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河边有个好地方,这部电影仿佛回到了自己的童年。
特别喜欢电影里毛叶这个角色。
他善良文静,虽然天生得了兔唇,但是这并不影响他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
他喜欢收集植物标本,也像其他小女孩一样把愿望写在本子上想看一场漂亮的烟花。
虽然受到同班同学的欺负,但是他依旧认真热情善良的对待着生活和身边对他好的人。
在被牛牛的烟花炸伤之后,他也第一时间失去安慰诗牛牛。
这部电影不仅有纯粹的童趣,也拍出了陕西鲜明的地域特色。
《河边有个好地方》是一部儿童电影,儿童电影在艺术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记得在上戏读书时彭勇文老师曾说:“艺术教育就像是一棵树唤醒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这句话出自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它以生动的意象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
在教育领域,教师恰似那棵主动的树,以自身的知识涵养、品德风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学生。
不是生硬地灌输,而是通过春风化雨般的熏陶,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觉醒,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成长的追求。
就像刘盼老师在电影主题曲中的歌词“我要飞,飞出试卷对错,飞向未知飞向”!
该片在欣赏电影的同时借助电影传递的正能量,还能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助力他们健康成长,实现艺术对心灵的温润与塑造。
《河边有个好地方》聚焦于校园生活,通过对不同性格孩子的刻画,深入探讨了教育这一宏大主题。
影片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留守儿童诗牛牛、富有创作天赋却被孤立的毛叶,以及事事争先的班长闫颖等鲜活形象,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不同教育理念与环境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诗牛牛作为留守儿童,身上有着这一群体共有的特征:缺少父母陪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诸多情感与教育上的缺失。
然而,电影并未将视角局限于展现其困境,而是努力挖掘他的闪光点,让观众看到即便身处艰难环境,孩子依然能绽放出独特光芒。
这不仅是对留守儿童群体的温情关怀,更是对教育公平性的一种叩问:如何让每个孩子,无论家庭背景如何,都能被发现、被培养。
毛叶的存在则揭示了校园中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因性格内向而遭受孤立。
他虽沉默寡言,却在创作领域展现出非凡天赋。
这一角色促使我们思考教育环境的包容性,是否真正做到了接纳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之处。
毛叶的经历提醒着教育者们,不能仅仅以成绩、性格等单一维度去评判学生,而应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潜力,为他们提供发展的土壤。
闫颖则是在家长高期望下成长的典型代表。
在妈妈的影响下,她事事争先,努力在班级中获取更高的存在感。
这一形象反映出部分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过度强调竞争与成绩,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无形的压力。
闫颖的内心世界,是对教育功利化倾向的一种映射,促使我们反思教育的初衷究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还是追求成绩与名次的机器。
影片中引入心理学老师的观点——因材施教,这恰是对前面诸多角色所反映问题的精准回应。
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孩子,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
电影通过展现这些孩子的成长历程,深刻地传达出教育不应是千篇一律的模具,而应是量体裁衣的定制。
然而,影片并非尽善尽美。
最后的误会偷钱情节,显得有些落入俗套,处理方式较为低级,未能像前几部“好地方”系列儿童电影那样有效地升华主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影片的深度与价值。
希望在后续创作中,能够在情节设计上更加用心,避免此类简单套路,让作品在探讨教育问题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深入。
总体而言,《河边有个好地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儿童成长与教育问题的窗口,尽管存在瑕疵,但仍不失为一部发人深省的作品。
我看了,带着一些感动,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电影里的孩子,有好多是受到家长的影响,闫颖妈妈的问题,潜移默化的转移到闫颖身上。
从小就善于拍马,除了自私自利还有就是向豆豆献殷勤,和小孩不笨三里面的那个男孩一样。
被家长的焦虑给带坏了,不知道私下里,闫颖的妈妈教了他多少社会上的厚黑学。
诗牛牛,很善良,但现实中,更多的是受到排挤和打压,往往这样的孩子最惨,没有背景还有教养,会过的很辛苦。
联想到现在的教育,能和女主这样静下心来,静待花开的老师,太少太少了。
不说了
看完我只感叹一句:童心真美。
这个形容不光是针对孩子,也针对我们这些成年人,我不知道如果真正的小孩子看到这个电影会有什么感想?我看完很感动,我想这源于我一路以来的成长和教育没有遇见那个粉提老师,我遇见的是每一个老师认真负责,但是他们都有一套教育标准。
我不敢置喙这样的教育方式,因为我已经在这套教育方式下鬼使神差或者说几里拐弯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路,尽管这其中我付出了很多代价,但是每个人的路都是独特的,有的需要老师指引,有的需要自己去坚毅得守护。
但我依旧由束羡莫诗牛牛以及乃班上每一个孩子
《河边有个好地方》是一部充满温情与思考的儿童电影,它以细腻的笔触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两个边缘化孩子之间的友谊与成长。
影片聚焦于乡村教育题材,通过诗牛牛和毛叶的故事,展现了乡村教育面临的各种困难,同时也传达了尊重个性、友善待人的美好理念。
电影中,粉提老师的角色尤为亮眼。
她用鼓励的话语引导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势,从而找寻到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地。
这种教育方式与校长对两个同学的不信任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深刻感受到教育中鼓励与理解的重要性。
影片没有宏大叙事的喧嚣,而是通过潺潺水声、声声乡谈,让观众觅得心灵栖息的“好地方”,重新审视根脉所在。
演员们质朴且极具感染力的表演,赋予角色鲜活生命力。
方言的运用更是点睛之笔,乡音袅袅,那些嬉笑、叹息都带着泥土的温度,从荧幕中直抵灵魂深处。
影片不仅适合孩子观看,对成年人来说也是一部值得深思的作品,它让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也让人们回忆起学生时代的点滴温暖。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儿童电影,由西安邮电大学的校外导师精心执导,众多校友及师生深度参与制作,为影片注入了独特的灵魂与情感。
道具布景细致入微,从孩子们手中破旧却珍爱的玩具,到家中斑驳的墙壁与简陋的家具,每一处都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演员们的表演平淡质朴,却精准地捕捉到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与成长的困惑,无需夸张的表演,便将角色刻画得鲜活立体。
没有震撼的配乐,没有煽情的旁白,却通过非常克制的镜头,记录下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日常叙事下波涛汹涌的回忆。
没有令人震撼的特效,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也没有曲折跌宕的情节,它就像一首娓娓道来的散文诗,吟咏着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源源不断的诗意。
在《河边有个好地方》中,导演巧妙地将生活的真实细节融入影片,无论是孩子嬉戏的欢声笑语,还是他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强,都生动地展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人性永远是文艺创作者想探索的主题,千人千面、人性永恒。
影片中,孩子们的善良与纯真,村民们的质朴与热情,都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人性的美好。
标题引用申老师的一句话:‘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很能感同身受剧中校长老师以及班长对牛牛的偏见与盲目,如果没有表妹老师的引导与耐心,去发现背后的故事,不知道两个孩子会走向怎样的人生道路。
老师与孩子们的演技超乎想象,尤其是班长值得一个奥斯卡,实在看不出是真情流露还是演技超群最后,感谢导演用简单的故事和三毛钱的特效拍出了孩子内心最纯粹的善良,谢谢
看完《河边有个好地方》,电影里那俩孩子,一个调皮,一个内向,但都被粉提老师温柔对待。
他们慢慢变得自信,我也跟着开心。
其实想一想,也让人回想起小时候,如果我们小时候能遇到这样的老师,是不是一切都会和现在不一样。
从前几年开始,就看到了树上有个好地方第一部到后来第二部,不论是剧情逻辑还是幽默的表现方式,以及画面设计,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也能看出导演也越来越用心,希望这个系列能延续下去,为中国儿童电影做贡献
《河边有个好地方》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佳作。
它以细腻的笔触、真实的情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触动心灵的视听盛宴。
影片的故事围绕着诗牛牛和毛叶这两位被边缘化的孩子展开。
诗牛牛是班里的 “刺头”,调皮捣蛋;毛叶则沉默寡言,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
他们因一次巧合坐在了 “特殊雅座”,并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这样的情节设定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纯真无邪的一面,他们的友谊没有功利,纯粹而美好。
导演张忠华延续了其一贯的创作理念,聚焦乡村教育题材。
通过诗牛牛被同学嘲笑 “精神不正常”,奶奶带他去看大仙等细节,让观众深切感受到乡村教育面临的困难,在好笑之余又不免感到心酸。
同时,影片也深入探讨了教育的本质。
“好学生” 班长闫颖在高压之下心理扭曲,而粉提老师却能发现诗牛牛和毛叶等 “问题少年” 不为人知的闪光点,用鼓励引导他们找到自己的优势。
这让我们不禁思考,好的教育不应只是追求成绩,更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在角色塑造方面,几位小演员的表演可圈可点。
张蒙鑫饰演的诗牛牛充满活力与正义感,刘祐榕饰演的毛叶则内敛而富有想象力,他们生动地展现了孩子的纯真与可爱。
粉提老师这一角色更是温暖人心,她的耐心与理解,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被尊重和关爱。
影片的画面如诗如画,将美丽的乡村景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波光粼粼的河水、郁郁葱葱的树木,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童趣的小村庄。
从教育意义上来看,这部电影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提醒家长和社会要关心重视儿童心理健康,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个性。
同时也让我们明白,友谊的力量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让他们变得更加勇敢、自信和善良。
此外,《河边有个好地方》没有炫目的特效和宏大的场面,有的只是真实质朴的人物和日常的乡间生活桥段。
但正是这种 “小而美” 的风格,使其充满了诚意和温暖。
它就像冬日里的暖阳,给予观众无尽的温暖与感动。
总的来说,《河边有个好地方》不仅仅是一部儿童电影,更是一部能够引发各个年龄段观众共鸣的作品。
它让我们回忆起童年的美好,也让我们对教育、对成长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它告诉我们,每个孩子内心都有一片充满童真的 “好地方”,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找到并守护这片 “好地方”。
这部电影无疑是国产儿童电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珍藏。
校长这形象吧,不太成功。那爆脾气,那小格局,更像一个班主任。
挺童话的,没有树上好看了。
🎬
第4662-儿童片,最好不要想着怎么教育观众。能把童年怎么过的尽可能真实呈现出来就行,虽然做到有趣又润物细无声不容易,像《冬冬的假期》那样就挺好。
我们同样需要这题材的电影,去思考来自生活中的真善美~
有曹文轩小说的味道
童心童真
毛叶让人最感动的地方是绘本卖了赚了钱,没有给自己的兔唇做手术,而是给全班同学换了书桌。
并没什么意思。主角已不是巴王超过了。女老师还是那个树上有个好地方第一部的女老师。
小演员们演得都太好了
故事很朴素也很真实,能把这么真实朴素的故事讲出来而且有趣、感动人,也是很强的。聚焦在农村教育的问题,尤其是教育理念的问题这次传达的教育理念和之前的《树上有个好地方》系列1-2类似。但是这个影片唯一的不同在于:两个“怪”同学之间的真挚友谊,更重要的是,他们看似“怪”其实他们都很有才华,有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们都有擅长的才华,画画、讲故事、写故事,擅长雕塑,更重要的是,他们善良。相对比,只顾学习的孩子和争面子的家长这种背景下心里畸形的“三好学生”传达的教育理念就是—鼓励式的教育和挖掘学生的亮点,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标准化和纠正孩子的思维方式,要善于挖掘孩子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希望这个系列接下来可以展现更多不一样的内涵表达,太相近了总感觉越往后越没有冲击和震撼感…但愿不要落俗
第三部了,还是这么童贞
1739写给成人的童话。整体上完成度很高,不过还是有一些不太好的地方。很多矛盾太理想化了,牛牛撒荧光棒那段的剪辑不是很好。以及核心矛盾并没有解决,反而粉饰下去抛回给观众,很可惜。导演去参加电影节吧,已经秒杀很多报名作品了。
还行
普普通通,没有爆点,角色脸谱化
安安静静,很舒服的一部电影。
虽然重复,但还行。
就说片名怎么和“树上有个好地方”那么像,原来是同一个制作团队拍摄的啊,不仅主题都是看似顽劣的学生其实也有闪光之处,需要教育者耐心地因材施教,几位主要成人演员也还是那几位,连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都是原来那个学校,堪称“好地方”宇宙了。只不过拍到第三部,虽然主角换了,但确实没啥新意了,很多戏剧冲突也设置的过于刻意啦,但还是希望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都能遇到欣赏他改变他的老师。演毛叶的小演员好可爱,以及虽然里面的陕西方言不错,但每个人演出来都是一副咬牙切齿不能好好说话的沟通方式真的很让人出戏。
特别有意义的一部电影,清新脱俗
这个系列的质量一如既往的稳,难得的儿童片是真的以儿童为视角,而不是强加成人习惯让孩子去模仿大人。整个系列都能看到很多展现小学生心理的情节,那些小动作,小无奈,小攀比,小骄傲,小炫耀,小悲伤都是孩童时期才会有的。导演很会抓住孩子的特征,把童年的天真和烦恼都拍得很打动人,90后看得泪目。粉提老师在小时候的我们看来,那就是会发光的女神老师,虽然不真实,但谁没有幻想过有这样一位善解人意又温柔有才的老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