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瘦如柴

To the Bone,瘦骨嶙峋,深刻入骨(台)

主演:莉莉·柯林斯,基努·里维斯,卡丽·普雷斯顿,丽贝卡·肯尼迪,阿兰娜·乌巴赫,丽亚娜·莱伯拉托,凯瑟琳·普雷斯科特,莉莉·泰勒,布鲁克·史密斯,瑞塔·希尔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骨瘦如柴》剧照

骨瘦如柴 剧照 NO.1骨瘦如柴 剧照 NO.2骨瘦如柴 剧照 NO.3骨瘦如柴 剧照 NO.4骨瘦如柴 剧照 NO.5骨瘦如柴 剧照 NO.6骨瘦如柴 剧照 NO.13骨瘦如柴 剧照 NO.14骨瘦如柴 剧照 NO.15骨瘦如柴 剧照 NO.16骨瘦如柴 剧照 NO.17骨瘦如柴 剧照 NO.18骨瘦如柴 剧照 NO.19骨瘦如柴 剧照 NO.20

《骨瘦如柴》剧情介绍

《骨瘦如柴》长篇影评

 1 ) 《骨瘦如柴》随感

我给这部电影四颗星。

在这个宣扬"宣扬要么瘦要么死"的社会中,胖似乎成了一种错误。

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电影来引导正确的审美观。

为什么没有给五颗星呢?

因为有点遗憾,影片没有深挖进食障碍者的心理障碍,也没有给出摆脱进食障碍的方法。

我不反对那些说电影无聊的人,因为他们不曾感同身受,这是他们的幸运。

而我看着看着就哭了。

瘦到脱形的埃伦计算着卡路里,疯狂运动,测量手臂的维度,明明知道身体发出了警告,但当体重下降时还是露出了微笑。

埃伦明白自己出了问题,可是停不下来。

家人都不理解埃伦为什么变成这样。

但我知道。

因为埃伦太自负也太自卑。

因为埃伦觉得控制了饮食就是控制了生活,那是战胜自己带来的痛苦的快感。

因为埃伦觉得如果不是又瘦又美又优秀的埃伦,就没有人喜欢埃伦。

谁能够帮助埃伦呢?

心理医生?

埃伦接受了很多心理治疗,但都失败了。

爱慕者?

卢克爱上了埃伦,想方设法让埃伦进食,但失败了。

家人?

埃伦的母亲、继母、妹妹都很关心她,但依然无法帮助她。

埃伦给自己做了一个茧,一个只有她自己能打破的茧。

我想对埃伦们说,也想对自己说:不要期待有人来救你,只有你能救自己。

放过自己,体重不是人生的主题。

就算全世界都不喜欢你,你也一定要喜欢自己!

 2 ) 没有彻底的崩溃,何以谈重生——观电影《To Be Bone 》有感

电影的情节虽不曲折离奇,但非常巧妙,一开始以为这部电影讲的就是一个厌食症女孩通过接受治疗一步步恢复健康的励志故事,其实不然,影片用大量的篇幅去表现埃伦精神和肉体上的孤独、困顿和彷徨的状态,以此让观者跟随电影的脚步,去思索一些难以言说的谜题:如何对待不可抗拒的命运冲击?

生活的意义何在?

勇气是什么?

埃伦的厌食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家庭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因为父亲的严苛,母亲的抑郁症和出柜,继母苏珊的唠叨,而是这些大人们对待这一系列变故的方式。

父亲永远忙于赚钱,母亲忽略了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应有的关爱,苏珊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

只有妹妹,是在为埃伦的病而痛心。

家庭的变故是不可抗拒的,但如果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则可以把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一定会有坏事发生,这是不可选择的,可选择的是你们对待的方式”。

最后母亲给伊莱(埃伦)喂米浆,哄她睡觉,弥补了多年来的遗憾,解开了心结,给了她活下去的渴望。

看着埃伦,不禁想起以前减肥时的自己:计算每样食物的卡路里,过量运动,享受饥饿,用手指环绕自己的手臂......没有目标的体重,永远觉得自己不够瘦,不断下降的体重数字已经变成了活着的唯一目的。

埃伦的病友梅根因为厌食症所以无法像正常女人一样生育,痛失爱子,埃伦也因为过于瘦弱的身体而怀疑自己能否享受爱情的幸福,她们的生活的全部就是和食物的斗争,可吃饭是为了更好地享受生活,她们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

贝克医生带厌食症患者去水厂里淋水,在水下他们放开了自我的约束,感知生命的能量和美好。

打破枷锁,去感受,去爱,这才是生活。

也许在常人看来,厌食症患者的问题简直微不足道,甚至难以理解,“just eat”——吃东西而已,怎么就成了这么难的事?

在生活中,真正困扰我们的,不是大风大浪,而是那些咬啮性的小烦恼,它们让人困顿不堪,劳心费神。

对于伊莱来说,吃一块巧克力蛋糕就是最大的障碍。

贝克医生是个很智慧的人,他的治疗方式不是用外力促使病人吃东西,而是激发病人自身的勇气去战胜厌食症,包括对伊莱的出走,他也采取了放任但不放纵的态度,因为他明白,伊莱所需要的勇气,来自于她的内心,没有彻底的崩溃,何以谈重生。

 3 ) 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没有负担地享用每一餐饭

当我打开弹幕的时候,看到许多人都深有同感,有曾经甚至是现在都仍陷入反复计算卡路里的泥沼里。

只是大多数人还不至于发展到厌食症的地步,所以认为还能继续。

这部电影折射的社会现象真实到令人窒息。

你吃进去的每一口饭,喝进去的每一杯饮料,你都无法控制你的大脑停止计算着卡路里值,无法阻止快要溢出心脏的愧疚感。

有的时候,我很纳闷,很怀疑,为什么这个社会对于瘦的追求到了近乎病态的程度。

一个165公分100斤的妹子天天喊着要减肥。

减肥没有一个目标数,却成为了一项持久性的行为。

你有多久没有试过,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单纯地、开开心心地吃一顿饭?

可惜的是,结局结束得十分仓促。

女主幡然醒悟的过程令人不甚其解。

 4 ) Please just try this time.

#TO THE BONE.I feel the same way.I suffer from OCD since three years ago.Every time I try to work,to study or to do somthing that's sort of important,I have my OCD.I am afraid that I do everything wrong,that I am going to mess up everything and people won't like me angmore.I am scared that my family,my friends and people I care about will be sad and suffer.I get panicked to death thinking that there's a chance that they may die because of me.May be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fine eventually.#Everytime you hear that voice,I want u to tell it to FUCK OFF.#-I know life can be beatiful,but...I can't stop.And I don't even know why.I just can't.-Yeah,that's BULLSHIT.#Can u just try this time,please?

#Not too good,not perfect.#Your courage is a small coal you keep swallowing.I hope eveything will be OK oneday.LOVE U ALL.Eve.:)May be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fine eventually.#Everytime you hear that voice,I want u to tell it to FUCK OFF.#-I know life can be beatiful,but...I can't stop.And I don't even know why.I just can't.-Yeah,that's BULLSHIT.#Can u just try this time,please?

#Not too good,not perfect.I hope eveything will be OK oneday.Eve.:)

 5 ) 《骨瘦如柴》——骨头是很纤细的,有一点肉那就是胖啊

原名,to be bone,这是一部讲述了厌食症患者群体的电影,影片主演Lily collins和导演Marti Noxon都曾经患上过厌食症,所以也许算得上半纪录片。

豆瓣评分不高只有三星,但是我知道,那是普通人根本无法得知厌食症患者的感受,作为一个正在"节食"且算是小有成就的人,我却在其中感受到了导演的情感,绝望,痛苦。

顺便我不认为自己是不进食的ED,我觉得自己是ED细分下的“健康食品强迫症”,当然也会断食就是了。

女主Alen是一个艺术家,或许是艺术家敏感,纤细的神经,又或者是家庭不幸的阴影,或者再加上她的自卑,自律,自负,她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在外,她是光鲜亮丽的插画画家,她认为别人是因为她的才能,她的美丽,她的骨感才喜欢她的。

我也一样,曾经看到一个知乎答主说过:“尽管难以相信,但是会有人不是因为你美丽,你聪慧而喜欢你。

”我到现在还是喘之以鼻,别开玩笑了,世界上哪有毫无由来的爱,即使是父母。

我在小学五年级之前成绩很差,又内向,两者互相影响,那段日子过得很苦,被校园暴力,直到今天内心还是不愿意真诚的与人交往,和任何人都是泛泛之交,难以建立深层关系,而那段时间,每次考试结束都是我最痛苦的时候,会被打,被骂。

后来我数学成绩好起来了,变成了班里数一数二的尖子生,母亲的态度一下子变了,不再打骂,我也成为了一个乐观的人,温柔真诚善良,最起码看上去如此,因为我意识到优秀的人才值得被爱。

有次无意间提到童年被训斥,发现母亲早就不记得了,但是这件事,我却永远无法忘记。

或许每个从谷底爬上的人,心里都有一只怪兽,他从背后盯着你,告诉你,你要是自甘堕落,技不如人,那还会被吞噬,你要是平平无奇,那只能接受别人的冷嘲热讽。

女主讨厌食物,不是讨厌增重,而是害怕,害怕自己变胖,变丑,就再也没有人会爱自己,自己唯一的优势都被剥夺了,那和死亡又有什么区别呢。

女主在自己的绘画造成别人死亡后就被关上了艺术的大门,体重是她唯一的救命稻草,所以要她增重,那真的比死了还令人难受。

我也是知道的啊,我是被夸聪明,瘦,眼睛大,睫毛长,那又怎么样呢,如果我失去了这些东西,你们还会在那里吗,我想是不会的,要不然,当我还没有那些东西的时候,你们在哪里。

这个世界是很残酷的,成功学里总是讲人脉,人脉是什么,就是利益互换,你没有那些东西,那就是路边的垃圾,人们看也不会看一眼。

影片还很讨巧,讲述的是厌食症而不是暴食症,呵呵,世界对于胖子真的恶意啊,同样是进食障碍,因为胖的人不如瘦的人好看,所以得到的不是怜悯,同情,而会是鄙视,厌弃。

女主美吗,我觉得很美,即使她骨瘦如柴那又怎么样,好看还是好看,衣架子怎么会不好看,脱了衣服不好看又怎么样,穿着衣服的时候真的美丽到了极点。

另外,如果你尝试过节食,那你会发现一点也不难,对,饿肚子是有快感的,因为你可以对抗自己的欲望,很多节食患者,至少成功的,他们外在都是看起来都是精英,他们极端自律,永远高要求自己,苹果手机CEO乔布斯的名言里就有Keep hungry,对,这种感觉很棒,饥饿让你的胰岛素水平维持的很低,反应在大脑上就是非常清醒,不会饿,也不会困。

怎么会不好,我本人还节食+健身,外人一点也看不出来我很不健康,我是高要求自己,不健康吗,那你就继续当一个健康的胖子的,所有的晚睡早起,工作八小时,锻炼,蔬菜沙拉,鸡胸肉都交给我好了,折磨自己是有快感的,这大概就是所有能减肥成功人的共性吧,他们能从折磨自己的过程中体会到快感。

这种快感让他们痛苦,痛苦更能激发这种快感。

影片中有几个细节很有趣,比如能把食物热量表倒背如流,我也可以,而且还知道其中的碳水,脂肪比例,和GI,GL高低,食物热效应等等等等,看到女主在分析的时候真的颇有感触。

女主一点零食都不敢吃的经历我也有,因为零食 碳水太高,会让我退出那种“精神飞翔”的状态,碳水还让我长痘,你看,变胖,长痘,变笨,这三个因素加在一起,让我成为了朋友口中的修仙人群,对零食毫无欲望,毕竟动力源理论就有这种说法,你要防止三分钟热度最好给你要做的事找三个理由。

说的有点多,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都会给这部电影五星好评,那些觉得不好的,你们很幸福,因为你们是正常人。

 6 ) 想到的某个关于瘦的话题

To The Bone是一部电影的名字,中文译作“骨瘦如柴”。

这大概算不上一部非常好看的剧情片,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患有厌食症的姑娘去心理中心接受治疗的故事。

但其讨论的主题远比剧情的发展更加吸引人——瘦。

当我开始注意到瘦这件事情的时候不仅是因为我自己,而是无论在网络环境还是现实环境中,很多人对于美丽的称赞多是一句“啊,你脸好小“或者是”啊,真瘦呀”。

我惊叹于脸小和瘦这种本应该是对于一个人身体的客观描述性短语,在某种诚度上已经演变成了表达自己赞美、鼓励甚至是羡慕情感的一种方式。

这种言语的上的词穷,侧面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单一审美以及对于瘦的盲目推崇。

无论个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承受。

但这部片子却反其道而行,展现了深受厌食症困扰的瘦子的痛苦。

虽然戏剧的呈现效果有限,但是能够为那些一味的追求以瘦为美、不加节制的人们敲响警钟。

那些在电影中挖掘地不是那么深入的对于食物的恶心,对于饥饿的痴迷,对于两根手指必须要圈住手臂的偏执,对于每一卡路里的计较,所导致的“瘦”的结果,正是在当今这种病态审美下被隐藏的部分。

是否可以尝试这样一种情况,下一次当你饿的时候,不要想着吃东西,而是用心体会一下“饿”是什么。

那种由“饿”带来的身体像漂浮在空中的感觉,那种由饿引起的好像是腹腔内的器官都紧缩在一起的痛苦,难道不会让人更加感受到活着的状态,更加令人痴迷吗?

再试想一下一般状态下,我们吃进去的东西,只不过是用来填报肚子。

此刻的人们就像等待出栏的猪。

为了美食带来的短暂满足感和感官上的刺激,却忽视了对于嚼肌、口腔、食道以及各消化器官带来的损害以及使用餐具给手臂带来的劳累,难道不应该感觉到羞耻?

人类为什么会渴求一日三餐?

习惯使然大于身体必须。

再次,强迫症般的将自己的摄入和输出量化到个位数,熟稔每一种事物的卡路里,难道不是一件看起来特别高级特别酷的事情吗?

当你开始意识上述几种清醒,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发现“瘦”这种状态没有足够的基础使其成为当今审美的主流,因为它可能会给人带来虚弱、偏执甚至是变态;第二,相反,你“经常”尝试和体会这些内容,且它们让你感觉到兴奋,那可能你天生就是个瘦子,亦或者陷入了骨瘦如柴的陷阱而不自知,迫于外界的压力,成为了实践中的变“瘦”的人。

这时另外一个问题就出现了。

生活中夸瘦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走上变瘦道路上的人却不多。

如果瘦真的是美的,为什么那么多人不作出实践而是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

排除掉由于自身毅力问题所导致的变瘦失败(可能是最要原因),有没有可能其实大家都只是不过脑的嘴上称赞这种瘦,而其实心理都对这种美dont care。

但这会形成一个弊端,当采取这种行动的人很多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形成一种“赞美瘦”的舆论环境,就真的有一些“天真”的实践者,减肥减肥减肥!

这群人就可能是终极受害者。

所以事到如今,那些深陷陷阱不能自拔的人,是否也该清醒清醒,想想如何不要再让自己身陷囹圄。

而那些本就不觉得瘦是美的人们,发挥自己的善意,为这个社会营造更多的可能性。

这个多元的社会具有足够多的空间和机会,去包容、鼓励和接纳任何一种审美。

附注:1、本文讨论的瘦似乎有些极端,但谁又能反对,每一个极端瘦子都不是一点一点瘦过来的呢?

2、本文的讨论主要对象集中在受到当今单一审美影响的盲目变瘦的人们。

针对本片,女主由于受到心理打击而绝食(maybe是这个意思,事实上我觉得片中的交代不是很清楚)的行为,本文没有涉及。

3、作为一个瘦子,是我的一些真实感受

 7 ) "You scare people, that's what you do"

 8 ) To the bone

Poor thing. Even chewing and swallowing are torture for her. Is there anything that she can hold for life? I can swallow, sleep and breathe. I should just capture the moment. Enjoy life as it is only once. Best lines: I accept it if... If death is what you want, I accept it now. I accept it, but um... I love you. I just...I can’t keep fighting you.

 9 ) To the Bone(2017)

感歎人類試圖得到安慰和快感的方式有太多太多種了,有的人用食物聊以自慰,有的人用不吃 “折磨”自己換取快感。

有過非常輕微eating disorder症狀,飢餓確實會讓人頭腦清醒,而飽腹便是昏昏欲睡,便是墮落,是罪。

所以我能理解導演為什麼開始並未讓長久沒正常進食的Lily Collins表現出沒精打采的萎靡,而是賦予了角色一種頹唐卻精神活躍的狀態。

但我知道我根本無法體會真正厭食症患者的感受,從一個局外人角度來看,他們極端自卑卻極端自負,極端自律,都是極其聰明的人們,怎麼會不清楚他們自己所處的境況,怎麼會不知道這件事的危害和長此以往的下場呢。

你的精神狀況,你費盡心思試圖向這個世界隱瞞的事實,還是會給你的肉體印下一些細小的traces,就像族群的小小圖騰,見到它們,你們就認出了彼此。

比如影片剛開始主角去檢查時露出的后脊椎部位淤青,比如摳吐的人右手食指上的嚙痕,再比如,充滿血絲的紅眼睛和沙啞的喉嚨。

回到電影本身,因為關於anorexia或eating disorder in general的影像作品太少,這部才能收穫這麼大關注吧。

“扁平”醫生關於人只可自救的一番話「Stop waiting for life to be easy. Stop hoping for somebody to save you. You don't need another person lying to you.」,和後來母親懷抱著她餵食的畫面是感人的沒錯。

但是我真的要提幾件小事,難道沒有比讓你赤裸暴露在特別judging的親屬面前,每週強迫你稱體重更好的治療方式了嗎?

試圖通過告訴一個厭食症患者食物有多美味來治愈她?

就像在告訴一個有panic attack problem的人,不會因為一些“小事”就freak out的感覺真是太好了。

Lucas這個角色我真的隨時隨刻想衝進去把他揪出來打一頓。

是,他是經歷了很多,或許也感同身受。

但是在鞦韆那兒試圖探出女主的的trauma,是否小時候touched by someone的行為很惡心,緊接就著做出親密舉動的行為更惡心。

在去完醫院檢查膝蓋回來之後特別自私的說出 “You’re my next thing” 的時候我簡直要吐了。

這房子里的黑人看護怎麼就讓我想起了那些電影里的那些typical black nanny(及Aunt Jemima)。

還有為什麼這群人出了Rain Room要拿毛巾擦身子??

再扯上現實中一個已成風氣受人推崇的事情,我真的真的不希望再在網上看到那些催吐大胃王了。

原因在此就不細說了。

 10 ) 《骨瘦如柴》你看你瘦的那个鬼样子,叫我好心疼

简如玉据说现在最受用最中听的一句骂人的话就是:你看你瘦的那个鬼样子!

毕竟如今成千上万的人都正在为一个“瘦”字拼尽全力!

而当我看完《骨瘦如柴》这部电影,我才知道“瘦成鬼样子”并不是什么美好的体验,瘦到极端是一种病。

《骨瘦如柴》是一部以“厌食症”为题材的电影,由Lily Collins(Ellen,后来改名Eli)和黑客帝国男主Keanu Reeves领衔主演,讲述了厌食症患者Ellen在一家进食障碍康复中心接收治疗的故事。

影片中的女主Ellen,是一个患有严重厌食症的20岁女孩。

她原本是一个很有天赋的画家,可她的生活却被厌食症搞得一团糟。

尽管Ellen经过四次康复治疗,她的厌食症却愈发严重。

幽灵般的面容毫无生气,瘦弱的身体形同骷镐,走动起来完全就像一副行走的骨架,看上去随时可能死去。

她对自己的体重极其敏感,甚至对每一样食物的卡路里含量都能倒背如流。

她拒绝进食,吃东西对她来说是一种罪过,一样食物在盘子里搅来搅去吃不下去,吃进嘴的食物也仅仅是嚼几下再吐掉,咽下去的食物又靠其他办法吐出来。

她在与食物做对,她也在与自己的身体对抗。

她甚至偷偷做俯卧撑导致脊椎淤血,她时时刻刻都关注自己的胳膊的粗细。

后来她的家人把她送去一个非传统医师领导的青少年康复小组。

康复中心有着几位程度相近的厌食症患者,他们一起生活,一起吃饭,一起治疗。

可对于Ellen却没有明显的改善,她依然被厌食症折磨着,她似乎想去改变,但却又无法控制自己。

她不愿意与人交流,她用一个外壳把自己严实地包裹起来,消极冷漠,每天生活过得得无血无肉。

她讨厌食物,就如同讨厌生活。

她拒绝别人,连同拒绝接受别人自认为的善意。

与她而言,生活在她眼前没有激情也没有颜色。

她往前走却看不清前路,她甚至不清楚自己究竟要以什么样的形式活下去。

而厌食症则不偏不倚地成了她慢性自杀的一种方式。

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厌食症也许只是体现在她身上的一个外在表象,真正的病因应该是她内心深处的心结。

那个心结在她枯瘦的身躯之下,在她干瘪的灵魂之外,有时候可能连她自己都摸不着,找不到。

医生说:这是外伤,它一定有什么东西和重量或其他有关。

康复中心的老师为Ellen组织了一场家庭成员见面会,希望能够帮助她做更好的治疗。

而这次的糟糕的见面会让Ellen更加绝望:我不再是一个人了,我是个问题。

来参加的家庭成员是Ellen的继母和姐姐,她的亲生妈妈和妈妈的同性恋伴侣。

唯一缺席的,是她的爸爸。

她们在见面会上互相讽刺,争吵,指责,也道出了Ellen的成长经历。

Ellen的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离开了家,甚至都没有见过她。

后来她的爸爸再婚,却总是因为工作忙,也从来都没有露过面。

Ellen只能和她的继母和姐姐生活在一起。

爸爸对于Ellen来说永远都是一个缺失的形象。

整个电影的设计也很巧妙,爸爸一直都是一个在他人的叙述中出现的虚设的角色。

他对Ellen没有兴趣,他只关心他希望她成为什么样的人。

Ellen的母亲在生下她以后得过产后抑郁症,而且她是个同性恋,在Ellen幼小的时候就抛下她和别的女人跑了。

此时才揭开了Ellen问题的根源所在。

家庭的问题给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和精神缺失,这也是她患上厌食症的重要原因。

Ellen在这个父亲角色缺失又不断地破裂重组的家庭里生活,她没有安全感,她没有得到她期望的爱!

她没有得到爱,并不是她的错,可她却一遍遍地将压力和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以至于伤害自己,牺牲自己。

她不只厌倦食物,更厌倦了生活。

她也不再相信爱,她说:人们说爱你,其实真正爱的是他们爱你时自己的样子。

问题出现了,她无法选择,她无力解决,也无力承受,她把自己当成了一个问题。

事实上,每一个孩子的问题都是家庭的问题。

每一个有问题的孩子都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

我们都知道,生理上的病症有药可医;而内心的伤痛,却不能用单纯的治疗来解决,也许只能用爱来化解。

Ellen在康复中心的治疗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她不再相信康复中心老师的话和治疗方式,愤愤地收拾东西离开了。

在车站等车的时候她还一度昏厥倒在候车大厅里。

也许是无声的爱的召唤,她找到了她的亲生母亲那里。

她的母亲看到女儿的状况分外内疚,却又不知该如何帮她。

她一直在痛苦中挣扎,她承认曾经给孩子造成的伤害,她试图去修补它。

她想去做些什么去疗愈过去的伤痛,疗愈孩子也疗愈自己。

有一个老师给她的办法是让它给Ellen喂奶,于是她准备了奶瓶,奶瓶里装的她亲手做的奶汁。

一开始Ellen并没有接受。

她坐下来对女儿谈心,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她说:如果死亡是你想要的,我现在会接受,我同意,但是,我爱你!

当她站起身来准备离开Ellen的房间时,Ellen轻声地叫了声妈妈。

妈妈转身回到女儿身边,她把女儿抱在怀里,她拿起了奶瓶放到了女儿的嘴里。

看到这里,我哭了!

一个二十岁的孩子缩在妈妈的怀抱里像个婴儿一样吸吮着奶瓶,小声地啜泣着;妈妈抱着她轻轻地摇着摇着,轻轻地唱着摇篮曲。

那种最原始最初级的爱,那种最无需用言语表达的爱,随着妈妈的摇篮曲溢出荧屏!

我哭了,我的脑海里满是那些在妈妈的怀抱里悄悄长大的孩子,我的眼前满是那些正抱着孩子喂奶的妈妈!

世间最深沉最伟大的爱是母爱,世间最好的疗愈也是爱!

磕磕盼盼,跌跌撞撞到如今才明白,对母爱的渴望才是她的症结所在。

母亲温暖的怀抱,那一瓶香甜的乳汁,让Ellen找回了自己,找回了新生。

当她睁眼醒来,阳光铺满大地,她看到了新的生机,美丽的大自然,甜蜜的爱情,她走出了厌食症的梦魇。

曾经爱的缺失让孩子几近死亡,如今爱的弥补又让一个迷失的孩子看到了希望。

天下的父母们啊,如果你能够给孩子更多的爱与陪伴,请不要错过任何机会。

Ellen终于在她在性命垂危的时候得到了顿悟,得到了她一直都在苦苦寻觅的的爱,她终于突破了心理障碍,她又找到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是爱让她重获了新生。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多少人在痛苦挣扎?

多少孩子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爱,多少人在一点一滴地失去爱?

如果你有爱的能力,张开你的手臂,尽情地去爱吧;如果你还有接受爱的机会,去吧,投入爱的怀抱里!

End.

《骨瘦如柴》短评

一个平淡的故事8838厌食症疗养院小猎奇哈哈哈

3分钟前
  • hungry
  • 还行

一声叹息

6分钟前
  • 河流底层
  • 还行

力度不够

8分钟前
  • Al
  • 还行

平平淡淡,不过氛围还蛮契合这故事。台词情况来看,受众定位以青少年为主。

12分钟前
  • 还行

马蒂·诺克森第一部导演处女作,从主角到配角的塑造都还蛮不错,喜欢Ellen和继母、妹妹的戏。剧本有好有坏的地方,但坏的几个地方真是wtf得不能忍.....台词写得也一般.......(现在真的在认真担心《利器》和《玻璃城堡》要烂了

17分钟前
  • zy_
  • 较差

剧情有点牵强。患上厌食症和散漫治疗手法。疗养院一群节食癖人倒有点像心理疾病。女主虽然瘦的虚脱但颜值太高毫无说服力。最后跑去亲妈身边喝奶瓶让人发懵,睡一觉醒来大彻大悟更是黑人问号脸。重返疗养院类似重返幼儿园。

18分钟前
  • RW
  • 还行

赢在小众的选题,希望有更多人可以了解一下进食障碍这个问题。不理解的人太多了,对暴食者的态度多为‘不吃不就好了吗’‘‘你怎么能吃这么多’’‘人怎么会控制不住自己呢’对厌食者又说“天呐,你瘦的真吓人”“那么好吃的东西你怎么会吃不下呢”‘不吐不就好了吗’。 太可笑了。

21分钟前
  • Σείριος
  • 还行

演员很伟大,剧本很一般

26分钟前
  • 小雨
  • 较差

借厌食症的噱头完成的平庸明媚小忧伤文艺片。演员付出了很多,但畸变的镜头下并不很能显示出女主角瘦骨嶙峋到危及生命的病态,化妆和特效已经发达如斯的当下如果真心想表达是不可能变成最后这个效果的,包括影片一直在强调那个小住院部里每个患者都非常有自主权地在抵抗进食拼命运动,这也弱化了厌食症的危害。

31分钟前
  • 伽蓝之空
  • 还行

刚拔完智齿,吃止痛药,搞得我看片的时候一直想吐。话说回电影,其实中心思想我倒觉得不是厌食症有多么可怕,而是面对迫近的死亡,生存下去需要自生的勇气。

35分钟前
  • 本初老儿
  • 还行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想通过得厌食症来减肥。看过这部电影以后,我突然觉得能吃能喝,而且还吃得开心,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呀。微胖挺好的。所有得厌食症的人内心都有一道伤疤。

40分钟前
  • 李湘
  • 推荐

Netflix 配垃圾食品,又是一个虚无的早晨

44分钟前
  • 老海拉鲁人
  • 还行

看前面莫名其妙内牛满面 那种吃一口都害怕自己变得又丑又肥没人爱的感觉太真实了 题材挺好的 不过女主因为什么厌食 家庭吗?最后是亲情和其他人对她的爱唤醒她进食?剧情有点飘 3.5 整体评分有点低

45分钟前
  • xxxxxcoral
  • 推荐

导演用意是什么?让观众了解、走进这类人群的世界?get不到

50分钟前
  • 埋 火
  • 较差

bottom of life,follow the sun。

51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和《蛋糕》很像,同样是病症下反鸡汤式的挣扎,那部更丧,这部更暖,最戳人的是母亲用喂奶的方式喂食那段,但结尾仿佛快进了一般。莉莉小公主终于有演技代表作了!

52分钟前
  • 水星人阿嘭嘭
  • 推荐

应该让这个妹子看看《生吃》里另一个妹子,没有什么不能吃的。厌食症是心理疾病

53分钟前
  • 崔大发
  • 较差

虽然懂得厌食症的痛苦,但作为一个有节制的吃货来说,看到吃进嘴里的食物还要吐出来,真是心疼人又心疼食物。精神方面的疾病有不少都是从儿时留下的病根,还是解铃人需系铃人啊。

56分钟前
  • 安大婶
  • 还行

2.5,第一次看这个题材的电影,很好的故事没讲好,有些虚头巴脑的感觉,节奏也不太对。

59分钟前
  • 支离疏
  • 还行

只有先到了谷底才能重生!珍爱生命,大家都不容易。

1小时前
  • 刺猬禛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