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文强是我很欣赏的导演,作为编剧出身转型的导演,他的特点就是剧本扎实,故事草蛇灰线,伏延伸千里,喜欢非线性叙事,信息量大,挖一些坑再填一些坑,最后全填上。
人物则多为智慧型角色,斗智多过斗力,对抗看起来过瘾。
看过他的访谈,最早从编剧助理做起,每天的工作就是阅读和调研,所以他的作品真实度很高,有据可查。
此外,他很喜欢在电影里加入大量知识性的内容,观影时会感到趣味十足,比如《窃听风云》中的监听技术、《无双》中的印假钞流程以及加拿大骑警的角色设置、本片中的ICAC、国际炒家的做事方式、拿督等。
某种程度上,庄的作品属于奇观电影。
如果细心观察,庄的佳作基本上都是和麦兆辉共同执导,而一旦独立执导,他的短板就暴露无遗。
实际上从《无双》就已经显露出来,就是对节奏感的把控力严重不足。
那《无双》和《金》对比就会发现,二者时长都在2h左右,而观感也相似,就是看到一半的时候会产生一种疲惫感和倦怠感。
节奏似乎被人限制了,只能在慢与更慢之间反复跳跃,想快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
《无双》用枪战和动作掩盖了节奏的拖沓,在视觉上是很成功的,毕竟谁不想喜欢看手拿双枪的发哥呢?
而在本作中,剧情的推进速度之僵硬迟缓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程度,很多莫名其妙的桥段更暴露了导演对电影把控的力有不逮。
我旁边的两个观众都睡着了== 事实证明,麦兆辉的存在可以帮助庄把控节奏,一些小高潮、小爆点的设置也会给予观众足够的正面反馈,让整体观影体验更加流畅。
如果庄文强可以突破瓶颈,我认为他可以帮助香港商业片开辟一条更加宽广的道路。
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这是一部香港版《猫鼠游戏》和《华尔街之狼》的结合体,并且还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梁朝伟饰演的程子言以及一些角色也是有现实原型可供参考。
往往现实比电影更具喜剧色彩,关键就在于电影作品能不能表现出来,而这部作品呈现出的故事偏想象的,更具自己的想法。
一看阵容介绍观众就会感觉作品质量基本稳了,由庄文强编剧、导演,黄斌监制,梁朝伟、刘德华、蔡卓妍领衔主演,任达华、方中信、陈家乐、姜皓文、太保、钱嘉乐主演,袁咏仪友情出演。
他们的出演会让观众梦回港片最辉煌的时代,更何况这还是刘德华和梁朝伟继《无间道》之后时隔二十年的对手戏。
片中设计了很多灰色地带,观众看着梁朝伟饰演的程子言如何一步一步建立自己的金钱帝国,为了拉拢炒股高手就牺牲自己的秘书的色相,为了结识各大企业的老板就拉下自己的面子,为了哄高自己的股市就丝毫不顾普通人的死活,就是这么一个差点动摇香港经济的人,仅仅被判了三年,或许这就是电影和现实中最讽刺的地方。
但是可惜这一点作品中并没有拍好结尾,相反,程子言的自动认罪反而显得整部作品虎头蛇尾,片尾结束得略显潦草,在我看来这是很遗憾的一点。
片子瑕不掩瑜的点也是值得注意的,整部片子的风格不同于以往的港片,但又具备港片的一部分风格,甚至电影中的美学存在也是很加分的一点。
不同于某种枪战过火的癫狂,这部作品是在金钱上的癫狂做到了一个高度,呈现出纸醉金迷、金碧辉煌的场面极具新意。
一些转场的镜头也是很新颖,具备如今港片缺失的活力,这一点是很珍贵的。
YO!
有多少人的童年回忆影视作品中,有古惑仔系列,其中《98古惑仔之龙争虎斗》里,就有一位秦沛饰演的马来西亚拿督陈嘉南,到香港来做投资,又是做豪华游轮旅游又是房地产,还要陈浩南帮他打理,结果一转脸就把陈浩南往坑里带,这位陈嘉南只不过是一位把自己吹得家财万贯的大骗子。
影片中的这位拿督陈嘉南,就是以香港经典奇案之一的“佳宁案”陈松青为原型做的角色改编。
而今天要聊的电影《金手指》,则是正儿八经拿曾经在香港七八十年代叱咤风云,只手遮天,一度资产超过李嘉诚的商人陈松青作为主角原型,也就是梁朝伟饰演的程一言,然后刘德华饰演廉政公署的刘启源,影片是庄文强导演。
20年前,庄文强作为编剧,梁朝伟和刘德华共同演绎的《无间道》,成为港片时代的一大经典和记忆,如今,双雄对决再次冲击大银幕,带来新作《金手指》!
影片如何,老规矩先微醺剧透优缺点聊聊观感,然后再深入剧情展开,看看真实历史中的陈松青有多狂!
后面很精彩千万别错过!
《金手指》讲述的是《无间道》的20年后,陈永仁和刘建明都换了名字和身份……(不是)。
《金手指》讲述的是上世纪7-80年代,出生在东南亚落魄生意人程一言,决定去满是机会的香港捞金。
从影片第一场戏程一言找到地产商,开始了自己独一份的“坑蒙”戏码,捞到自己第一桶金。
程一言开始自立门户,靠着当时香港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以及自己“金手指”般的操盘,先后成立和做过但不限于,出租车运输,旅游观光,房地产等等,生意越做越大,然后成立了“嘉文世纪”集团并上市。
这只是程一言积累财富的开始,之后程一言靠着空手套白狼的戏码,一次次在经济市场给合作的股东和股民画大饼。
就这样程一言从一开始初来乍到香港一贫如洗的偷渡客,摇身一变成了身价百亿的大富豪,就连当时的汇丰银行都要巴结他做银行贷款。
而那些散股民看到“嘉文世纪”这一盛况,那当然是倾家荡产都想要买到其股份,于是“嘉文世纪”股价一路高歌猛进好些年。
但在81-82年间,世界经济衰退,香港出口日益困难,82年也发生一些大事,于是香港房产和股价双双下滑,恒生指数屡创新低,这也导致“嘉文世纪”风光不再,程一言的商业大骗局渐渐露出尾巴。
于是刘德华饰演的廉政公署的刘启源,开始了长达15年之久对程一言和他的“嘉文世纪”进行大彻查。
影片就是围绕刘启源调查程一言的商业诈骗案展开,然后通过当下和回忆双时空交错叙事,娓娓道来程一言如何“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先说优点,《金手指》看下来观感还是很舒服的,带着泛黄色调的画面基底,让人些许回调出港片黄金时代光影,仲有我特意选粤语版,令港片味道变得更正。
特别是能在大银幕享受两位影帝同台飙戏,梁朝伟就算经常戴着浅色墨镜,但每个眼神还是能精彩有戏,华仔嘛,就是一贯刘德华固有的气场。
两人从开始认识到十多年后,一直都在互相对立,但同时也互相保留着呼吸较量的空间,用相爱相杀来形容都不为过。
特别是在病房里,刘启源贴到程一言的耳朵说悄悄话那段,很明显就是致敬《无间道》天台那场戏。
这么多年两人的默契拿捏依然精准过瘾。
作为编剧出身的庄文强导演,我们就先聊剧本,从此前的《无双》,到现在《金手指》,看来庄文强很喜欢经济案件题材,《金手指》剧本还是能呈现出该有的扎实叙事技巧。
影片透过双时空交错叙事,把一些重要的隐藏事件放置在影片后面三分之一,让其给观众造成信息差,形成剧本的叙事戏剧张力。
比如程一言在一开始的派对发名片时,其实就遇到了一位对他极为重要的人,这人是整个商业诈骗大案件的关键人物。
影片在视听化上,前半段也呈现出了不少轻松幽默的调性,在讲述程一言神秘身世和背后金主的传说中,影片用了好几种画面风格去呈现,能肉眼看出是花了血本的。
更烧钱的还是那栋带着浓浓川普味的金色“嘉文大厦”,如同金钱迷宫,一不小心就迷失在物欲横流中。
《金手指》分成了三大幕叙事剧作,前两幕分别是程一言商业帝国的成就和崩塌,第三幕则是揭秘和审判。
前两幕可以用渐入佳境来形容,在前面说的程一言资本积累传说的段子中,就已经让我很有代入感了。
在影片比较难处理的第二幕,反而是影片做得最好的,我完全被影片的事件带着走,当影片的悬疑感和刺激度要落下时,就会有下一个事件出现吸引你,比如收购金门大厦,凶杀案,审判对谈等等戏份去制造紧张气氛,让故事变得紧凑有力。
不过到了第三幕可以明显感觉到节奏加速得过快,很多事件急着收尾或不了了之,相当仓促,尤其是在法庭的戏份,我以为要上演港片特色之律政类型了吗,结果并没有,走马观花一样就结束了,时间跨度还很大。
说到这就需要聊到影片不足的硬伤,这其实更多出现在导演执行的部分。
虽然影片在整体的观感还是很流畅,除了两位影帝表演的实力镇住影片,让影片的主心轴围绕着商业诈骗案周旋,但在展开这个商业诈骗案的那些往事和事件里,就过于碎片化。
甚至你都可以拿表去掐,每场戏基本就是五六分钟,然后就硬切到下一场戏,进入下一个事件,明明上一场戏还在聊着程一言身世和背后资本的传说,然后就不调查这个了,就回忆到了程一言要买下“金门大厦”的剧情里。
购买“金门大厦”这个事件还没讲透,就很快到了82年程一言商业帝国泡沫即将吹破,再来就是82年香港这样的大环境没展开或者“没法详细展开”,突然就冒出一桩命案。
到了第三幕后,前两幕片段化的事件需要收尾审判,就变得更为草率和匆忙,尤其是讲述程一言背后金主那个环节,要是不了解那段真实历史,或许会看得有些云里雾里。
东南亚那些金主是谁,程一言在怕什么,还是他根本没金主威胁等等,这些影片并没有明确交代,当然了,影片不交代也可以作为“开放结局”呈现,而影片却给人的观感,并非是导演想把开放式答案留给观众讨论,而是导演在执行力上没法把所有事件打包捆绑做好收尾总结有些可惜。
想当年马丁斯科塞斯,就是凭借拿到《无间道》的改编权,翻拍成《无间行者》捧到了奥斯卡小金人,没想到多年后,庄文强的《金手指》被大家比喻成是港版的《华尔街之狼》,坦白讲这么定义我觉得有些许抬举了。
先不说《华尔街之狼》是不是神片这样的论调,影片相比较与《金手指》,《华尔街之狼》有着一条完整的角色成长曲线,而且在时长充裕,表达极度自由的语境下,马丁·斯科塞斯对万恶资本华尔街那可是火力全开,用小李饰演的乔丹·贝尔福特所做的事,反应和讽刺了资本市场贪婪的嘴脸。
而且《华尔街之狼》的导演个人风格也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再加上犀利的剪辑,配乐,影片的完成度和品质是更高的。
反观《金手指》,影片剪辑前面已经提到了,由于场景剧情的不连贯,导致后期产生硬切硬接,双时空对接的难度加大。
再来是程一言的角色曲线和完整度都过于表面,缺乏像《华尔街之狼》小李主角那种从小做到大的清晰过程。
小李演的是一位对欲望金钱情欲物欲奢靡生活等等有着极度痴迷的利己主义者,这些影片都通过详细的事件剧情表现出来。
而程一言如何致富的路子,影片用了不少重复的事件去表达同一个操作,左手换右手,给韭菜股民画大饼,然后外加各种稀碎的场景戏份。
当程一言被抓后,他蹦出几段金句,大概是资本背后还有资本,幕后金主是国家队,资本永不眠,他不是金手指而是别人用完的白手套之类的。
听得我都来兴致了,但说完然后就没然后了,你倒是拍出来呀,别光讲呀,show, don‘t tell。
从程一言这样的投机者和商业诈骗者,为何能在短短几年收割如此巨大的财富,背后所代表的,背后所触及的资本真相,以及人性贪婪欲望本质等等议题,影片都没能大胆展开。
我知道影片或许有所顾忌没法展开拳脚吧,戴着镣铐在跳舞的意思呗,但就整个剧情编织而言,还是想要表达得太多太满,我觉得这剧本框架是为三部曲做的,结果却只拍成一部电影的体量,很多大事件都蜻蜓点水了。
那接下来我们就结合影片看看真正现实中的陈松青是怎样的存在,去尽量帮大家还原影片中处理模糊的事件。
先说大背景环境,香港在70年代开始,从制造业到金融业去转型,而且转型很成功,这让很多人跑到经济自由的香港来投资或赚钱,陈松青就是在这样的风口做起来的。
陈松青的身世其实一直是个迷,他自称自己在沙捞越出生,但有人说他是在马来西亚出生,而维基百科写他是新加坡人。
陈松青37岁前,都辗转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两地,做着土木工程,但后来公司破产,陈松青决定做港漂,到香港闯一闯。
70年代香港房地产飞速发展,陈松青先在地产公司做项目经理,之后1975年自立门户,他的第一桶金是花250万买下一栋住宅,然后次年再用650万卖回给政府。
之后陈松青越来越大胆,大白话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左袋买右袋,左脚垫右脚往上腾空的模式,让自己公司佳宁集团的股票一路攀升,看起来比钱还值钱。
比如1979年,佳宁集团决定用43亿港元收购美汗上市企业52.6%的股权,并更名成佳宁置业借壳上市,重点是这43亿港元收购是高出市场价4倍的收购案,这桩收购成为当时金融业佳话,令不少人开始注意到了陈松青和佳宁。
这也是影片中程一言用一亿,去收购吴任松旗下公司那一段情节,只不过影片用了美人计等各种手段。
最让陈松青一战成名的,当然就是买下金门大厦,1980年1月,刚成立3年的佳宁,就以9亿9000万港元买下金门大厦,然后到了10月,又放出消息说以16.8亿港元卖给另一个财团。
这是多么眼光独到的投资和战略呀,一时间佳宁股票成为当红炸子鸡,股价也蹭蹭蹭往上窜。
但大概就和影片中所呈现的购买逻辑,这些交易都是陈松青自导自演,为的就是让佳宁看起来价值很高。
看到这大家是不是都想知道陈松青这一切的基本资垒,也就是所谓陈松青背后的金主是谁,由于现实中陈松青低调神秘,所以民间就有他的各种幕后财团传说,这也在影片中展现出来,比如有俄罗斯黑帮背景,帮菲律宾总统夫人穿鞋等等。
但真正所谓幕后财团,就是陈松青向各种银行不断借贷,为何银行敢借给佳宁集团,一来是陈松青会造势比如购买金门大厦这种,骗取银行信任,就连汇丰银行都上钩,二来是通过贿赂这种。
当然银行敢借贷,也和银行背后的财团和金主分不开,这也是影片提到的,其实程一言并不知道背后金主是谁,但都是国家队级别。
现实中一直和陈松青保持紧密借贷的银行,就有一间来自马来西亚的裕民银行,被当地称为“土著金融”,甚至还为陈松青在香港开创了一家“裕民财务”的公司,来为其服务。
这就是影片所呈现模糊且仓促的凶杀案和慕沙拉哈法那一段。
现实中大概是这样的,不知道这些能不能说,1979年,裕民财务就开出第一张500万的支票给佳宁集团,之后就变得络绎不绝,陈松青和裕民公司高层之间关系密切。
财运好的时候大家是朋友,差的时候就互相翻脸了,在1982年,马来西亚的裕民银行,怀疑裕民财务公司对陈松青审批的贷款有程序错误,要进行内部调查,于是派了一位核数师加里去佳宁集团做卧底,想查佳宁集团的财务状况。
这位核数师之后失踪,2天后尸体发现在蕉林处,这就让警方怀疑上了陈松青,而此时佳宁集团财务状况负债也早浮出水面,佳宁大厦处在崩塌边缘。
再之后警方抓到一位有着重大嫌疑的麦福祥,他居然自称是马来西亚政府财政部派来执行任务的,并指认陈松青是幕后指使。
具体的细节在网上没能再查到更多,之后这起凶杀案因为没有足够证据,陈松青脱离该案件。
麦福祥则被判处死刑。
但因为这起凶杀案,从而揭露原来裕民银行已经前后累计借贷了5亿美元给佳宁集团,这背后的利益水很深,也触发了马来西亚等多地金融当局调查佳宁,甚至成立了委员会收集证据,然后向廉政公署举报陈松青,这才让已经处在崩溃边缘的佳宁土崩瓦解,1983年,佳宁集团倒闭清盘。
之后还发生了几起离奇的命案,包括陈松青的律师,还有最初审判陈松青无罪的大法官等等。
这些正是影片后面好多人被黑帮干掉的片段,但影片没有明确指出是程一言所为,因为现实中也确实拿不出证据,判定是陈松青是幕后指使。
而影片中的那位慕沙拉哈法,原型就是裕民财务的高层。
佳宁案一共审了十多年,此前陈松青都能金蝉脱壳,但就在1996年9月27日,陈松青就提诉的多项罪名仅认罪两项,被判入狱3年,但他报备自己有心脏病和耳疾,所以他的一半刑期,都在病房度过。
陈松青出狱后,一直在香港清水湾自己的房子过着半退休生活。
那为何陈松青选在96年急忙认罪并服刑,因为当时英殖民背景下的司法,或许还有陈松青周旋的余地,97后就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了,不过这都是民间传说。
这也是为何影片结尾程一言为何突然认罪显得突兀,因为现实中就真的这么突然,当然影片可以为这个突然认罪做设计,可惜影片没这么做。
而且影片还做了一个隐晦的处理,解释为何程一言96年突然认罪,而且为何很多相关的人都神秘惨死,而程一言没事,因为他是所有资产的法人,法人不能死,结尾处程一言有一句不经意的台词,提到现在中环地产都1.6万一尺了,说明嘉文集团以及各分公司名下的房产都升值了,于是程一言幕后的金主,要在97前收回资产,于是让程一言认罪逼着公司清盘。
以上我只是对着影片的一些没能展开的情节进大概的解释,其实整个佳宁案件错综复杂,涉案人员众多,时间跨度很大,再加上案件本身有不少扑朔迷离的疑点,以及至今没有公开的案件细节,这才让佳宁案成为奇案。
而影片拍得很含蓄和放不开,做了不少简化和取舍,毕竟这是一部面对大众的商业娱乐片不是纪录片。
所以说到底,《金手指》我们可以当成一部爽片去看也无妨,看梁朝伟和刘德华在大银幕你来我往就值回票价了,不知道这两位下一部戏什么时候还能合作。
《金手指》能拍到这份上,让不少人去搜索当年香港的十大奇案之“佳宁案”,也可以说是影片的成功要素之一了。
好!
如果你喜欢梁朝伟或刘德华还是你全都要,那么《金手指》不要错过!
新年新气象,大聪祝大家2024年旗开得胜,金砖抱回家!
这片子优点缺点都挺明显。
梁朝伟的程一言从毛头小伙转变成操纵百亿的国际经济案犯,那种油腻感简直扑面而来,至少人物形象是立住了。
刘德华的廉政公署员工,也还不错但是趋于套路化,他太太那个角色打罪犯耳光时我有种奥本海默太太吉蒂的既视感。
配角方面阿sa演出了出身不好大佬的送上桌礼物的熟女感。
股票操盘手一开始看着很油腻,然后言哥一步步走上了油腻的巅峰,很好衬托了主角的蜕变。
那个穿长衫的大佬😅气质特别俗,我各种幻视成我二伯。
说到缺点,感觉这片子虽然拍了又不敢拍明确。
真正的邪恶轻描淡写,只能成了一部罪恶大佬发家史,如果代入大佬可能会有爽点,问题我辈连香港散户都不如。
看上去在批判实则还是暗搓搓别人“有本事”。
香港经济的衰落,跟回归无关分明是有钱人收割普通市民然后留下了烂摊子。
没有托底其实庶民死的更惨了。
片子里居然出现了《王冠》第六季女王二战庆祝日同款歌曲...接下来一群英国人就在God bless Queen……😅😅😅,但不知道为啥我总觉得这片里的英国人看上去怪怪的。
至于一开始上来程一言装拿督,其实跟他会说闽南话有关的。
大马华人很多都是闽南口音。
快逃!!!!!!
我现在正在电影院,我去一个半小时,不知道在讲什么!!!!!!!!
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我了个大去,刘德华和梁朝伟是欠赌债了吗?
为什么要接这么个垃圾?
剧情垃圾就算了,这国语配音,一惊一乍的,跟特么光头强大战温太医一样,真是服了!
快逃!!!!!!!!!!!!!
快逃!!!!!!
垃圾片!!!!!
不要浪费钱!!!!!!!!!
快逃!!!!!!!!!!!!!!
呢套號稱投資高達三億五千萬港紙嘅《金手指》,算係近年合拍片當中嘅大手筆喇。
好多景基本還原咗80年代嘅香港,睇得出係擺咗唔少心機入去嘅。
入場前最好了解吓個人物背景(陳松青),咁樣睇套戲會比較容易入口。
今次睇得出莊文強都有唔少野心想做一套梟雄傳記片,但礙於個審查制度,死都死條ICAC嘅線出嚟,夾硬變咗尾段所謂嘅雙雄對立。
不過如果唔係咁寫,點將壞人繩之於法啊所以劉華呢條線本人覺得係可有可無嘅(喺一套傳記片嚟講)。
涼茶偉拍咗咁多年,少有地做一個咁沙塵、狂妄、同埋咁狠嘅一個角色,睇完算係可以收貨啦(如果導演用更多篇幅去刻畫呢個角色就更好)。
好彩阿sa今次戲份唔多,仲識拋個身出嚟(雖然係假嘢),都算係幫補咗套戲㗎喇!
如果入場為咗睇陳永仁大戰劉建明嘅話,咁套戲可能就令你失望喇,如果係想睇吓80年代嘅香港嘅話,咁都可以睇得吓嘅(入場前記得做吓功課)。
綜合評分:6.5/10
《金手指》。
6分。
庄文强编剧、导演,刘德华、梁朝伟、蔡卓妍、方中信、任达华主演作品。
万分期待,十分失落。
说起来,我们这些观众其实和电影人一样,都不够努力了。
电影人一批批地堕落下去,我们又为此做过什么呢?
那么多烂片,不也在霸榜?
遗憾看不到粤语版,可能感觉会好一点,至少不像国语配音,实在太出戏,程一言一开口,我就知道这片子大概率要垮了。
一个曾经成功后来落寞试图换个地儿东山再起的工程师,因为一次阴差阳错的诈骗,莫名其妙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我们没有看到一个小人物通过努力和机遇,艰难获得成功的周星驰式的故事,也没有看到一个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黑老大打杀上位的故事,程一言的成功,非常玄幻,看似操纵,实则莫名其妙。
一个几乎看不到任何商品交易的嘉文集团,就这么横空出世,成为了全球跨国企业集团,令一众银行跪拜。
虽然片子的最后,揭秘了哈法这个银行代表的虚假操作帮程一言骗取贷款,但全片记流水账式的表达实在令我犯困,庄导似乎亦知流水账很难令人买账而故事闪回插叙倒叙,我依然还是在梁朝伟浮夸的表演中沉沉睡去。
我唯一的感动来自电影最后的桥段,当几乎白发的华仔最后一次走进伟仔家要起诉他时,那一段,我看到了心不在焉的梁朝伟和已入佳境的刘德华!
衝著無間道組合相隔20年再度交鋒,等了2年又10個月著實等了個寂寞,莊文強在《無雙》那自信滿滿、虛實交錯的犯罪片敘事,到了改編香港紅極一時的佳寧案,換來的是敘事極其扁平、剪輯風格詭異,連《華爾街之狼》的皮毛都學的如此拙劣的金融犯罪片。
論題材、人物本身已具備東方華爾街之狼的金融犯罪史詩潛力,可這樣橫跨10多年的時間線,莊文強透過華仔飾演的ICAC角色逐步將各個角色進行問訊,以問訊方式開啟偉仔的香港夢講述,在眾多要角的講述穿插下,第一幕打開方式顯的凌亂且平庸,第二幕習慣後才漸入佳境。
然而缺乏像《華爾街之狼》那細膩講述主人翁從小人物蓋大樓的過程,僅以字卡帶過直接跳到紙醉金迷的頂峰,與五大家族聯手將股票、地皮炒到最高點,中間奮鬥史的刻畫嚴重不足,僅以極其表面的方式呈現,導致看到最後人物仍舊是扁平的,貓抓老鼠的正面交鋒感缺乏強烈的火花,只剩兩位影帝的表演在努力撐起這個劇本。
莊文強相隔5年的回歸各方面皆倒退化,雖然《無雙》最後的招牌反轉在本片也有復刻,然而姜皓文的角色代表的反轉關鍵其實正是本片的硬傷,若莊文強能在劇本創作中捨棄最後的反轉,提早在第一幕揭露,紮紮實實的以正序法講述偉仔奮鬥的歷程,或許人物的建構早在第一幕便豐滿起來,而不是以賣關子的方式到第三幕才揭露背後的資金來源究竟為何。
佳寧案代表著香港金融史上最龐大的龐氏騙局,也代表著英國政府管轄下司法之猖狂包庇,時勢造英雄,只要能充分利用,香港遍地是黃金,金手指是開掛的代名詞,可實際上根本沒有金手指,僅有名為白手套的代言人。
《追龍》、《風再起時》以毒梟、四大探長為題材講述了舊時代風起雲湧的歷程,本片以金融題材打開香港的黃金時代,可惜敘事平庸、劇情也缺乏高潮起伏,能看的也就剩老戲骨們的演出,或許這樣的文本王晶來拍都可以更為精彩。
PS:看到兩個老的相隔20多年再聚首真的很開心,但也深感痛心莊文強的劇本白白浪費了這兩老的組合,北上的導演(如邱禮濤)一直都在嘗試新題材中進步,沒有北上卻又要動用高昂預算拍片,這固步自封的創作狀態實在令人擔憂,對《無雙》有多愛對本片就有多失望。
“小股民分毫不获。
” 荧幕上这一行小字真是让人会心一笑——好一部教育片!
没想到我新年第一天就花钱上课,老师是我最喜欢的两个男演员。
(手动狗头,笑) 所以,3颗星,一颗给梁朝伟,一颗给刘德华,一颗给这深刻的“教育意义”。
此片最大的槽点在于前面布局宏大,结局猝不及防,当影片都播了3/4,刘sir竟然说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我就已经无法想象这个收尾了。
这得有多惊艳出奇的结尾,才能压住前面的宏大铺陈啊?!
果然,结局确实让人震惊!
感觉就好像语文考试到时间了,800字作文前面写得天花乱坠,现在也不得不马上结个尾交卷。
“交卷”的时间还正好卡在1996年,香港回归前夕。
所以当时还想,会不会跟这有什么关系。
后来在网上看了一些背景解析,才知道这个时间点果然有点意义。
程一言这只白手套后面的“金主们”,需要在香港整个盘面大变动之前,以最小的牺牲给这个事件画上一个句号,以防在香港回归之后付出更重的代价。
不得不说,看这部片子还是有点观影门槛,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香港回归前后的社会局面,因为这个故事只能以回归之前的香港为舞台展开,并不好套用在其他城市。
导演在开篇就用警察游行示威反对廉政公署对背景进行铺陈,意在表明此时的贪污成风,而最后又不追究,则是说明法有容情。
当然这也是看完电影之后回去补了这段历史,才大致明白。
实际观影的时候,朋友跟我一样,不懂开篇这段跟后面剧情有何直接联系,除了冲进ICAC后面又露面的警察…… 其次,观众最好再有点炒股被割韭菜的经历,看起来就更能有所品味。
否则大致看到的就是镜头一味地对纸醉金迷的展现,也弄不清楚中间的倒手翻倍、股票当钱是怎么回事,最终索然无味地离场。
可以看出,导演已经很用心地想以浅显易懂的方式来讲清楚,这为什么是一个骗局,这个骗局又是怎么让底层的大众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片中程一言说过一段话,大意是我就是一个做生意的,如果犯了什么错,那么罚钱就是了。
大概就是钱的事情就钱解决,跟法律又有何干系。
这话这一听荒谬,但是其实深陷其中的很多人,潜意识里大概也不会认为这会和犯罪产生什么联系。
就比如,在股市被割的韭菜们,除了自认倒霉就是破口骂街?
难道还要去查一查这次亏钱是不是因为背后的资本有什么阴谋?
程一言最后虽然认罪,但实际上正义有真正地得到伸张吗?
最终的结局,程只需要坐几年牢,查处到的资金先填大坑,而牵连最多的受害者——股市“小韭菜们”,则是分毫不获!
资本背后的黑暗较量,不是我们一般人能看透的,没有能力也没有这方面的情报资源。
但我想这部电影导演已经尽量想用浅显的方式,讲给观众看。
网传该片是因为某些原因剪掉很多,不知真假。
但是不得不说,这部影片想要表达欲是澎湃汹涌的,也许正是因为无法表达太多让它成为一部无聊的科教片,最终只能选择点到为止。
所以就冲触及的题材和导演想要传递的内容,这部片子不应该只有一颗星吧。
至少我们看到资本具象化的纸醉金迷,还在新年头上就听到了那句劝告: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因为只看了一遍,还有很多细节漏掉,欢迎大家补充。
首先这部电影不输无间道和无双,这是我的评价。
再说几条暗线:1.华仔被收买了2.程一言确实有金主,是英国的政府高官3.表面上是华仔抓了程一言十几年,程突然认罪,实际上是华仔帮助程一言 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捋清楚所有可以定罪的人证物证并帮助程一言销毁,暗杀,或嫁祸。
4.结局不是急转直下,结局才是影片的高潮。
看到太多人说看不懂,结局无脑 很突然,我觉得这么优秀的一部作品 我应该要站出来说一下我的看法并且欢迎一切友好交流。
以下进入正文。
电影最开始一幕,是廉政公署和警察的冲突,廉政公署的人员用英国佬的枪威胁闹事警察,最终以不予追究警察之前的贿赂罪结束。
这一幕其实和影片主线没有任何关系?
但胡导,他对镜头和叙事以及埋伏笔是很细的,参见无间道三部曲和无双。
那这一幕到底要说什么呢?
一是暗示了廉政公署背后的操控者,英国人。
二是表明当时的香港处于被英国殖民的混乱无序状态。
三是 公署不追究之前的贿赂,一方面表明廉政公署根本不是单纯为了正义和法律而设立,是权力斗争的工具。
当时的香港是英国殖民,制度和资本主义类似,大家应该知道资本主义是三权分立,立法,行政,司法是由不同机关掌握,因此 廉政公署作为行政单位,法院作为司法单位都是英国人控制,大家看过电影就知道,程一言轻判甚至说脱罪是法院和廉政公署两个单位共同调查执行的结果。
影片最开始,华仔和程一言在医院见面,不知道大家当时注意到华仔的眼镜没有,是普通的有黑框的商务眼镜,这个是很细节的点。
程一言提出贿赂华仔,华仔当时演技炸裂,动摇 恐惧 试探 质疑 全部表现出来,他又问多加几个0,程一言和华仔对视,你以为华仔是反诈吗?
你太单纯了,其实在这个时候他俩就确认过眼神了,合作正式开始。
程一言的合伙人,嘉文,桥哥父子,松爷,炒股天才等关键证人第一时间被廉政公署控制,并安排了一百多名会计律师调查堆积如山的数据资料。
大家想一想,如果想搞死程一言,什么时候最有希望,机会最大?
其实就是影片刚开始的时候。
我们看后续怎么发展了,后续是,程一言对华仔说 你放了我的人我配合调查。
程单独被带到审讯室,审理几天几夜。
程全程沉默什么罪也没认。
他的人(关键证人)在这期间全部放出来就紧接着被杀,他还有官方的不在场证明,幸存者桥哥的儿子出来之后说要吃鱼,结果一伙人给他拿了菜单,吃的也不是鱼,是被烧的黑乎乎的肉。
吃完就连吐带哭,替程一言顶下所有重罪。
这里我个人推测,菜单是让他顶罪的威胁,和他老爸的尸体图,肉也是他可怜的老爸的肉。
故事到这里,基本上再想抓他就很难了,为什么我那么肯定华仔被收买,还有无数多细节,包括华仔的眼镜。
最后第八次华仔去他家,华仔佩戴的眼镜和程一言就是同款了。
细节二,最后宣判的时候,法官没念完,华仔和老婆微笑离场。
你想想假如你花了十几年抓一个人,你会不关心法院怎么判?
你花了十几年的时间追究,人家到最后判了三年你会笑得出来?
细节三,中途有一次他逃脱,华仔面无表情,反倒是他的小弟义愤填膺。
细节四,华仔一家人出车祸都是皮外伤,然后程出现在医院挨了他老婆一巴掌,他老婆说“你抓不到他就别回来”你们想想,程一言想杀人,能让你皮外伤?
还现身挑衅?
这里非常非常不合理对不对,其实就是演给外界看的,掩盖华仔被收买的事实。
还有一个细节 程的金主是英国佬的事就是 关键时刻 政府的人过来 说得到了消息???
那为什么杀其他关键证人政府的不到消息?
最后,在德国引渡的那位证人,唯一的作用就是关键时刻 出来结案的。
认罪时间已经很隐晦了,是香港回归前一年,这个时候司法 行政还是英国人控制,因为不能够确定回归之后司法机关 行政机关是否会全数换血,大陆政府接管这个案件可能会有更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匆匆认罪,他们以最小的代价 给他的金融犯罪划上句号。
最好笑的是,在电影院听到有个人看到结局说“他认罪是不是因为被华仔感动了”说回到前后八次,中间涉及到的证人法官,能定罪的都被捋出来再销毁了。
只有最后一次,华仔去找他,说抓了哪些人,查封了多少亿,更像是说“和你有关的人物钱,都被收监冻结结项了” 程的表情一直很轻松,只有听到贿赂的时候 不咀嚼嘴里的饭了,因为这是金主给他的认罪信号。
打字太多有点累,大家感兴趣 我再说说程一言这个人,聪明到变态,不是说他变态,是他超高的智商,对人性的理解和操纵已经到了变态的地步。
梁的发家之路看得很有代入感哈哈,竟也希望去体验一下导游呢!而刘十多年不放弃让人想起《三大队》里的程兵。PS要是大陆这些事可以拍想必也蛮精彩的。
惊异于节奏的散漫和紧密可以同时存在,往怪片的方向上越走越远。四不像的观感太难受了。
这个电影6点1分,这届观众真他妈是山猪吃不了细糠
电影质感还不错,但放到任何一种类型,枭雄片、双雄片、商战片、犯罪片、黑帮片、历史片、警匪片都有气短之嫌。程一言塑造停留在最表层,始终深入不下去。配角复杂度就更差了,全员景观。
三年之后又三年 三年之后又三年 都快住了十年总统套房了。
拍的不太行,观感像是钻进了一个漏斗,前面挺紧凑,越往后越松,越没劲。但要让我打两星还真下不去手。完全明白导演想拍什么,不是华尔街之狼,而是时势如何造人又弄人。弄潮儿如是,潮起潮落,全不由他掌控;警察如是,抓不到或抓到了,也似乎与他无关。一切不过是随着时代的一个个拐点顺流而下,74,84,97,二十年转眼而过,多少人的岁月被任意书写和改写。意思到了,可况味差太多了。应该用风再起时的腔调重新归置一下。当然,剧作本身问题也不小,靠港片老手法老桥段,撑不起这般舒缓又悲凉的史诗。
虽然讲的一夜暴富,但传统意义上不是正向的爽片,看的过程里观众其实也是处在上帝视角去审视程一言的发家史,看着泡沫越变越大,看着纸醉金迷的奢华,欲望加倍膨胀,雪球越滚越大,大厦终要倾倒,多少人小股民血本无归。给我的感觉是越看越醍醐灌顶,很有警示意义。
像是跨年看的那种拼盘演唱会 起码表演是真的 而不是假唱 梁朝伟自由自在的表演很让人享受
前一半是造梦,后一半梦醒。看完觉得不好看的,大多是因为觉得情节无逻辑,人物脸谱化,但是玄妙的地方就是,这是有现实原型拍的。现实往往比电影更加荒诞无解
半星。能聚齐梁朝伟和刘德华,是本片唯一存在的意义吧,叙事表达已经不能单用老旧来形容。白只的戏是真的好,谢谢带我们柯炜林一起玩。
前半段散发着浓浓小时代港版的味道,整个片子也像是庄导一出爽文小说的男主的发迹史,片尾真就圆不回去了,言哥主动去坐牢,不过是为了片子过审可上映,如果改成拉华仔下水,最后一起笑谈言语中,就更有味了。华仔那个受贿的心理转变,面部的表情转换下定决心,演技炸裂呀!
如果想看港片,就看潜行。如果想看香港演员,就看金手指
无趣是原罪
剧情没有想象的精彩!但是为了梁朝伟,第一时间也要过来看点映!一句话可以看!!但最让人困惑不解的是阿sa那个顶着个平面发面馒头僵脸,演技不能说烂只能说压根没有,这个角色应该是美艳奸诈型,摄影还各种给她侧面镜头,没有鼻梁没有颧骨的,画面你是想表现什么??各种出戏啊!!!失败
噱头很足,《无间道》系列的二十年后再聚首,这次选题也比较吸睛,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资本背后的花边野史值得深挖,可惜期待越大,失望越大,戴着镣铐跳舞,对资本本质的剖析浅尝辄止,完全没有《华尔街之狼》的畅快淋漓,当然原型故事本就错综复杂,时间跨度大,尚有很多未解之谜,这也是佳宁案成为奇案的原因! 影片虽然是双雄架构,但可以说是为了梁朝伟量身定做,程一言的角色发挥空间大,而刘德华的廉政公署调查主任的角色定位中规中矩,很难有出彩之处,作为一位在娱乐圈长红四十多年的长青树,这点选角智慧不可能没有,这也正好体现了刘德华的胸襟,心怀复兴港片的大愿,个人得失是其次,圈子文化混得都是人情,这也是华神有口皆碑的原因,历史顶流,他值得!
此片对观众实施的诈骗be like: 你以为梁朝伟的角色相当于华尔街之狼里的莱昂纳多,但是实际上看到的是西虹市首富里的沈腾。 然后刘德华演的角色一句话就可以概括: 终于如愿以偿做了好人的刘建明。🥲
给蔡卓妍报工伤吧
风光大葬了
8.5/好久没看过双雄对峙片了!还是要港片才对味!!!梁朝伟一代宗师之后终于有角色能看了!!!小股民分毫不获!
总的来说,金手指对于金融、纸醉金迷、股票、如何成为企业家又如何倒台,刻画的确实不错,倒叙插叙的叙事方式也没有故弄玄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