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希曼的末日
יוני אפס,June 0,June Zero,六月零日
导演:杰克·帕特洛
主演:Koby Aderet,亚当·加贝,扎西·格拉德,Tom Hagi,罗坦·凯南,约阿夫·列维,诺姆·奥瓦迪亚,乔伊·列赫尔,阿米·斯莫拉特齐克
类型:电影地区:以色列,美国语言:希伯来语,西班牙语年份:2022
简介:1962年,在一场公开的审判之后,纳粹德国臭名昭著的屠犹刽子手阿道夫·艾希曼终于被送上了绞刑架。一位早熟的利比亚移民少年、一名紧张不安的狱警,还有一位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幸存者,电影将从这三个人的不同角度,亲历这一犹太人历史上的复仇大事件。详细 >
但是,如今的以色列军队在干什么呢?呵呵
厦门金鸡。角度很好。对于记录上海4月有了启发。
构思精巧,不同角度的解析。我触碰了历史,或者说历史触碰了我
火葬主线其实构思还不错,但三条故事线实在是略割裂,并且说教味太重。
3.5//或许应该六月再看//从汉娜·阿伦特对“平庸的恶”的提出和讨论 从抽象的理论化的概念研究落到一个具体的经历和视角 某种角度来说 具体带出的主观体验和情绪波动确实充满了对人事判断的影响//螺丝钉有螺丝钉的用处//以色列和德意志在电影中显示出的对历史的审视态度还是吸引人
角度选择虽然刻意但也厉害,历史和现实的三重悖逆,要dont foget,不是要only remember,但是我们只能用remember来对抗foget,其实主题上还是蛮深刻的。第二章节居然能拍出一丢丢喜剧风格,算意外惊喜。
本片不是传统反战电影,虽然展示了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成果,但同时也以更多元的角度思考了二战、种族主义带来的深重灾难,通过三个主要角色展现了对后世人的影响,导演没有直接呈现刽子手的受审和服刑过程,甚至并未拍出他的全身,在将关键人物推到后景的过程中,将更多空间留给“剩下的人”:恶魔可以消灭,但是人们也要继续生活下去。
如何处决穷凶恶极的纳粹人魔艾希曼,按照一般的思路,所谓千刀万剐、挫骨扬灰都不解恨,但电影主张将人魔投入到文明社会绝对的程序正义中接受审判、放在善与正义的价值系统进行裁决。仇恨越是不共戴天,越是要追求秩序。其中,审判要确保合理合法;反而要提防艾希曼不被理发师公报私仇;分享逃生故事既非自我消费、亦非公共消费,而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越多人听到、越多人可以辨明是非,“发声比沉默重要”,可以获知暴力系统如何运作、每一个帮凶如何逃避对“平庸之恶”的追诉;从看守、行刑到火化的每一个环节都将由受害者执行,如何保证每个人都不会被非理性支配,毕竟所有人都曾是非理性的反人类行为的受害者,需要他们对悲愤的强大的自制力。昔日少年不明白自己曾触碰过历史,长大后方才洞悉个中荣耀,又是另一种幸存者叙事了。
视角挺特别,围绕纳粹阿道夫·艾希曼在以色列被执行死刑,刻画了事件中的三个相关角色:在制造焚尸炉工厂做短期工的阿拉伯裔惯偷少年、看守艾希曼的狱警,以及一个身在波兰向集中营游客讲述自己经历的犹太调查员(这个角色的段落明显是硬插进去的,虽然整部电影是明显分段的结构)。这些角色塑造的都有点讨厌,阿拉伯男孩的偷瘾简直无法遏制,做事近乎无法无天(被他老父亲衬托的更明显),似乎符合以色列的阿拉伯裔族群的负面刻板印象;狱警则对艾希曼的人生安全高度紧张,工作日程巨细靡遗,活脱脱一个精神高度紧绷的苦命打工人,对待理发师的态度也令人不适;那位调查员与别人关于如何看待集中营经历的对话也寡淡无聊,无甚见地。电影的视觉呈现很有特色,配色浓烈,整体有种燥热、尘埃落定的历史感。独特的选题视角并没提供什么新的历史介入角度
小男孩无意中参与了历史性事件,世事就是这样令人猝不及防却又顺其自然。
视角挺有意思 艾希曼正脸都没有
男孩那条线比较好
超出预期的巧妙 是我最喜欢的那种 用几个不同小人物角度讲述同一大事件的叙事。片中说由于担心狱警控制不住情绪 所以看管纳粹一律不用Ashkenazi犹太人 而只用Mizrahi犹太人 还是头一回听说 而想想也挺合理的。其实历史应该就是无数亲历者的记忆所组成的一块巨型拼图 可惜绝大多数的情况中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很多声音会被掩埋 很多故事会被遗忘。Jake Paltrow感觉还挺有才华的(比他姐强)。
试图通过一场戏剧性的火葬串起一段民族记忆以及对历史存在的思辨,但文本比重的分配组织委实一般,从造炉到火葬本身的一气呵成连贯性被强行打断乃至硬塞两段表达显得刻意和匠气,倒真不如从头到尾通过孩子的眼光审视这整个过程更好
有些真相总需要时间才能被发现,亲身参与历史的人也不一定能成为后世历史的一部分。还是挺特别的视角,讲述大屠杀给不同人群的后遗症,艾希曼全程没有正脸特写,他所代表的那段黑暗历史却一直阴魂不散,如梦魇般侵扰着每一个受害者。美中不足的是,最后一段幸存者视角稍弱了些~
以小见大,火化一个二战历史罪人从准备到执行着实让人捏了一把冷汗
铭记历史,勿忘历史。
1962年6月0日存在过。
从三位不同年龄、不同遭遇的以色列人,来讲述各自的成长和二战带给以色列的伤害&复仇
小偷小摸顽劣少年,恪尽职守的神经质狱警,仪式感满满的艾希曼之死,埋藏在犹太民族内心深处的扭曲痛苦与复仇情结,以碎片化、漫笔式、松散的方式絮絮叨叨,消耗了整部电影的结构和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