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有很多机会早就可以看这个电影,还是一贯固执地认为一个色彩浓艳的异装癖的故事不会有太大价值。
如此不顾旁人目光自由自在的极乐活法现实中大概是没有的。
Patrick眼神里透露着一点可怜相但又无比坚定的单纯(不得不提强人Cillian Murphy的表演,在我的印象中他从来是“眼窝深邃的阴郁小生”),俗人难以理解。
一个早已不想做男人却尚未脱离真身的人,比真正的男人还要勇敢伟大。
70年代的爱尔兰是有过阴影的,Patrick的出生和成长本是寻常意义上的悲剧。
在一个自视为小妞的年轻人的荒诞传奇和无数华丽乐章的衬饰下,尼尔 乔丹便把这一切政战纷乱和尘世悲哀,用两个小时的色彩铺陈染了个遍。
于是更想看看在[哭泣的游戏]和[屠夫男孩]里里面,这个“爱尔兰杂种”如何鼓动观众。
若是结合[阿甘正传]作一联想,似乎也不为过。
同样是“时代大背景下的非典型人生”,母亲的角色似乎也同样关键。
而我选择[普鲁托的早餐]。
今天这部影片真的把我感动到了,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影片。
冥王星的早餐,意味着什么?
冥王星是荒漠的,寒冷的,而早餐是温馨的,充满希望的。
也许这正好与基登的生活相呼应。
基登从小就是个特殊的孩子,被双亲抛弃,又是异装癖,学校和养父母都为他头疼,他并有感受到太多正常孩子会享有的爱,所以孩子心里的一个形象变成了他要坚定追寻的目标——那就是生身母亲,因为在他心里她是唯一一个会无条件爱他的人,她意味着爱,意味着家庭,一个有安全感的归宿,所以他在小镇引起的矛盾不断升级时,他义无反顾踏上了寻找母亲的道路。
幸好有一群惺惺相惜的朋友陪伴着他。
基登是多么的渴望家庭,渴望被爱和庇护,在他的几段亲密关系中就能体现,他的第一位男友,一个乐队主唱,带给了他小女生般的遐想的憧憬,基登会闹着要玫瑰、糖果。
当主唱把基登领到山林中铁皮盒做的“家”面前时,基登高兴坏了,因为这是个家,虽然杂乱破旧。
当基登被关到牢房里时,他甚至不愿出狱,因为牢房能给他家一样的安全感归宿感。
基登艰难的寻母路丝毫看不到希望,他又在这个迷乱的大城市里越走越远,为了生存,或者麻痹从各个角落投来的异样眼光。
但是事情发生了转折,他遇到自己的亲生父亲,告诉了他亲生母亲的地址。
那是阳光明媚的一天,基登打扮得时髦并端庄,以电话调查为名拜访了自己的母亲,他看到与自己同名的弟弟,有两个可爱孩子的家庭主妇的母亲,她很幸福并满足,散发出女人作为母亲那一面的坚强、慈爱、温柔的魅力,完全不同于基登浑身散发荷尔蒙的小女人形象,基登流泪了,成长了。
也许有时候成长只需要一个瞬间。
他终于明白自己一直苦苦寻找的家的感觉,不是在某个男人身上,也不是在母亲身上,而是应该在自己身上,像母亲一样,因为一个女人在,所以一个家在。
他成长为一个“大女人”,给自己安全感归属感,给自己以及身边的人家的感觉,照顾好友生baby,生活回到了平凡的路上,我们的基登收获了满满的幸福和满足。
亲爱的。
刚才我在冲淋浴的时候,就想着我要怎样给你写这封信。
我想写信告诉你我看了这部叫做冥王星上的早餐的电影。
我把狗从院子赶进厨房,喝了几口绿瓶的可乐,拿着一沓信回到房间就开始写了。
我看了这部叫做冥王星上的早餐的电影。
其实看完有了一阵子,却不知道如何形容它对我造成的影响。
只是心里的擂鼓一直不停,一会儿声大,一会儿声小。
我喜欢的电影也不少,大哭大笑的都有,静静撼动的也有。
可它,它还是不同。
它让我想起在冰岛的时候,我面向呜咽不止的北大西洋,在乌黑的沙滩上席地而坐。
风吹在身上,远处的礁石嶙峋凸起,似乎要把灰色的天空捅出一个洞来。
白浪一下下轻拍在几米外,被深黝的沙土吸吮殆尽。
我坐着,忘记了我自己的存在。
亲爱的,它就让我忘记了自己的存在。
长大以后我和大家一样经历挫折,不再天真。
再性格温善还是生出了怨念。
至少是胆怯。
可它让我忘了。
我忍不住去想是真的吗,是真的吗?
闹了半天绕了一圈我又回到了原地。
世界依然是我以为的那个样子,美好,神奇,充满了希望。
而我是从这部电影里发现的。
你不会以为它像天使爱美丽一样?
不,它绝没有那些粉饰。
你如果看了帕德里克如何只身来到阴沉、肮脏、“没完没了下雾”的伦敦,或者那些炸弹,那些骚乱,一栋栋破烂又孤独的房屋,埃尔文怎么战栗着死去,查理怎么蜷缩在床脚,或者帕德里克的爱人如何掐住了他的脖子。
不,都不用。
你如果看了帕德里克的眼神,你就会明白我说的。
不,它一点也不像天使爱美丽。
它要朴素的多,纯粹的多。
自然的多。
你会忍不住随着它一同呼吸。
因为它就像呼吸本身。
温柔,又给你生存的动源。
或者,你以为它是美丽人生,因为它一边引人发笑,一边引人落泪?
或者因为它也在用甜蜜的方式书写残酷?
可它不是。
它没有书写残酷,只是经历了它。
经历,像时光流逝一样,像列车停靠一样,轻轻地面对了,经历了过去。
恶毒,欺骗,暴力,它们都过去了。
你肯定无法相信,这些残酷都发出了温柔的回响。
你一定以为当帕德里克被炸成重伤,还被盘问,最后却拼命想要被关回警察局时我会哭。
可打动我的是当那警察后来巡逻时发现帕德里克在站街,无言地把她拽进车里带到其他地方。
那警察绝望地说,我不想把你抓回去。
你会死在那,小家伙。
或者你以为她穿成妈妈喜欢的风格,终于母子相见,却无法相认时我会稀里哗啦。
可我没有,而是后来,当同名为帕德里克的另一个儿子追了出来的时候。
那孩子望着她,说,你错了,我觉得你很好。
他又问,你为什么哭?
亲爱的,你也会明白的。
美丽的帕德里克坐在湖边的椅子上,看着她的爱人焦头烂额地扬长而去。
而她蜷起了腿,把脸贴在膝盖上小声地说,直到现在我还是觉得很甜蜜。
很多电影都好看,可它们都不能逼我做任何事。
可能偶然想起来心里感慨一番,或者心潮澎湃的推荐给别人。
可是冥王星上的早餐,这部电影却坚持不懈地,像海浪一样拍打着我,让我内心满盈,无法言说。
很多电影都好看。
可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因为一部电影而对世界生出了信仰。
很久。
很久了。
我逃不掉那种感觉,它挥之不去。
我总是忍不住回想它,我走在路上,或是打工的时候站在柜台里,或是扭头望向泰晤士河,或是,像帕德里克一样乘扶梯下地铁。
某个画面,某句话,帕德里克的某个眼神,只在我脑海里一闪,就让我温暖得无法形容。
而这都是因为帕德里克。
你一定要记得她,你一定会记得她。
她是那样柔弱又坚定地拥抱了自己的身份,又那样惶恐又勇敢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你无法想象,即使世界上都是些“只会用长满茧的手四处舞弄铲子的卑鄙无知下流的混蛋”,即使她经历了她所经历的,还能如此骄傲,坚定,聪慧,充满创造力,又自信自爱。
她是那样美丽绝伦,你没法不盯着她看。
她还会唱歌。
她会像个印第安姑娘一样唱歌。
很多电影都好看。
可它让我每次想起来都满心欢喜。
电影结束时,我合上电脑关掉台灯,躺在黑暗里又默默地哭了一小会儿,心里感激着帕德里克。
这都是因为帕德里克。
我一想到很多人都看过它,我想到在我们的咖啡馆里最近一次放的时候全场爆满,我就高兴地无法自已。
我想到这么多人都看了,都怀着温柔的心意接纳了,理解了,爱了,这个世界就更加美好又强大了几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看电影。
这就是。
亲爱的,它让我这样想。
这都是因为帕德里克。
而亲爱的,我甚至不知道你是谁。
你是否存在。
只是这些念头和感受必须说给一个你这样的人才有意义。
你肯定有柔软的心,又坚韧果敢。
你能挨过苦难与丑恶,不会崩坍,自怨自艾。
你会以百分之百的精力去感受这个世界,去战胜,去经历,去拥抱。
你要像太阳一样温暖和聪明,面对你所爱的人,你的吻尝起来会像是海洋与暴风雨。
你肯定理解我所说的每一个字。
你肯定是这样一个人。
你肯定存在。
我还想告诉你,亲爱的。
我和爱人在我生日那天去看了希里安墨菲在国家剧院的戏,又在stage door站了3个小时,他没有现身,也没人等他。
可我也没有失望,只是很简单地接受了下来。
我觉得我能去等他已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就像现在,太阳已经下山了,屋里越来越冷,我本来应该为周末的旅行收拾行李,打印乐谱,买去机场的大巴票,可我坐在这里给你写了这封信。
我觉得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这都是因为帕德里克。
作为男演员,能够出演一名绝色“美女”,在长达两个小时的影片中,千娇百媚,天马行空,尽情挥洒,是件多么幸运而美妙的事情。
克里安墨菲(Cillian Murphy)无疑过足了瘾。
这首先得益于大自然赋予英伦男人那傲人的纤细身材。
《猜火车》中,以Evan McGregor领衔的一群小混混,穿着紧身的铅笔裤,撑着两条令女人也羡慕的细腿在都市的街道疾速跑过,是美国好莱坞罕见的风情。
记得我小时候看过的著名的《虎口脱险》,英国伞兵小伙被打扮成姑娘以蒙混外人。
镜头从下往上推,流畅的毫无赘肉的小腿曲线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冥王星早餐》问世于2005年,克里安29岁,他的儿子在这一年出生。
已婚的新晋爸爸,还能以瘦得宛若少女的身材出镜,令人称奇。
IMDB上对他外貌优势的评价是“bright blue eyes and prominent cheek bones”。
这蓝眼珠,电影和电视上常见,可惜我没机会遇着活人近距离观察过,所以难以有直观的感受。
只知道欧美人自己肯定有区分,什么湖水蓝,海水蓝,宝石蓝,猫眼绿的,甚至还有一只眼睛一个色!
克里安的大眼睛,蓝肯定蓝,西方的美人大抵都有这么一双蓝得沁人心脾的眼睛,具体怎么个好法,我却说不上来。
而这“prominent cheek bones”,倒深得我心。
如果没记错的话,当年以《男孩不哭》里性别错位的假小子角色获得奥斯卡影后的Hilary Swank,被媒体评价为“有着令女人发狂的非常帅的脸颊曲线”。
有趣的是,克里安以男人身份塑造的这位假姑娘,也有着漂亮的脸颊曲线。
很多次的特写镜头中,他蓬松的卷发,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子,圆润的嘴唇,被那干净利落的颊骨线条收束成完美的侧脸。
不是每一个清瘦的人都有如此清晰的脸和脖颈的分界。
克里安身为男人,他的cheekbone还是偏硬朗,即折线比较sharp,不够圆润,这跟Swank的很像(所以说Swank的boy造型令人信服)。
那尖尖削出的下巴,带着一丝决不妥协的清高和倔强。
正面观的时候,他用一双温柔的眼睛含情脉脉地看着你,令你心动;侧面观的时候,他微微扬起下巴,鹤立鸡群,假装坚强的模样又令你心疼。
影片中有太多对他侧脸的特写,扮演印第安女郎那一幕是个经典。
沉浸爱河,完全忘我的境界,在他和Mr Hatchett的深情对望和对唱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逆光拍摄,亮光从远处射向他的侧脸,向上仰望的脸颊正迎合着爱人的目光,慵懒而惬意的姿态,柔顺含笑的眼睛;灯光在他的脸颊周围泛出光辉,而他浑身上下透出的幸福的光芒更加耀眼。
不得不承认,这个印第安女郎的扮相太惊艳了。
那一刻,我觉得他就是个女人,享受爱情甜蜜的心满意足的小女人。
虽然也安排了不少挫折和悲剧事件,但是影片还是有意地避开许多不堪,比如争斗的残酷,生活的窘迫,妓女的屈辱等等,在温暖的英式情歌的陪伴之下,任凭kitten带领我们一起经历他的多姿多彩的冒险之旅。
这个有些许哀伤的寻母童话中,kitten像一个可爱的小王子,经常微笑,播撒爱心,毫无防备和恶意地面对人和世界,他的心纯净得像个孩子。
虽然他的出生是个错误,但这意外降临人间的小天使,不该流泪,上帝注定要圆他的梦想。
我是在2010年的《盗梦空间》才注意到这个另类美男克里安墨菲。
而他早在2005年就主演了《冥王星早餐》——虽然是个偏门的文艺片,但在我看来,表演已经达到相当的高度。
同年出演《蝙蝠侠前传》里稻草人医生和《红眼航班》里的恐怖分子,邪魅的气质一鸣惊人,为他敲开了好莱坞的大门。
克里安是爱尔兰人,以前写过的小麦(James McAvoy)是苏格兰人,这些英式小生一定会在纷繁的大都会好莱坞的舞台上书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拭目以待。
最后八卦一些克里安的基本信息*1976年5月25日出生。
我的同龄人哈,还算年轻。
*身高1.75m,跟小麦一样,注定不以身高为优势。
不过很符合亚洲人的审美,嘻嘻。
*素食者。
是不是保持身材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得而知。
*2004年结婚,两个儿子分别出生于2005年和2007年。
为啥如此早婚呢……难道也是英伦风情,呵呵,联想到小麦了。
*当年曾是蝙蝠侠的热门候选演员之一。
幸好没演,否则肌肉得train成啥样,还是瘦点好看。
沈宏非说,瘦显得忧郁——要不《盗梦空间》里的公子哥还得旁落他人呢。
*非常崇拜演员Liam Neeson,是他的“电影之父”(movie dad)。
正好Liam在《冥王星早餐》中也演了他的Father。
*会说流利的爱尔兰语和法语。
当然还有英语了。
可能英语算是他的外语,我觉得他的英语一直是一种腔调,不如小麦那样风格多变。
PS1,推荐大家看他2006年主演的《风吹麦浪》(The wind that shakes the barley),第59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比较有深度地讲述爱尔兰内战历史的影片。
希望以后他能主演更多精彩的角色。
PS2,《冥王星早餐》的OST网上给出的音乐不全,再补上四首我喜欢的:1,Madam George – Van Morrison2,love is a many splendored thing – Andy Williams的版本有留声机现场的效果,而Nat King Cole版本当然也很经典啦3,Me and Mrs Jones – Michael Buble4,For what it’s worth – Buffalo Springfield
这部电影让我看清了国产电影和欧美电影相比一个最无力反驳的差距,演员水准实在差的太多了。
全片最顶的部分毋庸置疑就是主演Cillian Murphy的表演,本片中的形象和他以往饰演的角色形象天差地别,他的角色一般都是冷酷严肃阴暗的气质,而这部演了个活零活现的阳光穆棱。
演得简直天衣无缝,根本找不到破绽,这种级别的表演我印象中国内能与之相提并论的只有周星驰,各种与角色完美契合的微表情,自然而然的肢体语言,完全是把握了角色的灵魂,你考虑到周星驰从来没有在角色扮演上有这种程度的跨越,国内真就找不出什么人在演技上能和Murphy匹敌。
演什么都完美,这部我看得投入之时甚至一度怀疑了一下Thomas Shelby是不是他演得。
电影拍得很清晰,一个关于寻找归属感和身份认知的故事,节奏挺快,结构上像诗歌一样被分成了一段一段的,很好地辅助了叙事进程。
著名的已故抑郁症患者走饭说:“我不需要上帝保佑我,要有种,他就捅我。
”我想,现在,她已经吃上冥王星的早餐,并用脚趾头数着人间的王八蛋了。
要是有空,还可以把“一个人像一支队伍,孤独得像一颗星球”这样悲悯且自怜的鬼话,眼都不眨地冲进马桶。
就像我们片里的主人公Kitten一样,可以翘着脚,在自己的“亲爱的小牢房”里自在地快要飞起来。
没有佯装孤独的姿态,没有你们眼里想要我成为的样子。
不需要上帝保佑,不需要父母庇护。
就让那些一本正经的地球人捶胸顿足地徒长“她怎么可以活得这么嚣张”的怨念!!!
好吧,事实是,我想多了。
在没有吃上冥王星早餐前,我们还得继续和这个世界讨价还价。
对于kitten而言,唯一可用来讨价还价的工具,就是撒娇。
“我来找我的妈妈,伦敦吞没了她。
”“我想,你不会送我玫瑰了,也许也不会有糖果。
但是此刻我仍然感觉甜蜜。
”“警察先生,如果有一天你回家看见我倒在地板上会像这样抱紧我吗?
”诸如此类。
他在对这个世界提“不伤害世界和平和宇宙均衡且无关紧要”的愿望。
但均以无法满足而告终。
所以,那个混蛋说“会撒娇的女人最好命”的混蛋,怎么不说说会撒娇的男人该怎么办!
虽然,我对还没有告诉你,kidden是个男人感到抱歉。
可是,又是谁规定,男人的内心就不能住着个少女,而异装癖的,就非是杀手和变态?
更是谁允许,那些嘟嘴俯拍假睫毛的卖萌女,就是天真无邪的代名词!
我们可怜的kitten,就是,那个那个会被钉在报纸头版头条,打上“异装癖娃娃脸变态杀手的微笑”的logo的男人。
但他实际上比一只蚂蚁还无害。
人们对他的仇视,无非只是因为在那个不关心粮食和蔬菜,只关心枪支和政治的时代,他只在乎,被炸飞后,送到医院时,别扯坏了他的迪奥裙子。
他不关心人们所谓的“你不知道你在对抗的的是什么”的威胁,受够了“你被组织抛弃”了的混帐话。
当他的胖子好朋友被爆得片甲不留时,他把情人的枪支丢进河里,幻想自己用香奈儿代号的香水,以及黑色紧身衣黄色比基尼干掉敌人来拯救地球。
他比男人懂得,金色天鹅绒裙子,更能讨孕妇心情欢心。
他比女人懂得,“一旦感受到了爱,想都不要想就爱吧。
”作为一个被父母抛弃的“没人要的家伙”,或是,人们口所谓的“灾难”,没有人比他更懂得如何随时美得骇俗且可以不要合乎情理。
但是,人们更习惯用毁灭处理他们认为不合理的事物。
当Kitten见到了生母,认领了生父,和丧夫的好友以及未出世的孩子,相对而卧,酣然而睡,终不用颠沛流离时。
他们往他的屋子放了一把仇视的火。
幸好,火好心地只烧死了房子。
又或者,那只不过是导演动的一点恻隐之心。
没有吃上冥王星早餐的kitten,究竟要如何防火防盗防记者,谈情说爱滚床单,也许连不怕上帝捅死的走饭也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也不过是在茶余饭后骂一骂那些欺负kitten的王八蛋。
(罕有地7点半到家,买了樱桃和香蕉,一激动马上就去翻盘来看。
普鲁托的早餐。
看介绍似乎是个一般的片子,封面好像随便剪了个主角轮廓了事。
唯一特别的是这个单薄的男人的造型,有点Michael jackson似地奇怪。
) 60年代末70年代初。
一个在爱尔兰被妈妈遗弃的小男孩Patrick,打小就有易装癖好,加上生性自由、浪漫、叛逆,在与养母和姐姐的矛盾爆发后离家去伦敦寻找妈妈——这时Patricia已俨然发展成青春姑娘并自诩为“Kitten”,高跟鞋、紧身裤、细瘦的身段,娇羞的语音,奇遇也由此展开。
邂逅货车上的摇滚歌手,吸毒,卷入枪支事件,童话公园里扮演狐狸,IRA的炸弹袭击,警察局关押,魔术师,夜总会。
对于“serious”生活和社会,一个男儿身的花姑娘保持着难能的单纯与幻想,屡屡挫败后又挺起高耸的胸脯微笑,让人觉得滑稽又伤感。
“I knew you were only joking about the roses. And the sweeties. But it was good while it lasted.” 这句话粘粘地从他嘴里拉出,俺心里哐当一声,败给他了。
神父来找他,告诉其身世。
父亲情到深处有点哽咽:有些感情,是无法说出来的。
真正见到千方百计要找的妈妈时,对于这一切经历,他也明白了自己真正想要的在别处。
噼里啪啦的英国腔听得不是太习惯,杂着些爱尔兰的词汇。
冥王星: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远的一颗。
光线非常微弱,有种寒冷阴暗的感觉,情形与罗马神话中住在阴森森的地下宫殿里的冥王普鲁托非常相似。
冥王星可能是由70%岩石和30%冰水混合而成的。
音乐:cool. 电影中再现了70年代的英伦,包括伦敦、都柏林、贝尔法斯特以及爱尔兰小镇卡万的古典风情,与之呼应的,是集合了几乎能贯穿英国的特色柔情音乐,囊括了T-Rex, Harry Nilsson, Van Morrison, Billy Paul, Bobby Goldsboro等人的作品。
普鲁托冥王星,关于黑暗中的自由、漫无目的,歌曲中描述的普鲁托是美好之地、就连冰冷的冥王星都比这有温度和情感。
或许我们都是这个世界的孤儿,我们都渴求并寻找着归属感和这个世界的某种联系。
男主自小就在寻求身份认同,他在自己身上找母亲的影子、母亲的形象,且从未停止渴望爱。
他的天真、勇敢使得他至少找到了一部分的缺失。
男主的表演也让我惊艳到男人可以比女人更妩媚。
片中还透着些复古摇滚、迪斯科的气息。
另有对政治、战争的抨击。
......这颗冰冷的星球,是这样急切需要被爱和天真治愈......
一、尼尔•乔丹镜头里的边缘人生 当提到一个人,如果我用“他”来作为开头,那么很自然就知晓了这个人的性别。
在爱尔兰导演尼尔•乔丹(Neil Jordan)的很多影片中,却无法简单的用“他”或者“她”来定义一个人的性别。
这种情况就好像弗吉尼亚•吴尔夫笔下的《奥兰多》,从伊丽莎白时代到一九二八年,跨越四百年,由最初的贵族少年跻身为上流社会的贵妇,而那改变阴阳的转折点只是昏睡七天后的一个夜晚,他从沉睡中醒来,赤身裸体,面对读者,“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承认:他是个女人”。
作者对此转变似乎非常满意,因为她接下来迫不及待地写道:“开天辟地,从未有人看上去如此令人销魂。
他的形体融合了男子的力量与女子的妩媚”。
你会看到兼具两性记忆的奥兰多并非什么怪物,而是洞悉了两性的奥秘后变得更为神秘迷人。
让尼尔•乔丹在好莱坞名声大噪的“哭泣游戏”(The Crying Game 1992)就描写了一个爱尔兰共和军成员弗格斯和一位双性人戴尔之间的爱情故事。
也许放在现今这个挖空心思搜罗新鲜感的好莱坞,这种题材已经不算惊人,但是在十几年前的美国,这个大胆的创意在首映记者会上就引爆了一片惊叹声。
妖娆的戴尔脱下衣服展露身体的那个镜头,时至今日仍旧被很多人认为是影史上最令人震惊的几个镜头之一。
据一些影迷回忆,在美国一个普通的小镇子上每周会播放这部电影六次,但凡看过的人都会很默契的对此保持缄默,就像没有人会提前打开圣诞节礼物一样。
一名女观众在影片结束后不可自抑地喊着:“我的朋友们怎么能对此只字不提?!
”实际上,电影剧本来自一个人人喜欢的平常犯罪故事“一个士兵的妻子”,不过就是一个男人因为愧疚去探望死去士兵的妻子。
在拍摄期间,尼尔将妻子一角换成了双性人,又将政治融入电影,彻底打破了原本的平衡,让一个平凡的故事变得充满冲突引人入胜。
从导演的成名作“蒙娜丽莎”(Mona Lisa 1986)中不难看出,他身体里涌动着挑战世俗观念的血液。
他镜头中带着微笑掩饰破碎芳心的“蒙娜丽莎”是一位妓女,鲍勃•霍金斯饰演的乔治喜欢尊敬地称她为“女士”。
他在她身上寻找爱情,而她却无法更多地回应他。
她像躲在画框背后的蒙娜丽莎,最终也只能远远地向他微笑。
尼尔•乔丹镜头中这些世人眼中的边缘人物,有着更为简单纯洁的理想:“爱”。
戴尔曾经说过,你只要对我好,爱我不离开我,我就愿意一生一世跟随你。
他(她)和“蒙娜丽莎”中的西蒙(妓女)一样,都会为了捍卫爱情把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一切障碍。
她们所求的只有那么少,却要为此拼尽性命地去争取。
不论从外形还是身份来说(同样是黑人,同样是卷发,同样心碎地游走在城市边界),戴尔是更加离经叛道的西蒙,他(她)肆无忌惮地展示美丽,对世界嘈杂的喊叫声充耳不闻,只为了爱而活。
正如歌词中所唱:“当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人,他就不会花心思在任何事上面,他会为了他找到的宝藏改变世界”。
十几年之后的一部“冥王星早餐”(Breakfast on Pluto 2005)则在延续前两部边缘人物的基础上,更为细腻饱满,在爱情之外加入了亲情、自我认同、成长等更多主题。
派翠克•马克白的同名原著给了导演更丰厚的历史背景和想象空间。
变装皇后派翠克•咪咪•布兰登成为了当仁不让的“女主角”,在幽默戏谑的风骚外表下倾诉着坎坷多舛的人生经历。
她喜欢法国腔调,热爱那些华而不实的漂亮衣服:紫色的羽毛披肩,橘黄色的针织上衣,迪奥紧身裤,荷叶边裙子,假麂皮的喇叭裤,还有就是各式各样的眼影、香水、润肤液、睫毛膏,物质女孩的装备她都一样不缺,而且绝对知道什么最好。
在她对自己的生平介绍中还堆满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爱尔兰流行金曲,大大小小的电影明星,有马龙•白兰度、英格丽•褒曼这样永恒发亮的国际影星,也有像小艾弗伦•辛巴利斯(Efrem Zimbalist Junior)这样已经鲜少被人提及,但是红极那二、三十年的影视明星。
咪咪对自己的称呼一般都是什么“高级应召女郎”、“阻街女郎”、“路蕾丝复仇者”、“散花仙子”、“黑暗终结者”等等,花哨极了,得好听还要诱人,不是什么名字咪咪都会叫的!
别觉得她会把自己搞得艳俗,实际上她总是光鲜靓丽。
被惹恼的咪咪从来不遮掩自己的心情,像只抓狂的小猫弓着背乱抓乱挠,但是也只限于此。
那些血腥的复仇画面都被她装进梦里,送上了火星。
每当现实纷扰烦乱让人无法应接时,她就会自说自话的编织一个离奇古怪的故事,把它们统统塞进故事,按照派派咪咪的世界观重新排队演绎一遍。
她牵着美国影星维克•戴门的手,带着金发尤物林赛•狄波露式的歌声与笑容走过危机四伏的伦敦大街,应付着随时都会出现的因为遗弃产生的愤怒与复仇,还有席卷而来的孤独。
她通过“模仿、邪恶和厚脸皮,和这个处处埋伏地雷的世界进行谈判”,寻找着可以称之为“家”的终点。
二、上冥王星去吃早餐 (1)我的妈妈,我们的家 尼采在论性别和爱情的时候曾说:“每个男人都从母亲那里获得一幅女人的图像:他将由此决定,一般来说是敬慕女人呢,还是蔑视女人,抑或对她们整个儿无所谓。
” 虽然派翠克•咪咪•布兰登一开篇就指出父亲班纳德神父那身浆得硬挺的法衣,“就像一个变相的神经病医师,他的儿子过分热衷于异性装扮,这身法衣要付起部分责任。
”但是生命中母亲的缺失,还有养母胡子客的刻薄嘴脸,让他对女人这一概念有着极其矛盾的看法。
咪咪一直喜欢从幻想中搜集母亲埃莉•柏金的画面,仿佛那是她还未见过就已经失去的美好生活。
她没有见过妈妈的照片或是什么其他信物,当初她走得一干二净,只留下一个名字和传说中有着影星蜜琪•嘉诺(Mitzi Gaynor)般的美貌。
咪咪最美最好的想象都和妈妈有关——妈妈属于宁静的黄昏,烘焙的蛋糕香,绣在桌布上的蓝色花朵,夏日歌曲中的微笑,琥珀色灯光下的炊烟。
她为了寻找妈妈一个人跑到拥挤的伦敦,看到每一个像是蜜琪•嘉诺的女人都会脸色苍白地追上去看看。
小酒吧里,地铁站里,空荡荡的教堂里,上百次上千次的,她把别人错认成妈妈,希望那个女人转过身来能惊喜而亲切地对自己说:“咪咪,是亲爱的咪咪呀!
跟我一起回家吧。
”为了这个,她宁愿折寿也要找到她“唯一仅有的艾莉•柏金”。
由于太渴望找到妈妈,她甚至和失去儿子的房东太太露易丝生活了好一段时间,她假扮她死去的儿子,露易丝给她母亲的爱抚。
她如饥似渴地吸吮着这不属于自己的母爱,在心里大声地呼喊没有人能取代自己的妈妈,哪怕她抛弃了刚出生的咪咪,就像扔一个垃圾一样放到了胡子客布兰登家的台阶上。
至于胡子客太太,咪咪总是满脸的不屑,就像她取的这个外号一样。
胡子客对她一点怜爱都没有,特别是知道她“特别的嗜好”后,竟是破口大骂,甩她巴掌。
后来在发现胡子客克扣班纳德神父交给她的赡养费时,咪咪还毫无遮拦地跑过去大呼小叫,乱吼一气。
临了她总是会有些不安地抚慰一下对方,就像她每次吵架那样。
她也没想伤害谁,就是想发泄一下愤怒和不满。
我想,这也能解释为何咪咪一边精心把自己打扮成女人,一边又经常自嘲,恨不能朝自己啐口水。
一个是幻想中的完美妈妈,一个是现实中糟糕的养母,怎么能不让咪咪小姐时常忍不住分裂一下呢?
虽说自己的妈妈不在身边,但是咪咪却非常希望能做一回妈妈,生他十个孩子,跟谁生的倒是不在乎。
对于这个让人乍舌的想法,咪咪自有一番独特的解释,她是为了临终时,饱受病痛折磨时,全世界各地的她的孩子放下一切赶到床前,“不管恶劣的天气,忙着提出存款,不惜和老板争吵,就是为了赶来陪在她的身边”。
于是,咪咪就可以含笑带着我们大家所谓的爱,心满意足的离去。
可以说很少有人像她这样为了得到爱而经常梦见自己提早离开人世。
那种生死离别在爱上的同时也给她带来狂喜般的快乐。
因为她看到了壁炉上那个鲜花缠绕的小照片,用法文写着:我们的家。
咪咪一次次在心中勾画着家的模样,虽然她到最后都没有能实现这个很平凡也很疯狂的想法。
她来不及为独处的日子感伤,依旧怀抱着那个愿望,也就是临死前在脸上也能盛开玫瑰花朵,因为她拥有爱,找到了心中的家园。
(2)咪咪的复仇 电影对咪咪的性格稍微做了些改动,删减了她性格中因为被抛弃而挥之不去的复仇心态。
在派屈克的原著小说中,这种负面情绪被咪咪一股脑的浇注到班纳德神父的头上。
她以极其戏剧化的夸张手法写下了脑海中,色鬼班纳德神父是如何结束了禁欲生活,让不谙世事的艾莉•柏金怀上了孩子,肚子吹得和气球一样大。
她把所有的错误都归咎于父亲的自私与不负责任,也正是父亲为了保全名誉才送走了美丽的妈妈。
所以,从咪咪知晓真相那天起,在父亲信箱投掷类似信件的做法几乎就没有停止过。
在被误会是爱尔兰恐怖组织成员的日子里,咪咪躺在监狱的床上还策划了一起复仇:回到了弥漫恶臭的泰尔林镇,把班纳德神父的教堂烧了个一干二净,还动手抠他的眼睛,大声诅咒着这个男人。
咪咪对父亲的仇怨结得如此之深,也是因为她一直对和父亲和解抱有希望,而班纳德神父却对他的跋扈气焰和报复信件毫无反应。
难怪她在复仇梦中嘶吼着:“我这德性应该是你的女儿,否则在路上擦身而过的时候,你怎么会没注意到这个穿了花边哔叽的美男子?
”妈妈被迫出走他乡,而父亲就在身边却对他不闻不问,这简直是让咪咪一想起来就火冒三丈的事情。
其实,咪咪也深知自己打扮得如此花枝招展,也很难让作为神父的父亲能心平气和的同他喝一次下午茶。
她也没想有如此美满的结局,只是想要他能在路边打照面的时候,能说一句:“你好,派翠克”。
结果他这也做不到,每次见到咪咪都绕道而行,简直比躲避瘟疫还夸张。
在电影中,善良的导演给了咪咪相对圆满的结局,不仅见到了妈妈(虽然还是无法相认吧),还被父亲接受,迎进了家中。
倒确实是有场大火,不过却是别人放的。
也算是圆了心碎读者的一个小小梦想。
(3)咪咪所爱过的那些男人 说到这个可是最让咪咪兴奋不已的话题。
她最大的梦想是遇到那个让人心底小鹿乱撞,金星乱闪的恋人,见到他就像回到了家,找到了爱。
对咪咪来说,被爱是件美妙到极点的事情。
虽说被臼臼•费恩的暗恋明恋实在不值得大书特书,可是偏偏他就变成了咪咪的英雄,为了她和别人在酒吧里扭打作一团。
咪咪的反应可真是无比的陶醉,不住颤抖,头晕目眩,“因为她知道有个人深爱着她!
” 悉数咪咪的情史,可是要列一个很长的单子了。
伊门•费尔克劳夫特算是她的初恋情人,是将卫生和懂礼貌的好男人,从不吝惜为咪咪花钱,只要他能得到满足就成。
至于贩卖武器给爱尔兰共和军就是后话了,他被炸得粉身碎骨,让咪咪伤心了很久。
还有就是那次悲惨的艳遇,看似优雅迷人的“丝绳先生”,品味高雅,衣着不凡,却差点要了咪咪的小命,之后一连几天她都以为自己身处冥王星吃早餐呢,完全不能回到地球过正常日子。
还有就是魔术师柏茲大叔啦,眼底带着点疯狂和妄想,把自己打扮得好像黄色水仙一样神志不清。
一直支持她写下自己生平的泰伦斯医生也在一个平常的日子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听起来似乎有些沮丧,不过派派咪咪最终觉得在别人身上寻找爱,不如自己心里怀着爱来得简单呢。
那些见过她,爱过她,迷恋过她,憎恶过她的人,都成了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咪咪是属于他们每一个人的。
三、翡翠岛战争 整个派翠特•咪咪•布兰登的故事被作者丢进了爱尔兰的动乱历史中。
咪咪一直纠缠于自己复杂的生活中,不怎么关注政治,却一次次的被卷进政治事件。
就像他自己说的:“整个被自己对自己的革命霸占了,哪有时间管那些芝麻小事。
”虽然那些所谓“芝麻小事”每次出现都让人心烦意乱,但是没有了这个背景,咪咪还真的难以坐上火箭,飞向太空哩。
一六九零年,代表北爱尔兰新教的威廉三世和代表天主教的詹姆斯二世,展开了交手,著名的波尼战役就是这样拉开了序幕。
直到今天,在爱尔兰居住的天主教徒和新教徒还对彼此怀着敌对的心态。
一九一九年,爱尔兰共和军(IRA)建立,意在反击英军,寻求独立。
他们制造了多次宗派屠杀、爆炸暗杀事件,以残忍的手段的方式被人所诟病。
虽然他们为了爱尔兰的独立战斗,但是其做法却被很多爱尔兰人所不齿。
导演尼尔•乔丹出生在爱尔兰,记忆中的国土到处是步行街,死气沉沉的气氛。
儿时搬去的幽森住所让他一直充满了恐惧。
他坦言,自己笔下的那些恐怖元素,多少都来自于这童年的不安。
从“哭泣游戏”里就能看出导演对于爱尔兰共和军的态度:他们认为有抢就是老大,杀害了很多无辜的人,还自誉为正义。
成员之一弗格斯就是见识了同伴的冷血,良心发现,离开了组织。
这个角色因为改变了自己才得到了救赎,为真正该保护的人而战斗。
在“冥王星早餐”里,他也不忘抨击爱尔兰共和军的所作所为。
咪咪的儿时朋友欧文因为理想加入了共和军,到最后却被并肩作战的伙伴像牲口一样射杀;咪咪的另一个患有痴呆症的朋友,因为一次恐怖炸弹袭击而丢了性命。
一直对政治不理不睬的咪咪彻底的愤怒了,去他的鸟战争,该是正经起来的时候了,于是他怒火冲天的把情人伊门•费尔克劳夫特贩卖的枪械都丢进了海里。
这简直就是尼尔•乔丹借咪咪的手,发泄了一回对IRA的不满。
在小说中,咪咪并未像电影中这样直接抒发对战争的愤怒,而是一直抱着嘲讽的态度,“那都是政客搞的!
让他们自己去搞自己吧!
”当被抓起来审问时,她更摆出一副疯言疯语的样子,大声说:“咪咪!
你可是伦敦最令人吓破胆的恐怖分子了!
”伦敦就一直在袭击中苦着脸,一筹莫展。
影片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色彩一点点被加到咪咪的身上,也添加到画面上。
那种奇怪的力量也一点点的开始令观众兴奋不已。
咪咪在彷徨中与那些男人相遇,每个人都为他打开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
咪咪坚信自己有一天会脱离这个黑暗,可以拜访星星,到火星旅行。
尼尔•乔丹以真爱的告解作为牵引故事的一条红线:“如果你爱着什么人,不要犹豫。
”这是他对咪咪人生的注解,也是他一直相信的主题:真爱。
不管是派屈克•马克白笔下最后孤独一人的咪咪,还是尼尔•乔丹镜中体会到真情的咪咪,她们都以过人的勇气,诙谐的性格和不受羁绊的想象力,把那个饱受苦难的翡翠岛(爱尔兰的别称)放进了口袋,另外描绘出了一片奇幻土地。
转载请注明作者:九尾黑猫 http://www.mtime.com/my/LadyInSatin/blog/1101360/
刚刚看的时候确实不喜欢男主角的娘娘腔和那些开放的细节.但是看完后很感动,这个善良和相信美好的"LADY".一直没有忘记要追寻他的母亲,并一直相信着身边的那些人,天真地问,你会给我带糖果吗,如果你回来发现我躺在地板上,会带我去医院吗?...那些男人都会回答会,而他也那样子就相信了.也许不是相信,只是无所谓答案吧.委婉地拒绝身边想要改变他的人..离奇的人生/安好.
“我知道你会离开,知道你说你会带玫瑰花是开玩笑,也许带糖果也是,但是直到现在我仍然觉得很甜蜜。”剧情赞演技赞那几首插曲更是赞!绝世纯gay你男人缘敢不敢再多些啊!连姆叔高大俊朗的形象已经击垮让叔了!
对于一次草草了事没太看懂的电影,这就是我的亲身评价,更重要的时候,找个时间和对的情绪,再看一遍
形式的荒诞掩盖不了本质的现实。其实整个电影更像是基登的人生际遇在自己脑内选择性的重新演绎,飘忽不定,让人难寻真相。CM作为演员的灵性和可塑性都好强……太喜欢这片了!
7 悠揚小調 男主的性格注定了這部影片不會建立在悲慘的基調上 即使是苦難也不會咄咄逼人 他真的很可愛 想和他做朋友
好吧,不为个人喜好迷失~~我很中正
原来那个时候国外早就有伪娘了...
平平平平
欣赏不来……
咳咳,虽然说有些说不是同性电影,但毕竟是同性题材。大家对这个话题的讨论我没有参加,因为是支持同性感情的而且觉得这是个社会议题,而且电影并没有试图以问题的形式来探讨,作为一个青年的成长或小城市怪咖的冒险经历似乎可以更轻松的欣赏影片本身。和渣奶奶一起看片儿很温馨呢~~喜欢狮子座!哈哈
做自己就好
不太能共情主角,因为虽然他童年被抛弃很可怜,异装癖不被理解也挺惨的,但是他确实影响到别人的生活了,这种也能洗的吗?基莲演技,不错但这剧情真的是莫名其妙。
让杰瑞德.莱托来饰演主角更为妥当,本片男主一看就是三十多岁的哪里饰演得了中学生和年轻人,而且其表演看得我想吐!我认识的Gay小受都没有这么娘的,整个像个软骨蛇,长得也不够中性。
异装癖强大的内心 我也以为这就是自我,感动
无聊苦逼卖皮囊
2
今天看什么都没啥感觉,可能开始上班了心情低落
能有这样的态度去面对人生实在是太强大了。音乐真的很牛逼。
浪子找妈妈的成长故事,在爱尔兰独立革命的背景下,加入了异装癖的独特声色元素。世上没有任何一种自我认知是绝对错误的,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现在”是不会发生的,因此不必内疚过去或追问他人,当下发生的就是必定的也是最好的。
终于全剧看完了。终于在加速的情况下看完的。这8.3的高分打的人个个都是真心的吗?
时而荒诞时而苦情,节奏有点不舒服。主角的问题真不是异装癖,是精分。以及经常会有TVB某记不住名字女演员和Emily Blunt乱入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