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一部丧尸片,还比较新的,enmmm,个人觉得名字很浪漫,《黑夜吞噬世界》,虽然它的内里很孤独很冷清,但最后八成是个朦胧的好结局吧。
我们的男主角萨姆,呆在热闹的派对中却能显得如此格格不入,也是个羞涩的小可怜吧,enmmm,来前女友家拿磁带本来就超尴尬了,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前女友的一句话“为什么不在这里交些新朋友”,恰恰就证明了萨姆的孤僻。
不过呢,正是在房间里流鼻血并不小心睡着,才使得他刚好躲过了那场残忍血腥的丧尸屠杀。
睡醒个大天亮,天哪,这外面一片狼藉,到处的血迹,发生了什么呢?
门外楼梯上坐着的妹子,猛地扑过来要给他来个“亲密接触”,吓死个乖乖咯。
这是丧尸末日了吗?
冷静地看看周围,四散的丧尸,惊慌的活人,本能够完美逃走的三口之家,一瞬间就被围在里车里,看不见具体情况,也能想出个一二来。
不得不说,萨姆真的很奇妙,居然能淡然得擦着地板,明明知道自己是这孤楼里的幸存者,一点也不着急的样子,很让人迷惑。
突然出现的枪声,被打穿的地板,原来呀,楼下的老头亲手打死了被感染的老伴,又吞枪自杀,看那个房间里的温馨装饰,因为有爱才忍受不了独自苟活吧。
对于萨姆淡定地关闭一楼的大门,个人深受感动,喜欢这么机智的主角,毕竟很多丧尸片里的笨蛋都是因为没有关门而被吃掉的。
搜刮老头房间里的食物补给,端起猎枪,逐一打开每层楼的房间并查看有无丧尸和搜集食物,可以说是末日丧尸生存的标准模板了。
萨姆的一人独居生活很惬意嘛,听歌、射击、架子鼓、跑步,每天的生活都被安排得丰富多彩,差点误以为是一个小资生活的文艺片了。
不过呢,当被丧尸分食的噩梦,当怀着小猫的喵的出现,当被划伤流血的伤口出现时,不断出现的幻听、幻视,都让萨姆变得很暴躁、很低落、很颓废,坐在楼梯上和困在电梯里的丧尸大爷唠嗑,那眼睛哪,跟一潭死水一般。
被萨姆误伤的姑娘,给萨姆的生活带来一丝新鲜变化,感觉整个人有了生机,但试图向莎拉解释电梯里的丧尸并没有恶意的样子,看起来好神经质。
“跳跃”,逃离这孤楼才是正确的选择,留下来的只会被孤独压倒,迷茫挣扎下,原来都是萨姆的一场臆想。
笑得温柔的莎拉并没有好起来,也没有人和萨姆讲过话,事实上莎拉也早已死在了床上。
萨姆烧掉那些过去留念的磁带,更是把困在电梯里的老头放了出来,这就好像是把他自己对于留在这个楼里的最后一点念想打破,正式面对未知的未来。
好像是为了证明莎拉所言,一大波的丧尸就破门而入了,哇哦,这恐怕是全片活动量最大的地方了。
死里逃生,荡到了对面的那幢楼,努力攀爬,遥遥望去,都是楼顶,下一个新出路在哪里呢?
萨姆是否打败了孤独呢?
我不得而知,只朦胧觉得会是个好结果吧。
有时候打败你的呀,不是丧尸,而是那漫长的孤独,可能是环境的冷清,也可能是自我的封闭,反而推开那扇长久未开的大门,会有美好在等你的。
一直很喜欢看丧尸题材的电影,今天看完这部,我觉得我可能以后要放弃法国的丧尸片了,实在是太垃圾了,逻辑不通,剧情够烂,男主智商感人,你跟我说这一是一部文艺片?
别闹了,文艺片要拍成这样不得让骂死,总之就是按丧尸片来看我给1星,按文艺片来看我给半星,浪费我生命中宝贵的90分钟,幸好我后来快进看完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部贴近生活的丧尸片。
毕竟大部分人在面对丧尸的时候除了等死就是藏起来。
能撵着丧尸跑的猛人终归还是少的。
法国人是真的文艺,拍个丧尸片都是小清新。
我甚至觉得这是一部披着丧尸皮的孤独症患者的救赎之路。
尽管我觉得孤独症没什么需要被救赎的地方。
如果有天醒来,发现你所认知的人类世界灭亡了,只剩下满城的丧尸。
你会怎么做?
男主就这么轻易的接受了这个事实,然后有条不紊的搜寻物资,排除危险,构建自己的家园。
或者叫避难所更合适。
可能对于一个孤独症患者来说,这样完全没有社交的世界,会觉得更自在和舒适。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孤独感成倍增长。
男主从一开始无所谓的自在,开始愈发的希望找到一些不同于日复一日重复的事。
他给楼下的老夫妻举行了葬礼。
像个领主一样,听着音乐,边跑步锻炼,边巡视自己的领地。
在家里打架子鼓,吸引成群的丧尸在楼下嘶吼。
或者无聊的用气枪往丧尸身上打颜料弹。
甚至和困在电梯里的丧尸聊天。
直到他看见了一只猫。
为了这只猫差点丢了性命。
然后猫选择陪在早已变成丧尸的主人身边。
男主第一次崩溃了。
然后他冲着窗外的猫和它的丧尸主人举起了枪。
枪响了,死了什么并没有交代。
但我想也许就是猫死了。
后面男主不小心打死了女主。
第二天看到女主在喝汤的时候我还犹豫了一下,怎么晚上重伤的人一觉醒过来就仿佛痊愈了。
后来剧情发展急转直下,原来女主依旧活着之是他的幻想。
早在受伤的那个晚上女主就没有挺过来,死在了另一个房间的床上。
所以男主又崩溃了。
然后想通了要去另外的地方避难。
当结局时候,男主在房顶上,到处都是接水的陶罐。
是不是这个世界还存在着其他的生存者?
最后电影也没有交代。
总之就忽然励志起来了。
困了,就姑且就这么多吧。
2019年墨尔本法国电影节观看的最后一部作品,让我不断想起另外一位法国导演Claire Denis参展的作品《太空生活》。
前者是披着僵尸外壳讲述孤独的文艺片,后者是载着太空飞船讲述孤独的文艺片。
这种法式孤独将人放在了世界的外延,自我的中心,与他人完全的隔绝起来。
没有了他人的地狱,自我也称不上天堂。
男主Sam在僵尸统治的世界里幸存了下来,他被困在巴黎市区的一栋公寓楼里,公寓顶楼的露台是幸存人类世界在男主心中最后的孤岛,是水源,是他的放风岗。
他站在雨中,站在错落铺满露台的瓶瓶罐罐之间,痛哭流涕,呐喊声淹没在雨中曲里。
他在城市之光熄灭后漆黑一片的夜里,眯眼看着公寓外的僵尸,癫痫一样移动着他们残破的躯体。
露台也是灯塔,女主用数码相机拍下了站在露台发呆的男主,并找到了男主。
男主也通过女主找到了逃离孤岛的绳索。
有人说《夜晚吞噬世界》可能是最贴近真相的僵尸片,我觉得男女主角也可能是最贴近真相的爱情。
在如影随形无处不在的孤独中,无处可逃的人制造出关于另外一个人的幻觉。
在这被制造的幻觉里担心,失落,惊慌失措,痛苦不堪……嗯,还有制造更多幻想。
当幻想打破,回归现实,见到迷雾退散后腐烂的肉体,甚至不敢相信原来发生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幻觉,因为被痛苦和孤独逼疯而制造出来的幻觉。
在没有乐器的条件下,依靠打击各种锅碗瓢盆组成的自鸣乐器,随手编曲混音是Sam不多的乐趣之一。
Sam和Sarah(女主)的唯一一场长镜头对手戏也是Sam坐在长桌前,面带自宜的微笑,敲击着由酒瓶,花瓶和刮丝器组成的乐器,Sarah从他身后走过,轻轻拂过Sam的肩膀,带着同样自宜的微笑为停止转动的陀螺重新拉了弦。
Sam的另一样乐器是架子鼓。
在他被全世界抛弃后,又被所有的僵尸抛弃后,他疯狂地砸出鼓点。
画地为牢的孤独有多可怕,他宁愿牢栏边游荡一群僵尸,哪怕知道他们早已非我族类。
Sam对着幻影谈起母亲,“至少……她和所有人一样,不是癌症啊或者车祸或者别的什么夺走了她的生命。
”他的语气就像是放下多年心结的成年人,突然与自我和解。
可是独自一人的时候,Sam反复听着他童年的录音卡带,眉头深锁,录音里的父亲一遍一遍地耐心劝他:“出来吧Sam,我们去散步吧。
”“我!
不!
去!
”还是儿童的Sam愤怒地回答。
失去Sarah之后,Sam在浴缸里烧毁了所有的卡带。
他曾经为之痛苦为之憎恨的心情,为之悔恨为之怀念的记忆。
带不走的,把他隔绝在孤岛的屏障,把他困在牢笼后面的镣铐,在他的一把火里化成滚滚的浓烟。
好笑的是,这烟启动了报警装置,猝不及防地吸引周边所有的僵尸并且攻入了Sam的公寓。
有意或者无意,Sam的决绝起到了效果,他在腰上绑紧Sarah留下的攀岩绳,逃离了这座沦陷群尸的废岛。
然后到了另一座。
====================关于猫的分割线=============================================大概没人知道猫要的是什么吧,也许相比人类猫觉得僵尸更可爱也不一定。
仅作为象征解读的练习,这样肢解一部电影难免带有过度解读的成分。
○男主角去参加前女友的party,为了拿回自己的磁带。
在party里不和任何人交流,自己跑到最安静的里屋,迷迷糊糊睡着。
●相比和人交流沟通,男主更偏好安静独处;找回了代表过去记忆的旧磁带,男主就能放松睡倒。
鼻子流血代表血腥噩梦即将开始。
○一觉醒来身陷僵尸世界,男主冷静下来后迅速封闭小楼并且逐门逐户搜索物资。
●小楼封闭,男主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界的喧嚣疯狂隔绝开来;搜索物资,男主开始逐渐整顿内心,把内心疯狂的腐坏的部分封锁,找回自己的爱好和娱乐。
○末日生活步入正轨,用漆弹枪打打僵尸做娱乐,安葬去世的老夫妇,做做运动玩玩音乐,和老僵尸握握手聊聊天,噩梦也逐渐找上门来。
小猫闯入单身世界,勾引不成怒而崩之。
●看似一切步入正轨,富足的物质和精神食粮,但实际男主内心的空虚和不安都在扩大。
漆弹枪代表男主角对外界徒有其表又戏谑的反抗;和老僵尸聊天,既可以代表男主的寂寞,又可以代表男主开始正视内心僵化疯狂的一部分(男主对他说:你本以为你可以平静地走完这一生);噩梦开始,说明男主对于内心世界的稳固也没有十足的自信,对外界仍是充满恐惧;小猫代表着独特的某人或者某物让男主对外界重新燃起了好奇或是希望,但这份好奇险些让男主的小世界崩溃。
而当看到小猫和僵尸蹭腿亲昵时,男主的幻想破灭,意识到那份独特不过是邪恶外界的同谋,被欺骗的怒意涌上心头,杀小猫以图后快。
○冬天来了,色调越来越冷。
男主以为自己被感染,自杀未遂;开始出现幻听;街上的僵尸消失;男主去找老僵尸吵架,“你真无聊,你不知道开心。
”“总有一天我要离开这儿。
”男主狂敲架子鼓引回大批僵尸;听小时候的录音,男主拒绝和爸爸妈妈出门,喊叫。
●这一段实际是男主角精神旅途中的【死亡】,求死、幻觉、被世界抛弃(哪怕是疯狂的、被男主唾弃的世界)、纠结于疯狂的自己和过去的自己。
但觉醒和重生的种子也蕴藏其中,男主角站在天台瞭望即将引来幸存者;男主和老僵尸的独白也表示了走出自己小天地的渴望;引来的大批僵尸既是危险的毁灭征兆,也是重生的救赎契机。
○误伤幸存者,救活后开始大量对话。
对方不停启发男主逃出小楼,寻找避难所。
整理物资,和老僵尸温馨对话,杀掉一直锁着的僵尸一家;最后被幸存女孩说服,决定出逃;发现女孩并未被自己救活,一切都是自己的幻觉。
(作为全片最大的反转点,此处剪辑是在难当此重任)烧掉所有旧磁带,放走老僵尸。
●男主开始【重生】,外界闯入的救援者很重要,但更多只是一个征兆、一个启示,自我唤醒更为重要;杀掉内心疯狂腐化的部分,烧掉不愿放手的过去,和已被软化的僵化的自我和解,男主一切准备就绪,开始走出封闭的内心。
○烧磁带引发烟雾报警,吸引了大批僵尸冲进小楼,男主经历一番惊险终于逃到天台,利用绳索荡到对面楼上,虽然撞得懵逼但成功了,新的世界画卷展开,重生。
●过程中男主第一次正面硬刚僵尸,甚至把僵尸彻底踩在脚下从而爬到楼上,象征男主终于直面对疯狂外界的恐惧,并将其踩在脚下;曾经关押象征僵化自我的电梯间保护了男主,而焚烧过去磁带产生的烟雾也让男主安全穿过僵尸群抵达天台;逃到对面楼上摔得头破血流,堪称最直白的暗喻了:成功路上,你会头破血流。
整部电影如同标准的英雄神话旅途,世界变化——英雄启程——诱惑与危险——死亡——救援者——重生僵尸末日——小楼生活————小猫———寒冬——幸存者——逃生我们从中看到男主的重生,也能看到千千万万个所有时空英雄的重生。
而最终我们要从这个模式中意识到,我们的重生,也要经历如此的阶段。
变故、新环境、痛苦、低谷都是重生的前奏,认清这宇宙为人类写好的运行图谱,我们便可超脱于痛苦,安全走向新生。
以下是个人对这部影片的见解,如有不对的请大家一笑了之。
与其说这是一部丧尸题材的,不如说是一部励志题材的。
真正电影要描述的就是现在社会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
影片直接进入被丧尸沦陷的世界,男主角一个人独自的生活。
每天各种玩,听磁带里自己小时候的声音,做自己“想做”或者“只能做”的事情。
也可能男主角在丧尸世界之前也是过的这种生活,所以一开始看不出男主角有什么很夸张的行为和举动。
隐喻:就好比现在很多人安于现状,比如每天下了班和朋友去喝酒,聊的都是过去的话题,看的都是之前看过的电影,过着消沉的生活,沉浸其中,每天如此。
后来出现了一个女的,虽然死了,但是在男主角心里产生了幻觉,直到最后在楼顶,那女的说的最后一句话:就算我的选择是错误的,但至少我尝试过了。
隐喻:其实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不能安于现状,要去努力,要进步,抑郁症也好,拖延症也好,可就是无动于衷。
但是仍然会有个声音唤醒自己不要再这样下去了,估计大家都有过这种感觉吧。
最后男主角烧了那些磁带,着火引发了警报,丧尸冲了进来。
男主角“被迫”逃到楼顶,用飞抓荡到了对面的楼顶。
隐喻:要想前进就要做到真正的放下(这个过程是很痛苦并且需要很大决心的),逼着自己去改变自己,不对自己狠一点是不能让自己前进的。
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就要先改变自己。
另外有一点值得提一下,那个困在电梯里的“老丧尸朋友”,实际上就是男主角镜子中的自己。
最后老丧尸被放出去了,也就意味着男主角把自己从自己的“牢笼”里放出去了。
隐喻:社会上很多人不能成功,不能进步,自己每天沉浸于无动于衷的生活,日积月累对自己每天的厌恶感越来越重。
意识到了吗,意识到了的话,自己还是把自己从自己思维的牢笼里解放出去吧。
男主角看着漫无边际的楼顶,前途是什么谁都不知道,但是他尝试过了,也可能最后还是会被丧尸吃掉,也可能翻过几个楼顶是另一个景象。
不管别人的看法,也不管之前发生过什么,放下没有必要的负担,积极的对待自己的人生。
谢谢大家。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年轻人从睡梦中醒来,周围的人全变成了僵尸,他只好将自己隔离在一间公寓里,所幸,公寓里有充足的食物,生活用品,甚至还有一些乐器,男主在这间屋子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渐渐感到孤独。
他和锁在电梯中的老僵尸对话。
拿食物吸引公寓外的流浪猫,敲打乐器发泄情绪。
电影中有两段情节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段,是一天夜里,他听到门外有声响,开了一枪,打开房门,看见一个女孩,女孩中了枪,倒在地上,呼吸急促,胸膛起伏,望着年轻人,男孩赶忙将女孩儿抱到床上,将子弹取出,第二天,女孩醒了,她说自己想去寻找新的避难所,男孩答应了,推开女孩休息的房间,却看见一具尸体躺在床上,躯干已经腐烂,原来女孩早已死去,一切都是孤独幻想。
另一段令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影片结尾,男孩被僵尸追赶,取来女孩的攀爬装备,冒险跳往另一座屋顶。
男孩奋力爬上屋顶后,看见屋顶大大小小的烟囱。
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这些烟囱,而是我的脑补-取水装置,其余幸存者的取水装置,这样隐喻男孩从一座孤岛跳上另一座孤岛,会不会更有趣。
总而言之,一部谈论孤独的电影,与僵尸结合,确实能制造出强烈的反差,至于观者买不买账,则全凭个人喜好了。
同类型丧尸片里大多是丧尸成群出现,人类为之抗争的电影,这部让我想起16年的一部片子《末世孤行》,那部影片里丧尸出现的部分更少,有时候甚至只是声音,这部里面更多的讲的是男主心里以为世界上只剩他一个,而丧尸是一个群体。
讲实话,这片子大多是男主如何在丧尸世界生存的故事,因为大多是一个人,让人很容易想到孤独这个主题。
一夜醒来,发现前一夜派对的现场变成丧尸横行,了解现状以后,最开始付诸的是行动,计划每天的日期和食物,清理生活现场。
一直到季节变迁。
后来行动已成为日常,导演开始表现他的思想:巨大的空虚。
他会思考满街的丧尸,自己会不会是不正常的?
只有他是这种状态,他还试图一枪崩了自己。
意外发现一只猫,冒着生命危险想要抱回家,他渴望交流。
哪怕是和一只猫、一个没有行动力的丧尸。
过年的时候,有一天七点多走在街道上,可能是假期的缘故,左右望了望,路上没人,车还没到,巨大的空无感,鬼扯蛋的心里想象后面会扑过来丧尸,感觉男主现在就是这种感觉乘以一百万倍。
看着日益减少的食物,他陷入过纠结。
洗个热水澡也要心惊胆战,睡不好一个安稳觉,随时举枪。
直到莎拉出现。
我想她会这么想,一定是因为她的家人,她相机里可爱的孩子和恩爱的丈夫,她心存希望。
结果无外乎拜拜牺牲或者一个人坚持等死。
他烧掉一开始引他去派对的磁带,跳跃到了隔壁。
导演最后一个镜头定格,很安静,不知道是希望还是持续的绝望。
在微博上看过这种热门,如果给你一千万,你要在山里呆一年,没有网络没有和外界的交流,你可以吗?
我大概会学习像男主一样按部就班的计划生活吧,取经了,虽然片子没什么内容kkk
女主早死了,美好生活是他的幻想。
电梯大爷应该是真实的,不咬人大概是有一定的抗性。
注意男主也被咬被抓了,但是并没有变异。
至于结尾就是不知路在何方的意思。
那些罐罐是烟筒。
一个一个孤独的大厦。
或许其中就有和他一样的孤独者。
没看明白的地方有两点,一,自杀的时候是打偏了还是哑火了?
二,后来怎么就烟雾弥漫了。
(本评论有剧透慎入)看懂了,蛮喜欢这个调调。
最后他把莎拉救活并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仅仅是男主精神暂时崩溃时的幻想,其实一开始素未谋面的莎拉已经被他用散弹枪轰死了。
奔着看血浆刺激的人就放过这片子吧不适合你。
这片只是借着丧尸的外壳,探讨了关于人类的孤独,关于成为一座孤岛能否精神自洽地安然生活下去。
和别的丧尸片相比,这片非常的干净克制,不为猎奇而猎奇,不表现自相残杀不刻意挖掘我们内心深处的黑暗。
未死之躯,孤独地生存着孤独地探寻出路,该坚守大厦还是出去寻觅希望呢,男主自开脑洞借莎拉之口解出了答案。
法国人真是何时何地都忘不了文艺。
英语版,有些文艺片的特质,寓意加1星
孤独,丧
不愧是法国 从来没看过这么慢悠悠的丧尸片 一点不耽误我啃大闸蟹
文艺青年的后启示录生活。也太他妈儿戏了。
励志的恐怖片?
其实还可以吧,但也让我们看到末世片丧尸片不接任务是多么的无聊……
无聊。
僵尸题材,除了大量血浆和闻声而动的丧尸们,男主角独自存活注定了这是一部末日电影,他呐喊、自救、不甘,又有希望。对生性热闹的法国人来说,男主成了现实社会里的芬兰人,跟孤独相处的课程,才刚开始……
丧尸类型片制作上法国还是差一节,连群众演员扮丧尸跑起来都不对味儿
处女座的末日生存攻略。
凑合,太凑合
死亡还是孤独
那只可爱的猫跑到哪里去了?男主刮完胡子就变成另外一个人了,果然外国人胡子才是本体。
超級簡單的殭屍電影,但講的不是末世生存,而是生之孤獨,不過講得有點無聊。
8.4/10 太爱这部电影了,算是如今环境下的某种真实写照。 电影内核和丧尸片毫无相关,但它做到了几乎所有丧尸片都忽略的“真实感” 。电影一步步刻画着渺小个体在灾难中生存,其内心在愈发孤独的环境中走向极端和暴躁,好在幸存的人性终究在短暂的幻觉后唤醒。你能在孤独中做什么?你什么也做不了,你只能去寻找希望。
主角生活得无聊,我看的也无聊
一个披着僵尸外衣,用孤独消磨了不少时间,最后不知道想表达什么的电影。
看到最后还是很有味道的,很有韵味。
小清新丧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