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之狼是一个关于华尔街、黑帮和FBI交错而成的传奇欺诈案,讲述贝尔福特从小接受身为会计师父亲的熏陶进入金融届,很快便利用他强大的经营头脑收敛巨额财富,同时也过上了奢华糜烂的土豪生活。
在卷入一起震惊业界的证券丑闻后,他不得不面对裲裆入狱的不利局面。
但八面玲珑的他只在监狱中呆了一年左右就全身而退,并借此出版个人传记大捞一笔,成为“将世界规则玩弄于鼓掌之人”。
片中夸张而纵欲的内容填满了影片的每一个角落,却又每每在关键之处切中要害”,“片中道德沦丧人性昂张令人厌恶却也令人着迷,在你破口唾骂的同时却又哈哈大笑,直至营造出古怪而诡异的观感”,“莱昂纳多第一次在银幕上展现出如此狂野的一面”。
这是一部金钱、贪婪、罪恶和救赎共铸的震撼大戏,反映了在关于人与钱的危险关系里洞察残酷而真实的人性。
这部片子刚出来的时候,影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李子的演技,一个是里面的drugs and sex的镜头。
然而我觉得这就是部好片子,包括小李子的演技。
被许多人诟病的和马修的对手戏,我反而觉得很棒。
和别提地上爬行的那段了。
而那些头爆青筋满脸涨红的,也很写实啊。
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句话和一个身份:- sell garbage to garbage man.- salesman他把理念销售给同事,给客户,让大家为他的金融帝国买单。
包括最后“改邪归正”后的销售培训,这种与生俱来的演讲能力让人不得不感叹,天生手握金🔑。
很喜欢最后一个镜头,FBI agent在地铁的那个镜头,从那些最普通的人身上仿佛看见了自己,拿着死工资但是又不甘于此,也想要学着别人那样,钱生钱。
不过前两天去了解了美股的开户政策,因为现在国内需要香港民生银行的银行卡,而门槛是30w存半年,于是,再见。
昨天看完后在知乎上把电影提到的金融相关的知识点给扫了,谢谢老马丁给我补习。
我到现在还记得在轻轨上远眺伦敦金融城的场景,其实那个时候我还不清楚金融的意义,只是觉得那里都是西装革履,智商爆表的elites,有着高深的游戏规则。
最后提提漂亮女人。
恰好今天看的大创业家也是抛弃糟糠妻子,两部电影都描绘了主人公在遇见尤物后那种cant take eyes off you的神情。
作为一个普通的女性我特别想替原配们打踢,只能说,擦亮双眼吧,girls。
今天有幸在波士顿参加了华尔街之狼的媒体试映会,原来试映都是免费得啊,提前看片又可以不花钱,这种好事看来以后要多做。
由于斯科塞斯没法有效的压缩影片时间,加上MPAA对限制级内容的严格要求,影片从11月15日改档到圣诞节上映。
即使这样,影片还是撑满了整整180分钟,三个小时。
影片讲述了小李从少年致富到绳之以法的故事,影片的基调是非常夸张的喜剧。
belfort最大的本领其实不过是作为销售员必备的嘴皮子,运用到极致的他通过忽悠老百姓买无法上市的小公司的penny stock来赚得高达50%的手续费。
至于这些股票是不是真的值得买,呵呵,小李说fuck他们,反正老子有钱。
有钱之后买豪车,买游艇,买飞机,在相继把他们都撞坏了之后也终于玩完。
有一瞬间,只是那么小小的一瞬间,小李忘掉了自己的钱。
出狱后,他成为了Motivation speaker,开始兜售销售成功学...其实jordan belfort的原书华尔街之狼在亚马逊上好评并不高,读者普遍反映该书写作水平有限,没有表达出忏悔之情,也没有揭示华尔街的什么内幕,只是简单的阐述了自己土豪的人生以及如何跌落谷底的。
影片的一大噱头在于华尔街的纸醉金迷云云,可是片中的主人公Jordan Belfort或是他的公司Stratton Oakmont都与华尔街搭不上边,更不是金融危机或者华尔街泡沫的原因。
主人公或者是真实生活中的主人公不过在华尔街待了短短几个月而已。
其实,belfort为了金钱做的恶和高盛等华尔街投行大咖们比真实小巫见大巫呢。
这人不过是赶上了泡沫的黄金时间而已,你说这人多有名多兴风作浪那绝对是扯淡,要不是小说被改成了电影,恐怕除了SEC和FBI什么的也没人会在乎这货。
但好莱坞一如既往地骂着华尔街的贪得无厌,好像在好莱坞眼中,华尔街只是贪婪、金钱、性、和毒品的象征和聚集地,好似一切金融从业者做的事情都是违法的,好似一切每天不怒撸几发的精神病般上蹿下跳的就不可能在华尔街存活,好似一切怀揣梦想去争取那比哈佛录取率还低的2%高盛实习录取率的莘莘学子最终命运都是锒铛入狱。
Was all this legal? Absolutely not! 老马丁一定要为小李赢得一座小金人,小李也确实卖命的演,在本片中自毁形象毁到一定程度,令观众捧腹大笑。
但就今年形势和影片来看,小李能在奥斯卡拿影帝或是小胖拿最佳男配的可能性都几乎为0,祝贺拿了一个金球奖吧。
相比之下,斯科塞斯拿小金人的可能性比较大。
他的剪辑师也应该可以获得最佳剪辑,毕竟人家的成绩在那摆着呢。
不管怎么说,这电影就是作一作,闹一闹,瞎撸撸拉倒了。
你说他真揭示了什么要义吗?
也没有。
你要说有钱就可以胡作非为吧,最后不是也还是被抓了。
你要说荒淫无度下场不好吧,这货靠卖版权也能比你辛辛苦苦干一点赚的钱多。
你要说揭示人性的贪婪吧,人家也不过就是自我满足一下加上公子哥一样的爱玩而已。
你要说揭示人性的丑恶吧,我还看到了人性的光辉那大老婆离婚不哭不闹不要钱二老婆还跟男主当送别礼来了一发且是因男主不爱又是瘾君子才离开而不是因为钱没了。
你要说讲述华尔街金融上面的事情,除了会卖笔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以外也看不来啥。
我们已经从这狼和华尔街没什么关系还要冒充华尔街之狼这件事上看出了狼的野心,那么这狼又跑到没太被看好的奥斯卡里想混好,我们走着瞧吧。
贪婪是好事,金钱永不眠。
最新的一部关于华尔街金钱故事的电影,是由名导斯科塞斯操刀,大帅哥迪卡普里奥所主演的《华尔街之狼》。
这部根据同名自传体作品改编的电影,讲述的就是华尔街之狼,贝尔福特是如何从一贫如洗到靠股票发家成为亿万富翁,最终锒铛入狱的故事。
整个电影略带滑稽与荒诞,但是却又足够的本质真实,作为关注投资的读者,理应抽时间看看这部电影。
当然,这部电影足足有三个小时,要看完它,你需要有点耐心。
整部电影除了情节与人物的光怪陆离之外,最值得称道的自然也包括台词。
有的台词滑稽可笑,有的却事关华尔街的贪婪,有的则是可能有些光芒万丈的价值。
以下要谈得是由huffington post所整理的10条或许对成功与致富有用(我觉得也未必)的台词,由我翻译成中文:1 我相信全身心的浸入,如果你想要有钱,你就要这样的想法武装自己的脑子。
你一定要清除掉所有会让你成为一个穷人的思想,用新的想法——那些能让你发财的想法,将其取而代之。
2 挡在你和你的目标之间的唯一障碍,就是你不停地跟自己说的那些为什么我做不到的鬼话。
3 成功的人,100%的确信他们自己是命运的主宰者,他们不是环境的造物,而是条件的创造者,如果环境烂透了,成功的人要做的是改变它们。
4 如果你能给一个人足够的理由,他们总是会找到成功的方式。
5 能取胜的人,总是在说“必须”如何如何,“未来”如何如何。
6 当你过得都是穷日子的时候,你会伤害到每一个你所遇到的人,尤其是那些你所爱的人。
7 如果你想发财,永远不要放弃。
人总是想着放弃。
如果你坚持了,你就会出人头地,胜过绝大多数人。
更重要的是,你要明白:当你努力做事时,你可能会失败。
但是,失败并不是因为你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而是因为你还没有完全摸到门道。
每次用不同的方法去尝试。
总有一天,你会完全弄明白的。
失败是你的好朋友。
8 赚钱最容易的方法是——制造出那些有所价值人人想要的东西,去给予与创造价值吧,钱就会随之滚滚来。
9 要表现得像是一个现成的高富帅一样,这样你就会肯定变成真的高富帅。
要表现得你有无敌的信心,这样人们自然会对你有信心。
要表现得你有无与伦比的经验,这样人们才会听信你的意见。
要表现得像是已经取得巨大成功的人,这样你最终会和我一样取得成功。
10 不要管过去发生了什么,你不是你的过去,你是你从过去所汲取的资源与能力。
而这,才是所有改变的根基。
香车裸女,声色犬马,滥交嗑药的Wall Street奢靡生活演绎,整部电影看到最后竟然让我忘了这是一部分级为R的电影。
反而最值得回味的是片末地铁上警官复杂的表情以及最后一个镜头后戛然而止。
FBI探员终于把罪犯送进监狱,在他眼里这是他的信仰,杀富济贫,可是放下报纸环视地铁,全是冷漠的穷人。
他内心知道这两大阶级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
富人甚至有"机会"把20年的刑期降到36个月。
而且服刑就像是在世外桃源一般的棒球场上打棒球,内心酝酿着更多ideas怎么去赚穷人的钱。
电影最后一个镜头,从前排听众的脸推到后排听众,无一不是渴望暴富的穷人。
转了一圈,Belford 如今所做,贩卖sales ideas给穷人,和当年卖penny stocks给穷人并没有本质区别。
就像他自己所说,聪明的有钱人才不会傻到买penny stocks, 同样成功的商人也不需要听所谓的销售讲座。
尽管Belford经历了海上生死一刻和国家法治改造终于下定决心戒毒戒酒成为公众人物,但说到底他所信仰的从来没有改变,那就是以金钱衡量的社会等级制度。
究竟是谁看透了这个社会?真正的善恶衡量标准又是什么?
这才是导演透过镜头要传达给观众的思考。
很遗憾这么好的电影豆瓣评分竟然只有7.6。
惊异于男主在华尔街的纸醉金迷中活得逍遥自在,从一名普通的接线员到被誉为“华尔街之狼”的股票经纪人直至最后受到无关痛痒的制裁(尽管现实生活中背负巨额债务,但是每次政府只汲取其收入的一部分还债,他的投资和经营活动如今依旧如火如荼),人生经历了大起大跌但好似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
可怕的并不是追求财富 影片充满黑色幽默、浮夸的表演、讽刺性的情节、荒唐的行为想法,充斥到乏味的脏话、吸毒和性元素,刿心刳肺地表现着美国富人糜烂的生活和逍遥法外的特权,总体上是对本国社会中“金钱至上”“贫富差距”“法律缺陷”“道德伦理”等现实问题的反映和批判。
华尔街之狼 印象比较深的拍摄手法: 这是一部自传改编电影,影片比较传统地使用了主人公贝尔福特作为从头至尾的旁白自述,这本身没有什么精彩之处,但是在贝尔福特在叙述公司不断壮大,公司内部人员的心理膨胀与野性冲动时,有条不紊、淡定自若地介绍了公司招来妓女分成三个等级、公开场合进行性行为等事情,竟然还乐此不疲。
把这种不堪入目、荒诞可笑的行为描述得司空见惯、理所当然,达到了比直接抨击或批评更有效的讽刺,让人产生一种对此无法理喻的愤怒和嗤之以鼻的嘲弄,即使略有夸张但也反映出现实对这种现象的无奈。
初入华尔街 印象比较深的剧情细节: 贝尔福特等人乘游艇火速赶往瑞士接受“遗嘱”,途中遭遇大风大浪,但最终一行人获救。
就在贝尔福特望向窗外的海浪,幸免于难时,一架前来营救的直升机不幸遇难,机组人员溺亡。
多么可笑荒诞的结局,为非作歹、无恶不作、伤天害理的富人们难遭天谴,冒险前来搭救的普通人却为其丧了命,果真是“好人不长命,坏人活千年”。
许多富人们的财富和权力,都是欺压和压榨普通劳动者的血汗甚至生命换来的,他们逍遥自在,殊不知下层社会中的穷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穷人们仰望高高在上的富人们却无可奈何,金钱与利益动辄影响政治和法律,正义的制裁也不能给予应有的惩罚。
合伙创立公司 印象比较深的情节演绎: 吸毒的场景充斥着整部影片,甚至吸出了花样,而其中贝尔福特吸食“柠檬片”后的飘飘欲仙、失去理智宛如三岁孩子的行为被小李子演绎得颇有感觉。
贝尔福特需要尽快赶回家中,告诉唐尼家中的电话被窃听,但是吸食毒品的效果身不由己,表情狰狞地翻滚下楼梯,瘫痪般爬上车,沿途自鸣得意的车技实则撞得七零八落,回到家中配合着大力水手的音乐才回归“丧尸状态”。
整个桥段从主观视角世界的扭曲和客观视角痴癫的举止,把吸毒后的丑态、癫狂表现得惟妙惟肖。
嗑药后的丑态 印象比较深的性元素场面: 贝尔福特结婚前的单身派对,如此大场面集体对性的肆意宣泄,疯狂的原始冲动造就这“部落的盛宴”。
这种疯狂是人们在经历物质财富膨胀后,对于原始冲动失去理智肆无忌惮的挖掘,对于道德和法律底线的挑衅,从中得到欲望的释放和违背理性的刺激感。
虽然表演得十分疯狂却毫不夸张,“华尔街之狼群”并不会仅仅满足于金钱和权力的获得,只有真正的兽性野性不受限制,肆意妄为地不断释放原始的冲动才会令其产生满足感。
富人生活的奢靡 印象比较深的黑色幽默: 贝尔福特一直要求雇员们利益至上,不断挖取顾客的利益,不到顾客把钱从自己的口袋放进他们的口袋决不罢休。
然而公司借用空壳上市,IPO当天有一名员工没有显现出对金钱利益的疯狂追求,在完成工作后清洗鱼缸,被唐尼吞了金鱼并且辞退,更是遭到其他所有人的鄙视与嘲笑。
整个过程爆笑连连,但其背后透露了一丝资本家们金钱至上的悲凉,更加可悲的是没有唯利是图的人竟遭受众人的鄙夷,还被当众侮辱,只能尴尬地面带微笑离开。
还有一些倒叙搞笑情节的地方,虽然不乏笑点,但实质都是任由富人们我行我素,其他人只能隐忍陪笑、苦不堪言、无可奈何,喜剧背后隐含更多的是创作者对现实的悲叹。
金钱利益与原始野性 编剧和导演及其他创作者在贝尔福特原作内容的基础上,利用讽刺喜剧荒诞的情节和令人乏味甚至作呕、连续不断的脏话、吸毒、性元素场景,借用故事外壳实质是向观众披露这一类“华尔街之狼”群的糜烂丑态生活,批判本国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
看完整部影片,产生的厌恶愤慨和对金钱世界的疲倦乏味,或许正是创作者想激起公众的情绪反应,引起社会舆论对这种现象的讨论与谴责。
这并不是一部简单的人物传记。
你愿意成为华尔街之狼吗?
把华尔街之狼看了,去看了讲原型的,说原型最后在监狱写回忆录,自我分析是这一切根源是自己为了求关注,让所有人看到他,肯定他,比如他曾经救了一个落水的人,救护员赶到说“你真是一个英雄”他要求对方重新说一次,因为有人说他是英雄他感觉太好了。
而消费时代金钱至上也就是钱越多赞誉他的人越多。
电影里前妻当他因为股票暴跌失业,说“那要不要咱吧结婚戒指卖了吧”,他因为垃圾股又赚钱,说“你赚穷人血汗钱不太好吧,要不要去赚富人的多余的钱?
”也就是这句善良的话,让他打开了思路。
发现他出轨,问你爱她吗?
得到肯定答案,离婚。
第二位妻子,他因为工作嗑药性瘾成性都熟视无睹,当他吃了官司问要不要出卖朋友,说“你不是说过华尔街没朋友吗?
”再说“我不爱你,我要离婚,你最好接受,否则我会拿走你更多的钱,你以后可用的就更少了!
孩子归我,你这辈子都别想见到”然后他妻离子散锒铛入狱。
我觉得一个男人在一个地方迷失自我,如果有一个家庭,那家里的那位多少脱不了关系。
面对重新找工作,他说要不要当仓库管理员,前妻说“你怎么可以做这个,你是股票经纪人,你要找适合你的工作”我想起当年李安说要不要学电脑去挣钱,老婆说“学电脑不缺你一个李安,你还是憋剧本吧”,而且第二位妻子每天吵架,说你是个shit,你看看你像个父亲的样子吗,你不要碰我。
在富丽堂皇的家里得不到妻子的肯定,只能迷失在金钱里了。
三個小時電影並不覺得漫長,已經準備好隨時去廁所而特意選擇靠近過道的座位,在全場不斷的歡笑聲中,尿意並沒有如約而至。
一開場就不斷出現的各種限制級鏡頭,不知道在中國上映時,是否會被一剪再剪,而影片著重描寫的華爾街紙醉金迷的生活,少了這些聲色犬馬的鏡頭也不知道還有沒有那種80年代美國生活的味道。
除了那些低俗喜劇般的不斷搞笑,辦公室里的無遮大會,沒有底線的瘋狂慶祝,被埋藏在金錢和歡樂之下的,也還有永恆不變的人性話題。
金錢會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行為模式,改變一個人的個性等等,或許一直沒變的僅僅是對財富的追求。
還沒有看過贝尔福特寫的自傳式《The Wolf of Wall Street》,不過單從影片展現的鏡頭來看,略微有些誇大了那種瘋狂。
不過也許影片所展現人對財富、美女等各種刺激的體驗,只是真實世界的一個縮影,正如貪婪中也總會有更貪婪的人一樣,衣冠楚楚的人面獸心也並不少見。
萊昂納多賣力的演出,至少應該為他博取到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一個提名。
不過影片趕著聖誕節檔期播出,又讓眾多影評人趕場赴會欣賞3個鐘頭的長篇,不知是否會略微影響它在2013年的Top 10熱門影片的評選結果。
不管怎麼說,萊昂納多貫穿全程的精彩演繹也是本片不容錯過的亮點之一。
與今年5月上映的The Great Gatsby中的演出相比,萊昂納多塑造了另一種奢華的揮霍金錢的生活方式,不過這種瘋狂的生活背後,卻是無盡的空虛,以至於時常以毒品為伴,從中獲取煙花般絢爛卻短暫的美好假象。
現如今,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太多以往很神秘的行業已經不再是只有某一小部分人才可以觸及的。
或許並不需要一個股票經紀,你也可以自己去選購股票,當然互聯網上各種紛亂的信息,或許會令人茫然,而大眾或多或少也還是會被大鱷們牽著鼻子走,只要人心中那對金錢渴求的念頭還在,對財富的貪念就會不斷滋生,繼而依然會被各種名目種類的手段所迷惑,投身進來。
剛剛開獎的這一期,美國歷史第二高獎金,頭獎6.36億美元的 Mega Millions,造就了兩位億萬富翁,硅谷一個華人聚集地區剛好就有一位幸運兒(不過據說中獎者不是華裔),而每一次像這種累積獎金越來越高的時候,往往會極容易突破歷史記錄,可見那種“幸運兒或許會是我”的力量有多強大。
在The Wolf of Wall Street影片的最後一幕,那一張張渴求得到如何快速獲取財富成為富翁的臉,不也是走到哪裡都永遠不會缺少的畫面么?
不知道現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是否和當時的美國非常相似,永遠的金錢至上,只要你能帶領大家賺錢成為富裕人士,你就是成功者,即使有時候他們的手段往往都不太光明,人們或許也依然會用艷羨的目光追隨,并也期待著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擁有足夠改變自己命運的財富。
那種誘人的生活,只是需要出賣一點小小的良知就可以獲得,有多少人可以抵受得住像華爾街之狼那樣的人的鼓吹和引誘呢?
《华尔街之狼》是老马丁的第23部影片,也是我认为2000年后他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重要到什么程度呢?
如果说老马丁七十年代最好的代表作是《出租司机》,八十年代是《愤怒的公牛》,九十年代是《盗亦有道》,那么二十一世纪他最重要同时也是最优秀的作品就是《华尔街之狼》。
这个改编自华尔街股票经纪人乔丹·贝尔福特的同名自传电影与传统的犯罪电影有着本质的差异:它不在影片中提出明确的道德判断,更不给人物安排善恶有报的道德结局。
它把焦点放在犯罪细节和奢靡生活上,极少关注受害者们。
在表面看来,这简直是一场宣扬金钱至上的“海天盛宴”;但只要观众愿意去体会影像背后的片段剪辑、人物的命运变迁,体会字里行间没有被明示的讽刺和抨击,这作品就是一壶老酒,辛辣凌厉,层次丰富,意味都在回甘的留白里。
1. 金钱与信仰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扮演的乔丹·贝尔福特是一只华尔街上嗜钱如命的恶狼,他靠毒品提神,靠女人放松,一步步向金钱这个终极目标不懈靠近。
影片一开始,贝尔福特就自述金钱对他比毒品更有吸引力。
他说这话时刚用一张一百美元的钞票卷成小筒来吸白面,他面对镜头直接与观众对话,神情放松而兴奋,语调洋洋自得。
从这里,一个明显的推论是在华尔街上,金钱如毒品,一旦沾上便叫人欲仙欲死,欲罢不能。
有了这样的推论,便会有接下来的道德判断——既然毒瘾有害,那么过量的金钱与物欲也能致人死地。
可真相是这样的吗?
贝尔福特的确锒铛入狱了,可他并未受到什么真正的惩罚。
当不肯收受贿赂的FBI探员在破烂的纽约地铁里读着贝尔福特入狱的新闻时,地铁里很可能就是贝尔福特兜售垃圾股票受害者的普通劳苦大众们神情漠然,没人对这新闻有一丝一毫的反应。
与此同时,贝尔福特穿着雪白的狱服在监狱里打网球,要不说那是监狱,我还真看不出来那身狱服和高级乡村俱乐部里的会服有什么差别。
不仅如此,贝尔福特离开华尔街后混得一直不错,要么教人脱贫致富,要么当成功的大众教育家,写致富的心灵鸡汤,全世界巡回教授销售技巧。
要是上瘾能玩成这样,那上瘾似乎也挺好。
也许这本非“金钱如毒品”的劝诫?
那么换个思路。
贝尔福特对金钱的追求已经不是简单的“上瘾”了。
他在功成名就后明明有机会金盆洗手,坐享其成,可他在离职演说上却真情毕露,越说越激动,他不怕被罚钱,他就是要继续玩下去。
金钱对他,早已超越了物质性甚至心理性的依赖,上升成为信仰。
既然是信仰,那么金钱所代表的东西就必须是一种精神需求。
那是成功、出人头地的社会地位,那是一种美国梦式的价值观——英雄不问出身,相信只要你按照成功学的教导付出全部,机会就会对人有所垂青,你就会获得尊敬、地位、名望和梦想的一切。
这说法是不是听起来耳熟得很?
“只要好好学习,以后就能实现理想”,“只要信奉上帝就能进入天堂”,“只要坚定信仰,就能实现共产主义”,“信春哥,得永生”……贝尔福特成为了销售专家,那些人在礼堂里听他宣传成功学的理念,那种热切、投入、渴念,跟听着赞美诗伸出双手泪流满面的教徒又有什么本质差异呢?
从逻辑上讲,任何说只要你怎样怎样努力,就能获得什么什么的宣传,归根结底都是建立在谎言基础上的(至少也是不实的夸张)。
为了保证谎言不被拆穿,就必须扼杀那个看见皇帝不穿新衣的小孩。
在这个基础上,一种信仰/生活方式得以扩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征召更多的同道中人,同时把信仰体系外的人彻底边缘化。
那么怎么才能让不信邪的人加入组织呢——必须要把谎言做实。
怎么做实?
没人见过天堂不是吗,我给你建一个,庄严的教堂,宁静的氛围。
你说不怕地狱是吗?
我给你描述一下:骨肉分离,永恒的痛苦,可怕的魔鬼,万劫不覆。
你不是想知道成功什么样吗?
我给你展示一下,香车美女为所欲为,物质绝对等于幸福。
你说平平淡淡才是真,那你看好了,平淡每一天都在被生活蹂躏,无情无耻毫无怜悯。
谁要跟你说真相,相信我,那都是losers,我们羞辱他们。
谁要跟你说没有上帝,相信我,那都是异教徒,我们烧死他们。
只要金钱所代表的人类成功和等级制度存在一天,贝尔福特式的成功学就终将拥有市场,物质与灵魂之间的战争永不止息。
2. 视觉的狂欢 《华尔街之狼》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那些展示华尔街精英俱乐部内聚众声色犬马的香艳镜头了。
没错,老马丁在这些花花绿绿的片段之间节奏拿捏得妙极了,一个小高潮推向另一个小高潮,各种裸露和丑恶都展示得赤裸裸的,毫不掩饰。
这些美和丑聚到一起,组成了庞大的荒谬大合唱,一个组曲进入下一个组曲,黑暗、幽默、群情振奋,娱乐效果十足。
不管这背后的讽刺在哪里,我猜老马丁和团队在拍摄这些场景的时候自己也该嗨得够呛。
要不怎么会有那么随心所欲的表现形式,贝尔福特可以随时打破与观众之间的“第四面墙”,站到旁观者的上帝视角对自己的丰功伟绩夸夸其谈!
那么一个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这些三点毕露的成人镜头,这些极尽其能的奢华和赤裸裸的人格侮辱,有必要吗?
尤其在最后的道德判断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对受害者的刻画少之又少,这样奢华的视觉狂欢和洋洋自得到底有必要吗?
对一个批判“瘾”的故事而言,视觉的狂欢只是噱头,不仅不能起到戒瘾的功效,甚至说不定会适得其成为反勾人犯罪的宣传。
但对于一个隐藏更深的信仰批判的价值观而言,没有超凡脱俗的视觉狂欢,就不足以让人深切意识到这种价值观的荒谬和悲哀。
贝尔福特当然是被批判的,但他并不是规则的制定者,他除了洗钱、向股民说谎外,在大部分情况下做的并不出格,起码他没有造苏丹红,没有私挖小煤窑,没有走私文物。
他离开了华尔街照样可以运用同一套技巧教授他的成功学,照样有大批学生买票去听。
为什么?
因为他教的,都——是——真——的!
贝尔福特的成功法则是基于既定社会准则的,他不是无中生有地造假,他的方法更是利用人们急于成功的心理,把本来需要十年的时间硬说成十个月,把黯淡的前景添油加醋说成光芒万丈,把1%的盈利说成1000%。
他做的一切不过是个虚拟的心理游戏,但就有人相信他——难道你不相信吗?
——因为我们都处在这个同样的游戏规则下,我们从小就听惯了“只要……就能……”的造句,我们一看到成功的例子摆在眼前就迫不及待要奋不顾身了。
没有这样的视觉狂欢,你能意识到生活这场更大更黑更残酷的狂欢吗?
成功者们在电话那头,我跟你在这头;成功者们在电视那头,我跟你在这头。
贝尔福特一个人的沉浮不是重点——他怎么可能沉下去!
他不过是个游戏里的聪明人,他可恶,但他不是真正的恶霸。
莱昂纳多的脸,哪怕是嗑药过量四肢抽搐口吐白沫,也还是有可爱在其中的。
真正的恶霸才不露头呢。
3. 永远的黑帮 回首看看老马丁最优秀的电影,它们都离不开黑帮的影子。
这其中我特别喜欢1990年的《盗亦有道》。
这个关于一个黑帮成员如何成长成熟直至崩溃的故事有着史诗般的气魄,绝对优秀的摄影,自始至终笼罩的,不强调价值判断的人性味道的灰色调。
在某种程度上,《华尔街之狼》是老马丁黑帮传统的延续,贝尔福特就是《盗亦有道》里的亨利,麦康纳扮演的资深交易员类似罗伯特·德尼罗的吉米,而这个超级黑帮,就是华尔街,就是弱肉强食持续不断推广金钱至上生活方式的美国金融界。
这新黑帮是个更为松散的全新形态的暗黑世界。
它不以家庭为单位,抓住机会什么人都可以迅速崛起大干一票,前提是你得够狠够彪悍。
顾及朋友情谊的转天就能被卖,可不尊敬规则的瞬间就被扫地出门。
女人和毒品不仅是麻痹神经的必须,更是投名状般的誓词。
黑帮里没有一个超出了符号意义的有血肉的女性,因为有血肉的女人在这个以阿尔法男性为主的环境里要么加入粗俗的杀戮,要么抽离灵魂成为玩物。
归根结底,这是一个被架空了的金钱信仰的新世界,在酒精、毒品、女人和无边无尽的物质尽头,淘洗出来的却是最传统的、千百年来都同样血腥丑陋的一部暴力史。
这部历史里没有哪个人物是真正的十恶不赦——只要足够靠近,谁的人性不透出星点光芒;也根本没什么善恶有报,所谓道德判断根本无章可循——2008年美国次债危机中的罪魁祸首们,那些炮制出有毒资产的投行精英们和年薪几千万美元的CEO们,有哪个遭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这不是一个故事一部电影,这就是我们今天切身生活的最现实不过的荒谬世界。
这就是真相。
这是一部关于时代真相的电影。
我坚信老马丁的这部电影将成为又一部深切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现实的经典作品。
他戏虐调侃百无禁忌,他让澳洲金发美女玛格特·罗比向莱昂纳多连泼了三杯水!
他敢于让唯一的正面人物,FBI探员帕特里克在被羞辱后在抑郁肮脏的地铁里继续忍受不公正的孤独!《纽约客》的Rachel Syme把《华尔街之狼》和《伟大的盖茨比》相比,她更向往《盖茨比》中穿透资产阶级声色犬马,仍然指向美好与人性的那束绿光。
但我却更欣赏《华尔街之狼》的粗俗、辛辣、讽刺和黑暗基调。
这是一把彻底抛弃了温情和鸡汤的血淋淋的刀,插破浮华,捅向时代的罪恶的心脏。
在真相面前我们每个人都难逃其责。
先说嗑完后那段太tm形象了,幻觉中自认为毫发无损现实中已经遍体鳞伤,不成人样本片以华尔街为背景,以男主创业经历为线揭露了富人社会中金钱至上、“你出卖我我出卖你”式的荒谬现实及纸醉金迷背后的卑劣人性,颇具喜剧色彩,以180分钟715句脏话的成绩取得“影史最脏电影”荣誉,小李子和乔纳的花式演技成为本片成功的关键
从初涉金钱生活到忘乎所以然再到锒铛入狱,就像一场美梦一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完美齐全的物质生活是每个年轻人的梦想,为了金钱不择手段,为了美国1%的财富头破血流,狼仔的激情演讲透露了这个社会的病根——拜金主义99%的穷人的欲望养活1%的富人,为什么不把垃圾股卖给富人而是穷人,因为穷人贪婪而头脑简单,富人套路纵深欲望是一个无底洞,华尔街无朋友,唐尼从最初入圈到最终不可避免地出卖了男主,男主最后又出卖了所有的同事,滑稽而讽刺性的笔触引发了人对自我价值和权利的思考一部感人肺腑的奋斗史,一部淋漓尽致的犯罪史
Hope God can save the movie industry in the U.S.
在英国农村离华尔街不能更远的地方看这部电影,想起当年自己懵懵懂懂时也在华尔街混过一夏天,吃过电影里喷火的烤肉,暑期结束时街上每家大律所都各自包一条游轮让associates们在哈德逊河上看自由女神像,只是我当时觉得一切浮华极了,转头就奔向了洛杉矶的家庭作坊。而我现在又跑来了伦敦给这帮投行人熬夜做牛马,可见人的命途还真是多舛,谁知道下一天会过成个什么样。整部戏都像嗑药一样高潮迭起,又搞笑又悲哀,数不完的钱,但不知意义为何,初心也丧失了。不过其实人生嘛,不就是折腾和玩儿,怎样过都很值得,没什么对与错,千金散尽还复来。
一直没看,果然跟我想的一样有点道德洁癖的人看这部真的是一件很煎熬的事情。但不得不说小李子把陷入名利场后的狂妄自大和万瘾缠身的感觉演得很好,其中有几个镜头也很棒,比如警探放下了被定罪的报纸发现纽约地铁里的“底层群众”依旧一脸麻木地各干各的,某种程度上叶反应了看似惊天动地的骗局其实也只有深陷其中的人在意。以及他明明有一万次收手的机会,却还是继续在风险线上走钢丝,至于其中的缘由,可能只有影片末尾那只笔可以给我们答案——他要的可能不仅仅是金钱本身,而是一种驾驭的姿态。
裸露粗口虽多,但没有自然的感觉,看着华丽其实生硬,就像小李的演技一样,马丁这次赚到钱了吗下次换个男猪脚好不好。片中最好的一段可能是磕“柠檬片”的时刻。FBI探员刻画也太浅薄,压不住咆哮的小李。
全片充斥着声色犬马、纸醉金迷的场面,嗑药、滥交,一切是如此的赤裸裸。乔丹·贝尔福特是混蛋,也是疯子,但作为一名推销员,他的说服力是惊人的。
+ 嗑药般的状态挤出的喜剧性,但能量难以维持三个小时且批判性有限,老马丁欠缺一些(可能独属于)范霍文的品质,极致,但食之无味
男神非常适合这个角色,尤其是磕药后的那段表演,真心难为他了,演得太赞了。故事一路癫狂到底,剧情热闹浮夸,但如果不是穿插了大量的光屁股镜头,有点看不下去。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考虑到老马的年纪,我觉得再加半颗星是妥妥的。
没有看到期待的内容,充斥各种黄暴,完全无法理解。这部电影把我害苦了,我以为是金融科教片,还挂着影帝小李子的名字,于是带着全家老少正襟危坐一起观摩,观摩了三个多小时不带马赛克的画面,坑爹啊!强烈建议独自一人观看!情侣可以放宽条件~
斯科塞斯不懂节奏乱来一通、老是把拍电影当打飞机的顽疾就不说了,这部故意走轻喜剧路线的纵欲嘉年华电影实际产生的反讽效果是很弱的,贝尔福特既不可悲也不可笑,既不值得同情似乎也不值得批判。建议老斯好好读下《金瓶梅》,芮效卫可是花了四十年才翻成英文版的。
fxxk太多了,ox裸女太多了,墙街之狼主要讲狼和狼的传销发家史。拍得这么淫乱奢靡马丁蜀黍70多岁顶不顶得住啊。。结尾太蛇了。。明明还是很风光嘛,这么强势的宣传成功学不太好吧。。相比之下德普的大毒枭好太多了。
震惊地回头看了看导演...片子没问题 有问题的必然是胖头鱼的演技 这位仁兄小时候明明是会无痕迹表演的 论浮夸 完胜盖茨比 论演技 真心的Jonah Hill都比你演得好
什么垃圾玩意。。。。。
「我来告诉你们一件事情,这世上做穷人并不光彩。我富过,也穷过。但我每一次都会选择做富人。因为至少有钱的时候,我就算面临困难,我也是坐在豪车后座,穿着$2000的西装,带着$14000的金表。如果有人觉得我肤浅,或者是崇尚物质,那就去麦当劳工作吧!因为那才是你归属的地方!」
不喜欢这电影。不过有一点很清楚,出来混的,想成大事就得仗义,有谋略但不算计。
节奏感差,多处高潮看得人很麻木,裸体和毒品出现两次也就够了。马田史高西斯这次很令人失望啊
已经完完全全厌恶了小李演人物传记类电影了,都是一个样!而且神奇的是,这类电影看完,都不知道这部电影想表达什么情感,看完我总会很呆滞地问:完了?然后呢?他过完这一生,又怎样?
就那一类技术熟透了的传记片,这种类型小李就至少演了三四部,猎奇却无法称奇。
奢靡堕落到恶心了电影本身。对盖茨比已经很失望了,现在又来。。。乔丹前妻是寻妈记里泰德寻了千百度的绝配,这电影变成老公一有钱就踢掉的黄脸婆龙套,真是两重天。完全不明白这样的剧情除了让屌丝意淫米国之外,还有其他有意义的价值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