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看出法国的经济发展也是不均衡的,南方发达北方落后,但差距并不大,没有中国大。
没有中国的东西部大,也没有中国的南北方大,更没有中国的城乡差距那么大。
即便是发达如法国,足不出户的狭隘视野也会闹出种种的误会和笑话。
就像跟着法国人菲利普由南到北经历了一次旅行,外面的世界并不可怕,风俗习惯也许不同,人性总是相通的。
狭隘与偏见只会助长怯懦。
敞开心扉鼓起勇气到别的世界看一看,原来世界都是一样,也是丰富多彩的。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是也。
“一个在南方憋坏的打工人”故事设定有趣,符合喜剧的风格。
节奏慢条不理,情节缓慢推进。
笑点很法国,轻松但是不会捧腹。
悬念和悬疑也是重头戏,齐头并进。
男一男二的爱情同时起起落落。
生活中的你去不了很多地方,但是电影能带你去到。
它带你认识不同的人,品尝新奇的美食,或是听说离谱的故事,参与,融入,交换,最后告别,便成为千丝万缕的其中。
从情感上来讲,离开精致却纷扰的南方,来到粗犷却质朴的北方,是现代人另寻蹊径,暂时逃离家庭和生活压力的幻想时光。
电影把这个幻想变成现实,让人们从封闭的办公室出来,来到生活觥筹交错,有故事,有温度,有空间的三线城市。
从男主与妻子的对话,可以看出潜在的内涵,“离开家≠过得很好”变成了道德制高点,牵绊与感情程度成了反比,所以才会有从“害怕逃”到“逃”的转变。
但是也让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下审视了这个问题,“抑郁症患者”的情感缺失,以及依恋关系在一个家庭中的情形,“小别是为了欢聚”?
法片至始至终在关怀人的感情,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曲》到伯格曼的《婚姻生活》,如今看到《欢迎来北方》,简直是一气呵成。
从美学的角度讲,电影的语言是独一无二的,你总能从逼真的表演里继续挖掘更深的魅力,浮于表面的是故事(是惨淡的生活),但是吸引我们的是内里的无限天地,我们得以产生情感共鸣的至微时刻,那里藏着我们生活的隐喻,藏着我们情绪的象征,藏着我们未知的天性,一段未知或重新踏足的妙曼体验。
P.S.:神秘的钟楼,无数木讷的玩偶,生活的引线,将我们提向两边。
人们在看到他人的青匆爱情后,会突然明白一些道理,能够打破僵局的道理。
他们会找回迷失的生活,迷失的自己。
我爱死这个HE了,认真对待的感情(恋爱/婚姻)真好,迷失,拾光,迷失,再找回。
人生就是这样,来一次抹泪,去一次抹泪。
无论是去北方,还是一次旅行,又或是一段感情,你短暂地留下,却带走持续一生的记忆。
做为一部法国本土的典型喜剧,描写了法国北部小镇温馨的生活气息,好酒好客的纯朴民风,当然还有那笨拙、听起来含糊不清的北部方言,里面相当多的笑料来自于此,由于文化与语言的差异,我们很难理解这其中的韵味,就好比外国人也同样不了解中国那众多的方言与其中产生的幽默一样。
比较喜欢本片的叙事方式,全片始终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进行,感觉起来非常亲切。
也许,本片也给了中国导演一个启示,小成本、生活化的制造方式同样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顺手查了一下地理位置,给自己科普,也方便看片:)1. 萨隆(Salon)萨隆,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大省的一个小城镇。
菲利普在此工作了十一年,一直想要调到海滨城市工作。
其实离海也蛮近的啊..2. 卡希斯(Cassis)卡希斯,法国南部小镇,以美丽纯净的蔚蓝海岸著称。
菲利普第一次申请调职前往卡希斯,但是上级把名额给了残疾人。
在地中海边上:)3. 圣拉里(Sanary-sur-Mer)第一次申请调职失败之后六个月,菲利普假装成残疾人,再次提出申请。
这次申请前往的是南部海滨城市圣拉里。
4. 里昂(Lyon)菲利普假装残疾人被识破后,HR告诉他,他被调到北方以作为惩罚。
菲利普第一次猜的是里昂。
里昂是法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除巴黎之外最重要的科教中心,机械、电子、化工、重型汽车、计算机等产业实力雄厚,拥有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常被认为是法国的第二大都市区。
里昂也是法国乃至欧洲重要的文化与艺术中心,以丝绸贸易而闻名,在罗马时代就相当繁荣,1998年里昂老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里昂也是世界电影的诞生地和二战期间参加抵抗运动的城市。
——摘自百度百科(其实里昂并不北哈哈哈哈:)
里昂明明就是南方:)5. 巴黎(Paris)菲利普接下来猜的是巴黎,巴黎确实比里昂要北一点...
原来巴黎在法国北部:)6. 加莱海峡省(Pas-de-Calais)、里尔(Lille)HR终于揭晓答案了:)加来海峡省(Pas-de-Calais),法国北部一省。
西、北两面临海。
面积6672平方公里。
人口143.4万(1990年)。
首府阿拉斯。
大部分为丘陵地,尤以西北部地势稍高。
多条河流从丘陵地发源,向西、北方向流出。
东部有煤矿。
北部和西部种植牧草,饲养牲畜,南部和东部种植谷类、蔬菜,饲养奶牛。
有化工、钢铁、汽车、纺织、电机、食品等工业。
沿海有加来、布洛涅等港口。
——摘自百度百科此外,HR还提到了法国北部城市里尔,毕竟说加来海峡省估计没几个人听说过...里尔(法语:Lille,荷兰语:Rijsel),法国北部城市,北部-加来海峡大区的首府和诺尔省的省会。
里尔是法国北部最大的城市,法国第五大城。
若算上整个里尔都会区,其总人口排名将上升至法国第四,仅次于巴黎、里昂和马赛。
里尔历史悠久,中世纪早期已成为大都市,工业革命时期以后则成为法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
里尔也是整个法国北部的经济、教育、交通和文化中心,拥有近百家家跨国企业、数十所高等教育机构、两个国际性的火车站,并于2004年获得了“欧洲文化城市”的称号——摘自百度百科
确实很北...7. 贝尔格(Bergues)作为惩罚,菲利普被调去的小城市贝尔格(加莱海峡省的贝尔格市)
在敦刻尔克附近,与比利时交界8. 波克洛尔(Porquerolles)在北方城市贝尔格工作了(愉快的)三年后,菲利普终于被调到了法国南部黄金三岛之一——波克洛尔。
不过,他已经开始舍不得北方啦:)
是一个小岛啊!!!
最后放一段戳中我泪点的截图:)
没有华丽场景和特效,简单的调职事件,复杂的职场人情世故,矛盾的夫妻关系,异常的亲子关系,鲜明的地域刻板印象,是一部小人物生活的大杂烩,很接地气,观感很舒适的片子。
和以往看的法国电影不同,不够热,但很东北很欢脱。
男主一波三折的调职,经过暗箱操作板上钉钉的好地方被更高一层的道德绑架,人情世故到处都是,男主自己假装残疾人被轮椅夹尾巴的时候隔着屏幕都感觉尴尬穿了的搞笑感,男主演绎的很好,前一秒还和检查员同仇敌忾,后一秒暴露够状如无事。
给我一种看印度式表演的松弛感,我知道我的表演片段有点老套但有股子很不在乎的认真,反而格外好笑,很出效果。
于是被发现,一口气从向往的南方海岸调到了大东北。
这时候男主和老婆的矛盾突出了,女生的不安狂躁,同时体谅同情,似乎女生不管多大年纪,对爱的人总是容易心口不一。
实际的北方远没有零下四十度,毕竟不是北极。
男主淋着大雨创倒安托万我笑的头晕。
从开头,安托万就勇敢且迟钝。
实际的北方热情豪爽重口,一众同事都很有爱,安托万跟男主一起送信挨家挨户喝酒的时候特别有感染力,喝酒固然不好,可慢节奏的生活里友善的邀请太难拒绝啦,于是一杯一杯🥃喝的比赛小便比赛冲坡骑车,到翻上餐桌,被按着坐进警车简直是完美的收尾(完美的体验)哈哈哈哈哈,我看喝酒这一部分最愉快,因为环境的友好和包容,你的快乐可以被整个城市装载!
太自由了!
太癫了!
感觉活得特有生机。
最后是男主和老婆和解,谎言被揭穿之后的负气出走只有靠真心才能化解。
安托万和女友也成功结婚👰♂️,求婚的钟声和茫茫夜色中简单的横幅让人为笨拙的爱动容。
包括安托万离开母亲生活其实也只是一句话的事儿,我想,她在等自己的孩子勇敢说出来的那一天很久了,起码要有这样的勇气才能承担起建立家庭的责任对吧?
离别总是充满欢笑和眼泪,来到北方会哭两次,来一次走一次。
人和人相处可以笨拙但要勇敢真诚,欢迎自己去到每一个新地方,天气再冷,心都不要结冰❄️。
欢迎来北方,两年前刚来法国的时候温习过这部电影,现在再看依旧笑点不断,经典就是经典。
刚刚看了一下维基,这部电影是目前为止票房最高的法国电影。
在法国达到两千万人次,法国总共六千多万人,什么?
你说你学法语的从来没看过甚至没听过这部电影,额....就好像你不知道泰坦尼克号一般。
只能说Dany Boon太厉害,自导自演,他所演的无物申报和替身演员也都是我喜欢的电影类型。
南北差异,地域偏见在中国很常见,在法国这个小国家也依旧存在。
看看一个南方佬怎么适应和北方佬共处的日子。
这次特意注意了他们的口音,还有宪兵的口音,好好笑,图卢兹的(在法国最容易被人模仿嘲笑的口音)。
这肯定是4.5到5星推荐。
至于我心目中的5星电影是什么,肯定是汤姆汉克斯的电影,阿甘正传。
“终于在北京找着了北。
”前些日子,已在北京求学一年多的好朋友在qq签名上如此写道。
看后,我会心一笑。
你不知道,这位小妹妹在背书包北上求学之后的一年多来,不知说了多少次“怀念广州”“我的将来在广州”之类的唠叨话,这一回,她终于要把手表的指针拨回“北京时间”,张罗着度过温暖的冬天。
祝福她。
相比小妹妹的慢热,《欢迎来北方》中的菲利普则是一根“热得快”,进口的,非我家乡电白倾力打造的山寨版。
身任某邮局局长的菲利普为了让抑郁的妻子能在一个较好的环境生活,他想方设法申请调往温暖的南方工作,甚至假装残疾企图瞒天过海,然而最终功败垂成。
这样一来,倒霉的菲利普不但工作调动成了泡影,反而被公司的一纸调令支往北方小城贝格斯,一个传说中“能冻掉脚趾头”的地狱般的地方,那里的居民无礼、野蛮、粗鲁并且满口“北北”口音。
总之,所有的传言都无情的显示,那里不是南方人呆的地方。
于是,在怀着对“北北”的巨大恐惧当中,菲利普以六十时速的蜗牛速度爬向贝格斯。
但是,在仅仅经历了第一晚的恐慌之后,乐观的菲利普发现这个小城并非传说中的地狱,这里并非冰天雪地,这里的居民以及他的属下虽然满口“北北”口音,沟通存在问题,但是他们友善、热情、敬业,并不像传言中的那样欺负外地人。
他的下属甚至还给他搬来了家具,把他那空旷的家填得满满当当。
更有趣的是,贝格斯人居然很主观的认为南方冷不可耐,那怜悯的神情跟南方人谈起北方时一个样。
哈哈。
就在菲利普开始快速适应的时候,电话响起,是妻子茱莉。
当菲利普兴奋地跟千里之外的妻子说这里的环境和居民都很好时,先入为主的妻子居然认为菲利普在撒谎,在掩盖他在当地承受的巨大压力。
无奈之下,菲利普只好向妻子“大吐苦水”,把贝格斯说成“此景只应地狱有”的蛮荒之地。
想不到一通谎言之后,妻子居然前所未有的关切起菲利普,并说“我对你为家庭作出的牺牲而感到骄傲”,把电话那头的菲利普搞得一愣一愣,不知如何应答。
后来,菲利普把妻子的这种关切归功于“距离产生美”。
跟科学一样,谎言也是一把双刃剑,只要运用得当,谎言也能形成强大的生产力。
为了迎合妻子的先入为主,菲利普编织了一幅地狱般的贝格斯之图。
他想不到,正是这种“诉苦”让夫妻间的激情重新燃点起来。
所以,两周之后的那个周末,当菲利普回到南方那个“温暖”的家庭时,妻子居然煮了好多他平时爱吃的东西让他“补补身子”,儿子拉法尔也煞有介事的要数数爸爸的脚趾头还齐不齐全。
这一幕多么的温馨。
哭笑不得的菲利普不忍道破真相,唯有继续驾车回去那“令人谈之色变”的贝格斯。
这一回,他的车速居然飚到160时速!
两老熟人交警叔叔毫不手软的再次递上牛肉干。
我猜,当时交警叔叔一定暗爽到内伤:“多谢阁下对在下完成本月任务量和交警大队创收工作的大力支持!
”再次回到贝格斯,菲利普已经习惯把法式薯条当作午餐,他跟“恋母”的安东尼等下属成为好友,他们融洽的合作,愉快的聚会,成功创建了“和谐邮局”示范单位。
于是,戏剧的一幕发生了。
某天,安东尼要出去送信,菲利普踩着自行车跟了出去,他信誓旦旦地说要教安东尼婉拒居民的喝酒邀请——他要帮助安东尼戒酒。
怎料敲了几次门之后,菲利普不但没法帮忙安东尼“挡酒”,反而是他自己首先禁不住考验,最后甚至还要主动敲门讨酒喝,还要“以权压人”,命令安东尼喝酒……酒足之后,两人居然光天化日之下做酒鬼爱做的事,站着桥上扯开裤链往河里“灌水”,丫的丝毫不把城管和创文放在眼里!
更过分的是,他俩爽完之后还醉酒驾驶,与警察叔叔大玩生死时速,结果菲利普的车撞向旁边的无证摊档,差一点没引发交通大堵塞。
爬起来后,被警察一铐子就带回派出所。
“你丫的,老子是南边邮局派来的,比你们市长都大,你敢抓我?
你警号多少?
”也许,昏昏欲睡的菲利普当时脑海闪过了这样的一句对白……星爷严肃的指出,欢乐的时光过得特别快,又到时间讲拜拜。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菲利普。
当他相当兴奋地跟他的职员宣布,他晚上没有活动时,美丽的女职员(忘名了)小声的提醒,今天是周末,你不用回家吗?
是啊,又周末了,该回家了……而妻子茱莉却仍然以为丈夫在北方受尽了折磨,因此她甚至把丈夫的朋友都请到家中为周末回家的菲利普加油打气。
一边看着妻子发自内心的“瞎忙”,一边接受朋友们关切的拥抱,菲利普真是感慨万千——这娘们是疯了咋的?
我说了在北方过得很好她不信,偏要想当然的怜悯他在北方过着非人生活。
事实上,菲利普并不拒绝这个用奔跑了千里才换来的来之不易的温馨时刻。
他等的不正是这一刻吗?
更让菲利普抓狂的还在后头——茱莉居然要跟他去贝格斯居住!
这样一来,所有关于贝格斯的谎言不攻自破!
他无法预见妻子得知真相后的反应,所以他当然是极力反对。
在劝说无效之后,急于妻子北上的菲利普居然自导自演了一场难度相当高的车祸(请观看影片自行评估车祸难度)。
然而,菲利普这釜底抽薪的毁车阴谋最终变成了缓兵之计,他没法打消妻子坚决同行的念头,只是把她北上的日子推迟了一天——就在一天之后,贝格斯上演了一场全体居民参与的好戏。
匆匆回到邮局之后,菲利普把所有的职员都叫进来召开紧急会议,把他骗妻子的谎言心虚的全盘托出,并恳求大家伸出援手。
但是,职员们的反应出奇的冷漠,一个接一个的起身走出办公室,留下目瞪口呆的菲利普等待那个令人尴尬的时刻到来——丫的太不讲义气了,老大有难你丫居然挨个溜走!
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丫的!
从南边来的列车缓缓的停下来,车上的人群潮水般涌出。
菲利普像一个在学校做错事的孩子站在站台上到处张望,他既渴望在往来的人流中找到深爱的妻子,却又不知道带她去何处寻找那个传说“地狱般的贝格斯”。
接下来的发展,可以用峰回路转来形容。
当他百般滋味地拥抱完妻子,并准备说出真相之后,邮局那辆黄色的邮车突然停在妻子旁边,车门拉开,以安东尼为首的一小撮“北北”团团围住茱莉,用极度疑似面包车抢劫的手法把茱莉塞进车里……于是,传说中的贝格斯有条不紊地出现在茱莉面前——粗鲁的乡巴佬、陈旧的房屋、破败的矿区、奇怪的生活方式……一切都令茱莉感到浑身不自在,她终于体会到丈夫在这里的日子是多么难熬!
然而,“恶劣”的条件不但无法让茱莉知难而退,反而更加坚定了与丈夫相濡以沫的决心,这出乎菲利普他们的意料之外。
这个意外引发了菲利普与安东尼之间关于“男人”的一场争论。
他俩约定,菲利普回头跟茱莉说清楚“贝格斯真相”,安东尼则砍断已经盘缠他三十五年之久的“恋母情结”,向曾经的恋人大胆告白。
当菲利普回到破屋子的时候,发现茱莉已经不在。
他不知道,在离矿区不远的邮局,美女职员已经把真相跟茱莉和盘托出。
而与此同时,安东尼鼓起勇气跟控制欲极强的母亲提出要自立门户。
然后,母亲赶到邮局隔着玻璃向女职员“认输”——“他选择了你!
”也许是“距离产生美”。
其实,不是距离产生美,而是距离映出了美,放大了美。
美,是人类身上的一个情感胎记,与生俱来,不需要产生,只需要发现。
星爷说,在他死去的那一刻,他试着用心眼去看这个世界,发现世间的万物看得前所未有的透彻。
情感的胎记,用“肉眼”是没法感光的,必须用“心眼”去寻找人类这块最神秘的田地。
当茱莉他们每天都一起为工作、为柴米油盐奔波忙绿时,用肉眼就够了,没法用上“心眼”。
而当菲利普远赴北疆时,喋喋不休的茱莉便如醍醐灌顶般说出:“我对你为家庭作出的牺牲而感到骄傲”。
她不知道,当她对电话那头的爱人说出这句话时,骄傲的不只她自己,还有那个身处“人间炼狱”的丈夫。
他骄傲地承担了一个男人的责任。
喜剧都是团圆的结局。
团圆的当然不只菲利普夫妇,还有刚刚摆脱“恋母情结”的安东尼。
说起安东尼,一定得说那个中世纪留下来的钟塔。
虽然萨科奇执意会见dl从而引起国人不满,但你不得不佩服法国人极致的幽默与浪漫。
用作示警集兵的钟塔,居然设计成可以弹奏乐曲的巨型“钢琴”,敲钟人起码要钢琴过八级才能胜任(钟塔具体造型请自行观看影片)。
安东尼就是那个钢琴艺术家,每到正点,他就对着乐谱满怀激情地击打着“琴键”,优美的钟声响彻贝格斯小城……这夜,那个“不大的广场”,那个高耸的钟塔,悦耳的钟声再次响起,这次不是正点报时,而是奏响安东尼的爱情冲锋号。
瀑布般一泻而下的那面横幅,女职员那惊愕而甜蜜的表情,安东尼的“从天而降”,菲利普的“功成身退”,共同拉开安东尼的爱情序幕……“大凡来贝格斯的人要哭两次,第一次是初来乍到,第二次是临行离别”。
这一句话,安东尼对菲利普说过两次:第一次,初来乍到的菲利普不以为然,一笑而过;三年之后,菲利普一家要“如愿”调往南方,临别时这哥俩紧紧相抱,感人至深。
巧合的是,星爷在《大话西游》中也两次说到的那个“经典谎言”,虽各有所指,但殊途同归。
情感,这个人类身上与生俱来的胎记,种族、政治、时空这些让人心寒的原力也无法抹煞它的存在。
如果以“悲剧是把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这个标准来衡量《欢迎来北方》,影片也可以解读为“悲剧”。
比如,当菲利普一家千方百计要调往南部工作的时候,机缘跟他们开了个玩笑,一家人不得不遥望千里;当菲利普开始在贝格斯扎下根来,一个信封再次将这个家从这里连根拔起,新的安家处正是三年前梦寐以求的南部。
三年过去了,历史走了一个轮回,重新回到了起点。
一切似乎没有变,一切却已面目全非——究竟该用“夙愿得偿”还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来安慰菲利普一家?
所谓悲喜剧,不过是观点与角度而已。
……我不知道“北方”在西方有无特别的寓意,只知道对于中国来说“北方”是个高不可攀的词。
古语“南面而立”意思是皇帝坐北向南,一派君临天下的气势。
从古到今,几乎所有的中国政权都是自北向南进攻从而统一全国,专家就分析,中国地势北高南低,北方士兵从高往低冲占有很大优势,南方士兵很难抵挡。
再比如闪亮的北斗七星,就像马列主义那样,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连曾经不可一世的国际大都市香港都要“北望神州”。
“北方”是个稀缺资源,谁掌握了“北方”,谁就掌握了制高点。
因此,“欢迎来北方”在中国是个与虎谋皮的事情,千万别信,否则尸骨全无。
方言与口音的差异在每个国家都存在,不同方言之间的误解与冲突往往会引发许多笑料。
这当然不是笑谁的口音土。
比如鸡同鸭讲,我们是觉得两者之间指手画脚也无法沟通的场景很让人忍俊不禁。
另外,还有一句非常“八十后”的爱情格言:因为误解而开始,因为理解而结束。
其实,我觉得事实应该是,因为找不着北而开始,同样是因为找不着北而结束。
所以不少人认为,混沌不清就是爱情的表象,虚无缥缈才是幸福的本源。
……再说回我的小妹妹。
她经常都怂恿我去北京探望她,特别是她在“北京找不着北”的时候。
我说,等俺有钱了再去。
她问俺啥时候才有钱。
我说,天知道。
天冷了,欢迎来南方。
和法国小丑一样让我难以理解的法国喜剧电影。
2023年的豆瓣日历,2月6日就是欢迎来北方才选择看的。
在男主前往北方之前我是一直没有感觉到他妻子是个悲观主义者,设定没有渲染够,在男主和妻子打电话时想告诉她北方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差时,妻子不停的打断让我看着好烦。
甚至在想为什么编剧总愿意将这种恼人的设定按在女性身上?
在男主数次休假回家时能感受到妻子对他的关心和爱,所以在后来男主和邮局同事在假装北方的恶劣生活环境时就能想到是必然会被拆穿的,根本就不知道这样的假装有什么意义。
男主的很多行为在我看来也很讨人厌啊。
对邮局的朋友说妻子是悲观主义者,他自己在去北方之前难道不也是充满悲观的吗?
为了得到妻子的关爱不停的撒谎,又为了不让妻子知道自己在撒谎而去拜托邮局里对他很好的同事去制造一个环境恶劣的家乡。
基本上一小时以后的剧情全程都是抄着手皱着眉看完的。
初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总是带着复杂的情绪。
面对新环境,我们既对未知充满惊喜与渴望,也难免会因恐惧和怀疑而心生忐忑。
或许,我们会因为害怕而流泪,又或许会在喜悦中泣不成声。
而当我们离开熟悉的环境,告别熟悉的朋友、亲爱的家人和美丽的风景,那种不舍总会化作泪水,悄然滑落。
但无论怎样,我们都会努力去融入新的生活,也会慢慢释怀那些熟悉的过往。
最近,我发现我越来越喜欢法国电影了。
它们散漫自在,看似杂乱无章,却充满了肆意的浪漫和积极向上的力量。
生活总是充满了各种困难与挫折,而电影则以不同的方式呈现这些现实。
有些电影撕裂伤疤,让观众直面痛苦;有些电影美化现实,让观众沉浸其中;还有些电影则抛出问题,引发观众的思考。
而法国电影,它们却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们总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将挫折化作浪漫,将困境变成惊喜。
菲利普本想换岗到美丽的海岸线地区,却因为命运的捉弄,被一个残疾人截胡。
为了争取自己想要的岗位,他甚至假扮成残疾人,但最终被拆穿。
结果,他不仅没能去到温暖浪漫的海边城市,反而被迫前往阴冷潮湿的北方小城。
人生就是这样,总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菲利普的态度却让我深深感动。
即便没能如愿以偿,他依然收拾好行李,踏上了前往北方小城的旅程。
电影中,菲利普的妻子也让我印象深刻。
她没有选择勉强自己,而是坦然面对感受自己的。
夫妻之间,本就不该是被迫捆绑,而是相互理解与包容。
去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谁不会既感到恐惧又充满刺激呢?
而这部电影却用幽默喜剧的方式,展现了菲利普带着偏见和不喜,如何逐渐接受并爱上这个北方小城。
整个过程轻松幽默,没有刻意的离别煽情,也没有新员工迎合空降领导的尴尬局面,一切都在自然中发生。
演员们的表演松弛有度,仿佛不是在表演,而是真实地生活着。
这种真实,正是法国电影最迷人的地方。
菲利普在北方小城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
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对天气和人文的陌生,都是他面临的挑战。
但正如电影所展现的,万事开头难,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收获惊喜。
最初,他连地方俚语都听不懂,渐渐地却能熟练点餐;一开始,他觉得这里的人不友善,最后却和同事、街坊邻居都相处融洽;原本只想尽快离开,最终却依依不舍。
这种转变,正是生活的魅力所在。
电影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安东尼与母亲的和解。
安东尼的母亲强势而专横,而35岁的安东尼却一直生活在她的阴影下。
他不敢搬出去住,不敢拒绝母亲准备的食物,甚至在爱情面前也毫无主见。
这不就是典型的“妈宝男”吗?
没想到,法国电影里也有这样的角色。
然而,在菲利普的鼓励下,安东尼终于鼓起勇气,向母亲发出了自己的宣言:他要搬出去,他要和心爱的女人结婚。
出乎意料的是,母亲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断然拒绝,而是给予了支持和鼓励,放手让孩子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这是一个强势母亲的智慧,她深知儿子的性格,也明白何时该放手。
她用爱守护着儿子的成长,也用爱支持着他的独立。
所以,如果当你受限于自己的父母,不要一味的埋怨责怪他们,换一下思路,也许是自己的能力不够,这时候需要的是让自己不断强大,强大到他们无法跟上你的脚步,他们也就放手了。
这部电影没有狗血的出轨剧情,没有叛逆逃学的青春叛逆,没有职场上的勾心斗角,也没有邻里间的八卦是非。
它展现的是简单的生活,纯粹的人际关系,轻松愉快的剧情,以及松弛有感染力的演员表演。
这是一部能让人心情愉悦的电影,它用温暖的镜头,治愈了我们内心的疲惫。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总是被各种压力和困难所困扰。
但法国电影却用一种独特的视角告诉我们:生活本就充满了未知,但只要我们以乐观的态度去面对,那些挫折和困难,都会化作浪漫与惊喜。
就像电影里的菲利普和安东尼,他们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中有爱,有勇气,生活不会总是失望,希望也不会一直缺席的。
公众号:三横兰
片尾字幕“致我亲爱的妈妈,一个可爱的老北”道出了这部大搞地域歧视(虽然也确实差不多哈)电影的真正内涵——对于“家”的含泪致敬以及人如何与环境和解。
在我看来,和这部电影的表面上的异乡人主题不同,Philippe对北方人的感情,其实很类似于孩子对于家庭的感情。
设想一下,你呱呱坠地环顾产房四周放声大哭,心里觉得“完了这辈子与财富无缘了”;你硬着头皮在这家里继续过,接受父母的照顾和唠叨、误会又解开误会、一起吃一万顿饭、犯下他们曾经犯过的错误;你可以说一些不好听的话,但是他们一瞬间就会原谅你。
你在庸庸碌碌中欢笑与抱怨着每一天的日子,时光也像流水般从躺在床上的你身上缓缓流过,直到有一天你把收拾好的行李搬上车,听他们和你说:“孩子都是这样,在家里的时候吵吵闹闹,然后一转眼说走就走了。
我还记得你原来刚出生,只有我的小臂长。
”你接受了一个家庭怎样爱你,他们也许并不完美,你们也从未互相理解,但他们爱你,用自己的方式。
一个孩子来到家里,也会哭两次,一次是来的时候,一次是走的时候。
其实这个电影的标题Bienvenue chez les Ch’tis严格意义上并没有中文翻译中“来”的意思,chez这个词的意思是“在xxx家”,所以这个标题最直接的翻译是“欢迎在北方人家中”,我认为是一个很温暖的说法。
Bienvenue chez les Ch’tis et bon retour à la maison.
大段法式口音的笑点外国观众估计都会茫然吧,但南方人对北方人的偏见看来是全球性问题。相当于我们的《香港人在东北》?还是挺温馨的
我愿住在即使冬天会很冷,但人心热烈生活乐观的东北,一部轻松的生活喜剧片,一段你人生中一定也曾被温暖的记忆,又笑又“咸”(大碴子语)。
其实该片的喜剧冲突很弱,笑点基本是外插花的语言地域包袱,而且中国人很难get到
还好……我不是很能理解法国人的笑点……
感觉在侮辱我的智商
不爱看
法国人的幽默不太好把握…… 就像怎么让法国人理解“额滴神啊~”的好笑的点呢? 2009
Dany的个人魅力贯穿台前幕后
听说在法国本土票房第一,超越当年的《虎口脱险》,但法国式的幽默只有法国人才能看的懂,我只能属于打酱油,瞄个乐子。
轻喜剧,不懂法语还是有点难理解笑点
越来越喜欢法国喜剧的调调了。
本片就是基于两个还无说服力的谎言上面,所以即使拍得再有趣,根基不行什么都是白搭,更何况这本来就是一个给法国人看的片子,我们这些外人怎么去感受那些东西。
温情+怪怪笑点。字幕组好生猛。
升职去南方,降职才去北方。外地人来北方会哭两次,来的那次和走的那次。剧情太套路了。
法国喜剧很对胃口。翻译翻得好
法式搞笑,无聊时可以看看...情节么还是老套的,恩
去年意大利的我去哪儿和本部剧情差不多,但是要拍的更好看。
不是我的菜,没什么意思,差评,不好笑!
还行 挺轻松
简单的法国喜剧……很开心的片子。邮递员的生活在那边也很开心,很舒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