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断言,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卧底这个角色在香港电影中的地位如现在这般的重要:一方面,香港电影人的不断挖掘与演绎使得卧底这个角色溢彩纷呈,并迸发出了如《无间道》这般的光辉;另一方面,卧底也成为了香港黑帮类型片制造戏剧冲突与情节起伏的万精油,甚至于,其还能成为一种道德标签,去迅速的满足某种道德要求——这也就是为什么大陆版的《龙城岁月》的最后,古天乐会突然变身为卧底,《放逐》的最后,会打出一行莫名其妙的“卧底牺牲”的字幕的原因了。
固然马丁西科塞斯来自奥斯卡的致敬为卧底这个角色披上了一件光彩的外衣,然而事实是自《无间道》这一次深刻以后港片卧底戏不可避免的陷入了集体浅薄,于是在银幕上看到了若干张卧底的面孔后,我终于对着《门徒》发出了抱怨,“怎么又是卧底呢?
” 平心而论,《门徒》真还是一部不坏的禁毒宣传片。
张静初和古天乐的表演可圈可点——他们将吸毒者的绝望和令人作呕表现得淋漓尽致,再辅以导演恰倒好处的配乐与剪切,为我们描绘了那个毒品世界人间地狱般的恐怖氛围。
而刘德华扮演的坤哥也一改黑社会的嚣张跋扈,他的低调、谨慎、平民化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又合情合理,更有趣的是,他竟然持有一个传统中产阶级的道德标准,并因此对吸毒行为深恶痛绝,他的态度对于吸毒者来说,就如同同盟者的背叛,将吸毒行为逼入一个四面楚歌的绝境。
“他们自己要吸毒,没有人逼他们,如果他们不吸,我们什么都做不了。
”坤哥的话是对自己道德立场的辩解,也是导演对吸毒者的怒其不争。
但是,当这两条线索需要化合的时候,导演选择了卧底阿力(吴彦祖饰)的设置,并顺理成章的利用卧底的正义立场,完成对吸毒者与贩毒者的救赎或毁灭。
这个角色尽管尽职尽责的完成了其边缘人的情感矛盾,但是,没有创意,便是电影最大的原罪!
他的表现,即是导演急于进行道德教化的表现,而这种来自主流社会的教化声音,却以泯灭人性的代价,将已经付诸努力的人性挖掘粗暴切断——坤哥对阿力如同兄长般的关怀、信任,坤哥对毒品危害性的自我觉醒,全部被撕裂在了阿力的欺骗与背叛中——在香港的黑社会类型片中,往往都要以坏人受到惩罚这样的功利结局来实现其 “教育作用”,而不会去设置“坏人”的自我救赎——或许是我过于天真,然而我想,如果阿力并不是一个卧底,他因为阿芬(张静初饰)之死的震撼走向了贩毒的反面,是否更具有力量?
事实上,阿力在内里正是另一个坤哥,低调、谨慎、平民化、持有中产阶级的道德标准,同样具备着所为与所感的矛盾——如果这样的两个人因为不同的际遇走向截然不同的两极,相信在最终的对话时能爆发出更为精彩的讨论,亦是对“门徒”二字更为精彩的诠释。
在结局时,当我听到阿力对坤哥大喊那句“你的世界观完全是错的!
”的时候,我真的觉得,这和民警叔叔的教育,实在没啥大的区别——这种时候,他们大抵会这样的问“你认识到你的错误没有?
”而被问者大抵会这样的回答“我,我错了”。
当我看西科塞斯版的《无间道》的时候,我发现美国人在设置卧底这个身份的时候,远远没有香港人这么理直气壮。
是的,我承认在社会里或许需要卧底这样的方式来打击犯罪,我也承认卧底这个角色相当的有戏。
但是,电影毕竟是能够承载我们某种梦想的世界,如果在这个世界里我们都不得不使用下流来对付危险,那么,你能指望说教能达到怎样的结果呢?
《辣手神探》、《卧虎》、《无间道》、《黑白道》、《新家法》……天哪,说实话,我对卧底戏是如此的腻烦,乃至于每次我看到卧底出现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阿伦帕西若在《女人香》中的台词“你们到底是要培养一个忠诚的人,还是要培养一个卖友求荣的东西?
”。
想起曾经有一个时代,人人都是卧底,个个都在出卖。
整部电影对人物的塑造远重于对情节的阐述,并且,它很成功。
看完后印象最深的,不是那些在各个舞台上夺目耀眼的红男绿女们,却是那个瘦小的小女孩。
乖巧得让人不得不疼惜。
她帮过完毒瘾的妈妈拔出针头;她说:“妈妈,我饿”;她安静地充当爸爸贩毒的工具。
但她总会扑进彦祖的怀里抱抱,这是她唯一的撒娇方式。
很羡慕她,即使父母都离她而去了,世上依然有一个怀抱始终为她敞开。
是不是世界可以因为一个怀抱而完整?
最后她那么毅然地把爸妈留下的吸毒工具扔掉——她知道的,原来她一直知道的,顺服着,就这么让所有的人都为她放心又隐隐地心疼。
每个角色的到位程度是我看完门徒后最大的感觉。
尤其是这些角色的扮演者以前都未曾演绎过接近影片中的角色。
吴彦祖原本是我在观影之前最不想看的,因为不知从哪部影片起我就把他列入猥琐之内。
觉得他非黄片不适合,但是这次的演绎没有让我挑出毛病来;刘德华一出场我的心都碎掉了!
漆黑的电影院里同学挑衅地问我:“喂,你的偶像阿,这样了哎。。。。。。
”但是我对他配音、外形上的不能接受在影片最后已经完全被征服;接着是张静初,她的角色没有特别地颠覆形象,但是在我看到过的她的片子中,好像没有演过吸毒者,这个类型的角色应该不是那么好演的,身体的感觉要切身体会,何况还要加上感情折磨,还有一个孩子。
张的演绎不管是吸毒上还是亲情爱情生活痛苦上,我都觉得收放自如,唯一让我看了不忍的是她瘦弱的身材,不知道有没有为了演这个角色加大了瘦弱度,胸前的那些凸现的骨痕一下子加大了我对阿芬这个女子感情上的融合;最颠覆形象的我想大家的想法肯定都一样——古天乐的猥琐堕落角色已经完全没有以往的英气逼人,注射毒品后的白眼,对女儿无情的小人模样,抽出时逼真的身体感觉,直到最后我还问了一句,真是乐乐啊。。。。
可能是演员给我留下的印象太大了,几乎大过了影片本身,所以别的就不说了。
有一点就是片子的情节很干净,这个干净是说该有的有没有的没有,连接串场都简洁的很,这一点个人觉得是不大容易的。
女主被阿力抱着,挣扎不已她哭着说自己爱上了一个吸毒的人她说自己劝老公不要再吸了他不听劝,于是她为了证明毒品是可以戒掉的自己也跟着吸了她绝望地哭叫道:“原来真的好难戒啊”阿力下意识地松了些手劲,他同情、怜爱这个女人所以才会一次次地帮助她哪怕他后来宁愿帮一条狗,也不愿帮她那也是因为他失望了眼前的场景让阿力几近崩溃她就这么死在了屋里,数只老鼠啃食着她阿力那段无声的情绪释放,被很多朋友说太夸张怎么会夸张呢?
那个时候的他一定是非常自责的啊,也许自己再帮一次她就不用死了!
他对她没有太深的感情,可是不能说一点也没有谁能做到无动于衷?
一夜夫妻百日恩!
阿力走到那个男人的身边,他已经想好了一个完美的局就等这个男人跳进去了愚蠢的男人还未待他多加诱惑便连声说道:“好啊好啊,6万,做做做,嘚!
”阿力尚沉浸在复仇即将成功的喜悦之中时还不忘教导他:能戒就戒掉吧男人又开口了:“我也想啊,我原本不吸的,可是我好爱她啊”“呐,你看,你看”男人将手指上的LOVE纹身展示给阿力看“我真的好爱她啊,你都看得出来啦,那她又吸了好久怎么也不肯戒掉嘛”男人一脸无奈地继续说道:“我心想哪有那么难戒,于是我也吸啦”“哇,原来毒品真的好难戒啊”看到这里,我都觉得这个毒鬼在给女主泼脏水毕竟,镜头里的她从头到尾都很想戒掉甚至为了躲避老公,自己带着孩子逃出来了分明是这个毒鬼一直对妻子纠缠不休、引诱她吸毒后来想一想,她老公并没有说谎镜头最开始的她,就已经在大腿根部注射了那个地方啊,只有吸了好几年的老鬼才会打的为什么,因为其他地方的血管都找不到了印证这一点的,是毒鬼男人准备给妻子尝试更纯的注射物却怎么也打不进去,【他嘟囔道:“哇,怎么你这血管都弹不起来了”】(扎皮筋以后,因为压力的缘故,正常人的血管是会鼓起来的,注射吸毒的人因为老在血管打毒品,导致血管硬化,所以她们只能打其他地方,直到全身上下无处可打)注意我刚才【 】框起来的那句话这句话就已经很好地说明了,女主吸毒的时间绝对比她老公长!
还有个细节,就是她老公堵在门外时,因为毒瘾犯了直接给自己来了一针没记错的话,是打在手上的!
而女主呢?
是打在【股骨沟】也就是大腿根部,生殖器旁边!
所以我愈加肯定,女主在说谎,她用柔弱的外表和这些谎话让男主心软我只想感谢导演在结尾的时候,派出了小天使去拯救阿力小天使刚走进屋里,男主阿力正准备将针头送进血管她的到来,使得阿力停下了动作小天使熟练地将注射器抢了过来,径自扔进了垃圾桶里然后用胖乎乎的小手环住了他的脖子我仿佛可以听到她心里的话:“叔叔,你不能打针,不然你就会像爹地妈咪他们一样离开我”阿力愣了一下,很快就紧紧地抱住这个孩子他的生活不会再空虚了他的生活还有意义存在!
門徒 朋友有免費戲票,於是在星期一的晚上走到旺角看「門徒」去。
說真的,「門徒」這類電影向來不是我杯茶,要是朋友在家看VCD我陪著看倒也可以,卻不會特地走進戲院去看。
不過這電影其實是值得去戲院看的。
有話要說的是:劉德華仍然在演劉德華,兩名主要「道友」非常不「道友」──從未見過手臂有「老鼠仔」的道友(古天樂),也未見過那麼「索」的道友婆(張靜初)。
我未見過當然不等於沒有,但也太罕見了。
劇情不難猜想,但看完之後還是有幾個疑問,也有一點想法: 昆哥(劉德華)一生對人疑心重重,卻對阿力(吳彥祖)信任有加,雖然後來戲內交代說昆哥為阿力付出甚多,像在他落難時多番資助,同時阿力也在昆哥被圍攻時前去解圍,從而獲得昆哥的信任,可是我更相信,昆哥一生做事謹慎,對人處處提防,他以為自己已經做得夠好,對於自己所看中的人信心十足,雖然他也曾試探阿力,但最終還是被瞞過了,再說,在試探之前他自己已先下定論,他認為會那麼搏命從八樓跳出去逃亡的,除了毒販還有誰?
就是說:他本來就相信阿力,只是習慣了,已成儀式,於是才對他進行試探,末了他還叫阿力一起吃飯,當阿力不理他的時候他還笑說他孩子氣。
一個小心謹慎的毒販,也許正正就是輸在自己的小心謹慎之上,因為小心謹慎慣了,他以為只要因循習慣就很安全,沒想到正正被一個「埋身」﹑「信得過」的「門徒」欺騙,真可謂百密一疏,而這個疏忽,終於讓他走上絕路。
另一幕感受很深的是阿力好不容易才上到製毒工場,當他帶貨離開時被海關誤會他帶著翻版四仔,於是上前攔截,當海關發覺他帶著的「四仔」竟然是四號海洛因的時候,他們立即對阿力拳打腳踢,迫他帶他們前往工場搜捕邀功。
結果,很慘烈。
不管對海關這邊或者毒販那邊來說都是。
印象深刻是海關阿頭(廖啟智)在利字當頭,即使眼前可能是自己的「伙記」也不惜濫用私刑迫供,當他們到達工場,工場大閘門關上之後,他只管瘋狂地急攻大門,多次衝擊之後大閘露出一口小洞,他立即伸手進去想要把欄柵拉開,這時正在清理海洛因的下手看到這隻追迫他們的手,氣上心頭拿起鎚子就敲下去!
那個本來就是小洞,傷痛情急之下更是難以縮回,之後那隻手就被敲得變型﹑斷離;他的同事雖然想幫助他,可是大家都急瘋了,沒細想就開槍,流彈反而把自己的同事傷害……。
滿以為是機會,卻是浴血收場,要是有仔細衡量風險危機,他們還會作出同樣的決定?
他們還會在準備不足下貿然出擊?
那個年輕的下手,本來只是個小嘍囉,因為被逮捕和判刑的恐懼嚇怕了﹑被追迫而焦急忿怒了,所以在看到那一隻逐步迫近﹑具體地威脅著他的「手」產生怒意,然後將恐懼和忿怒都發洩在這隻手上,當他把手敲下來之後,他哈哈大笑,狀似發狂,後來更把斷手拾起來欣賞。
當阿力叫那個製毒師傅和這個年輕下手逃亡的時候,他竟不及細想,只聽到「跳下來吧」就直接往下跳!
別忘記他們當時身處八樓,往下跳的結果……當場死亡。
本來阿力只是叫他跳到旁邊的冷氣機上,再潛逃到下一層單位然後逃走。
那位老師傅也很害怕,他深知製毒和販毒會被判重刑,他卻只急於消滅證據,他想的很實際,只希望一旦被捕,毒品的數量少一點罪名就輕一點,判刑也會輕一點;大概這就是經驗吧。
而那個年輕下手,只懂製毒,毫無應變經驗,結果他未被逮捕先已被「害怕」逮住,做出最不智的行為,重傷了別人,也害自己丟了性命。
回說昆哥,這個毒販並非全無人性,看他對道友的痛恨﹑奮力將一切的責任都推到癮君子身上,其實他只想自己好過一點;當他看到餐廳端出磅秤的時候立即發飈,那是因為那個小儀器提醒他平日也是這樣用磅秤計算和出貨……他把販毒組織化,弄得像個企業一樣,可他很清楚那是一門陰質的生意,他根本忍受不了自己是毒販的事實。
昆哥並不是良心泯滅,他只是把自己的良心埋沒了。
然而昆哥畢竟販毒多年,對癮君子的行為模式知之甚詳,像他說千萬不要同情癮君子,因為他們癮起的時候,什麼漂亮的話都說得出口,他們只想博取別人同情,希望得到好處。
結果,如他所言:那對道友夫婦分別在阿力面前說了相同的故事,只是故事的主角有異,成了兩個版本,究竟誰是真正的受害者?
是他們的女兒?
抑或對他們動了惻隱之心的阿力?
到最後昆哥被捕,他要求跟腹大便便的太太(袁詠儀)相見,沒想到太太一來就叫他「去吧,要不然我們都活不成。
」 作為母親,為了保住女兒而叫丈夫去死,也許真的心如刀割百般無奈;昆哥本來想告訴她「我知道該怎麼做」,又說「其實不用你說出來。
」我覺得他去意已決,也沒別的辦法,只是從妻子口中聽到這番話,內心所受的傷害才更大﹑更痛吧?
最後昆哥在警局廁所內割脈(頸動脈)自殺,流血需時,他拉住阿力叫他別喊人救助,讓他就此死去,因為唯有這樣,他的家人才可以獲救。
昆哥販毒時,又何曾想過吸毒者的家人會受牽連?
他們可都沒有好日子過!
為什麼到了最後,他仍然期望自己的家人幸免於難,能繼續過安穩的日子?
也許有人會說:要是他早想到,他就不會販毒啦!
不,他想到的,所以他才會怕,他深知道吸毒的禍害,那是一種即使僅僅佈以同情也可能受牽連的禍害,可是他一味推說是吸毒者自找的,他希望洗脫自己的罪孽,將一切說成供求關係只是市場運作的結果;然而,由誰供應毒品卻是癥結所在。
是他,不是別人。
他是毒販,他就是那個惡魔。
一個惡魔在最後關頭守著秘密自殺身亡,那不是義氣,而是自私;他到死仍然祈求家人的幸福,那不是感人,而是可恥。
最後,阿力述說完故事,在寂寞之下他也拿起了針筒準備注射,這時他的乾女兒(古﹑張的女兒)走過來把針筒丟了再抱住他(抑或是走過來抱住他之後再把針筒拿走丟掉?
),他才避免成為癮君子。
關懷﹑親密的關係就是對抗毒癮,或者,起碼,是防止亂試毒品的最大力量?
也許許多癮君子都是孤獨空虛的人,可當中不少是有親朋戚友關心重視他們的,那麼,那些癮君子又是為什麼墮入死亡陷阱?
難道就像昆哥所說:一切都是自找的?
叫人迷惘。
總之看後叫人不舒服的電影,卻又是很值得一看的電影。
Monday, March 12, 2007.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bellmak/3/1281128914/20070313192607
开出来的时候觉得还行吧..不过还是被 吴彦祖给吸引拉,个人还挺喜欢他拉.当我看好了,一种震撼是超出了自己原先的预感..在啊力和昆哥去泰国参光货源..他丢给他们的糖果...人们一年才赚一百多的美金..红酒.鱼子酱..还每人一碗...这就是差距..叫人永远都不能比的差距..虽然在整个的处理上还是比较写真的..感觉挺朴实的不过在啊芬死的时候在抽搐.痉挛的抖动和啊力那撕心裂肺的嘶喊声.强烈的冲击.老鼠..那是她对啊力的交代..是给自己一个永久的解脱...最后那昆哥喷洒出来的血..鲜红的血液...同事看好了一直在说着:到底是空虚可怕,还是吸毒可怕?
没有答案的答案..就像啊芬,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死亡..没人怕死.可是在死亡的那一瞬间..啊芬.昆哥.他们在后悔么?
无人知晓..是啊.人性的麻木..人性的贪婪..人性的炎凉..造成了多少的产物..昆哥再有钱又怎么样最终不也是落个死亡的下场么.啊芬努力了怎么样啊.也是斗不过自己的心魔.就这么的沉沦了.而活着的那..对与古天乐的报复..一个寄托感情的沙发..小孩.房子...自己本身也就是一个空虚的人..可能某一天那个在卫生间的就是他自己..人生如梦.一场梦很快就结束了.可能有些人长.有写人快点..终究是有结束的时候...那我的那...无语
前几天看一档法制节目,讲述的是缉毒警察捉拿毒贩的案件追踪报道。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毒贩被捉拿归案后,和记者采访的一段对话。
记者问道:“这东西,自己吸吗?
”中年毒枭似乎听到了什么天大的笑话,不屑的说道:“我连烟都不抽,还吸毒?
”记者继续追问:"那你连烟都不抽,为什么要去贩毒?
你不知道毒品的危害有多严重吗?
”毒贩理所当然的回答说:“那些吸毒的自己要吸,我拦都拦不住,我又没去打广告做宣传什么的,都是这些人自己找上门求着要我卖给他们。
”这段对话,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
那是我看过对于吸毒描述最深刻的电影——《门徒》
看完电影后,我一度觉得,政府部门与其天天宣传禁毒口号与公益片,不如可以让孩子们看一下这部电影,也许他的效果,比所有的禁毒手段都要好使。
因为,《门徒》里对于吸毒人员的刻画,可以说是入木三分,甚至有人说,尔冬升把电影拍成了纪录片。
01、电影的故事,主要分为两条主线。
一条,是吴彦祖饰演的警察阿力潜伏在刘德华饰演的毒枭林昆身边,在历经八年卧底生涯后,最终捉拿林昆。
另一条,则是阿力在卧底生涯期间,结识了张静初和古天乐饰演的吸毒夫妇,并对张静初产生了情愫。
张静初和古天乐饰演的阿芬夫妇,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对吸毒者产生了恐惧——吸毒成这样,还能称作人吗?
阿芬在吸毒过后性欲大增,与阿力发生了一夜情,这让她极度后悔。
她是真的想改,想去反省,所以去了戒毒中心喝了戒毒药。
甚至在毒瘾发作后,她试图用叉子戳自己的手掌,并且让阿力把她五花大绑。
这都是她决心的体现。
阿力也因此相信阿芬。
阿力觉得,即使是为了她自己和她的女儿,阿芬也会努力戒除毒瘾。
但是,阿力从泰国回来后,发现阿芬并没有如她承诺的那样答应戒毒。
甚至连女儿的死活也不管不顾,女儿饿的只能用手抓面,捡地上的糖来充饥。
那一刻,阿力大失所望。
毒瘾,真的戒不掉吗?
我没有吸过,但是我曾在某乎上看见一位缉毒警察的回答——你有熬夜的习惯吗?
你有烟瘾吗?
你会自慰吗?
如果你连这些习惯都戒不了,那怎么敢妄想戒毒?
戒毒,是把这些都加在一起,还要大十倍,大几十倍的难度。
阿芬在违背约定后,不好意思再去求助阿力,但是当她在街上看到阿力连一条受伤的狗都会救助的时候,她去祈求阿力给她最后一次机会。
阿力对于阿芬来说,是唯一的救命稻草,也是人生中仅剩的那点余光。
但是阿力拒绝了。
“狗没有选择,你有。
”在阿力看来,他已经给过阿芬很多次机会了,已经没有下一次了。
这一切都是她选的。
万念俱灰的阿芬,最终因为注射过量的毒品死在了那张与破房子不相称的沙发上,身上爬满了老鼠。
至于阿芬的老公,他在知道阿力和他老婆一夜情后,他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是愤怒,是责骂,还是憎恨?
都不是,他的第一反应是要钱。
没有钱,怎么继续吸毒。
伦理纲常在这位瘾君子的眼里,都不如毒品重要,甚至女儿也是。
在阿芬死后,阿力表示要领养女儿。
丈夫说,之前你搞我老婆是一万,女儿给你打个八折,八千,有没有?
他愿意用一切去交换毒品。
在影片里,阿芬说,她吸毒是因为丈夫先吸毒,自己为了证明毒瘾可以戒掉,才陪着吸。
阿力相信了,我也相信了。
但是在结尾,阿芬丈夫却说了完全一样的台词。
到底,谁才是说谎的那个人?
也许,阿力愿意相信阿芬,观众也更愿意相信阿芬。
但是尔冬升早已在影片里告诉了我们答案。
阿芬在和阿力激情前的第一次注射,是对大腿根部进行注射,那个地方,只有吸了好几年的老毒鬼才会注射。
为什么?
因为其他地方已经找不到能注射的血管了。
这一点,在之后的剧情里也得到了验证——老公准备尝试给阿芬注射更厉害的毒品时,他找不到阿芬的血管,甚至产生了疑惑。
因为对于老公来说,他一直都是注射手臂的。
这证明阿芬吸毒的时间是远远早于他的老公。
从一开始,她就对阿力撒了谎。
就像林昆对阿力的忠告——这些吸毒的,最会装。
毒瘾一上来,什么话说不出,什么事做不出?
搞得好像我们做错一样。
他们,已经不能被称作人了。
只是一具具舔舐毒品的行尸走肉。
02、在整部电影里,最让我惊喜的是张静初教科室般的完美表演,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德华饰演的毒枭昆哥。
作为香港的毒贩老大,林昆在看到自己女儿抽烟的时候居然勃然大怒:“你干嘛?
抽什么烟?
林昆明明自己贩卖着毒品,却对烟毒敬而远之。
站在一旁的阿力有点讶异,想起了阿芬,问道:“那白粉呢?
”昆哥激动的反驳道:“又不是我逼他们吸的,他们自己要吸的。
又不是我引诱他们,我没有呀!
他们不吸毒,我能做什么事?
我什么都做不出来。
”那一刻,昆哥心虚了,他连吸烟有害健康都知道,他当然更加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买卖。
但是,他还是在为自己诡辩。
就像我开篇写到的那位毒贩一样,他们都在试图为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的解释。
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良心也许才会稍稍好过一点。
如果,他们有良心的话。
可悲的是,在被捕之后,昆哥老婆跟昆哥说的最后一句话,既不是什么安慰,也不是什么我等你的情话,而是要昆哥死。
“为了孩子,你一定要走。
”因为只有林昆确确实实的死了,那些其他毒枭才不会认为林昆招供,找他们妻女的麻烦。
林昆没有说什么,默默接受了。
在厕所里,他用刀片划开了喉咙。
一代大毒枭最后的愿望,就是让阿力再拖一拖时间,让自己切切实实的死去。
阿力呢?
他接受了这个愿望。
作为一名警察,阿力理应通知站在外面的同事抢救昆哥,只有这样,才能揪出躲在昆哥背后的其他毒枭。
但是,阿力没这么做。
卧底八年,他从警察上司那边得来的,仅仅是一身警服和一句建议。
就如昆哥质问他的——你当警察一辈子都赚不了一千万,你是为了什么?
阿力在昆哥临死的那一刻,迷茫了。
在影片的最后,阿力从阿芬家里搜出毒品,拿起了注射器。
正如开头和结尾他的独白——“我一直不明白,人为什么吸毒。
”但现在,他明白了。
他失去了阿芬,失去了待他如亲弟弟的昆哥,任务完成,就得到一句建议和昆哥女儿的巴掌。
阿力已经不知道,自己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人为什么吸毒?
是因为空虚。
但好在,阿力还有女儿,阿芬的女儿。
结尾,小天使娴熟的抢过阿力手中的注射器,径直走向垃圾桶。
然后用小小的双手抱住了他的脖子。
空虚的阿力愣了一会儿,紧紧抱住眼前的天使。
他知道,自己还有女儿要照顾。
03、人为什么会吸毒?
这是很多人不理解,其中也包括我。
我们看过无数的现实,节目,公益片,都知道吸毒有害身心健康。
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死不悔改?
尔冬升用《门徒》给了我们一个可能的答案——空虚。
但同时,他也告诉我们另外一件事——在这个世上,有许多东西远比毒品更能战胜空虚。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不要做毒品的门徒。
公众号:十四十四
房间的布置似乎很凌乱,墙壁似乎很脏,地板似乎很潮湿,但是画面有一种说不出的让人不舒服的美感,这是我刚开始看这部电影的感觉。
和所有关于吸毒的影视作品一样,影片中吸毒者抽搐、颤抖、痉挛、扭曲的面目让人觉得触目惊心。
张静初这位实力派演员这次又作出了非常吸引眼球的表演。
就连一向以英俊小生的正派形象出现的“过儿”古天乐,也一反常态地变成了一个满嘴黄牙,面无血色,良心泯灭的吸毒者。
这个角色刚刚出现的时候,我一直在怀疑,这真的是古天乐吗?
毫无疑问,这个角色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出位的突破。
影片进行到最后,该死掉的人都死掉了,最后活者的人,或者说是最后的赢家阿力,却陷入了迷茫。
面对毒品的他,开始在过去长时间的非正常的生活经历中徘徊。
当死去的吸毒者留下的小女孩推开阿力的房门,我开始非常地害怕看到想象中的那一幕,那曾经无数次发生她母亲身上的一幕躺在沙发中,手臂上扎的注射器,意识迷离。
但是还好,在点燃的酒精灯前,阿力还什么都没有做,他还在想着什么。
这时候小女孩安静而坚定地走过去,拿起装吸毒工具和毒品的盒子,转身丢进了垃圾桶。
然后是给了阿力一个温暖而依赖的拥抱。
这拥抱仿佛在说:“不要吸毒,你还有我啊。
”是的,他还有希望,他还有责任,他还没空虚。
毒品不属于他。
故事中所有的人都活在自己的逻辑与世界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不由己,有自己的下不为例。
惟独小女孩是抽离在这个大人的世界之外,以最简单的方式或者。
饿了就要吃东西,说了地上的东西脏就不吃。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每个人不都曾经像她一样单纯而美好吗?
但是变成大人之后,这种单纯美好却成了一个在我们身边安静地看着我们的小小的身影。
我们一直看见她,有的人喜欢她,有的人不把她当回事,有的人疼爱她却没有勇气接受她。
但是只要给她一个拥抱,就能获得坚定的力量。
半夜醒来,一看闹钟才4点,却翻来覆去再也睡不着。
脑子里清晰的回放着的,是晚上刚看的片子,《门徒》。
说来惭愧,张静初mm早已窜红,我却第一次看她的作品。
表演很有张力,亦张狂亦温柔, impressed。
吴彦祖还是印象普普,依然是那张无可挑剔的完美脸孔弥补了演技上的不足。
等飞机的时候,在免税店里闲逛,被货架上的一条条香烟吸引。
长久以来,一直很想尝尝吸烟的感觉,于是,挑挑拣拣,挑了一条MILDSEVEN ultra light 和一条银色的Marlboro ultra light。
回家之后,对着两条烟运功许久,思想斗争许久,还是没有打开。
吴彦祖说他终于想明白人为什么要吸毒,是空虚。
那到底是空虚恐怖,还是毒品恐怖?
因为找不到吸烟的理由,我转手在苹果上把两条烟卖掉了。
买我烟的也是个女孩,在电话里连声说谢谢,感谢我把烟转给她。
她说自己最爱这种light的烟,劲儿小,即过了烟瘾,对皮肤伤害又小。
中国女孩啊,终究还是心疼自己皮肤的。
那为什么还要吸?
第一次看见别人卷烟丝,是一个不足20岁的low class白人女孩。
她专注的把一条一条的烟丝捻到纸上,小心翼翼的卷起来,点燃。
片刻,我闻到一股不同寻常的味道,大麻。
我可以想象这个高中毕业后就在McDonald打工的女孩的薪水有多微薄,更能想象出她可能要把半数以上的薪水交给大麻贩子。
抽大麻,在英国的年轻人中,并不是一件稀奇事。
街上成群哥特打扮的teenagers中,各种名目用来狂欢买醉的party上,大学公告栏里随处可见的sexual club里我是门外汉,我不知道从吸大麻,到吸真正的毒品要多久的过程。
但我知道大麻不便宜的,多多少少也是有瘾的。
买点什么不好。
有人该笑我了,好多英国女孩自愿成为未婚妈妈,就是为了得到政府给未婚妈妈的高额抚恤金。
福利这么好,轮不到你去瞎操心。
可能是真的因为空虚。
在英国上本科的时候,班上只有我一个中国女孩。
课间休息的时候,大家总是抓紧时间跑出去吞云吐雾一会儿(室内禁止吸烟)。
短暂的课间休息时间,总是不够抽完一整根烟。
所以瑟瑟的寒风中,一群光鲜靓丽的女孩,一边发抖一边狠狠地吸手中的烟,很陶醉。
陶醉之余,她们偶尔也会问我,要不要来上一根?
我默默不语得看着烟雾缭绕上升,飘过她们鲜红小巧的嘴唇,脸颊星星的斑点,刷的浓密的像窗帘一样的睫毛,金棕柔软的头发。
No, thanks.根深蒂固的文化不是洪水猛兽,却比洪水猛兽来的更可怕。
其实,我在英国呆得越久,越喜欢这里的环境。
可是,无法让我下决心留在这里的最大原因,是文化上的不认同。
远离烟草剩下三条是给自己说的戒酒精戒粗口戒空虚
鬼才王晶曾经这样形容香港电影的高产和拍摄神速,如果今天旺角发生了灭门惨案,那么第二天,就有编剧开始写剧本,一周之后,影片就可杀青面世。
鉴于此,《门徒》上映之前,有人便将该片与台湾艺人涉毒案件联系起来,认为影片是对新闻热点事件的又一次复制。
于是,尽管《门徒》的定位是商业片,也有不少人因此怀疑其质量。
事实上这部明星阵容强大的毒品题材电影不仅演绎了真实的香港风情,也将曾经被模式化的毒枭形象还原,还将镜头直接对准金三角的罂粟花,当你看到毒枭刘德华手撑着腰上厕所,采摘罂粟花的妇女对着镜头憨厚地笑时,也许你会有种看纪录片的错觉;然而影片在刻画瘾君子阿芬的吸毒情形时,却又有了一种恰倒好处的游离,这样看似游离于现实的虚幻感受应该最能让观众体验某种程度上的真实。
从《癫佬正传》到《新不了情》,从《忘不了》到《早熟》,再从《旺角黑夜》到《门徒》,尔冬升的作品涉及到了兄弟情谊、青涩爱情、黑帮世界甚至家庭教育父子代沟等等,他并不会执着于某一种类型片,也没有固定的风格,但是深入骨髓的港片气质同样渗进了《门徒》。
影片中的许多镜头都能找到港片的印记,比如开场时惊险的追车戏,警察卧底,两拨警察追查同一拨犯人等等都太容易让人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但是除去表层上的情节,尔冬升想表达的还有很多。
以往与毒品有关的电影,大多只是拿毒品作为罪犯的犯罪道具,顶多一个噱头,但是《门徒》的主角正是毒品,尔冬升想讲述的就是关于毒品的一切,而不仅仅反映贩毒这一事件。
毒品链条上每一个关系人,从金三角控制罂粟种植业的将军,加工“美元”、“港币”等不同品质海洛因的专业技师,负责毒品仓库的管理员以及送货收货的人员,到链条末端的吸毒者,每一类人的生存环境和价值观尔冬升都有平实的交代。
对于这个链条的关键操控者昆哥,影片从一开始就将他还原,他没有黑外套、墨镜和保镖,他的身份是卖小家电的,就像你的一个普通邻居,他已经人到中年一身的病,但是一到制毒工厂,娴熟的制毒技术让昆哥的毒贩特质立即展现,这样的对比转换比黑西装、墨镜的表现要出彩得多。
影片的另一主角——有着警察卧底和昆哥门徒双重身份的阿力,作为毒品链条的最终破坏者,阿力一边协助毒枭贩毒一边收集证据,八年时间里他对毒品链条上的每一类人都有所了解,还认识了一个地道的瘾君子阿芬,继而产生了一个贯穿全片的疑问,“人为什么会吸毒,究竟是空虚恐怖,还是毒品恐怖?
”——这里不可避免有了一些说教的意味,倒也在情理之中。
顶着一头白发的刘德华表演中规中矩,但他将一个普通男人的中年焦虑感拿捏得很不错;吴彦祖在大秀身材之余还有几段演绎得很不错的内心戏;此外,在《门徒》中不算主角的古天乐和张静初也格外抢镜,古天乐的瘾君子形象十分颠覆,但是略显夸张,透出几分恶搞的感觉;张静初扮演的内心充满挣扎的吸毒者,一个人在厨房里脱下裤子注射海洛因的情景以及她死后老鼠爬满尸体的恐怖场面都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作为有一定教育意义的《门徒》,结尾自然会是温暖的调子,阿力到最后充当了一个拯救者,尽管他只拯救了一个小女孩,这也算是为毒品世界中一个小小的黑暗角落带去了温暖的光线。
嗯,还行
唯一收获就是张静初的风情
不龊
刘德华的演技十分出彩,比《无间道》那会更加老道干练,演大哥型人物还需岁月的积淀。毒品是深渊,不断裹噬着黑暗中堕落的灵魂,尔冬升善于捕捉人物心理和细节,故事线索后半部分逐渐崩塌,开头和落脚形成呼应,勉强弥补了叙事的欠缺,完成由毒品到深渊的自我阐述。
边缘生活残酷的让人看着冒冷汗心发慌。
好好拍不行嘛非整啥恐怖元素醉了,以为把手砸下来很幽默很好笑吗,太差了,长得帅也没用,多一星给张静初
俗,看刘德华已经有点腻了,要求他激流勇退
可惜又是卧底的故事
演员都不错,只是故事太弱,像是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宣传片...
正常发挥。
空虚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部分,也就是吸毒了的那位女主被耗子吃掉的镜头。刘德华的毒枭形象塑造在前段和中段都很成功,毕竟是个生意人,但是后段就有些主旋律化了。迷失感的话,教育意义是有,反毒的立场也坚定,但总觉得会变得有些不真实。吴彦祖那方面,乏善可陈。袁咏仪演的刘妻也是个小亮点。
算是挺无聊的,刘德华的演技还行。
在老刘的片子里算不错了。尽管他真心不会演戏。。。。
当时看得我压抑死了
编剧好,刘德华的演技有很大进步,导演功力较弱。
还行吧。毕竟吸毒人群离我们太远,这类题材也看多了,触动比较小。
看的好伤感,所以觉得还不错。
基本上属于看完了就有些后悔看了的电影……可能因为有吴彦祖才看的,但是他和张静初的对手戏太可怕了……
张静初演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