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哥的形象被塑造成一个几乎过于理想化的善者,他的存在似乎挑战了现实世界的残酷边界。
然而,正是这种描绘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在自己的生活中困顿和苦楚似乎无处不在,我们每个人或许都经历过那样绝望的时刻,怀疑生活的意义,感受到了深深的无力感。
而这部电影,则以一种温柔的力量提醒我们,即便在最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也总有人坚持着善良和温暖,这本身就是对周遭世界的一种力量。
电影通过几个关键的场景深化了这一主题:首先,细朱透过狭小住所的窗户望向外界,Candy为了给生活添上一抹色彩而挂上窗帘,这些细节展示了即便在局促的生活环境中,人们依然试图寻找美好。
当他们搬进一个有窗户的房间,外面的铁架成为了视线中的障碍,象征着即使环境改变,生活的挑战仍然存在。
其次,Candy对女儿的教育和窄哥清扫地面的行为,强调了在生活的每一刻做出正确选择的重要性,无论这些选择是否会被人看见。
最后,窄哥在移除车上标识和回望旧车的举动,象征着生命中的每一次聚散和离开,都承载着特定的意义和价值。
转载自:虹膜 原创作者:Landy,2023-02-17 20:42 发表于吉林过去的一年中,香港电影最大的黑马,就是它了——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2月9日公布提名名单,继早前荣获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两大奖项之后,由新晋导演林森执导的《窄路微尘》,再获包括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编剧在内共10项提名。
《窄路微尘》对于资金和人力并不充裕的《窄路微尘》来说,如此亮眼的成绩正正说明了不少观众、影评人甚或香港电影工业都能从这部以隔离时期清洁工为主的社会议题电影中得到对疫下揾食艰难「感同身受」的强烈共鸣。
《窄路微尘》是林森首部个人长片作品,基层出身的他在短片时期已经拍摄过很多毫不起眼的底层小人物,如纪录保留皇后码头抗争的《人在皇后》;活化工厦政策下少女坚持梦想的《绿洲》;围绕茶餐厅老板、侍应和警察的《仇》。
2017年,林森自香港演艺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参加了首届「mm2新晋导演计划」,如愿得到执导第一部电影的机会。
一开始撰写剧本大纲时,林森和合作多年的伙伴编剧钟柱峰已经敲定要说一个关于清洁工的故事,暂名为《窄哥》。
直到2020年因应疫情变化,遂修改为现时《窄路微尘》的剧本。
故事围绕独自经营清洁公司的窄哥(张继聪)与单身妈妈Candy (袁澧林)的相知相遇,刻画出小人物如何在疫症爆发、社会萧条的时代困境挣扎求存。
《窄路微尘》拥有一种与「侦探电影」相近的特质,当然电影並沒有任何悬疑、凶杀暴力、奇情等刺激性剧情,而是指主人公都对需要与各类物件打交道的「工作」有种异乎寻常的专注,这在香港电影近几年反映社会底层人文关怀的影视作品里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男主角窄哥在疫情期间经营一家小型清洁公司,专门为公众场所和私人物业提供消毒打扫服务。
影片一开场,只见全副装备的窄哥独自一人在深夜已关门的餐厅里喷洒消毒药水、擦拭门窗和桌椅,昏黄的灯光、烟雾弥漫的慢镜头,搭配悠扬的音乐,只在电影里呈现和感受的浪漫感油然而生。
与一般人对疫情之下做清洁很吃香的看法截然不同,窄哥虽然工作量增加,但实际利润不高,公司在倒闭边缘苦苦挣扎。
尽管生活艰难,窄哥对清洁工作仍然抱以极其认真细致的态度,有时甚至超越了纯粹赚钱维持生计的程度。
疫情肆虐久未消散,香港过去自由流动的人际关系因为一系列严格的防疫政策和措施而变得疏远与僵化。
人们被迫佩戴口罩交流,保持一定社交距离,出门常备酒精搓手液,借助电脑、平板和手机等通讯设备的线上工作与学习取代了有着传播病毒风险的面对面交谈。
大量无生命的物件占据了人与人之间这段因疫症被迫延长的「距离/鸿沟」。
如果说侦探在触摸、端详证物的过程中反复推理(或被之误导干扰),追查案件的真相,那么窄哥则是透过专注于清洁工作,透过仔细使用、反覆擦拭、整理手上及眼前的不同物件,在严重缺乏人际交流的情况下,逐渐建立起对百业萧条的疫下香港的认知和感受,并在其中探寻和调整属于自己人生的路向。
因此,工作实则是人物为了回应荒凉惨淡的世道与生离死别,以及对疫情不知何时结束的恐惧而必须采取的「行动」(之一)。
电影中有一场戏是镜头从清洁车内呈现昔日人山人海,但在隔离期间相当冷清的街道,许多店铺入不敷出,最后无奈倒闭。
而与市面一片停滞、无事可做的社会环境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人物们为谋生计四处奔波,不停找工作、坐车往返不同地点开工,经由持续不断的行动一步步积累建构起来的,川流不息的生命能量。
性格活泼的单亲妈妈Candy有着与基层身份不搭调的闪亮日系打扮,独力抚养七岁的女儿细朱(董安娜),经济拮据,应征当窄哥公司的兼职清洁工,难得获得工作机会,虽然她很勤奋,却因为一次手脚不干净被窄哥斥责「世界很糟糕,也不等于要做坏人」(個世界閪,唔等於要做閪人)。
尽管如此,导演林森并没有搬出最严厉的道德规范批判或否定Candy的偷窃习惯,因为不同于老实巴交的窄哥通过勤劳工作摸索克服逆境的方向,灵活变通的Candy自有她应对困难的一套独特方法,行动不应分好坏。
于是我们能看到Candy以各种投机取巧的方式赚取生活费,例如在网上兜售假的有味内裤。
林森尝试引起我们思考的是,Candy为什么会这样做,正如他接受专访时表示,「是谁令她走到这一步的,她是否真的有选择呢?
」戏中Candy家里口罩紧缺,但又买不起炒价口罩,为了女儿的健康着想,迫于无奈才在客人堆积如山的存货里偷了两盒。
窄哥看见路上的一对爸妈见孩子口罩掉地上脏了随即扔掉换新的,这才理解Candy迫不得已的行为:对比别人家不愁吃穿的物质富裕,手头拮据的Candy却仍要为两盒口罩绞尽脑汁(导演用另一个镜头告诉我们,窄哥的母亲同样因为贫穷只能使用被反复晾晒和蒸过的口罩),偷窃/欺骗是她在杯水车薪的清洁工作之外,想在经济不景气的疫下香港生存下去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行动)。
《窄路微尘》对清洁工作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描绘,林森团队事前做了不少资料搜集,从清洁工的技术、器材、术语,到实际工作时的步骤细则等生存状态都有深入了解。
他们发现很多小型清洁公司都会因应工作规模再请兼职,不少清洁用品也会(像戏中那样)放在办公室。
在年龄方面,与印象中只有老年人才会干清洁不同,很多身壮力健的年轻人也不怕辛苦肯入行。
其间他们发现了一间清洁公司的老板「是四五十岁的男人,请了一位女士合伙,女士又会在办公室煮饭给男士,女士又会自发接order外出工作。
」林森和编剧觉得挺有趣,便成为戏中窄哥和Candy的雏形。
正因为事先进行了详尽周密的资料搜集,导演和编剧对戏中角色的塑造才能如此准确和贴地。
窄哥和Candy一丝不苟地做着消毒清洁,通过对工作、对行动的全身心投入,抵抗疫情时代的停顿与虚无状态。
人物置于画面显眼处的「动能」,与环境/世界的「静态」之间深藏不露的影像张力,贯通了人物与环境、与世界的联系,形式上不再受制于单一封闭的情境,令电影拥有相对丰富的层次感。
而在窄哥和Candy清理离世独居老人房间一幕里,电影将疫下普通人挣扎求存的复杂情绪和心理浓缩为一张残留着尸体腐臭的床单:不断的工作/行动不单单是让人物在陷入全面停滞的疫下确立存在之意义,更是在对抗随时来袭的死亡焦虑。
此外,窄哥面对母亲的骤然离世,纵使遗憾与她相处的时间不够多,但正如窄哥的做人原则「弄脏了便需要清洁」,勤勤恳恳地工作是他平复悲伤的最佳途径。
林森在戏中以不故作煽情、温柔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社会底层的灰色地带、贫富悬殊的残酷现实,也相信世间有童话、好人好事。
他创作了一个疫境下小人物相互扶持的感人故事。
尽管窄哥多次被Candy拖累,最后一次更是因为Candy背地里使用不合规格的清洁剂,间接令窄哥公司倒闭和惹上官非,但窄哥仍然选择原谅她。
林森曾在接受访问时表示,窄哥的角色设定是小时候喜欢看日漫,是有着童真世界观的好人。
窄哥的「圣人」性格也被不少观众质疑不够真实,林森则承认不想将主角描绘得太惨,让丑恶的事留在现实,「起码有一些欢乐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顾,或者纯粹互相扶大家一把,起码在风急浪高的时间下,都有嘢可以依靠」。
戏中人物遭遇的困境与挫折相信是基于现实,而以不那么悲惨,甚或带点乐观的方式描写他们在疫情下艰苦的生活,相互关心支持,无疑属于导演个人的选择。
林森不像肯洛奇那样为控诉社会制度的荒谬,毫不留情地刻画小人物的贫穷和绝路,亦不似李骏硕在《浊水漂流》里表达出对社会不公义的熊熊怒火。
导演的善良让他镜头里的人物在面对困境时始终抱着「生活再怎么不堪,也得怀着积极正面的心境坚持下去」的信念,本来无可厚非。
但当公司因负债累累而倒闭,窄哥只能忍痛放弃坚持许久的清洁工作,从持续的运动状态停顿下来(与周遭环境同频率)的人物们却仿佛集体患上了道德洁癖。
电影前半段在对社会阴暗一面、道德困境的如实呈现,与逆境中流露的人性微光之间努力维持的微妙平衡,却在后半部分被导演想要为人物行为「纠错」的意图给破坏了。
虽然可以理解林森坚持人心向善的创作理念,但当窄哥在网吧重遇正在打工的Candy,却差点因为客人的龌蹉举动而大打出手,窄哥本意善良的行为难道就不会连累Candy丢掉工作吗?
而且,由于导演为窄哥安排的人设是绝世好男人,是往昔粤语长片里吴楚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于现代语境的重新演绎,几乎没有任何道德污点;为生活不惜偷窃取巧的Candy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不洁之人,是亟需被窄哥的言传身教所「救赎」(教化)的被动角色。
故此,我们在戏中最常听到的就是Candy不断向窄哥说「对不起」,窄哥总是以宽容的心态一次次原谅Candy犯下的过错。
这种不平等的关系在前半段仍能透过人物对工作/行动的专注予以消解与抑制,然而在失去了清洁工作代表的「动能」之后,导演给闲下来的窄哥安排的任务就是纠正Candy和她女儿的错误。
两人的误会到最后终归是要解开的,需要承担责任的从头到尾都只是Candy一方。
过分「干净」的画面,以及为了让男女主角冰释前嫌、表达中心思想(成为能看见彼此的微尘)而稍显生硬,不够自然的剧情和台词设置极大影响了我对电影后半部分的观感。
幸好最后一镜,虽然已经离开清洁行业,成为走走停停的休闲保安,但窄哥仍然「路见不平」,独自一人做着不属于工作范围的事情:拿着拖把清理地上污迹,重新燃起对清洁工作/行动的热情与专注,藉由与物件的接触,再次去认识、探索这个世界,与电影开场构成巧妙呼应。
诚然,经历疫情肆虐、移民潮等阵痛过后的新香港或许再也不需要兢兢业业的清洁工去清理这几年甚至更长时期残留的尸骸与污迹,这些人在新香港「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下只需要做负责维持秩序的商场保安,或者是跟客人说谢谢的奶茶妹。
与此同时,又总是有些像窄哥那样的人,多年如一日秉持着「专业主义」的人生信条,哪里脏了就该去清理。
林森导演以窄哥微尘般的善意、窄哥和Candy的相知相伴(却没有流于庸俗爱情),不紧不慢地述说着残酷肮脏的现实生活背后那些看不见的,或早就被人遗忘、抛弃的「善良」与「真诚」,在如今普遍心态烦躁,容易愤怒的香港社会尤为难得,令人肃然起敬。
(转载自:虹膜。
原创作者:Landy,2023-02-17 20:42 发表于吉林)
张继聪和袁澧林饰演的男女主都是在底层生活的小市民,感觉都不如一个正常上班的打工仔。
张继聪这个角色太“好”了,第一次对袁澧林失望后因为看到一家三口那幕而选择原谅,第二次失望后因为细朱而原谅,他一直在原谅和付出。
袁澧林这个角色太“坏”了,从第一次的口罩,到手表,到消毒剂,她每次都在看似悔改的档口做错事,作为一名单亲妈妈来说,她为了生存为了女儿愿意去干一些苦活累活,但是又会做出一些不好的事,直到最后,看到细朱学她,才终于良心发现。
整部电影前半段不错,两个孤独的尘埃互相靠近,相识相知,好好发展,大团圆多好呀,非要搞成这样,何必那。
两个角色的性格可以说是正反面,在几件事的处理上也是天差地别,我感觉这也是本片的一个主旨,在这个社会上,像主角这样活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在一些事情上到底该如何去做?
是见得人拜得神还是抱怨?
本片整体画风还蛮喜欢的,两个主角也都是喜欢的演员,乐坛叛徒越来越有魅力了那,袁澧林演技也不错,演出了一个自己都没活明白的单亲妈妈的感觉,就像刘德华在金像奖颁奖时说的,你会更好。
整部戏好舒服主打的其实一直系一种善良。
世界很坏但不代表你要做一个坏人,好喜欢这部戏细节噶处理,尤其系窄哥对善良的彻底失望到拾回的处理,在窄哥与女主分裂前的崩溃,我们可以看到讨论区窄哥有一张同一个男人的合照,到特写办公桌上同样有一张同样的合照,由此其实我们可以理解窄哥应该已经被朋友背叛过一次,亦解释到前面情节为什么窄哥宁愿没了生意也不愿意骗人
后续窄哥摧毁了整个办公室,到后续宝贝车又再坏掉,这辆车从验车师傅口中的车况也了解到其实窄哥一直有好好维护不舍得卖掉,但这一刻的男主觉得即使你多么努力去善意维护信任理解一样东西到头来她甚至只会带给你麻烦,同时特写贴纸也寓意男主彻底放弃了善良和女主
后续的重遇后,开始了一场追逐场面,最终男女主角停在桥上,桥其实是两个地方之间联系的工具,也正正代表男女主角重新达成了沟通解开误会,后续法官的宣判男主不需要坐牢以及车换来的金钱足够给清罚款,导演其实在告诉大家其实保持善意老天并不会将你赶绝,最终男主将当初贩卖善良获得的金钱重新再给回女主,也正正寓意着男主重新找回了善良和信任,另外好想分享呢套戏美术指导对于女主造型的解释,好多影迷会觉得女主明明家庭困难为什么还能一直做不同造型,美术指导的解释系,首先她想摆脱戏剧里大家对底层的看法一定就是穿着朴素黑压压的没精神面貌的,但实际并不一定真实的底层也会装扮也会有精神的,而且香港有一个地方叫美姿里面很多的古着低至10元一件的都有,美姿本身也是很多戏剧美术指导造型师会逛的地方因为便宜好看,只要有品位是能配搭出造型的,所以女主作为一个年轻女生会装扮也是很正常的而且女主其实有好多化妆品是偷窃的,所以在剧情上还是合理的,而且美指也希望女主的色彩,给男主的灰色世界带来彩色
有点忧伤,思绪万千不知从何说起。
疫情好似一场梦,但它对人们的影响又真切的存在着,一切并没有回到正轨。
近期的二阳高峰,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企业招不到人,某些行业小企业依然没有摆脱疫情带来的困境,小县城外来人口减少,大家好像也逐渐降低不必要的消费……“有得做就做,有得吃就吃”饱含了太多普通人对生活的无力。
有得拣的话边个唔想过得更好。
“这个世界坏,不代表你要做一个坏人”十分欣赏佩服像电影中“窄哥”这样善良的人,自问做不到。
但世界却需要这样的好人,给予一点温暖。
最后,香港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香港,人才流失,繁华难现。
且看日后会如何吧。
影片真的很接地气,本土小成本电影,人文关怀尽显。
又是大陆影视所欠缺的。
男主真系好大度,睇见男主哩份大度和勇气信任,自己嘅心都会觉得慌,揦住揦住咁,可能系受到左当今社会影响,睇依出电影系会觉得心灵有比清洁左,但系心入面都系会有抵触。
讲翻到电影,我觉得揦住揦住嘅其中一个原因就系,到结尾我都有幻想紧女主会稳机会对翻住男主好,我觉得咁样付出嘅一个人应该会有些小回报挂?
但系结尾都静系阿窄起到继续清理紧人地留低嘅污糟嘢,所以我觉得电影唔比 “回报” 哩个举动,会令电影想同希望观众可以重新拾回大度、信任机会变得渺茫。
意思就系电影传达比我嘅不足以令我重拾勇气去大度、信任,只会令我感叹可贵,所以我有再不得不赞叹阿窄,起母亲也去世无依无靠下依然重拾相信Candy扶起Candy嘅勇气。
咁Candy至少有比阿窄改变到,大嘅都系咁样行为,细嘅睇见又点会唔学咧?
真系可以改变到一个人唔容易。
仲有,细嘅经历左咁多都生性左,都识得感恩阿窄。
所以点知咧?
话唔定Candy攒到钱手头无咁紧就会去报答阿窄咧。
当今社会太容易浮躁,起大家都困难嘅情况下,大度、信任、理解、释怀、勇气真系相当可贵,我愿意起后面加个“科幻片”标签。
寒假档的电影全都是工业大片,汇总成一个字就是“打”,汇总成两个字就是“热闹”,除了《封神第二部》之外,又能汇总成三个字“爽翻天”(《哪吒2》里打翻全部人,《射雕》里用演讲促成和平,《唐探》里也是一番演讲怒怼洋人,《蛟龙》里打了个大胜仗保护了地球)。
寒假档的轰轰烈烈过去了,我想推荐一部与以上基本相反的小片子:《窄路微尘》。
影片的背景很丧,说的是疫情期间的那段时光。
电影镜头一直徘徊在香港的街道,如此萧条,好多好多商铺门口都贴着歇业通知。
男主窄哥开着一家清洁公司,说是公司,其实只有他一人,他的生意也不太好,可还算有一些老顾客。
这天有一个打扮得很阳光的女孩来应聘,齐刘海,两根辫子,辫子上绑着五颜六色的皮筋,穿着露脐短袖T,瘦瘦的。
她这样子一看就不是搞清洁的,窄哥当然回绝了,可她也很坚持:“我之前就职的咖啡店停业了,拜托给一次机会吧。
”虽然整部影片是以男主角窄哥的视角展开的,可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个女孩。
她简直,灿烂得不像话。
电影里有一个镜头,窄哥在修他的消毒药水喷枪,喷枪的枪口仿佛被堵住了,水流只能漏出可怜的一小支,可是当他聘用了这个女孩之后,喷枪莫名的就好了,喷出的水流四散而出,像绽开的焰火。
开工的第一天,窄哥的腰扭伤了,女孩帮他贴上膏药,还给他一片止痛片,并笑着说:“我帮你把剩下的活干完吧。
放心吧,得啦。
”她真就开心地拖完了地。
感觉,什么困难在她眼里,都没有那么难过。
但其实,她的日子挺艰难的。
她是一个未婚妈妈,独自带着一个上小学的孩子。
所以她比窄哥还要缺钱。
她会带着女儿去超市买雪糕,当被告知平时爱吃那款没打折,她就只能去买打折的那款,但顺便偷两支没打折的。
她在给有钱人家里打扫的时候,会顺走对方囤的几盒儿童口罩,害的窄哥被指责后,她依然“义正辞严”地说“有什么问题呢!
现在一个儿童口罩炒到600元,我的孩子都没有口罩了,而他们还有那么多!
”她被窄哥辞退之后,就动歪脑筋,买了很多内衣,擦了自己的汗后寄出去卖给一些宅男,尽管没有收到钱。
她做了很多不太好的事情,但我感觉不到她的“坏”,也感觉不到她的“无奈”,她就是“很灵活”地在应对她所面临的危机。
她和女儿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很开心,嘻嘻哈哈:两人手拉手在街上闲逛,看女儿上网课,她用缝纫机做衣服,两个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活力满满。
她们租住的地方是没有窗户的,她就让女儿画了一幅维港的画贴在墙上。
夏天没有冷气,就和女儿一起坐在床上吃雪糕。
家里风扇坏了,去店里买了一台最便宜的,然后和女儿说“这台好呀,这台和你的身高相配”。
继续被窄哥聘用后,她成为了得力助手。
她干活很卖力,有一回,他们去给刚死了一个孤寡老人的房间消毒打扫。
打开大门的刹那,她被满地的血迹吓到。
她定了定神,和窄哥一起,返回屋内,冲刷血迹,忍受着内心的不安。
她也慢慢有了一些改变,当在打扫时捡到值钱的东西就交换给主人。
日子,似乎变得越来越好。
电影里说:我们是世界上的一粒微尘,渺小到上天都看不到我们,所以我们就更应该看到彼此。
他们互相帮助,就能渡过很多困难。
可是,这不是爽剧。
窄哥的母亲在疫情中猝然而逝,他料理丧事的时候,她主动提出独当一面。
可是,她的女儿不小心将消毒水打翻,而那个时候消毒水严重短缺。
她不得不再一次耍起了自己的小聪明,她选择隐瞒窄哥,用假药水来代替。
而这么做的后果是,窄哥的公司被控告,窄哥为了保护她,承担下所有。
公司只能倒闭,窄哥去找了一份大厦保安的工作。
而她带着女儿逃离了。
窄哥本来还想和她们共同组建一个家庭,这样她也有了依靠。
电影的尾声,他们再次碰到,窄哥继续无私地帮助她。
她收了钱,但告诉他,会慢慢还给他。
很多人都在说窄哥这个人物太圣母,他总在帮她,包容她。
可是我却觉得这个女孩才是那道光。
她很勇敢。
她说过,年幼无知的时候生下了这个孩子。
可是,还好生下了这个孩子,她很感恩。
当被问到是否有其他家人的时候,她坚定地说,有但不一定要依靠。
她其实年龄也很小呀,可是因为这个女儿,她离开了她的家庭,就算再困难,也不回头乞求。
她明明可以讨好窄哥的,窄哥也有意和她一起,可是,她没有。
闯祸的时候,她没有为自己分辩一句;窄哥再一次向她伸出援手的时候,她为了女儿不得不接受,但是她也不乞求。
她长得很好看,打扮得很漂亮,很有生机地活着。
没有钱,她想办法,她任劳任怨,她到处打工,后来,为了给女儿做一个好榜样,她也不再偷窃了。
她真的很独立。
这么丧的一个故事,我以为会拍得很憋屈,可是就是她让我感受到一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轻松感。
也许,窄哥也从她身上感受到这一切了吧,他对她不仅仅是同情。
她是他无聊无趣的平凡生活中的色彩。
窄哥有一辆很旧的车,经常开不动,可是他座位的后背上贴着好多花花绿绿的贴纸。
增添了,好多生动。
看多了“一路打赢”的爽剧,我们也要学会在或庸碌或泥泞的人生中,好好面对。
女主就是个丧门星,谁碰到她谁倒霉,男主倒霉,房东倒霉,商店的收银员会被老板扣工资也是倒了大霉,她活着就是给所有人惹麻烦,这种人最讨厌了,怎么还成了电影里的主角🙄!!!!!!!!!!!!!!!!!!!!!!!!!!!!!!!!!!!!!!!!!!!!!!!!!!!!!!!!!!!!!!!!!!!!!!!!!!!!!!!!!!!!!!!!!
故事以普通人的视角,用舒缓的基调将一些沉重中见轻松、轻松中显沉重的几个人物的生活状态诠释的恰到好处,影片中轻快舒朗的配乐带来的极佳的治愈感,包括以小见大、以大见小的画面构图给人带来很独特的美感和设计感,影片节奏虽然缓慢,但每一个桥段都不令人排斥,尤其最后结局的悄然结束的设计令人意想不到,整体来说是很棒的一部影片!
《窄路微尘》是一部十分不讨喜的文艺性电影。
因为观众不一定能看得明白,尤其非港人真的不知道男女主角在干嘛,觉得他们的相逢相遇很无聊,剧情又没有高潮,生活化到会让观众无趣。
但是,对我而言《窄路微尘》却非常地精彩,它让我想起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同样是两个人相遇相知,有股卑小人物的日常人生苦悲,人性触角描绘非常地生动。
小飞侠清洁公司老板窄哥〈张继聪饰演〉,因为疫情关系,生意大不如前,其父三年前过世,其母又病弱,这是人最怕的情景,一切都在不如意之中,又遇见疫情随时的生死,仿如微尘不足以道言。
Candy〈袁澧林饰演〉年轻单亲妈妈,离家出走,带着女儿到处求生。
为了生存,为了女儿,她什么都愿意去做,哪怕去网咖上班,面对看A片的男顾客做不雅动作,也只能视而无睹,继续地为钱忍辱下去。
相逢何必曾何相路,在窄路相逢也许是个缘分!
就像窄哥说的:“我们都是一粒微尘,或许上帝看不见,不过没关系,我们看得见彼此就好了!
因为彼此看见,看见了彼此各有各的软弱与无奈,都在生存的风口中勉强度过,笑泪都在尘中不经意地流转,无人看见,纵然被看见也能沉默!
”以疫情为背景,以生死为副轴,生存是电影的主旋律!
流感疫情死的不只是人,连生意也因疫情而做不下而倒闭!
窄哥带着Candy打扫独居老人突然暴毙后的屋子,窄哥母亲的离世,都是人生之痛,而这痛在疫情期间,相信大家都感受了不少,有不少亲朋戚友突然的离世错愕!
Candy找到窄哥公司上班,却因为偷了主人家的口罩,彼此发生了摩擦!
因为当时口罩的短缺,有钱人可以有一用即丢的口罩,穷人却没钱买到口罩,在危机时代,贫富之间的差距顿然一目了解,谁才是最值得保命存活下去?
穷人只能任病毒及命运摧毁吗?
导演没有把窄哥与Candy的人生过去交代,有人说角色不够立体,观众无法了解他们是怎样的人。
但我倒是欣赏导演的这种留白,昔日不必提,当下生活的他们更为重要!
窄哥为什么到了这个年纪还未婚呢?
为什么遇见Candy,会突然觉得彼此有股暖意,他们的爱情真得很纯粹,也许因为这份淡薄,最后让彼此只能成沦落人!
个人认为Candy可能很多方面还不成熟,伪装得乐观,私下的悲情,但至少她的是心是善良的,虽然有时总会做错很多事,但这一切最后都会使她成长,使她成为好妈妈。
5
感慨于精致到每天妆容和服装光鲜的女清洁工和严苛的香港管理制度
单亲妈妈好像是个很有个性,独立,倔强,可仔细一品,又立不住,特别像一个真空的创作,一个外星人空降hk,虽然有各种窘迫,可就是让你觉得这个角色是试管里制造的,就是不那么真实。。。袁澧林的问题吗?成也真,败也真。
后疫情时代看还有些感慨。虽然剧情设定还挺不合理的,但也是讨厌不起来。
6分左右。女主角这个演员倒是第一次见到,很漂亮,是一张很耐看的脸。整部电影也全仰仗了这张脸,说不上演得太好,也不算坏,但看了简介才知道居然得了金马奖影后……张继聪演落魄男倒是本色出演极了,两个人没有什么化学反应,所以到最后导演做了隐去的关系倒是合适。回到电影本身,实在太寡淡了,也太是一个简单命题的表达了。疫情题材下的底层百姓生活,讲得既笼统又细致的。
我是看了一个什么电影学院学生的期中作业吗?
我们就像微尘,上天都未必看得到我们,但是,只要我们看得到彼此就行了
男主的朋友移去了加拿大,女主女儿的同班同学也走了很多,只剩这些微尘在互相取暖,这是创作者的善意,现实哪有这么温暖
我哋哩啲一粒尘都唔系嘅人,个天唔系成日睇到我哋噶,不过唔紧要啊,我哋睇到对方米得咯。
空间真实,人物也算贴切。不过脚踏实地孝顺的窄哥跟叛逆期未婚生子的女主感情线就童话了。这不是张柏芝刘青云的《忘不了》,虽说都是老实男遇上单亲妈妈,人设处理上张刘配就水到渠成非常自然令人信服。这部完全强凹。人的本性是最难改的,何况之后相对几十年可不是吹泡泡那么简单,很难想象这样的一对儿作为人生伴侣在一起能熬过几天。
以底层视角下展开的疫情电影,也是两人相互救赎的过程,剧作比较工整,总体也比较流畅,当然,各种矛盾及人物设定充满了设计感,但好在细节丰满,情感也处理得很细腻。张继聪稳扎稳打,影帝迟早有一天都是你的;小朋友也好评,可爱自然又有点少年老成;至于袁澧林,虽然不喜欢剧中的人设,但我太喜欢她的颜了,从电视广告上就开始关注她了。7.8
魔幻现实主义
candy这个人物实在是难以令人信服,早年生孩子一个人照顾女儿看似是负责任的人,但其他种种行为却如此没有担当,连拾金不昧都要女儿提醒,造成别人上法庭她居然说应该不会坐牢,怎么一个人身上这么两极,女儿又是怎么懂事到不仅可以照顾自己还能明辨是非,不会都是学校的功劳吧,窄哥已经不是有悲悯之心了简直是大圣人,但是如果不是因为对方可爱年轻漂亮我估计他也不会这么好人,最后还要说一定会好这种话
人物和情节有点假,整体有点刻意。对人的理解不深刻,全是自以为是的想象。
疫情之下平凡人的生活记录…… ★★★☆ —— 窄哥:我们一粒尘也不如,上天不是常常看见我们,不过不要紧,我们能看见对方就可以了。
9.25观看,忘标了。相互依偎。
一般
像是挪到香港语境下的日本温情片,但是人物问题很大。男主角完美善良的人格过分单薄不可信了,可惜了张继聪颇有松驰感与沉淀感的演技(其实比刘青云更值得拿影帝);女主角选角简直就是灾难,满是造作的活泼感和稚嫩的演技,又不像单亲妈妈又不像被社会毒打的底层人,一到有情绪的戏那个尖细声腔尬都尬死了,就这还能提名🐴🐘影后。配乐也是连拿两金,特意留心听了下结果毫无记忆点。真的建议再完善下剧本各个情节点的生活质感、合理性与戏剧张力再拍摄。
23.02.07 嘉禾megaboxcovid特供鸡汤,袁澧林靓到爆,但张继聪与其搭档怎么看都像是父女而不是情侣,或者剧本大纲里设定的就是打算收拾各种烂摊子养成两个女儿?相似题材的表现和完成度远远不及《忘不了》
认识女主倒了八辈子血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