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巴》影评喜剧,就是夸大到极致,抽象到另类,超现实超自然主义,默剧,肢体语言,行为艺术双簧技巧,风格道具。
看过影评剧透看的,看过后感觉更重了些,新现代主义,开始时一个多么完美的人生,爱情与事业。
舞台灯光声音转换效果,夜晚两人入睡,躺在床上,各自定上闹钟,上床留下一道光,却发现门没关。
然后左灯起,右灯灭,右灭左起,左起右灭,为明天与对方到最后,一面阳光照进现实。
驾驶一辆双人理想的伦巴舞车去参加一场表演,肢体语言表现,路上在如火如荼用脚,用头,各种方式交替前行,多么危险与疯狂,然而并没有出意外,意外的是另一个与无关紧要的人,上火车轨道,又下汽车道,把绝望立在了生命关口。
避过了善恶,却逃不过生活。
一场车祸现场,一个断腿的石膏壳,像雕塑的心情,一个后知后觉像失忆的懵懂。
一次次把鸡蛋与盐傻傻分不清楚,一回回掂起了拐杖,却掉了背包,掂了背包,又丢下了文件夹,又捡起了拐杖。
穿过了红灯巷口,打乱了生命节奏,与孩童们解乏一杯啤酒。
把安全抛了脑后。
再无法自主的两个人坐在操场,沉默的世界,有趣的影子在舞蹈,ok,丢掉那些没用的烦恼,安上了假肢。
就在庆祝希望的火苗重新燃起的时候,却一把篝火然燃烧了所有。
极简艺术,剩下了世界大门的门框,和无法连接时间线的电话。
在回去的路程,抽象形体,一块面包,打劫到不知所踪,无可奈何,不知所已,邪恶得到张口又掉落悬崖。
外人看到却你的身上一丝遮羞布,痛哭流涕,自己不明所以。
伦巴,原来是狗带的人生,我在生活中无法找寻你,你在了无生趣中苦苦追寻我的足迹,送一朵红玫瑰,在海平面上翩翩起舞,一个甜甜圈,孩子可以轻松获得,男人却在终于做成的甜甜圈时,外人又痛哭流涕。
甜甜圈并没遇见,在一场大雨,公车,时空失控的擦拭布中重新相遇,身上的颜色已如此不同,从男上衣蓝下衣红鞋黑到上衣青下衣红鞋白,再到领子紫,上衣黄衣尾绿,下衣紫,鞋白,青是青山,还是绿水,还是黯淡的力量。
女从全黄,到全红,到全身青鞋红,相同的所剩无几,看着海浪波涛汹涌澎湃,心中仍是跳起了伦巴舞。
虽然是真人演的喜剧片,但情节就好像在看一个一个动画短片。
明亮的色彩,轻快的节奏,让人会心的幽默。
Dominique 和Fiona是一对好似生活在童话世界的夫妇,两人在同一个小学教书。
Fiona的英语课堂外便是Dom带着孩子们在操场上跳跃。
放学后两人排练伦巴舞,准备地区的冠军杯。
一切的美好因为撞见了无比悲观的Gerard而告终。
Gerard自杀未果,而汽车中的夫妻俩,一个失去了一条腿,另一个失去了记忆。
一系列的动荡、失散后,两人终于重逢,与其说重逢,其实是再一次的初识。
你可以说导演讲的故事毫无真实性可言,可是谁在乎呢?
灰姑娘是假的,白雪公主青蛙王子都是假的,但我们就是喜欢他们的故事,喜欢无可挑剔的美丽结局,谁又在乎什么真的假的!
即使现实往往并不如此,我们仍满心希望好人得到幸福,坏蛋遭到报应。
于是,当那个为了抢巧克力面包而不惜殴打Dom的小坏蛋站在山崖上无比欢欣地准备咬下第一口,山崖顷刻崩裂的时候,我立刻哈哈大笑了起来。
电影一开头我以为是搞笑片,中段我觉得是励志片,到最后我才发现原来是爱情片,还是很文艺很文艺的爱情片
跳舞的人 大多为什么而跳舞?
当做职业?
还是一种爱好?
为了美体塑形还是锤炼气质?
我是个跳舞的人 跳拉丁 自己舞,没有舞伴 动起来的时候觉得自己是一个活体 像一只斗鸡一样 享受那种感觉选这部片子 以为和舞蹈有关 原来是部讲生活的片子,讲生活的玩笑 让各种荒唐的事在你的周围炸开花失去一条腿 丧失记忆 没有了爱巢还有什么值得活下去 跳舞的夫妻是一对乐观的人 电影告诉我 没什么更坏的事情再可以发生的时候生活只有转好在这个过程中 我们要做的是 坚信!
昨天去看了这次为期一周的法国电影节中的一个小片子
生活总是一成不变,如果可以选择惊喜或意外,你会选择什么呢?
电影中的夫妇,他们是一对乡村教师,妻子每天面对小朋友讲英语,丈夫每天带着孩子跑同一个跑道,当下课铃响,他们按着既定路线回到同一个家做着相同的日常生活。
作为一对中年夫妇,他们的生活规律也还会有摩擦,丈夫睡觉时忍受不了光的存在,妻子不能忍受声音的存在。
这样的一对夫妇,也许放在现实中应该会是极其无聊透顶,但是他们有同一个爱好,那就是跳伦巴。
家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奖杯,跳伦巴既是生活中少有的乐事,又是彼此坚持的单调事情,简单的一件事情坚持的久了就是一种吸引力,牵绊着彼此。
一天,当他们再次获得一座奖杯回家时,为了躲避想要自杀而站在路中央的颓丧男,他们出了车祸,一个失去一条腿,一个失去前半生的记忆。
一成不变的生活出现了意外,而且还是不太好的意外,他们的生活从此鸡飞狗跳。
丈夫带着孩子不再跑同样的跑道,他带着孩子翻墙出逃校园,他带着孩子进酒吧喝啤酒,他打肿了每一个孩子的双眼;妻子拒绝孩子的帮助,在学生面前一举一动变成了笑话。
于是,他们双双被辞退;屋漏偏逢连夜雨,他们的房子被烧了;雪上加霜,丈夫因为失忆而忘记了回家的路,妻子以为丈夫跳崖自尽了。
电影的最后,妻子为了纪念“死去”的丈夫再次来到悬崖,怎么扔也扔不掉的红玫瑰将她带到了沙滩,最终与丈夫相遇,丈夫重新爱上了她。
生活总是在你最得意的时候给你一片乌云,又总是在你最失意的时候给你一片彩虹。
生活总是会跟我们开玩笑,往往在我们一帆风顺的时候给我们下马威。
在面对问题与困难时,直面面对总比逃避会让生活更好过一些。
电影中的妻子与丈夫,也许对妻子来说打击更多,曾经朝夕相处、情投意合、志趣相投的丈夫,因为车祸失去记忆而对自己视若陌生人,曾经的心意相通变成了现在的生疏冷漠。
曾经那么热爱跳舞,因为车祸自己失去了一条腿,自此不能再跳舞。
面对轮椅,面对失忆的丈夫,她欣然接受,依旧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哪怕是后面以为自己的丈夫跳崖自尽,她依然坚强的活着,而不是随夫而去。
电影中我觉得最出彩的有两个场景,一个是夫妇双双被学校辞退,两人背对着坐着,此时两人的影子在翩翩起舞,表现着此时两人此时此刻的心情,这种光影表现真的很精彩、很特别。
第二场景是两人刚出院回到家时,为了找钥匙,丈夫不小心勾住了妻子的绵裙子,丈夫绕着房子转了一大圈,棉裙子一点一点地被脱线,当丈夫绕完房子一大圈,妻子的裙子也已被破坏,此时丈夫原路返回,妻子慢慢拉回线头,四目相对时,似乎让两人又重新有了交集。
生活总是剪不断理还乱,当我们身陷于此时,绕着原路返回,总能找到最初的目标与初心。
不同于英国喜剧的荒诞,却甚于他;不同于skins的缤纷色彩,却比他更成熟;一种属于欧洲大陆的概念,或者说是法国的文化,没有过多的语言,却拥有最好的表达;不一样的喜剧,不一样的“歌舞剧”,属于他们的rumba!
最近很忙,天天像打仗似的。
但昨天还是抽时间去了一趟法国电影的展映活动,看了一部电影。
说到这次活动,规格是相当高的。
放映的影片都是法国08年很好的影片,而且来了很多的导演与演员(包括朱丽叶·比诺什),来现场与观众交流。
我没有去看比诺什的《巴黎故事》和去年一度让克里斯汀·斯科特·托马斯成为奥斯卡影后热门人选的《爱你已久》,而是挑了部法国的特色喜剧,也就是这部《伦巴》。
说道它的特色:首先,它的片长出奇的短,真正的影片内容差不多只有70分钟,比起那些动不动就三个多小时的片子,这部电影虽然节奏不是很快,但它看起来很流畅,整个影片给人一种很舒服、很惬意的感觉。
然后,它的“语言相当相当”的少,像开头的那一部分可能差不多10分钟没有语言,只有音乐与舞蹈(就是两个的伦巴),其实在这部片子作者就是强调用“肢体的动作”来表达喜剧的效果。
这就是我题目说它是“卓别林似的喜剧”的原因。
看惯了中国传统的用语言(耍嘴皮子)和夸张的情节来搞笑电影,这种喜剧形式给人一种很新奇的感觉。
下面着重谈一下它的“法兰西似的情调”和“卓别林似的喜剧”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影片的故事相当的简单,主人公是两个酷爱跳伦巴的夫妻,他们平常的职业是老师,但对于他们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浪漫的舞蹈。
已经拿了无数个奖杯的他们,居然为了一个小比赛和紧张得睡不着觉(每人睡后起来了三次)。
我觉得这就是一种法国人看待生活的态度,他们可能把自己的工作摆在次要的位置,而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放在了第一位。
我觉得这是与中国人很不同的地方。
最表现出法国情调的是一场他们在车上边开车边换衣服的戏。
因为忘了拿比赛时跳舞的衣服,他们回家去拿,拿了后又开去比赛的路上,为了抓紧时间他们在车上一边以高速疯狂行驶,还一边给自己也帮另一个人换衣服。
我觉得这场戏相当的精彩,首先两个人边换衣边开车相当的搞笑与夸张,表现出了两个人对参加比赛的渴望甚至是一种疯狂。
我在想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真的有人这么开车,那不出车祸才怪呢?
我想也只有法国人能干出这种事情。
下面说说它的喜剧形式。
他们自己在放映完的提问中也提高了,他们的喜剧受到了查理·卓别林和巴斯特·基顿等默片大师的影响,也就是他们几乎完全抛弃了语言,完全用他们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喜剧的效果。
这种表演我觉得是相当难当然也是相当精彩的,除了卓别林的电影,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形式的喜剧表演,我觉得这是本片最大的特点。
总的来说,《伦巴》是部让人能会心一笑的喜剧。
法国南部的阳光斜斜地切进窗棂,将木地板上浮动的尘埃照成金箔。
女人赤脚踩过斑驳的光影,脚踝上褪色的银链轻响,像一串未说出口的叹息。
这是《伦巴》中最静谧的镜头——没有台词,没有音乐,只有尘埃在光线中沉浮,如同爱情在岁月中无声发酵的碎屑。
导演帕斯卡尔·费兰将镜头对准一对被命运噤声的夫妻:丈夫因意外失语,妻子在沉默的裂缝中独自跳着伦巴。
他们的生活像一帧褪色的默片——厨房里煮焦的牛奶咕嘟作响,晾衣绳上的衬衫被风灌满又干瘪,丈夫用铅笔在报纸边角画下扭曲的圆圈,妻子对着镜子练习微笑,嘴角的弧度精确到毫米。
这些细节被镜头温柔地摩挲,成为情感的密码。
女人将丈夫的手按在自己腰间,试图用肢体的记忆唤醒他沉睡的舞步,但男人的掌心渗出冷汗,像一块融化的冰。
最动人的隐喻藏在“鞋”里。
女人总穿着那双磨旧的红色舞鞋,鞋跟敲击地板的节奏是她与世界的对话;丈夫的皮鞋却永远沾着泥土,沉默地蜷缩在门廊角落。
某夜暴雨,女人独自在客厅旋转,舞鞋划过地板时溅起水痕——原来她打翻了一盆未收的衣物。
湿漉漉的衬衫缠住脚踝,她踉跄着扶住餐桌,打翻的牛奶缓缓漫过丈夫画下的圆圈。
这个长镜头像一首残酷的散文诗:生活不断蚕食着仪式感,但舞蹈仍在继续。
影片的高潮发生在谷仓。
月光从破屋顶漏下,女人解开束起的头发,握住丈夫的手跳起一支没有音乐的伦巴。
男人的脚步起初僵硬如牵线木偶,直到她的眼泪坠在他手背。
忽然,他用手掌托住她的后颈——这是他们年轻时跳舞的暗号。
尘埃在月光中悬浮,仿佛时光的碎屑被重新拼贴。
没有恢弘的配乐,只有谷仓外蟋蟀的鸣叫,和衣料摩擦时细微的沙沙声。
当结尾的字幕浮现时,你会想起女人晾晒的白色床单——它们在风里鼓起又落下,像一次次未完成的拥抱。
费兰用镜头告诉我们:爱情的重量不在于誓言的分贝,而在于沉默中依然校准的舞步。
伦巴的韵律藏在晾衣绳的摇晃里,在打翻的牛奶蜿蜒的路径里,在一双旧舞鞋固执的踢踏里。
真正的告白,或许本就是一场无声的共谋。
两年前,曾有一部气质独特的电影《冰山》,看过之后对其印象深刻。
那种色调和氛围,全然不像法国电影,倒像是北欧飘来的作品。
今年MK2院线再次上映其原班人马打造的新作《伦巴》,公映规模并不大,反响依然甚佳,“费罗娜一家又回来了”,看来喜欢这种风格的不只我一个。
在影院里笑完这一个多小时,我想给三位主创的表现手法下一个稍许贴切的比喻:‘插画电影’。
这是一种卡通化的喜剧风格,但不是现代连环画式的分镜、特写、强调运动等类电影手法;更像是插画的那种大景别,空镜头,富含大量画外空间的构图形式。
同样由于对白的简练,避免影响视觉上的注意力,观众也看不到类似于漫画里破坏内容的对话框出现。
当然这么说是为了帮助理解,顺便介绍导演在试听上的独特之处,有心人可以边看边思索,没这功夫的不去关心也无妨。
因为这本来就是个喜剧,一个表面上够‘冷’,内里有泛着温情的喜剧。
《伦巴》还真的可以看做是《冰山》的续集,两部影片的人物设定和剧情结构都一脉相承。
上次女主角费罗娜因为受不了丈夫的冷落,跑去海边寻找冰山,一段充满幻想主义的情感历险,最后两人被渔船从海上拖了回来。
这次两口子都成了乡村小学教师,生活不再枯燥乏味,业余热衷于学‘伦巴’,要从音乐和舞蹈里寻找人生乐趣。
可不曾想当他们参加完舞蹈比赛,开车回家的途中,却为了避开公路上的自杀者出了车祸。
两个幸福的人儿从此接连厄运,费罗娜断了条腿,又和杜姆不巧走散了。
纯真的费罗娜就拄着拐棍到处找爱人,好不容易找到了,可这伦巴舞似乎也跳不成了。
说来《伦巴》剧情其实非常简单,人物也只有四五个,这就是‘费罗娜幽默三人组’自编自导自演的新片,入选今年戛纳‘导演双周单元’,现在法国七十多个厅上映。
票房嘛,上映两周,六万人次。
但我还是要来说说这部影片,因为从《伦巴》里,可以回味到现在已经不多见的‘肢体喜剧’,一种塔蒂式的冲撞。
在很多场景里,观众通过固定镜头看到的是个舞台画面,演员的出画入画都带着很机械也很纯粹的目的感。
而当这些目的在下一秒被生硬的否定后,喜剧感油然而生。
影片在费罗娜腿断了之后,已经有了点黑色幽默的味道,把贯穿整部影片的那种淡淡的忧愁托显了出来。
作为导演和主演,加拿大人费罗娜•高登的表现风格与法国人还有所不同,既然MK2能给她上一部处女作《冰山》发行的机会,那就是看中了她作为女性视角的敏锐和感伤之处。
这一点,我相信一起去看片的法国观众都会赞同,这种诗意和浪漫是用粉笔画出来的,可比法国那些只知调侃的独角戏男演员要细腻得多。
就表演手法来说,有影评人认为《伦巴》在向雅克•勒寇克(费罗娜的老师)的戏剧回归。
而我的看法是,费罗娜,多米尼克•雷米,布罗诺•罗米这三位年轻的电影人,这一次想更充分的挖掘舞蹈与生活之间的滑稽映射。
实验的手法比起《冰山》更加纯粹,反而摒弃了前作里对家庭和情感的深层次探讨,直接用拼贴和反复错位的手法,来讲述一个最简单最纯真的爱情追求。
于是,我在笑声中依然被这种傻乎乎的执着打动了,尤其是看到费罗娜向大海里扔玫瑰,却又被扔回来时的模样,听到邻座跟着哼起让娜•莫洛的曲子,这个有点像蒂尔达•斯温顿的女人,越来越可爱了。
Luc,2008年10月7日于法国兰斯发表于《看电影》10月下
电影本身安排确实巧妙,可惜没有吸引我的元素,估计大师级的观影人才能挖掘到它的魅力,因为整部电影没有一句台词,完全靠两个演员肢体表演和跳舞完成的。
好看~
这类电影总是觉得还可以,但不值得重看。
说实话,有点浪费胶片。
电影真就是艺术。BTW,Every Jack has his Jills,a girl and a boy,but 再强大的基友也抵挡不住真爱。
再见故人,千头万绪只要一个眼神就好,最大的悲剧不是跳不成舞,失业在家,吃不好饭,流离失所,而是我们失去了彼此。
20081207 1955 IFC Palace
超倒霉也超有爱的两人,很特别的叙事手法
男女主身兼导演编剧演员自编自导自演,内容风格上是带有歌舞元素的轻喜剧片,遭遇撞车失忆断腿的变故后虽诞生了混乱可依然能认准真爱,全程用固定机位的镜头来表现运动感,高对比度的色彩搭配,轻巧明快,亮丽鲜艳,心头喜欢。
黑色幽默的无厘头的简洁电影,更像舞台剧,让你可以笑着哭的那一种。剪影舞蹈的那一段很赞。
想法真的很好。演技也很好。独一无二。但因为是悲剧所以不喜欢。而且为了表现想法所以故事性并不强,太艺术了。我喜欢看故事性强的,毕竟看电影嘛。不是看艺术。
我无法理解。
这是个童话故事
类似于卓别林的默剧,夸张的表达手法,诙谐的动作,以喜剧的形式述说着一个悲剧,与卓别林不同的事,这片观看过程中并没感到欢乐,反而非常悲伤难过,即使结局给了团圆,给了希望,但男女主未来真的会更好吗?
《流浪巴黎》很对我胃口,但是这部我有点get不到… 趣味和画面都在线,但整体真的没有什么太能触到我的地方。
初衷是因为电影名叫伦巴,一激动想必能欣赏到美丽的伦巴。。结果折原来是个寓言性质的哑剧小品。一开始觉得很作很无厘头。。但是回味无穷啊。三点五星。
菲奥娜身材真好
肢体语言很有特色~
not in the mood
后半部分明显编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