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那首有点诡异的小曲子不错。
内容方面,我个人觉得比恐怖游轮更让我觉得窒息,每天单一定点的生活,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毫无察觉的无助、歇斯底里,然而有了一些小的改变又让你胆战心惊,渴望回到原来的生活轨迹。
但是我们总要醒来,为着那些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事情。
到那时,相处一室的,才是真正的一家人。
被污染的精神家园既然本片是涉及灵魂的,那么我认为必须从精神世界中找到影片的意义。
家本来是和家人在一起享受快乐的地方,所以每个人希望有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于是不断打拼,为了在家里享受自我。
家人在家里应该是最放松的,卸下白天在社会职场上的伪装,坦诚的面对家人和自己。
在家里我们可以尽情地展现自我,孤僻、热情、自闭、自信你是什么样的在家里就是什么样。
这是我们最后的地方,在现实中受委屈的时候总是想躲在家里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家或许是我们最后的根据地。
而当我们奋斗几十年终于有了一个家的时候,突然发现这个家竟不属于我们,这里还住在一个权威。
这个权威用威胁恐吓让家里的成员闭嘴,让家里的成员相互担心却不敢有一丝的表达。
家人为了成员的安危竟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谁也不许提,谁也不能提,于是达成一种共谋。
谁破坏了共谋谁就会毁掉这一切,久而久之,那个最先说出事实的孩子被认为“早上行为怪异”。
大家似乎遗忘了,睡着了,生活在梦中。
而这个所谓的安全,这个所谓的太平,这个所谓的家的根基竟然建立在谎言和恐吓之上。
于是家的意义就消失了,每个人在地狱里,死和活着没有区别,活着的标志就是醒了,死就继续沉睡。
上一个家庭为沉睡付出了代价,但是勇敢的丽莎却没有沿袭这个悲剧。
丽莎每天都醒着,她不堪骚扰,她没有屈服,试图揭开这一切的真相。
这让我想起柏拉图的洞喻。
我一直没有了解洞喻的意义,我认为我醒着就可以了,别人沉睡让他们继续睡吧!
而丽莎看到了十字架和圣经,如果说众人皆醉我独醒是逍遥的话,那么十字架和圣经意味着不顾一切的拯救。
丽莎并没有跟随家人一起出去,而是返身回到那个家,去帮助那个小女孩。
影片中有两个片段让我觉得悲哀。
第一个场景是丽莎拿着受害者各种物件充满希望的呼召大家一起来抗争的时候,竟没有得到回应。
最终结局是美好的,大家出来了共同打败了恶魔。
但是现实中的呢?
多少人在呐喊,多少人在受难而我们置若罔闻?
似乎我们不吃血馒头了,不落井下石了就是进步了。
很多人并没有等到,仍独处在汽车里,等着恶魔的汽车发动。
第二个场景是丽莎问她的弟弟罗比的时候,罗比很清醒地回答他早就知道了,是魔鬼告诉他的。
这孩子超乎的平静,他没有恐惧害怕继续打着游戏。
他的天真消失了,因为他跟魔鬼交了朋友。
也许开始是害怕屈服,也许是魔鬼用谎言安慰了,也许是孩子想用善良打动魔鬼与他交朋友能改变命运,但是结果是丝毫没有用。
于是孩子消失了,天真没有了,犹如我们现在的孩子,塞满了不该他们塞的东西,像个大人一样戴着五道杠爱看新闻联播官腔十足。
家,早已不是家,我们每天重复着,被谎言和恐吓威胁着,没有成长,没有明天,继续装作什么都没发生,什么都不知道,这样我就是安全了,这样我的家人也安全了。
于是我们就这么活着,丽莎被砍了头,我们继续谈论着新闻娱乐打着游戏,似乎没有丽莎这个人。
其实很简单,要么我们燃烧,要么魔鬼去燃烧。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丽莎,也可能是睡着的家人。
这部电影没有恐怖游轮表现的那么直白,但是故事逻辑和严密性是接近恐怖游轮级别的,毕竟是异次元杀阵的导演。
因为表现上的力度欠缺一点,加上拍成了没有恐怖镜头的恐怖片类型,限制了这部悬疑电影剧本的发挥。
电影胖胖的女主是上世纪80年代的Lisa,她弟弟玩上世纪的老游戏,她自己听上世纪流行乐,她家用最老式的录像带录影,这些都是导演一开始就想给你的一个暗示就是女主不是现代人。
还有一个一直跟她联系的Olivia,Olivia是现代人,所以家里东西是现代的家具和电器。
而电影背后的剧情看点其实是Olivia主动求助于鬼魂Lisa来拯救自己一家,从Olivia的视角来解读电影剧情:2013年就是现在,Olivia一家人搬进了这个闹鬼房子,她发现了一个上世纪的Lisa死后留下来的项链,然后就是这个项链让Olivia的生活以及主角Lisa鬼魂日复一日的生活产生了变化,因为有了这个信物,她俩可以产生人与鬼魂的交流。
首先Olivia根据项链上Lisa这个名字搜索了关于房子以前的新闻报道,发现了一连串杀人事件(其中自然包括1985年Lisa一家被父亲杀害),然后Olivia意识到自己父亲的变化是历史的重演!
同时某天晚上,Olivia带上项链回到房间时候,惊奇的发现被子里躺着一个人,她用手摸着被子尝试说出Lisa的全名,然后被子里的人消失了(电影里是以被子里的Lisa视角),这是第一次两人产生交流。
第二天Olivia开始联系Lisa的冤魂,她把搜集的报纸塞在了地板下面,晚上躺在床上希望Lisa再出现时候能看到,果然在睡觉时候突然发现Lisa直接出现在床前了,于是立马抓住Lisa,让她找地板下面的报纸集。
然后又一天晚上,她直接在镜子里看到了Lisa,而Lisa也惊讶地摸了她一下然后直接附到了Olivia身体上!
Lisa因此来到了已经走进新时代很久的现实世界(这里她被IPAD相册这个高科技产品吸引了几秒),然后Lisa发现打印机上是Olivia搜集的报纸,确认了自己一家已经在很多年前挂了,而自己父亲就是凶手。
同时,Olivia知道Lisa可以附身自己后干脆在IPAD里录下来自己求助的话,希望Lisa下一次附身自己时候可以看到。
Lisa这时候则得到了第一个受害者的戒指,所以同样她看得到了第一个受害者女孩,而这个女孩自然是更早以前的人,她发现女孩在拼命逃离这个房子而同样不知道自己已经死了。
Lisa终于明白自己这些鬼魂已经出不去了,只有现实中Olivia一家可以逃掉,于是尝试再一次附身到Olivia身上警告她离开房子,她用黑管吹出了长笛的音调,成功附身到吹长笛的Olivia,来到了现实后,立马找笔在Olivia胳膊上写“离开房子”,然后发现了IPAD的视频(这里有个细节,Olivia留下的字条写着按下播放键,Lisa看了下IPAD没找到按键,然后才试着在触屏上戳了一下,毕竟她自己还是在用复读机的年代),Lisa冲下楼立马让Olivia母亲带孩子离开这栋房子,无奈被老鬼侵占的父亲继续蒙骗Olivia母亲,于是Lisa只有跑到地牢里面找到所有受害者信物,尝试联系所有冤魂一起攻击老鬼,但是被老鬼抓住,用乙醚弄晕(也就是被老鬼上身的父亲把被Lisa上身的Olivia弄晕了)然后老鬼故技重施,Olivia(Lisa还附身在上面)和她妈咪还有妹妹被她父亲下药迷住,绑在车里准备用毒气憋死,父亲就在正要杀掉他们全家时候,Lisa从乙醚里醒了过来,然后所有冤魂出现,消灭了附在Olivia父亲身上的老鬼,Lisa告诉了Olivia父亲一切,回到Olivia房间,对着镜子里Olivia的脸说“你一定要幸福哦”,之后上床睡觉,等待着Lisa的是终于可以离开这个世界,而Olivia第二天会醒来,回到自己美好的生活。
结局给了一个抒情描写,Lisa居然意识还在,见到了家人,来到了第二天的生日,当她惊喜地问她爹外面是什么时候,他爹说所有想要的都在,其实就说明Lisa上天堂了。
关于这个老鬼的情况,他是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人,这个坑爹玩意小时候就用乙醚弄死了他爹妈,然后觉得太寂寞于是到处放倒小女生带回家里地窖活活烧死,然后让冤魂自以为还活着囚禁在房子里陪他,第一个死的是1958年的那个小美女弗朗西斯。
后来老玩意死了自己也变成鬼魂禁锢在房子里,附身在搬进来的住户身上害死全家,然后继续困住更多冤魂,其中1985年,老鬼附身在Lisa她爹身上害死了Lisa全家,Lisa全家也从那一天开始日复一日困在了死后第二天,直到2013年Olivia搬进这里,摸到了Lisa的项链,Lisa开始醒过来。
总结来看,按照普通的恐怖电影剧情,Olivia才是经典恐怖片女主角的位置:一个小女生跟爹娘搬到鬼屋住,她爹被附身伤害她家人,于是她谷歌到了房子的历史,然后联系冤魂帮她解围,然后Happy Ending......但是编剧导演却从这个“冤魂”的视角入手,没告诉你她是冤魂,就从一个女孩重复过相同一天这么一个悬念开始,用不知情的冤魂视角讲述现实中Olivia的故事。
而在Lisa身上发生的故事,就是电影流程,实际上是受现实的Olivia影响的产物,所以初看会觉得没有逻辑可言,但是全篇实际上非常严谨而且充满细节暗示。
这是一部很有创意的鬼片,但如果你不认真看,大概看得迷迷糊糊,不知所云。
讲鬼故事的电影不少,给包裹这么多层,很少见。
要不是看了大家的影评,我也没能看懂——因为有些部分给弄得太复杂了,实在是耽误事。
影片讲述了一座古旧老宅里发生的故事。
开头,女主角小女孩莉莎醒来,被弟弟通话器叫醒,被母亲喊下楼吃饭,然后被母亲命令去地下室洗衣服,父亲在车库修理着不能动的汽车。
明天她就要过生日了,父母也在为此做着准备。
一切,仿佛都很正常,一幅百无聊赖的场景和情节。
谁知,第二天开始,这个场景又开始重复:被弟弟通话器叫醒,然后,被喊下楼吃饭,……一切如昨日一样。
这个场景一直重复了三天,小女孩觉出了异样,但全家人仍然不知道这些,还是天天一如既往地重复着。
所以,她终于愤怒地朝父母咆哮:我的生日永远不会到来了,我们被困在这座房子里出不去了!
影片到这里,很有点《小岛惊魂》的劲头,但也很像《土拨鼠日》和《恐怖游轮》之类,仿佛是讲述一个日期不断重复的故事。
但是,随后影片就立即揭题:女主角女孩已经知道自己和全家人死亡了,变成了鬼魂,只是被困在了这里,只能永远重复着这些过程,却不自知。
醒来的她倍感痛苦,于是就想叫醒全家人(就是全家人的鬼魂),逃出去。
影片到这里的时候,是第三次重复场景。
然后,再发生重复场景的时候,新的不同元素逐渐增加,故事紧张程度也越来越强。
在讲述这个唤醒鬼魂故事的时候,影片用了“逐渐增添新元素新情节”手段来推进故事深入,一次增加一点,又用了鬼魂附身的办法来揭示鬼魂与现实活人的互动关系,但又不明确说,只是通过点滴细节来暗示这个情况,这就让电影变得扑朔迷离,疑惑重重。
这其中,电影又揭示了更深的更恐怖的线索:导致这一切悲剧的始作俑者——恶鬼埃德加的作恶一生和死后的作恶情况。
这个揭示过程也是逐渐通过新增添的小细节来展示的,并不是清晰地用情节集中展示。
点点滴滴穿成线索,让观众看起来很累,万一哪点误解了,那就立即悲剧,导致看不懂了。
尤其是又穿插附身活人却又不明确说是活人的情况,加上小演员们长相也很接近,很容易让人看糊涂。
比如,奥维莉亚到底是哪一个女孩?
夹墙洞下面看到的被火烧并大声呼救的女孩幻象,是哪个女孩?
骨灰中发现的金戒指是莉莎的,还是别人的?
莉莎的证物不是脖子上的那个串珠吗?
埃德加生前杀掉那些女孩是怎么杀掉的,都是用乙醚迷昏,然后烧掉的吗?
这些复杂的部分,影片全用点滴的小细节来些微暗示,如果看不仔细,铁定迷糊成一团。
悬疑也罢,惊悚也罢,故意把故事讲得云山雾罩来打乱本该清晰的情节线索,并不是高招。
因为这么弄,没什么意义。
当小女孩主角明白整个事件的时候,线索就应该清晰出来,才能把故事转向如何脱困的紧张节奏中去。
其实,如果清晰地讲述这个故事,反而能让电影更出色,用小女孩主角的视角来揭示情节线也无需弄这么复杂,简单地说,在展示那个剪报册的时候,似乎就可以明确地讲述出来历史事件了。
但影片却层层设防,仿佛觉得一下子说清就显得不高深了,所以故意弄得里三层外三层,层层包裹线索,把观众都绕晕了,估计很多人分不清谁是谁了。
美剧《西部世界》第一季本来还不错,结果后来变成了非常复杂的讲故事路子,故意打乱时间线,把本该流畅讲述的故事,弄成了不断闪回、不断插叙的乱七八糟时间线,我就没看下去,觉得太装了,显然是没本事的玩法。
你连故事线索都弄不顺当,靠故意打乱时间线来绕晕观众凸显你的高深,真的很装X,谁陪你拆线头啊,这都什么年代了。
因此,我早就扔掉了那部剧,实在是没意思。
这部电影也犯了这个错误,把本该讲述一个充满意境和情调的好故事给讲成了一团乱麻,实在是浪费自己的才华,聪明反被聪明误,估计很多人看不下去了。
遗憾。
让一些有才能的导演编剧老老实实讲故事,真难啊。
宿舍迷上了看恐怖片,其实这部并不太恐怖,美国的恐怖片走的也是个人英雄主义,女主角是全局的英雄,为什么每个女主角都是勇往直前不害怕的好青年呢,恩这大概就是主角光环,要不然就没有故事继续下去了吧。
最触动我的反而是女主能意识到自己一家都在重复自己的生活,就像现在的我们沉浸麻木在我们自以为正常的生活,这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呢,而要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就是要找到让自己陷入这个自以为正常生活的关键,可能是一个想法可能是一个物品可能是一件事情,不论是什么都好,大概需要自我的觉醒,而影片女主人公能附身到别人身上更是给我一个启示,又是猴我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突然的空白或者什么会不会就是被附身了一小会儿呢?
或者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骑士是有机会去找打那个突破自己的关键的,要直面,要机智的直面,要有意识的去直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最真实的自己,解救自己,打破牢笼!
看过这么多循环题材的电影,附身有自己的一种特色,结合了西方传统恐怖元素,鬼屋和犯罪杀人、怨灵。
从一个变态杀人狂开始衍生出后续附身杀人案,每天家人都重复着一样的生活,其实是已经都死了,罪犯就是被附身的父亲,从一个家庭衍生出很多的家庭,类似的情节,类似的故事,最终一起手刃仇人!
结合了家庭情感观念,这点是欧美恐怖中很常见的元素。
低预算电影没有铺天盖地的宣传,要招揽观众(即使是互联网时代免费下载的观众),作为营销手段的简介一环至关重要。
看国内几个电影网站对《附身》的简介,都属于失败品,把重心放在时间错乱事件上,根本没抓到重点。
一望之下,犹如《土拨鼠日》的恐怖版,《X档案》后期某集也以此做局,同题材小说更是一抓一把,叫人生出剥削片的错觉。
事实上,“一日循环”的老套题引,描述的只是该片第一幕的情节,循环被打破之际,正戏才刚刚上演。
少女丽莎一家被困在1985年的某天不断往复,作为唯一觉察到这荒谬情境的人,她内心不断滋生抵触和烦躁,并独自展开调查,随着鬼影,幻觉,密室,残杀旧案,神秘访客,《量子跳跃》(80年代经典科幻美剧,主角附在不同时代的人身上进行时间旅行)式的附身不断上演,她终于推断出异象之来龙去脉,与操纵着一切的邪魔展开正面交锋。
“一日囚”的叙述中,值得玩味的是处境和心态的迁延。
起初,少女对一成不变的生活越发厌烦,渴望改变,笔者感同身受,盼她打破无形的牢笼,等到事件真有改变——却是往更糟的方向而去——我陡升恐惧,殷切希望失控止步。
这时神秘客来访,将一切恢复正常,我随之松了一口气,大有点劫后余生的情绪,竟觉得此前的单调处境有几分亲切了。
后来细思,颇有点后怕,这算不算一段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养成记呢。
相比同类作品,这个故事叙述上比较考究,将不同时段的作息打乱,放在不同天里展示,渐次拼凑出诡异一日的全貌。
以重复的对白和构图串联起来,避免了凑时长之嫌。
此处还巧妙利用了特殊前提的益处:传统悬疑片受制于线性发展,线索必须按先后给出,这里完全顺着姑娘思路走,随时可将新发现作高光显示,又不必安排闪回和证人供词,颇似那部穿梭时光追凶的《破案穿越记》做了更酷的升级。
我大胆推测,这么精彩的点子日后肯定会有美剧用上。
和许多B级悬疑片一样,一旦真相大白,剧力就松懈下来了,朝着刻板的收局步去。
最后一幕的谜底揭晓和《地狱神探》式的对抗,拍的啰嗦凌乱。
这是类型和基调所定。
《附身》的异象根源,既不能像《土拨鼠日》解构为上帝的玩笑,也不像《X档案》归入异类世界观,必须有个逻辑自洽的解释。
影片轮番抛出多种可能性,连环杀手,鬼魂复仇,心理实验(参照《阴阳魔界》第一集),幻觉,精分,鬼眼等等,有些是真相的拼图,有些纯属于障眼法。
而答案其实简单的要命,毕竟是个超自然题材,留给导演的解释空间是很大的,根据线索来推,答案并非唯一。
对待观众如此不公平,如果是破案片,烂片无疑,但这是鬼神悬疑片,倒不失为一种风格。
看后想想,这片子倘若一路挖坑,一个也不填,最后将真相悬置,也可以拍的挺好看。
观众如同装置了上帝之眼,看着渺小无助的造物在巨大的时空迷宫里横冲直撞,就像玩那个“吃豆人”游戏,她也许能吃掉所有的豆子,终究只是游戏规则下的一个玩物。
当然,挖坑不填,又要使观众深受启发而不是感觉受骗,需要更为精湛的情绪操控,以及注入更加丰富的内涵,远不是一个B级恐怖片导演可以驾驭的了。
(文/方聿南)
看完了这部恐怖电影,一般,剧情有点无聊,而且没啥深度!
影片讲述了1985年,浓雾笼罩的郊外,周日早晨少女丽莎·约翰逊(阿比盖尔·布蕾斯琳 Abigail Breslin 饰)被弟弟罗比(Peter DaCunha 饰)吵醒。
她颇感烦恼地起床,按照妈妈(米歇尔·诺尔顿 Michelle Nolden 饰)的指示洗衣服,爸爸布鲁斯(彼德·奥德博拉治 Peter Outerbridge 饰)则在地下室修着汽车。
看似平凡无奇的普通人家,却弥漫着诡异神秘的气息。
不知曾几何时,丽莎发现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内容,家人反复干着同样的事、说着同样的话、度过同一个浓雾笼罩的周末。
她尝试改变这一切,然而无从下手,此外更有带着死神气息的男子警告丽莎不要破坏当前的一切。
无法忍受折磨的丽莎,不可避免落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夹缝中,局势完全失控……
本片一开始永远无法到达的十六岁生日的小女孩与毫无察觉的家人,乍看像是是个科幻题材,结果发现是个鬼故事还似曾相识。
说到底只是对小岛惊魂的重复。
突然想到初中时在《科幻世界》上看到过一篇文章,是说有个人被囚禁在时空监狱中,不断重复某一天的生活,最后这个人终于忍受不了这种无止尽的循环往复选择了自杀。
没什么联系,就是在看片时突然想到而已。
电影非常好看.看到第一帧画面时,我便深吸了一口气,感觉许多沉睡中的记忆渐渐复苏,随着剧情的推进,我竟然想起了小时候做的一连串连环梦,其中一个主题都是困在一种循环中无法醒来,另一个主题包括梦见与许多与过去未来不同时代的人接触,还有一个主题是关于变成其他的人,包括男女老幼,那种一觉醒来发现变成了别人的感觉。
和主人公真像。
.除了梦之外,还有现实中的许多感觉也在渐渐转醒。
比如小时候半夜起来跑到房子外面,看到沉沉的黑夜,风中似乎隐藏着到什么未知的信息,天地的广阔感和那种黑夜的惊恐感,这些记忆已经很久没有浮现在我的心头.再比如小时候挖地洞,站在崖畔看着石子落下,午后一个人静静的看着窗外,与幻想中的故事人物对话。
许多零碎却又有某种共通之处的记忆不断地闪现。
随着故事展开,我在猜测女主人公遇到的一切究竟是某种情绪的展现,比如说是一个梦,一个回忆,或是一个精神病人的内心世界,还是有关超自然力量,抑或还有其他可能。
就这样,我倒脑海中有三条故事线在齐头并进。
一个现实,一个超现实,一个不断猜测其他可能又不断否定。
不过故事到了中后段,就已经很清晰了。
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女主人公真的是已死的鬼。
故事线确定下来,就等最后大结局了。
不过我不太喜欢最后的结局,有点大团圆感。
实际上女主角直接消失的话,反而更对我的胃口。
最后打开门的瞬间,代表了灵魂走向光明。
也算不错了。
我很庆幸看到这样一个影片,让我在混混沌沌的大脑中跨越无数信息与时光,记起来早年许多堪堪快要忘记的感觉和记忆.
此类电影看得多了没感觉,看完就算别去多想经不起推敲的
视角很新颖,一个房子里能拍的那么棒是编剧的艺术
中途睡了三次醒来,竟然还没演完...
(゚ー゚) 我最害怕的还是用被子包住自己然后居然还能被按下一个手印,要知道,被子在我眼里就等于是一个结界了╭(°A°`)╮ ,这样简直是打破了我多年以来对被子的认知【今天不敢上厕所了】
再看一遍依然精彩
小成本电影值得学习的一部电影,分数应该在三星半到四星之间,剧本设置不错,有新意,但是发展不好,故事的节奏点个人认为设置的有问题,这是惋惜的地方ps:又断断续续看了一遍,里面有好多启发的东西,拍的不错
前半段的气氛塑造的还很好,只是到后半段就不是这前半段的剧情发展模式了,其实我挺喜欢看温情结局的,可这片子确实不应该有这样的故事发展模式的,阳光小美女这演技还真有演恐怖片的天分啊!
补标。我真的觉得这部很好看啊评分却好低...
创意和视角都非常好的电影。赞一个。
各方面全部都很一般
【小岛惊魂】【土拨鼠之日】的大梗,《美国恐怖故事 第一季》的鬼屋和【潜伏】最后的远方,将各种恐怖片的创意拿过来,加上一个烂大街的谋杀悬疑故事,再套进恐怖类型片的模式,就制造了这么一个漏洞百出的恐怖片,惊悚效果还是那种愚蠢的一惊一乍,文森佐·纳塔利加阳光小美女也还是大烂片。★
怎么这两年都喜欢玩无限重启这种桥段?画面没想象中恐怖,就是一惊一乍的声效非常low。看评价好像说都是其他同类型电影玩剩下的,我比较少看鬼片所以没法对比,倒是很欣赏从女主(鬼)的视角去附身到活人身上这个设置。不过这电影的结尾真是蛮雷的,一堆鬼跑出来抓鬼,反派那张脸狰狞得有点滑稽。
悬疑感非常不错,通过80年代的主线层层揭秘,衔接现代和50年代。影片对时间概念处理的也不错,开场用了一个循环,然后慢慢转入三个时间线的结构,用光影的不同来做处理也算用了心了。主线上用已逝的过去视角来拯救现代,也比较新颖。这个变态杀人的动机不明,抓了那么多少女毁了那么多家庭就是单纯的杀戮?感觉还能深挖一下,死的不解恨!结局做了一个温馨的处理,可还行。挺不错的悬疑恐怖片。女主找不到IPAD的PLAY键,这个细节不错。三星半
有点轮回的感觉,还好吧
闷装烂。
绕来绕去,重点不明。不是严谨逻辑推理,情感上也没啥感染力。。。
大概期望太高 觉得还行吧
单薄的剧本居然拍了90min
可以一看的片子
附身的是主角,被附身的就是的酱油,三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