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片子本来就是娱乐片。。
干嘛这么认真。。
看到这么多人装B找错误。。
我笑了。。
国内抗战间谍片也就这幅德行。。
主角当然得开挂。。
否则故事怎么讲下去。。。
一部片子的好坏又不是看这种细枝末节。。
要看他的人文精髓。。
承认这部片只能说还行。。
创意不错。。
在艺术的世界里什么不能发生。。
所以还是看开点。。
别这么小心眼。。
我想这个故事大概的目的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些养尊处优,没经历过太多世面的人。。
战争是无情的。。
会逼着你抛弃人性。。
所以要杜绝战争。。
也有惊醒年轻人要自我独立的意思。。。
那些一味抓着影片里的那些细节不放。。
而不是去理解哪的内涵。。
看战争片只是图个刺激。。
杀人的变态快感。。
感觉你们看电影的动机是有问题的。。
看了很多评论,貌似除了风光宜人,其它都是虚幻的部分。。。。。。
1.无限弹夹和凌波微步:差不多所有的英雄片里,都是这么干得,君不见,主旋律影片中,一堆机枪一起扫射都么打死几个小兵的,难道那会儿皇军就赢弱至此?
谁侵略谁呢?
是吧。。。。。
2.所谓侵略军是中国,有点脑的应该都知道咱不是他们的近邻,但凡都在澳洲上陆了,估计东南亚都侵略的差不多了。。。。。。
YY的话,不要太自卑,也不要太有自信的说。。。。。。。。。。。
上纲上线,觉得有人说中文,咋不说这反抗军里还有一华裔额乜?
3.全能少女,凡是觉得这个不靠谱的,应该属于见识不广的,依稀记得韩寒和俺比还略小,他也会开拖拉机啊!!!
人会使猎枪,使全自动步枪,也不会一下就吓死自己吧。。。。。。
这片挺有意思的,偶尔有夸张的部分,那就看看电视吧,那你才知道撒叫夸张,总不能主角出来漏一面,然后就被机枪扫成马蜂窝了,然后就写End。。。。。
这票你买么???
这是一个典型的标题党电影,我,仅因为这个标题看完这部电影。
在这里他们阴错阳差的被留下,敌人是那么的强大,可惜后来敌人太好对付了,那些武器都完全没用上就被粉碎了。
就完全不提逻辑性
这部电影源自一本澳洲同名小说。
据说小说有7部,而电影翻拍自第一部。
有意思的是,我自己也做过与这个作者几乎完全一样的事情——写了一部以当代高中生为主角的战争小说。
那时我正在上高三,不记得是什么由头,开始了小说的创作,写了很长时间,400字的稿纸,满满的写了600多页,也就是20多万字。
那时完全把学习扔在了一边,全情投入到小说中,即使到现在,还能依稀记得当初每晚写作时那种激动的心情,非常之美妙。
故事的背景是不知何故爆发了内战,我和同学们被卷入其中,被迫拿起枪,捍卫我们的生活。
小说包含有战争,有阴谋,有忠诚,有背叛,有友情,有爱情,还有那么点色情。。。
总之,几乎当时高中生会感兴趣的元素都包括在内了。
几个要好的哥们都很喜欢看我的小说,因为他们也都被编排进了故事里。
我每周写一章,周一把写好的部分带到学校,大家传着看,再一起聊聊接下来该怎么写。
如果谁死在了我的小说里,会非常的不高兴。。。
可是,不死人就没有意思了不是么,呵呵。
刚刚翻出了小说的稿子,开篇第一句是——“在最初的零散曲线中,几乎看不到基本的数学结构。
“靠,这么NB的句子,无论当时的我,还是现在的我,都是断然写不出来的。
是从什么书上抄来的呢?
是《侏罗纪公园》吗?
实在不记得了。
不过,我当时的文笔还真是不错,句子通顺干练,表达清晰,现在已经完全不可能写出这样的东西了。
想想有点遗憾,没认真考虑过把写作当成事业,而去学了计算机那种烂玩意。
回头说说这部电影。
因为我有过与本片作者完全相同的经历,所以很能理解他的故事,以及他所希望表达的东西——在心理及生理上已经几近成熟,但仍然被成年人的现实秩序所压迫的青年,期望颠覆成人世界,找到自己位置的渴望。
不过,他并不是想要颠覆现实本身,并不是期待毫无规则的混沌世界,而只是希望颠覆现实的秩序,把平素高高在上、专横跋扈、颐指气使、碌碌无为的成年人,统统拽到一个不确定的环境中,使自己获得与之相平等的地位,同时创造自己的世界,把握自己的命运。
在这一点上,它与《古惑仔》不同,后者更多的是藐视和拒绝成年人的社会,把其所生活的“当下”变成世界的全部,突出了反社会的意识。
从对待社会的态度上的差异,你可以把本片视为“乖小孩的叛逆”。
所以说,这是一部完完全全的青春题材的故事,没有必要纠缠于逻辑和常识,teenager——小说的目标受众,对此并不在意。
我没有看过这部小说,不知道后续会如何发展,是不是精彩,不过以其销量而言,大概是非常优秀了,很希望有机会能拜读一下,也希望有时间能把自己的小说再看一遍,呵呵。
看到这个题目,不知有多少人会哑然发笑。
现在,可以说是中国离战争最远的时代,何来战争?
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然而,《明日,战争爆发时》却是看起来比我们更远离战争的澳大利亚人拍出的电影,这又该怎讲?
根据小说改编而来的电影,让我们心存疑问的是:谁会入侵澳大利亚?
可当你看到士兵们头上的五角星和天空中呼啸而过的歼10,一切都很清楚。
看来,澳人的忧患意识要比我们强得多。
当我们还陶醉在太平盛世的恭维中,当我们还沉迷于民族崛起的愿景中,已经有人把我们当作假想敌了。
虽然我们还不自知,虽然我们向全世界宣称: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从不侵略别国。
撇开谁是澳人的敌人这一令人纠结的问题不谈,这部影片起码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身处和平年代虽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假如明天战争爆发,我们做好准备了吗?
这个问题同样可以问问我们每一个人。
二是对战争的描写同样可以以小见大,借一群青少年的眼睛,反衬出战争的进程。
没有大量的战争场面,没有壮观的战斗画面,同样可以表现出一场战争的残酷,这倒是值得让国内某些动辄就飞机大炮巨资打造视觉效果的导演们学习学习的。
当然,影片中的战斗,比如炸个桥、打个冷枪,以为这样就可以改变战争进程,只能说是导演的思维还停留在小孩过家家的层次上,根本不值得一提。
娱乐指数:★★★☆深刻指数:★★☆感动指数:★★新意指数:★★★综合指数:★★★大概澳洲人过得太幸福,才会嫌国家安定太无趣,才会幻想着郊游打野战回来还不爽,家乡惨遭沦陷才够刺激。
一群高中生形势所迫也好,天生奇葩也罢,开始自组童子军游击队,担负起了拯救这个国家的重任。
很显然,这个创意听起来很有趣,但一表现出来就成了小孩子过家家,对于那些意淫出来的逻辑你只能一笑而过。
影片改编自澳洲最畅销的流行小说“明日系列”。
从1993年第一本《明日,战争爆发时》出版到1999年最后一本《黎明的另一面》(The Other Side of Dawn)出版,这套小说在澳洲再版了16次,售出了300余万册。
在澳大利亚的图书发行史上创下了诸多记录。
1999年,“明日系列”寿终正寝。
而以该系列主角为原型衍生出来的“艾利系列”登上了书架。
不过这个系列没有“明日系列”那么受欢迎,它只存活了2003年到2006年的3年时间。
说到“明日系列”小说,它也绝对是图书史上的奇葩,因为绝少有小说家敢写自己的祖国因为不明原因被另一个国家入侵,而且整套小说都在打仗,自己国家的军队不见踪影,政要纷纷出逃。
读者不知道是自己面对的敌人是谁、不知道自己国家的军队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国家有多少领土被占领,更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会结束--整个小说中的战争都是艾利的所见和所知,他视角之外的战争,原著小说作者约翰·马斯登一个字都没有写。
这样一种未知的、恐慌的和令人害怕的气氛很恰当地通过小说传递到了读者的心里,真实因为这么一种特质,“明日系列”,尤其是打头炮的这本《明日,战争爆发时》得到了舆论的一致好评。
这本小说被翻译成了5种文字,销往全世界各地。
尤其是在北欧小国瑞典,瑞典语的《明日,战争爆发时》卖出了11万5千册--要知道整个瑞典也只有900万人。
2000年,在美国国家图书馆选出的100本青少年最佳读物中,《明日,战争爆发时》榜上有名。
我们只是不懂西方的个人英雄主义,不懂他们的爱国情怀。
文化差异。
小说改编的 当然电影没有书好看就是一部青春期电影迷惘迷惘的年代 美好的时光看看这些毛线拖鞋的评论还真是被洗脑成功的在今天 有什么科幻片吗 有这么好看的片吗今天一个猪旋律 明天一个猪旋律不是清朝就是古代看多少遍的西游记 水浒 怕N遍地倚天屠龙 草还在羡慕朝鲜 曰电影是简单的娱乐 高兴 快乐如果要做个爱国贼 呸是他的国 不是你们的国
如果是要看战争片,训练有素的士兵,孤胆英雄,一些配合默契的伙伴,肯定要失望因为这个电影的出处小说压根就没有给这个电影以战争电影应该具有的元素——为什么爆发?
何时爆发?
对方是谁?
多少人?
激烈的枪战?
爆炸?
屠杀、冲锋?
……统统都没有,主人公似乎也不想知道这些,他们就是为生存而向前冲啊冲原著小说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另类的作品,完全以一个莫名其妙地卷入了战争的在读高中的女孩子Ellie为视角,以她的个人经历为全部,非常纯粹,她显然也没有被赋予类似John Conner或者Neo这样的使命本来嘛,这样另类的作品显然需要读者们在文字间品尝更有味道,我觉得他的特质在于塑造出了一种末世界的,借助柔弱的女子在未知的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被孤立的无力感所营造出来的黑暗氛围,表达了处于和平时期的人类内心深处对战争的极度,恐惧搬上银幕感觉有点强人所难,各种战争题材电影中经常出现的枪战,爆炸,感情爆发反而可能会冲淡这种特质。
所以,从影视的角度看,比较平淡;从战争电影看,可能会让人抓狂,还是从娱乐电影角度出发凑合着看吧,反正你又不是去电影院花钱 电影中有几句台词非常有趣,表达了一下电影制作者的幽默,也算是这部电影的写照吧Corrie在读一本《My brilliant career》,Ellie与她的对话-Good book?-Better than the movie.-Yeah,Books usually are.
无意中看了这个电影,觉得真他妈的给力啊,本片最主要的中心思想就是唤醒澳大利亚青少年的忧患意识,提醒青少年临近的亚洲诸国家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强,要奋起直追.主要情节是亚洲某国入侵了澳大利亚,一帮澳洲青少年由于郊游逃过一劫,随后展开游击反击侵略的故事.影片前面一半,是讲普通澳洲青少年无忧无虑的郊游生活,展现了青少年的生活内容,思想,友谊.后一半讲的是遇到被入侵的事实,他们的思想,行动的变化,体现了奋起反抗的精神。
看看这个已经领先中国现在的电影两年了,最近上映的黄金大劫案也是类似的,但看了黄金大劫案,你就会感到一种悲哀。
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年轻人的精神状态,无疑宁浩是借古讽今的,那当代中国青年的状态,就是犬儒主义,街边党,无法关心除了自身生存意外的任何事件。
援引于电影中的一句台词:“谁还在乎国旗啊...”,咱国家不也年年播抗战嘛,欧美二战题材也年年有,咱也别心理不平衡了...单就电影来说的话,一般般...并不出彩.
电影本身只能两颗星,但比美国翻拍的要好一点,加一颗。
也许是不想背上种族歧视和煽动仇华的罪名,片中安排了一个尔康式的便秘男,但是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是不合逻辑的扯淡,明显是歧视世界各国的军人,澳大利亚和这个亚洲入侵者的军队都这么没素质那怎么可能打的起来战争?之所以还给颗星完全是冲着几个女演员的身材。
题材新颖,风景优美,人物性格鲜活,故事还不错。。。可惜糟糕的剪辑师和翻译字幕搞得有些镜头没看懂
如果没有续集就是烂片一部
= = 书那么好 电影太糟糕了 我现在十分看不好澳洲的电影业
男一号 长得实在太民工饭儿了
澳式机械化农民青年军
没觉得有这么难看,只是如果像网友说的,说侵略军是中国人,那真是不要脸
改编自澳洲最畅销的流行小说“明日系列”,属于幻想战争片,虽然看起来不是很真实,人物科华相对简单,但爆炸场面和剧情进程都还不错。
剧情不评价了,烂的没边。第一次看到亚洲面孔在欧美电影是正面形象,尽管这个LEE长得太丑了,而且总是装深沉。最终还博得女主角的欢心,不容易啊,应该再设计个情节让这位大哥利用华裔身份冒充二五仔,最终成功带领澳洲小分队收复全境,最好还能反攻中国,达成完美结局。
那个国家。。。是中国吧....
看名字和简介挺吸引的,完全上当
自我膨胀
还算能看,感觉后面有点赶。
主要是年轻人需要宣泄荷尔蒙~
看着开心就好啊,认真你就输了哇。反正我是一路笑着看完的,掩面ing。。。。。。。。。
牵强
前面相当好!只能说,无法很好的收尾了。
我以后还敢不敢随便看电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