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指数:⭐⭐⭐⭐⭐ 类型:动画 导演:阿莱·阿布鲁 上映日期:2013.09.20 时长:80分钟 语种:葡萄牙语 --- 谁家六一看这个啊?
我【抱头==】 豆瓣六一儿童节给推荐的动画,还以为是治愈系,没想到是致郁系。
简单的线条,没有什么太多的对白,男孩出去寻找外出务工的父亲,一路上遇到老人、青年还有裁员和城市化。
看的时候一度以为是《鼹鼠的故事》只不过是我长大了,看不出里面的童趣了。
因为感觉线条太乱了,有些不习惯,差不多拖了半个月才看完。
看到最后才发现这么致郁的吗。
老人、青年和男孩都是一个人啊。
细思极恐诶。
反对的不仅仅是城市化和各种污染,让人觉得一激灵的是一生都在寻找自我。
小的时候去寻找父亲,盼望着长大,青年时期的独自生活,老年时期的孤独。
人生是一个闭环,唯一能陪伴一生的,还是童年时期的欢乐,就像是埋在树下的时光瓶子一样,打开之后仍是童年的音乐。
一旦想到这一层,就觉得好悲哀,忍不住叹气。
城市化、各种污染、不自由、资本的裹挟和压榨,人就像是机器一样,被时间推着前进。
没有什么快乐可言,说失业就失业,而且每个人都是复制的,都在机械地日复一日地工作。
想要为自己斗争都不行,好不容易开始游行,但是被镇压了。
这就是长大之后的世界啊。
真的好难啊。
走了一生,午夜梦回的时候还是那个童年时期的自己。
自己最后成为小时候长大想成为的人了吗?
这就是小时候渴望的人生吗?
突然之间明白了辛弃疾那句“却道天凉好个秋”是什么意思,小时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长大之后最可怕的不是机械性地往前,而是麻木了。
保有一颗敏感的心是多么可贵,然而这个世界是不允许有敏感和脆弱的。
时隔半个月看完的六一儿童节动画,愿你我仍是少年吧。
明明是从简至上的画风,却能在数种色彩间传达感动;明明是纯真无暇的童眼无忌,却不得不承受成长后的孤独之痛;明明只想要一个治愈的温暖故事,却差点在一张张悲伤的插座脸中仓皇逃跑;明明只是一个普通孩子的成长之旅,却不得不承受整个世界运转发展的结果。
现在的我抬头望向天空时,天空只分为了简单的蓝色或灰色。
80分钟几乎无对白的动画,却一点也不枯燥,没有对白,意味着有留白对于电影内容 我的理解是生长在乡村的小男孩,父亲远走谋生,在他日后的岁月里,以寻找父亲为出发点开始生长生活,从乡村来到城市,从壮年迈入老年,目睹工业代替劳动力。
80分钟的电影有很多寓意,然而我最想说的不是这些而是关于迷失和寻找父亲离开后他是迷失的,所以去寻找父亲,寻找父亲留下来的那些音符,那些时光,而当他真正踏入城市,站在马路中间看着卡车飞驰而过,再一次的迷失,只不过这次是迷失在环境中,于是他开始成长,拥有了自己的生活轨迹,寻找生活乐趣,而当生活有了不自主的改变,又是下一个迷失。
与父亲离别的一段笛声,贯穿全场,童年在家乡父亲吹给他听过,长大后在游行的队伍中听到过。
这是生音,生命之音。
这是承载他快乐的声音,也是揭穿生活的声音。
他一路顺着声音追寻,在追寻的过程中不断迷失在世界里,又再一次的靠着这段声音找到方向。
所谓吾心之处便是家。
与其说是男孩与世界,不如说是世界与我。
因寻找而进入世界,因世界而迷茫,因改变而迷茫,其实只要一直能听到这股声音,一定能找到回家之路,家不在远方,而在你相信的地方
简单却不简单,虚幻却极其真实。
梦想与现实的对抗,杂糅在一起的五味陈粮。
孩童般的画风外,是极为具象的声音,极为考究的细节,极为真实的经历。
虚幻的构思外,是从天而坠时的心跳,是水中捞月的皱面,是狗狗撒娇时的挠头,是萤火的抖光。
彩色与黑白,孰优孰劣?
梦想与现实,孰真孰假?
在时代的车轮面前我无法分辨,但逝去得历史会得出答案。
稳固的结构面前是面对还是逃避?
打破还是妥协?
是千磨万击还坚韧还是采菊东篱下?
我不知道,因为这是男孩的世界。
看完后我很感动。
那棵树,长啊长啊长… —2020.4.2
如果没看过《O Menino e o Mundo 》这部动画的一定要去看看,而且,要坚持看到最后。
因为是在B站开始弹幕看的,所以里面也有不少弹幕是在吐槽这部动画的画风,确实,相比做工精致,画风唯美的日本动漫来,这种画风确实一开始并不能让人愉快的接受,因为一切都是简单的,人物没有日系动漫那样明亮的大眼睛,不够写实,没有华服,没有爱情,甚至刚开始看起来没有什么故事,但如果静下心来看,会发现,啊,原来这样的画风也可以这么舒服,充满童趣而且很可爱。
童话般绚丽的色彩,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来观察这个世界,所以一切都变的奇妙了起来,变成了色彩的叠加,色块的堆积,可以乘着棉花飞上云霄,可以在云朵里打滚,草地是五彩斑斓的,树木是无颜六色的,城市也是未知的,大人们的世界是复杂的,经历暴风雨就像是经历了惊涛骇浪那样恐怖,夜晚是张开血盆大口的怪兽,在孩子的眼里,仿佛一切好与坏都被镀上了一层童话般的外壳。
这种抽象的画风有点像梵高笔下出来的,浓烈,带深刻的生存气息。
好吧,即使放开这个有些争议的画风,故事本身也是很感人的。
男孩的父亲进城打工了,然后男孩因为思念父亲去城里寻找,这期间他遇到了很多人 ,见证了资本主义逐渐剥夺的第三世界的种种罪行,比如剥削劳动者,无情的砍伐树木,资本主义的幸福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代价,于是,蓝天不再,树木一片片躺下,动画唯一的几个写实镜头就是展现这些,绚丽的色彩和现实的灰白,强烈的对比,极致的震撼,用最唯美的画面控诉最邪恶的罪行,用简单粗暴的线条来提醒人们无处不在的歧视与不公,这种反差,这种对童话本身的践踏让观看的人心里也为之震撼。
最后,经历了所有美好与噩梦的男孩回到了故乡,依然是那片草原,然而时过境迁,昔日繁华只剩断壁残垣,自己也垂垂老矣,童年时种下的种子如今已郁郁葱葱,繁花似锦。
观众恍然大悟,原来男孩就是“父亲”,就是他遇到的“所有人”。
所以这真的值得吗?
奋斗了一生,熬到白发苍苍,最后发现什么也没得到,一直在为别人的幸福而奋斗。
不得不说这部动画对现实刻画的实在是血淋淋的。
值得吗?
世界另一端,有一只三毛在流浪。
离开乡村生活,踏上找寻父亲的路,感受城市化,感受成长。
小男孩视角,工业化对城市的改变,破坏环境,摧毁普通人的欢乐,过度贸易带来资源滥用,差异同质化,资源争夺导致战争四起。
故事的最后,回到小男孩自己的故事,原来遇到过的每个人都是自己,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印象最深的地方,有烟头的小火车,离开时候很像贪食蛇🐍。
小男孩飘在音符上,动画中突然插入的实景片段,以及纺纱中露出的男孩圆圆的头。
每一帧都可以当桌面的成长故事,看到一点点自己。
当初看这部电影只是因为这是我这种穷人最能消费得起的周末放松方式,我宅在宿舍,吃着麻辣烫看的这部电影。
因此,中间的几度泪目都可以让麻辣烫背锅。
这部片子,完完全全的致郁片,开头就用小男孩的回忆欺骗了我,简直就是一部“儿童观光片”,我都忘了吃麻辣烫了。
但是越到后面我就越害怕,片中的各种寓意我也懵懵懂懂地明白,但是在片子中我感受到最多的就是孤独。
火车站忽明忽暗的灯、沙漠中孤零零的一家人还有一个人寻找爸爸的小男孩。
我多想去帮帮他,和他一起。
这个故事很简单,有人说这是“三毛历险记”。
的确,这是一个小男孩独自一人在未知的世界冒险。
我对于电影印象最深的就是小男孩在火车站等待火车进站,车门开启的一瞬间,他的爸爸出现了。
那个时刻我真的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小男孩,一种回到原来的欣喜。
但是后来,出来了无数个和他爸爸一模一样的人,我至今还记得那种让我冷静的慌乱。
原来永远的别离,是即使相遇也无用。
我感觉是反应工业时代的一些思考🤔。
人类生存状况?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是用最简单的孩童画形式,不用什么语言,充分表达了工业文明给人类生存带来的负面影响。
就人类的生存状况而言:工业化剥夺了人的个性化和创造力,让人沦为麻木的工作机器,也让人失业不知该何去何从,降低了人生存的幸福感,工业化生产的产品缺少温暖。
原来小男孩家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其乐融融,后来爸爸出门务工,爷爷年老体弱,无法劳动,妈妈从在农村摘棉花,到去工厂织布,每天做着机械化一模一样的工作,妈妈很少有快乐了,而小男孩的成长也一直渴望得到爸爸的关爱,但爸爸却一直没有回来,最可怕的是当火车门打开,爸爸走出来的时候,小男孩开心的以为爸爸回来了,可是下车的人全是爸爸,都长的一模一样,小男孩已经不知道谁是爸爸了,我的理解是在工业文明之下,爸爸失去了他的个性和温度,就像机器下生产出的产品一样,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
工业文明,让车间里面的人成为了没有感情的机器,也是工业文明,在解放双手的时候,也让一大批工人失业,不知道该何去何从,机器生产出的东西都一模一样。
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当机器代替了人工,机器将砍刀无情的挥向森林,森林被过渡砍伐,空气被严重污染,人正在疯狂破坏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就人类在工业文明的自我救赎之法,影片中有展示:那就音乐和色彩。
音乐和色彩让生活恢复生机活力,让人保持个性和创造力。
明明是从简至上的画风,却能在数种色彩间传达感动;明明是纯真无暇的童眼无忌,却不得不承受成长后的孤独之痛;明明只想要一个治愈的温暖故事,却差点在一张张悲伤的插座脸中仓皇逃跑;明明只是一个普通孩子的成长之旅,却不得不承受整个世界运转发展的结果。
现在的我抬头望向天空时,天空只分为了简单的蓝色或灰色,只有夕阳或朝阳的拜访能给天边增添一些情绪色彩,但粉色的天空,是童心才能想象得到的吧。
有一点冲动,去翻翻家里的旧物柜,看看小时候的我画的画是什么样子的,看看那个时候的我,是否就已经乖巧的接受了老师的命题和所谓的规则。
美让人幻入,现实让人抽离。
以小孩角色贯顾自己的一生,找父亲,实则遭遇了自己。
小人物湮灭了性命身份,只有在自然在家庭里找到自己,而现代社会把家庭都崩散,于是,无处安放的自己。
小人物看不到世界,更看不到世界中的自己,与自然融合,是作为现实中的我。
开头那段画风极美,后来插入表现自然破环的那段,成功恶心到我了。
若导演想表达自然与人的和谐,很成功,做到了。
人的一生可不是这样么。
如果一生用来追求物质,人就顺着物质消失;追求家庭和谐,没有人记得你了,你再没意义了;追求国家大和谐,国家灭亡了,你被遗忘被标签化被宣传;追求自然与我的统一,自然消失,你也消失了;探索宇宙与内心,宇宙沉寂,你也沉寂。
更远的呢?
这是我能想到的最大的世界了。
人死了,作为个体是没意义了,但可以把人生置放在某种宏大的背景中,渺小、清醒着。
视听的新鲜感过了之后,就只是朴素工业化批判而已;实拍画面倒是最大亮点了。那自行车也是工业产品吧
跟女儿一起看的,前半部还可以,最后没太认真看
有点儿无聊……
音乐很好,画面有意思,故事线还是老套。
这动画包含了亲情 人生 环保看完才知道这所有的一切都是小男孩自己的经历乡→镇→城 无论哪里成人每天担心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小男孩看到的只是形色各异的"万花筒"但他的"万花筒"终究如烟花一时绚烂而已长大后的我们就再也回不去每天漫山遍野随意奔跑的岁月也很难再拥有那些儿时美好的小天地那些曾经由五彩音符编织的凤凰也将被压力繁忙凝聚的乌鸦打败然而我还很心疼母亲 一直在面临分离最后只愿我们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保留一点童真不要学"小男孩" 总是悄无声息的不辞而别让生命里最难熬的岁月里只剩落寞
极简画风,极简的心
寓意深刻,但不好看
彩色,但不一定有快乐
手绘之美
其实是带着童真的自己成长,寻找,老去。在浮华黑暗苦涩的现实里,彩色的心渐渐被打败。根本不需要对白,简约的画风就能表现。画面 极佳,随便截图就能做壁纸,nice!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3b411u7PS/柴油朋克+波普艺术的感觉,总让我想起《黄色潜水艇》……森林、棉花、足球真的太巴西了,背后的主题偏现实主义,有点小扎心,但全程无刀,GOOD END,各处细节也趣味盎然,可放心观看。
画风真是正中我的下怀,配色好美。每个孩子都是白日梦想家。
每次眨眼都会错过世界。
简约但绝不简单
像是彩色铅笔绘制出来的。还是偏向于童话故事,带有对破坏环境,尤其是热带雨林的指责。
还行
我现在已经不在看动画的阶段,在高铁上看了30分钟放弃,凭心而论画面挺精美的,不过宁愿看部喜剧电影。
在三维动画横行的当下,这部动画算是返璞归真了,简单的画风勾勒出最不着边际纯真的梦,很久没有看过这样简单的动画片了,上次有这种梦幻的感觉还要追溯到2013年看的《艾特熊和赛娜鼠》,只是本片有点残酷,色彩斑斓的梦最终还是被打碎了,突然加入的真人片段似乎也述说着动画和现实之间的真正差别。
充分表现了动画艺术该有样子,显示场景的切换、虚幻与现实的变化等等都极其优秀,这种切换方式做出来的效果是真人电影所实现不了的。后面关于工业化、军事独裁与漂亮国对巴西的破坏,层层叠压,让观众情绪不断积压,这时候观众还是有点迷惑的。在快速切换镜头,现实都真实的记录影像进入动画时,观众瞬间明白了动画的主旨,使情感第一次得到爆发,最后男孩的不同年龄切换呼应前面遇到的人,剧情上让观众瞬间震惊,在情感上更加翻越了之前的激动,动画瞬间封神。
画风简单却又不简单,对色彩和各种元素的运用收放自如,创意层出穷,天马行空,像是一场梦,美丽又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