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在不理解,这部电影为啥会有这么多差评。
我个人的观影体验特别好,不管是画面,还是编剧传达出的态度,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接受。
影片中,小朋友对外太空的星空、宇航等事物充满好奇,父母离世后,他们对“家”满怀期待,同时又因父母不在而对家感到陌生。
此外,影片还呈现出“父母”在特殊时期对孩子亲子教育的困惑,大家都在探寻更好的解决办法。
电影也描绘了小朋友在学校的互动场景,比如如何交朋友、与同学相处。
最后,影片表达了对友情、携手共进,乃至爱与和平的思考。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谎言的情节。
主人公并非地球特派员,却以这个身份做了些事。
而对方对于这个善意谎言的最终评判,与事情本身相关,而非针对这个行为。
我觉得这一幕对青少年意义重大。
总体而言,这是一部很有态度的动画片,但又不局限于动画片的范畴。
我认为它非常值得一看。
一、影片总评:《Elio/地球特派员》看完了。
依然是一流画面,一流配乐。
设定乍一看也很有经典皮克斯的风格。
但剧本只能称的上二流水平,不能算俗套,致敬科幻经典的桥段也不算少。
但叙事重点的偏离,核心矛盾的缺失,使得本片自elio被外星人带走后的情节,也就是星际世界的部分,变得无聊至极。
我观看完首支预告片,最期待的毫无疑问是星际世界的部分。
本以为是妙趣横生的星际大冒险,但实际上宇宙部分着墨甚少,可能不到半小时篇幅,更严重的是,星际协会毫无生气,徒有美术,没有氛围。
至少我觉得小朋友可能不会对这样的世界感兴趣。。。。
二、主打“亲情”的安全牌剧本多次重来后,把重点落在了elio与姑姑的关系上,叙事大头为了亲情服务,包括不限于开头30分钟讲elio与姑姑生活的矛盾,最后高潮戏elio跟姑姑一起穿越太空垃圾,回到星际世界。
细腻的情感,一直以来都是皮克斯有别于其他动画公司的长板。
谈到爱情,观众脑海里或许是《飞屋环游记》里爷爷与奶奶的生活闪回,或许是《机器人总动员》中瓦力唤醒伊娃的瞬间。
聊到友情,也许是巴斯光年与牛仔胡迪跨越十年的羁绊,亦或是毛怪与大眼仔从同学到同事的战友情。
情感这块总是能牢牢抓住观众的心。
换句话说,“情感牌”是皮克斯屡试不爽的“安全牌”。
于是,《地球特派员》不出意外的打出了“安全牌”,把宣传重点放在了“孤独”“亲情”上,力图在舒适区稳定发挥来拯救原本摇摇欲坠的剧本。
从结果来说,“亲情牌”打的还不赖,在elio与姑姑的对话中,观众依然能感受到台词之间传递出的细腻情感。
尽管我对剧本的评价不高,但不可否认《地球特派员》依然是一部能温暖人心,适合全家人观看的作品。
三、科幻情节的缺席前面提到,《地球特派员》首支预告挺有意思的,一个小男孩被外星人意外召唤,被当成了地球的统治者。
这时的小男孩elio出于意外,被迫承认是地球的统治者。
这时的老格(小格爸爸)坐在星际议会席上,角色定位更像是谐星。
这时的地球还不只是背景板,从老格的台词“对地球的测试可继续进行”中可以看出,外星文明一直在观察地球,小男孩elio或许决定了地球的命运。
以上这些,在电影正片里通通缺席了,《地球特派员》从一部科幻片直接变成了只有科幻外皮的亲情片。
原计划中,星际世界大概率是电影的主舞台,主角要在这里了解外星文明,了解不同种族的文化差异,科幻题材的叙事潜力与想象力本该在此处展现。
但现实情况是,电影用几个过场就草草带过了星际世界,观众甚至不知道这个星际世界的组成部分,居民成员,议会的职责。
科幻世界没有“科幻味”,也没有“世界感”,从始至终只是elio与姑姑修复关系的背景板。
观众看完以后,对什么外星文明,外星生物只能说毫无印象。
对了,克隆凝胶与重力操控的设定,还是有不错的叙事潜力的,可惜完全没发挥出来。
四、“透明”的小格从后续的预告片开始,皮克斯开始重点宣传外星伙伴“小格”,其目的不言而喻,靠卖萌来吸引眼球。
小格的人设还是不错的,软糯糯的蠕虫外形,略显话密的性格,是elio本人设定的不错补充。
事实上,elio与小格冒险游玩的部分,笑点与泪点都是不错的。
至少我认为,观众还是乐意去看地球小孩与外星伙伴的太空冒险故事。
俗套是俗套了些,毕竟大部分皮克斯电影都是这样的伙伴型电影,《飞屋环游记》是老头与小孩,《料理鼠王》是老鼠与人类,《心灵奇旅》是黑人男主与猫咪。
但皮克斯总是善于在一样的框架下发掘出不同的主题与创意,同样的伙伴型电影,也能碰撞出不同的化学反应。
遗憾的是,小格这位外星伙伴,也只是皮克斯的宣传噱头。
在正片第二幕登场,又在第三幕“透明”了一段时间,小格的总体戏份还没有elio姑姑多,也没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人物塑造基本处于未完成的状态。
为了让位于亲情的“安全牌”,皮克斯选择性的牺牲了小格的戏份。
友情在本片其实没有那么重要,虽然电影一直在点“孤独”的关键词,但到头来elio需要的更多是亲情,而不是友情。
五、科幻片?
友情片?
亲情片?
标题的三个词代表了我对本片类型期待的不断更改车,也说明皮克斯对《地球特派员》的定位是混乱的,是反复横跳的。
迪士尼内部显然也清楚影片定位反复更改的后果,于是选择在宣发上直接“冷处理”,从而降低损失。
不过,即使《地球特派员》从科幻片变成了一部在舒适区“游走”的亲情片,它依然是一部pixar original,而不是经典IP的啃老本续集大开发。
它或许平平无奇,或许完全不会让迪士尼从功劳簿上爬起来,重新花大力气去开发那些具有创造力与生命力的原创电影。
但至少,它不是明年的《玩具总动员5》。
文/梦里诗书 尽管《地球特派员》以绚丽的星际冒险为壳,却在叙事内核与情感深度上暴露出明显的力不从心。
影片围绕少年艾力欧的宇宙奇遇展开,试图融合亲子隔阂、自我认同与跨文明沟通等宏大命题,却因低龄化倾向与叙事逻辑的松散,将本应在天马行空中感人至深的动画,演变为了一场浮于表面的太空嘉年华。
《地球特派员》最为明显的问题便是它失去了皮克斯原创动画的感染力。
角色塑造的模板化,使艾力欧作为核心人物,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引起观众的共鸣。
电影虽然给他安排了其父母双亡的创伤的背景标签,加入了他与姑姑之间的矛盾,但这些情感都仅仅是停留于表现上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电影中的姑姑,无论是从情感,还是从身份上,她都不应该是只是一个冷漠监护人的刻板形象,但电影却这样做了,更没有借此去塑造情感张力,观众自然也就难以共情艾力欧的孤独与挣扎。
在一个并不够引入入胜的开头之后,电影也并没有在接下来的星际奇遇中带来多少真正让人惊艳的看点,剧情的老套进一步暴露了创作的贫瘠。
外凶内柔的外星生物小格,虽然成为了小男孩星际之旅的伙伴,但整个冒险却让人看不到以往皮克斯作品中所带来叙事惊喜,而这根本就在于电影并没有赋予艾力欧留下来可信的行为动机,所有的一切都仿若建立在一个只能逗小孩开心的低幼乌托邦里。
主题表达的浅尝辄止与基调的混乱,使得影片在严肃议题与娱乐性之间难以平衡。
尽管试图探讨孤独者如何寻求共鸣、找到知己,但艾力欧的 “孤独” 在进入太空后迅速被友谊与认同消解,缺乏细腻的心理转变过程。
而星际危机的解决最终依赖的是爱与勇气的陈词滥调,影片中 “宇宙高级生物联合会” 的设定虽充满想象力,却因缺乏文化规则与社会结构的细节支撑,沦为视觉奇观的堆砌。
节奏的失衡进一步拖累了观影体验。
前半小时对艾力欧地球生活的铺垫没有树立起共鸣,后半段星际危机的解决过于仓促,而影片既想吸引儿童观众,又试图传递 “宇宙孤独”“文明归属” 这样的成人向主题,最终两边落空:低龄孩子难以感受到电影的寓意,成年观众更难以在幼稚的情节中找到共鸣。
这使得《地球特派员》在皮克斯的作品序列中显得尤为单薄,既缺乏《寻梦环游记》对死亡的哲学解构,也未能延续《青春变形记》对文化身份的敏锐洞察。
《地球特派员》的症结在野心与执行力的错位。
它试图用星际冒险包裹成长叙事,却因角色苍白、逻辑松散与主题空洞,将皮克斯擅长的 “以小见大” 最终变成了 “以大见小”。
这么好的题材霍霍成这样,皮克斯回家吧行么,败家玩意。
石之予真的准备用《包宝宝》吃一辈子,哪段是她拍的真就一目了然。
情感线是薄弱且没逻辑的,现实场景是一点不现实的,梦见啥拍啥。
感动也不知道感动个啥,最后燃也不知道在燃个啥。
角色是要黑皮肤的,但问题在于也不搞什么种族议题,就是要黑皮肤的,反正就黑。
90多分钟的画面都黑的要命,亮度那么低,是要瞎掉谁的眼睛吗?
如果真的很喜欢看动画片,建议去隔壁看那个豆瓣9分多的蜡笔小新或者最新的柯南。
如果真的很喜欢看皮克斯,建议别给皮克斯捐钱不然又要拍出来一坨。
如果带孩子看,建议多花十来块钱去IMAX看F1给孩子吃点好的。
如果已经买好票了,这边的建议是改签成IMAX的F1。
如果真的很想看,建议带一点期待和情绪,这样看完了也会跟自己讲这片子还不错,至少情绪价值给到了。
当然,电影这个东西的感受一直都很私人,前两天还有朋友跟我说酱园弄还不错。
毕竟快乐最重要,都花钱了,祝观影愉快吧。
后座带孩子的家长看到克隆elio的表现后感叹好乖的孩子啊,语气中充满了喜爱与羡慕。
但我想说看看片中两位家长对这样的孩子所做的选择,最后都毫无惋惜地让它们变回了克隆软胶。
因为这虽是完美的孩子但不是我的孩子。
后座小孩年纪不大,还不知道克隆是啥,放映过程中问过妈妈一些问题,片后母女二人的对话:“不要像个傻子一样说话好不好。
但是我不懂啊。
给你两巴掌,还说你不懂吧?
”小孩只好一言不发。
家长之前也只说电影挺好笑,估计也没从电影中看出什么。
说回电影,家庭与成长果然还是皮克斯的永恒主题,这次成长的不只是两位孩子还有两位家长。
外星小肥虫很萌,全球无线电爱好者接力助主角闯过太空垃圾群很燃。
想必也有人会问为啥没中国的?
因为这在中国是违法行为(狗头)
地球特派员讲的是一个 ET 式的第三类接触的故事,孤独的地球小男孩意外跟外星人取得联系,然后被召唤到外星人联合会,进行了一番并不怎么惊险的宇宙冒险,结识了人生中第一个朋友。
这个朋友还跟他本人的处境挺相似,算是同病相怜了。
从情感内核来看,本片走的是头脑特工队那一路,青少年成长的烦恼。
主角失去了双亲,跟姑姑相依为命,然而他很孤独怯懦,没有朋友。
他总觉得自己是姑姑的麻烦,觉得姑姑不喜欢他,所以才想要逃离地球,才热衷于与外星人取得接触。
但是反过来想,对于姑姑来说,她就不孤独了?
她本来有自己的事业和理想,突然传来噩耗自己的哥哥遇难,毫无心理准备和经验却不得不带孩子一起生活。
成年人的烦恼多重多样,又有谁来抚平她的创伤呢。
孤独是人类永恒的宿命。
影片情节编排的一大缺陷就是,在父母之死这条线上无所作为。
故事应该直面父母死亡的真相和伤痛,让创伤迎刃而解。
角色才能获得成长。
到了宇宙的部分,人际关系就像是主角一家的对照翻版。
看上去表面一派和谐的宇宙联合会,战争狂人种族,都没能成为经典反派。
因此宇宙冒险就变成了跟团游,上车睡觉下车拍照,至于玩了啥看了啥是一问三不知。
虽然主角想要留下来,但是他缺乏更具体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完全是被推动着,走一步看一步。
这部电影的冒险部分波澜不惊,感觉皮克斯完全丢掉了他们过去的特色,没有给电影打造出激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打造出冒险奇观,非常无聊的观影体验。
只有一场戏,主角的克隆人扮僵尸吸引注意力的桥段,还能看到点昔日皮克斯的影子。
整部电影就像是在交代故事背景,主角最终回到地球后,感觉这个故事才正要开始。
这个电影有一个很宏大的命题,人类对地外文明的探索。
人类在宇宙中是孤独的,想要找到文明的集体,文明的归属。
这和青少年的孤独感相合。
但是就影片故事情节来说,这个宏大命题并没有怎么体现,只是通过旁白和只言片语的台词在生硬的表达。
包括宇宙对主角的吸引同他想要离开地球找到自己真正的家,电影也没有建立起联系。
倒是太空环保这个子命题有所体现,毕竟太空垃圾差点把主角弄死。
《地球特派员》我觉得三岁以上的就不要看了。
故事基本就是男孩版《星际宝贝史迪奇》。
但人物更刻板,故事更潦草,情感更苍白。
史迪奇主打的是亲情萌宠,特派员主打是男孩对宇宙的好奇。
但史迪奇至少留下了一个经典人物可以卖公仔。
而特派员里的蚕宝宝外星人连眼睛都没有,卖周边肯定是别想了。
其实电影开头我还是有一点期待,故事从美国旅行者宇宙飞船开始,引出父母双亡的男孩对宇宙的向往,一心想要外星人绑架自己。
其实到这里男孩艾利欧有点像是三体里的人类叛徒叶文洁然后剧情来到男孩真的被外星人接走,来到了一个类似欧盟委员的星际联合会。
连军队都没有的联合会和好战的格霸的对抗非常像是欧盟和俄国的关系,我想加入你,你不接受,我就恨你!
消灭你!
也有点像川普初登政坛面对一群左派的政治老油条的格格不入。
紧接着艾利欧的克隆人替代他回到地球的家里。
于是产生了关于我是谁的终极哲学拷问,地球的姑姑面对克隆的艾利欧一度开始像科幻恐怖片的方向发展。
但遗憾的是这一部以儿童为主要受众的动画电影,上面说的那些可能的做戏方向都有很浓的黑色政治惊悚的属性,都是我的一厢情愿。
因此最后的呈现就变成了最俗套的好莱坞家庭主题。
其实单单拍男孩对于宇宙的好奇,二十年前的斯皮尔伯格就已经拍到了天花板,那就是《ET外星人》。
好久没有看到如此精致的动画电影啦,永远治愈,永远充满温暖。
《心灵奇旅》 《头脑特工队》金牌团队制作。
整体画风和叙事风格都很像。
这次电影的着眼点聚集在想要探秘外空的小男孩,是一个敏感柔软的孩子,想要逃避充满压抑和忽视的地球世界。
误打误撞代表地球首领加人了联合会星球,却遭遇了谈判的大挑战。
在面对成人世界的bargain,孩子明显觉得经验不足,也因此事与愿违,却有幸结识了小虫虫朋友。
都是孤单之人,都没有从家庭中收获温暖的俩人很快报团取暖,成为了密友,但又因星球的矛盾而历经挫折。
故事从孤独切入,却在不断重复着温暖:异星球的温暖,同辈的温暖,无线电爱好下来自地球上陌生人的温暖,以及最后升华的家人的温暖。
you're not alone 的最后点睛,令人泪目。
灯光亮起,发现影院中竟都是一个个形单影只的男生,有老有少,这或许也是电影与现实的互文吧,愿大家都被治愈,都被世界温柔以待❤️#男孩子也是需要被宠爱 #我们生来就是孤独不过2d应该比3d更好看,3d画面还是过于灰暗了。
目前动效3d有点多余。
受不了了,family一出我就知道大概走向了。。。
场景除了球展开的形态,其余的缺乏想象力。
我出来之后觉得《小登电影》的说法很妙,一个小男孩和蠕虫成为朋友拯救了宇宙的故事。
男主是那种,小学比较常见的小男孩那,想要无线电就发布虚假信息,人家带来了无线电机器就说机器留下你们可以走了,很没礼貌,看到这里我就不太喜欢他了。
小男孩说自己很孤独因为爸妈去世了也没有朋友,但是孤独这条线刻画得很差劲,姑姑爱他,他遇到的那个带来无线电的小男孩也是一个不错的人,但是他没想过去交朋友只想要人家的无线电。
一出地球立马就找到朋友,就不孤独啦!
我以为会说怎么接纳这种孤独,结果没接纳,这种孤独直接消失了。
到宇宙联合会之后,说自己是地球的领导(虽然是因为误会)有个种族是标准的反派好战分子,星球大战沙丘balabala的混合体,想加入联合会没被同意,说自己要占开战,最后男主和首领的虫儿子成为了好朋友(虫子是里面最讨喜的角色了我觉着)。
虫儿子说自己爱好和平不想开机甲,担心父亲不理解(没错后面又有父爱如山沉默的剧情啦),总之就是解开了父子之间的误会,带来了和平!
全世界的父爱至少九成在电影里。
姑姑也是展现了自己的爱,小男孩决定放弃宇宙公民的机会回去和姑姑生活在一起啦。
小男孩之前觉得姑姑不爱自己,因为姑姑觉得自己工作很忙没办法照顾好一个小孩,想让他去自己以前的寄宿学校,小男孩:你就是觉得我是一个包袱!
你不想要我!
我天呢你要不要看你姑姑多忙,你还给人家工作闯祸了,最后怎么解决姑姑工作忙和照顾小孩之间的矛盾呢,没解决,就不管了总之就是family了。。。
明天实习的事一堆,有点焦虑刚开始完全没有代入进去到最后完全沉浸到电影中去真的太好看了我喜欢的一切元素它都有:外星人👽,宇宙恐怖,深海恐惧症,还有可爱的 elio!!
哭了好几次:乖巧懂事的elio 是大人喜欢的样子,但是调皮可爱的 elio 才是真正让人怀念的,联想到自己的妹妹,偶尔会被她打扰惹怒,但是如果有一天她真的变得乖巧懂事,我会觉得之前那个熟悉的妹妹已经消失了,想到这里泪水止不住哗哗得流第二次哭是 elio和 glorden 的友谊,可爱的 glorden 像地主家的傻儿子,最后那一刻爸爸抱着它我真的以为 glorden 死了,心痛,还好这是迪士尼,不会把剧情写的那些虐最后 glorden 说穿上铠甲是 tradition,很像隐喻男人就是要穿上西装牵手一个新娘走向婚姻,爸爸说“虽然我不理解你,但是我爱你”,感觉很像 LGBT美剧中的向父母出柜的情节,每个星球上都有不被理解的“异类”,重要的是包容和接纳他们。
希望我们能给彼此多一点点的爱和耐心,世界就会变得更好(˘³˘)💕满分神片🌟🌟🌟🌟🌟
皮克斯这次的表现太差了。三个导演,不同的主题在相互打架,涉及的内容很多,却都没讲透。
偏低幼的一部皮克斯,对主题没能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思考。设定实在很难令人信服,情节逻辑也无法自圆其说,只能把自己完全代入男孩视角,放弃成人的思维,才能勉强跟随这个故事的发展。外星人的造型还有点撞车《编号17》。石之予与皮克斯第一梯队的导演们真是还有很大的差距。
本来挺期待,但看完觉得无论是画风还是故事都偏低幼,核心也比较简单,唯一亮点是粤语版的Glordon配得很可爱。
技术一贯精湛,但那股子走心的味儿没了
与众不同或许会让你觉得很孤独,但是宇宙告诉你,你不是
再次证明了人物是第一位的,可爱的鲜活的角色就算走的是俗套的立意和剧情也让人看得下去。但是无限电没有中国,也别再相信什么艺术无国界了。
连皮克斯也变得笼统了
去之前查网络口碑发现属于皮克斯出品里面很差的所以改期了三次,结果看完后在影院里爆哭。话说皮克斯系列的命运很玄学,夏日友晴天和疯狂元素城我都喜欢结果扑街,头脑特工队和寻找多利这种我无感却大爆;像飞屋跟寻梦这种量级的成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本片我能感觉到皮克斯仍在向脱离成功模版创作新剧本而努力,华丽到眼花缭乱的部分不多但人物后期还是相当可爱的,只是作为一款面向家庭的阖家欢产品,确实没办法把剧情搞得很烧脑复杂,成年人与其说觉得低幼不如说是缺乏耐心。结尾虽然很落俗,但从煽情的方式能感觉得出来创作者是女性向的,看到结尾落款才知道导演有石之予,难怪虽然所有儿童动画都讲亲情但感觉这片子中的人物绑定有一种别样的新鲜。总得说来看此片就像是你熟悉配方的零食出了新口味,不无聊也不难受,但可能也达不到你的特殊期待。
-不知道皮克斯还是不是十几年前的皮克斯,我已经不是十几年前的我了。
确实比较低幼合家欢,无论是故事还是情感,都处理得不温不火的,略失望
迪士尼1990年就不行了,后来买了乔布斯投资动画天才创办的皮克斯动画,乔布斯成为迪士尼最大股东,然后吃了30年乔布斯率领出来的动画天才团队两代人,30年吃干抹净乔布斯文化价值观人才团队创意储备老本,现在这些年貌似又不行了。。迪士尼乐园票价分七八级收割韭菜,这些都是一帮碌碌无为的官僚主义尸位素餐的大傻叉们在主导各种傻叉行为的傻叉地盘真没啥好玩的,除非迪士尼再买一帮天才团队创始人进入主导迪士尼文化精神复兴进行再一次中兴,不然迪士尼肯定要完蛋了。。无他,一群无能无德无审美无知愚蠢的尸位素餐的垃圾们性传播家族裙带关系垄断公司高位而已。。在位的没有才,有才的没机会出来做事情。。所有的公司、组织、帝国 都是如此堕落的,最后都是一堆嫖虫在白嫖公司最后的血脉,而公司在白嫖韭菜吃点脑残粉丝的人血馒头,死定了
作为皮克斯来说,太平庸,一眼望到头的剧情。以及,前期的小男孩太讨人厌了…
小男孩见到了外星生物,并且带给外星生物和平的故事。故事有点单薄,画面真好,感觉小男孩和外星生物画的有点丑。
阿巴阿巴,皮克斯没有立项,可以摆烂的
然后男主青春期每次和阿姨吵架都会大叫我就不应该跟你回地球再把狠狠把门摔了
很温情的电影 大人和孩子可能并不能互相理解但这并不妨碍我爱你
成年观众不推荐;小朋友看加一分;最后一段特效,小朋友神评论:网怎么卡卡的
中规中矩无甚新意,但很欣慰主创团队超多亚洲面孔。
学校发的票,带着女儿去看,确实偏低龄向,剧情不功不过吧,随便看看还行
剧情让我想起桑达克的《野兽国》,小孩应该很喜欢吧。我看的这场有几个小孩,结束了说好看的。我没怎么被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