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来评价这个电影的好坏,从开始就没有什么意义,一个美国人用中国人演日本人的国粹,谁都觉得陌生,无论是美国人中国人还是日本人.在美国的一些卖家居用品的商店里,他们挂出"本季中国风格家居"的广告牌,当你走进去的时候,发现里面会有一些很莫名其妙的东东,例如,一个红色的像框里,歪歪扭扭的一个黑色中国字,(一般都是错字)或者一口大黑箱子上面有个大铜锁.我实在不能把他们和我可爱的祖国联系在一起.我的一个老美朋友买了一副那样的字,兴致勃勃的叫我去他们家观赏,我不忍心告诉他那个字根本不存在,就编了个字哄他,看他喜眉笑眼的样子,我只有叹气的份.同一座城市在游客和居民眼中是截然不同的,更别说一个国家的国粹了,一个外国人能了解多少呢?
下午五点半,看完了《艺伎回忆录》。
疯狂的考试复习让我在图书馆驻扎了下来,偶然看见了《艺伎回忆录》这本书,翻了三分之一后突然想看这部电影。
比起小百合,我更喜欢叫她千代。
与其说被父母卖掉,在后来更让我觉得是父母为她们寻的另一条生路。
贫穷的家庭无法承担病痛,而唯一让年幼的孩子活下去的办法,就是做一个艺妓。
千代的父母也许从来没曾想过小千代会成为京都最有名的艺妓,会成为日本的一个传奇。
eyes like rain,是她的标签,也注定了她的不平凡。
父母的离世,姊妹的失散,都是她通往最有名的艺妓道路的助推剂。
甚至桃的嫉妒,南瓜的爱与恨。
最忘不了的是她在跟实穗学习如何成为艺妓时,实穗那句“如果你不能用一个眼神让行人为你驻足,那你就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艺妓”。
知道后来,千代做到了,脸上那一笑,让我觉得章子怡确实无以复加的美。
艺妓在日本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职业,是失落世界的艺术家,注定不能拥有爱情。
当申深先生被千代的内涵所吸引时,千代是美的;当主席早在千代12岁时遇见她而为之驻足时,千代是美的;当她在深山身着布衣浣衣时,千代也是美的。
最美的地方在于,即使洗尽铅华,她依然未曾放弃对主席的爱,她所做的一切,都只为了离他更近一些。
何种男人,听见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对自己柔声道出此话,会不为之感动?
千代像水,不管道路如何艰难,总是会去到自己想要去的那个地方。
像这般坚持的女子,恐怕也再难寻。
不论这本书的原作是否虚构,只是情节已经足够我们想象,是真是假又如何?
我被感动了,真假也不再重要。
想起一句话,我爱你,与你无关.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从我遇见你的那天起,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靠近你。
————小百合 卑微的人太容易满足,,一份红豆沙就可以燃亮整个世界。
少女时代的偶遇焕起豆蔻年华的朦胧爱意。
从此像收集晨早第一珠露水般收集着那个人的点滴印迹。
世间有一种爱,是夹杂了崇拜,感激,好奇与等待,像那碗红豆冰一样,火红的爱意随着时间的推进慢慢渗入心里深处,深深处,越多的了解就越发的迷恋。
纵然起承转合错过又相遇,大团圆结局却让我伤感万分。
这世间有很多的真爱,并无福消受这种缘分,它们总显得太短,太胆怯,太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就算上帝要让他们错过又相遇,但经年间,身边已是陌生的脸。
"这不是公主的回忆录也不是女王的回忆录".从一开始,电影名出现的那一秒钟开始,就知道这部影片不是茜茜公主那样的阳光与浪漫,<艺伎回忆录>,作为一个艺伎,其生活就没有普照的阳光,阴暗,潮湿,或许也有实实在在的浪漫但是,那种浪漫是隐藏在阴暗表面以下的苔藓,见不得光的.艺伎为你歌唱,为你跳舞,让你欢乐,她们光彩夺目,多才多艺,就像晶莹透亮的水晶可以发出绚丽的光芒.但是没有人注意到她们的背后隐藏的秘密是什么.也没有人意识到,那种炫目的光彩并不是她们本身.而这部影片让人知道了这些众人尤其是众男人眼中的焦点的艺伎们背后的故事.我不知道为什么一个经典的日本行业要让三个中国女人来扮演,可能是出于名气的考虑,不得否认,在影视上,我们国家在演员的国际知名度上绝对强于日本.无论男女!这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中国的观众很奇怪:章子仪在国内并没有赵微和徐靖蕾的亲民度,但是论起国际舞台上的分量,她却当仁不让的称大姐大.就好像很多中国的片子都是在国外得到认可,获得大奖才返销大陆一样.回归正题吧,艺伎有一点和妓女是一样的,没有天生的艺伎(其实什么职业也不是天生的),都是命运的潮流的推动下,才把女人托下了水.好像海水,平时看上去,浩瀚无边,波澜壮阔.下了水才知道这水竟然是那么的咸.姐姐左津和妹妹千代子从小被父母卖给了田中(应该是人口贩子吧).而小千代子离开的6个月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了.而姐姐左津也逃离了艺伎场,从此,千代子就真的举目无亲了,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对他虎视耽耽的初桃,哭泣是第一反映,我倒是惊讶于小南瓜的成熟"如果你把来这里之前的事情都忘掉,你会过的好一点"看完电影我还是不明白艺伎和妓女的区别究竟在哪里?都是天涯沦落人,出身没有那么红的,可以说阶级成分都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分开?或许很多人都把妓女和艺伎化成了等号,起码也是约等于.可是为什么影片中的艺伎们一而再,再而三的强调自己不是妓女呢?从初桃实惠和小百合的口气中,无外乎觉得妓女是下贱的,是卖肉的.而艺伎卖的是艺,有的是妓女没有的技术含量和尊严,也许艺伎的伎字就是为了突出这种尊严才用了人字旁,而使自己从妓的行业中脱离出来,怎么看也有此处无银三百两的意味在里面.用大家几乎都遇到过的例子来说吧,学校期末考试的时候,第10名和第11名也许只有一分之差,但是境界可不一样了,第10名怎么也是前10名,而11名就是10名开外了.11名觉得自己和10名差不多,可第10名就可看不起第11名了.明白了吗,这是卑微在更卑微面前的尊严.自己被践踏的东西,既然从第9名那找不回来,就从10名开外找自尊吧.不过,咱做人不能不厚道,说句实在话,艺伎怎么算也比妓女高那么一点,从人力资源方面考虑,艺伎是高新技术人才,而妓女只是吃身体饭的,是认谁仍了脸都能做的活,既然谁都能做,那么企业(妓院)的职工培训费就低的多,面临的竞争就多,人才过剩,使得企业在选拔职工的时候,可以压低工资,而艺伎就不同,艺伎受过义务教育,可以说是知识份子,弹琴奏乐,歌舞沏茶和插花,能说会道,能唱会跳.这些可都是企业辛辛苦苦培训出来的啊.就凭这种行业的职业化程度,她就应该比妓女要挣的多,我不知道在日本妓院的头牌能挣多少,可是像小百合这样初夜卖到一万五的估计是不可能的了.这就是技术含量的区别.可是,即使如此,妓女和艺伎似乎也都是一个性质,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认识,什么卖艺不卖身,只要一只脚踏进了窑子就是妓女,而况小百合还卖了身,也通过卖身获得了等价的货币.这种那身体换钱的交换模式,在中国就是妓女.但是日本人巧妙,巧妙在他们的掩饰功底,既然可以不顾中韩人民的反对,对血腥的历史进行否认和窜改,那么给这种最多算是高级妓女的行业起个挡挡丑的名字也是易如反掌.艺伎,挺起来确实充满了艺术家的味道,高,实在是高!妓女的发达一般是靠努力工作,就像很多制造工人--以量取胜,符合多劳多得的分配体制,但是艺伎彻底颠覆了这种看似合理却充满不平等性的分配机制,试想,这种体制最容易形成的弊病是什么?就是重量轻质!这不想生产机器零件,有仪器来检测是否符合标准,因为根本妓女这个行业就没有标准.那么在生产过程中偷工拣料者就不能被抓出来.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分析,比如两个妓女1和2,假设她们两个在一个单位,而这个单位的薪酬标准用客人为单位来衡量,妓女1尽职尽责让一个男人享受服务一个小时,假设是100元.那么这一个小时,妓女1挣了100元.而妓女2并不拖延时间,让同一个男人在一个小时里面享受服务两次,那么她争得的利润是200元.可是不公平在这里体现:身为消费者,自然希望找1来服务,认可1的服务质量,但是相同时间内2却比1多挣了一倍的钱,而在这一个小时的时间里面,1和2同样一直在工作!当然,这些假设,是把小费这些因素抛出去的,经济学家曼昆曾经说过,任何经济现象的研究,都是在一个假设的环境中的.如果把消费者的因素放在内,似乎消费者更喜欢用100元来招妓女1,而用30元当作1的小费.那么一个小时总共消费130,而比2的200少了70,而且1因为小费会服务的更好.艺伎就是这种消费制度的升华版,她们并不急于出卖自己,她们充实自己的内涵,学习文化知识.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高档的消费品,同样是护肤油,"宝贝"一块钱一袋,而同样的剂量,玉兰油要高的多.这映了一句话,"高端消费品的利润是更为巨大的",05年容声冰箱面临资本巨变,三大冰箱巨头开始抢占容声退出的市场份额,却没有引来冰箱市场的大幅降价,为什么?因为市场是占主流的是高端产品,它们的成本很高,功能强大,不需要降价也不可能降价,高端产品也从来不缺少市场,只可能是你的产品不够高端,这块市场没有饱和一说.艺伎就是这种买卖中的高端产品.综上所述,艺伎确实比妓女要高那么一点.千代子是因为一碗刨冰而开始了初恋,并希望通过成为一个名艺伎,而在会长的生命中占有一席之地,有人说会长用一个刨冰和一个月的鱼和米钱买了千代子的爱情,但是无论她再说自己是因为走进会长才做艺伎,她毕竟是个艺伎,而且是已经没有了纯洁的艺伎.所以在结尾处她承认艺伎是男人的第二个妻子,在阴暗中.最后,为章子仪扮演的眼中充满雾的小千代子干杯,是艺伎如何,是妓女怎样?她对会长是纯洁的,为了这份纯洁,干杯!
有些人一辈子都在为别人而活全世界的人都想得到他但是她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那一个两代艺妓的不同命运阿苗曾经也曾风光也曾有过叫做希望的东西过现实残忍的将它打碎扎到了手 流了血还要再作坚强 立刻戴上面具拿起武器重新战斗小百合是不幸的但最终还是幸运的一生的一贵人足以感觉,情节有些牵强,更多地融入了艺术加工的色彩而失去了生活的真实。
九十年代买了一本灰色封面的小说。
它不得不被分次读完,因为中间总有不想继续读下去的情况发生。
这种感觉在昨天看同名电影的时候重新出现。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千代(章子怡饰)和有一双与众不同的蓝眼睛。
九岁,她和姐姐左津被转卖至祗园。
在此,千代见到新田置屋的台柱初桃小姐(巩俐饰),令她惊叹的不是初桃身上华丽的和服也不是初桃脚上上漆的木屐,而是那张仿佛由白云所组成,被太阳穿透了一般的脸。
千代留在置屋,并有机会成为艺伎学徒,她的姐姐没有这样的好运。
初桃是置屋的经济支柱,姆妈负责常务,老奶奶选择适合的艺伎学徒、掌管财政。
千代发现初桃有个男友。
因为,与身份低微的男人交往,艺伎无法从中得到收入反而要贴钱,其次,客人们会因此觉得自己贬了身价,从此不光顾。
所以,初桃的男友是秘密的。
初桃对千代表示出极大的厌恶。
有一天,初桃与男友私会,并带回一件和服。
这件华美的和服属于艺伎实穗(杨紫琼饰)。
艺伎界,初桃和实穗是势均力敌的一对顶尖高手,初桃称实穗为“完美小姐”,心里非常嫉恨这个八面玲珑的对手。
初桃诱导千代毁掉实穗的和服。
由此,千代见到了自己后来的恩人和“姐姐”——实穗。
千代找到沦落为妓的姐姐左津。
因为初桃,她与姐姐逃跑未遂,并由艺伎学徒变成仆役。
因为千代,初桃也失去了男友。
12岁的千代,受到艺伎们的嘲讽,在路边哭泣的她遇到了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
千代决定成为一名艺伎,吸引他的目光。
一个女孩获得见习登台机会的时候,需要和一个艺伎建立某种关系,任何资历较深的艺伎都可以是较年轻女孩的“姐姐”。
当两个女人通过一种类似婚礼的仪式成为姐妹后,会视对方为家族一分子,“姐姐”会教年轻的女孩接人待物,还会将她们推销给好的客人,同样地,年轻女孩子的一切花销都要由“姐姐”提供。
实穗看中了千代,并成功地成为她的姐姐,初桃也收了资质较差的南瓜做妹妹。
千代学习吟唱、乐器、舞蹈、茶道、插花等技艺,她从实穗那了解到,成为一个自由的艺伎要拥有自己的旦那(供养人)。
千代改名小百合登台。
初桃开始表现自己可怕的嫉妒。
聪明的实穗为小百合安排了两件大事:一以破天荒的高价卖出小百合的初夜,二是找到一位将军做小百合的旦那。
这个决定,使二战时小百合和置屋安然无恙。
18岁,小百合彻底击败初桃,成为艺伎馆的继承人,她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战争销尽了祗园的繁华。
将军无力供养小百合。
她重遇少女时的偶像,并如愿以偿与他生活在一起。
最初,阴郁的片首让我想起了《法国中尉的女人》,还有那道似曾相识的长堤。
接着,某些《简.爱》的片段也从记忆中跳出来。
影片放映过半,我已经确认这是一次唤醒旧片回忆的观影经历-- --当小百合初入置屋,她所看到的经历的,是换宅院为置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片中,当杨紫琼扮演的实穗对小百合暗授心机,她说,随处都有可能成功的人。
章子怡扮演的小百合相当聪颖地回答:就象卧虎藏龙。
很遗憾,有人笑了出来。
显然,《卧虎藏龙》的普及度很高;当巩俐放火焚烧置屋,疯狂的眼神重叠着《菊豆》的场景,此后,河边的染布架子再度印证了这种联想......尽管有很多提神的线索,在一个小时二十分钟的时候我依然幻想屏幕下方出现快进指示。
事实上观众也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反应。
颇有兴趣的多半来自欧美,少数亚裔则兴趣索然。
在影片开拍时这种情况已经发生,甚至原著小说,欧亚读者也有相当大的争议。
原著作者阿瑟的《艺伎回忆录》在欧美十分畅销,但小说主人公原型岩崎峰子却认为小说完全虚构, 她不仅要求公开道歉及赔偿,还亲自动手写了一部《真正的艺伎回忆录》来反击。
最终,斯皮尔伯格根据阿瑟的《艺伎回忆录》投拍。
片子结束,已经坐得不耐烦。
对电影,也渐渐丧失了评述的兴趣。
有一段原著中的对话,没有进入影片。
当时,实穗发现了与众不同的小百合。
她说:“耐心等待并不适合你。
我能看出来你命中有很多水。
水从来都不会等待。
它会随情况改变形状和流向,总是能找着别人想不到的秘密路径——比如屋顶或盒子底部的小洞。
毫无疑问,水在五行中最善变的。
水能冲走土,能扑灭火,能腐蚀并冲走金。
木与水天生互补,可就连木也不能离开水存活。
然而,你还没有在生活中利用这些力量,对吧?
” “嗯,实际上,夫人,正是水流让我产生了从屋顶上逃跑的念头。
” “我确信你是一个聪明的姑娘,但我认为那不是你最聪明的时刻。
命中多水的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将要去的地方。
我们所能做的仅仅是听天由命,随波逐流。
” “我想我就像一条遭遇大坝阻拦的河,而那道大坝就是初桃。
” “是的,这大概是真的。
”她平静地看着我说,“不过河水有时能冲走大坝。
”西方拍摄东方故事如同小百合做艺伎,那道大坝来自于不同的文化积淀。
就象我们写巴黎圣母院的故事,那多少会带点梁祝的味儿。
或者,有一天河水真能冲走大坝。
但,现在还没有。
看电影之前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日本的艺伎文化应该如中国的京剧,但比较之中国,少了热闹的锣鼓家伙和自己所熟悉的社会背景,而且让几个女子去演这样的神秘行业,应该更多的是沉闷和艰涩,但看电影的时候我不由得再次佩服好莱坞这些大鳄们纯娱乐的高明手腕,唯美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大团圆的结局,居然让我在看的过程中没有产生一丝倦意!
好笑的是我竟然想到了《无极》里的那个馒头,无极里为了一个馒头不惜引千军万马直至牺牲自己生命,在《回忆录》里,同样是为了一筒甜点,就愿意付出一生的艰辛,想想,人真的很简单,大的转变或转机的诱因很多时候是如此不屑的事情。
另一方面,男孩子也不要把女孩子的对爱的要求想的如此复杂,你的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个随意的小礼物,可能就会被她们珍藏一生~~~~嘿嘿,扯远啦。。
^_^总体觉得电影像一幅优美但不壮美的山水画,看上去沁人心脾,但却没有震撼人心灵的力量,这是好莱坞惯有的毛病,他们把人们的生活想的过于紧张,所以想方设法的娱乐我们,生怕片刻的思劳累考就会影响到他们的票房收入,但电影毕竟是艺术,而不是肥皂剧,想想《霸王别姬》,通过戏子的喜怒哀乐,引申出多少社会的黑暗和丑陋,我们从里面获得多少心灵的震颤,而对于神秘而晦涩的艺伎,它所能承载的社会问题可能会更多,所能挖掘的空间更大,但我们却无法通过电影探究出一点点跟社会有关的东西,也许这就是所谓文化的差异吧,我们是无法奢望欧美的蓝眼球去更深的挖掘东方最神秘的文化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意义的。
听好多人说,电影请了中国三位女星是为了需要几副廉价而美丽的东方脸孔,我就纳闷,为什么我们中国人总是用有色眼镜去看待我们的自己东方文化呢,好莱坞为了票房,我想还不至于把钱省到这个份儿上吧,如果可以,他们宁愿花高价去请欧美的一线演员,但,这可以吗?
谁会接受呢?
这除了能说明她们的国际影响和优秀外,我还体会不出其他东西。
电影的完美结局显得苍白而急促,有时候觉得自己很奇怪,昨天刚刚看完《似是故人来》,深深为编导写故事能力所折服,但最后却痛恨他为什么不稍微动一脑子把故事编的完满一点,让我们看到杰克和娜莉最后拥抱在一起是甜蜜的笑脸,而这里,却又盼望小百合和会长的结局再悲苦一点,就像《霸王别姬》里最后程蝶衣的拔剑自刎,也许这样会显得更有力量,呵呵,还是那句话,这就是好莱坞,这就是他们的快餐文化,如果让陈凯歌来导。。。
嘿嘿,可能会更好看一点!
坦诚讲电影本身不该是五星。
但我评价电影非常非常主观。
我觉得《艺伎回忆录》电影真的和我有缘分,读高一时为了巩俐去看的,却在电影里发现了杨紫琼的美……最近刚读完原著。
看完书,还是觉得电影选角很妙(显然日本人不会认同这个观点)。
虽然巩、杨、章的年龄都比原著里的人物大了很多岁,但抛开年龄问题,她们的表演真的为原著人物增加了维度。
(一)初桃书中的初桃,妖艳张狂却显得轻飘飘,毕竟二十几岁的女孩能有什么底气呢,再嚣张跋扈终究是单薄的。
但在电影里,巩俐演绎的不再是那个张牙舞爪的年轻女子,却更有一种傲立群芳的女王气势,更成熟、更厚重也更有底气。
然而巩俐又自有她表演的复杂性与层次感,初桃毕竟不是真的女王,这底气不能太足。
张扬、任性、唯我独尊的气场下,要有一丝虚张声势的眼神。
她有自信,但也要有慌张、嫉妒与不安全感。
电影里为她安排的结局我认为也很适合她,巩皇的气焰太盛,不该像书中的初桃那样萎靡老去,而是应该在一场大火下带着无尽的愤恨、不甘与落寞离去。
争执是要爆发的,情感是要宣泄的。
漫天火势与无边夜色为她唱最后的哀歌,她退场了,世界也为她落了幕。
(二)真美羽/豆叶书中的豆叶,优雅温柔却太“工整”,虽然说话做事聪明又得体,但“完美小姐”总是少了自己的情绪个性。
而杨紫琼演出了一种更独特的魅力,她自有她的隐忍,同时又通透并且坚定,给人安心感与真实感。
还有就是,虽然书中有提到借和服等情节,这些倒也能让我感受到豆叶对小百合很上心、愿意压制自己的美来衬托小百合。
但我仍会觉得,总体上,书中的豆叶更类似于一个很好的老师,而师生之间关系再好也一定有距离感。
对比之下,电影中由于杨女士有一种天然的温和亲切,无形消解了原著中豆叶的威严,却更像是真正的“姐姐“。
也喜欢电影改编后的那个情节:豆叶/真美羽告诉了小百合跟螃蟹医生竞标的是男爵,告诉了小百合自己的私心。
电影中她们姐妹相处信任会更多一些,真诚也更多一些。
另外,电影中真美羽教小百合怎么露出一点手臂那段,她们一同大笑,相处真的有很轻松快乐的时刻(也很好嗑)。
对比书里显然没有这些乐趣。
(三)小百合关于小百合,电影由两位演员饰演:日本的大后寿寿花(饰演少年时的小千代)、中国的章子怡(饰演青年及中年的小百合)。
大后寿寿花的灵动、可爱与讨人喜欢自不必多言,你看她一眼就理解她为什么这么小就被初桃视为潜在竞争对手而备受欺压与侮辱。
章子怡,眼型很好看,很适合蓝灰色“命中带水”的眸子。
在两位前辈大姐姐前她绝不出彩,但一到荧幕上只有她自己时,却又能看出小百合谦卑又坚韧的美感。
因此,当初桃与真美羽相继退场,最后小百合站在悬崖上扔下手帕时,可真是漂亮。
她脸上写满哀戚与绝望,有一种面对广阔大海时的茫然与虚无。
章毕竟年轻,她的美无法比肩巩、杨两位前辈。
在初桃与真美羽分别将“艳丽”与“淡雅”的美臻于极致时,处于中庸调和状态的小百合无论如何难以吸睛。
但她适合一枝独秀,当她独占荧幕,身边无人来对比,她的调和显现出了一种很有质感的美,不会单薄也不会乏味。
这就对了,因为小百合毕竟不是玉娇龙,哪怕有那么一双眼睛也不该是夺目耀眼的,不该像玉娇龙那样“steal the show”。
小百合是很会用比喻句的女孩,应该有的是带着几分文雅的灵气。
虽然在情节上,小百合赢得了一次次漂亮的胜利;但在美感上,她不与人争,她的美在于独立于悬崖绝壁时落寞纤弱的身姿。
总之看了书才发现,其实电影对于书的改编大部分都对了,甚至有更好的变动。
当然如果日本人觉得这不符合他们传统的“艺伎文化”,那应该是因为书本身就不符合,电影为了传递一种艺术效果,把书中某些不符合真实的地方放大了。
无论书还是电影都多次强调,是“伎”而非“妓”,艺伎不是妓女,而是“失落世界的美”。
但单看一些情节,读者或观众难免会产生疑问,出卖“水杨”(初夜权),成为“旦那”的情妇,这些行为与妓有何区别?
最值得称赞的是,三位主演都演出了艺伎独有的荣耀与艰辛、高贵与失落。
她们确实都是“失落世界的美”——暗红色的精致和服映衬下一个挑衅又狂妄的回眸,那是初桃的摄人心魄;漫天飞雪中一抹黑色身影自伞下款款而行,那是真美羽的沉静优雅;黑暗中幽蓝的光束照着舞台上美人落雪,那是小百合的梦想绽放。
或疯狂或清醒,或放肆或收敛,她们都有一种令人难忘的孤独与落寞。
在艳与寂的交界点,她们演绎了梦幻帷幕下的唯美故事——这个职业,代表的不是低俗、单一的肉欲,而是更深邃、更精致的艺术。
作为一部独立的电影,它可以拿五星:恢弘的场景,缠绵的故事,大牌加盟,加上独特的东方元素。
但是作为小说改编,它就只能得一星:场景。
为了抓住全球观众的眼球而把一个穿插着人生的爱情故事变成了一部简单的长篇爱情电影。
为了照顾人伦而将主角的年龄集体提了一轮,女孩子的战争变成了女人的斗争。
眼睛的部分是故事的核心,千代的所有故事都是因为这双眼睛,可是电影只用美瞳就打发了很让人失望。
也许仍然是为了照顾全球观众而没有使用过多的亚洲国家的隐喻,甚至连千代展示眼神的小故事也没有给眼睛足够的特写。
原著中,初桃应该是妖艳又美丽的剧毒少女,而不是风骚弃妇;真美羽应该是精明又缜密的姐姐,而不是慈祥的人妻。
而小南瓜更是为了剧情需要变成了彻底的妓女。
千代不应该是这样的,章子怡的美太突然,千代的美是隐秘而徐徐绽开的。
而主席也只是个普通的日本男人,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这个故事的起源,而不是它本身的魅力,电影也因此变成了一个浓郁的爱情故事,失去了原著中艺妓与老爷独特的依恋距离。
另外,章子怡拍的最好的部分还是床戏。
我很明白,一个女人愿意为了爱去付出全部,即使只是50%的爱。
片中,反复强调,艺妓是别无选择的,不能期待太多。
其实不是艺妓的女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女人之间争风吃醋的小伎俩,在男人的大谋划中显得未免有些多余。
我依然觉得沉迷于小伎俩的女人是幸福的,因为有的是希望。
女人就是这样没出息的动物,即使你把整个世界都拱手给她,她恐怕也依然是那个幻想王子的小丫头。
她的全部思考和行动,都是目的单纯的只有一个,争取她的王子,保护她的王子。
努力,为了他,等待,为了他,哭泣,为了他,微笑,也为了他。
他,就是女人的信仰,女人的幸福,女人的希望。
我通常会羡慕这样有理想有抱负的女人,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一直象她们一样,梦永远不要醒来。
無鬼聊聊
超华丽的说~章子怡跳舞那段相当的不错~
不錯.
好美的场景啊!但是就是为啥要说英文捏?
巩俐杨紫琼和少女千代都完美。章子怡从相貌到演技都撑不起这个角色啊。。。原著剧情也是硬伤。
光与影的运用无可挑剔
学习一个陌生女人来信,可惜没有人家感人,借了艺妓的外壳而已
旧时光如此美好,我们为何活在现在
那一回眸,倒是挺美
中国人讲英语说日本人的故事
鸡肋
恶心..
巩俐那一席红裙很有魅惑力,除此之外本片一无是处
难看
后半部有点拖沓,主演很有看头
我覺得還滿好看的 除了鞏俐有點莫名其妙之外 楊紫瓊當然是老戲骨 舉手投足都是戲 拿捏的分寸非常精準 章子怡跳舞那段戲我覺得挺好的 結尾沒想到是大團圓的結局 倒也有點反轉的意思 節奏也不會很冗長讓人出戲 只不過爲啥要用英語對白就有點難懂了 還找仨中國人來演 = =
巩俐韵味很足!~章子怡很漂亮!~
勉强两分。命里缺什么多什么的五行之说,21世纪的东亚人似乎已经很少提了,一部美国片居然还提这个,这种东亚风物的塑料感贯穿始终,而且有一点我看不明白:艺妓大拿巩俐不是都自己赎身了么?谈个恋爱却还被艺妓馆惩罚,这是怎么个权利结构?开场是小姐妹章子怡被卖,想跑又失败,40分钟后遇见渡边谦(他这算恋童癖吧?也没人喷了)想当艺妓,外人杨紫琼援手要训练章子怡成最好的艺妓(都成竞争关系了,还跟巩俐天天住一起),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多小时的女人世界里横眉冷对但又没发生什么事的厮杀,片尾二战落败,旧世界体系崩塌,艺妓的那些奇葩两性观爱情观崩塌,我觉得按片里展现的,艺妓以卖身越贵越好的爱情观,实在没什么可缅怀的。这片的布光矫饰的要命,感恩节家庭聚餐的既视感,筱田正浩拍的那种日本,美国人无力复现
最美的大概就是少年小百合的展颜一笑
有点搞笑 思议马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