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作为网大推荐看看。
故事完整,逻辑自洽,恐怖哀伤的气氛渲染到位。
立意也还不错,最可怕的不是纸人,也不是鬼,而是人心。
不说价值观输出得好与不好,单就恐怖片的完成度来看,第二梯队还不到,第三梯队里打转。
不错了,以前花钱在电影院里看的某些恐怖片剧情和美术不如这部的,有的是。
再说说短板在哪里。
在电影里,能侵入日常生活的恐怖,让观众潜意识里恍惚感觉也有可能发生在我的生活里,才能制造出拟真的恐怖感。
也就是说先要有拟真的现实生活,才能有现实生活里真实的恐怖。
这里的现实生活不是指只能拍当下此地的时装片。
《小岛惊魂》《万能钥匙》拍的都是异国我们没经历过的年代。
但是这些发生在远方的故事依然是有日常生活,不是一开始就处于一个异度空间里。
在第一本(开头的10分钟)没有用心描摹"正常的"日常,没有假装不会有任何恐怖发生的电影,基本上可以认为是在最基本的技术层面有明显短板。
评论区现在一共才70多篇,相信主创团队能看到这条意见。
相信下一部会更好。
整体还是不错的电影,故事讲明白了,看的出整个团队的用心,但是并不是完全没有瑕疵的,个人认为主要点还是在于整个故事给的太直白了,其中也有一些人物行为逻辑性不够。
直白的点很多,但是最失败的就是结尾部分,姐姐看到报纸上的字发现是弟弟,其实这一笔没太有必要给观众感知,观众早就知道弟弟是谁了,最后的处理在姐姐的角度上在深挖内心感情会更加触动人,虽然演员的哭戏确实很有张力,单纯的情绪表达触动观众还是太弱人物行为逻辑这块最大的矛盾点,个人认为在与姐姐给出第三个故事纸葬给陌生人这块的处理太弱了,记者站在道德至高点上感慨激昂一番,都没有威胁到姐姐任何需要保护的东西,然后姐姐就说明了三叔和生叔的真相,故事逻辑性和人物行为相对还是弱一些自己大概想了下,故事结构如果将纸梦和纸葬换一下,整个故事的逻辑性会更好些:记者不相信那两个鬼故事,想要知道真相,姐姐在记者记录前两个故事和交谈中已经有些微微感知记者的身份,记者说出纸梦故事,纸梦故事是站在弟弟的角度展现,忘掉最后他杀人的部分,就到他去救姐姐,最后不知道姐姐是生是死。
至此,姐姐知道记者就是弟弟,为了保护弟弟,仍然讲出纸葬的故事,说自己是杀人凶手。
记者在姐姐的叙述中,慢慢补齐自己的记忆,确定自己是凶手姐姐坚持自己是凶手,并用枪威胁记者离开,说明自己已经将真相告知,纸葬故事就是最后的真相。
离开之际记者想要风筝,表明真相如何并不重要,弟弟只是想和姐姐再一起放风筝,离开。
姐姐回忆小时和弟弟的过往,追出,最后结尾和目前电影的结尾一样虽然有些瑕疵,但是个人还是认为这个片子还是值得一看的,希望之后这样用心的电影能越来越多
片中几段插曲小调挺有意思,有的充满诡异色彩,有的不乏温情。
比如《纸娃娃》歌词,“天上的雨悄悄下,路边有个纸娃娃。
纸娃娃,纸娃娃,你为什么不回家,是不是你也没有家”。
《相依》歌词,“月照双影落西窗,今夜为你梳红妆。
一心人,不相离,生死与君相依”。
中式民俗中的纸人、棺椁、灯笼等要素应有尽有,置景、色调都可以看出来主创团队的用心,推荐一下。
民俗类恐怖悬疑电影,大有可为,大有可为。
以下剧透:剧情核心是反对封建迷信,采用的倒叙模式。
记者向纸扎铺老板娘采访二十年前乔府发生的纸人回魂事件。
揭示出乔家老爷重男轻女,误信江湖骗子鬼话,试图杀害女儿乔媛媛以拯救生病的儿子乔桐。
纸扎铺原掌柜、以及瘸子阿生叔救出媛媛,让媛媛冒充为掌柜的学徒。
乔桐无意中杀了戴面具的父亲,阿生叔杀死江湖骗子并留下来顶罪。
乔家老爷强娶了阿生叔的恋人,生下媛媛和乔桐,所以阿生叔关心媛媛,影片穿插了阿生叔与纸人恋人的冥婚。
纸扎铺掌柜、阿生叔、警长为了不给年少乔桐留下阴影,便谎称乔桐做了一场梦,还制造了纸人回魂杀人的谣言,试图用谣言来保护乔桐和匿名活着的媛媛。
影片最后揭示,纸扎铺老板娘就是媛媛,记者就是乔桐,姐弟终于相认!
私信+++qun:
《纸人回魂》 很明显地能够看出团队的倾心倾力,对故事的打磨与场景的布置上可谓是精心打造。
虽说第一个jump scare因为大穿帮导致效果尽失,但紧接着几个连环套招确实有着不一般的功力。
国产恐怖片由于唯物主义大环境,最终必须回归现实,但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能够处理得当,反而可以把恐怖与探案元素二者结合,把内容做得更丰富。
虽说是无奈之举,但也算看点之一。
而《纸人回魂》在客观条件允许下,几乎做到了市面国产同一题材的最好效果。
不过从个人品味上来说,过于精心打造的布景,刻意调教出来的布光,还有全程配音的台词,虽说很有深夜恐怖电台图像化的感觉,但总觉得有一些脱离了生活化气息,代入感会减弱不少。
而且由于时长关系,那几条为了反转而埋的点还是不够深,观众很容易能够串联起来,影响了反转效果。
两段唱词似乎重复过多,感觉没有太大必要。
但总之,瑕不掩瑜,这是一部用心之作,值得一看。
民俗惊悚是近些年网络电影里较为卖座的故事类型,从21年票房冠军《兴安岭猎人》到去年的榜一《阴阳镇怪谈》,此类题材的故事如雨后春笋般占据网大半壁江山。
目前院线鲜有相关作品上映,观众能在网大里获取猎奇爽感。
网大市场逐渐培养又夯实了民俗惊悚的地位,这是好的现象,值得鼓励支持。
当《纸人回魂》上线后,欣闻导演和策划都亲自来豆瓣吆喝:《我想打破观众对国产恐怖片的看法》、《国产网络电影内容出路在哪儿?
》,读完后,更是拉满我对该片的期待。
但影片看到一半,不得不将播放速度调快。
依然还是网络电影的老问题:所有人物脸谱化;所有惊悚还是停留在梦境;所有情节揭露全在观众的预料之内。
这“三个所有”也将这部电影变得平庸。
为什么说《纸人回魂》的人物脸谱化?
在常规电影中,我们看到主要角色会有较为扎实的人物背景铺垫:人格魅力、性格弱点、道德缺陷、心理幽灵等。
随着主角一路冒险,他将完成人物成长,在道德层面做出最终抉择。
丰富的人物刻画是避免人物脸谱化的有效方法。
我们从《纸人回魂》里随意挑一个角色浅谈,比如陆小笙,他是串联全片的重要人物,隶属“侦探”的人物原型,那他的人格魅力里可能会有机智和沉稳;性格弱点——年少经历重大的家庭变故,可能会自卑、孤僻;道德缺陷——他记忆中是自己杀了生父,但周围人都瞒着他无罪。
二十年过去,他仍然锲而不舍地寻找真相。
这样的人物内心是有执念的,心魔会让他变得偏执,待人处世上较为自我。
寥寥数笔,陆小笙这个人物就跃然纸上。
但在《纸人回魂》里,我们看不到他的任何特点,因为编剧没给他有效的细节:没有细节铺垫他的睿智,没有细节展现他的弱点,更没有篇幅刻画他的成长。
有的只剩将他脸谱化成柔弱书生。
所以当他和南裳姑娘斗智时显得格外生硬;当他咆哮”我要真相”时又着实可笑;当揭穿姐姐谎言后,他竟能面带答对题似的微笑,心满意足的离开。
难道陆小笙去浮水镇的目的就为了告诉南裳:姐,别装了!
我比你更聪明?
面对一位保护自己而隐姓埋名二十年,甚至毁了一生的姐姐,陆小笙表现得过于轻松。
结尾我们也没看到人物内心有任何态度,他会报恩?
或赎罪?
完全没有,就算陆小笙决定隐藏这个秘密,故事结尾是不是还缺少“真实的自我揭露”情节呢?
是不是作为弟弟,在道德层面的选择上会给姐姐一些慰藉呢?
无独有偶,姐姐的人设是誓死守护弟弟的秘密,但面对记者的逼问,寥寥几句话就能让姐姐敞开心扉,套出所有有用的线索。
试问这样的人物可笑吗?
本应该像《看不见的客人》里,男女主紧张刺激的斗智斗勇,可惜写水了。
究其原因,作者没有细想笔下的人物。
再说乔老爷,更是脸谱到极致,甚至毫无脑子。
他给了法师一次祭祀的机会,不但没能成功还弄丢了女儿。
后面女儿莫名其妙地送上门来,乔老爷不闻不问,二话不说又给了法师一次机会。
偌大的乔府,富甲一方的人设,在最后对决硬是一个打手都不带,乔老爷单刀赴会。
主创们,你们自己觉得可信吗?
倘若主人公面对的是位没有脑子的反派,姐弟俩、刘三、阿生还能受这么多罪,岂不更蠢?
观众为何要花宝贵的时间看一个降智的故事?
索然无味,难以共情。
一部电影没有人物,就只能期待视觉奇观了。
导演在营造惊悚恐怖氛围时,考虑了很多:美术、影调、音效、音乐等,却没有琢磨如何运镜。
恐怖元素基本都是直给,怼着正拍,镜头欠缺氛围感。
对比去年口碑佳作惊悚片《危笑》,高下立判。
除了说内容的问题,也给些中肯的建议。
看《纸人回魂》会想到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该片除了人物刻画扎实外,在情节揭露上也是出人意料,紧张刺激。
反观《纸人回魂》,节奏略显拖沓。
究其原因,《看不见的客人》开篇就有倒计时的设定,女主必须在出庭前一小时内拿到男主的犯罪证据。
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故事情节悬念迭起。
《纸人回魂》不但没给时间设限,反倒一个简单的故事从晚上讲到了天亮。
如果合理加入“倒计时”的设置,故事可能会变得更有意思。
国产网络电影内容出路在哪?
至少不在《纸人回魂》里。
我想打破观众对国产恐怖片的看法1月6号,《纸人回魂》终于上映了,当我第一次看到《纸人回魂》的剧本后,无比的激动和兴奋,一个好的剧本是会让所有创作人员有着打鸡血的创作欲望,当时我心里就埋下了一个小小的欲望,我想拍出一部打破观众对于国产恐怖片的看法,国产恐怖片并不差!
拿着剧本,组建了拍摄团队,在筹备前期,我和摄影指导以及美术指导沟通完整个剧本的调性和风格后,确立了电影以 白、红、黑、黄的四个色彩,分别对应故事里面的纸童、纸妻、纸祭、纸梦,每个故事有着不一样的情绪和氛围,我们在画面色彩上把这种氛围再往上提高。
纸童故事中基本上以做纸人,白事等故事情节为主,整体的场景布置,包括纸人等道具色彩做了与白色的搭配。
纸妻故事里面,以结婚为主,大喜事,所以红色的色彩是最合适不过,包括后面何小莲的衣服也一直是红色,扣住这个故事的色彩。
纸祭的故事是比较黑暗的,封建迷信的父亲把女儿的命拿来换儿子的命,这悲惨的命运用黑色来体现最合适了,在电影里乔家的道具、背景基本上都是以黑色为主,色调都偏冷色调,展现出乔家的黑暗和冷血。
在结尾纸梦这段故事中,真相都解开了,最后所有人都在保护孩子,人最终还是温暖的,而且有希望的,所以用了暖色调,黄色为主。
希望可以凸显一些人性善良的光辉,通过电影视听语言的表达出来。
《纸人回魂》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多的空间去表达,去创作。
从人物来讲,每个人物的关系非常清晰,人物性格各有不同,每个角色有些很多内心活动,所以在演员表演上,他们的层次会很丰富,每位演员老师都非常努力,认真揣摩每个角色的精髓。
在以前拍摄的片子里面,很多时候找不准人物,其实现在看来还剧本没有打磨好,人物没有研究明白。
有了好的故事,作为电影导演,画面的呈现是代表导演的功力,恐怖片比其他剧情片难在光影和镜头需要的设计,太过粗暴的吓人设计,观众已经早已厌倦,在我看来现在的恐怖片更多是藏,小的细节,人物微表情,道具光影的暗喻等方式来告诉观众,这里面其实就有很多的美术,镜头语言,光影的设计,我们前期做了很多的分镜和画面设计,在电影成片中基本上还算实现完成。
《纸人回魂》里面含有大量的夜戏,光影的变化,很多时候夜内的戏,我们都是白天封上黑布去拍摄,这样也是为了争取更多的时间去实现好这个电影。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天是拍摄开场戏,一天转了4个大场景,其中包括两个大夜戏场景,就是电影里一开始的树林和乔府,因为陈国坤老师就一天的戏份,所以一天内必须把他拍完。
拍完这个电影,对我的感触在于好的剧本是多么的无比重要,作为网络电影新生代导演的我,经历了行业最早的野蛮生长期到逐渐成熟。
我跟着这个行业在成长,感谢有网络电影的存在,感谢平台们对于网络电影的扶持,才能有我们年轻导演更多的机会。
最后想和所有观众朋友们说声谢谢,感谢你们支持《纸人回魂》这部国产恐怖片,不知道这部片子能否改变你们的看法,至少我和我的团队们一起努力过,尝试过了,这部片子我们不留遗憾!
大家好,我是《纸人回魂》的编剧何三七,借着这次电影上线的机会,我想聊聊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
当21年年中陈昕老师拿着《纸人回魂》的过审大纲找到我时,我当即表示很喜欢她写的这个故事。
当时的大纲里虽然还没有后来的四段式结构,但已经有了很让我感兴趣的恐怖意象“纸人”以及封建迷信导致家庭悲剧的故事主题。
在决定接下剧本工作后,我立刻开始了素材的收集工作。
我收集了大量民国时代的民俗资料,明确了中式恐怖的基本方向。
纸人,冥婚,叫魂,我为故事找到了一众民俗点作为商业外壳,却始终无法找到能让自己相信并沉浸的故事内核。
为什么一手遮天的乔老爷会愚昧到相信献祭自己的女儿就能拯救自己的儿子?
为什么阿生不能像江湖侠客那样快意恩仇,直接杀死夺走自己妻子的恶霸乔安?
为什么小莲明明不爱乔安,却依然能为他先后生下乔媛媛、乔桐两个孩子?
为什么警长明明洞察了一切却只是将案件定为悬案草草结束?
......类似的为什么还有许多,身为编剧,我可以如同上帝一样安排角色的生死,却无法写下我自己都无法相信的故事。
我突然对“中式恐怖”的定义有些恍惚了。
中式恐怖到底是什么?
仅仅就是棺材纸人,鬼怪做法吗?
我觉得没有这么简单。
我回想自己的童年时代,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大人的世界本身就是充满未知与恐惧的。
我不明白为什么葬礼时有人要扯着嗓子的虚假哭泣,不明白为什么吃饭时女人不能上桌的约定俗成,不明白同学们为什么一定要欺负村里有名的傻子,不明白婚礼闹洞房时新娘子明明满是不愿却又强挤出的笑脸。
伴随着一天天的长大,我的不明白依然是不明白,但我已经不再为这些事而困惑,因为我也已经习惯了。
我渐渐摸索出一个答案,中式恐怖不是对某样具体事物的恐惧(如西方基督教中的魔鬼),而是因恐惧逐渐习惯进而导致的麻木。
麻木,才是中式恐怖的本质,它是让所有人绝望和痛苦的根源,也是我在《纸人回魂》这个故事里最想写出来的东西。
在清末民初的百贵镇里,人人都因为害怕乔老爷背后的刘大帅而自觉接受了他一手遮天的统治,并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对此感到麻木。
在所有人的视角里,乔老爷就是规则的制定者,他可以霸占小莲,逼走阿生,却没有任何人敢提出反抗,包括阿生和小莲自己。
因为他们已经习惯接受并无力改变这样的现实。
甚至连乔老爷本人也对这种现实感到麻木,在他的视角里,只有断子绝孙才可能推翻这种秩序,为了避免此事发生,即使牺牲女儿他也在所不惜。
至于警长赵全,他在人生的绝大多数时刻都只是个懦弱的警长,他目睹了小莲被抢亲和阿生被送往战场,却依然无力反抗,更没有能力妥善安排好乔桐的未来。
我开始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因为这种麻木至今也屡见不鲜。
大山里被拐卖的女子哪个不是“何小莲”?
她们的恋人“阿生”至今都找不到爱人的下落,最终只能慢慢忘记。
招摇撞骗的气功大师王林不就是上世纪90年代版的“韩季”?
重男轻女家庭长大的孩子每个人都是“乔媛媛”,却不一定有“乔桐”那样的弟弟。
至于“乔安”和“刘大帅”...面对这个现状,今天的我们都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麻木地接受这一切,又怎么能怪一百年前的人麻木不仁呢?
与鬼神相比,我觉得这种无法改变的麻木更让人恐怖,是我心里认为中式恐怖能够直击人心的内核。
我认真地看了大家对这部电影的评论,许多人都提到这是一个反对封建迷信的故事。
我认为你们说的对,但是在反对封建迷信这个主题之外,我还夹杂着一点小小的私货。
我认为这个故事真正讲述的是几个麻木了一辈子的人在面对两个遭遇绝境的孩子时罕见地清醒了过来。
他们清醒地意识到他们有责任实现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的呐喊,“救救孩子!
”并为此果断地付出行动,最终守护了两个孩子二十年后得以再次相遇的温情未来,他们每个人都是这个故事的英雄主角。
我接受大家对这个故事的一切批评,比如说故事不够恐怖,封建迷信的主题在今天有些过时,前面装神弄鬼结尾却以温情收尾,这里面有一部分原因是当下电影市场与政策的现状,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我认为中式恐怖的内核从来就不应该是鬼怪。
我很喜欢一句话“我们害怕的鬼,是别人朝思暮想的人”,如果有机会能遇到逝去的亲人,我不仅不会恐惧还会感谢能让我再有与他见面的机会。
中式恐怖最让人害怕的,是面对不公与黑暗时,那一张张面无表情,麻木无言的脸庞。
每每想起,都让我不寒而栗。
PS:电影的三首配乐歌词也是我写的,都已经在网易云和QQ音乐上线,推荐大家去听《纸娃娃》的时候代入下乔媛媛的视角,会更有一番滋味。
PSS:感谢林珍钊监制与成思毅导演精彩的拍摄给了我能够在荧幕上看到这个故事的机会,感谢陈昕老师精彩的策划案,让整个故事有了出发的起点,没有你们,就没有《纸人回魂》这部电影,2022,没有遗憾,只有感恩。
真的很久不看恐怖片了,上一部看着不错的还是《女蛹之人皮嫁衣》,不过对这类型国产片的印象还停留在,嗑药和神经病的阶段,像《枕边有张脸》《半夜不要照镜子》《京城81号》号等等等《纸人回魂》确实扭转了我对于国产恐怖片的印象,故事的发展终于走向了一条‘一切不合理源于合理’的道路。
这个合理不仅仅是剧情内容上的合理,还有叙事结构的合理,逻辑自洽的合理,情感递进的合理。
就我的观感简单谈一下吧。
谈之前呢插一个题外话,《纸人回魂》很像我之前玩的游戏《纸新娘》系列,不管是从美术布置,结构叙事,故事配乐,都很像,整体成片质感也相当类似,稍显不同的是,游戏需要解密去完成情节推进,电影的叙事少了一些推动力。
回到主题,这个片子采用了章节似的单元叙事,每一部分都有对应的主题,同时存在着内容上的转承,整体而言,叙事是完整的,每一部分也能做到逻辑自洽,叙事的视角不同,完整的呈现了一个封建男权思想毒害下女性的故事,但是因为整个故事是从女主角口中说出的,因而每一部分的连接都缺少了恐怖片应该有的神秘和未知,整体叙述都很平淡,衔接说不上不畅,但无惊喜,也就少了些观众观看时的紧张与期待情节上的合理,主要是故事虽然呈现了多个视角的叙述,但始终围绕着同一件事情展开,并没有跑题,能做到这一点就击败了好大一部分片子,虽然整体情节并不出彩,很多情节观众都能猜得到,但是胜在叙事的完整各方的讲述都没有明显的瑕疵。
受制于大环境的影响,我们不可能拍出《咒怨》《棺材》一类的追求感官刺激和异世界恐惧的片子,但是民俗恐怖反而多了一份温情的力量,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唐人拍的聊斋的民国版,可以说现代聊斋,冲这个,它值得鼓励。
刚才说到了民俗恐怖的温情力量,这部片子也刻画了善良淳朴的三哥,痴情执着的生叔,封建愚昧的乔安,姐弟情深的主角等等一系列群像,但是有个很大的毛病,群像刻画的过分脸谱化,而且不太深刻,这就是我在标题里讲的,人物塑造不论情节,语言,还是细节渲染上导演的功力都偏弱,每一部分的情感,我都没有太深刻的感受。
特别要说的是,虽然是网络电影,但是它的美术,特效,镜头感真的都很不错,这也是最吸引我的一部分,光看画面的话,你是能感受到中式恐怖的审美取向的,它美术方面的成功,相当程度上赋予了这个片子独特的质感。
导演和编剧加油打磨一下剧本,好好把故事讲好,这类片子会更加出彩。
意料之中的没有鬼,意料之外的好故事。
恐怖氛围包裹下,内核是坚定不移的爱情、相互保护的亲情和朴实正义的友情。
片中处处埋下伏笔,首尾呼应,封建习俗有的能寄托人的思念与期盼,有的也能让人变得愚昧甚至做出蠢事。
行得端,坐得正,也就不惧怕什么。
电影画面处理得很细节,演员选角也不错,尤其阿生和小莲,演绎很贴角色,场景布置和配乐也用得恰到好处,推荐。
刚刚看完这部电影,演员的演技不错,剧情前两个故事单拎出来问题都不大,作为恐怖片还是可以看的。
但请问剧组,这部电影为什么要拍成“罗生门”?
首先这是一部恐怖片,观众会先入为主不把这部电影和现实挂钩,观众的第一反应不会是思考“纸人回魂”的真相,两个故事过去,观众只会期待第三个故事更恐怖而已。
但如果我去思考故事背后的真相,把这部电影当做悬疑片观看,剧情中设置的伏笔也非常一般,“我从来没有放过纸鸢,这个可以送给我吗?
”这是这部电影最多余的一句台词,悬疑电影,伏笔要埋得巧妙,左撇子这个伏笔虽然俗套,但至少可以掩人耳目,可纸鸢这个伏笔设计得太明显了,而报纸上的“乔”字这个伏笔又太过于不明显了,所以导致最后的反转剧情特别好猜,十分无力。
而且剧情上也有整体逻辑不通的地方,首先第三个故事是女主乔媛媛守护了半辈子的秘密,一个“陌生人”几句游说,就和盘托出了?
如果是我,为了保护弟弟我肯定是当场就下逐客令了。
你又不是帮我打官司的律师,我为什么要跟你说那么多?
还有最重要的是,既然男主知道自己是女主的亲弟弟,我要是弟弟,我就直接认亲了,所有的故事姐姐一定会和我说清楚的,又何必硬要拍成一部“看不见的弟弟”?
怕弟弟接受不了真相,所以姐姐对一个“陌生人”说出了故事真相,这合理吗?
悬疑做不好也就罢了,毕竟悬疑故事写好太难,但故事逻辑都理不清,恕我直言,编剧的功力实在是不够。
其实我觉得这部电影做成悬疑片完全是画蛇添足,再选两个优秀的关于纸人的故事放在一起,拍成一部分段式恐怖片,就像韩国的《恐怖故事》系列那样的就足够了。
如果一定要拍成恐怖悬疑片的话,至少把伏笔埋好。
都说西方恐怖是物理攻击,而中式恐怖则是精神攻击,但是我觉得《纸人回魂》跟传统中式恐怖片比,还更多了一份温情与大爱,第一次看恐怖片看感动了,人们所惧怕的鬼,但却是他日日夜夜思念的人,如果有来生,他们一定还会在一起的吧。
披着惊悚的外皮,实则是家庭血案,剧情线完整首尾呼应,细节上有些巧思,拨开迷雾层层推进,结局有点感人,批判了封建思想对女性的迫害,同时也展现了老百姓质朴的善良。
~白瞎这题材了
整体剧本确实不错,悬念埋得挺足,人物动机也很清晰。分段揭开谜团的感觉也很棒,虽然分段讲故事的转场有点尬。不过有的地方有点用力过猛,密集出现的古不古今不今文不文白不白的歌,不仅没有增加悲情or恐怖氛围,反而让人觉得很尬……姐弟重逢的情绪也奇怪,弟弟小时候那么依赖姐姐,重逢时竟好似逼供?
剧情的推进逻辑薄弱的让人很无奈,一见面就倒豆子一骨碌全说了。但,还是可以一看的。
爱奇艺的《兴安岭》《阴阳镇》《狐妻》都是一个套路的假鬼真恶人,鬼故事片段都采用罗生门的叙述,似乎探索到了国内鬼片的拍法,而且还能适用,真的让人啼笑皆非。
恐怖片的精髓主要就是2个,一个是恐怖,一个是内容,至于鬼怪,从来不应该是重点,因为人类的恐惧来源于未知,而鬼怪只是未知的一种而已。这部片子完全达到了我对恐怖片的定义,因此我给5星。
不太行。能看出来是想通过结构讲好一个故事,但很稚嫩。不过全剧老小演技都挺好,加一分。
网大只能当网大还是有原因的,都是标准套路,罗生门讲故事,前面吓吓人【好一点的就加点所谓民俗】,到最后逆转成没有鬼全是人在搞事情。乍一看好像还可以,细想想,如果最后真相是这个,那前面装神弄鬼在干嘛?根本没道理,有这个时间,看点好的吧
不要对国产恐怖片抱有期待~很无聊老套,打着悬疑的伪煽情亲情片算了。
恐怖的最后都是悬疑。。不过多评价
3.3星。重男轻女愚昧至极。
网大竟然能在审核框架下做出这么一部恐怖电影,真的是惊喜。+1鼓励。
也就前半小时能看,恐怖片是不能用公序良俗的逻辑来解释的,最好解释得奇怪一点,扭曲一点,自成一套逻辑系统…
很惊喜,制作挺精良的,气氛也可以
国产恐怖片还是没让我“失望”,披着恐怖的外衣讲亲情故事,白白浪费我的期待。
看到那么高的分,我以为又是一贯的恐怖片评分偏低,可能电影水平要比评分高,还在想国产片那么争气…结果…看完以后觉得…明明服化道那么精致,故事也很不错,但看完之后就如同看了一部华丽的MTV,虽然但是,还是值五分的。不过主创团队在评论区diss别人的行为,为电影减色不少。
最后还是全员守护男宝呗
国产恐怖片的出路已经明了,那就是悬疑推理片。故事完整不破碎,演员演技不拉垮,反转真相合情合理。在广电的审核制度下,能做到这个地步,还要什么自行车?
电视剧叙事+恐怖游戏片段还原,制作提升也无法掩盖网大创作本身的问题,看了导演的文章说看到剧本贼激动,那你也真是没有见过好剧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