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来讲,最感人的不是陈坤和赵琳,而是李小冉和姜武,李小冉把杨夕刻画的太好了,在她要搬出房子的时候放的陈明的"逃",让我忍不住流泪整部片子比较紧凑,第一集就能把人吸引住,从加拿大温哥华到最后回北京,在杨夕家里,在医院的草坪上解脱了的任晓雪,虽然病情还没有痊愈,但让人感到结尾的美好和幸福.
1-5集,介绍人物,交代背景,欢乐有趣。
5集末了司马波突然下线,不知道现在给编剧寄刀片还有没有用😂。
6-16集,纠结痛苦,我的三观也不知道该怎么摆了。
平平走的时候,我哭的死去活来。
16-18集,甜到掉牙,想到对司马波都下得了手的编剧,想让故事到此为止。
19-22集,果不其然,好日子都不会长久。
好在编剧良心发现,主角光环让这部剧勉强大(zheng)团(zhi)圆(zheng)了(que)。
不过我还是怨念。
我希望他们都留在温哥华,我希望滑雪场没有改道,我希望晓雪可以永远在咖啡店帮忙,我希望大洪可以舒舒服服地做老板,我希望杨夕没有生病,我希望罗毅在事务所的工作越来越好。
当然,我最希望司马波这个傻冒没有突然下线,一直住在他跟大洪温暖的小窝里(这句话好别扭233)。
我太喜欢他俩互怼了,活生活气。
司马波想追晓雪,大洪说他长得猩猩样,拿什么跟罗毅比。
司马波夸自己专情,大洪说是个女的他都专情。
司马波被余士雄追车,顺利到家后得意洋洋地跟大洪炫耀他的机智。
余士雄找上门来的时候俩人立马不逗贫了,统一战线说不认识晓雪,等他一走大洪就踹司马波,质问他不是说甩开了么。
这种情谊真叫人羡慕啊!
其实廖凡的电影我一部都没看过,看起来就是演一个很6的角色,我一点也不想看😂。
我多想他多演司马波这样的角色,这样又怂又可爱的配角。
最后,我发现大洪跟谁都有cp感。
司马波,杨夕,平平都是小case,你看他跟罗毅甚至晓雪都有cp感。
本文首发于“N次放映室”导语:偏偏是2003年的冬天,全中国人民都沉浸在春节的欢愉中,没有人因为未知的SARS而恐慌,却因为那部在异国他乡的《别了,温哥华》而感动。
1. 开放的爱情,雪国的纯粹放在今天,这部电视剧似乎有些三观不正。
李小冉和陈坤各自饰演的“小三”竟让人不忍心指责,为了爱情放弃多年恋情的大洪也让观众无法定性为“渣男”,没有那么多纠结与狗血,两对爱情在加拿大生根发芽,在北京落叶归根······罗毅与晓雪:一见钟情的纯爱一台望远镜让罗毅望见了对面的任晓雪,情种就此种下,热烈的追求,不求回报的帮助最终让两个人冲破世俗甚至法律,结局有些凄美,却让人动容。
祛除了现实主义的冗杂,简化了爱情夹杂的繁文缛节,两人的爱恋纯洁到让人无法想象又无限向往。
大洪与杨夕:热烈真挚的平凡之爱一次车祸让大洪开始照顾杨夕,司马波的死让杨夕开始照顾大洪,在这样平常的你来我往中 ,两个身在异国他乡的男女彼此依靠,无法忘怀。
杨夕明知道自己是“闯入者”,大洪明知道自己是“越轨者”,可最后雪国的爱让两个人始终无法分开。
当平平最终决定放手时,也是宣告异地恋的告别,成全他们也是释放自己,这份爱充满了禁忌,却也最让人感觉真实且粗粝。
2. 那个年代的偶像自然而多样十七年前似乎还没有“偶像”的概念,更没有“小鲜肉”的说法,可重看那个时代的影视剧,年轻真的是代表着希望与未来。
抛开那些八卦和娱乐圈的潜规则,男女青年演员各有特色,又不显油腻······陈坤:骨子里的青春与奔放从《像雾像雨又像风》到《别了,温哥华》,陈坤的颜值放到如今依旧能打!
最重要的是演技在线,虽然当年琼瑶式演法屡试不爽,但和今天BABY式崩溃相比简直天上地下。
他骨子里自带的青春总是让人如沐春风,女孩儿看了两眼放光,男人看了甘拜下风。
李小冉:天然的美与直率自始至终李小冉都有一种不可方物的美,白皙的皮肤,高挑的身材,略显凌厉的脸庞组合在一起构成了这样一个拥有南方气质的北京女孩儿。
作为早期的偶像女演员,她的独特气场让很多人着迷,饰演的很多为爱执着的女孩儿也让观众印象深刻。
放至如今,李小冉仍然独特,天然的气质仍旧是如今很多女演员无法比拟的。
那个年代已然过去,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发怀念过去的影像,那种简洁又柔和的美,那种简单又不造作的情,一切复杂又纯粹,一切模糊又清晰,艺术本无对错,错的是如今我们表达的方式罢了······
又重新温习了一遍《别了,温哥华》,连续剧很多,让我看了超过3遍以上的片子,屈指可数。
是喜欢赵宝刚那略带蓝色镜头下的温哥华?
还是被那纯正的爱情所吸引?
剧情很唯美,到结局的时候,甚至让我觉得有些脱离了中国实际的现实状况,但是爱情是没有界限的,也不分国度、不分年纪,只要是相爱的彼此,那么历经万险,也会在一起。
人性的本善在片子里得到了无限的放大和美好,我们的生活,真的是只要有爱,只要有善,只要有真,只要有执著,只要有希望,就可以悉数获得美好吗?
也许正是生活中无法完成这么多唯美的东西,导演才会通过镜头,来释放这种理想吧......我向往这种美好的生活,不是锦衣玉食,不是衣食无忧,不是良田美房,是那份纯真的爱情。
每每看到罗毅对晓雪的爱的执著,每每看到大洪对杨夕的细心呵护,那是一种怎样发自内心的情感,才会迸发出这么强烈的却不做作的感情和行为。
第一遍,我被爱情感动,那时我大三;第二遍,我被呵护感动,那时我在异地工作两年;第三遍,我还是被爱情感动,那时我在感情的路口打转;第四遍,我被所有的美好感动,这时我工作了许多年,经历了情感、社会的洗礼......是不是我们生命中缺少什么,我们就更去注意什么,去追求什么,也更去奢望什么?
那时的陈坤,真是帅气,漂亮,很多年过去,我还是这么认为,只有这个片子里的陈坤,是我最喜欢的。
那时的姜武,演技真是让我折服,对女人的细心呵护,让他用那细小的动作,表现的淋漓尽致。
陈坤是精致的,姜武是生活的。
不管怎样,谢谢导演带给我们这么美好的影片,让我们对生活又充满了向往,虽然,实际上,生活中,并没有这么多的唯美时时上演,但是心存美好,又有什么不好呢?
被影片淡灰的色调拉回到那个异国他乡的那些年,整个观看过程伴着淡淡的回忆,似曾相识的街道,海边咸咸的海风,似乎那个紧紧跟在我身后,突然伸出手手中是一枚草编的戒指,紧张的连微笑都僵硬了的他又出现在面前。。。
这是一份长久深远的触动。。。
变成回忆时。。。
远去了。。。
我觉得廖凡演的司马波是里面最出彩的一个角色,怎么会整这么一个情节给整死了呢,唉,太可惜了。
自打司马波死了,这故事情节就有点不出彩了,不过演的还是真挺不错的,像大洪他们几个
记得这部片子刚播出的时候,我还是个孩子。
不懂爱情乃至不懂事的年纪。
印象中是好像最后一集,姜武和李小冉依偎着站在一棵大树下,抬头望着湛蓝的天。
不知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一幕仍然清晰的留在我的脑海中。
二十年后重温这部剧,发现陈坤帅得一塌糊涂,妥妥花美男的类型。
如果没什么感情经验的小姑娘,可能十有八九抵挡不住。
相比之下姜武和廖凡的颜值就逊色多了,不过有一说一姜武还是比他哥哥长得好看(虽然小时候的我对这两兄弟总是傻傻分不清楚😂)。
姜武饰演的陆大洪,总是给人一种安心和踏实的感觉。
他虽然长相平平,工作普通,但是对女性呵护备至,对哥们儿非常仗义,这大概就是北京爷们儿的本色吧!
所以谈恋爱可以是罗毅,嫁人要嫁给大洪这样的男人。
我今天看了一部老电视剧,别了温哥华,大概看了五集。
看到司马波出车祸,就不想看了。
廖凡演的真好,电影里的温哥华一直在下雨,冰冰冷冷的。
李小冉好美,这么冰冷的城市里,她就是活泼。
如果我在这部剧里,导演会为我安排一个什么角色呢?
我想会是罗毅的一个男同学,周末在餐厅打工,平日为学业所扰,和罗伊形成一个对比吧。
罗伊真好阿,年纪轻轻在国外读法,家境优渥,能独租两室一厅的房子,落地窗。
有喜欢她的美女李小冉,有自己追求的对象,他可以尽力的帮助她,提供住处给她,给她买食物,全心的散发自己的爱意,换做是普通人,住在宿舍的人,恐怕也只能在言语上帮助那个女孩了。
其实把爱憋在心里的感觉,还挺难受的对吗。
司马波是个普通青年,房产中介,他也想帮助小雪,他帮她联系工作,给她点外卖,想办法逗她开心,忙前忙后的,也很有脾气,和恶势力大老板作对,捉弄它们,有趣的可爱。
或许我们普通青年,就该向他一样,乐观有趣,别一天到晚想着出人头地,应该也会很可爱吧。
在故事里,所有的美好,在历经了千万阻挠和辛苦之后,最终都会实现。
杨夕和大洪去爬长城了,我相信,那个让人长疮的病会好起来,大洪会一直叫着“宝贝儿”,杨夕会一直坚强快乐的生活,对她爱的男人撒娇。
晓雪戴着罗毅送的戒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即使失去了所有的记忆,她仍然记得这个深爱的男人,并且一直等他,等到他来,我相信,一时的混乱会跟着那个病态的男人从晓雪的生活中消失。
故事里,一切的美好,最终都会实现。
可是,生活中呢?
生活中,所有的美好,只在想象里。
已经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只是继续,继续昨天的生活,继续前天的生活,不管这种生活有多无奈,多可悲,或者多平淡。
这个故事里,最让我动心、动容的,是这两对人之间的爱,纯粹、简单,他们相爱的时候,我看着他们相爱的时候,看不到任何别的东西,任何除了爱以外的杂质,相信这种爱是所有人想要的,想得到单纯的爱,自己先要付出单纯的爱,单纯的爱一个人不易,不然,为什么马芬最终离开了加拿大的丈夫,回到北京。
说到马芬,我看到很多观者不喜欢她,讨厌她的做作,讨厌她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但是,我相信,人的本质都是善的,她也会孤独,最终,她不是也选择了忠于自己的内心,放弃那段不纯粹的婚姻了吗?
整个故事里,马芬最漂亮的那个镜头,是她回到北京时的样子,很平静,没有急功近利,没有对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渴望,有的只是回归的平静,人,没有过多欲望的时候,才会过得快乐。
突然间就22集结束了,一切发生得太快,像风,像火,一把燃烧青春的狂放,爱情的燎原,彼岸的羁绊,故乡的人情世故。
可我还是喜欢那个有油嘴滑舌的司马波在的时候,大家的一切都没那么悲伤忧郁,可人生往下走下去就是会遇到更多的坎坷,然后一些人走散了,一些人丢了。
记不清是看的第几遍,至少三遍以上。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可能去了新西兰之后看过,现在从日本回来又看一遍。
下一次不知我还会在哪里发生一些怎样的故事。
当一个人从故乡去往另一个地方时,他会带着本来的背景,而当这种离开和移动超越两三种背景和文化之后,人就不再能被简单的定义为美籍华人,加籍日裔之类,而渐渐变成背景更加模糊的人。
如果说海外华人圈子小,是因为其他人不说你的母语,没有和你一样从中国来的经历。
那么去过更多国家旅居的人说更多语言的人会打开另一扇门,另两三扇门。
虽然导向会更加孤独,但即使在同一个地方一直生活的成年人,自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复杂了,成为越来越独一无二的人生之后,不也是越来越难以被人理解吗。
所以在每段故事的最开始永远是最好的,因为有那么一群人一起开创着这个故事,这群人还没有离散,故事的开始还在发展。
所以我怀念这个在温哥华的人人用青春与热情以及对未来的梦想共同铸造的一段,美丽的蔚蓝海岸闪烁着波光的故事。
看着他们,你会觉得自己的青春也发生了那么多的故事,然后,都逝去了。
别了,温哥华 是一场怀恋。
啊!最近频频给低分显得自己像是一个难伺候的mean bitch... 但是这电视剧真的好烂啊。小时候一直没看,现在搬来温哥华了想看一看能不能产生共鸣什么的,但完全没有!陈坤演的角色大张旗鼓用望远镜偷窥女生,然后还类似于把对方软禁在自己家,不让对方去酒店住?就是为了追她,然后这一切竟然还都合理化了。什么粪坑价值观???
一直很喜欢李小冉~
陪父母看的……只记得当时看到赵琳的时候还有点儿惊讶,心想,这不是那个CCAV2《生活》里的主持人么?
李小冉李小冉李小冉李小冉李小冉
那是个时兴面瘫性冷淡气质女主的时期么?陈坤、李小冉、廖凡和姜武演得都很好。
不喜欢赵琳,喜欢杨夕
不比以前喜欢赵琳和李小冉了。也不比喜欢讨厌陈坤了。
和北京人在纽约一样经典
妈妈喜欢里面每件衣服都是连帽衫的李小冉
最近心里特别堵,和女友吵架又恩爱如初再反复多次,算是追剧的原因。谈不上特别喜欢,只是恰当的时间又拣起来重刷了一遍。女友特别喜欢李小冉的杨夕,我比较喜欢姜宏波的平平。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来形容国产情感剧可能太过了,但实际上每个戏剧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因素呢。戏剧冲突无法完全映射到现实,而现实的我们沉浸式体验去感知那些一辈子有可能不会发生的悲欢离合,祛除矫情的同时,还能找到哪些替代的方式呢?沉浸于忙碌工作充实于日常的假象?为终日无所裨益的休闲娱乐而羞愧?忽然想到祖峰饰演的梅贻琦说的那句话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也许不久后我俩再看到这些话会发笑,但至少像里面的姜武和李小冉那样爱过。对生命的思考不是矫情,对自己不真实才是
喜欢李小冉
真恶心,找了各个平台,就想知道个结局,死活找不到,也不知道有什么可藏着掖着的,这辈子都不会去看这部剧
不知道我对加拿大有特殊感情么~~但……简直毁了啊毁了~~只能圈点一下李小冉和那胖子了
太过阴郁 喘不上气实在看不下去
我还是很吃赵宝刚那一套嘛~这里最爱姜武的角色。
现在这种都市剧都少了
清纯的演员,青涩的演技。
初中时候没有看完全,情节很模糊了,只依稀记得杨夕清爽的笑脸,现在看仍旧很吸引
喜欢 李小冉
童年回忆,然而也不喜欢这种说不上怎么感觉有点矫情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