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动
Unrueh,Unruh(德),Unrest(英),Désordres(法),Маятник(俄),精准的骚动(港),瑞士钟表师(台)
导演:西里尔·舒布林
主演:阿丽莎·米洛戈雅多瓦,伊丽莎维塔·科丽曼,欧嘉·布什科娃,塔蒂安娜·库敏斯卡,米克哈尔·布什科夫,弗雷迪·穆勒,克拉拉·戈斯汀斯基,阿列克谢·伊夫斯
类型:电影地区:瑞士语言:瑞士德语,俄语,法语,英语年份:2022
简介:新技术改变了19世纪的一座瑞士制表小镇。约瑟芬是一位年轻的制表厂工人,负责生产机械表机芯中来回摆动的摆轮。自从对金钱、时间和精力的运用方式有了新的认识后,她开始投身于当地制表工人组织的无政府主义运动,并在运动中结识了俄国旅行者彼得·克罗波特金。详细 >
很喜欢摄影和声音所以没困,但真的挺空的,除了女工们,表本身可以和主题有更多联系
好眼瞓
这一周去电影院看了三场电影,合计贡献票房101元,一共打出去7颗星
把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思想缘起放回瑞士制表工厂的剥削体系(精确到秒的高度控制)和工运的背景当中,电报、摄影术、报纸等媒介的作用,并且把“时间测量”作为一个最重要的情节,一系列去中心化的构图(本片构图堪称最有特色的一点)和声音设计(经常给后景和画面边缘的声音),以及叙事上完全以空间和工艺流程而不是人物为核心(人物基本就是线索而已吧),这片的价值就是这个构思和完成度了。是本末倒置还是结构创新仁者见仁了《摆动》
【1761】3.5 很喜欢那些构图很奇怪的镜头,很自由的状态。除了不一样的时钟时间,对于无政府主义的叙述太无聊…
如果你从一开始就抓住「996时间表/自觉卷起来」的话,你将能够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并大大增加「工厂」利润——在「富豪」厂长领导的工厂里,这种打着社会主义「同工同酬」旗号并不「同时」进行财富分配,因被「同款」工资袋包裹着而处在暗箱操作状态且早就不具有新闻性的劳动剥削现实,被对探索新的解决方案不感兴趣,仅对摄影艺术有品质追求的导演仪式性地揭露和曝光后,相对于被「工贼」豢养,分布和旅居在世界各地忽左忽右《摆动》的「保皇派」测量员来说,处于被测量、被调研、被监视位置上,有「国际无政府主义」色彩和「工团主义」倾向的「无产阶级」同胞虽有「罢工」反动意识但无「自我」革命意志,且要承担「被革命」风险。事实上,在资产阶级(不是人民)组织的化妆舞会中制定「治标不治本换汤不换药」的行动路线也是有可能被举报和出卖的。
“大家好,我们本来有映后主创交流连线,但是不知道导演是不是没有起床…我们联系不上他……谢谢大家”😅
令人身心舒适的缓慢节奏和大幅留白,结尾的蝉鸣让我舒服地闭上了眼睛。本来这场有线上的导演映后谈,但是导演本人也人如其片地缓慢睡着,工作人员说联系不上他…
社会变革前(幽雅)的一瞥
小镇亦有时差。角落的窃语似在密谋,当时空单位被切割至足够小,便如宣言般响亮,足以在静止的人物状态中洞穿其逃亡的姿态。
校准钟表,录入电报,拍摄人像,绘制地图…我无比着迷于这些繁琐细致的手艺活所共有的一种缓慢与耐心,它与大片的绿色交织,形成影片独特的平和气质。机械化让这些手艺“淘汰”或“进化”,那种带人情味的缓慢也随之烟消云散,它给我留下的滋味是怀旧的#Pompidou
看完脑子里只有一个词,寡淡。
ASMR挺不错的
无话可说
#Berlinale72奇遇 因吹斯汀,歪里因吹斯汀。(片名《动荡》翻译不准确)
一部通过表现时间与金钱来酝酿社会运动的电影,器件之声四通八达成为日常的容器,人们时常处于边缘,纷纷成为制造钟表的特写中的微小但关键的一环,两方拉扯形成摆动。电影不仅冷静描摹了一个延续性的历史冲突,还记录下了一个珍贵的爱情场面:彼得的视线落在约瑟芬的侧影,无产者的歌声令之熠熠生辉,照相计时器的声音在电影中唯一一次未被记录。【2022十佳No.5】
不对称取景还挺有趣,内容确实过时而刻意。
能清醒着看完已是敬意
非常喜欢摄影的构图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