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先生欠债20多万美元,信贷公司祝他愉快,却让金先生更加确定想跳河寻死的念头。
金先生从小就怕水,想离开岛,在水很浅的地方就开始扑腾,其实水还没过膝盖,他又狼狈的爬回岛上。
金先生吃不到野鸭肉,吃不到鸽子肉,扎鱼扎到自己的脚,爬不上树吃鸟蛋,只好一次又一次的吃着野生蘑菇。
金小姐右边额头三年前烧伤,从此没出过家门,深度宅。
种玉米吃炸酱面是金先生的希望,后来也成为了金小姐的希望,她告诉母亲她也想种一些玉米。
当金先生想知道金小姐是谁的时候,金小姐选了一张韩国漂亮广告模特的照片准备给金先生,可最后一刻她放弃了,她知道自己的样貌。
曾经的脸部烧伤让她不敢面对别人。
金先生和金小姐最后见面,可见面之后呢???????
你有没有试过这样一种感觉,仿佛心灵被洗涤过一样,而后充满了温暖?
——题记很久没看电影了,心里很毛躁,不知道干什么。
经历过一年的洗礼,我又变得成熟,但还是爱搞怪,还是希望帮助别人成就美好姻缘。
但也还是有很多未知与迷茫。
《金氏漂流记》就这样出现在我的面前,说实话,韩国一年能出10部好片就谢天谢地啦!
冲着豆瓣上并不低的评分和郑丽媛我还是点了快车下载。
电影讲的是自杀男与宅女的故事。
从汉江大桥跳江的自杀男未遂,被冲到汉江的一个孤岛上,在向过往的游船挥手大喊和拨打了911和前女友的电话后,彻底放弃求助。
开始了汤姆汉克斯大叔一样的荒岛余生之旅,自我求生之事不再赘言。
貌似受伤后三年宅在家里的宅女每天规律的生活,吃饭、运动、上网、拍摄月亮…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只是从不见人,哪怕是父母双亲。
这样的毫不相关的两人有了交集…细节:1.自杀男求助的感觉就像不会游泳的他在水中挣扎,可以救他的人纷纷离去,那种看到希望渐渐离自己远去的悲凉。
之所以不会游泳,也与小时候爸爸不顾他不会游泳的事实而眼睁睁地望着他在水中挣扎有关,造成了他的心里创伤。
2.自杀男找到炸酱面的酱料包,开始后悔以前没有珍惜平平常常的炸酱面,现在欲之而不得,同时也为宅女给自杀男送外卖打下伏笔。
众所周之,炸酱面是韩国最平常的同时也是送外卖最多的食物之一,导演意在此希望大家珍惜平常容易忽视的种种。
3.自杀男被要求离开孤岛,他那拼了命的奔跑,他想逃脱这群人,他想逃脱这已无法容身的世界,不想回到现实世界;但同时他无法割舍的是那个给他扔带着纸条的啤酒瓶子、让人划着小鸭船去给孤岛上的他送外卖、他从未蒙面的女笔友。
他现在一无所有,只有他给的希望而已。
4.自杀男不知道的是:他也正在帮助一个宅女走出三年未出门的家、和三年未说话的妈妈要玉米种植、见送外卖的询问他的话语、最后还是身着一件睡衣跑出家门去追寻他。
宅女一年只有春秋各一次的探寻之旅。
本来是在自己房间里固定的二十分钟打开窗帘带着头盔看看外面的世界,而片尾却变成导演的成全:本来追不上自杀男的公车却因为空袭警报而转败为胜,也就这样从此不再需要遮掩的头盔。
5.影片最后在暴风雨之夜飘走的破烂不堪的小鸭船平稳的漂在水面上,意在说明不完美的人也一样拥有生活的权利。
演员:男演员不帅也不高,典型的韩国男演员,我连他的名字都没听过。
不过他在本片中扎实的演技着实令人称赞,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的绝望、面对自己千辛万苦种植的玉米做的炸酱面悲喜交加、最后预见拯救自己的宅女时的表情转换…郑丽媛感觉就是慢慢的不断给大家惊喜的那种女演员,之前听说她为这部戏瘦的不行,传到官网的照片都令粉丝们担心不已。
在片中她身着大大的睡袍,却也掩盖不住瘦得皮包骨的身躯。
演绎宅女,轻妆上阵。
自然不做作的演技虽不成熟,但以后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瑕疵:自杀男皮肤也太好了点,古铜色还皮肤光滑。
其实,本人觉得韩国电影像日本电影那种小品式的也会有不错的反响。
距离上一部看完的韩国电影,到现在差不多是144小时,朴赞郁的《蝙蝠》。
不是说朴赞郁不好,毕竟我对韩国电影的发生真正的改观,是始于他的《老男孩》,但是《蝙蝠》要讲的东西很多,观后感写了1000多字放在那里,怎么也写不下去,各种道理和情感相互缠绕,想要真正的把所有的意义想清楚,还是要费点儿脑细胞的。
创作者的倾诉欲总是来势汹汹的,这也怪不得别人,某A心想:我近期最想讲的故事是关于自省和犯罪心理还有妄想症患者的日常生活的,但是我一年内不可能搞三个作品,投资方也不会发三份钱给我玩,所以我还是把这三个玩意揉在一起搞吧,恩,就这样子决定了!
所以,我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东西,有电影有小说,有的搞定了,有的没搞定。
没搞定的那些,就让我看了很不爽,像大脑皮层被人用筷子那样搅拌过一样,就像用西红柿炒鸡蛋泡饭似的那样搅拌——不舒服。
关于《金氏漂流记》,褒奖的人很多,岛在很多现代人心中的意义都越来越明确,孤立,与世隔绝,思索和创造,总之,岛已经被人文艺过了,我再文艺下去也没什么新意了,还有希望和勇敢,亘古不变的话题。
总之,《金氏漂流记》是设定出一个不那么现实,又离现实很近的环境,通过故事,讲一些很简单的道理和情感。
可是我还是很喜欢这电影,虽然没有野心的鸡不是好鸡,但是讲简单的事情并非是没有野心的表现,相反,这种认真和专注,让创作者显得很大气。
金氏也是如此。
还记得他第一次钻木取火的样子,焦躁急切,然后骂了一句把木棍丢在一边。
一段时间之后,当他为了炸酱面而开始耕种施肥时,他却充满了耐心和细致。
电影把他的这种行为解读为产生了希望。
然而,希望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词。
我以前看过一句话说:还未绝望,就先亮出希望。
(这是评论《放牛班的春天》的一篇影评里的话)这句话肯定不是赞扬,而是讲很多电影的通病。
当然,绝望是一个很个人化的东西,谁也不该对谁说:“我比你绝望”或者“你凭什么绝望”。
不过我也发自内心的不喜欢,一群处境还没有达到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地步的人,聚在一起,因为某个瞬间某个表情某个在平日里看来毫不起眼的东西,而重燃了战胜生活的勇气,于是观众们热泪盈眶纷纷审视自己的生活,重新确立了人生目标,打算明天一早就大干一场。
以上的那个桥段,太、太、太简单化了,把希望二字,表现太速食消费了。
所以如果这真的是人生,我宁愿相信让金氏产生耐心和细致,并不是被炸酱面激发的希望,而是现代社会里,快速生活的人们,久违的专注。
我很想专心的写完这篇观后感,可是我的身体还是忍不住跟着foobar播放器里放出的音乐轻轻地晃动着,还是下意识地去看湿度计,盘算着要不要在睡前打开加湿器。
我记得以前听过这样一个事,就是之所以每节课是45分钟,是因为青少年的注意力无法持续集中超过这个时间。
但是我觉得光是时间的限定是不够的,如果把注意力用线表示,那么有了个代表时间的X轴,就一定要有代表环境的Y轴。
如果只有坐地铁时有空看小说,又怎么能保证自己不忐忑着坐过站,而没有真正的进入到书里面;如果只有等车的时候才听音乐,又怎么能真正的双耳只听音乐,不管周围汽车的鸣笛和嘈杂的手机铃声。
当可关注的事物无穷的减少,人的专注性会成倍的增长。
两个金氏都是如此。
一个在渺无人烟的孤岛,一个在封闭的25平米房间,在找不到与世隔绝的现今,他们的所在,是相对意义上的与世隔绝,所以他们专注的做着什么,和我们不同。
《金氏漂流记》并不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虽然没有太大的瑕疵,但也不存在什么革命性的意义,更不要说什么“影响我人生的10部电影之一”了。
它仅仅是一部好电影,但它好在哪里呢?
有人看到孤独的心的碰撞,有人看到繁华都市下的纯净的心的依偎和救赎,有人看到战胜自己的勇气。
可是我最喜欢的那部分,就是它的不焦躁,不马虎,不分神的专心。
就像金先生专心的种着玉米,导演也在专心的讲这个故事,这个看起来简单到谁都能明白能理解的故事,他不慌不忙,娓娓道来,有些地方落了俗套,有些地方有了小的不现实,可是没关系,他还是继续讲,就像被放在孤岛上的人,丢掉了自己的手机,忘记了信用卡的还款日期,还有已经脏掉的皮鞋,垃圾箱里开始发臭的过期面包,通通都丢在脑后,认真的讲这个故事,管什么市场需求的色情或者暴力场景,管什么拯救世界的超级英雄,管什么更有深意更值得人思索的题材,他就在这里,专注的讲自己想讲的一个小道理和小情感。
就像金先生,为了给自己的小玉米施肥,认真的做每一件事,连拉屎,也要拉最合适的那一炮屎。
周六的晚上,熬夜到凌晨两点,终于做完了这一期的枣听新闻。
周日,全北京飘起了大雪。
我把音频节目听了十遍之后,终于做了最后的修改,发总编审核。
一切就此落定尘埃。
每次做完节目,不论自己还是别人的,都要听十遍左右,从最开始的兴奋,到中间的挑剔,到最后的平淡。
一点一点,慢慢转变。
房间冷得厉害。
冰箱里米油皆空,我冒着大雪在小区门口给自己电话充值,之后彻底放弃了买菜的想法,回来下挂面吃。
书柜里好久不曾动的芝华士二十年,这个还是当年破孩子送我的。
倒小半杯,暖暖身子,在电脑上看《金氏漂流记》,那是一部看完之后,找不出确切语言来概括的片子。
也许你能用三言两语说明白情节,但是又觉得很勉强。
也许你能找到恰如其分的东西来说它的内涵,但是又觉得很鬼扯。
韩国的电影,拍得色彩很好看,情节寓意很多。
我和小伍强烈推荐这个,小伍问我,讲的什么故事?
我一时语塞,因为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说。
我能说什么?
一个废物男人想跳江自杀,结果没死了,他被冲到一个与城市比邻相望的岛上面,四周环水,无人关注。
他从开始尝试求救,之后放弃自杀,开始在岛上安居乐业,他在都市的丛林里成了漂流的鲁宾逊,他甚至无聊至极于是想起了要自己做一碗炸酱面的“理想”,于是他开始了这一伟大计划。
自己犁地,自己寻找种子。
他的所有努力都被对面楼里一个三年没出家门的宅女看在眼里。
两人就好像寻找到了知音一样彼此相惜……这部片子包含的东西太多。
但是情节又太简单,简单到你想说,但是发现没有什么可说,你觉得没什么可讲,但是又觉得有太多触及灵魂的东西存在。
比如,那个关于炸酱面的执念,比如,关于内心的那个岛。
很多人都想着休年假,去旅行,外出,逃离这个城市,很多时候我们都只是把这样的做法当成暂时,暂时离开,暂时脱轨,之后回归。
因为我们都知道我们不可能彻底放弃和逃离。
但是内心还是忍不住想越狱,哪怕只有短短的一瞬。
谁的内心都有一座岛,与城市的灯火毗邻,但是却无人知晓,你可以在这里对着城市大喊!
嘿!
你们这群混蛋!
什么加班,什么老板,都给老子去死!
你可以在这里无聊到完美,休息到惬意,你在这里脱下西服和面具,变成另外一个自己。
之后假期结束,回归城市。
当拿出钱包里的月票卡,在读卡器嘟的一声之时。
不知道那泪水,是喜悦还是哀婉。
就这样再见了么?
那个漂流的鲁宾逊,就这么回来了么?
我的都市生活,我是要说哈啰还是应该说再见呢?
这对男女交往和相遇其实很奇怪,甚至简单,彼此靠绿色的红酒瓶传递这几个简单不过的英文单词,HELLO?
HOW ARE YOU!
这些最简单不过的话语成了超越现实,甚至超越生活的单纯注脚。
当结尾鲁宾逊被迫送到生活的都市里,当所有的一切都结束的时候,他想去63中心,是要去跳楼还是要从那里回归呢?
当宅女终于在阳光下跑出门,水藻一样的长发在风里飞舞,那一刻逆光的浅白让整个画面变得温暖。
当那辆载着鲁宾逊的公交车在宅女面前渐行渐远的时候,就好像那场人生的暴风雨将孤岛上的玉米田席卷一样,希望在瞬间缓缓黯淡。
之后我看到两张流泪的脸,彼此左右,拉开距离。
人的希望就是这么的单纯和脆弱,即便它美好,即便你为它付出太多,而越是美好越是付出的东西,就越禁不起打击。
之后防空警报响起。
车子,行人都暂停下来,一年两次的演习,让这一瞬间成了希望升腾的云梯。
先抑后扬的手法配合钢琴无比完美的飙下泪来。
是的,老天总是在泯灭你希望的时候,给你再开一个新的,只是很多人都没来得及等到,就选择了闭上眼睛。
而故事总需要一个完美的结局。
女孩子赶上了那辆停下的公交车,两颗心就像那个启动时的颠簸一样,撞在了一起。
我破天荒的在看完电影后去豆瓣寻找影评,当自己对一个影片无法用具体语言来描述的时候,你很希望找到一个人,用最恰如其分的话来告诉你,最贴近你内心的文字,可惜的是,我没有找到非常有共鸣的文字。
也许就像有的人问,那男人后来怎么样了?
与女人相遇了能怎样?
欠的那么一笔债就都不用还了么?
呵呵,这是故事,后来的事情,就是后来的故事。
一个人的出现不会改变别人的生命,但是一个人的出现有时候会带来希望。
每个人内心里都有一座叫“希望”的岛,即便它能被风雨摧毁,它也能再次复原,也许是因为一个人,也许只是因为一碗炸酱面,这就是人类的伟大。
我很相信,在孤岛上,能作出炸酱面的男人,再多的欠债也都能化解,因为连最不可能的都战胜了,还有什么好怕呢?
每个人都在路上奔跑,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充满希望。
想到奉俊昊在《东京!
》里香川照之饰演的宅男走出家门。
回到自然。
在人工智能取代所有的机械劳动之后,1人产出100万人的生产力之后,人们会回到自然——发现新的奥秘;也可以去慢慢生活,花一年的时间做一碗面。
也可以重新珍视人们之间的感情--
因为外面的世界太喧嚣所以想要逃。
因为对所有人失去信心所以想要逃。
因为不美好的事情太多所以想要逃。
因为空气肮脏无法喘息所以想要逃。
因为时间走的太快太快所以想要逃。
因为复杂麻烦的社交圈所以想要逃。
因为失去初生时的纯洁所以想要逃。
因为必须遵循游戏规则所以想要逃。
因为没有了简单的快乐所以想要逃。
因为背负太多太多责任所以想要逃。
因为要象大人一样活着所以想要逃。
因为,因为,太多太多的理由……所以,要逃开。
你可以说逃避主义者在这个社会里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我却觉得是因为他们同时是个完美主义者,却由于世界总不如想象中美好,从而产生了严重的适应不良。
我相信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那么一小片孤岛。
无法触碰。
不能被理解。
孤岛上关着很多不能放出来的小兽。
他们是很多很多疯狂的念头。
每个人站在自己的那一小片孤岛上发呆的时候,就是顶孤独顶孤独的时候。
这种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掉下泪来,你无法对别人解释,只有你自己知道,只有你。
万幸有那么一些人,站在自己的岛上漂游的时候,偶尔看到别的岛上那个失魂落魄的人,或是别个岛上的人,在落寞时看到他,对对方说了一句:hello。
谁也不能保证两个人站在岛上这样喊话,是不是就一定不寂寞了。
因为懂得是一件很难很难的事啊!
看《金氏漂流记》的时候,我总是会笑着哭出来,或是带着眼泪笑起来。
我觉得自己像个人格分裂的精神病人:一半是那个逃离城市生活在孤岛上快乐地改造自然的男人;一半是那个躲避现实永远宅在家里用望远镜偷偷观察月亮的孤僻女孩。
其实他们在本质上并没什么不同。
他们都不被人理解,也不理解这个社会,一个劲儿地想要逃跑,并且真的那么做了。
而我和他们的区别就在于,那些逃跑的念头仅仅在我心中盘旋,却一直没有真的实现过。
只有每年一个月的假期背着行囊独自去山中思过。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一天会崩溃。
还是,真的会什么都舍弃,过一种苦行僧一样的生活。
抑或是,看到另一片孤岛上的你,挥挥手,说一句:hello。
PS:《金氏漂流记》是最近看到的最好的电影了,不管是画面配乐还是演员的演技都很棒。
最无奈的是这个电影的宣传图片,完全和主旨不符,搞成了那种弱智言情剧。
这部电影看过以后一直放在硬盘里没删,直到今天,本来要看别的,手误打开这个,结果居然一路停不下来又从头到尾重新看了一遍。
故事简单,一男一女,对白甚少。
这样的结构让人想起另一部韩国电影《空房间》,二者拥有一样的内核:孤独。
不过《空房间》是孤独和孤独走在一起然后一起孤独,《金氏漂流记》则是孤独看着孤独然后终于一起不再孤独。
开头现实而荒诞。
男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卢瑟,彻底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却连老天都捉弄,在最繁华的都市中心沦为完完全全的“一个人”。
荒岛求生,过上钻木取火原始耕种的野人生活。
从自暴自弃到斗志昂扬,男主角的经历荒唐而惹人发笑,直至一碗炸酱面的到来,居然生生笑出泪来。
原来,希望是这样的味道。
女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宅女,家庭幸福却自闭社恐,蜗居一室,只敢通过虚拟方式与世界联通。
一次远眺星空,偶然发现孤岛上的男主角,从此封闭的心房打开一丝缝隙。
男金挣扎着寻找希望,女金好奇地打探张望,两个孤独的人以奇异的方式交流着,终于越走越近。
有一本书叫《群体性孤独》,讲的就是我们在一起,却又没有在一起。
就像这两个金氏,一如我们每个行走在热闹都市中心的孤岛,心无所依。
文化心理学家Markus说过一段话:“当我们讨论自我的问题时,我们就是讨论一个生物体变成一个人的过程。
成为人就是为社会化而努力。
独自一个人的时候,你只是一个生物意义上的人,但若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学意义上的人,你必须跟其他人建立关系。
”没有人能走出社会关联的网,却可能关进自我封闭的墙。
电影的结局温暖而美好,两个神奇而莫名联系在一起的孤独男女,终于克服了各自的愤怒和害怕,靠着希望和相信走到了彼此的身边,温馨美丽。
其实,我们都在人群里漂流,那就祝我们,平安着陆。
一句话故事:一个本来想死的负债人,后因绝境下的希望又燃起生活的热爱,而这份热爱,又感染了一个因身体缺陷自闭的女孩,总结来说是一个互相救赎的故事。
让我感动落泪的,来自一个每天都会问女儿需要什么而离开家,当她看到女儿时候的表情,令人特共情难受,还有演员奔泪吃面时,那份如愿以偿更让我感同身受,沐浴在阳光下奔跑的女主真的很美。
外卖员转告了女主那句话,“他让我告诉你,那是希望”通过外卖员传达出的这句话的分量让我感到非常沉重,隐隐的让我共情到那种希望达成的感觉,“原来我也是可以把生活过好的”整篇故事节奏非常舒服,开场戏极其有效率,接电话,跳海,再通过溺水的时候把主角前史交代了,最快的速度到达故事主线,并驾齐驱的隐线也开始推动,一开始看到船看到希望,后面看到船就逃避,再到后面最大的打击是台风和网曝,高潮是女主奔跑去见男主,结尾是女主扔掉了头盔,满分剧本。
八十分演技,八十分镜头,八十五分配乐
其中在水中起伏,对一生窘境的短暂回放手法新颖,颇有玩味之处。
其实,我们在城市中懵懵懂懂的生活,当我们突然跳出这一切来看待生活的时候,不一样有一种《海上钢琴师》对巨大水泥丛林的恐惧感么。
然而,你我都无法选择什么,即使择个校不还是要交上天价的择校费么,生活只能逆流而上,老美的大兵手册里面是这么写的:好走的路总是已被敌军布上了地雷;如果你周围除了敌人其它什么都缺,那你就准备战斗。
我觉的,如果是一个不那么悲惨的女性来拯救金先生,可能会显得没有那么通病相怜的感觉,也许就更加治愈系,导演想要两个都治愈,感觉削弱了女主的社会代表性,不过也很不错啦,那就两个都救好了。
片子很温暖,情节很搞笑,但是结尾也很现实,这是一部值得反复看的电影。
最后片尾金大哥笑的太tm猥琐了。
另外金大哥的演员是《欢迎来到东莫村》里的北朝大兵啊。
好想到那么个岛上去躲上一阵子。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孤城,然而世俗的远离和文明的脱序,带给人更多的是孤独和虚无,而不是自由和解脱。
中年男人金诚勤由于公司破产而失业,债台高筑,妻子也离他而去。
对人生彻底绝望的他,从汉江大桥上纵身跃下……然而金先生醒转过来之后,却发现自己漂流到了汉江的江心小岛上。
从岛上可以看到首尔的标志性建筑——63大厦以及国民议会大厦,然而它却荒无人烟、遗世独立。
起初金先生满心沮丧,他希望从63大厦上再次一跃而下,于是想方设法逃离小岛,结果都失败了。
后来,他本想用领带上吊自杀,但是由于吃到了甜甜的鼠尾草花,这点甜味让他痛哭流涕,决定暂时活下来。
与此同时,在城市高楼中,住着一位有自闭症倾向的资深宅女金正妍。
她脸色青白,穿着肮脏的T恤和球鞋,房间里垃圾成山。
她三年没有出过自己的房间,只用手机短信和父母交流。
她晚上睡在铺着塑料泡泡纸的衣柜里,把自己当成易碎品。
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在网络上用别人的照片扮演各种角色,发布一些虚假的生活体验,然后等着看网友的评论。
她最大的爱好之一,就是用装有长焦镜头的照相机拍摄月亮。
三年来她几乎从未在白天拉开过窗帘,只有两次例外——首尔每年春秋两季的某一天,会举行防空演习,这20分钟城市会变得安静而空旷。
春天的防空演习如约而至,她戴着头盔开始拍照,却误打误撞地看见了小岛上正准备上吊的金先生。
她以为他是外星人,于是开始每天观察和记录他的生活。
金先生慢慢习惯了岛上的生活,他捡拾垃圾充当日用品,甚至找到了一艘小鸭船充当栖身之所。
从最初的笨手笨脚,到后来他可以顺利地捕捉到鱼和鸟,以及偷到鸟蛋。
有一天他捡到了一个杂酱面的包装袋,他后悔自己没吃过杂酱面,且无法凭现有条件做出面条。
他灵光一闪,觉得鸟屎里可能含有植物的种子,于是开辟了一块田地,把鸟屎种了下去。
他还做了一个罐头稻草人,每天跟它说话,把沙滩上的“HELP”改成了“HELLO”。
观察了金先生两个月后,金小姐决定代表60亿地球人,回应他的信息。
她在夜深人静时,全副武装地进入了对她来说危机四伏的街道,把装着信息的纸条塞进红酒瓶里,从汉江大桥上扔了下去。
又过了一个多月,金先生终于发现了红酒瓶。
除了金小姐没人发现他,他们就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成了奇异的笔友。
看到他那么想吃杂酱面,她打电话帮他叫了外卖。
快递小哥驾驶着小鸭船将杂酱面送达之后,他却要求其送回去,因为杂酱面是他的希望。
她很开心地吃了杂酱面,三年里第一次对母亲讲话,希望得到一些玉米种子。
他的玉米终于成熟了,他给自己做了碗杂酱面,边哭边吃。
而她的玉米也发芽了,事情仿佛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可是有一天,他在沙滩上写下“WHO ARE YOU”。
她从网上打印了一张别人的照片装进瓶子了,可是最终却放弃把它扔下去。
没有找到瓶子的金先生非常焦虑,而此时金小姐也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她的身份被戳破,很多网友跟帖骂她,她只好又躲进了柜子里。
当晚暴风雨来袭,金先生的一切都被摧毁了。
第二天有警察上岛巡察,原来这个岛属于生态保护区,不对公众开放。
金先生不想离开这里,因为他还在等着她的答复,但是警察却不由分说地把他扔到了岸上。
从相机中目睹了一切的金小姐,第一次没有任何武装地冲出了房间,不在意路人的眼光,一头扎进了灿烂的秋阳里。
可是载着他的公交车却开走了。
正当她伤心哭泣时,防空警报拉响了——她又有了20分钟时间。
于是她终于追上了公交车,对他郑重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
车子启动时,她站立不稳,他及时拉住了她的手。
这也似乎意谓着,他们成了彼此的浮木,不管漂到哪里,都将不再孤独。
在钢筋铁骨的大都市里,高楼鳞次栉比,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人们更加聪明,却因此更加孤独。
我们拖着疲惫不堪的灵魂,在喧嚣嘈杂的都市中游荡,渴望有一个人能够与我们对上同一个调频,听到我们寂寞的心声。
但或许正如村上春树所说:“人们总要进入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在进得最深的地方就会产生连带感。
或者说人们总要深深挖洞,只要一直挖下去就会在某处同别人连在一起。
” 请相信,千帆过尽总会看到满树繁花,每一个奥特曼都终会遇见属于他自己的小怪兽;而当你孤单时,世界也会给你一个同类。
有一部经典诞生了
脑袋装着想象胸腔装着爱 Help眨眼就能Say Hello再努力下就是HappyLife了 顺便fuckin' the Darwinism
《金氏漂流记》韩国喜剧电影,我认为又可以叫《两个疯子与一碗炸酱面的故事》有矛盾,有深度,有欢笑,有情节,或者还可以有泪水。 适合宅男宅女,痴男怨女,师太方丈观看,总体评分8。
女的重新恢复生活之后可以当个摄影师 她的笑容真好看
韩国是真小啊,流落独岛的地方竟然离城市那么近。一个loser治愈一个自闭症女孩的故事。这个故事再好也无法说服我在韩国那么小的国家的城市中竟然有一块无人岛。6分。
岛上一个疯子,屋里一个傻子
难得能看的韩国微搞笑文艺片...
困。
剧情片什么的最讨厌了,基本都是无聊到爆的节奏,男主角看着就很不顺眼,疯疯癫癫的让人反感,结局相遇有任何一点打动人心的地方么?我觉得没有,4/10。
韩国寓言式电影,探讨现代人的封闭和交流问题,没有想象的好看。
文青人的心头好
有点做作但还好
又一次不懂豆瓣了,这种奇怪的片子再一次挑战我极限,我一直在等结尾有什么让我恍然大悟的惊喜导致我原谅前面的拖沓逼我给出4至5颗星,看来我实在太不应该相信豆瓣的评分。各种感悟人生的大咖们,你们好能脑补。
剧情太慢了
迷失都市
8.3分是认真的吗??
好棒。这片儿里的古灵精怪与小温暖小情怀,也许只有心里有孤岛的人才能看的懂。。。。
郑丽媛你长那么好看为什么要当死宅呢
连死都敢,还有什么过不去的?放轻松,一切都来得及,包括爱情。找不到归属又何须别人肯定?要知道 Who are you ,你的"希望"才是人生根本。7.9
以幽默有趣的方式,簡單卻深刻道盡人存在的孤獨感,真是非常傑出的一部電影!鄭麗媛扮醜還是可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