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看着,突然想起了陈可辛的亲爱的。
虽然题材是拐卖,但最后也同样留下了对“养母”这个母性角色的思考。
当然,贩、偷妇女儿童肯定是违法,也应受到严惩的。
就某部分“养母”,对非亲生的孩子,视如己出,让“孩子”有了该有的童年,可能其中有艰辛和躲藏,但相对另一部分同样遭遇的儿童来说,是99%完整的童年成长。
当孩子最终被还以血缘父母时,亲生父母与“孩子”的难以道清的疏远,还有“孩子内心深处的阴影”,八日挖的比亲要多的多。
毕竟是以成年后的视角在回忆。
两者比起来,八日的角度,更让我难受。
这个电影涉及很多命题:原生家庭、家庭教育、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方式和价值、婚外恋等等,可能还涉及日本社会本身的社会问题等等。
首先,这是一个女性电影。
并且,这部电影回答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女人为什么要生小孩?
现在网络上有太多女人,好像生小孩是为了完成任务,完成父母给的任务;或者好像生小孩是为了男人,生完小孩这个男人好像一辈子欠她债似的。
诸多理由当中,很少听到女生说,我就是想生个小孩。
她们没想过,她们可以为自己生个小孩,可以在养育小孩的过程中变得更坚强,更勇敢,更充实,带领小孩去见识这个世界上那么多美好的东西。
可能,这些,很多人都没想过,因为她们自己还是小孩呢,还没当够女儿呢。
这是一部非常女性视角的电影。
可以看到女性在生存中的种种无助,种种无奈,被社会现实压迫,被社会世俗堆积在最底层,无从言说,只有独自默默落泪。
电影里的每个女性,都值得同情。
偷人女儿的希和子,她那种被心爱的男人欺骗的无助感;被偷女儿的妻子,那种被背叛,生活被扭曲所导致的神经质;女儿,被畸形婚姻所养成的压抑性格,以及性感美丽的小池荣子饰演的总是驼着背或佝偻着身子的女记者,甚至那个天使之家,都让人感受到女性在男权世界中的无奈,痛苦,压抑和无助。
女人或许和男人有很多不同,女人感受幸福的方式也和男人不同,女人感受到的幸福也和男人不同,却并不是每个男人都懂。
那些不懂的男人,以理解男人的方式理解女人,认为你应该知足了吧,你怎么还不开心,你怎么这么作,等等。
很奇怪的是,电影里讲男性存在方式的男性电影,很少。
这方面的女性电影却有不少。
可见女性在现代社会的存在方式,真是亟待被了解的一个命题。
女性是和灵性更接近的生命体,是更容易看见美好的东西,只是这世界,美好的东西,总是被压制。
被野蛮粗俗落后,所压制。
充满伤痛,没有赢家。
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
那么,你该恨谁呢?
影片的最后你说:我从来就没想恨过谁,谁都不想恨,妈妈也好,爸爸也好,你也好。。
宿命和轮回就在那里,逃不开,躲不掉。
该如何讨论对错?
不能逃避,也无法救赎。
所谓在孤单的不一样的第八日里,努力地去看也许美好的风景,不过是黑暗和泥淖之中心中些微的光亮寄托。
也只好这样了,努力地活着,是最好的选择了吧。
我不觉得这部影片是治愈系。
如果你是一只活到了第八日的蝉,努力地自我安慰,会看到更多更好的风景,只是因为别无选择。
所以不要做错事,错了就会付出代价。
影片中最深刻的,是安吉尔修女对希和子说的话:抛弃枷锁,只有放下一切,才能获得快乐。
世间寡淡凉薄,你唯有变得坚硬和强大,别无他法。
夫逃避懦弱,妻歇斯底里,家庭崩碎瓦解,人格碎片四散流利像弹片穿透每个人薄弱的意志,反射出贪婪又渴望的本性。
第三者心怀鬼祟盗走幼女,报复般窃走为人母的资格,她可恨又可怜,她和她报复的那对夫妻一样,精疲力竭之后也没有获得幸福的结局。
整个故事里,有错的人始终回避现实,唯一没错的孩子,却始终在道歉。
“我许的愿就是和薰你每天都在一起啊。
”“将来我们去看大海看花儿看星星。
”“蝉的生命只有七日,如果活到第八日,见到的都是死去的同伴,那它可能会更悲伤吧。
”很舒服但又令我心酸的电影,每个细节都很强大。
哭完了来写剧评,大抵,因为故事而为自己哭的语言,根本就算不了剧评吧。
虽然,是个完全和自己无关的故事。
诱拐别人的孩子而产生无法分割的羁绊这种戏码,已经在MOTHER里感受过一次了。
当然上次也一样哭得稀里哗啦。
但这次不一样,嗯,不一样的。
"小学2年级的时候,参加同学的生日会,她放了成长录影带。
我缺失掉的童年和欢乐,都被映在里面。
"对,你大概还是憎恨过的,在应该什么都不懂,却已经被迫似乎什么都明白了的年纪里,你一定憎恨过。
为什么?
为什么你要和别人不一样。
这个没有办法选择的人生,为什么他们要让你如此疼痛地度过。
到底,你做错了什么?
为什么一直道歉一直道歉都无法得到原谅?小小的你,一定曾经捏紧了拳头告诉自己一定要逃离这些疼痛,等长大到又能力保护自己的时候,遇到不一样的人,换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你就这样一天天抱紧自己,暗暗发着誓。
然后你逃出来,你似乎真的已经忘记过往,不用再哭泣或者道歉,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想过的日子,遇到那个男人。
再然后你就能够渐渐清晰地看见你曾不明白的那一切了。
爱上宛如父亲一样的男子,做出和母亲一样的决定,这不是偶然不是宿命不是天意。
而是你其实是如此地想要回去,回到那个,遥远的似乎已经忘记掉的童年时光里。
在那里面,没有咒骂没有憎恨没有哭泣和疼痛,只有无尽的温柔和欢乐。
真想,再那样地被爱一次,被拥抱一次。
好像自己从来都没有伤心和疼痛过那样地,被深深地爱着。
“我其实从来没想过恨谁,父亲也好,母亲也好。
但其实我一直想在回到这里。
”你终其一生寻找的,也许只是回去的路而已。
你希望的,也许只是路的尽头,她还在温柔地等着你而已。
然后你也可以,温柔地,爱着你的未来。
《第八日的蝉》最早是由才华洋溢、产量丰富的日本女作家角田光代,在日本第一大报《读卖新闻》晚报连载,之后出书、改编电影、电视剧,感动了无数人,好评无数。
一向认为日本的男权是深入骨髓的,尽管现在都在强调男女平等,但仅影片中显示出来的仍是很多女性悲剧产生的实质是男权,女性仍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时长147分钟的电影,讲述了希和子和公司上司发生了婚外恋,在被他说服堕胎后成为了不能生育的女人。
悲伤中的希和子在得知上司妻子生了小孩的事实后,潜入他家冲动中抱走了可爱的女婴,取名为熏,但还是在4年后被亲生父母找回。
21年后,惠理菜(熏)成为一名孤僻的大学生,却似乎踏上了希和子一样的道路……希和子的悲剧在于相信了一个不值得相信的有妇之夫,还在冲动下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而导致犯罪,但她和熏四年的生活却成为了她的救赎,她像一位真正的母亲那样幸福、尽力、孤立无援地抚养着“自己”的孩子。
身为女婴生母的惠津子,无疑是最大的受害者,丈夫的外遇、不断的社会舆论都让她痛苦不堪,但最大的痛苦应该是刚出生就被诱拐、找回时却已错过了最佳培养感情时期的女儿,她的所有只剩下落寞和无助。
从小受到严重心灵创伤的惠理菜和已婚男发生不伦,想来也有为了报复希和子和自己生母的因素,不过事情却向着惠理菜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了下去,开始了一段寻找自我之旅,更深切地体会、理解着两位母亲。
和小说中的分段叙述不同,导演通过惠理菜的寻找之路,从她立场的转变使人更认同女人身为母亲的伟大,而女人应该比男人还要坚强,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未知的生活。
我无法认同这部电影,不是因为它不好看,而是因为它跑偏了。
当看完这部电影的观众,在评论中说,电影里的每个人都没有错时,我瞬间感到,我的三观,受到了强力地冲击!!!
咣啷一声巨响!
不得不说,日本人的美化技再一次成功地施展了出来。
毕竟,连侵略战争这种level都难不倒他们,美化些不正常的儿女情长算得了什么。
看电影的过程中,我也在想,是啊,人类的情感,并不是全靠血缘关系来坚固的。
但是,这并不代表我能够接受他们的做法,并为之感动,而不是切齿。
在这部电影中,唯一没有错的是孩子。
可孩子在错误捅出的篓子面前,却无法逃开,甚至要比其他人承受得更多。
电影里没有交代这个错误的开端是怎么形成的,我所能见的是一个渣男,拿虚设的未来做借口,百般推诿,劝小三去把孩子打掉,造成小三无法生育,并在未来成为泡影后,心灰欲别。
在这离别的紧要关头,她决定去看一看那个比她的孩子幸运的,得以降生于世的孩子。
谁想,这孩子无心的一笑,从此改变了她自己和她的人生轨迹。
4个月大的孩子,不会知道到底谁是她的母亲,所以在人生中的头四年,她生活得还算平常,虽然没有父亲,虽然在“天使之家”住过一段,算不上是最平常。
然而,又是一次被摄录的笑容,矫正了她的人生轨迹。
可回归正轨后,日子却没能再恢复平常。
她的生母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与自己不够亲近,常常失控,大哭或者大叫。
她的父亲,照旧是渣男的逃避品性。
孩子却用上了自己最大的隐忍。
她压抑着想回小岛生活的念头,对生母不住的道歉,并选择了不依赖于任何人的独立生活。
在这种长期的不被认可之下,只是几句肯定之辞,她便受到了鼓舞,并踏入了新的但却豪无新意的泥沼。
她遇到了另一个渣男,与她的父亲用着同样的借口。
于是,为了使这一圈错误不至于循环,她做出了一点改变,她决定生下这个孩子,即便她很清楚,这可能是另一圈错误的开始,因为她还不懂得怎么养活和抚育这个孩子。
一个注定也是第八日的蝉——同样无法拥有最平常的生活的孩子。
禁不住问,真的每个人都没有错吗?
渣男没错?
还是小三没错?
破坏别人家庭和拐带儿童这两条罪状若搁在现实里,必受千夫所指,怎么放在电影里,你就觉着她楚楚可怜了呢?
因为再也无法生育而可怜吗?
她可以去领养其他的小朋友啊,就因为一个孩子对你笑,就可以抱走她的话,一辈子得抱走多少孩子啊!
真要可怜,也该可怜怀孕期间,丈夫出轨,后来又被小三抱走孩子的生母吧,但就是她,也是有错的,她把对小三的愤恨牵罪于一个年仅4岁,完全无辜的孩子,使一出悲剧失去了反转的机会。
可为什么最后道歉的是孩子?
渣男没有现出悔意,生母满腔都是怨念,小三心里只有感谢,而道歉的却是孩子。
可怜的孩子,这世上,脑筋拎不清的大人太多了。
电影对这个值得深论的问题一带而过,竟跑偏成一部要命的温情片。
当众多观众被这部“成功”的温情片打动时,我唯有写些什么来宣泄我的不满和不解。
我想说,不管这世上的渣男和小三们的爱情是不是真爱,请渣男们学会尊重自己曾经做过的决定。
哪怕这个决定被验证为错,也该先处理完这段已受法律约束的感情,再去建立新的感情,并努力把感情的更迭给婚生子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也请小三学会自重,在选择感情时讲点原则,不要自找苦吃之后,又感觉委屈得要死。
以最宽容的态度来看,不要脸不是你们的错,但伤害到旁的人就不对了。
也请所有脑筋还没拎清的大人,无论你是婚前还是婚后,都请慎重对待生育权,不要让一个孩子去承担你们的错误。
我真的很讨厌错误的循环。
可你要知道,错误从不会,也不肯孤立而生。
曾经被爱过的人,才有力气走下去。
这是看完片子最先想到的。
看完简介,已经做好了被催泪的准备。
可眼看着进度条变长,煽情的段落还是没有出现,没有日剧里惯用的那种用戏剧冲突刺激泪腺的桥段,薰既没有去找妈妈,也没有偶遇妈妈。
中段,妈妈给薰唱的那首星星的歌(也是从天而降一亿颗星的主旋),百感交集,人的情感在这个条条框框的世界里是最无助的存在。
井上这一次确实让我刮目相看了,我非常喜欢她眼神细微的变化,特写也不难看。
永作博美的片子第一次看,为什么她这一代的女优,都有不被岁月左右的容颜。
最惊讶的当属小池荣子,这不就是“真 演技派”嘛!
从走路到说话的方式再到最后情感爆发的恰到好处,非要说的话,可能是映画给演员们的发挥空间比日剧更大。
原声也是不能不提的,和之前的告白和恶人一样,原声的选择都不是传统的日式曲调,这种对比很能调动人情绪。
倒是片尾曲选择的很让人出戏,又有点主旋律了的感觉。
适当的流过了泪以后,回过来想,这部片子与其是感动,不如说是在传达积极的情绪,薰选择了走下去,把妈妈给过自己的爱再给自己的孩子。
这就够了。
如果被问起希望在什么样的地方成长,我恐怕会想有一个安逸的民风淳朴的美好地方。
这是刚刚看过电影八日目の蝉的感想。
原著探讨没有血缘关联的母女二人的亲情羁绊的可能。
我想偷走情人的婴儿用尽全力去抚养,给这个孩子全部的母爱是完全可能的。
曾经印度有过狼孩事件就是说失去孩子的动物仍然不能克制抚养幼崽的本能。
人类本来也不过是高级一点的哺乳动物,有时未免难以掩盖天性或本能。
而电影导演的镜头更多关注在女婴薰的成长环境。
世外桃源般的小岛,郁郁葱葱的树林绵延到海平线,善良的人们,安定的生活,传统而富有生活气息的寺庙行事。
薰的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在这里与小伙伴们渡过,在并不知情的虚构的母爱里幸福着。
直到再次造访这里,薰心中对这里的所有牵挂与依恋才终于被唤醒:原来我一直都这样想回到这座岛上。
合理与否,我们心中都有一段最好的时光,一直在寻找着回到幸福的道路。
-2017年准备好好做微信公众号——穆尔登格影评、看世界、俄罗斯周边,欢迎关注
看开头我就在想,即使薰有生父生母养大又如何?
那样的一对男女,男的花天酒地,女的尖酸刻薄不饶人,小薰未必就能健康地成长。
反倒是希合子给了她一个虽不富有甚至贫穷落魄但却充满温暖和爱的童年。
不管是在天使之国还是后来的小岛上,小薰都过得非常快乐。
12岁的孩子不能单独留在家里,日本大概没有这样的规定。
如果在米国,亲生父母把一个四个月的婴儿单独放在家,大概不会比带走孩子的希合子承担的责任少。
剧情推进稍显刻意,有MV的风格,但仍是一部催泪的好电影。每个人都会怀念回不去的童年,有些感情永远铭刻于心。
过于平淡,看得我都快睡着了。
以爱的名义做伤害他人的事,难道就可以被原谅吗?难道我就应该感动吗?从头到尾忍着恶心看完的。
生命的前1000天,母亲能给孩子最好的,不是奶,是爱。
推荐啊
所有的别离里面最大的别离,是死别。我们并不知道的是,有些生离,即是死别。
看「寧靜咖啡館之歌」的時候,一開始覺得永作博美完全顛覆日影女星的形象,獨樹一幟鶴立雞群的顏。然後越看越耐看。這部電影的小說不打算讀了,因為只有永作博美的演技吸引我。
童年不可被买断。日后恐怕就是终生的追寻。
典型日本女性悲剧,婚外情怀孕,偷小孩,家庭悲剧
莫比乌斯,回环往复。但是太多无谓的情节和试图哲理化的镜头削弱了故事感。过犹不及。
一部狗屎
细节动人片。最喜欢的是惠理菜重返小豆岛隐约听到有人叫“薰”,随之镜头切换到往日希和子与薰嬉戏的那一段。或许因为知道了结果,才会在看着他们笑的时候也觉得惆怅。OST为电影增色不少,悠扬且给人些许温暖的感觉。本是因为永作博美看这部电影,没想到MAO表现的挺不错,嗯,我爱郁郁寡欢型XD
算是半部好电影,这片前半段太过苦情戏的感觉,有点过了,几次差点看不下去,不过主角2个从天使之家逃出到了小岛上后,开始出彩,结尾也不错。这片适合周末有个空闲的下午看,平时晚上看,前半段很难熬的。
双线叙事,将结果都告诉观众了,期待感下降;那么好好作情绪积累嘛,结果被时空胡乱跳跃给破坏了,时空叙事仅仅具备交代剧情的作用。故事挺简单,前半段被编导搞得乱七八糟,还好最后四十分钟有大段的情绪积累,有萝莉有风景,于是结尾还算给力。
片尾曲不错 宫希和子是个好人
我最后没能看完。。我觉得会是很深刻的片子。。我只是不在看这类片子的mood里。。
日本这种小萌孩太多了,一抓一大把,什么卢菜之类的,不过我对这种日本电影要求比较高,一定要感动得鼻子发酸才行,电影比较克制,没有安排结尾两人见个面之类的烂套。
三星半。井上真央好看,永作博美好强。
永作博美厚积薄发,渐入佳境的表演,从对数种身份的交错和缺失的迷惑不安到作为母亲的强烈自我认同感,每一阶段皆把握精准,最后的台词险些泪奔。井上真央、小池荣子各有上佳表现。演技最高!役者魂!监督魂!
果然是永作博美演得最好的一部电影,当然井上真央也很有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