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虹演得很投入,很好;但是这片逃脱不了张艺谋那种揭示中国农村愚昧落后而到处去国外献丑的宿命;一个驼背老实的老矿工只要每晚给了性的满足,白天就可任劳任怨的干活,此片最后部分陶虹说,“我想给你生个娃”时应是陶虹对驼子的最感激之情表现,但应解掉最后肚兜才更真实些,而片中的做爱场面也拍得太过保守。
王驼子的坟墓做得不真实,导演草率了。
现实生活中陶虹真能跟这样驼的人过值得怀疑哦。
很不错的国产片。
总体上有些煽情,故事有些“比比谁更惨”的荒诞味道。
但我很喜欢导演的拍摄手法,全片才不过90多分钟,导演还留出不少时间给风景以及人物的特写。
而人物的决断往往并不明言,而是直接让其用行动来表达,让人看得很投入。
陶红和孙亮这次的表演我都很喜欢。
又是小成本(具体成本我不知道,不过看起来应该花不了多少钱),矿井工人,女性与智残儿童的弱势群体,偏远山村,等一系列听着就是表现中国底层人民艰辛生活的影片。
但觉得此片与曾经的盲山盲井有更多不同之处,少了很多过于写实,冷眼观看的的粗糙镜头,更多的则是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一次次转变的细腻描绘,这可能也是本片是以女性视角来关注的原因所引导的。
影片的开始极其简洁的交代了事件的背景,也间接地说出了米香来到矿场的目的,就是利用“嫁死”为自己的傻儿子攒一笔钱,目标很明确,这也是故事发展的核心。
影片围绕着这个线索的质的改变来展开。
片中的男主人公,王驼子,丑陋却善良。
没结婚住在一起时,驼子很规矩,对米香更多的是试探,虽然这个人平时很低调,但就像他的工友们所说的,师傅精明着呢。
这时的米香则是为了要结婚而尽力讨好驼子,饭菜全是按照驼子的喜好来做,说话也很讨巧,连替男人洗脚这等事都做得十分认真。
表面和谐,却各自打着自己的算盘,没有真心。
直到一次矿难米香惊慌失措的表现让驼子开始信任她,并提出了结婚,钱全部归米香管理,与此同时,驼子也把自己的真心交给了米香,在这之后的驼子除了晚上有点兽性大发,剩下就是对米香母子感情的一次次升级,最终把命都送给了他们。
米香的内心变化则有点像过山车,时上时下,不仅刺激了自己,更是刺痛了观众。
米香受够了前夫的折磨,对世事大彻大悟后只剩下儿子这唯一能让她活下去的动力,所以她所做的一切也就是为了儿子。
在选择嫁死的人选时,有一个是她真心喜欢的,大李,可以看出,两个人都有那个意思,但最终都妥协于现实,米香无视的从大李身旁走过则表明了她内心的坚决,大李在她结婚时站在人群与围墙之外,远远地看着,却让米香失神落魄,大李的死更是对米香重重地一击。
她的转变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一是认为这次矿难跟她有关,二是真的看着生命消逝跟嘴上说说完全是两种概念,而且死的人是她心里真正喜欢的那个。
当然驼子对她的好也在慢慢的打动她,让她安于自己的生活,最开始结婚的初衷也慢慢遗忘了。
她的情感也从最开始的目的性驱使,到结婚后对驼子的厌恶,矿难的打击等使他安于现状,再到驼子无微不至的照顾,儿子的失而复得使她对驼子充满了感激,到最后知道驼子隐瞒的病情时完全把驼子当成自己的男人转变为的爱,一波三折的变化,可以说把她已死的内心重新点燃并且狠狠地烧了一把。
她也从最开始只为了拿嫁死的钱,变成了到最后什么都没要的这样一个结果。
嫁,是为了钱,不要钱,是真的为了感情,或者可以说是一种内心上的自责与赎罪。
影片中的另一个人物,米香的同乡姐妹,出现的不明不白,对米香照顾有加,帮米香出主意,找男人,生活资助,金钱资助,感情资助,简直是那种愿意为了米香两肋插刀的主。
但片中却并没有对她做过多的交代,只是米香扛不住时她就出现,不算突兀,但总感觉说不通。
影片总体的摄影与剪辑感觉并不是很好,完全是靠故事情节的波动与演员扎实的表现功底使得本片丰富起来的。
开头几个交代故事背景的短接镜头简单的堆砌在一起,更像是没有内容的风景画,可一旦演员出现在画面中,效果就马上凸显出来了。
有些情节上的对比还是值得回味的。
比如,驼子与米香同一时间出现在医院里,但却是完全不同的心境,一个欣喜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一个则被判了死刑,两人恰巧在同一个画面中错过,米香笑着快步向前走,驼子似乎更驼着他的背看着他的“判决书”缓慢的坐下了。
米香最开始在心里上是嫌弃王驼子的,不仅长得丑,还因为背上的驼子,可在驼子把米香从医院接回家的路上,米香因为对他的感激与心理的感动将头靠在了他的背上,背部的隆起刚好合适。
还有米香在片中两次上香的镜头,第一次是在矿上诅咒驼子,画面灰暗,而且让人心里却的忐忑;第二次则是在寺里为驼子祈福,佛像威严,米香神情真挚,这样的对比完成了米香心里的情感转变。
在人物刻画上更具有质感。
米香,命运悲哀,目光短浅,小市井的利益心理,迷信,但本质里却仍有份坚强,母性的光辉,以及最为重要的,本质里的人性;王驼子,自身生理的缺陷,对现实的不卑不亢,男人的欲望,还有责任感;大李,除了家庭背景的压力,其他都符合米香所向往的那种男人的标准,过于完美,但自身懦弱,注定只能是梦幻角色;那个姐妹上文已经说过了。
但这些人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善良,属于典型的底层人民的那种纯朴,而且让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缺陷,这样使得他们的形象更现实,观众更容易去理解和接受他们。
在看惯了中国所谓大片的虚无,时装片的华美无情节,个别小成本的蓄意恶搞,能看到这样一个有着人性思考却又并非完全文艺的影片还是能让人为之振奋的,最起码看完以后的心情不是漂在半空中不知所措的状态,而是有种沉甸甸脚踏实地的感觉。
整个影片悲情的基调,丰富完整的人物特性,都是值得赞赏的,但故事自身以及背景却离我们这群观看此片的人依旧遥远。
不禁想到,中国目前状况的电影,是不是一定要将故事建立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才能拍的有血有肉。
是社会的悲哀造就了好的电影,还是只是我们活在表面华丽的电影的悲哀之下,迷失了方向。。。。。。
霍建起在2002年拍摄了现实主义题材的影片《生活秀》,剧中来双扬的扮演者陶红将这个与生活进行着搏斗的弱女子演绎的淋漓尽致。
时隔7年之后,陶红携手新人导演王洪飞为我们带来了另外一部作品《米香》。
这是讲述了一个试图利用改嫁来为自己谋求幸福生活的女性。
片中主要突出的点就是陶红婚前与婚后的生活的转变。
但是全片看下来,我们更愿意接受,这只是一部电视剧而非电影。
说起自毁形象,大家一定会津津乐道巩俐在《秋菊打官司》中的精彩表演。
而在这个神作面前,似乎国内的女星们大都败下阵来。
粗俗接地气,穿衣红配绿。
巩俐的打扮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无法轻易逾越的门槛。
放下身段来扮演一个与自己的形象格格不入的人很艰难。
而在看脸的今天,这样的尝试尤为被人称赞。
陶红算是做到了一半。
另一半可能在余男的《纺织姑娘》身上,但是那算是一部略带文艺气质的片子。
本片是经过小说改编的故事,通常这个故事会带给人们另一种感觉。
小说的质感。
但是很遗憾,这部电影带给大家的更多的是电视剧的质感。
败笔之一就是在人物的形象上。
并非说陶红没有突破自己,而是说这种突破其实还可以再深一点。
陶红扮演的女主人米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好女人。
他一定是内心藏着坏,但是面子上却没有丝毫的流露的。
但是在内心的坏的深处,还有着一丝丝的人性。
这个人性的体现是为了在后来带来反转的。
这应该是这部电影的人物形象。
但是陶红演绎的米香却陷入到了正常的逻辑中。
一个陷入到正常的逻辑中的米香是没有办法将人物内心的挣扎体现出来的。
即使是有,那些稍显薄弱。
一个好人在做坏事的时候,内心总是会挣扎的,但是坏人则不然。
他们做坏事的时候那种挣扎少了很多。
因此,当坏人良心发现的时候,这种反差尤为让人震惊。
而纵观陶红的表现,可谓是中规中矩,并没有带来很强烈的反差。
少了刺激的电影,自然会在剧情发展上有一丝缓慢,当然就激不起人们的兴奋点了。
作为抱着目的和驼子结婚的米香,对于驼子的求爱自然是半推半就的。
但是陶红去展现出来一种天然的抗拒。
而对于自己真正喜欢的大李,片中的着墨不多,而在金花告知自己大李的家世之后,陶红显示出来的那种强烈的反差也与自己后来对于驼子的态度相悖。
这一点也是有待加强的点。
但是这个故事是没问题的。
本片改编自小说《嫁死》。
本来讲述的是一个非常抑郁的故事。
而本片所呈现给大家的则是一个比较纠结与两者之间的故事。
这显然一定意义上背离了初衷。
如果故事的主线,稍微有一点光亮点在里面的话,那么本片就会有一点让人欣赏的气息在里面。
但是对于小说的主线与电影的主线都明确的情况下,我们子来看本片的话,就会有一些遗憾。
明明可以做到更好,但是偏偏选择了一条不那么友好的路。
如果需要修改的话,陶红的这个人物应该略显挣扎一点,而金花这个人物则是需要更加的狡诈。
驼子保持着自己的善良。
而对于陶红的摧残也不一定非要在晚上。
因为本身善良的人是不需要过多的色彩来展示自己的“另一面”的。
即使不展示,陶红也有对驼子不轨之心。
因为她的出发点本身并不好。
如果这样进行人设处理的话,那么陶红这个角色就更加的丰满了。
而后来故事的发展,陶红没有接受驼子用生命换来的钱的做法就更加凸显主题了。
但是很遗憾,电影并没有按照这个方式来进行呈现。
因此,当我们看到后面,米香拒绝领取驼子的抚恤金的时候,就会有一点点的不自然。
因为这种往高尚了说的观点,并没有百分百的站住脚。
好了,这么多的批评之外,我们值得鼓励的是还是有一些中生代的女演员们可以尝试突破自己的。
并不是所有的演员都是明星,也并不是所有的明星都是演员。
总有一些对于艺术非常执着的人会坚守自己的底线的。
虽然陶红没有绝对精彩的发挥,但是本片依旧是一部好作品。
或许我们对于明星的关注点太过于集中在表面,而对于他们的本职工作却选择性的进行了忽视。
但是事实上,那些才是真正需要我们进行关注的点。
毕竟,电影考验的是演员。
而闪光灯下的那些面孔有时候并不算。
刚开始看米香,觉得挺无聊的,不就是讲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孩子如何摸爬滚打艰辛工作换回他不受人欺凌的平静生活么。
可是看着看着,却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
“李大哥”一出场,我就在心里把他定义为了男一号。
长相较为英俊(在那堆矿工里算不错的了。。。
),对皮娃子又那么好,最重要的是——米香看上他了。
于是,也许是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吧,我不由自主地预想接下来他俩会如何的艰辛工作来支持那么大的一个家庭。
毕竟,从之前那一堆一堆的洗脑电视剧来看,主人公一旦爱上了一个人就会坚定不移地爱下去,无论他的家境多么贫困,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所以,当米香选择了驼子的时候,我沉默了。
米香放弃了她爱的人,而且,她过得很幸福。
驼子对她无微不至到照顾感动了她,感化了她,让她在不知不觉中也爱上了这个很丑却很温柔的男人。
我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会放下,放下那些我爱的人,试着去接受爱我的人,也许结局会更好。
时间:2009年9月4日21:40地点:Quartier Latin影院17号厅事件: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第七天 - 导演处女作单元上座率:60%开场前陶红介绍了这是她首部担任制作人的电影,感觉就像是自己孩子一样,而在现场跟观众一起观看则比较紧张。
不知道她自己对这部影片的打分如何,反正笔者认为除了她与王驼子的表演还有些可圈点的地方之外,整部电影真可谓是乏善可陈。
跟大多数的中国电影一样,导演显然不太会讲故事。
而在电影语言以及语言(对白)的运用方面,更是停留在电视剧的水平。
这样穷苦的生活诠释了爱情另一种珍贵的方式。
这与金钱,教育,名利无关。
电影直击的是复杂而又纯粹的人性。
整部片子幽蓝压抑的色调和拙乱的背景让人感觉沉重,然而正是置上了这样一个故事,才会惹人深思吧。
悲惨世界故事的核心,在于某种情愫,某种感伤,某种呓语,某种倾诉,可塑造的个人电影脚本是悲惨世界,使自己努力成为影片的核心价值,也是一种悲惨世界。
家在四川阿坝的米香遭遇了丈夫的蹂躏和抛弃,带着傻儿子皮娃子卖豆花生存。
同村的姐妹马金花让她去北方小煤矿找个光棍嫁了,为的是谋求儿子的生命底气——旷工出事后赔偿的数目可观的抚恤金。
千里迢迢的徐浮前行,米香携子在一个小煤矿安顿下来。
残枝喑哑的声响,惨世界悲恸的哀泯,米香最终放弃心仪的英俊男人大李,相中了老丑的矿工王驼子。
大李黯然神伤,由于弟弟妹妹的拖累而未入米香的法眼。
在婚房之内,与自己不爱的王驼子交髯。
米香的困惑和屈辱以及倍感倦怠的疲乏,像砒霜一样蚕蚀着她原本灵动的逸魄。
为了报复王驼子的造次和唐突,她把月经纸埋在王驼子的地头,俯首叩拜企盼驼子早日出事,谁知在矿上被埋葬的却是心心念念的大李。
王驼子给米香带来两个柚子,米香失态纵情的啃啮着柚子,柚子应该是一种虚浮人间世的象征,也是米香内心所希冀憧憬的玫红。
米香偷偷跑到煤山上挖咒死丈夫的罪证,不幸被砸伤住院。
驼子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米香看病,并亲自挑了鱼刺喂给情动忧愁的米香。
有一种面向叫做羞愧交加。
红梅白雪知。
生灭里形势最是逼仄。
王驼子得知自己患了肝癌,并将不久于人世,他在安顿好了一切之后选择被煤矿砸死,以帮米香和嗲嗲叫爹的孩子获得高额抚恤金。
最无常因是,得而总复失。
王驼子明明对米香作为女人的小九九了然于胸,也对人性根处的功利冷漠和自私洞若观火,然而他总是高明的体恤,以一腔汉子的热血将米香的生命价值凌驾于自身。
心灵的桎梏盘桓在于清冷一脉的束缚与放逐,欲望沟壑的渗透在于秋风如斯的淡漠神殇,文明的洗礼教化在于使人失去纯然自持的秉性,而婉约的逝去涛声的命定又教会人因循功利的原则行事。
佛龛至上抑或是性灵至上?
米香有着心与心的较量和妖娆逸丽的实际考量。
然而她的底色依旧是仁善和宽恕的,宽纾的心襟缀染着无忌的杳杳芳馨。
在痛定思痛的大悲哀之后,她没有领取体恤金,和傻儿子离开了这个伤心之地。
悲剧的本质是让人困扰,让人恼怒,让人血洗,让人挣扎较劲,然而米香最终战胜了心的魔魇,而将生存的本质延伸至更为深广幽愤的一抹血色。
时光从缝隙里失去,哀乐坠千幻,孤愤却难平,消得几回潮落又潮生。
对自己的鄙夷,对往昔情致抑或屈辱的忘却,也是焕然的新生。
她的此一生毕竟要被王驼子的身影笼罩,风高明月淡白凄清,究竟为谁而痴?
北京的电影院欺负米香,用大片排挤米香,安排的放映时间差的得不能再差,不是太早就是太晚,根本就看不了。
亲们行动起来,谴责那些臭电影院。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992456.shtml
北京的电影院欺负米香,用大片排挤米香,安排的放映时间差的得不能再差,不是太早就是太晚,根本就看不了。
亲们行动起来,谴责那些臭电影院。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992456.shtml
傻孩子,没感情的丈夫,丢孩子,病老公,最后丈夫大义赴死。这剧情也太俗了。原著好看。
底层 苦难
6/10。虽然演员表演得很不错,但是故事实在是过于老套了。
看完觉得……很无奈……
贫穷的人内心也能有朵小花儿盛开,名字叫王驼子和米香似乎更贴切。主演陶虹会后表示要拍中国的艺术片,觉得范围划的大了一点。但有一点赞同,即使现在主流影坛大家都在商业大片的浪潮里,还是有一小部分人在执着生活中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爱。
还是我大秋菊看着舒服。这和天浴一样看着让人心塞。
我听那口音听着恶心!!!同是四川人啊!!!
看过
黑夜不会到来。白天不会到来。
无法用镜头表述只能用苍白的文字替代,结尾很失败
驼子操逼那几幕太生动了。刻在我脑海久久挥之不去。
+0.5
贫贱夫妻百事哀
一般
到最后 只有用生命诠释爱。不管是再普通的人 都有真爱的伟大
她最悲哀的地方是 她最大的愿望是给自己的傻儿子娶个媳妇 不然闭不了眼 就是因为这种愿望的存在 才会让悲剧一直轮回延续。角色中最喜欢那个介绍她过来的那个姐。
书应该更好看
看到了人性的美好~
挺一般的,到后面驼子说明天是最后一次去矿上的时候我以为才到高潮呢,结果竟然就快到结尾了,剧情基本都在意料之中,没太多意外和反转,相比隐入尘烟还是有很大差距,原本以为两部剧是相近的
边缘化题材,卡西莫多,为下一代忍辱负重付出全部的母亲,选择的乖谬,生活的玩笑,事与愿违,逼真投入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