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辈子真心就没看过这么烂的片,开场念那段装逼的独白时我就想吐了,但坚持了下去,以为正式开演会好点儿,但我真的败了,这片就是一雷死人不偿命的山寨校园剧与东北农村生活剧的结合版,每个人看起来都跟学生没一点儿搭的地方,片中的女神级人物看起来像已婚十多年被生活摧残过的大妈,念台词时那面部表情那歪头白脑的样子真心hold不住,还爱翻白眼,下巴都快扬到天上去了,没见过正常人说话是那样的,比演话剧都夸张,片子里每一个人念台词都那个德性,做作的不行,用力过猛说的就是他们吧,真不知道他们是学表演的还是纯粹的群众演员出身,估计就是群众演员也没有那么不敬业的。
整个放映厅里就五个人,我和朋友中途走了还剩仨,不知道那仨人能不能坚持到最后。
之所以能坚持二十多分钟还没走是因为在吃东西,吃完就走了,真是一秒都不想多留,不然吃进去的东西都得吐出来,边往外走我纳闷,不明白自己为啥要留在那里看一群疯子耍大彪,好像自己也是个精神病似的。
我一直觉得观众把时间投入进来去看一场电影,导演有责任把好的作品呈现出来,拿给观众看,要对得起观众投入的金钱和时间,这是起码的职业道德,现在看来这个导演并没有起码的职业价值观。
我也不明白影片开始那明晃晃的广电总局批准发行的一行大字是不是闹着玩的,难道是走后门通过的,还是广电心目中的好电影都应该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也就不怪很多电影都被删删剪剪以至于看不出本来面目后才允许与我们观众见面了。
所以如果想投广电所好,或者想弄清楚广电标准的人,也许可以试试挑战下这部电影。
真的,这辈子没见过这么差的电影和演员,如果有负分,它绝对当之无愧。
为了这么个烂片我还码这么多字来骂它,因为我觉得自己被耍了,一帮导演和演员把自己当成个弱智耍了一圈,从来不爱看国产电影,这是今年第一次进影院看国产电影,就给我了这样的印象,我想说如果这是中国电影业今后一段时间的走向,那么它不存在也罢。
======================在时光网上看这部片子的总评价是"很差,完全是浪费时间",分数已达到令人发指的2.6分,这还是在无数水军波涛汹涌猛刷十分的情况下。
果然评价很中肯,看了这片子不只是浪费时间,还属于谋杀自己。
不知道这个导演以后还会不会在这行混了,也许只是一锤子买卖,坑了一个算一个,看了看未来几天的院线,只有一个叫北京影院的地方持续不懈的每天放映,其他的影院要盈利的都不会浪费地盘播它。
也许导演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爱惜羽毛”吧,不管他导演这部戏的动机是什么,都是在自我毁灭的道路上迈出了意义深远的一大步。
我不是很懂的电影,也不懂什么才是人人所谓的完美之作,关于这一类的电影,说模仿也好,说烂片也罢,感受的角度不同,在心里的份量也就完全不一样。
这类题材的电影之所以有的人叫骂,有的人落泪,仅仅只是因为有些回忆只属于走过的自己。。
看完这部电影,我几乎没记住男女主角的名字,也不知道情节是什么,甚至到后来连演员的样子都没任何印象(国类的这些片的水平实在没法多说),花了几十块只是奔着里面的拍摄地点去的,那个曾经生活过三年多的地方,那些曾经埋葬过我们最美年华的校园。
脑子里满满的都是电影里的那些地方,以及那些从十八九岁的青涩走到二十几岁成长。
晚上去的电影院,人很少,来的绝大部分都是校友,有十几年前毕业的,也有在校的学生,刚开始的几个两院的的镜头,有人呼喊,有人嬉笑,说这当年自己曾经在那些地方的故事,这种氛围更像是一场久别的校友会,播到后来,安静了很多,很少有人再出声的说。
不知道思想跑到了哪里,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大部分都沉浸在回忆里,点点滴滴,每一个关于两院的镜头仿佛都能讲好几天的故事,回忆太长了,不知不觉得眼泪就冒了出来,走出电影院院的那一刻,大家都很沉默,几乎很默契的都没人议论故事的情节以及演员什么的,只是聊起了很多曾经在那里的故事,每一片风景,每一条小路,每一张凳子,每一块路砖,当年的图书馆,那片人工湖,那个情人岛,那条植物园的小路,那个住了那么久的寝室楼,还有当年纯真的我们。
电影结束了,回忆却被勾起了,仿佛看到的都是当年的自己,一遍遍的在那里找着曾经的记忆。
一部电影,有他的商业价值,也有他的创作价值,我们不是导演,不是演员,也不是制作商,没必要去了解那么多的幕后利益,票房好与坏,赚还是赔,钱又装不到你的口袋,费那神的干嘛,国产烂片要是真能被口水淹死,早都不知道淹了几座城了。
对于一部电影,仅仅作个观众,谈不上需要有多么多么的喜爱,只是有那么一刻或被一个镜头深深的触动,这种触动久久的被感动。
其实有的电影我们都只是在其中的故事里找寻着各自曾经的回忆罢了,又何必在乎那么多其他的呢!
那一年,那些年,一切跟青春挂钩的都很美,,哪怕四年之后梦想残了,也会让人笑着落泪。。
谨以此纪怀念下那个美丽的两院。
为什么给三星,有这么几个理由:电影纯碎为了消遣,剧本老套无新意暂按下不谈,但毕业嘛,总会是希望和伤感并存。
至少导演和编剧让观众看完之后有点这种感觉,虽然中间有几次真的想放弃但一来想锻炼自己的耐力,而来看这个片子能烂到什么程度,其实结尾还是蛮温馨的,尤其是片尾曲,真的很好听。
这也是放轻手的原因。
音乐插曲属中上,主人公也颇为养眼,莉雅前面的表演估计没几个喜欢甚至觉得看都有种自虐的感觉,但看习惯了觉得这也许是他不同于其他女演员的独特。
她好像总是那么坚强,即使生气、痛苦也是嘴角上扬的,这是我欣赏她的地方。
综合起来,打发时间也还可以,剧本有待改进。
插曲很不错,这也是唯一值得推荐的地方了。
//////怎么大家就觉得我是在喷你们的学校呢,我在喷电影////////我不知道是什么学校,我随便喷可以了吧//////////我整篇文章哪儿有提到海南大学,我说的是南方学校,仔细看好么,一楼的人评论后我有修改,措词已经很严谨了,我觉得没有必要在说什么了,就这样了,完结////////你们没看到我写了一个大大的“被”字嘛!!!!!!
///////你们该去骂导演在我这儿叫嚣神马啊!!!!
/////////你们看文章还自己带入啊,真是谢谢你们的投入了,你就当一乐好么/////我对烂片有天生的屏蔽,原因有二。
其一,我很少去电影院看电影,所以能集中注意力看的电影也就那些;其二,身边有一群看大片、拍大片、写大片的朋友,所以在他们的推荐之下电影也看得比较精,或者说有档次。
但是这次,却意外中招,败在了暑期大烂片《毕业那年》上面。
朋友约去看电影,本来是准备看黑衣女人,结果另外一朋友有些事情耽搁不能赴约所以晚了一个小时,到达电影院的时候发现只有这部电影可选。
当时手贱没有去豆瓣查查评分就想着自己刚刚毕业,那么就看看关于“青春”、关于“热血”的电影好了。
因为下午场只有我们几个人,所以员工对我们说,你们可以早点进场,我先给你们放上。
当时我们的表情就是,哇,这么好啊!!!
太感谢了,结果进去就发现后悔了。
先说海报,观影前没有看海报,这会儿写影评的时候才看了眼海报,才知道,这部片子,男主角放正中,露了上身,肌肉横飞,完全卖肉。
然后海报上赫然几个大字,“清新上映”。
我想说你是有多清新啊,你有乐事黄瓜味的薯片清新嘛?
然后背景是碧蓝的天空,先不说神马神马好多评论说抄袭《毕业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完全没有抄袭好么,还没我毕业照拍的好,行不!!
进入正题。
先说影片地点设置。
应该是在一所南方的学校拍的,但是呢,我觉得这所学校|被(麻烦睁开你的眼,看这个“被”字,我去你们足主观臆断然后说我没素质,我还说你们没文化呢!!!!
)他们拍得像是|“三本”或者是“专科”,那个破啊,完全没有一种高富帅的赶脚。
如果你要文艺清新我觉得导演可以去毛泽东的母校湖南师范拍拍多么有赶脚,要不川外也可以,人家还有那长长的不知多少乘客拉屎抹过的巨清新铁轨,比柠檬味的雪碧还清新。
但是最神奇的是,所有员工都说的是一口不地道的南方口音普通话,结果几个配角都是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啊,太神奇了,太有多样化元素了,你要清新上映,导演你至少得是一口标准得台南腔普通话啊,好㕹。
再扯几个奇特得吐槽点,校长在楼底下扫操场。
我日啊,你见过中国哪个学校的校长没事扫操场啊,你把校长想得太纯洁了吧,我家乡小学的校长还包二奶呢。
总觉得这个剧组应该是巨没有钱,要不然男主角20场戏都是同一件t恤啊,难道你们剧组买了20件一样的换着拍啊。
更受不了的是,女二号收藏的男主角的照片也是穿的那件t恤。
亲,你们是拍着拍着觉得可以有这个看照片的情节就直接拉过去拍了一张吧。
女主角,先不说长得如何,但是演技就只有那样了。
我觉得她比较适合演佟展柜,笑的时候把牙龈再露多点,动作在做作点,哭得在闹腾一点,说话在风骚一点,绝对可以,再配上她不标准的普通话就可以出一个海南的掌柜了。
我朋友看着她的表演,觉得胃痛,我觉得胆酸。
电影制作方面,我希望后期你们能不能用点心啊!!!
声音背景音都还有,现场录的和后期配的不用狗耳,用猪耳都能听出来。
我靠,没钱不要拍啊,你这水准还没我毕业dv拍的好!!
片中有一句,什么什么个“芝麻”,比如说“芝麻个大头鬼啊”,我芝麻你妈啊,我芝麻芝麻你妈开搞啊,你是哪条筋想到了这句话啊,当地方言?
芝麻你妹。
然后,片中还有一艘豪华油轮哦,叫芝麻号。
那艘游船上还可以吃烤鱼,吃烤鱼啊亲,然后大小跟江湖里面的轻飘船一样。
哦,怪不得叫芝麻号。
这是看完后几个小时缓过神来能记住的吐槽点,朋友说你必须要写篇影评让他笑笑,不然他请我看电影的30块钱可真不划算!
《毕业那年》算是中国大陆青春电影的一种尝试吧。
里面很多镜头拍的很美,很有种台湾小清新电影的感觉了。
很唯美的景,配上很恰到好处的音乐,瞬间就给观者带来很多感动。
最开始那段校长的毕业致辞挺有意思的---很潮但很质朴的话语。
恍惚一想,自己也就这么毕业了。
看到电影结束的时候,片尾的那段采访倒是比影片本身更有意思一些,因为更真实。
无数的我们的无数的青春,曾经的我们的曾经的毕业那年。
女主角的颜不是我喜欢的型,不过倒是很喜欢她的笑,好像天下没有任何事情能打败她的笑一样。
我想我也应该多笑笑,笑着就不会被打败吧。
男主角很青涩啊,然后我就觉得自己老了。
那些在校园里很青春的身影,也就留在青春的记忆里了吧。
他们是高中小妹妹们的菜,而不再是我的菜了。
影片的故事情节与我的本身的想象差别很大。
本来以为会讲去山区支教的事情,不过没有,大段的篇幅在讲他们校园里的故事。
感觉讲了半天,也没有讲出一个所以然。
故事情节上面还是有待加强吧。
男一号选的不咋地,但看上去还像学生;女一号成熟了点,记得我大学毕业时还跟小孩儿似的。
让我回忆起15年前大学毕业时的场景,现在毕业的小孩儿们都没那么单纯了吧,都拼爹吃软饭当小三儿了,哪有我们当初那种想成为国家栋梁的理想(这种理想毕业没几个月就被现实击得粉碎)。
老了,只剩下回忆了。
女三号看着怎么那么像80后那个电影的一个演员啊?
再有,那个钢琴是谁搬到山上去的?
(原谅我是学工科的,喜欢琢磨);还有,去法国就不能学画画了吗?
法国可是全世界画家梦想的地方啊?
男的学音乐,女的学画画,多诗情画意啊?
这剧情编的真狗血;大学生辩论赛只有一个回合吗?
6个人唱k就花了3800?
我在深圳都没那么贵,天上人间啊!
2007年女生就用大屏幕手机了吗?
男猪脚穷得天天穿同一件T恤?
还是买了几十件天天换着穿?
穷成那样了还去学音乐?
有谁见过寒门之子去学音乐的?
不都奔着师范类、金融类、或者工科类去了吗?
学音乐能当饭吃吗?
不过,瑕不掩瑜,这个片子能让我在凌晨1点钟还能看下去,说明还有可看之处的,起码让我回忆起大学时代的美好,虽然不像类似让爱情进行到底、80后以及这部电影那么浪漫......
真挺差的... ...看起来就是小成本电影,但是情节设计真的太差... ...女主太成熟,男主是要装酷吗,感觉性格就是很通俗易懂的,那还有什么看点呢,反正我没发现... ...看到他们讲话什么的,真的鸡皮疙瘩就起来了,至少我毕业的时候不是这么矫情的,所以不是我的菜。
电影《毕业那年》秒杀《普罗米修斯》“有《异形》前传之称的《普罗米修斯》,试图探讨人类起源这个宏大主题,但最终主题还是让位于画面与视觉。
《普罗米修斯》是一部视觉效果大于故事内涵的电影。
实验失败,病毒感染,异形出击,整个银幕上被黏糊糊的大虫子充斥,科幻惊悚电影用它的公式化情节吸引了一群又一群观众。
而这种电影似乎充斥着每个娱乐时代,有网友吐槽,此类片子显然已经不再是受影迷宠爱的大片,题材好、内容清新,贴切生活,能引起情感共鸣的电影更容易得到认可,就如《毕业那年》这样的电影,看看驻足在《毕业那年》海报前,而忽略《普罗米修斯》的影迷,便可得知网友的吐槽不无道理。
据悉《毕业那年》9月21日上映。
这是一部让人可以看得到大海美丽,听得到海浪声音,感受得到海风轻抚肌肤的国内首部校园音乐剧。
”===============================================告诉我哪点超了?
看完毕业那年之后我除了想喷之外还是想喷,那美图秀秀都能PS成的封面和那蛋疼到不行的俗套爱情桥段哪点能引起共鸣了?
看这片的估计都是他们学校怀怀旧才有共鸣的吧?
我是小枫,姚宇,这部片子真的是你导演的还是挂你的名字?
如果是你做执行导演,我真的只能说。。。。
你完全在拍给自己看这部电影的观片人群到底是面向应届毕业生还是仅仅面向艺术学院的毕业生?
先把这个问题弄清楚再写剧本和分镜本啊整部电影的面向人群实在太窄了,不是说剧本的强度不够,而是张力不足,另外摄影师虽然极力填补镜头空缺但是有大量镜头空白不满,试一试所有镜头再压一压可能好一点。
压迫感强给于观众的视觉冲击力会很大程度上填补剧本吸引力的不足,但是也考验演员的外部技巧尤其是你的,身体素质和条件是你的优势面部表情真的是你的劣势。。
这不是窝头会馆,舞台上可看不清面部表情的变化但是镜头里面部表情的功力真的要比形体语言有力的多的多
本来从来不爱影评,但这真心是一部天雷滚滚的片子。
演员长得不那么养眼就算了,一部青春校园的片子,女主角一笑各种的鱼尾纹都出来了,有的男同学都老得像大叔还大学生。
服装造型也很搞笑,片中就“小仙女”的造型好那么一丁点,但是从头到尾也都是一个款的花瓣无袖裙换着颜色的穿。
最雷人的是钢琴可以无交代的搬到海边,您在拍MV么?
为了制情节,从礁石很多的石头上跳海,那么窄的个地儿怎么跳啊,太假了,您想摔死男主角吗?
整个画面PS得太无技术可言了,很多场面本来为了营造唯美的画面,但是实际是你看这个电影就像在看美图秀秀的动态版。
真的是雷得笑翻全场,我倒觉得这是一部不错的喜剧。
就这样还堪比《那些年》,笑话!
且不说情节安排严密与否,它带给我们青春了,让咱想念校园了,不要怀疑。
就是那股傲气~
一部让你可以看得到大海的美丽,听得到海浪的声音,感受得到海风轻抚你肌肤的校园音乐电影
周末烂片大放送第三弹:我自我反省,是我非装嫩看这种学龄前儿童片,男的女的都是各自领域大拿,女的有钱男的穷,但人穷不要紧啊,你备不住人特么善良不是嘛,人到渔村支教啊,人还告诉你有事想不开去跳海啊,多纯情多热血啊多青春啊。又及,我十分想扇唱什么《八戒》的那俩怪物的脸。
非常不错的一部电影,可以说是内地版的那些年,大家一定要去看看哦
到大学就开始卖肉了,你大爷的
不错哇,构图很美
看完简介,,有种不祥的预感。。。]]]请告诉我这是一群大学生拍的。。。。只有最后两分钟可看,谁让咱是应届毕业生呢。。。
剧情一般,但音乐真心不错(寂寞花火)(这片海)(快乐猪八戒)~~~
如题!!!!ps:水军哥们最后连名字都想不全了
开头的那一幕确实很烂,演员做作,导演没有镜头,但是里面的音乐还是很有品味的
当年高中艺术课上放的,确实没什么意思
……导演姚宇说很多人一听就会跟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相提并论,在他看来,《毕业那年》堪称大陆版《那些年》,或者更具体说是南国版《那些年》。……
幼稚
除了海报还有点感觉!
歌曲不错,情节烂大街。
12年的电影…算还行的看的时候还看哭了…可能是因为那样的爱情太美好吧歌很好听
高二的时候,在同学的手机上看的。现在想起来,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感觉,一半是歌曲,一半是电影吧。现在对这部电影还有些印象,也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差劲吧。我觉得题材和表达的主题都很好啊!
其实我觉得很多立意还不错,不过女主实在是……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