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之后忍不住要来写字的一部同志电影,我想足以说明一个问题:电影制造了充足的幻觉,让观影人沉迷,并生发“写”的冲动。
从“写”这个动作开始,接下来的便是幻觉引发的一连串的自我麻醉。
我不想从科学、道德、法律或者人文的角度来谈对这个片子的感受,可能因为太多的同志片有意无意将电影内容引向了这些范畴和维度中去:第一是同志问题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少年不戴花》、《东宫西宫》、《米尔克》、《蝴蝶君》都在主力寻求gay的自我出路和社会出路),第二是同志行为的道德依据(李安最初的《喜宴》,白先勇的《孽子》,2009红极一时的《Bruno》似乎都尝试用同志和家庭、社会的直接矛盾来挖掘其道德依据),第三,如果和宗教信仰相关,还会牵扯宗教依据(《Queer As Folk》中有一段精彩的gay和宗教信仰发生的对抗性冲突,结果是男主人公无意中发现了说着神圣祝祷词的神父用力地fuck一个肌肉男的场景,并以此向诅咒自己因为gay而必然下地狱的母亲大声地嘶吼“Fuck the Lord”),第四,当然还有非常讨好的爱情人文范畴(关锦鹏的《蓝宇》,台湾导演的《17岁的天空》、《蓝色大门》、《淼淼》、《河流》,韩国的《不后悔》和《霜花店》,泰国的《暹罗之恋》、《曼谷之恋》,日本的《禁断之恋》、《Boy’s Love》)等等。
看多了会觉得不仅同志成了时尚,连同志电影都成了噱头,人们在打开心扉议论他们,接受他们的时候,电影本身的价值也就仅仅烙在了时代的车轮中,缺少了艺术大师用电影这种形式向永恒问题的终极拷问。
所以我更愿意站在美学的角度来试着讨论《永久居留》的价值,如刘索拉说的,美学就是细节特征。
展开细节,《永久居留》的缄默和简洁风格让我很是享受。
简洁对应累赘。
去除多余的花边和粉饰,电影从各个方面用简单明快的线条呈现了一条流畅的画面。
背景第一。
电影一开始就用单调的黑白片和泛黄做旧的画面来营造主人公童年对于亲情缺失、生死问题的太早接触而形成的心理氛围,片子背景黯沉,几乎没有明晃晃的光线,构成了电影简洁画面的基调。
之后我们看到很多大海的镜头:夜色中的海、裸泳的海、自由漂浮的死海、维多利亚港的内海、澳大利亚的海、飘着棺材的海……导演反复用这个意向来烘托生死的问题,有其利弊和精妙考虑,此不赘述。
海的一望无垠似乎也拓宽了观众的视野,和鳞次栉比的香港大都会形成鲜明的对比,反复地使用也看得出导演对无障碍视野的追求。
另外一个隧道的镜头也点缀在情节中,这就表现了某种巧妙,悠长的隧道和人物命运似乎就连结起来了,青山碧野中透着黄光的隧道几乎没有车辆,两个男主人公安静地穿过去走到光明中,背景没有丝毫累赘,通透感蕴含看人生的哲思。
装饰其二。
同志片或多或少将某种色彩浓重、造型特别、繁复考究的装饰融入其中,我不知道是现实中的gay影响了电影还是电影让现实中gay那样去演绎生活。
《永久居留》却反其道行之。
服装和造型没有浮夸,主人公都留着简单的短发,衣着从简单的office man到脱去上衣的运动短裤到一丝不挂的裸体出镜,区别于花样百出的类别,《Bruno》演绎了一个极致,《断臂山》的牛仔也同样被硬朗的仔裤、帽子和马匹包裹着形象,都有造型上的gay化之嫌。
另外,《永久居留》还打造了一个极简的房子,男主人公云海的住处采用了冷色调粉刷,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家具,浴缸和冲凉都是开放式的,卧室没有任何饰品,阳台甚至没有玻璃包裹,加上沙包和单杠的出场,家庭式运动房给人无比简约的感觉。
再看看交通工具,《断臂山》的“马”是一个重点道具,没有它的陪衬,牛仔和农夫的多数行为都不能成立;《Queer As Folk》的男一号开着拉风的Jeep和双门的复古跑车穿梭匹兹堡的自由大道;陈柏霖在《蓝色大门》里反复地骑着代表青春的“自行车”……而《永久居留》则用蓝色敞篷车作为男一号的坐骑,没有刻意流露它所象征和暗示的东西,车的每次出场都隐含在情节中,没有喧宾夺主的架势,加上敞篷车本身的流线造型,装饰在《永久居留》中极尽简洁,风格一派。
第三当然不得不谈感情,这似乎是同志题材不可回避的话题。
在云翔导演的自我风格中,《永久居留》的爱情样式也呈现了一种简单而深刻的走势。
故事情节简单地说就是弯的爱上直的的故事,然而这种简洁风格的爱情却体现在不那么争风吃醋,不那么声嘶力竭的追求、排斥、相处和接受当中。
你看两个人的相处最初从朋友开始,健身房中的偶遇(饶了我,健身房这地方真的充满了暧昧,不管是男女还是男男),导演没有给Ivan那么多充满渴求的眼神追逐,来回的几次眼神交流是暧昧的,但是又是刚硬的。
两个人海边的裸体戏可能是全片最煽情又最不肉欲的场景了,男人间的追逐、厮打、跳水成了观众眼中骚动的情侣间的动作,再到海中的浮盘上,两个人裸体仰卧的场景,私处在抬腿和放平间暴露无遗,色而不淫说得就是这种场面吧。
回到Ivan的住处,在音乐背景中,两个线条健美的男人裸着上身打沙包、做着引体向上、喝着啤酒,语言和交流都用最平常男人间的相处方式一笔带过,毫不累赘,看似简单,但情节温度却在音乐、汗流和力量彰显中逐渐升温,这是隐秘的,温柔的,对我来说,杀伤力十足。
之后在探讨弯的是否能彻底征服直的、直的如何将身体给弯的、直弯相处是否已经超越爱情等种种问题,导演都轻描淡写地带过去了,点到而已,没有纠结在其中,也不需要纠结在其中,一如整个片子的风格那样。
最后,Windson婚姻失败,再次回到多年前的海滩之时,和Ivan不期而遇,导演安排了戏剧性的常见,Windson最终承认自己爱的是Ivan,直的也变弯,一去一来,时间证明了取向问题,此时的海滩又成了惊艳之笔。
抛去电影中导演赋予Ivan的哲学思索的情节不说,简洁的同志题材风格透露着导演眼中的男子气概,不花哨、直接的、简单的、性感的,从人到物无不贯穿始终,这是我看到的同志电影的一个新颖之处,以此文拙记。
气质隐约颇似《会饮篇》,契合了我对于灵与肉、生与死的诸多观点。
与soulmate做炮友,是为戍卫精神自由。
与true love柏拉图,是为维护爱情纯粹。
唯有在李先生与soulmate周先生的相处中,我感到了自我与宁静。
与true love之间,则涌动着隐忍、孤独、痛苦、自我怀疑,乃至绝望。
true love洪先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否只是一种灵魂出于先天的残缺感而本能追求的补足,并非真正的love,而是一种自我投射和想象?李先生潜意识里渴望亲情,渴望成为“正常”的直男,渴望拥有美丽、阳刚、强健的身体,他将这些渴望投射在洪先生身上,造就了他的true love。
永远渴望,永远柏拉图,永远若即若离,不可捕捉。
true love使李先生孤独、痛苦,绝望,乃至自残。
而soulmate的一通电话即将李先生从死亡边缘捞回,给予他灵魂的宁静、豁达与从容。
他渴望成为洪先生,最后却只能回到周先生那里寻求灵魂慰藉与自我认同。
实现不了对true love柏拉图式的妥协,他就无法在超我与本我之间实现自我的统一。
李先生是较真的人,要么统一,要么毁灭。
恐惧孤独与死亡。
渴望纯粹与完美。
遥望精神独立,以及灵肉永恒。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死亡是我们每个人将要达到的终途。
我不害怕死亡,不是因为我觉得它遥远,实际上我知道自己一定会走的比别的人更早。
小时候祖母给我算过卦,说我只有三十岁的寿命。
我很容易就相信了这个预测,一是我当时意识不到死亡的含义,而是我一直都相信祖母说过的每一句话。
祖母把我从小带大,她最疼我这个孙子。
我也喜欢粘着她,喜欢看她的皱纹以及她迷信的时候神秘而虔诚的表情。
每当她把我拥入怀中的时候,小小年纪的我就会有心酸的感觉,我能明显感觉到她的苍老。
我舍不得她离开,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女人,就是她。
当我相信了那个预测,认定自己的生命的期限会很少的时候,我反而活的很豁达。
生活里我从不与人争辩,永远做事笃定,永远在规定时间到达之前完成好目标,因为我心里没有很多的得失感。
我的生活很简单。
很多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喜欢大的空间,喜欢无惧无束,喜欢做一些很傻气的事情。
一个人的空间里,没人会笑我。
我只会暗暗偷笑着自己,享受着孤单的乐趣。
但有的时候,觉得寂寞也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公司的女仔,很多都喜欢我,但是我对她们没有感觉。
我知道我这样的男人,是符合这个社会的价值观的,有人看上我,我不奇怪。
但我拒绝去参与到群体活动的世界。
我并非不屑,我只是想过好自己的生活,生命只有一次,我希望能够很充实的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
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得,但是就连起步,做到的人都很少。
我注定是不同于大众圈子的,我的心里一直有着叛逆的潜流。
虽然我觉得死亡会早点到达,但我并不是一个悲观的人,我喜欢主动去追求我感兴趣的东西。
比如说,男人。
生命一开始,我的血管,就只为男人而热,而膨胀。
我生来就是一个同性恋。
若我真的喜欢上了一个人,我会为他付出我能做到的一切。
我从不跟人表露我的情绪。
我很沉默,因为我觉得交谈是一件概率性很小的事情,跟周围大多数的人谈话,百分之九十的内容是在浪费掉时间。
我生命的时间有限,所以我想找准了可以倾吐的对象,再与之交流。
于是我遇见了一个同样话少的男人。
在健身房的蒸气室遇见的他。
蒸气室是个很gay的地方,但是我每次在那儿锻炼的时候,都是心无旁念。
那天我同样进入蒸汽房,看见一个男人坐着,一开始我没有很在意他,即使他的样子是我喜欢的类型。
但是他接下来的举动让我有点小小的吃惊。
他突然跃起,对着前方打拳。
我惊讶地望着他,他似乎心内很烦闷,动作幅度很大,好像这样才能宣泄心里的情绪。
打着打着他的浴巾突然掉到了我这边,我看见了他的下体。
我突然有点乱,于是低下头,捡起浴巾递给了他,他接过,轻声说了一句:谢谢。
就这样认识了他,很男人的方式。
因为这个自然的举动,我们的交往也慢慢地开始。
他在一家软件公司做技术顾问。
与他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我们话都不多,但是我们在一起有更重要更吸引我们的事情——拳击。
我们喜欢强壮的身体,无关于gay。
挥汗如雨的感觉,让我们觉得自己充满了能量。
但他不是gay。
在我对他有点表白的时候,他很郑重地告诉了我这点。
没有关系,我们还是经常在一起,他搬到了我的住处,我们一起锻炼,打沙袋,一起喝啤酒,一起洗澡,一起吃饭。
我们在一起,做着男人的事情。
搏击带给我们力量的钝感,我们很享受。
我是gay,但我不娘,我爱着身边这个跟我一般内敛的男人。
我们一起锻炼,一起在浮台上打拳。
直到累得喘气。
于是一起躺下看星空。
感受海水在周围飘荡的感觉。
这一切让我觉得很不真实,我没想过可以和一个喜欢的人一起做这么浪漫的事情。
他躺在我身边的时候,月光照着我们,身体的肤色与线条都异常清晰与凸显。
我笑说,我们一个是浪里白条,一个是黑旋风。
他笑我,说我皮肤白的像是浑身涂了蛋清。
我接着他的口吻说了个荤笑话,他再次鄙视的望着我。
在一起的时候,我总会说一些文邹邹的东西,他不太在行这些。
每次他都是笑笑,后来他就开始嘲笑我了,嘲笑我话里的那些词语。
不过我心里很高兴,他把我当做一个可以笑骂的知己了,而不是一个普通朋友。
友人之上,恋人未满。
我很满足。
我不是个急躁的人。
虽然我相信我生命的时间会比别人要短。
日子就这样慢慢的过,我在想,如果能这样跟他生活在一起,我也许会改变我对于宿命的相信;我要让自己多活一点,为了争得多些的跟他在一起的时光。
我们在一起生活了很久,但我们从来没有做过爱,即使是睡在一张床上的时候。
他说他不可能与男人做那种事情,我表面上平静的接受了他的解释。
坦率说,我为他做过很多事情,包括为他的家里,他家境很不好,我会经常去帮一点忙。
他的父母知道我是他最好的朋友,也很喜欢我,但是他们不知道我对于他真实的感受。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成熟的人,有时候却觉得自己总是个男孩一般,什么都不懂。
我弟弟结婚那天,我笑着说,现在你比我大了,你是男人,我是男孩。
弟弟说不应该让他缠上我。
我没有说什么。
我总是这样,很多事情不去辩驳。
我知道弟弟有点偏激,但是我确实有点不懂他真实的想法。
我一直试着去理解他的选择,包括想跟他身体接触时他的犹豫。
他毕竟不是我,无法真正洒脱的去做他想要做的自己。
何况,跟我在一起,真是他想要的吗公司里面有个女孩曾经追过我,她的表达很直接,也很浓烈,但是跟她接触下来,让我明白,我是不会爱上女人,我尊重女人,也喜爱她们,但是除了祖母,我不可能再对其他女人付出比很深刻的感情。
我是gay,这是生来注定的,是天意。
很多事情就是天意,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并不能抵抗天意。
比如祖母的逝世。
接到家里的电话后,我从国外赶了回来,在祖母的遗体边彻底的哭了一场。
祖母带走了我跟以前回忆的最后一线牵连。
我觉得我的生活,要起一些变化了。
回到香港后,低潮期的我第一次跟他吵了一架。
“你可以为了别人做你不想做的事情,但是为我就不行!
”“你不要逼我。
你明明知道我对你怎样。
除了那事,我为你死都可以。
”“原来你跟我在一起,比死还难受?
”他恼了,“你又横着来,比女人还麻烦!
”我不想跟他吵,但是为什么他要在我最难受的时候,尽给我一些客气的话语呢?
我爱他,在我最脆弱的时候,我需要的是他的怀抱,而不是他的宽慰。
他搬出了我的居所,我又开始了一个人的日子。
我想起了关于自己寿命的那个预言,有点苦笑。
生活若是像现在这样,那我最美好的时光已经结束了,对我来说,很多为之努力的事情,已经失去了意义。
当然,我不是一个会把悲观的情绪带入生活的人。
我依旧充实过着自己的生活。
静静的。
一个人上班,做饭,健身,打拳,一个人到处走走停停。
我以为我再也不会见到他了。
但是没有很久,我们再次聚在一起了。
不过原因却无关乎他。
我接到一张关于他母亲的病单。
匆匆赶去了他家。
见到了他。
他瘦了很多,望着我的眼神很复杂。
我知道他在担心什么。
我从他身边走过,没有睬他,直接扶起了伯母,带她去了医院。
之后的日子,我们一起照顾着他妈。
我们又一次在一起了。
但是我们更多的时候,谈论的都是伯母的病情。
我有时候觉得,我就像这个家的媳妇一样。
他们家人都在夸赞我,我不知道,当我说出我是他的爱人时,他们会不会接纳我。
我一直在把自己当做他家的第二个儿子,当做他的另外一半儿。
别说金钱买不回生命,我把我的积蓄拿出来给伯母治病,在那些特效药的作用下,伯母的病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见到伯母病情稳定后,我启程去了以色列,我的朋友佐斯在那儿等我。
我去那儿透风散心,也是想避开他一段时间。
我们两个不喜多说话的人,现在在一起除了谈论家中的情况,便只剩下尴尬的气氛了。
在佐斯那儿就很好。
我跟他从没有尴尬的时候,无论我们是说话还是沉默。
他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们聊天,逛街,看电影,去gay吧,甚至做爱。
我们之间是最丰富的友谊,兼容了男人的舒坦与女人的细腻,男人的直接与女人的粘缠。
这种舒服的关系让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没有几个人会拥有这样的密友的。
在死海的沙滩上,佐斯嬉笑我对于他的痴情,我愉悦地接受着佐斯的调侃。
在佐斯面前,一切语言都充满合理,都让我感到轻松与闲适。
到了以色列,才觉得自己真的有点疲倦了。
每天见到的都是无际的景色,蓝天碧浪,一眼澄明,让我暂且忘记世界另一端的日子。
日子又过的慢下来了,在这安静的地方,没有回忆,没有过往,只有舒心的去想着同一个明天的到来。
某天从佐斯那儿回来时,很意外的,我接到了他的电话。
伯母的病情加重了。
没有丝毫的犹豫,我迅速的回到了香港。
在断断续续的检查,化疗,手术之后,伯母还是走了。
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是心情一直很低落。
我现在才发现,以前对于死亡的看法是很幼稚的。
死亡不是自己的事情,它关系到周围人的生活的感念,尤其是爱着你的人。
我的生活不是没有压力,只是我从来不跟别人说,尤其是他。
我知道他一直为不能偿还我给他母亲治疗的那笔费用而内疚,我理解他的这份感觉,所以我也没有刻意去找他了。
伯母去世后的那个周末,我开车在城市里穿梭,阳光很大,很强烈,感觉可以照入心底。
这个城市是那么辉煌,掩盖住了一切微小的过往,太多的东西在角落里被遗忘,偶尔想起,已不知处于何方。
心里很堵,一度说不出话来。
开车经过一间伯母生前最喜欢的戏院时,那儿已经拆迁了,只有楼牌还悬在那儿,阳光依旧刺眼的打在上面。
剧院的名字看的我眼泪留了下来。
生活就像这个已拆迁的戏院,千场戏节,都兜转在其中,演绎着,悲欢着,离合着。
我见着那一堆废墟,第一次觉得自己无力来导演好自己的生活。
伏着方向盘,我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几年之后,他爸爸也走了。
他现在跟我一样了,没有了父母可以去尽自己作为儿子的责任。
实际上,自从伯母走后,我几乎没去过他家里了。
这次去看他的时候,他很平静,眼睛里呈现着悲伤,但是没有了恐慌。
他已经坚强到可以承受很多的变故了;而且,其实老人都走得很安详,很圆满,除了没有一偿见到他结婚的心愿,两位老人没有什么遗憾了。
我不知道他是否会为自己内疚。
他是直男,但是他一直没有结婚。
这次见面之后,我们就真的没有什么联系了,他北上三千公里,去了哈尔冰一家电脑公司做IT咨询主管,而我,南下七千公里,去了澳大利亚。
在这个与北半球冬夏相反的国家,我也很彻底的转换了自己的身份,我做了一名导演。
如果我的生命真的那么短暂,我要抓紧时间,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想起以前,有一次我跟他一起去日本,在一间美术馆的大厅里,我跟他说了很多关于电影的事情。
他笑我:你现在讲电影的次数比讲电脑要多得多了。
我说我从来没有喜欢过电脑,他撇撇嘴:我知道,你只喜欢我啦。
那时候我只会推他一把,懒得去骂他。
他嘲笑我的日子,已经过去六年了。
我没想到还能邂逅他。
这一次,什么预兆都没有,什么事情也没发生,就像散步一般随意地,我在海滩上遇见了他。
他坐在沙堆上,模样很浑。
长发蓬乱,眼神颓废了许多。
我都快看不清他的面庞。
他似乎注定会变成这个样子… 没有多想,我兴奋地向他跑去,重重拍了拍他然后挨着坐下。
六年了,我没有时时刻刻想念他,他的面容不需要想念。
不需要我去回忆,他一直在那儿,一直在着,无需怀念与牵挂。
我开口问他的近况。
我尽量掩着我的情绪。
我不是一个轻易外露的男人。
他是来澳洲参加一个IT博览会的,我笑着说还在做老本行啊。
他没正面接我,斜着嘴用一种熟悉的语调说道:我哪像你啊,做什么都行。
我笑了,他还是那个德行。
我接着说,没转行,那你已经结婚了吧?
他回头用奇怪的眼神望了我一下,说:你还是很在意这件事情。
我不见他很久了,也不知道他的情况。
看他的表情,猜测他是不是离婚了,不想多谈?
但我还是问他:你老婆到底是谁啊?
我认不认得?
他不耐烦:你当然认得,还跟他很熟。
只是我跟他已经离婚了我追着问:到底谁啊他转过头来,狠狠地甩了两个字你啊!。。。。。
他对我还是那么直接。
喜,怒,哀,乐。
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种感觉。
我什么都没有说。
他一直不信我会看上他,他说我好高骛远,又怎会有眼光看上他。
我一直没有辩驳,他真是个直男,就连对于感情的态度,也是这么直来直往。
我们一起在在餐厅吃饭。
饭前又一次扳了手腕,还是势均力敌。
我似乎回到了以前的时光,但是这一回,我不会让这感觉再从我的身边溜走了。
我突然对他呐喊起来:我们结婚吧喊完我笑了。
这个不懂浪漫的男人。
没想到我会来这么一手吧。
但是他什么也没说,只是伸出手摸摸我的头发,“看你,像个小孩子一样。
”我垂下头,扑在他的怀里。
“你是我一生最爱的男人,你若不信,我死都不瞑目。
”他的眼神终于不再犀利,他温柔地看着我,然后俯下来,吻了我的额头。
其实他一直都明白,其实我们都很明白,我们这辈子,不可能再会把心,交给其他人了。
我以为这是我们新生活的开始了。
晚上我们静静的躺在了一起,我们抓着彼此的手,什么都没说。
一直这样躺着。
我渐渐要睡着了,但是我依旧感觉得到他在我身边的举动。
感觉到他把手从我的掌中抽开,感觉得到他俯下身来,在我的手中塞了一张东西。
我以为那是他为我准备的礼物,便没有回应。
我似乎是真的睡着了,模模糊糊的,我想,第二天我要问他,为什么要给我这个东西。
但是第二天我没有见到他。
那天晚上他走出我的居所后,驾着他的摩托,驶往了海里…他生于1968年。
比我小两岁。
他的生命终止在2007,距离我们初次见面,整整十三年。
我一直觉得他不懂浪漫。
但是他留给我的张东西,上面是一封很美丽的图画:两个赤着身子的男人,相望对方,一起扳着手腕。
那是我和他的照片。
我一直想问他,你到底爱我吗?
从他在我的身边的时候,从他离开我的时候,我都想问他这个问题。
因为他说过,他不会爱上男人,但是他没有直接回答过我,他到底爱不爱我。
我没想到,他会要用生命来回复我这一个问题。
他走了,而我却活过了三十岁,我活了很多年,我跟别人说,我们每个人都要死,我们不为自己而活,而是为了爱的人而活。
我渐渐成为了一个衰老的男人,我没有再次爱上别人。
我的爱人已经走了,他叫做林风。
我叫云海。
我爱林风。
生命给你一些,不给一些,没有什么会永垂不朽。
只有在我们都达到终点的时候,生命才会平等。
唯有爱情,可以在生命里面永久居留。
于是,是否只有死亡,才能在对方心里永久居留?最让我觉得动容的地方,是云海的一句"let's get marry!"然后就在同一晚,他永远失去生命中最爱的男人.你给得太多太多,他越发无力承担.单方面的付出,注定没法得到回报,就像那条深夜堤坝,风的电单车再也不能回头.
套用电影的一句话就是,人生与电影还是差太多。
不过,显然电影的更加理想化,而现实生活肯定不及电影演绎得翻天覆地。
或者从更普及的层面来讲,绝大部分人是庸庸碌碌。
生活波澜不惊,一种极度沮丧的模式。
而电影是电影,电影里叙述即使是个小人物,还是会发生点不同寻常的情节。
电影里的人生没有一个是普通的。
永久居留这部影片,导演是不同寻常的一个人。
电影里主人公,好吧!
我只能说,虽然是同志片,但云海,主人公,他帅气,强壮,挺拔,事业成功,谈吐潇洒。
导演首先就塑造了一个在同志界就是极品的货色。
而在圈内混了几年。
其实绝大部分同志是是屌丝,丑矮娘挫,比比皆是。
在不懂事的年纪,常常被音像作品忽悠。
直到真正接触,才知道金字塔顶端的,不可涉及。
那样小的比例。
说说影片吧!
影片是用种复古的拍摄技巧。
我一开始以为这是20世纪拍的影片。
查了资料才知道09年上映。
整体音乐风格,色调,主任公造型。
影片设计,实在年代味好足。
影片穿梭死亡的概念,其实我觉得这个在影片之中,情感比重很小。
虽然导演用了很大的篇幅,很浓重的笔墨涉及。
但看完影片,我倒不是很在乎这个他很强调的“细节”,当然这是我的理解。
还有就是主人公喜欢男生的转变,我真是看不懂。
以及在健身房的邂逅,就一眼就爱上了?
而且之前影片并没有交代主人公喜欢男生。
我是说,第一眼爱上这个情节很假。
第一眼爱上的只能是外表气质。
充其量喜欢。
而会第一眼就喜欢上一个男人的外表的男人,已经是很成熟的同志了。
就是说,他已经承认并接受这个身份,影片完全没有交代。
像其他的同志片,主人公都是和另一名主人公关系很好,依赖他,有着长期的转变。
但此部影片,实在太脱离实际。
那么姑且就当一部幻想片吧!
影片的幻想元素本来就很丰富。
从这个角度上看,影片是感人的,是会在人的心里存留一段时间的影片。
对不起大家又写了一个标题党。
所有被这个标题吸引进来的人,一定要去看看《永久居留》这部片子。
推荐不是因为拍的好,而是很值得一看(大家自己注意分辨两者差别)。
看完后,最大的印象就是各种裸奔和一个坚决的小零如何想要拗弯一个直男。
全片的两个亮点在我看来一是男主角长大自己买屋后,走进房间脱了个精光,各种角度的全裸(从此片中的男人都在全裸而女人连一点都没露,可谓正宗的Gay片)。
二是片尾幻想出来的未来情景:例如第一位黑人同性恋当选总统,中国共产党上市(这个简直把我雷死了),最后在一个非常山寨的场景里,棺材们飘在海面上,工作人员们的名字从棺材里纷纷指示出来。
片中的男演员们样貌都还算不错,起码身材是一等的,标准模特身材,要胸肌有胸肌腰腹肌有腹肌。
以至于我一度觉得该片应该叫做“Gay men 健身指南”。
出演的时候统统裸露毫无顾忌,尽管演技还有很大的空间提升,但他们的敬业精神还是让我佩服。
于是又要感谢一些香港的影片分级制度,可以让18岁以上的公民正大光明的YY,不仅尊重了电影人也是给观众一个放松的良好途径。
反而有助社会安定,二来裸体和做爱并不缺乏美感和腐坏人心,同志电影也不应该受到歧视。
否则只看到看到无色的戒,甚至是最近看到的新闻,连《名侦探柯南》《灌篮高手》都要禁,是不是太低估了本国人民的自律和接受能力?
回归影片,整个片子从香港拍到日本,从伊朗拍到泰国,澳大利亚,不是一般的大制作。
日本雨中的温泉,隧道尽头的樱花,死海的阳光,泰国的男色表演,都是要靠钱砸出来的,可见此片是导演的亲生经历改编,也必定倾注了心血。
而其中出现的几套服装也足够夸张和具有时代特性,比如跳拉丁舞的白色流苏衬衫,最后的长发造型等等。
总之看此片的过程中我一直狂抓旁边人的手,感叹雷片的黄金时代终于来到,并将成为主流。
这从《赤壁》的对白我们已经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雷人”正在大片化。
据说首映当天导演携所有演员上台还唱了主题曲,顺便还出售写真集。
写真集的前半部分是剧照,后半部分是导演和助手的各种角色扮演裸照,于是我万分后悔没有去看电影节的首映。
后来有个朋友问我此片如何,我说你一定要去看啊。
她说还是不要了,原因是她与男主角相熟,实在不想看到他的裸体在大屏幕上晃来晃去。
想来也是,要是我身边哪个同学忽然演出这么一出戏,我也会犹豫再三要不要观摩的。
字幕完后我对旁边一起看的朋友说,早知道这个片子拍摄的话,不出给我工钱我都愿意出Crew帮忙!
满眼裸奔帅哥,全世界跑,何等的幸福啊
好吧,我承认我很纠结,中毒很深,写这点文字只是为了自我解毒而已。
about云海云海的童年是和他奶奶一起在大陆度过的,他从小体弱多病而且不喜欢睡觉,时常会听见大人讲些关于死亡的话题,所以他知道奶奶给他去算过,他活不过三十岁,因为每次讲到这,奶奶都会哭,使得云海对于这一点深信不疑。
不过关于云海说小时候怕黑这一点我深感怀疑,首先他不喜欢睡觉,一个不喜欢睡觉的人在夜晚当然只有黑夜相伴了,而且有一个镜头是他躺在地上看星星,如果导演仅仅只是为了楼梯那一个桥段来说明云海很聪明的话,大可不必找一个很怕黑这样的理由,谁都希望快点走到光亮点的地方,这和怕不怕黑没有关系,这样也能更好的理解长大后的云海什么都不怕。
云海和父母的关系不亲密,他觉得父母所谓的培养是为了把他当保姆使唤,他勉强同意搬到香港去住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强壮来反抗父母的欺负,而且到后来他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父母亲生的。
由此可见,整个童年云海都缺少父爱,而从奶奶那里可以获得母爱,不知道这是不是他是同性恋的成因之一。
云海念的是教会中学,这期间再一次接触了很多关于死亡和永生的东西,其中他感觉学到的最有用的东西是关于突变进化的论题。
为什么他会觉得这个论题对他很有用,我大胆的的推论,他的青春期充满了对性取向的迷惘与恐惧,正是这理论才能让他在自我的挣扎中恢复原有的自尊,他才能安然接受自己是同性恋的事实,也让他变得有些自恋,他以后取得事业上巨大成功后似乎完成了对这一理论的自我证明,搬进新家后,他自己也说自己很自恋,从此他对这理论深信不疑,大大方方的讲个属于大多数“平凡人”的林风听。
云海还喜欢在自己家里裸体做所有的事情,但是我不同意这他自称暴露狂,首先,医学上没有暴露狂这一称谓,只有露阴癖,他完全不靠谱,我觉得大部分gay都喜欢暴露,gay喜欢欣赏自己的裸体,他们可以通过努力来变成自己喜欢的男性身材,但异性恋者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再怎么锻炼也不可能变成女人的身材,这也解释了为什么gay都比较自恋。
喜欢裸体也说明云海喜欢自由和无拘无束,以及他的潇洒和脱俗。
爱情碎片一、关于相遇谁实话,林风的出场把我雷到了,我还以为情节是云海去洗桑拿的时候被一个比他还要自恋的同志骚扰,哪有人看着别人练跆拳道的,而且还是光着身子,难怪云海以为林风是在暗示自己。
关于相遇这一桥段中我想特别指出一点,从林风不坐云海的车可见,林风并不是一个随便的人,或者说他的自尊心很强,是那种不愿随便欠别人哪怕一分一毫的人。
二、关于洗澡云海喜欢看林风洗澡,那是种带有情欲色彩的欣赏,也很喜欢林风的那句:看什么?
都是男人嘛,我有的你都有啦。
很真实,直男就是这么难以理解gay为什么会喜欢同性,他不明白云海为什么那么迷恋身体的亲密接触,但是他容忍了云海这种对直男来说比较恶心的行为。
之后关于买房子的一段对话也再一次说明林风的自尊三、关于第一次过夜那晚他俩肯定谁都没有睡好,林风也许是在发现云海在打手枪后,才明白,同志哥们和直男哥们是有区别的吧,那以前,他一直以为他能和云海做正常的哥们。
他不敢吱声轻轻的把头枕到手臂上,那时他的心情应该很复杂吧,其实他真的在乎云海这个他自以为的哥们,因为换成一般人,一定会觉得云海恶心,早起床骂骂咧咧走了,他再一次忍受了内心的恶心感。
四、关于初吻云海趁谈话愉悦的氛围,继浮台握手、欣赏洗澡、搂腰而卧,进行再一次的试探与进攻。
都已经脱了裤子,搂了脖子在亲亲了,居然被一个路人打断了,但是看林风的反应还是只能算是迁就,或者是他也在尝试,尝试能不能做到和男人做情欲方面的事情,但显然,他发现自己做不到,而后这些行为就变成迁就了。
数次不能得手之后,任是谁也会对得不到的东西越来越喜欢,越来越在意,何况是一个能迁就自己的直男。
但是人的欲望总是需要满足才能得到宣泄,尤其是男人的性欲,天生注定需要最后的一步,抱在一起洗澡那也是没有用的。
这种欲求不满也让云海觉得爱的越来越辛苦。
而林风呢,也越来越清楚弯和直的区别,他开始别的心事重重,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迁就并不能满足云海,而且他能感觉到云海越来越喜欢自己,那段时间,他经常上大陆去找女朋友,似乎是想向云海表明这一点,我不是因为变成了gay所以不交往女朋友了,我和她关系还很好,我是喜欢异性的。
五、关于温泉好吧,我承认我最喜欢这一个桥段,尤其是云翔眼巴巴的望着林风说:“趁人不多,不如试试。
”然后抿了一下嘴(OMG,导演,林风做不到,我可以啊,泪奔ing)六、关于三十岁生日云海终究还是没在三十岁死,因为佐斯的一个电话救了他。
这是一个关于失去与获得的生日,云海还没能享受获得生命延续的喜悦,反而陷入了失去林风,失去奶奶的悲痛之中。
悲伤有时真的能让人失去理智,那晚的对话,是林风压抑排斥的迁就和云海压抑欲望的内敛爆发的一场战争,结果两败俱伤,云海自杀未遂,然后去了泰国放纵自己,而林风则去了大陆躲避云海以及准备他所谓的婚事。
“我们不一样,我做不到你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一样敬重你这个朋友。
”,“你知道我对你怎样,除了那回事,我为你死都可以。
”从这几句台词我们可以看出林风的真实感受,他始终觉得自己作为一个男人和云海发生关系那是一种对云海的侮辱,他做不出这种事情。
其实只要是男人,不管是直是弯,如果仅仅只是为了泄欲,和男人做和女人做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如果林风想玩云海,他完全可以和他做他想做的事,但他做不出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委屈自己最大限度地迁就云海。
这就是林风对云海的爱啊,只是没有情欲,算不上是爱情。
随便提一句,我觉得云海真的是失去理智逼得太紧了,但算不上无理取闹,他真的很聪明,讲出来的话很得理,很有杀伤力,让对方无言以对,尤其是对那个深爱自己的林风。
七、关于癌症“妈妈对新药起反应,再也没有什么药能够一直癌细胞,我们商量过,准备放弃不行海,我们全家人都很感激你,但是这间头等病房,一天要几千块钱别再说了,妈妈我也有份,我不会放弃你这样,我这一生都还不了那就来生吧。
”云海为治疗林风母亲的癌症以及死后料理后事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财力,这才是林风后来自杀的真正导火索啊,世间有多少人能有这样一个朋友全心全意帮自己尽孝道?
世间又有多少人愿意让一个不是自己亲生兄弟的人来为自己做自己无法尽道德孝道?
还记得浮台上林风说的话吗:“我做人比你简单得多,没有你想得那么复杂,但求做好自己,对得起家人朋友,那就死而无憾了。
”在林风看来,在他的人生意义里,尽孝道对得起父母是最重要的,林风所做的是她无力也是没有机会偿还的。
还有在他在沙滩上说的那句:“人最重要活得自由自在,死也要自由,海葬就适合我了,加上我的朋友都会游泳,来探我也容易一点嘛。
”林风和云海一样酷爱自由,欠了一个人那么多,他还能自由吗?
八、关于重逢澳大利亚的一切都预示着林风准备自杀,他可以千里迢迢还澳洲找云海,还前所未有的问云海:“你要求这么高,为什么会看上我?
”“我们所走的路不同,你是弯我是直,没办法,我不想再伤害你,你明不明白?
你又明不明白,你是我这一生最爱的男人,你是我一生最爱。
我不明白,明白我也不相信。
”林风既然问云海为什么看上他,说明他其实是明白的,但他为什么要否认?
他来见云海是为了做他能还的,那就是答应妈妈的一顿饭,而其他所有的一切,他是真的准备来生来还,他一直觉得歉疚,一直觉得自己和云海在一起那是对他的伤害,他不和他在一起也伤害她,和他在一起也伤害她,那他只能选择死亡,或许来生他俩能够不再不一样,他才能够为云海做他想做的一切,他真的是为了云海而死,他兑现了他的诺言。
林风的表白我不是太有感觉,也不怀疑他没有真的结婚,因为我相信林风不会骗云海任何事情,但是我相信他的离婚和他对林风的爱有莫大的关系。
九、关于自杀林风说:“看你,像个小孩子。
”云海最后的进攻被林风说成小孩子的玩笑话,这么温柔的一刀却能深深感动到云海,他情绪崩溃了,那是他第一次在林风面前哭,虽然我们不知道他一个人的时候已经哭了多少次。
“我们可不可以再像以前那样?
”如果真的回到过去,两个人只会比以前爱的更累更伤更辛苦。
结合以上的一些分析,我不赞同剧组见面会上关于林风的死是意外的言论。
十、关于结局林风死后,云海一直没有自杀,因为佐斯在死海上告诉他的那句话让他明白他一直都不孤独,林风一直居留在他的心里,云海也明白林风深爱着他,因为最后他给佐斯的信里说有人爱他至死。
而他的造型也越来越像去世前林风的样子,比如发型还有喝酒抽烟的样子。
不得不说,每个自己深爱的人都是前世被分开的灵魂碎片,今世我们谁都无法抗拒命运,不得不去找失去的另一半,其实林风就是云海,云海就是林风,如果这辈子他们真的在一起了,下辈子还会有故事吗?
我想到最后,他俩都是自由的,就像风和云。
PS:关于云海的梦境,真的好诡异,能预知死亡的情景,还有佐斯的直觉,是不是gay都有超强的第六感啊。
再PS:关于死亡的话题太过于庞大,不在本文中纠结了。
雲翔的第二部作品《永久居留》在2009年香港國際電影節首映之後,在商業電影院上映正場。
今天香港製作的男同志電影已不那麼受大眾抗拒了。
拍過《無野之城》的雲翔,今回製作的第二部作品在各方面都比前進步,在技法上他比香港其他新導演都成熟,可能是他的製作條件比較優勝。
這部《永久居留》較佳的地方是新演員完全達到要求,表現出劇中人的心理狀態和自身情況。
以前港產片中的男同志角色都是以攪笑、或被挖苦的形象出現。
有了《無野之城》和《永久居留》這兩部實況程度很高的男同志作品面世後,港產片中男同志角色相信不會繼續無聊下去。
《永久居留》由雲翔自編、自導,內容很多來自個人經歷,乃是有心之作,具有誠意和感情,頗有動人力量。
影片以主角雲海(李家濠飾演)說白方式來自述,從小時候在大陸鄉下與父母、婆婆生活講起。
青少年時遷居到香港,很快他成為有成就的商人,生活逍遙,可是在追求愛情方面遇到挫折。
雲海是同志,卻愛上一個直男林風(洪智傑飾演),而林風已有女友,心有所屬,只是一直在應酬雲海而已。
電影重心是寫雲海一直苦纒林風男,對他不死心。
雲翔以大量篇幅來描寫男主角那段不能開花結果的愛情,可知他是那麼重視該段愛情。
片中一段戲寫雲海與林風在京都、貝聿銘設計的美秀(Miho)美術館,住在人間勝景的酒店裡,兩人在泳池(浴池)相處,浪漫得很。
雲翔不惜花費來製作這段戲,像是還他個人心願,盡量把一段刻骨銘心的時刻表現得盡善盡美。
雲翔自資拍攝這部電影,除了在大陸和日本之外,他還到以色列、泰國、澳洲(黃金海岸)拍攝外景,而每場外景都有劇情需要。
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哭牆和死海,其環境加強電影的死亡主旨;泰國同性戀俱樂部的春光,卻襯托出雲海的內心苦悶和愛情專一;至於澳洲黃金海岸人間樂士的氣氛,亦能反映主角雲海心中的夢想。
《永久居留》不單只是誠意之作,更是成功表現出作者雲翔內心說話的作品。
他在該片裡講華語電影甚少觸及的主題死亡,主角一開始便提及死亡,之後仍然不時重提,貫徹全齣電影,最後,林風在片裡駕電單車喪生。
雲翔在電影中討論死亡,談不上是真知灼見,但如此全片貫徹來面對這個人生大問題,畢竟做出港產電影中未有過的成績。
另外,這部電影對愛情(雲海對林風長久的愛)、親情(雲海對自己父母、祖母,和對林風母親)的描寫,深刻到肉,叫觀眾想到作者出資拍攝電影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多少令人感動。
此片意念完整,並能成功表達,鑑於不少港產電影達不到基本要求,因此它可列入香港電影佳作群中。
要一提此片由泰廸羅賓做音樂,格調、氣氛、感情都與影片配合,相信有人會提名他角逐下一年度香港電影金像獎。
(完)
当年我还不知道什么叫gay的时候,我就喜欢上了你。
你觉得我是说笑的,甚至我都觉得我是说笑的。
可惜后来我俩玩着玩着,我当真了,而你没变。
当然,我们不会像电影里那两个有暴露狂倾向的猛汉光着屁股在沙滩上堆城堡。
我们只是放学一起回家,刚开始一伙人,后来我们俩落单。
周一你送我回家,周二不想回家乱逛街,周三我在你家楼下聊天聊了半小时,你说你这辈子不想结婚,然后又在第二天告诉我以后一定要找个美女生七八个孩子。
你是个自恋的人,但是我喜欢你肯定比你喜欢自己还多一点,我不敢用“爱”这个字,因为你告诉我你排斥我在你身上用爱这个字。
即使如此,我们还是躺在了一张床上,清醒的,或者醉酒的。
我喝酒借胆对你做了我忍了很久的事情,然后你告诉我,其实那天晚上,你没醉。
你在沉默的晚上说你再也不想理我了。
我在冬天的早上收到你给我写的亲笔信。
一起逛街一起吃饭,我玩你爱玩的游戏,你看我爱看的电影。
你是我身边应该一直存在的角色,没有什么对不对。
爸妈已经习惯我把你带回家,也不会好奇的问“你和他真的可以合得来么?
”甚至到后来,我妈妈可以光明正大的说“这是我两个儿子”的时候,我忘了,我们站在一起,用各自的眼睛看见的是不同的世界。
你有了女朋友。
每次你玩失踪,你女朋友给我打来电话,然后我想办法联系到你,再在第一时间告诉你女友你的消息。
我不知道我做这些事情的感受,只是觉得我应该这样去做。
你女友在电话里对我说着说着落了眼泪,我就像是看见了另一个自己一样去安慰她,我知道她是另一个我,另一个像我一样爱着你,但比我更适合你的人。
挂了电话我在自家的阳台哭得一塌糊涂。
我把你从此搁置到另一个角落,我们只是互相了解很多的朋友,我去网站发帖交友。
看见了形形色色和我一样或者又不一样的人。
有人告诉我远离这些事情,有人告诉我你应该是我朋友喜欢的类型,有人告诉我你愿意和我在一起么。
我没能战胜寂寞,但之后又空虚又恐惧的独自回家,删掉所有无法备注的QQ头像。
这次你女友打来电话,说想和你分手。
原因我没能明白,我只是说你是个值得去爱,去付出的男人。
我听见她落泪的声音我去安慰她,我自己也默默的哭了,但却不敢发出声音。
那也是我最后一次为你哭吧。
甚至我都不知道是不是为你哭了。
不久之后你们和好了。
你女友给我QQ号码留言,谢谢你,还有,我知道你的秘密。
我知道我和你的故事有多么不靠谱,就像是首唱跑了调的歌。
今天看了《永久居留》,想起了6年前的我,在教室的最后一排,课堂上,我丢给你了一张纸条——“我喜欢你。
”
http://polarbear.ycool.com/post.3269164.html◎電影預告(有訪談的九分鐘版)難得會寫仍在首映的電影(笑)之前有香港網友向我推薦過此片,沒想到台灣引進了,遂趕快奔赴戲院。
看過雲翔導演的「無野之城」,印象不壞,而這一部導演預定拍攝的「死亡、藝術、愛情」三部曲中的「死亡」主題,比起「無野之城」,成熟很多。
請來邱禮濤(導過「人肉叉燒包」、「我不賣身,我賣子宮」和「等候董建華發落」等精彩社會題材)擔綱攝影,照例把男體拍得極美,更別說兩位男主角喜歡打拳、游泳,所擁有完美的身材曲線了。
其實本片根本沒有(╱極為含蓄的)性愛場面,在台灣被列為限制級,只因為大量裸體罷了。
想到丹麥名模 Freja 為 Political Fashion 拍過的短片,裸體如果當作一種物理性的自然存在、不帶過多異色眼光,如同藝術時常為美好而描繪保有,何需大驚小怪?
底下劇情介紹也很明白,這是一個男同志愛上直男的故事,雖然他們「能做到很多比其他情侶更親密的事,但情侶之間必定會做的事他們卻做不到」,所以雲海是處於情深、欲望卻無法得到滿足的狀態,雖說情終究大於欲,讓他一直無法放開視為此生至愛的林風。
另外,電影所呈現男性之間的遊戲打鬧,又帶著競爭、進步的愛情關係,很有意思;也想到男同志伴侶間多有彼此相愛、卻也無妨性關係的開放,很多時候,欲望更像是一種嘗試和生物性的滿足,浮濫當然不好,但過於嚴格的約束、禁制,也可能造成扭曲,雖說情、慾之間的把持和界線,又是另一道值得大書特書的難題。
最終,還是讓人能自由選擇、體驗所追求的、能承受的,是最好的吧。
整部片也貫串 著雲海對生死的疑問與恐懼,特別喜歡 Josh 和雲海在死海邊的談話,Josh 對祖母死去和林風離去後曾想自殺的雲海說,他為失去那些愛他的和他愛的而痛苦,但只要愛過了、明白真愛的滋味,就沒有所謂失去而會一直擁有。
如果這樣的人生,他要放棄的話,也沒什麼可惜的。
片末漂浮於死海之上的棺材海,很美。
此片是導演的半自傳,也算呼應劇中「人生比電影精彩」這句話,真實卻也美的讓人特別有感覺。
◎麥若愚的評介。
劇情介紹(官網)愛上一個註定不能愛你的男人,你願意耗用多少青春和氣力,去接受那些甜蜜與折磨,換一個很可能令你心碎的結果?
當一個同男與一名異男,發展出一段比情侶更親密的關係,他們最貼近的距離又是多近?
如果連相愛都不能夠,這世界還有什麼理由讓你繼續居留?
以色列、澳洲、日本、泰國、香港、中國,橫跨六地鉅資攝製;過去、現在、未來,揮之不去的濃情,撼動時空的密愛!
因為不相信自己能活過30歲,雲海(李家濠飾)很早就加倍努力於自己的人生,在事業上獲得了一般男人無法企及的成就。
然而他邂逅了林風(洪智傑飾)-一位無論在外型、志趣、談吐都深深吸引他的男子。
如同熱戀中的情侶般,兩人熱切而大膽地探索著彼此,運動、拳擊、旅行、拚酒…在空無一人的海灘與深夜的泳池邊,他們恣意裸身享受親密,感受著那份無可替代的激盪與共鳴…但無論兩人多麼親密,林風仍無法給予任何性愛與承諾,兩人越行越遠。
雲海將愛化作永遠的守候,照顧著林風的家人,歷經自己祖母的過世、林風母親的過世,無數次的生離死別,讓他避居到世界的最偏端,原以為此生不會再見到林風,卻沒想到在那裡等待著他的,竟是一個永恆卻心碎的諾言…
结尾有点恐怖
看着鸟儿在屏幕上乱飞~~~暧昧害死人。
“我们做着连情侣都未必做到的事,但是又做不到他们必然会做的事。我们不知道这条路可以走多远,但是都乐意走下去。”爱上一个注定不能爱你的男人,你愿意耗用多少青春和气力,去接受那些甜蜜与折磨,换一个很可能令你心碎的结果?Nobody Will Be Alone!
史上最优秀的华语影片之一........
首尾呼应果然很优秀,942个猪脚长的太不给力了..老想起高中同学来.. 不过比安非他命的好
导演讲故事功力的欠缺所以本片有做作的嫌疑,画面和配乐不错
好看
一个GAY倾其一生爱上一个直男的悲哀。
台词生硬 各种雷
一个直男和曲男的爱情故事~他说你要相信你是我世界上最爱的男人,否则我死不瞑目。
总体来说,剧情不算丰满。记忆点是,片尾,ivan老了自己躺进棺材,盖上棺材盖子。
剧本乱且狗血,镜语表达问题不小。但给人带来的情感冲击很大。
……直人看完表示沒什麽想法。
对白很做作,演的痕迹也太重,以至于很难让我投入剧情发展中,到后来只能跳着看完。若非有两位男主角坦然日常的裸戏,根本毫无可观性。
很感人的一部同志片,让我对gay有了新的认识。。。。
目前为止本人看到的最赤裸裸的同性恋电影,影片中的人物太喜欢赤裸了,让人实在受不了,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他的三部曲都一般。
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个悲剧。不喜欢Windson的暧昧态度。
没明白直男坚持不肯在一起到死的意义(人老了没办法理解力下降看不懂)。云海越老越作,年轻的时候还比较可爱。导演关于未来的想象蛮……“想象力的”。主题曲最美。
电影可以说是三部里最好的。最喜欢的部分就是男主角用普通话说的那些对白。这即使一场有爱无性的爱情,也是一场爱永远得不到最好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