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用片名“生死狙击”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
生死只在你扣动扳机的那一刻,如果当斯瓦格没击毙其他3名要暗杀他的狙击手的话,他早就已经死了。
可他活了下来足以说明他的出色。
可是我们这位出色的狙击手确被黑幕政治弄得狼狈不堪,四处躲藏逃窜,他作为军人、更是作为狙击手的荣誉感、骄傲感和自尊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侮辱。
那些只会摆弄嘴皮子的政客把他原本还算平静的生活搅得一团糟,他对国家和军队的热情被一群骗子和小人无耻地滥用,谎言和罪恶代替了真实和公正。
这些使他义愤填膺,他要像他的祖先在开荒美利坚西部那样用枪和血来了断这一切。
他在我看来不是什么孤胆英雄,因为没有那位和他一样有正义感的FBI“菜鸟”探员的帮助他不会成功,没有战友女友和探员朋友以及检察官有意、无意地帮助他也不会成功。
他是个善良脆弱而又正直的人,当通过制度和法律都无法解决显而易见的不公正问题,他只能用他擅长的狙击枪法把一切解决
说实话,刚开始看到张光北和李幼斌,不得不感到大吃一惊,我的乖乖,这是亮剑原班人马啊,期待!
结果,现实无疑是残酷的,谜一般的剧情走向彻底向我泼了一盆又一盆冷水!
战争场面崩裂和军事常识错误犹如直接捅了我两刀。
按照剧中李幼斌部队拥有的重机枪数量(至少十挺),当时国军杂牌军一个营都不一定有一挺重机枪。
还装备大量迫击炮,甚至还有一门92式步兵炮。
要知道八路军的92式步兵炮都是彭老总这样的高级司令员才能指挥和调动,没有司令部命令92式步兵炮甚至不能乱开炮,因为没有炮弹补充来源,打一发少一发!
折算国军杂牌军来算,李幼斌需要率领的要有一个师兵力,实际他作为这支部队副司令员,部下只有营长和几个连长,离谱到家!
片中乱入的司登式冲锋枪,狙击枪就不多说了,重点谈一下下面几款武器问题:1.重机枪 开战后,更是无语,八路军营长说那是鬼子火力侦查,要求重机枪不能暴露,结果和步兵待在一起的重机枪居然慢悠悠往后方拖动20厘米。。。
重机枪连续开火,无限火力,不需要水冷散热,不是使用帆布弹链,而是使用当时中国军队根本消费不起的金属弹链。
射击时弹链不会变短,子弹壳不需要抛出,被鬼子火炮直接击中也不会散架。
重机枪被炸翻了,一个人就能独立扶起,你以为是捷克式轻机枪啊。
对了,这部片子民二四重机枪射击就是捷克式射击音效,晕 2.92式步兵炮 在鬼子手里,92式步兵炮发挥倒是正常水准,但是在八路军手里,我勒个去,居然是开罐神器!
单炮射击,一炮就能完全摧毁一辆97式中战车,另外一炮虽然没完全摧毁也是重创了剩下的那辆97式中战车,我的乖乖,我怎么不知道短身管的70毫米口径92式步兵炮,使用常规高爆弹就能打坦克?
还打这么准?
国军花大价钱从德国采购,为了提高炮弹初速,采用长身管的PAK35/36 37毫米战防炮是图什么?
还有需要多门一起用穿甲弹发射,还要求必须距离400米以内射击,付出巨大代价才在台儿庄摧毁一些鬼子坦克?
鬼子高价打造的94式速射炮装备用来干嘛的?
直接装备价格便宜得多的92式步兵炮就能称霸世界啊!
日本天皇也不需要砸锅卖铁,日本皇室也不需要节衣缩食,零式战机要是能装备92式步兵炮就能把该死的美国佬那皮糙肉厚的B25轰炸机干下来,大和号要是装备几十门92式步兵炮就能全歼美国太平洋舰队!
3.坦克 片中鬼子装备的是97式中战车,采用的不是短身管的57毫米炮,而采用的是47毫米战车炮。
结果这威力巨大的战车炮,直瞄射击下,都已经把防御工事直接炸开,八路军被炸飞后,居然什么事都没有,只是有点懵逼,互相询问有没有事。
本来缺胳膊断腿,肚子划开肠子直流的场景可能是导演觉得太血腥,也为了少买道具节省经费也就妥协了。
鬼子坦克使用战术是步兵掩护坦克,没错,和当时欧美军队使用坦克是相反的。
鬼子坦克太金贵,一个师团才下辖一个坦克中队,步兵死了不重要,坦克被毁是大罪过。
片子里鬼子步兵直挺挺躲在坦克背后,没有侧翼火力掩护,也没有制高点火力压制,也没有匍匐交叉火力射击,真要这么干坦克如果有个三长两短,这些步兵都要上军事法庭。
当然,这些原本在亚洲战场横行霸道的家伙结局太悲催,如果说被敢死队用炸药包干掉还情有可原,结果却是第一辆坦克直接被92式步兵炮用高爆弹打爆起火,驾驶员就地被火化,想不到当初只是畏惧反坦克速射炮的97式中战车,竟然沦落到如此田地 其他还存在鬼子如同智障AI一波一波来送人头,成了植物大战僵尸真人版。
现实中当年鬼子的火力压制战术,鬼子最常用的掷弹筒影片中看不到,屡试不爽的部队侧翼迂回包抄等等都没有体现。
八路军火力强大到令人发指,要知道,当时八路军主力部队也就每人5发子弹,最多时也就30发左右。
即便到了解放战争,大多数战士也就只有一个桥夹5发子弹,例如老电影《董存瑞》就有提到这一点,董存瑞刚上战场,一下子就把5发子弹打光,清点战利品时他没有缴获,相当于亏本买卖,被上级领导一顿训斥。
最后,我只能由衷说一句,这样的电影应该被封杀!
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李副司令员带领特务营的战士,阻击数倍于自己、拥有坦克、大炮装备的日本部队,最后全部牺牲在阻击一线的故事。
没有看过《亮剑》,也不认识那些有情怀大老面孔,但是单从故事上来讲,战争场面还是蛮写实的。
最起码我们的部队再也不是神来之师,也有伤亡。
虽然我们的战士有血性,不怕死,但是他们还是血肉之躯,也会疼,也会害怕,不过我还是被他们的无畏触动到了。
没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捍卫河山,哪来现在的幸福生活。
很惊喜看到电影对于一些小人物大塑造,让电影更加有血有肉,可以触摸,也看到了很多战争影片的影子,这时中国战争影片的进步。
不过的确,电影也没有什么新意,用的感人桥段也比较老,虽然还是让人感动,但是看后咂咂味道,感觉感动了,但是没什么告诉细品的,有点可惜。
我要是你,我就不要!
你们就使劲毁!
毁天毁地毁情怀!!!
冲着老戏骨,冲着老李!
好吧,我错了,我真的错了!!!!!!!!!!!!!!!!!!!!!!!!!!!!!!!!!!!!!!!!!!!!!!!!!!!!!!!!!!!!!!!!!!!!!!!!!!!!!!!!!!!!!!!!!!!!!!!!!!!!!!!!!!!!!!!!!!!!!!!!!!!!!!!!!!!
就一个司令员来讲,其价值应该在于指挥全军作战,而不是在一个小型的没有太大意义不撤退的阻击战中牺牲。
这种看似满腔热血的牺牲从整个抗日战争的角度来说是一种鲁莽的牺牲,并不值得提倡和鼓吹。
当然电影本身想要展现的报国热忱无可非议,只是一个司令员在这种场合牺牲的的确确不符合逻辑。
此外,大家都提到的战士给老乡冲锋枪之后自己提着砍刀杀了进去这个细节自不必多少,相信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军人都不会做出这种难以置信的事情。
剧情=片名。
看得出剧组是想要还原一场真实而残酷的阻击战,所以连剧情都没有设计,直接搞了一个毫不花哨的阻击战出来,做成了电影。
可是,阻击战,导演跟编剧都没有见过啊,那咋办?
只好参考塔防游戏,就是两个口出怪的那种。
敌人好像一波一波的怪物,除了一波更比一波强之外,毫无智商可言。
我方则是哪里需要去哪里,灵活支援,定点防守。
也没有什么计策谋划,就是硬刚,最后刚赢了敌人,拖慢了对方的步伐,完成了阻击任务。
于是影片结束。
总体索然无味,但是聊胜于无。
能看到这帮老亮剑在一部电影里出现就已经很了不起,还管他好坏,但是里面的几个主角都已经老了很多,李幼斌,下面的骑兵连连长,这些都老了。
剧情当然是一如既往的烂喽,就写了一场小的战役,然后几个人在那边打狙击战这个衣服比较凶当然要怎么去说还有里面这些演员都演的太用劲了,根本不是那个意思,就是一个片段打了一个小的战役,也不知道是怎么弄的,这个导演肯定是一般般,就是吃了一点那个亮剑的后遗症。
迫真演技和不明意义剧情就不说了,看到一小时我属实没绷住。
你静步刀人吧,还拿个大刀片。
结果理所应当地刀了第一个被第二个刀了,还好最后抢到了机枪。
机枪真的是响啊,很响啊!
就在这个时候女的还站在那大喊鬼子来了。
你是嫌机枪不够响还是嫌自己白给不够快?
啪的一下(指枪声)就白给了,很快啊!
扫射鬼子扫得正爽,机枪没子弹了。
这时一般人都会立刻给机枪换弹,但歪把子换弹确实慢了点,没得讲的。
于是我们这位被刀了一下的八路军就站起来用步枪开火。
迅捷白给。
我都傻了,这么好的射击位置,趴在那别动就行,你想动也动不了,肯定已经被人盯死了。
编剧写这段的时候都不带脑子呗都?
作为一个红色青年,我真的很抵触这种编剧。
布防阵地很多人扎堆一个点防守?
一个炮弹就打的没战斗力了,山炮一发打坦克正面把坦克打炸了?
编剧难道不知道坦克前面的护甲是最坚固的?
在南门炸坦克,为什么要一个个去跑很远炸?
为啥不能等坦克靠近了炸?
还有很多浮夸的艺术渲染,真的很尬。
王韬在南门门洞里那个“鬼子冲锋了,进入阵地”那个镜头真的很尬。
电影不要这样拍了,消费大家爱国情怀?
伟大的烈士们不需要这种浮夸的艺术手法去渲染!
因为他们本身就很伟大!
致敬革命先烈!
影片的情节设计堪称经典,从非洲大峡谷的壮丽景色引入,通过一条看似不起眼的石油管线,巧妙地串联起整个故事的主线。
剧情紧凑,节奏明快,从斯瓦格和观察员唐尼被上级抛弃、唐尼牺牲,到斯瓦格隐居山林、被上校重新召回,再到最后的反杀与揭露真相,每一个情节都环环相扣,悬念迭。
人物塑造立体多元 影片在人物塑造方面表现出色。
主角斯瓦格是一位退役的海军陆战队狙击手,他不仅拥有精湛的狙击技术,更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高尚的爱国情怀。
影片中的其他人物也各具特色,如狡猾阴险的上校、忠诚勇敢的新人尼克探员等,他们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影片的剧情,也使得影片的人物关系更加复杂多元。
专业性强,细节到位 影片对狙击手的专业知识介绍得非常详细,从狙击的枪械到战术,都相当经典。
例如,斯瓦格使用的M40A3型7.62毫米狙击步枪,以及他在狙击前对距离、风速、湿度等数据的计算,都展现了导演背后做的功课,使得影片更加逼近现实。
主题深刻,引发思考 影片通过斯瓦格的遭遇,展现了正义追寻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深刻反思了现实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如政府内部的腐败与勾结、情报系统的漏洞与不安全等。
这些问题不仅使得影片的剧情更加真实可信,也引发了观众对于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不足结尾略显仓促 影片在结尾部分的处理上略显仓促。
虽然最终揭露了真相并洗清了斯瓦格的冤屈,但在一些关键情节的交代上显得不够充分和细致,使得影片的结尾略显平淡。
部分情节略显套路化 影片在某些情节上略显套路化,例如“铁汉柔情的脆弱片段”和“嘲讽美国议员”等情节,可能会让一些观众觉得有些俗套。
有老演员看很不错。
老戏骨还是比较好看的,只是老了点儿,这次李云龙和楚云飞联手演绎八路军去了😁😀️😂️
致敬革命先烈!所有的人都应该看看这部电影!那些英雄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演员阵容强大,但毕竟是快餐,没啥营养
四星是给老李和题材的,不怪演员,但就是没拍好
这啥啊。。。
本以为是烂片,结果出人意料,算是勉强部合格的战争片吧,一星给老李,respect~
李幼斌真的老了。63的人,演40郎当的角色。
iqiyi独播,后面1.5X播放。日军火力升级,不遵守约定任务,刻意的牺牲。
爱奇艺上可以看了,真不咋地呀。
向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向英雄敬礼!
完全是冲着李幼斌和张光北去看的,想看这两位老戏角再次会演能有什么样的精彩,没想到张光北一闪而过。李团长岁数大了,长得也有点小面了。但是过了这么多年,云龙兄终究是当了云飞兄的副司令了,哈哈。战争场面倒是有些质感,不算特别差劲,只不过整体看下来有点杂乱无章,不是特别有观感。而且马克沁重机枪也有了水冷装置了,还有浇水降温这一情节。刻画八路军战士英勇牺牲的场景足够多,但是刻画分量不够,有点程式化,例如秀才和护送女村民的战士,还有其他。还有就是小黄,才过了一天不到,就长那么大了,真当观众眼瞎吗。
只能说一塌糊涂 老李的果敢坚毅呢
嘎子出场就光荣了,老李少了点血性,看了一半撤退了。
为了李幼斌张光北想给高分,可是如果给了高分,又怎么对得起当年的他们。
一场不能更真实的阻击战 打到最后最高指挥官都参与白刃战 致敬中国军人!
就冲这个阵容,它不值五个星?
给一分是因为李云龙,想给半分,但是没办法半分评价……太烂了!!!
国家的强大。
如此烂剧本就算你们请李幼斌、张光北这些实力派来演也救不了,结构性硬伤好不好?广电能不能扶持点能把剧本写通顺的剧组,投钱搞这种项目的意义何在?还有中老年实力派演员就必须沦落到演这种烂作吗?为什么欧美像迈克尔基顿、梅特尔斯特里普这样的实力派老戏骨仍然能够出优秀的作品,咱们就不行。难道在咱们国家40、50岁往上就不是人了吗?就不能创作一些以这个人群为主角的好剧本让咱们国家这一大帮优秀的老戏骨出来演吗?这个市场不可谓不大,可是你们这帮资本就是只看到所谓年轻人的需求,但是年轻人真的爱看现在那些毫无营养假的要死的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