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豆瓣评分不高啊,我给个五颗星,因为这实在是一部诚意之作,有点张艺谋早年的感觉,而且在表达上,娱乐性更强,用一个词来形容,叫做“浓烈”。
碰到一个让自己有倾诉欲望的电影不容易,本来应该在沉淀沉淀,思考思考,读读小说,查查背景,把文字弄得更深刻更严肃一些,不过来不及了,非说不可,想到啥说啥吧。
首先想到一些名词,比如鲶鱼效应,把一条凶猛的鲶鱼扔到沙丁鱼船舱里,搅和得沙丁鱼不得安生,但是也保持了它们的活力,避免了它们在一潭死水的窒息中死掉。
对于长寿镇来说,牛结实就是这条鲶鱼。
然而牛结实并未给长寿镇带来什么好处,或者说长寿镇认识不到牛结实带来的好处,所以叫鲶鱼还不准确,还有一个更好的词汇叫“害群之马”,英语里叫做“黑羊”。
想起卡尔维诺有一篇小说就叫《黑羊》,也是讲述了一个外来者挑战了小镇古老的秩序,和《杀生》一样,卡尔维诺笔下的这头“黑羊”最终也是死路一条。
长寿镇的黑羊不止一只,还有余男扮演的寡妇。
这片子里,余男太迷人了,当然她就应该这么迷人,她就是这部片子里的马连娜,所有男人都渴望她,所有女人都恨她,当然,封闭的中国和开放的意大利不同,男人们也就惦记惦记,不敢动手,当所有人都只是远观而不敢亵玩,她就成了一个图腾,供意淫用。
最后把她殉葬了事,这也算是另类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了吧。
别人不敢碰的牛结实都敢碰,专门跟你对着干,这件事的极致就是全镇爆发的呻吟声,我不知道有多少观众被管虎的这种表达冒犯到了,反正我是爽死了,就凭这个,这电影也值五颗星啊。
隆重表扬三个演员的表演,黄渤的演绎太到位了,这种cult电影,就适合用这种疯狂的演出,相比之下,雷佳音在《黄金》里的表演就显得过火。
余男,简直就是爱神的化身,她的眼神、她的嘴唇,她的肉体无不透着强烈的性诱惑,又圣洁又淫荡,让人心旌摇荡,迷死我了。
梁静,我简直就没认出她来,管虎祸祸他媳妇真是不遗余力,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老娘们儿,还是个接生婆,位数三姑六婆之列,这个角色,绝了,甚至比前两个演员更绝,黄渤和余男多少也算本色演出,梁静的表演完全是颠覆性的。
影片故事、场景、摄影、音乐、演员都好,但是我还有点困惑,一个是立场问题,我应该站在谁一边呢?
任达华一边,认为牛结实罪不该死,而且这么具有摇滚精神的人,给镇子带来了反叛、自由、欲望这些最为人性的东西。
苏有朋一边,对牛结实的行为无法容忍,牛结实带来的一切都是通过伤害和破坏表达的,真的是该死。
这是一个没法代入的电影,你唯一能代入的人物恐怕就是任达华了。
再有一点困惑是中心思想,导演想表达什么呢?
对保守落后的中国封建礼教的抨击?
还是通过揭丑的方式满足我们的窥私欲?
抑或这又是一部政治隐喻片?
如果从这个角度讲,好多台词和情节都变得不一样了,越琢磨越爽,爽死了。。。
片子是早几个月看的,当时看的还挺带劲,一气呵成,张弛有度,虽然有点混乱但没什么冷场,结尾也圆上了,在一大拨水准屡屡冲破底线的国产片里,算是上乘之作。
但看完总有点虎头蛇尾的感觉,最近想想,好像让管虎的伪悬念手法糊弄了。
本片叫人投入,重在层层解谜式的悬念揭晓,一开始抛出大量谜团,众人身份、关系、行事动机都暧昧不明,有待侦探任达华抽丝剥茧,行成一波接一波的张力。
但全部真相大白后,谜底的分量并不能和谜面等量齐观,管虎玩了一些技法上的小聪明:比如开场不久黄渤被众人围堵,他拿砖砸头,与此同时地动山摇,众人惊骇退却。
观众看到这里,一定会直觉猜疑黄渤的自残为何能引发自然灾难,莫非他的性命与村庄命运存在某种超自然的联结?
但真相明朗后我们发现,黄渤砸头与山崩前兆毫无关联,只是恰好发生在同一时间。
回过头来审视剧情,这样安排似乎并无不妥,痞子被人围住时有疯狂之举很正常,众人惊觉地震四散逃离也很自然,但如此叠加,凭空多了一层吸引观众的悬疑效果,最后却以巧合来解释之,也太缺点诚意。
就像卫斯理早期小说,开始几章遭遇种种玄秘事件,最后一律简单归结为外星人所为,逻辑上当然没问题,但读者的好奇心就这么被利用、玩弄了。
一流的悬疑片和侦破片,谜底总是比谜面更出色,《七宗罪》匪夷所思的连环杀人案够难解吧,主谋自首后继续完成“犯罪”的结局更令人难忘,《电锯惊魂》精巧的残害游戏和诡秘的幕后主使,无不为了那个惊世骇俗的谜底服务。
《杀生》的谜底不乏高明的寓意和升华,但管虎似乎并不自信,要加上几笔伪悬疑来抓人心理,因此本片只是优秀,未能迈进一流。
文/方聿南
影片讲述了一个“不合规矩”的人被众人联手“设计死亡”的故事。
片子发生在一个外表看似安静祥和、宁静致远的长寿镇里,而内在腐朽森严,人心不古。
由黄渤扮演的牛结实看起来是镇子里的异类,有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实则是镇子里为数不多的正常人,而他在悄悄被抹杀的过程中,更彰显出人性之复杂和险恶。
本片的有趣之处,还在于“耐琢磨”三字:悬疑的谋杀解谜,对人性和社会的讽喻,甚至带有一些悲情色彩。
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这并非一部通俗影片,它对愚昧封闭的民众劣根性描写,甚至会让观众体验到“在这里读懂人性之恶”的快感。
剧情深刻发人醒悟,谁是正义,何为善良,眼睛看到的不一定真实,善良会杀生,地痞能成仁!
《杀生》话题十足,极大调动表达欲。
要是口碑极佳,票房井喷,引发热议。
有关部门,亡羊补牢,禁了这片。
就完美啦!
来!
来!
来!
为《杀生》的热议添油加醋!
把自己”杀生的论坛”对各类问题的回复,重排汇总,希望大家觉得有用。
1.余男为什么一直戴着美瞳 ?
答:马寡妇瞳孔颜色淡,是气血不足的症状。
跳出情节,和被铁链拴住的小孩、傻子、其他各色村民一样,是角色设定,包括设定成哑女,都是为了让人物行为、际遇合理——设定成异色瞳孔哑女,都是为了凸显马寡妇的出众、与别不同。
其实,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是聚光灯、特写镜头、胶片长度集中在具体的个体时,观者更易觉察到。
当这种觉察和个人认知重叠后,就会产生私体验。
一个不知道美瞳为何物的人,可能会认为马寡妇是不是异族(站在汉族本体论的立场)。
2.知道有人要害自己和孩子,牛结实为什么不带着寡妇和孩子一起走,而选择自己死(话说他最后到底死没死)?
答:生于斯,长与斯,迫于无奈,死于斯旁,魂归于斯。
牛结实怎么死的?
这是电影的戏核,任达华饰演的救援医生也好奇:死因不明(直接死因是疾病、失温还是饥饿,解剖都能查的出来),这是真正有意思的地方。
剧情细节是,医生发现牛结实时,牛似乎还有体温,带回村里,众人忌讳,医生更加好奇,以中医理论判断牛结实魂魄已散,遗体解剖,研究死因--解剖结果牛结实很健康,死因不明。
3.任达华到底是什么人?
最后头发为什么突然短了?
他额头上的刺青到底有什么寓意?
答:额头上的刺青?
额头左边的疤痕吗?
观影时真没观察仔细。
被问题激发灵感了!
提到刺青直觉联想到黥刑http://wapbaike.baidu.com/view/98211.htm?ssid=0&from=2001a&uid=wiaui_1328439432_9078&pu=usm%400%2Csz%401320_1003&bd_page_type=1会不会医生是清末留洋参与改革派的学生?
当时岭南区域很多学子受改革思想影响投身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获刑发配边疆——这也是导演选用香港演员的原因?
医生变短发是认同牛结实,认为以后不应止于研究探明真相,要弄你!
弄你!
弄你!
一个人又怎么样!
特立独行又怎么样!
搅得天翻地覆,大家活的才有意思--甚至才能活!
当然推到终点,一定还是天崩地裂,一拍两散,必然失败。
哪尼弄还是不弄?
4.关于苏有朋,小时候为了防黄勃偷肉而封了烟囱闷死了爷爷奶奶,极其悔恨的他把罪责归于黄勃而要报仇致黄勃全家于死地这条线觉得有点牵强。
答:严防死堵害死人啊。。。
5.三叔往肉里面打毒药这件事及以后很不好解释,一是打毒药是集体讨论决定是还是他个人行为?
二是毒药如果是致死的药的话就没必要兴师动众全镇的人用“语言”“表情”来杀死黄勃,多的是机会对黄勃下毒的。
三是苏有朋阴差阳错吃了,他是应该死呢还是不会死?
答:下毒是肉贩的个人行为,和老祖死后——政府派来见证长寿记录的俩医生解剖直接死因不是饮酒——追打牛结实一样,是超出72条村规的破格行为。
所以牛医生取走肉时,肉贩没吱声。
无缘由的想到韩寒博文《来,带你在长安街上调个头》里那句“如果一个地方充满着的不被限制的权力,那么谁都不会安全,包括掌权者自己。
”6.红眼病是怎么回事?
答:刚开始也没什么头绪。
就情节,牛结实离开村子后,红眼症状才在村里传播开。
一开始红眼是为了让牛结实疑心,故意让眼红的村民——怎么做到的没像“诸葛壶”、“三月淋雨洗澡”一样闪回演示(不知道是不是拍摄了,公映版没剪辑进去)——和牛结实对视而过。
牛姓宗族村落有传染病的消息传到县政府,派救援医生到牛村,就全族都红眼了。
会不会是,村民想做戏就做足,既然说是牛结实把瘟疫传给大家,就全村把眼弄红,把调查的医生吓跑,糊弄过去——有两个佐证:1.牛结实已经离开村子,还把肉铺家的小孩栓着,显然是防着他同外来的人胡说八道;2.外来救援医生没被吓跑,继续调查接触到村子里的人,神奇的眼又都不红了。。。
又或者全村眼红是一种反向的“心由境生”?
还有一种可能更扯——牛结实黯然离开后,大家想到这个泼皮过往为村里带来的鸡飞狗跳,生动活泼,自己这次做的这么过分,悲从中来,羞愧难当,集团哭红了眼!
7.那块大石头,开始时掉下的时间是牛结实被村民扔下山崖后回来那一刻。
后来又是电影完全要结束了那一刻,难道不是同一块?
还有这个寓意是什么?
答:一小一大两块山石,小的被崩下来后,用木桩支柱了摇摇欲坠的大山石。
幺婶的小肉肉在追砍还是要设陷阱压牛结实时,把木桩劈缺了——在最后山崩时有个压断缺口木桩的快闪特写镜头(大山石会不会坠落 ,木桩缺不缺口不是必然因素,但加固支撑——而不是相反,才是该做的吧。。。
) 8.本片导演的意图是想表现什么,人性的压迫?
情欲的压抑?
政治的黑暗?
答:意图不重要或很难知道吧——除非导演自己写文章,不过一般聪明的创作者不喜欢限定作品的含义,越有启发性越好,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解读最好。
牛结实是一个很调皮的人,很多影评说他本性善良。
因为他救了哑女。
但是如果我身边有这么一个人我是拒绝的,牛结实是一个没有规矩的人,所以这也是其他村民排斥他的原因。
他捣乱村民的生活,偷窥,借东西不还,调戏妇女。
也许有人说这些都是小恶,为什么你们不能容忍了,村民还用活人陪葬了,那才是大恶。
但是牛结实触及是信仰,是道德。
他偷窥别人是不道德的,他借东西不还也是不道德的,他挖人家祖坟也更加是不道德的。
别人难道不知道自己祖坟有陪葬品,但是那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是信仰,是规矩。
因为牛结实没有规矩,没有信仰,所以也就没有了道德的底线。
本片发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整个故事乍看之下似乎荒谬绝伦,然而在其中却充满了隐喻的符号。
无论是老祖一身雪白貌似纯洁的垂死,或者村民黑色装束的凝重,油漆匠与接生婆心有余而力不足的交合,牛结实与众不同的飞扬跳脱以及外界时刻存在的地动山摇,无不充满了对社会的暗喻。
本片终究讲述的,还是对旧制度的反抗,面对遗老遗少的手段,为了新生儿的诞生,最终反抗者只得悲剧收场,而遗老遗少们却在不知不觉中,却成为了被人利用的杀人工具。
最终整个旧制度,在天翻地覆中完全毁灭。
主角牛结实,一开始呈现在大家眼前的,是官方宣称的所谓恶势力,破坏分子。
然而随着剧情的发展,角色的许多背后内幕被发掘出来,丰满着角色的血肉,最终表现出来的,却是一个基本无害,善良调皮,心地纯良的人,而这个人所做的,只不过是一些比遗老遗少们更有人性的事而已。
在下个月份即将到来的时候,看这部电影不由的就让我会想起很多很多,但是却不能多说,就好像牛结实偷看油漆匠与接生婆的敦伦,大家都知道他在看,只是假装不知道罢了,可牛结实却不该说出来,说了,别人也就不好意思不整治一下了。
其实好多事都这样,有人捅破了窗户纸,那就不得不做做样子整治一下,要是没人说,那睁一眼闭一眼的也就过去了。
所以,当我还不想和牛结实一样被迫死去的时候,我实实在在不能对这部电影多说啥了。
黄渤和余男奉献了极其高明的演技,电影采用颠覆式的表现手法,用后面的发展来颠覆前面所呈现的景况,颇有可看性。
我就怒了,有这么肤浅的“隐喻”吗!
所谓大家以为的“隐喻”,不就是说一神马压抑人性充满各种规则的社会,诸如此类,然后出现黄渤这一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类型,然后寡妇象征追求真爱啊却被当作堕落然后牺牲的女性类型,然后传着黑衣的人们就是那个压抑社会作为帮凶的人本身,再然后小孩子都是跟黄渤的就是因为孩子还没有被彻底扭曲,尚存良心一类,至于地震就是指这样的社会背后越来越暗潮汹涌啦,终究是会地震一般地毁坏啦。。。。。。
最后还成功地恶到我的就是象征希望的新生命最终被救出来了啊。。。。
等等等等。
尼玛还能再肤浅点儿,再老一套点儿么!
就只说那些表面的东西,也是漏洞百出。
那么偏僻一个地方,一村子人杀一个人还杀不死?!
在桃坪羌寨的随便哪个小巷子里,谁上去戳他一刀这事儿不就完结了么。
那姓张又姓牛的卖肉,毒肉没送出去,居然就那么挂着,挂N天,毒死苏有朋医生。
这不脑残么这是那一寡妇,你要让她追求真爱你就追求,能不要一脸贞节烈女的表情,谁强奸你就跟谁在一起了么。。。。?
真心伤不起==我倒喜欢了反面角色梁静。。。。
拜托这些导演。。
不要再假扮高明了。。。。
非要说这片有什么好的地方,那就是还算流畅吧?。。。
背景音乐很好。。。。。
我们四川的风景很美!
中午闲来无事,习惯性地左手端着一碗米饭,右手鼠标在qqlive里找电影看。
然后就看到了这个影片的推荐,“杀生”这个词从心里很不喜欢,但是一看演员有黄渤、任达华和苏有朋三个影帝,有点兴趣了好像还能看一看,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一路看下来。
一般的国产电影看到一半就会吐狗血,这时候我一般也会迅速“鸣金收鼓”。
可是这一路看下来,居然没有想退堂的赶脚,而且像吸了鸦片一样亢奋,看到最后泪流满面,倒有想来写写感受的强烈欲望。
于是来吐槽了。
不知道是考虑到中国绝大多数观众进电影院就是图个乐呵,还是出于对电影主管部门构建和谐社会倡议的迎合,近年来,有人文情怀和思想追求的第六代导演们都纷纷选择拍摄喜剧题材的作品。
当然,喜剧片可以是《大灌篮》《十全九美》那样的烂片,也可以是有着极高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的好电影,如何操作完全取决于导演个人,姜文在《让子弹飞》、管虎在《斗牛》中的表现都证明了这一点,而后者的新作《杀生》,同样没有让人失望。
要吸引普通观众进电影院,要么需要大的场面(好莱坞大片如是),要么就需要有一个好的故事。
《杀生》里讲述的故事并不赖:全片围绕小镇居民希望镇上作恶多端的无赖牛结实离开或消失而展开情节,场景的反复切换、多重叙事角度和手法的运用,以及恰如其分的背景音乐所渲染出的惊悚氛围,都让这样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凸显了层次感,大大增强了影片的吸引力。
除此之外,影片中那些充满荒谬和喜感的场景和对白,也是此片作为商业片的一大亮点,这一点,管虎在上一部作品《斗牛》中就已经运用自如,这部电影更是不在话下。
在成功让观众走进电影院,并耐心坐下观看这部电影之后,导演便开始向我们展现他对个体与社会、传统伦理与自由意志的深入思考。
从影片开始,管虎不惜采用大场面,为我们展现了长寿镇居民为120岁老翁举办盛大葬礼的场景:所有居民均身着黑衣,迎天呐喊,念念有词。
这一场景充分展现出,长寿镇是一个在传统宗法制和儒家伦理道德统治下的小镇,虽然时间已经到了20世纪40年代,接近民国末年,这里的生活秩序和运行逻辑却跟千百年前并无太大区别。
全镇居民多数姓牛,因而牛家的族长,自然也就是小镇的统治者。
他依照儒家礼法判断小镇居民生活中的是是非非。
在这样一种安排下,小镇本来应该是井然有序,与世无争。
然而,牛结实的出现完全打破了这一切。
他本来就是过路客马老三在小镇上留下的后代,因无人料理才改姓牛。
没有受过教育,再加上没有亲人管教,使得牛结实的生活逻辑没有受到任何传统道德的牵绊:他在小镇上白吃白拿,调戏妇女,偷看牛家夫妻亲热,与小孩们一起展开撒尿比赛。
更为致命的是,他救下了按照传统礼教本应殉葬的马寡妇,并与其同居在一起。
这样一个遵循自己自由意志,潇洒生活的人,让我想起来加缪名作《局外人》里的主人公莫尔索。
然而正如莫尔索不容于当时的法国社会一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牛结实同样不见容于长寿镇的居民。
于是,一个害死牛结实的阴谋就在全镇居民的默契中悄然展开。
莫尔索的死,表面上是因为他没有为母亲的死而悲伤哭泣,实际上是因为他与周围的居民都不一样。
同样,牛结实必须死的理由,也是莫须有,或者在中国的法律之中很难界定的,他死于与周围人的不同,与周围人所习惯的生活逻辑和伦理道德的不同。
仅此一点,他就必须去死。
牛结实的命运是悲剧性的,他原本可以从容离开小镇,然而为了挽救自己孩子的性命,他无奈地选择了自戕。
在即将赴死之前,他向小镇各家各户归还了自己偷拿的所有财物,然后独自一人,躺在半山腰的岩石中等死。
这样一幕场景不由得让人心酸,导演仿佛是要告诉我们:人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某种伦理道德和生活秩序是以摧残个体自由和生命为代价的话,那么这样的秩序就应该被打破。
临死之前,牛结实身上放置的音乐盒——这样一个纯粹的来自西方的物件——仿佛在暗示,西方的人权和自由思想是否是拯救牛结实的救命稻草?
这种问题的答案,导演留给了观众自己去解答。
当影片结尾处,葬礼的场景再次出现,随即到来的是地动山摇,大地震仿佛要席卷一切。
这样的地震极具象征意义,因为熟悉历史的人都明白,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什么重大的变化?
当一个牛结实在挑战传统生活秩序时,全镇居民可以用阴谋将他消灭;而当摧毁传统伦理和秩序的,是来自整个国家的力量时,等待长寿镇居民的,是什么呢?
随即,影片中再次出现了牛结实往小镇饮水井里洒催情药的场景。
一时间,小镇的男男女女都欢呼雀跃,在街上自由欢歌和舞动。
没有了传统的羁绊,小镇居民真的就能迎来自由和快乐吗?
这样虚拟的场景来自牛结实的想象,而历史也证明,这种想象同样是海市蜃楼。
时间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社会、自由与道德的命题同样在困扰着我们,拷问着我们。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没有准确的答案,然而至少在这个时代,还能有这样的电影,让我们在欢笑之余,思考这些终极命题。
这或许,才是《杀生》这部电影的最大意义!
《黄金大劫案》VS《杀生》宁浩与管虎是好朋友,黄渤都是二人的金牌搭档,余男、喜剧演员王迅也都出演过二人的电影,两人电影风格走的都是邪门道路,二者有太多可以比较的地方。
拼导演:新生代与第六代,棋逢对手宁浩生于77年,被称为“新生代怪才”,凭借《疯狂的石头》一战成名,尽管《石头》基本上就是中国版的《两杆大烟枪》,但这依旧挡不住“宁式喜剧”在大众影迷界的地位。
随后《赛车》在那个年头冲上亿元线,一时风光无二。
可惜《无人区》莫名其妙的折戟沉沙没有拿到龙标,让宁浩暂时沉寂了一段时间,但这同时也让《黄金大劫案》的出山多了更多的噱头和期待。
管虎生于68年。
年龄上做不了宁浩他大爷也基本可以做宁浩他叔,那在这里就且称他为管虎叔叔吧。
管虎叔叔与贾樟柯、王全安、王小帅、张扬等因为生于60年代、且拍的片片又多以关注边缘人物环境为主,而被统称为第六代导演。
管叔叔人到中年拍了一堆的电视剧后,携带《斗牛》回归影院,票房成绩和影迷口碑双丰收,还顺带让自己的黄金搭档黄渤拿下金马影帝。
所以这一次《杀生》再出,接不接地气已经无需辩论。
结果:宁浩更受期待,管虎不遑多让拼演员:一代新人换旧人 谁更好看《黄金大劫案》力推新人雷佳音和程媛媛。
大家要问为什么,宁同学的回答是男的分裂、女的好骗。
而石头帮成员刘桦、郭涛、岳小军、黄渤等都是仗义助阵。
目前敢有意为之推新人的大导演除了张国师以外不算太多,凯爷在《梅兰芳》里推出余少群大获成功,宁浩这次力推新人,是相当值得鼓励的,新人的出演也会给观众更多的新鲜感。
《杀生》主演黄渤和管虎可以称得上真正的金牌搭档。
从2000年的《上车,走吧》、到观众熟知的《斗牛》,黄渤都是管虎的御用男主角。
其实比之余宁浩,管虎才是黄渤合作最长久的金牌搭档,并且这对搭档在《斗牛》里已经接受过观众的检验,更何况,相比较在《黄金大劫案》中的友情客串,在电影《杀生》里,黄渤可是实打实的男一号。
另外,《杀生》中的主演任达华、余男、苏有朋另加黄渤、号称全影帝影后阵容。
结果:《黄金》力推新人,《杀生》更胜一筹。
拼题材:《黄金》渐入主流,《杀生》风格明显《黄金大劫案》背景设置在上世纪30年代,那个狗日的侵华时期,小人物因为一场劫案变身大英雄,接地气的题材;动作、喜剧的类型定位已经是时下最主流的题材,当然相信经宁浩之手,依旧会留下他独有的荒诞派“石头风格”。
《杀生》的故事选自陈铁生的荒诞悬疑喜剧《设计死亡》,管虎在电影中加入黑色幽默的元素,定位为黑色惊悚喜剧,虽然缺失了动作的卖点,但悬疑和黑色的卖点相当出位。
再加上余男和黄渤的男欢女爱,也给《杀生》增加了更多出奇制胜的砝码。
结果:《黄金大劫案》已成主流,《杀生》玩悬疑出奇制胜
挺搞笑的,这不就够了
真受不了,这也算是电影?
我承认自己没看太明白,或许管虎有什么想说
我想起初中的时候有一个很招人讨厌的男孩曾遭到几乎所有人的孤立,不知那时候他心理在想什么
故事没讲好。为什么就不能老老实实讲一个故事?不玩倒叙、插叙不行吗?
管虎心太大了,可惜不好看
杀生.Design.Of.Death.2012.HDTV.MiniSD-TLF.mkv
不错的片子,品味各种人生百态,发人深思
男女主角可以看~
“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全篇有很多倒叙的情节,任达华就是一个探索者,黄渤演技很好,苏有朋再次挑战奸角,余男露得很到位,梁静扮丑很可爱~每个人物的角色都很鲜明,用一场全民骗局害死黄渤,其实都是一个人的阴谋
看着看着睡着了
很好的文艺片,是寓言。
好故事!只是想表达的东西略多。
★★★☆,不好表达这部电影。电影有着比较深刻的隐喻和批判意味,在思想表达上显得难能可贵。但整体通过插叙、倒叙的手法轮换,容易让人跳脱,台词语言上采用方言很符合背景,但是内容上显得单薄了些。在众多国产片里,这种荒诞过于癫狂的表现不常见,挺有水准的,但是作为电影本身不算很好。
故弄玄虚
除了那个古镇和极具民族特色的川话对白吸引了洒家之外,俺表示这是一部架空现实的劣质电影
一群乌龟温水煮青蛙的故事
一部过于探讨人性的片子,重点是太过于了... ...
1.余男很美很性感。在里面。2.苏有朋毫无演技可言。3.黄渤无可挑剔,但是导演过于用力,装神弄鬼,仪式化太严重。导致片子支离破碎无趣乏味。拍完斗牛太自恋了还是怎么着?
太故弄玄虚了,不过余男真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