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看下来,基本上格调可以定为压抑那一类型了,画面是那样的灰蒙蒙的,似乎永远看不到阳光的那种,音乐是那样的诡异,仿佛要把你牵入一个未知的世界。
最开始看到这个片名,我还以为是一部科幻片,的确,在影片的故事行进中,涉及到了一点科幻,涉及到了想象。
片中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不是唯一的,还有一个和我们一模一样的世界存在于这个宇宙中,而且离我们很近,那就是another earth,但到了影片的最后,也没有一点关于another earth 的展示,所以,这只能是一部略带悬疑的剧情片。
影片从一个聪明的女孩开始,她放任不羁,风华正茂,满怀希望,她收到了麻省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认为她的将来,nothing is impossible。
与此同时,影片的男主角——一个音乐家,拥有美好的事业,拥有美满的家庭。
可是当那个风华正茂的女孩遇上这个处于家庭幸福中的男人后,一切都改变了。
女孩酿成了交通事故,她开车撞向了那一家三口。
女孩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梦想,她被判入狱四年,而音乐家失去了妻儿。
影片很快就转向了四年后,四年的时间,给女孩太大的改变了,她背负着罪恶感,她已经变得不合群,不爱与太多人交谈,她内心承受着杀人带来的罪恶感。
她摆脱不了这种罪恶感带来的折磨,她甚至选择了自杀,但被人救起。
后来她选择了清洁工的工作,后来她想去向那个音乐家道歉,但她在他面前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懦弱,她在罪恶感面前败下阵来,她不知道该怎么说,也许她还没有准备好。
她阴差阳错地给音乐家做起了清洁,她希望这能改善他的生活,能让他的生活能变好一点。
后来她和他之间有了好感,我想这好感源于一种同处于绝望生活边缘人的共鸣与理解,但最终他们没能走到一起,因为这是不可能的,她杀死过他的妻儿。
当女孩被抽中并有机会登上另一个地球时,她来向他告别,他对她不舍,让她不要走。
她只是向他讲述了一个女孩的故事,那就是她的故事,听完那个故事后,她让他决定她的去留。
结果可想而知,音乐家对杀死他妻儿的人不会有一点好感,她离开了。
最后女孩把那个机会给了那个音乐家,她希望他能登上另一个地球,她希望他能在另一个地球上见到自己的妻儿,因为按照科学家的理论,两个地球是存在镜像关系的,而四年前的车祸那一天因为两个地球离的太近而互相看见了对方,从那时起两个地球上的人就沿着不同的生活轨迹行进了。
女孩最后还是解脱了,她完成了她的自我救赎的过程。
整部影片还是比较难懂的,尤其是影片的结尾,一个让人很意外的结果,女孩在earth 1见到了来自earth 2的女孩,影片在两人的对视中结尾,到底音乐家有没有见到他的妻儿呢,影片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观影期间我就一直在想,这部影片想表达的是什么,虽然我看的不是很透彻,但还是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人其实最难原谅的是自己,别人原谅你与自己原谅自己,后者要难很多。
所以电影就会构想这个世界存在另外一个自己,用另外一个自己的视角来看许多事情,就会看到很多的不同。
昨晚看了这个小成本的独立电影《另一个地球》,然后一整夜都在思考这个结局。
导演到底是要给出什么解释的。
我记得以前看过的一部乌克兰电影《orange love》,也是一个戛然而止的结局,相信爱的人认为女主会回来,不相信爱的人觉得女主走了就不回来。
这部《另一个地球》,关于earth 2上的Rhoda来到earth 1我想到了三个结局。
结局一:earth 2上的车祸依然发生了,earth 2上的Rhoda来到earth 1也是期待earth 1没有发生车祸,这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结局二:earth 2上如Rhoda 1所愿没有发生车祸,穿着相对高档的Rhoda2在earth 2上按照没有车祸的轨迹过着很好的生活。
john远去earth2后找到了Rhoda 2,告诉她这一切,所以Rhoda 2来找Rhoda1,帮她一起赎罪。
这是喜剧的结局。
结局三:earth 2上的车祸还是发生了,但是earth 2上john原谅了Rhoda,相爱的两人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而john 1去到earth 2找到两人,jhon 2教john 1学会原谅,所以Rhoda 2来找Rhoda 1学会解脱重新生活。
这三种结局,个人觉得第二种是最不可能,虽然是喜剧的结局,但这种结局违背导演在影片大部分时间梳理出来的救赎和原谅两种观念。
从Rhoda在老头手上划出“forgive”可以看出她懂老人的赎罪并期待得到原谅的心理。
而这一切正是Rhoda一样期待的。
结局一,john远去earth2的四个月里,我们看到的Rhoda 1是自由的开心的,她已经从心里原谅了自己,但是Rhoda 2的出现让她镇住了,悲剧在earth 2上同样发生了,那么两个Rhoda的渴望被原谅的心理该何去何从。
导演是用一种悲剧的结局最直接的告诉我们,只有原谅才是两个地球上john和rhoda共同的出路,而这个“原谅”只能观众去把持。
结局三是相对好点的结局,悲剧两个地球也同样发生了,但是另一个地球的john原谅了Rhoda,rhoda也原谅了自己,john 1去另一个地球学会原谅,Rhoda 2来到地球教会原谅。
导演让观众看到了直接的原谅,然后对比之中教会观众救赎和原谅。
这两种结局也是我比较能接受的结局。
关于两个地球的故事,说的还是平行空间,解读比较透彻的就是美剧《迷失》,同样的事在不同平行空间可能得出不一样的结局。
其实我一直相信宇宙中真的有这样的空间存在。
所以我经常会想另一个甚至另几个平行空间的我过什么样的生活,很简单,比如这个空间我和男友分手了,但在另一个空间我们可能依然还在一起,或者另一个空间同样分手了,但是原因却不同,又或者另一个空间的我们根本就擦肩而过了。
关于《迷失》里的平行空间说甚至认为不同时空的人有时能感应彼此。
而法国电影《两生花》直接就觉得同一个世界就有另一个你,甚至你们有过擦肩而过,但始终能感应到彼此。
很多时候我们梦见的自己可能就是另一个空间的自己,比如我们生活中,常常觉得眼下这场景或这事似曾相识,说不定这就是另一个时空的我们经历过的,这种似曾相识应该就是感应了。
又比如当你安静躺在自己的房间时,会发现空间里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动静,会不会这就是不同空间的我们正在做什么不同的事。
所以当我自己做错事的时候就会期望另一个空间的我没犯傻,希望那个世界的自己过得好好的。
回到《另一个地球》中,当rhoda确定有另一个自己的时候,就期待着那个空间车祸没有发生,自己没有被这种罪恶感包围。
所以她才会申请,她更渴望得到原谅,当john没能原谅自己时她把去另一个地球的机会让给了john,希望他看到另一个地球上的温馨后回来能原谅自己。
最后来说说影片本身,这是一部科幻剧情片,相对那些大制作大特技的科幻,我更喜欢这种接近生活的科幻,来得更真实。
影片本身的节奏把握的挺出色。
幽蓝夹杂温暖的视觉风格很好的映衬了影片的基调和主题,另外值得一提就是影片的原声,使用后摇的神秘感,很空灵很大气,尤其是对女主的特写时原声把持的尤其出色。
女主角微冷淡雅的美丽很符合片子的气质,大爱!
这是迈克卡希尔的处女座,在圣丹斯电影节占得一席之地。
看好你很赞的独立电影,值得推荐!
与大多数的科幻片有所不同的是,这部电影没有绚烂的后期制作、没有强大的明星阵容,唯一可说的后期只不过是看上去让人心情舒畅的美丽地球悬挂在无尽的天空中,充满神秘却让凡人遥不可及,你会思考,那个地球上是否有人生活,是否有个跟自己长的一样的人...编剧是强大,因为这是个很好故事。
电影里有漂亮的主角、富有节奏的配乐、吸引人的曲折进展,它的结尾是开放的,你甚至有点摸不清头脑,但正是因为这个结尾才让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前途无量的姑娘Rhoda刚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番Happy过后在回家的途中出了车祸,顺便提醒下车主们开车一定要专心,别因为其他的干扰就对自己行驶的方向分了心,电影里总是会将主角在车里捡东西、跟其他人讨论争执、接电话等因素发生悲剧的车祸,这部电影也不例外,这位叫Rhoda的妞酒后驾车,仰着头去窗外看蓝色星星去了,她撞上一辆正在等红灯坐着一家三口的车。
因未成年做了四年的牢,美国人保护未成年,所以其他人并不知道她在坐牢。
四年后,那个蓝色的星球贴近了我们的地球,甚至可以用肉眼看到那“另一个地球”....往后,一切都是救赎。
片中的Purdeep其实是另一个Rhoda,他将漂白水先倒入自己的眼睛,然后又将漂白水倒入自己的耳朵 ,他跟Rhoda一样,用尽余生来“Forgive”,活着便是救赎,只不过,他不再拥有机会,而Rhoda却拥有。
这个故事的精彩之处,是将一个科幻的情节套进一个道德伦理的情感故事当中。
受到良心的谴责,做错了事酿成的后果用余生去承担去弥补,然而生命逝去便不再拥有机会。
音乐家John出了车祸后,生活潦倒、自暴自弃,每天在床上拿着已去世的妻子的红色衣服怀念过去,那种痛苦谁人能知,失去家人的生活要么一蹶不振要么抛弃过去重新振作。
他选择了前者,直到救赎者的出现,一个要救赎一个要新生,两个人相处屋檐产生了微妙的变化,他用琴弦和锯条演奏音乐,观众只有她。
那一刻,一切都没有了,只有那奇妙的音乐...Rhoda获得了心灵的告慰,意外获得去往另一个地球的票,她将票送给了John,另一个地球是复制品,生活着地球上现存的所有人,在两个地球交叉的那刻,一切改变了,不再同步,两个地球上的人很有可能向两个不同的轨迹生活,所以另一个地球上的Rhoda可能并没有遭遇车祸。
我说过精彩的是结局,所以这个故事并没有结束。
在结尾,获得救赎的Rhoda猛然发现对面站着另一个自己,开放性的结局可能有以下可能:1.地球2的Rhoda没有遭遇车祸,她上了大学受到良好的教育,学业有成、衣着得体的踏上了通往地球1的飞船来寻找地球1上的Rhoda,而John也找到了自己的妻儿,然后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这个想象的结局很完美;2.地球2的Rhoda与地球1的命运相同,轨迹没有分支,只不过她没有将票给John,而是选择逃避生活去往未知的地球1,而那个悲催的John到达了地球2,见到的依然是孤苦无依的另一个自己,妻儿早已去世,这个想象的结局很悲剧;人心向善,唯有宽恕才能解脱。
看了一部分评论,多数还是认为这是个BAD ENDING。
虽然我也没看第二遍,但是从一遍地感觉上而言,这也可以理解为GOOD ENDING。
首先影片中后期一直有旁白(应该是广播吧。。。
)在论述一些事,诸如你见到另一个自己会问什么,有问过的好不好,会不会比这边好,其实有种寄托自己希望过的更好的思绪。
靠近结尾在电视上有一个理论:镜像世界被打破后就变成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也就是说地球2上发生的事不再和地球1的相同,这也直接促使主角把票让给男主角的事。
最后结局是主角见到了自己,但有可能并不像很多人想得那样发生了同样的车祸促使主角来到地球1。
假如发生了同样的事,那就应该是地球2的男主角来到地球1,但不是这个结果,说明两个地球不再相同,可能车祸发生了,但是死的是地球2的男主角,留下了其他人,为什么我会这么想呢,因为前面提到了“镜子”,我就仔细留意了最后主角的发型,大家可以比较,刘海的方向是相反的,从而可以从宏观上理解为相同事情有相反的经过,而地球1的车祸是撞在男主角的右边,死了他的妻子和儿子,那如果地球2撞在了左边,那死的就是男主角,所以地球2的女主角也为了赎罪而报了名结果被选上,但是女女之间没有那种爱情,就没有发生让票事件,从而促使地球2的女主角来到了地球1,那队地球1的男主角而言就是一个好的结尾。
第二种假设,假如地球2压根就没发生车祸,地球1的女主角从出狱后一直有点邋遢,但是结局另一个女主角还算穿的整整齐齐,很有可能地球2是在读大学的女主角被选上(电影开头到出狱那会都变现出女主角对另一个地球具有浓厚的兴趣,那么如果她顺利上了大学还是有可能参加报名),这样一来在地球2的男主角生活得很幸福,但这样一来地球1的男主角上去就没有意义了。
归根结底也是我个人对美好结局的一种期望,从各种分析看BAD ENDING也还是很有说服力的,如果有相同期待的分析帝希望可以分析更详细好结局。
挂羊头卖狗肉阿。
奔着那第二个地球来,结果看到的让我很失望啊。
围绕着这个主题,编剧完全可以发展两条支线,地球一,地球二,同时进行啊。
当然不要做的那么明显,在中间可以在我们不经意的情况下穿插另外一个地球的故事啊,最后结尾的时候汇合起来啊。
这么好的题材硬是被弄成了狗血的剧情,铺垫了这么久的各种新闻,就只是为了女主的最后出场啊。
By 亂成功學裏的最精煉也最浮誇的臺詞莫過於“我能”兩字。
這兩個字讓年輕人們相信,所有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不懈奮鬥,達到像世界首富那樣的人格與財富的雙重成功。
可是,實際上,這樣的“成功”只有在物理真空狀態下才能實現。
與其說人是處在無限的可能之中,倒不如說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受制於時代、地理、性格、家庭、教育背景等等各種各樣的局限。
正是因為各種局限與缺憾的存在,人才能夠成為“人”,而非超於自然的生命。
想想看,歷史上任何自詡為神或者超人的人類,最終莫不是一敗塗地。
成功是一系列隨機式的布朗運動的集合,無法被復制也無規律可循,人們唯一能做的是竭盡全力做好當下的事情,讓歷史能夠按照正常路徑延續下去。
萬眾矚目式的成功好比天上明月,美麗非凡卻也遙不可及,對於多數人來說,努力學會坦然面對失敗,才是生活的必須,才是生存的常態。
科幻電影《另一個地球》(Another Earth)似乎就為那些郁郁不得誌卻又無路可尋的年輕人,送去了一絲安靜卻又溫暖的陽光:如果這個地球充滿了讓人費解的無助與冷漠,那麽“另一個地球”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另一個地球》是一部小成本的獨立電影,2011年榮獲聖丹斯國際電影節評委會特別獎。
電影的情節編排、畫面構圖、臺詞設計等等,都力求簡約,片中甚至運用了不少紀錄片式的白描手法。
大量的空鏡頭與話語留白,在助推情節層遞式鋪陳的同時,也給人以無限的思考與回味。
本片電影的風格簡約,而探討的內容卻一點都不簡單。
四年前的一個夜晚,尚未成年的女高中生羅娜(布裏特•馬靈 飾)駕車時,不慎撞上音樂教授約翰(威廉•麥鮑瑟 飾)一家的轎車。
約翰的妻子和女兒當場死亡,約翰嚴重受傷並陷入休克。
少不更事的羅娜則強忍著傷痛,在事故現場渾身顫抖著,等待警車的到來。
結果,約翰雖然蘇醒了過來,但是喪妻失女之痛立刻讓他陷入困頓,生活潦倒。
原本前途無量的羅娜,因為交通肇事而被監禁四年。
這起事故讓羅娜的心靈蒙受巨大的打擊,四年的監獄生活也沒有絲毫減輕她心中的罪惡感。
就在車禍發生的當晚,人類發現了與地球極為相似的行星——“另一個地球”。
出獄後,羅娜性情孤僻、少言寡語,在自己讀過的高中找到了一份清潔工的工作。
她試圖通過苦行僧式的底層生活,來洗脫心靈上的罪責。
通過網絡查詢,羅娜得知了約翰的近況,並找到了他的住址。
一天,她以提供免費清潔服務的名義,走進約翰已經困窘不堪的生活。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兩顆冰冷的心靈彼此感受到了久違的溫暖,在真誠與撫慰之中摩擦出了愛的火花。
與此同時,人類發現,“另一個地球”幾乎是地球的鏡像,地球上存在的任何人、發生的任何事,“另一個地球”也同步進行著。
唯一不同的是,在人類四年前發現“另一個地球”的同時,兩個地球的鏡像發生了變化,它們不再“同步”(synchronicity)而是朝著不同的方向演進。
在“另一個地球”上存在著人類的另一個自己,這對在地球上生活不幸的人們來說,是個好消息嗎?
一次,約翰因為修理房子太拼命,累得頭痛不已。
沒有讀過大學卻閱讀量頗豐的羅娜,給他講了一個俄羅斯宇航員加加林的故事來安慰他:加加林是有史以來第一個踏進宇宙的人類,當他在狹窄的太空艙裏,第一次透過機窗看到了自己居住星球時,完全陶醉了。
可是就在這時,太空艙的儀表上傳出細小而持續的滴答聲,他費盡周折也無法消除這種聲響。
他知道,如果不能解決這個問題,他將在接下來的二十五天裏失去理智,最終崩潰。
終於,加加林想到了不讓自己崩潰的方法——那就是愛上這個聲音。
於是,他閉上眼睛,開始盡情地想象。
當他睜開雙眼時,耳中聽到的不再是滴答的響聲,而是美妙的旋律。
在余下的時間裏,他在天籟之音中遨遊太空,心平氣和。
也許,“另一個地球”並不在遙遠的太空,而就在你我的心裏。
【媒體約稿、轉載,還請告知在下】
结局应该是美好的,四个月后,女主碰到另一个自己,有可能是男主到了另一个地球而叫她过来的,而且从穿着上看,另一个地球上的女主也不像是清洁工了,所以另一个地球上的女主没有发生车祸,另一个地球确实不同步了。
从挂牌的人的镜头还有老头来看,貌似这个地球才是镜像的,不管哪个地球是镜像的,因为另一个地球女主的到来,最后女主是得到了救赎的。
第一篇影评献给了本片。
一开始怀着科幻片的心态去观看,但是万万没想到,它是一篇探讨自我的文艺片。
片中的设定:存在另外一个和地球一模一样的地球,让我想起了之前看过的另外一部描述平行世界概念的电影:彗星来的那一夜。
只不过后者更多从科学的角度去诠释这个概念,最多牵涉到关于人类的就是片尾中关于人性的思考。
但是这部片子几乎从头到尾都在探讨人 ,探讨自我,还有救赎。
披上了科幻的噱头也只不过是给灰暗的片子蒙上一层透着几丝光亮的纱布。
如图片中女主对自我的救赎,正如我题目所言,能去另一个世界寻找希望仅仅是一种窒息的绝望罢了!
关于片尾的结局,我更倾向于“你对自我有怎样的认知,就能看到怎样的结局”这种看法。
乐观的一面:不论John去到另一个地球的结局如何,对女主而言,她已经做出最大程度的弥补了!
而答应去,对'John而言,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补偿!
对于两人而言,彼此之间能够得到宽恕!
这就是我看完本片后最大的一种释怀。
悲观的一面:女主放弃了对自我的一次难能可贵的探讨机会(上太空)继续过着昏昏暗暗的日子。
这里有些影友说她已经从阴影里走出来了。
可是我仍然认为导演给我们呈现的基调是 不可改变的过去 只有不断的宽恕(无论对自我还是他人)所以她最后仍然是走不出来。
而男主的命运其实片中在两人吃饭时已经有暗示(回不来)所以对男主来说,也只有以死的方式能得以解脱,同时能宽恕女主。
无论从什么角度去看待本片,都能察觉片子在窒息的绝望中隐隐透露着一丝希望,至于能不能冲破阴霾 看到阳光,就看你们现时是怎样的心态了!
~华丽丽的分割线~昨晚久久难眠,可能是觉得女主太像自己了😲 虽然没有从优秀大学生沦为罪犯的经历,但是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面临人生转折的时刻吧 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 无力而悲凉 眼睁睁看着它发生 。
你想自我救赎?
甚至连死亡的权利都没有。
你想得到宽恕?
别人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你这个代价有多重。
昨晚刹那间理解了那位可怜老人的自毁举动 那两人相拥而眠的镜头真的催人落泪。
有时候看不到未来的尽头,怀里又揣着悲凉的可笑的希望,人生如同被人噎住喉咙,窒息痛苦却又无法摆脱。
看不见,听不到,一味沉沦,或许很无奈,却又何尝不是一种办法呢?
刚刚看完就立即想到这个,是因为在这之前不久我看了《重生之门》,不把这两部电影想到一块去真的很难。
约翰去了第二地球,如果那边没有发生车祸,而又没有发生其它意外的话,约翰一家三口(加上肚里的小孩是四口)会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个约翰一号该怎么掺合进去?
自己和自己共享?
如果那边发生了车祸,而又没有发生其它意外的话,第二地球不也是剩下一个约翰和一个洛拉?
这不也是掺合不进?
在结尾,洛拉二号来到了一号地球,说明二号地球也发生了车祸,那么二号地球就剩一个约翰二号,好了,难兄难弟凑一块……搞基算了……综上,我怎么看,约翰去二号地球压根就是用竹篮打水,当然也可以联想《重生之门》,自己构思……所以,这部电影就是一部杯具得不能再杯具的悲剧,如果约翰能原谅洛拉,和洛拉在一起,两个人都能幸福。
约翰不肯原谅洛拉,那也好说,洛拉自己去二号地球,找到约翰二号还能有点希望(面对并不是“真凶”的洛拉一号,约翰二号应该会有不同的感觉)。
关键就在于洛拉听了那个理论,把票给了约翰——两个人都没想一想,就算那边没发生车祸又会能怎么样——结果,偏偏二号地球就这回的这个事没有同步,把另一个伤心的洛拉送了过来,这会儿,四个人都只能干瞪眼了——哪个地球的太空探险部会为了两个人的爱情而花费巨资把另一个地球来的使者送回去?
如果洛拉自己去了二号地球,说不定两边刚好配成两对,如果二号地球这次同步了,也把约翰发送过来,那也说不定能凑成两对,但偏偏就是一边送洛拉,一边送约翰,这就叫悲剧……
这既是一部科幻片,又是一部伦理片。
科幻的题材很大,另外一个像我们居住的一模一样的星球突然出现,关于另一个星球上会有什么东西,这样的可能太多太多了,以至于片中并未给出答案,而是让观众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伦理的题材又很小,只是一个未成年少女犯下的过错,使两个家庭由此产生的羁绊,让两家家庭自此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说她大科幻,是指这个可以接下去无限想像的内容,说她小人生,只是茫茫人世中的两段不同轨迹。
但是她们结合在一起,引发的思考却很多。
只要是有天空的镜头,都有着另外一个水汪汪的,和地球长得一模一样的星球挂在天的一角。
和《失恋33天》的对比,黄小仙失去的是一份七年的感情,Rhoda失去的是生活的方向、信念,理念,甚至是活下去的勇气。
当然,黄小仙失去的感情不是他的过错,也不是陆然的过错,甚至可以说他们都没有错,而Rhoda失去的那些东西,则完全是她一个人酿成的错,而且是大错。
我想她之所以会选择清洁打扫这样的义工工作,是觉得这样可以清理和洗刷自己之前所犯下的罪孽。
然而在她很用心地清理这样那样的污渍时,第二天到来时,那些她以为已经清理干净的东西又重新出现了,就像她所犯下的过错一样,无论她多想,都是永远也无法抹灭或消失的一样。
当Rhoda在家里发现他妻子和儿子的照片的时候,我想她那时候悲伤和痛苦的情绪一定处于爆发的状态,但是她看起来又是那样的平静,也许她在极度地克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Burroughs看出异样来。
When early explorers first set out west across the Atlantic, most people thought the world was flat. Most people thought If you sailed far enough west, you would drop off a plane into nothing. These vessels sailing out into the unknown... They weren't carrying noblemen or aristocrats, artists, merchants. They were crewed by people living on edge of life. The mademen, orphans, ex-convicts, outcasts...like myself. As a felon, I'm an unlikely candidate for most things. But perhaps not for this. Perhaps I am the most likely.用锯刀来演奏音乐,这个确实是第一次见,声音听起来很忧伤,甚至是有些丝丝的诡异与恐怖……“我们还能认出自己吗?
如果能,我们怎么去认识我们自己,我们会对另一个我说些什么?
我们会从另一个我那里学到些什么?
我们真正想看到的是什么?
我们是否能站在自己之外看待自己,和别人?
片尾更是留给观众自己去发掘另一个Rhoda出现的原因和后果以及种种,够开放性结局。
讲的是一个女孩儿成功把一个男人一家都送上天的故事。
过于奇葩,所以是独立电影。。。
有一幕,她用敲击声来解释宇宙之迷,充满爱的眼神真是令我羡慕,还有一幕中她坐在窗前,在轻轻飘动的灰尘里沉思,让我的心也跟着静下来。
a380上居然还有这么文艺的电影。。。
【忧郁症】毁了一个地球,同为科幻剧情片的本片又创作了另一个地球,却同样让人绝望。这其实是个救赎的故事,在另一个星球,有另一个你,有第二次机会,结果都是同样的痛失。时而情绪化的小清新,时而粗犷的肩扛摄影,才女Brit Marling编演俱佳,明年和艾伦佩吉的【The East】之后肯定能火!★★★★
知道这片的问题在哪吗?在一个很有挖掘潜力的主题下,它却抓不住你的内心,甚至没能很好的抓住角色的内心
这跟科幻有一毛钱关系么。。。?顶多5分钱!
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可以获大奖的影片~~被Brit Marling迷住了....
太文艺了,用快进看完
致郁系科幻片
遇见另一个自己
一般般的软科幻片
科幻背景下的心灵救赎
這兩天開普勒-22被發現之後再看似乎很應景啊
生物学家看的事物总是越来越小,而宇宙学家们的视角总是越来越远,但是最复杂,最有魅力的事物其实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我们”;除了结局颇沾狗血,其余近乎完美,持续的触动,如果也有另一个地球,我会期望什么?
另一个地球又是平行理论的运用吧,另一个地球其实也就人在寻找自己,认清自己。故事的核心是关于救赎的,但是真正被救赎的人又有几个呢?女主角自己?那个失去家庭的男人?分离在不同的星球,距离消磨了思念,爱其实还在心底。只是此生在错误的时间做了错误的事。片中的台词还是值得考究的,不错的电影
立意不错+0.5
那么大的舞台讲述的居然只是一个文艺小剧情 就像 在格拉斯通布里音乐节舞台上出来几个人在那里斗地主一样......我表示比较失望 剧情跟舞台太勉强了.....
太装13了…如果是文艺片就不要挂商业的噱头啊- -还有模仿第九区的摄影,和这个片子的气质根本不相符。多给一星就是女主演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