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部充满童真童趣的电影,好几次我和先生都被里面的情景逗笑了。
哆啦a梦的魔法口袋里,有各种各样,应有尽有的神奇道具。
很多次他拿出来东西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好搞笑。
哆啦a梦,大雄和他的小伙伴们,因为天气太热去到冰雪世界里并建了游乐园,度过欢乐时光。
不料游乐园突然坍塌,大雄捡到了一个金手环。
从此他们展开了穿越到10万年前的南极,找到手环主人之旅。
最后他们自然是帮助手环主人打败怪物,拯救了一个星球。
你们说它变的无趣了,但我觉得其实并不是如此,它仍是当初的风格,毫无改变。
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变的其实是我们,只是因为我们不再是孩子,只是现在能玩能看的太多,只是我们不像当初那样容易满足。
怀着当时童真的心,你会发现它仍是那个讨人喜爱的哆啦a梦,说到底,它当初吸引的、深深影响的一代人,是还是孩子的我们,不是父母辈呀。
现在已经可以成为父母辈、快成为父母辈,或者是已经成为父母辈的我们,如果穿越时空回到以前,看着当时电视里放着的哆啦a梦,也不会有像童年时候的那种强烈的幸福感了。
有些感觉,一辈子注定只能在一个时间段体会感受到。
我们再怎么样,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环境也只能做到稍稍接近当时的心境罢了,想要完全复刻,终究是做不到的。
但即便如此,我还是想附上哆啦a梦的新主题曲里的两句歌词。
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哆啦A梦》是一部生活喜剧漫画,其最大的特点是“贴近生活”,因此对《哆啦A梦》的电影也提出了“日常性”的要求。
但事实上,《哆啦A梦》这样一部时间、年龄层次跨度巨大的作品,它的特点必定不是单一的。
稍微了解这部作品就能知道,其中有“短篇”和“大长篇”之分。
很多人心目中的《哆啦A梦》只有短篇,但其实“大长篇”从1980年到1996年来,藤子·F·不二雄一直坚持连载(除1990年因病暂停),甚至把生命的最后一刻交给了《大雄的钥匙城历险记》。
可见,“大长篇”也是《哆啦A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大长篇”相比“短篇”的特别之处在哪里呢?
一言以蔽之——新时代的冒险精神为什么藤子·F·不二雄选择在大长篇中讲述冒险故事呢?
从他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直接找到答案:小孩都喜欢冒险。
从能够在地上爬行开始(也就是获得了最基本的移动手段),他们的小小身体里就充满了好奇心,不断挑战未知的事物!
……这股无法抑制的冲动,压抑不住的能量,或许正是让人类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贴近生活”固然是不错的,但当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现实的世界中徘徊时,我们的内心深处难道真的没有一丝渴望,想要打破牢笼仰望星空吗?
尤其是孩童,他们丰沛的想象力、旺盛的活动力不容许他们安定于我们早已习惯的现实生活,他们不满足于一集一个的神奇道具,而是希望挣脱现实的束缚,张开双臂去拥抱更加广袤的幻想世界。
《哆啦A梦大长篇》,就是满足这样一种需求的作品。
胖虎和小夫对冒险的渴望看看藤子·F·不二雄笔下的孩子,总是充满了冒险的渴望。
更深一层来讲,这种好奇其实体现了一种对世界的饱满热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而想象则体现了一种不甘于现实的浪漫情怀。
(图)我想,所有的孩子和童心未泯的成人,都会对此表示同感。
而这种“精神”究竟如何体现,我在我的文章哆啦A梦大长篇--新时代的冒险精神 - 知乎专栏中写得较为详细,推荐大家阅读。
简要概括一下,这种精神包含了好奇心、团结、勇气、责任心、智慧等普遍的关键词,又融入了环保、反战、女权等现代涌现的新思想。
这使得大长篇既有趣味性又有深度。
今年的电影,做得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冒险。
电影的冒险氛围进入得很快,从大雄发现金圈圈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
紧接着五人组前往南极,顶着风雪寻找一个未知的目标。
导演特意给了这一段充足的展现时间,这一点非常棒。
大雪纷飞的背景,奔驰的“骏马”,每个人坚毅的眼神,配以大气磅礴的音乐,氛围瞬间就出来了。
也正是这个画面,让我对这部电影产生了极高的期待。
暂时找不到更好的图,见谅这部电影对“冒险”的诠释还体现在一个接着一个的悬念上。
在电影的前半段,大量的悬念的涌现使故事增添了一份吸引力。
冰封的金圈圈、哆啦美的占卜、星形图案的电池、大雄的梦境、会变形的企鹅、耳朵缺了一块的毛乎小宝(我要吐槽这个译名!
)……而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个个谜团被解开,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巧设悬念的手法在藤子原作中也出现过,比如《大雄的大魔境》中的“十个外国人”,但如此丰富的悬念在哆啦A梦系列电影中应该是第一次出现。
大雄发现金圈圈在对“新时代的冒险精神”这一点上,我给及格分。
这部电影加入了一点矛盾是很好的——卡菈在面对冰河冰河星和地球的命运时做出的选择。
金圈圈只有一个,她自然更希望拯救自己的星球,但是面对这么多来自地球的伙伴,她又无法放下那份友谊和责任感。
很可惜的是这一矛盾没有继续深化下去,不然能够成为整部电影的最大亮点。
卡菈和五人组在一起另外一点值得一提的地方,就是大雄穿越10万年的时光去营救哆啦A梦。
这个环节导演还是动了很多心思的。
哆啦A梦的脚下寒冰逐渐蔓延,稍有不慎他就会与这座城市一起覆盖在冰雪之下。
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大雄终于明白了电池的含义,与伙伴们一起回到10万年前与哆啦A梦汇合。
导演高桥敦史谈到电影的剧情时,提到过“ 想在这次的电影里加入像那样千钧一发的情节 ”,看来这一点他做到了。
哆啦A梦被困至于我上面提到的“新时代”的特点,这部电影没有过多涉及,只是隐约体现出《哆啦A梦》一贯的尊重生命热爱地球的立场。
有一点不可思议尽管把握了“冒险精神”这一关键词,但这部电影对藤子·F·不二雄的SF风格诠释却很不到位。
说实话这是我意料之外的。
接受访谈的时候,高桥敦史一直强调要重现藤子老师的风格。
他说:……制作这部电影时,我想像了记忆中藤子老师的作品,并尽可能重现他的精神。
我向藤子PRO借了漫画回去,反复阅读好几次,努力思索藤子老师在每一部作品想要传达的是什么,并尽可能在这次的电影中展现出同样的精神。
什么是SF?
关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又足以写一篇文章。
我在 藤子·F·不二雄 与 SF - 知乎专栏 中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读。
SF是日语词“すこし不思議”罗马音的缩写,可翻译为“有一点不可思议”。
简单来说,这种风格是一种有限制的、建立在现实之上的幻想。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幻想当然很有趣,但是不进行限制的话,就无聊了。
这种风格在《哆啦A梦大长篇》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他在《大雄的铁人兵团》的后记里说:……我想珍惜哆啦A梦世界的“日常性”,想让哆啦A梦的道具在各位读者身边,寻常的世界里登场。
如果是在异常的世界、无奇不有的世界,那么哆啦A梦拿出任何法宝,都会变得不稀奇了。
从这个角度看,《大雄与秘密道具博物馆》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尽管这部作品在剧情的创新上可圈可点,但正如藤子·F·不二雄所说,哆啦A梦拿出任何道具都不稀奇了。
忽视了作品最核心、最根本的特点,其他方面有再多优点都免谈了。
《秘密道具博物馆》出现了大量道具大长篇的SF还反映在设定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上。
无论想象是多么不可思议,大长篇中都不会出现明显的超自然现象,大部分都符合生活的常理和科技的发展。
而那些我们迄今无法解释的现象,绝大多数被归因于异世界的高科技或是道具创造的幻想世界。
违反了这个规则的电影,是《大雄的太阳王传说》和《大雄的风之使者》。
它们的通病是承认了超自然的力量而没有作出任何合理的解释。
比如《太阳王传说》中玛雅王国的魔法,更类似于奇幻的风格。
这种设定存在于其它作品中是合理的,但根据藤子·F·不二雄的风格,它们应该完全被舍弃。
《太阳王传说中》的水晶骷髅头我不是不支持创新,而是认为创新必须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上。
而今年的电影犯的毛病不像上述几篇那么明显,需要对SF风格有一定了解才能分辨出来。
小问题:设定的不严谨。
《哆啦A梦》这种如此崇尚科学的作品居然出现了占卜这种东西!
实在不明白导演怎么想的,解决这个问题加一个道具就好了!
还有那只来路不明的企鹅是什么鬼?
他的身份、动机怎么着也得交代一下吧?
对了,哆啦A梦那么怕冷,你们都忘了吗?
忘了吗?
忘了吗???
假哆啦A梦……大问题:剧情设置的不合理。
一开始看到今年的OP融入剧情还是觉得挺新鲜的,几分钟后发现这就是导演的自作聪明。
最初的起因太简单了,仅仅是因为天气炎热而去南极避暑;而后的发展更简单,没几分钟冰上游乐园就建设起来,又没几分钟就倒塌了,然后迅速进入冒险模式——这太不SF了!
冰上乐园的画面转瞬即逝导演是不是认为前面的剧情仅仅充当引入部分?
是不是认为这种做法能使电影结构更紧凑?
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藤子·F·不二雄没有这样安排剧情?
他在这些片段中画了些什么?
我们以《大雄的海底鬼岩城》为例来看一看。
其一,展现世界的壮阔。
这部作品有大量的环境描绘,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壮丽而充满生机的海底世界。
我们就这样跟随着五人组的步伐,前去海底观光游览。
这些画面为什么重要?
因为它既贴近我们的生活(游览)又超越我们的生活(海底)。
因为它渲染了冒险的氛围,为后续内容的展开奠定了基调。
这样一个画面占据了两页其二,塑造人物形象。
严格来说,藤子·F·不二雄并没有刻意去刻画某个角色,而是根据各个角色的特点任由其发挥。
人物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自然流露出与众不同的特质——足见其功力之深厚。
比如这一篇,从一伙人的争吵中我们就能发现胖虎小夫的粗鲁,从妈妈对大雄露营的态度中就可以看到其严格而又温柔……而最具代表性的无疑是大家一同帮助大雄做作业的情景。
这样的情节对于剧情的发展有什么用吗?
是的,表面上看没什么用,但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能给故事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除此之外,这样安排情节还能起到引人入胜、凸显主题等等作用,我就不展开讲了。
冒险中的“人”这部电影另一个重大的问题,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不到位。
这可谓原创电影的通病。
我原本期待着今年导演能作出一点改变,结果令我大失所望。
实际上,出于上面刚写到的原因,看到十分钟我心里就有些忐忑不安了。
我一向认为,一部原创电影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对静香的理解是否到位。
哆啦A梦和大雄是毋庸置疑的主角,我们的目光常常汇聚在他们身上;胖虎和小夫主要特点容易掌握,虽然不一定能表现出其深层次内涵但也不会毫无存在感;大长篇的主角(如今年的卡菈)是冒险世界的核心,对她的塑造是肯定要下工夫的。
上面的这些人物,形象方面一般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唯独静香十分特殊:五人组里就她一个女孩子,不得不把她带上。
可她最明显的特点,温柔善良云云,在冒险的世界里似乎派不上什么用场。
而且静香的个性又不像另外几位那么极端,难以精准把握。
于是许多电影就不约而同地选择让静香跑龙套。
偶尔让她说几句话,中途让她洗个澡,大概是一般的情形。
《大雄的人鱼大海战》倒是给静香多了一点镜头,但是主要还是以衬托索菲亚为主,单独去看静香就是个普通小女生。
静香和索菲亚是静香从大长篇创作开始就不重要吗?
并不是!
恰恰相反,大长篇中对静香的塑造比短篇中丰富得多。
据统计,短篇(45+6本)中静香出场仅8904格,远少于小夫(11101格)和胖虎(12020格)。
而大长篇(17+7本)情况就颠倒过来了。
静香出场6187格,超过了小夫(5851格)和胖虎(6168格)。
看起来相差不大?
要知道这个排名计入了藤子弟子的7部作品,只看藤子原作的话这个差距会大得多。
大长篇里的静香到底展露了怎样的魅力?
《大魔境》,让我们看到了静香超凡的智慧。
当所有人抱着必死的信念盲目向前冲时,静香仅凭一样道具锁定了胜局。
《海底鬼岩城》,让我们看到了静香柔中带刚的特点。
面对遭到冷漠对待的旅行车,只有她用言语和行动抚慰它;面对残暴的铁骑队,她义无反顾地站了出来。
《铁人兵团》,让我们看到了静香博爱的胸怀,这种胸怀打动了莉露露,改变了世界的命运。
《天方夜谭》,让我们看到了静香坚强的内心、自尊的气概。
她宁愿忍受奴隶主的鞭挞,也不愿说出违心的话语。
《梦幻三剑士》,让我们见识了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
身为公主的静香竟然悄悄女扮男装,和大雄他们一同踏上了危险的征途。
除了对角色形象的一次次拓展与升华,大长篇的部分篇目还推动了大雄和静香关系的发展——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梦幻三剑士》了,梦中的静香最后居然同意嫁给大雄。
对于“静香为什么会嫁给大雄”这个永恒的问题,它与我们熟知的《雪山浪漫史》同样重要。
而《南极大冒险》没有涉及以上的任何一点。
静香丝毫没有推动情节发展,这个我可以理解,这与剧情的设置有着很大的关系。
但是连最基本的属于静香的戏份都不给她,这就有点不可理喻了。
1.这部电影出现了洗澡的剧情,为什么没有静香洗澡的画面?
这种优良传统绝对不能丢啊。
洗澡过后的晚餐2.每到一个地方,静香都要说一句“你们看”,然后把问题交给别人。
所以整部电影静香都显示出“蠢萌”的特点。
实际上静香应该是五人组中的智囊,为什么不能让静香出两个点子呢?
这一点改动并不难做,把其他角色的戏份匀一点给静香就可以了。
发现“毛乎小宝”3.好不容易这次主角是女性角色,静香居然与卡菈一点互动都没有。
除了《魔界大冒险》,大长篇的女性角色几乎都与静香有交流,后人的有些作品甚至比藤子原作做得更好。
即便是《魔界大冒险》,在翻新的时候也加入了相应的情节,让电影更上一层楼。
这种设定根本无需追问目的是什么,只有加入才合情合理。
总结“水田原创剧场版越来越烂了!
”自从2015年《宇宙英雄记》上映,这样的声音就不绝于耳。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的电影在冒险精神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总算可以为原创电影正名了。
明年《大雄的宝岛》看起来又会是一部冒险氛围浓厚的原创电影,着实令人期待。
但另一方面,这部电影还是出现了很多原创电影的通病。
比如静香的人物形象,从二十年前开始就一直没有起色。
这当然无法阻止我继续期待以后的电影,但
大雄的宝岛(静香穿水手服??
)我衷心希望原创电影能有一部达到或是超过原作的水平。
毕竟,这也是藤子·F·不二雄的期望啊。
如果要给水田剧场版排名的话,我会把《绿巨人传》放在首位,《人鱼大海战》其次(虽然我并不喜欢),《南极大冒险》再次。
往后依次是《秘密道具博物馆》、《奇迹之岛》、《宇宙英雄记》。
大家一起努力吧。
如果能听说“藤子工作室的作品,在藤子本人不画之后质量还是一直提高”就好了。
——藤子·F·不二雄
简单说几句吧。
还是那个味道,还是曾经的多啦A梦和大雄,人设没有变,变的是陪同长大的我们的心,请问,子供向的动漫,能看出一大堆东歪西歪的道理,也是佩服你们!
更不说那些吐槽不科学的,笑!
多啦A梦要扯,他的道具基本都是不科学的!
现在的人看个片都太挑剔,各种对剧情研究,这不合理,这不应该是这样,这大雄不对.......那这些人很棒棒!
名为多啦A梦,实则蓝胖子是辅,大雄是英雄的设定从未改变,吐槽这点的冒充什么粉丝?
很多谢多啦A梦的陪伴,以前只能看光碟,现在有电影院。
还是这么熟悉,还是这么精彩的剧情。
不会说每一部都适合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都适合每一一个人,每一个结尾都适合每一个人!
但是,多啦A梦是属于怀有童心的我们,他并没有很糟糕,剧情也是一个套路,麻烦那些给三星以下的,如果不是来黑,问问自己,真的在看片吗?
还是说这种类型的已经不适合你看了?
别浮躁!
2018-2-10冰河冰河星女孩咔拉与博士的金圈掉落在某星球 日本 天气炎热 哆啦A梦带大雄到南极 建造了冰上游乐场 并邀请了另三人一起玩 在某地发现了金圈 为了查明金圈的来历 众人来到十万年前 遇到泡泡 遇到咔拉 吃了翻译魔芋 咔拉是冰河冰河星人 星球被冰怪冰冻 遇到博士 众人吃了好吃的 遇到章鱼怪 胖虎用歌声吓走章鱼怪 遇到假的哆啦A梦 假哆啦A梦被冻住 哆啦A梦被困十万年前 大雄发现哆啦A梦的备用电池 众人回到十万年前救出哆啦A梦 咔拉用金圈变做钥匙打败冰巨人 救了地球和冰河星
故事稍微高年一点,但多少有点模仿的影子,华丽丽的冰世界建设有点云之王国的样子,冰雪世界里驱车拖行来自日本的诞生,亚特兰蒂斯一说在海底岩城里就用过了,整体故事环境也是南极大冒险的概念,和没有漫画作底子的剧场版一样,乏善可陈的创意,整个思路都太日常,现在剧场版的编剧都是些什么水平,不能因为是小朋友的动画,就一点创意都不讲 ,而且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插入的每部剧场版都要有一个正派少男少女相陪大雄左右的设定实在是看腻了 ,没有了原作者执笔的哆啦,翻新剧场版只能靠扩充短篇故事,实在只能靠个名气了 ,唯一有亮点的算是真假哆啦相立对峙,只有大雄一人看出来相互维护的情节能够感动人,这可真的算是难得一见的原创了
对于多啦a梦系列应该还不错吧。
隔了四年,我又一次看了多啦a梦剧场版电影
小学一年级时,多啦a梦刚刚出了第一部新版剧场版电影《大雄的恐龙》,我和父母三人就去电影院看了。
其实那是我18年来去电影院看过的唯一一场电影。
小学时家长管的特别严,电视电脑都几乎从不让看。
每次都要盼一年,要盼到暑假我生日那天,央求父母,然后看一部当年出的新版多啦a梦大电影。
就这样,我把每一年中唯一一次看电脑的机会交给了多啦a梦。
初二,家长终于允许我看电脑了,可当我再看多啦a梦时,却觉得节奏好慢,情节好简单,再也找不到儿时的趣味。
初三时,我一口气看了宫崎骏的好几部电影之后,就再也没有看过多啦a梦。
从那以后,我每年都会重温一遍宫崎骏的电影。
高三时,也终于换掉了我用了很多年的多啦a梦头像,改成了宫崎骏《幽灵公主》的头像。
如今宫崎骏电影看了多少遍,再回来看多啦a梦,又感觉很好看了。
经历了世间的冷暖,我又可以静下心来了。
现在自由了,有了自己的电脑,突然感觉像是圆了很久以前的一个梦一样。
谢谢你,多啦a梦,我儿时的梦啊,陪了我这么多年。
“天破晓,梦将醒,不负卿。
”(最后不得不承认我还是没看懂为什么那个奇怪的东西突然就变成多啦a梦了而且还那么强……如果有人搞懂了其中的逻辑,希望帮我讲一讲🙏)
第一个微信头像,我阳光性格的写照。
高三时换的头像,象征着拼搏的自己。
可能是长大了,很久没看哆啦a梦,过于简单的剧情有点让人觉得浮夸,以前小时候很喜欢看哆啦a梦,无论是漫画还是剧场版的这种,我都记得还买过碟来看,是什么迷宫的,回到正题。
虽然知道剧情会很简单,结局会很完美,但似乎可能真的是人长大了,无法适应这种节奏,虽然还是看完了,但觉得也就那样,不好也不坏,说不出哪里不好看,但也说不出哪里好看了。
看完豆瓣的某些逻辑大神的热评,我不厚道的笑出来了。
某些人看完电影不过瘾,非要来辩论下如大雄穿短裤在冰山上吃刨冰不科学,能冷冻为什么挖冰山这种问题。
我当真是不明白:看过这电影的比十岁大的有几个不知道冰山上不能穿短裤?
又有几个来这里秀优越了?
我个人认为,电影的编剧智商应该没低到不到知道他写的东西有哪里不够科学,既然这样,那您就不能好好想想,人家为什么敢拿这么多逻辑漏洞的作品放到电影院卖票呢?
认为这个电影假是缺点的人,简直是现代教育的牺牲品。
长久的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教会了他们许多,但同样给他们加上了许多枷锁。
如果把现实社会中固有的物理法则或是生活常识加到动画作品中,那你已经无法理解什么叫想象力了。
一个6岁的孩子在看这电影的时候肯定不会问出“他为什么穿短裤”这么聪明的问题,因为他们只有最简单的想法:夏天天气很热,那就到一个凉快的地方吃刨冰。
能看这电影感觉到不对劲的人,那么抱歉,你已经长大了,变得无比的聪慧,都知道生活常识了XD人家一部儿童向作品制作的初衷就是告诉孩子什么是梦想,什么是友情和正义,并用最简单的故事,最浅显的逻辑展示给孩子们,非要变成让您一个二三十岁的人看了觉得富有哲理的话,那您肯定很开心,但是孩子们看了还会觉得有意思吗?
人家整个一制作团队肯定都是傻子,所以不明白那么致命的逻辑问题,而某些福尔摩斯明察秋毫,能来豆瓣写好影评帮助我们发现这些问题。
在这里真的非常感谢你们,作为一个观影者看了你们写的逻辑漏洞真的让我无比佩服,我觉得你们就应该写信给编辑,告诉他电影的问题,免得他哪天穿短裤找冰山去我们没哆啦A梦看了。
最后一句,人家电影就是给小孩子看的,一个大人明白这么多逻辑没什么好骄傲的。
一天看了3部哆啦a梦,觉得这部是3部中最好看的一部,但上豆瓣发现这一部评分好像比另两部低。
但还是说说个人的感受吧,我觉得很关键的铺垫都做得很好,像电池、那个蓝色的宠物在出现时虽然有注意到但没有想到之后在剧情的具体用途,之后剧情回应铺垫还是令人惊喜的。
像«疯狂动物城»由于之前羊副市长说了一句草食动物没有实权之类的话,后面在案情出现疑点后立马感觉到到了大boss是羊副市长,就丧失了许多趣味。
所以对我来说,铺垫不那么容易识别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个人觉得这部很好看。
我发现原创类的大长篇剧情就是“???”……
With菱河。故事中规中矩。但是大雄认出真正的哆啦A梦这一段还是被戳泪点。
感觉这届配音就是高级黑。看了几次国语版,都会情不自禁想到鲁迅先生写的《父亲的病》。“父亲!!!”“什么呢?……不要嚷。……不……。”
观观的第一次完整观影。可惜冒险的设定并不适合胆小的他。作为电影,内容有点无聊。
最后居然有种看EVA的即视感。
哈哈哈那旋律是猪罗纪公园Life finds a way吧
片尾的索尼一姐好评。大雄出乎意料地有出息。
感谢机器猫将我从深不见底的抑郁中拯救出来
看了15分钟,没忍住,和小伙伴吃寿司去了。
一次失败的观影,孩子说不如《超级飞侠》好看,他们作为“2010后”,对日本动y画完全没有感觉,根本不知道奥特曼和机器猫。而我呢,在电影播放时居然睡了一觉。。。
一律五星
毫无亮点
去年的剧场版没看 但完全没有15年的伴我同行好看。每年都贩卖情怀 也希望你走心点
幼儿向。在南极吃刨冰哪儿爽了啦。静香戏份太少了,眼睁睁看着被绿啊。蓝胖子说大雄还需要我照顾的时候被感动到了
时隔三四十年,大雄家还没买上空调,看着好心酸
和上两部剧场版相比都要弱一些。剧情无非是关于拯救地球于危难之中,顺便体现团队协作,友情互助的浅显大道理,角色设定表现过于机械,缺乏情感流露。怀念14年的那部伴我同行,甚为感动!
这是一部一颗可以储存十万年的超能电池拯救世界的故事XD
这一次不玩情怀,它就是借用哆啦A梦里几个角色的人名,用好莱坞动作冒险片的套路,讲了一个适合任何人组队完成的故事,而且完成度还不错。http://mp.weixin.qq.com/s/5W6b9Uyxn6rIv070riXaiw
感觉已经不适合看这样的动画片了 蓝胖子一句我还要照顾大雄呢 大雄选择了真蓝胖子 每个人童年都需要这样的蓝胖子 2018年春海岛见
这种低龄化实在接受无能。觉得自己看了一部假的多啦A梦。精神受到了摧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