初中小男孩组要表现的是“联系”母题下的故事。
人,是社会性动物,因此对于几原邦彦来说,失去联系,人也就不成为人。
孤岛上的鲁滨逊,虽然仍然是人,却因为无人知道他是人,是否为人也就不重要了。
人,是处在他人观照中的,如果失去了联系,存在也会被抹杀。
这就是为什么,河童王子将一个人的“存在”和他拥有的“联系”挂钩。
联系又是无处不在的——男一与男二原本以为是陌生人,不想男一珍贵的脚环就是男二小时候送的,并且告诉他“不要放弃”。
实际上,男二小时还曾遇到喵太郎,也就是后来成为男一家宠物的那只猫咪。
如果联系甚至成为人的根本,它也就变得不可放弃了。
这则是最后一集要集中表达的东西。
用中国俗语来说,“相逢即是缘”,缘,妙不可言。
男二为曾经的快乐时光而流泪了——人因此也是有趣的生物了,虽有快乐,但人尽皆知,“快”速而不乐,我们总是感觉烦恼轻易追上快乐。
然而,快乐却在历时性中找到了位置,一来记忆是有滤镜的,二来快乐总是在逝水的年华中闪闪发光。
能做到男二哥哥一样冷酷无情斩断联系的是少数,而他自称为“恶人”。
善人,是斩不断联系的。
“想要联系,可是……” 联系也脆弱。
河童王子为孩子们展示了他们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分歧,每一样都会导致联系的分崩离析。
但是,孩子们拼尽全力要保住当下的联系,这份努力却并不会因此失色。
“我不想再见到你们了”,也是时下常常听到的话。
然而事过境迁,你又是不是会感到遗憾,那些过去的快乐在闪烁,而联系却不在了。
这里让我想起了《你一生的故事》,后者提出问题就是,如果预见未来的悲伤,你还会愿意前往吗?
女主角做了肯定的回答。
因为在她的眼中,路程上的幸福势必比悲伤更多,我们不需要去计量测算,而幸福自会闪耀。
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如此。
【观影打卡】几原邦彦《皿三味》春季在b站看到了第六集,然后就被下架了,一直忘了看,最近偶然找到了资源,于是一口气把剩下的都看完了。
动漫讲述的是三位初中生,某天遇到了会说话的河童,并且被强行夺走尻子玉而变成河童的故事。
在重新夺回尻子玉时,会有三人组中的随机一个人的秘密会被强行曝光出来。
这里的秘密真的是推动故事的关键,每个秘密都太精彩了,看起来正常的三人组其实哪个都“不大正常”。
动漫的监督是几原邦彦,出名的作品为《美少女战士》,在这个动漫中可以清晰得体验到丝丝《美少女战士》的风格,虽然主角是三个男生,但是三人在每一集被夺尻子玉-变成河童-打败僵尸-重新把尻子玉塞回屁股的这段过程中,真的很羞耻,很美少女战士风格!
三位少年的暴力变身欢乐又羞耻!
这部动漫在搞笑外皮下其实隐藏着很多细腻的不容易向别人表达出的情绪在,贯穿全篇的是"联系"二字,“人都是断开之后,才发现自己早已相连”“但是我们还是要努力珍惜维护还在相连着的东西”“我遇见了所有的悲伤,但是还是愿意相连”。
本来是抱着看看沙雕搞笑动漫快乐一下,结果看完还引发了蛮多思考,是截至今年看到的最喜欢的动漫之一了。
最后只想总结说一句,几原邦彦天下第一!
整部剧有一个中心点: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且强调联系是必要的。
每个人也许会有自己想要守护的联系。
因为联系是双向的,放弃联系是不考虑别人的行为,而且也是相当艰难的抉择。
一开始只是被可爱的吾妻沙罗吸引而补番,动画的制作分镜可以说是相当精良,变身时酷似魔法少男(大雾),剧情层层推进,主角们想要盘子的原因也逐步揭开,全剧全程电波很多片段都不要用常识来理解(比如变成河童消灭怪物还要唱歌bla)剧情轻松有趣(虽然后面不轻松)也引人深思。
番剧里还包含着很多可能不被大众认可的如爆菊行为,同性爱情,部分情节可能拥有性暗示……看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b站撤下来了。
最后是吐槽:一稀的弟弟画女硬说男……沙罗的真实身份原来是……Keppi合体之后谜之身段……
皿三昧 (2019)8.52019 / 日本 / 动画 / 几原邦彦 武内宣之 金子伸吾 神保昌登 / 村濑步 内山昂辉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是被《皿三昧》的先导预告片吸引,然后让尻子玉的榨取所笑到,对迷一样的结尾感到不悦,多年后回想又回味无穷的,最近,我又看回这部强调“联系”的动画,谈谈我对三位少年的一些看法。
一·空虚少年一稀我觉得一稀这个角色的设定非常符合这部剧“欲望”的设定,他所在的家庭是一个重组家庭,他有一个可爱的弟弟。
他的家,看面积就知道是“マンション”级别的单位,就算是租住,在大多数社畜蜗居的东京已经算得上是一个中产以上的家庭。
物质上的充足并没有让他感到快乐,他喜欢自己的弟弟,却接受不了这个次生家庭,这让他开始寻找心灵上的慰藉来满足他心底的欲望,于是,他决定去找他的生母。
这就引起了他个人在剧中的第二个悲剧(第一个是生父母离婚)。
生母邀请他去同住,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强烈的欲望让他忽视了春河的呼喊,害怕失去哥哥的春河急切地追上去,遭遇了车祸,深受重伤,下体瘫痪。
剧中没有作多余的解释,估计是落下了终身残疾。
这让一稀对弟弟更加愧疚了,也是他之后化身偶像讨弟弟欢心的原因。
其实后面燕太的遭遇和春河一模一样,看来一稀确实在春河一事之后没多大长进。
我总感觉,一稀代表的,就是现代社会,物质充足,而精神空虚的人们吧。
二·缺爱少年燕太燕太是我在剧中最喜欢的角色。
喜欢看日剧,或者了解日本这个地方的社会文化的人都知道,排挤少数派是日本人群体最显著的特征,典型事件太多了,外国人或外国归国子女就是最典型的少数。
因此,在燕太还是小学生的时候,就遭到同学的排挤,动画和漫画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就是没人和他踢球。
在他最孤独的时候,一稀主动邀请他去玩,从此,一稀在他心里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
到了中学,燕太似乎适应了日本社会的生存方式,和同学们有说有笑(漫画里有体现),但是无论男同学怎么给他看女生的照片,女同学怎么和他说笑,他还是只喜欢一稀,内心的欲望随着青春期迸发的激素,逐渐通过性欲表达出来。
在第一次尻子玉榨取之后,燕太的黑历史遭到放映公审,三人和河童王子都看到了燕太对一稀的笛子做了什么。
悠看完之后,黑线都画在脸上了,一稀明明看到了,却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勉强维持着表面的关系。
这一幕之后,可以确定他确实对燕太没有爱情,但他不表明态度拒绝他的做法为后续事态走向失控埋下了伏笔,由此引起燕太的妒忌,燕太搞破坏被甩,直到燕太偷盘子被打,被枪击...事情差点就没有回头路(当然编剧又给了个好结局)。
在这里我并没有过多的苛责一稀,毕竟燕太出于自身的爱欲搞了许多破坏,但这也能从侧面看出,一个人在喜欢另一个人的时候,处于自身的身份的卑微,或是自卑,对喜欢的人无底线的献媚,不平等的爱情竟是如此地让人惋惜,我多想对燕太说,你别再这样做了,他就是把你当备胎了而已,你不值得为他付出那么多!
只可惜,和燕太相似的人们,很少会听。
即使是在现实中,你肯定也有这样的朋友。
题外话,要是燕太像春河那样掉进了欲望回收站,系统会判定他为“爱”吗?
三·迷途少年悠悠是一个扭曲的兄控,他的自身经历向我们说明了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大的影响。
兄弟俩本来拥有一家面馆,悠小时候过得挺快乐的,祭典的时候和giegie玩得很开心,后来他哥走向黑道,正邪观尚未成型的悠选择了帮助和自己有亲密关系的这一方,也就说明,他和哥哥是不可能善终的。
比较幸运的是,悠遇到了一稀这个愿意拉他一把的人,即使他记性一般;也遇到了燕太这个愿意默默付出的幸运星,能在知道事情的原委之后从嫉妒他转而帮助他。
题外话:是不是因为燕太的转变使得悠对他产生了好感?
(反正官方比较会玩,各种收割CP粉)自此,关于三人的简单个人分析就结束了。
实话实说,一开始我是感受不到这部动画说了什么的,只有接触社会多了之后,才懂得人与人之间联系的重要性。
这句话敲键盘很快,但实施起来有困难,每个人都能品尝出不同的味道......
活著的時候是【慾望】,是提倡「爭取」的狀態。
死去之後成為【執】【念】【怨】,提倡亡人和故物「捨棄」和「放下」。
看另一篇暗黑向解讀影評很有啟發感。
我之前一直不明白為什麼【只有春河判定是愛】,b站有一篇很好的影評解釋是【有沒有回應決定的】。
那篇視頻也很好,但我一直覺得不太能說服自己。
現在體會是【活著時慾望還有實現可能,所以怎麼都是希望】,【死去則要進入下一個輪迴,再深刻的感情也不再是希望,成為了「執」「念」和「業」】。
日本佛教的死人沒有【未來】,只有【輪迴】【往生】【成佛】。
一旦死了。
再多的努力,都是徒勞的。
死了就是死了。
上个月一口气看完之后又忍不住二刷完了,现在才想着应该记录一下。
剧情真的挺好看的,有喜有悲。
一稀和弟弟的故事线、悠和哥哥的故事线是看哭我了,燕太毫无保留的付出有些过分了又让人难过,说实话后期一稀我觉得偶尔有点不太喜欢,不过整体还是很好。
讲的主要还是人与人的羁绊,最后拼尽全力将友谊带送到过去的小一稀手中,将一切有串了起来,这个设定真的很喜欢。
论cp我很吃反派警察二人组,设定我的爱,在lofter上看到更多细思极恐的分析,也去看了推特,小说和漫画,对于动漫的世界观有了更多了解,越了解觉得越好看,所以才按耐不住又二刷了😂。
真的很佩服编剧,整体作画也很精致,虽然重复的内容有点多略有不满,但整体真的很喜欢。
时隔两年再次的追番。
最近追过的三部分别是超人幻想、鲁邦意大利篇、法芙娜exodus. 再往前追溯就是space dandy和地球队长,居然已经是五年前的事情了。
这里面BONES的两个,过了好几年想起还是觉得无聊。
我一直以为动画就得有这种药味儿,充满幻想,出乎意料,脱离现实生活和物理定律。
日常生活的段子为什么不看真人呢?
这一点几原不负我。
11集是个很完美的长度。
再长下去,兼用卡就显得无聊了,路人的简化处理就被注意到显得简陋了,大道理就矫情了。
其实最后两集的升华已经有点让人厌烦,好在是及时收住了。
所谓爱、欲望、联系、记忆,确实有点像水獭所说的“概念”。
年纪大了感情退化,难以联系到自己生活的概念就往往觉得没什么意义。
最吸引人的是不断的泄漏。
坦诚相待之后仍然会有问题、有痛苦,然后再去积极地解决问题。
足球组有西莱的味儿;警察组化作流星,想起银河美少年,又想起夏亚。
理想的爱情就是这样哇。
好片子就是吃糖吃刀都让人舒服。
还有一点就是每次打完小怪兽的迎风冲浪,秃顶河童飞扬而稀少的头发让我太有共鸣了。
要是最后两集不这么赶,升华不要这么高,就更好了。
虽然有些表现形式开始看着令人震惊和尴尬,但是却如此洗脑,简直令观众要撕破自己高冷的外衣,释放自己的本性。
“想要联系”是对人生深刻的思考,人的定义就是社会动物。
看到后面才会发现这番真实地呈现了人性,既满足观众猎奇心理,又令观众感动得涕泪横流,既让人感到欲望的卑劣,又让人感到欲望的力量和带来的希望。
HE真的是挺照顾各位看动画的小朋友了,还是挺充满善意作品的~此外,还是吹一波作画,画风好看,制作精良,表现形式新颖有趣,真的是精品呀~
从第一话开始,几原邦彦就在方方面面强调起了“爱与欲望”这一对名词。
可我直到最后一话,也没分清爱与欲望。
“爱与欲望”到底指的是什么?在这之后思考良多,也经历了一些事情,我终于有了一个不算很清晰的结论。
以下只是个人拙见。
显然,爱之中包含了欲望。
欲望有很多种,向善的欲望、占有的欲望、做爱的欲望欲……各种欲望,都是爱的一种客观反映。
没有“爱的欲望”,也就没有了“爱”;爱也有很多种,亲情、友情、爱情,不同类型的“爱”以不同比例掺杂在一起 ,具体呈现在某个人身上。
光有“欲望”,是达到不了“爱”的。
“欲望与爱”,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男男都受缚于前者。
因为缺爱,所以想要有人能陪伴,渴求一份彼此之间的羁绊。
可这仍然是“欲望”,远远不是“爱”,或者说只是在渴求一份“暧昧”。
“爱”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而幸福是建立在你的对比之上的。
有了不幸的体验,你才能知道幸福是什么。
因此,幸福往往在悲剧中诞生,幸福离不开悲剧。
这同样也是一种最常用的戏剧理论。
“爱”包含了索取和给予,而“欲望”只有索取。
很多时候并不是不想“给予”,而是压根就没有能实现“给予”的通道。
因此“欲望”虽然有可能转化成“爱”,但就如同想要约炮约出真爱一般,难上加难。
而“爱与欲望”都是在我们与他人的联系中产生的。
“欲望”的联系是多么地脆弱,一点点风吹草动便烟消云散。
在网络上结识的好友,也大多难逃这如同一次性筷子一般的命运。
可由“爱”维系的联系呢?这种维系会夹杂着许多痛苦。
正因为这些夹杂着的痛苦,它比一般的联系要牢靠的多。
一个人如诺没有了“爱与欲望”,也就没有了羁绊,没有了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人间失格。
话虽如此,但我终究难辨“爱与欲望”。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只有默默承受下来,才能知道最后的结果。
或痛彻心扉,或恍然大悟。
几原这种强舞台剧形式很容易让人以为故事简单不值一提,实际上短短十一集所含的信息量普通动画二十集都未必能讲清楚。
抛开设定之荒诞无厘头不谈,人物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个人所渴求之物背后的伤痛,所否认之物背后的恐惧都真实又复杂。
舞台剧形式没有喧宾夺主,反而极大缓解了情感递进速度太快引起的不适。
三人好不容易解开心结,一起踢足球,结果立刻就有燕太毁掉秘密基地的剧情,几原毫无铺垫直接把背叛真相摊开,观众心情真如做了过山车。
但这不就是几原的意思吗?
只要人与人建立了关系,就没有一劳永逸的幸福快乐,背叛,相爱,分崩离析,又重新联系,人要爱就要付出心碎的代价。
过于强行与刻意,让几个闪光点还没发光就落幕了,男主双标得透着一股婊气……全剧下来能让我只讨厌男主一人的,这么多年除了school days的诚哥,还真无人能出其右,可能也算是这部剧的一个意外收获吧……
为什么只有哥哥死了
河童之国和人类穿越进入河童之国的故事出自芥川龙之介的《河童》,而芥川对河童国的描绘来自于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中的马国。《河童》故事中叙述者被当作精神病人,而斯威夫特本人则是被认为在晚年完全疯掉了。如同河童国的几次三番移花接木的世界观,该作品的构成要素也是层层嫁接。几原邦彦自己抄自己,抄一部分小游泳,抄一部分化物语,一部分魔法少女小圆,总而言之除了新房昭之摄影以外的新房昭之要素很全了,叫人难以相信是几原的出品。风格混乱,前几作的缺陷几乎都有,而一旦没有几原的反思内核支撑剧情线来坚持故事展开,缺陷就显得尤其明显。制服警察/少女革命,三个男孩/三个女孩的百合熊岚,加在一部片里也不能完成企鹅罐的内核和蝎子之心/命的世界观展开。用了相当的社会空间和背景,却没有支撑那个背景空间的人物和故事。
故事抽象到无法用语言表述情节,只能是拍成动画。河童在午夜的浅草拉着黄包车狂奔,榨取人类灵魂深处最犀利的欲望,为爱而扭曲,为爱而杀戮,为爱而终结。《京骚戏画》之后又一部表现力非凡的神作。
。。看完 感觉非常失望
开局不错,抖机灵抖得也很好。
b为啥要下架这种内核纯情到不行的动画?
天哪好可爱的动画!
变成无趣的成年人了呢
就要差评
萌二亚比的爱,因为我几原老贼喜欢玩抽象,喜欢搞象征符号——所以他就是高雅艺术,他就是阳春白雪。抱歉啦渚薰,我还是喜欢主角嬷庵野秀明的eva。
哈哈哈,非常风格化了。春季个人最爱。
强行看了两集,着实不和我胃口
认真的说,这部番的第一集就可以决定你是否能接受这种风格。第一集就难以接受,请果断放弃,不要自己找罪受。而我自己却是被这部番的天马行空所惊艳到了,这是近几年看番以来从未有过的感觉!
两分给猎奇
恶趣味番
难怪被禁的,恶心🤢
那些打三星的理由真的让人很无语……你看不懂是这部番的问题吗?这完全是你自己的问题好吗?从小美术课就被语文老师占了,缺乏艺术修养真的很可怜……还说别人萌新233打字连断句都不会,标点符号也不会加,几原邦彦你不了解可以直接点开他的图片,看他的作品有哪些,他导演美少女战士的时候你怕还没出生
好!到!爆!炸!感觉近几年追番都很少看到所有设定 作画 动效和场景制作都这么牛逼的了。超有毒的剧情节奏真的完全停不下来,河童造型也太萌了。感觉11集根本不够看......
哎少革好看是好看但是束缚好多,而且陈旧……这个画风追定了!22-2-9:变身就占去了大半时长,但人设我喜欢。沉浸在骨科和男同里的导演。。22-2-10:整个故事似乎有点潦草。。以后再看一遍?但真心有被感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