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就这样过去啦。
今天晚上看了再见吧少年!
哭的我稀里哗啦。
早就听室友说这是一部催泪的电影,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完全进入剧情,而是整个人在剧情外面游走,挑剔画面与演技。
后来慢慢地被代入,不得不佩服刘敏君老师,荣梓杉弟弟的演技,在细节部分处理得很好,还有最后那个女生流落的一滴泪。
我纸巾都不够了。
看完电影,还是特别有感触的,我们总是习惯抱怨生活,觉得老天到处给我设坎,不让我好过。
总是不能十分如意。
可是我们应该懂得,生活已经对我们足够仁慈,2020马上就要过去,也许我们有很多的遗憾和不满,但至少我们还活着,不是吗?
相比于那些不幸感染新冠而去世的人,我们不是已经十分幸运了吗?
我们经常抱怨生活中的挫折,因而我们互忽略了一件幸运的事情—我们依然拥有健康,我们依然拥有活下去的权利,我们不必为了能否见到明天的太阳而发愁。
健康的人总是很难感受到病痛的折磨,因此我们总是少了一份对生命的敬畏。
少了一份拥有健康的感恩。
有时候会想,自己哪一天如果也不幸得了什么绝症,自己绝对不要拖累家人,就让我一个人悄悄地去完成自己一直很想做但没能做的事情,然后少些遗憾地离开。
更希望我的离开不要带给爱我的人太多伤害,不然我会非常不舍与难过。
他们是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大最大地羁绊,是我勇敢坚强,热爱生活的最大动力。
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平安喜乐。
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第一个镜头,是王新阳和母亲争执不剪秃头的画面,第一次放声大哭,抱怨命运的不公平,母亲不得不配合医院的治疗,做出更多的配合。
心疼几分钟,眼泪不由得出来。
初步治疗得到控制,王新阳回到家和校园的时候,一切都变了,变得特别陌生。
可慢慢地死神又悄悄来临,打破平静。
第二个镜头,就是看到王新阳白血病复发重新入院,妈妈崩溃的镜头。
妈妈已经对孩子,对家庭,做了一切的健康安全保护措施,但还是未能挽回。
付出了金钱,时间,精力代价,换来的结果任何人都接受不了。
后面还有很多感人落泪的镜头,可以自己亲自观看噢。
演员演技一流,给所有人都点个赞。
春天之所以让人憧憬,是因为它不会长久地停留;生命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不可能读档重启。
万物有序,新陈代谢,是我们所处的世界规律,而人生,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必败之战,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舞台上,在有限的时间中竭力证明自己的存在,然后在黑色幕布降落之际怀着遗憾挥手告别。
十四岁,是一个太年轻的阶段,有很多萌发的想法,却还没来得及一一实验,有一些意味不明的情愫,却还没笑着哭着来场恋爱……太过年轻的人生路遥遥隐没在阳光下的氤氲水汽中,青春的力量挥洒的近乎浪费,什么都不需要着急,可是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到来的是什么。
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国产电影。
当你觉得剧情落入俗套时,电影立马告诉你并没有那么简单。
最厉害的是,这是真实故事改编。
影片给人生生不息的感觉,由此,国产电影也让人感觉生生不息。
后劲很大,看完后必须要看完字幕才缓过劲来。
可是,回家后依然找来了影片中的音乐来听。
这部电影让我对爱奇艺有了巨大的改观。
好像,人总是在告别。
在机场、车站送远行的人,依依不舍地挥手道一声“再见”。
毕业时各奔东西,在同学录上留下潇洒的“再见”两个字。
逃离一座城市,发一条朋友圈“再见了,xx”,再配上日暮斜阳的城市街景渲染无奈伤感的氛围。
离开一个人,口是心非地在聊天窗口里发送一个系统默认的“再见”表情…对于告别这件事,我们似乎已经很熟练了,可如果是要和自己的生命告别呢?
《再见吧!
少年》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一个14岁的少年是如何和自己的生命说再见的。
丨再见,朋友:你会记得我多久穿着蓝白校服,咬着包子,骑着单车一路往学校奔去的少年王新阳,清新、阳光,元气满满。
喜欢音乐,跟同学的哥哥买了把二手吉他藏在教室,央求学习委员于晓若不要告诉老师。
好像每个班级里都有这样一个女生,扎简单的马尾,聪明文静,热爱学习,在同学调皮捣蛋的时候会凶狠地横他一眼,而在他需要帮助的时候,又挺身而出,义无反顾。
王新阳参加学校文艺汇演选拔,她配合他装酷的出场,帮他拍短片。
他生病住院了,她主动提出帮他补习落下的功课。
他在医院组自己的乐队,她加入帮助他更接近梦想。
她扮演生病的网友,给他鼓励,在他抗拒剃光头的时候,给他寄来好看的帽子。
他恢复后回到学校,只能无比艳羡地看着在球场上挥洒汗水的同学们,默默听着歌时,她小心翼翼地靠近,陪他一起听歌。
天空是蓝白的,很纯净。
很多东西不需要说明就已经足够美好了。
就像王新阳把自己的平安符寄给“海盐芝士不加糖”。
就像他在影片的最后问晓若,为什么要叫海盐芝士不加糖。
就像他问她,你还会记得我多久?
空旷的海边,只有风声,没有回答。
丨再见,爸爸妈妈:成为你们的王新阳,是最好的生日礼物夜幕降临,灯光像远飞的萤火钻进千家万户。
一格一格昏黄的窗户,飘散出牵动味蕾的饭菜香。
凡尘烟火,平淡而幸福。
王新阳的家,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
像这个城市里数以万计的家庭一样,妈妈持家严厉,但内心柔软,爸爸开明随性,是儿子的朋友,也是妈妈的支撑。
平淡的幸福因为儿子突如其来的病情戛然而止,一家人开始了卖车卖房,筹钱治病的糟心生活。
爸爸卖了车,给新阳用特效药,买新的吉他。
妈妈为了照顾新阳,辞了工作,甚至放下平日的脸面,借遍了亲朋好友的钱。
医院冰箱上被人贴上的墓地广告刺眼得需要一把揭下,民间传闻花生皮泡水成了攥在手里最后的救命稻草。
尽管讽刺与荒唐交织出内心明显的不安,他们在儿子面前还是表现得像未曾崩溃的成年人。
可是新阳都知道啊。
“我猜爸妈是怕我哭,所以总对我说没事没事。
”“我问我的吉他有事吗?
他们也说没事没事。
”下个镜头就是那把二手吉他断了的画面。
他也知道,虽然爸爸妈妈说搬家是为了方便,但那个房子,那个家,他们是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在一家三口讨论生日礼物的时候,他也表现的像一个懂事的小孩。
晦暗的病房里,夕阳照进来。
他说,我不想要什么生日礼物,能成为你们的王新阳,就已经是最好的礼物了。
所以在他离开之前,给父母留了一个耗费精力的追星任务。
用一种略显笨拙的方式,给他们时间来缓解失去他的痛楚。
告诉他们,尽管他不在了,他们还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爸爸妈妈竭尽全力守护他,他也要守护好爸爸妈妈啊!
丨再见,这个世界:如果生命留不住,总要留下点什么在这个世界上吧王新阳的身上有一种少年的浪漫。
他常常戴着耳机,里面有他自己的音乐世界。
他是校园广播站的小主持人,会在广播里放歌送给帮忙的晓若以示感谢。
他还给自己在文艺汇演选拔中设计了与众不同的出场环节,预备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幕后走到台前。
虽然没走到台前就倒下了,但病痛并没有带走他的天真与浪漫。
他在医院的天台上肆意奔跑,穿梭在洁白的床单之间,像没有生过病一样,快乐足够简单;他和病友们拿着水桶、簸箕、衣架组乐队,用“too young to die”来命名这支乐队。
年轻不死,梦想不死。
他们还为自己争取了一场天台演唱会。
少年们换上华丽的演出服,尽情演奏,医生、家属、病患们被巨大的热情浸染,一扫往日愁苦,笑得真心而满足。
小小的置景灯泡在夜色中闪亮着,像那患病的少年,在人生的至暗时刻,身上依然有光。
浪漫的少年不会止步于天台演唱会,他还要创作一首歌留在这个世界上,纪念他短暂但绚烂的生命。
是愿望,是梦想,也是他与这个世界说再见的方式。
当王新阳的短片出现在了喜欢的歌手的演唱会上,密密麻麻的观众看着他青涩稚嫩的脸,听他笑着诉说他的故事和音乐,他成功了。
他不仅把他的音乐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还把他的青春浪漫、自信勇敢、友爱乐观留下了。
病愈的童童和武寒,眼角含泪的晓若,拼命挥舞荧光棒的新阳父母,甚至在观众席里遭遇其他坎坷不顺的陌生人们,都会带着这段记忆更好地生活下去。
最后,很感谢这部片子没有浓墨重彩地描述患病的痛苦,而是用平静详实的镜头语言记录了一个少年和一个家庭是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的。
就像王新阳在天台演唱会上唱的那样,“被怪兽咬疼了,就一笑而过”。
所谓“一笑而过”,就是笑着说再见吧~
该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在影片的开头,你会看到王阳(男主)在教室里偷偷弹吉他,被学习委员(女)发现了(该学校是不允许带学习以外的东西来学校的),男主祈求她不要告诉老师,能看出王阳是多喜欢音乐,却在后来查出了白血病,在医院里,认识了新的小伙伴,并尝试着组织乐队,想完成自己的梦想。
在住院期间,王阳还通过网络认识一名网友,陪他度过了孤独的时刻,其实,那个人,就是当时的学习委员晓若。
经过化疗当时是有好转,不过还是复发了,病魔还是夺走了那个少年的性命。
非要说该影片有什么能够打动人的话,第一是独白的声线很好(可能是对我这种有声控的人会…)很触动人心弦的是①影片开头的青春时,那女孩对喜欢的人的懵懂无知,会让我们想到曾经的校园生活,大概也是如此,不懂如何表达,也害怕没有结果大概就会默默的守在他身边吧!②在得知孩子生病时,父母的全身心的照顾,以及后来孩子已去世,父母的悲伤,到后来晓若带来王阳生前的最后一个愿望时,父母耗尽几个月的时间得以实现后,那种失去孩子的悲痛才有所缓解。
该影片真的挺好哭得,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本人泪点太低,开篇会有些治意,画面感也很赞,当然也骗了我很多眼泪有人忠于读书,有人忠于看电影,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爱,不过是怎么去对待它罢了。
时间很短,我们总要在这平淡无奇的生活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呀,除了读书,看电影之外,也可以是画画,摄影等等,只要你现在还感兴趣,还能去做的事,那就大胆的去做吧,千万不要在该可以试错的时候,白白浪费掉那些时间我会看各种各样的电影和书籍,也希望你们可以推荐好看的电影或书单和综艺,摄影博主给我呀,我会好好学习的啦!喜欢很多奇奇怪怪的小东西,也会想其他的女生一样喜欢很多可爱少女心的东西,不过确实和本人的形象不太符当然了,我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那种影评什么的,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小学读泰戈尔诗集 ,就格外喜欢这句话。
谁不想永远绚烂自由肆意的人生呢?
我是高三毕业生,谢可寅粉丝,当时学校补习错过电影院播出,一直知道这个电影但是放着没看,假期补了。
我泪点低,全剧从新阳得病就开始有间断地哭了,其实这部剧的制作和布置都比较简单真实温馨,没有安排令观众思考太多的细节,直接地打动人心催泪。
最打动我的是在观看时一些观众的弹幕。
他们自己,家人,或是朋友得了白血病,已经离开或是还坚强活着,发表那些感慨。
原来这样的病,就那么真实地存在在生活中,影响了这些人,这部电影也抚慰或鼓励了这些人,他们可能不能去影院看一部电影,却在手机平板上得到了安慰。
我想这是这部电影的能量意义之一。
我的感受就像那句话“幸运的人对不幸之人的愧怍”。
健康的人看了不幸的人或许会说“哎我还好还怎样”,但是王新阳不仅仅是让人这么感觉的,他实现了心愿理想,也给爱他的,活着的人留下安慰与希望。
我体会到的不仅仅是与不幸之人对比下幸存的侥幸,更多地是乐观生活,多为别人考虑,还有关心帮助别人。
我开始谅解自己,高考成绩还没有出,但感觉不能如意,可是我真的很想成为医生或是其他有特别意义的职业,想帮助和保护一些人。
想去献血了,毕竟我也成年了。
这部电影缓和了我出成绩前焦虑的情绪。
谢可寅的推广曲的一句“来人间一趟,要燃烧不要腐朽”让我曾在一模前找回学习状态,陪我很快跑完高中最后一个800米,而这部电影又给我我新的能量。
其实这些能量都是我内心深处的,我可以面对一切,而外界的影响唤醒了它。
再见吧,少年!
也再见了我的少年时代,俗人在意结果得失,我是俗人,但是故事还没结束呢,我们来日方长。
整部电影 要带着那种不是悲悯不是上帝的看,而是把自己观影者的姿态放低 去感受生命的价值。
不同于《滚蛋吧肿瘤君》那种青春的活跃,也不同于《我不是药神》那种无声的震撼,而是用一种写实的视角来表述白血病患者这一特殊团体的真实一面,略有些压抑和催泪,再见吧少年,愿你的青春永在,用生命的燃烧留下自己的轨迹,为留下的人留下另类的激励,再见吧少年,愿你为留下来的人留下唯一的希望。
这不是一个电影 而是对生命之花的一瞬凋落的挽歌。
--生命以痛吻我, 生如夏花之绚烂,我却报之以歌。
死如秋叶之静美。
---一、我是你们最爱的DJ--王新阳“新阳,你又变帅了”“那是必须滴”刷着贴吧的个人主页,看着数字为0的粉丝数,他很在意地叹了一口气,距离他想成为的音乐贴吧大神还差99999个粉丝,这个戴着耳机咬着肉包的骑车少年叫王新阳。
校园广播站里,王新阳放了一首《西涌客栈》送给帮他藏住吉他的于晓诺,这也是新阳在学校艺术节上没能唱完的歌曲。
而这首歌曲出自陈楚生2013年发行的专辑“一次成长的蜕变,一段音乐的纪念”——《我知道你离我不远》,正如专辑名字一样,陪伴和鼓励是《再见吧!
少年》想要叙述的主题,这也是为什么新阳给父母布置的最后任务要选陈楚生的原因。
电影平铺直叙的开篇,就让我见识到荣梓杉非同寻常的少年感,他将一位十三岁少年的真挚自然,接地气且不浮夸地表现了出来。
二、你好!
战友王新阳想从幕后走向台前的王新阳,最终倒在了冰冷的地砖上,十三岁的少年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临却已是生死的考验,年轻的他过早听到了命运的宣判,同房战友的突然离世,化疗剧烈的疼痛,枕巾上的掉发,布满针孔的双臂,带给他的是无尽的恐惧和痛苦,让他开始质问“为什么生病的是我”,开始嘶吼“我不想剃光头”。
作为新阳的后盾,坚强隐忍的父母是少年蜕变的催化剂,刘敏涛老师和谭凯老师饰演的父母是令人动容的,具有穿透荧幕的感染力,面对正值青春年纪的爱子突遭病祸,他们心如刀割却束手无策。
刘敏涛老师饰演的周岚是坚强且柔软的,她小心翼翼地向新阳隐瞒病情,放弃自己最爱的工作,变卖所剩无几的家产,一切原有的生活都在流失,她时刻都在担忧失去新阳这个孩子,特别在剃头问题上的争执,母子的情感双双爆发,十分催泪。
谭凯老师饰演的王业安似乎时刻以微笑示人,即便已经熬到要卖车卖房,他也要给新阳买一把他最爱的吉他,他生怕在妻儿面前漏出一丝疲态,时刻压抑着内心的悲痛。
虽然这一家人深陷病祸的泥潭,但他们向我们展现出的却是逆风而上的勇气,尤其是王新阳在剃头后迸发出的顽强张力,那种即便在命运夹缝中苦苦生存,也要向阳而生无畏生长的蓬勃力量。
面对无情的命运他痛斥过,面对未知的明天他痛苦过,但最终他选择勇敢追梦,与战友们组建了“Too Young To Die”乐队,并在天台唱响了那首反抗命运的赞歌--《当我长大》。
三、原本是痛苦的持续等候,却成了自我的拯救“痊愈”后的王新阳回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家,他知道父母已经为他倾尽所有,买更大的房子不过是安慰之词,坐在篮球场的他,知道变不回去的是自己,面对同学无知刻薄的嘲讽,原本自信的他选择了默默承受。
可惜一家人在绝望中守护起来的希望火苗,最终还是没能逃开命运的玩笑。
新阳病情的复发,周岚在诊室的崩溃,让观众的心又一次降至冰点。
周岚开始变得神经质,渐渐变得易怒敏感,绝望的母亲开始寻找所谓的“偏方”,逼着儿子喝花生衣的汤药,并最终对新阳说出了那句“你要是活不了,我活着也没什么意义,干脆一家子找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一起跳下去”的话。
“能成为你们的王新阳,是你们给我最好的生日礼物,我感到很幸福。
”这一刻王新阳长大了,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沉浸在自己的命运中,他要帮父母走出泥潭,“逼迫”他们重新生活。
他向好友托付遗愿,为父母布置好任务,他希望这个任务能拖住父母一段时间,也希望自己的歌能陪伴父母好好活下去。
最终父母也圆了新阳的愿望,完成了自我拯救、和解,全心全力地为新阳实现了和偶像陈楚生合唱的愿望。
四、王新阳: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每年有4万个小孩子因为白血病离开这个世界,而我,王新阳,就是其中一个。
”一首《当我长大》扛起反抗命运的大旗,一首《翅膀》架起追梦少年的虹桥。
毫无疑问,整部影片的高潮就是王新阳和陈楚生合唱《翅膀》这段,已逝少年反抗命运勇敢逐梦的青春绝唱!
极具感染力的现场音乐,配合影院超棒的音效,让人沉浸其中,观影结束后也花了不少时间来平复心情。
写在最后,影片总体来说给予观众的仍是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引导,希望观众能从少年王新阳的经历中汲取力量和勇气的,新阳面对命运的寒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肩负热爱勇往直前,向阳而生追逐自己的梦想。
世间大多数传奇,不过是普普通通的人们将心意化作了行动而已,生活可以普通,但人生不能平凡......
荣梓杉 饰 王新阳
今天二刷了再见吧!少年,再次被片中各位演员的精湛演技所感动而落泪。
梓杉弟弟与敏涛、谭凯老师饰演的家庭组已被无数大佬解析称赞过,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的是本片另一位主要角色,也是贯穿整部电影非常重要的一条友情线—王新阳与于晓若的故事。
--以下含有大量剧透!
---一、最喜欢的歌送给帮助过我的人影片伊始,跃入屏幕的是一位活泼可爱,酷爱音乐但看起来学习不咋的典型“后进生”王新阳(不得不感叹小荣同学充满少年感的形象将这个角色刻画的入木三分)与“刀子嘴豆腐心”表面斥责,实则帮他隐瞒吉他事情的典型“优等生”于晓若的故事。
新阳因为晓若的帮助而藏住了吉他,所以点了一首他最喜欢的《西涌客栈》送给晓若。
影片切回的镜头放在了晓若会心的甜甜一笑中,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的青春与美好。
然而始于《西涌客栈》的美好,却也终于《西涌客栈》。
新阳精心准备的文艺演出最终却定格在了晓若的镜头中—歌声的戛然而止与新阳倒地的身影………
荣梓杉 饰 王新阳二、海盐芝士不加糖新阳因为患了白血病而不得不休学住院,晓若主动向老师提出要来给他补课。
新阳因为同房病友的离开而深夜在贴吧感慨,晓若便化身“海盐芝士不加糖”的病友来与他交心,从此糖糖这个角色成为了新阳与病魔抗争途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新阳因为化疗掉头发而苦恼,晓若便送了他好多顶帽子,看着他戴着帽子专心练吉他的样子,快门的咔嚓声似乎都无法掩盖心跳的声音,脸上的笑容仿佛是青春的隽永美好(小顾同学这里演的太好)。
同样也是晓若,鼓励新阳,喊出了片中的名台词—We are too young to die。
新阳也选择了这个名字作为乐队名,象征他们不屈的意志与向阳而生的决心。
新阳与病魔斗争的每一刻,都有晓若和糖糖的陪伴。
我们看到的是:总有一个姑娘在他的身后,镜头永远没有离开过他。
顾语涵 饰 于晓若三、too young to die/当你长大天台演唱会是全片的小高潮之一。
too young to die乐队的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演唱会如期举办,虽然听众只有他们的父母亲人与医生护士,但依然阻止不了少年们激情澎湃的内心。
当新阳唱出《当我长大》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勇敢坚毅,不惧病魔苦痛的追梦少年。
这既是一首歌,也是整个too young to die乐队的宣言—他们,一定会平安长大。
—ps:私人解读下,我认为这首歌还有一层意义,也许就是新阳写给晓若的歌。
当我经历过,未来成熟了,我们保持联络。
答应我要记得,我写给你的这首歌,在漫长人生,还有一个我,陪你长大了。
这两句歌词非常的戳心。
尤其最终新阳和晓若的合唱(这里新阳还特地调低了话筒的高度方便晓若够到,非常绅士)更是让人看到了少年少女在最美好的年华所绽放出的光彩。
四、平安符/你一定要好起来新阳出院了,然而他似乎并没有什么开心的感觉。
原因无非是两点:糖糖不理他了以及他觉得自己变得与同学格格不入了。
为了让糖糖能平安,他将妈妈送给他的平安符寄给了糖糖。
然而命运仿佛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平安符刚寄出没多久,他的病情就复发了,而且极其危重。
而晓若穿过大雨淋湿的街道,赶到新阳旁边的时候,看到的却是他昏迷不醒的样子。
晓若手里紧紧捏着新阳寄给她的平安符,为了新阳的温柔无声地哭泣着。
新阳和晓若也许都明白,相聚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所以当晓若带着她精心收集的同学录在一个黄昏来到了新阳的身边,熟稔无比地接过新阳的一只耳机时,这一刻,两颗年轻的心完成了彼此的靠近与救赎,炽烈又美好。
只是,其中的一颗过于耀眼,仿佛是生命最后不屈的怒吼。
——“你为什么要来帮我补课啊?
”——“因为我是学习委员呀!
”这种问答模式一点不像00后的风格,毕竟现在的小孩子比我们还懂。
但是此情此景新阳却依旧问出了如此愚蠢的问题,这是为什么?
我们不得而知,只能猜测这是一种看破不说破的状态,新阳也许并没想从这个问题中获得答案,所以他只能不停地向晓若道谢。
但这不停的道谢声却如泣血之刃一般,听上去仿佛是临终遗言。
晓若打断了他——你一定要好起来。
然而理智告诉俩人,好起来,只能期待奇迹的发生了。
所以新阳有了最后的请求……….
五、你还会记得我多久啊?
/你为什么叫…..海盐芝士不加糖?
新阳还是走了。
为了阻止母亲的离去,新阳拜托晓若给父母准备了一个任务,他带着晓若来到了他的秘密基地,拍下了他唱的最后一首歌,并希望父母能够转交给陈楚生。
于是有了最后那一场新阳与陈楚生合唱的演唱会。
影片的最后,定格在了晓若的那一滴眼泪中,闪回了新阳与晓若相处的镜头,仿佛那个少年依然存在,依然如此的活泼可爱。
然而镜头一转,回到了秘密基地拍摄完成后的画面。
新阳最后还是提出了两个问题。
——你还会记得我多久?
——你为什么叫海盐芝士不加糖啊?
(我也想知道他是怎么知道的……难道是因为寄件地址发现的?
)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晓若的回答,只有一个无言的微笑,新阳回以的也是两个微笑。
新阳虽知自己命不久矣但仍能淡然处之,晓若则是在最后的时刻默默陪伴新阳完成他的心愿,这种看破不说破的朦胧情感与平淡的处理反而更能拨动观众的心弦。
至于还会记得我多久,这个问题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我更愿意相信是永远。
写在结尾两位小演员的演技真实的让人代入了这样一个富有悲剧色彩的青春故事中。
小荣同学贡献了从活泼少年—患病的脆弱—坚定与病魔抗争的不屈—面对死亡的淡然这样一套成熟的表演,尤其是哭戏与一些微表情的处理让人无法相信这是一个14岁的孩子所能做到的。
而小顾同学也毫不逊色,作为贯穿始终的主要角色,虽然人物复杂程度不及王新阳,但将一个处于青春期的女孩默默守护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哭戏也处理的非常到位。
人们常说绿叶配红花,但在这样一个故事中,没有绿叶和红花,有的只是相辅相成的角色造就了一个成功的影片。
非常感谢主创团队能打造出这样一部好电影,一个积极正能量,虽有病痛的折磨但仍要向阳而生的故事。
一开始是奔着小荣同学去看的电影,看完后发现真的是全员演技派。
两位05后的小演员更是让人看到新生代演员的实力,希望小荣和小顾同学都能向阳生长,做不被打败的自己。
对于美好的铺陈不够悲痛便会显得太轻薄。这一点上真该跟韩影学学。
(2020.10.8)缺少电影感,内容过于肥皂剧和烂俗(基于真实人物,本应像《肿瘤君》一样起码让人感动),而且这个题材憋着的那个哭点一直无法释放,让人很无力,既不是专门催泪也没有体现出什么乐观,太隔靴搔痒,全靠刘敏涛荣梓杉硬撑。
结尾部分还是很暖心治愈的 但故事讲的有点长 有点老套
故事出自《阿弥陀佛,么么哒》,质感和书一样文艺油腻。
剧情虽然有些许突兀,整体观感也有些煎熬,但是演员的戏演的出色,不至于跳戏,除了故事情节有之外,其他都不错,深度不够,音乐管够,浮光掠影的讲述事情,应该有的情感烘托不到位,人物关系不明朗,重点的感情冲突显得有些突兀。总体来说,荣梓杉未来可期。
花季少年身患绝症,不忘初心追逐梦想。几个主演演技都在线,不过感动归感动,总觉得有点刻意煽情,看来这种电影不适合我。
妈妈演的真是好啊!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要你来爱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总体来说是个挺悲伤的故事,据说是真实事件改编的,现在儿童白血病真的越来越多了,电影拍的很真实,王新阳的病态妆真的很符合现实的白血病样子了。看到孩子走后王新阳妈妈和爸爸的样子是最有感触的,这是一个所有当父母都不敢想象也不想发生的事情,对一个家庭是致命的伤害,远程安慰下现实中的那对失去孩子的父母吧。
为什么我感觉导演留下的拍摄痕迹很重,我没法入戏
挺欢乐 还是演技爆棚啊 隐秘的角落里的小东升
日式绝症电影加社团电影的综合,中国人父母强大,总是忍不住在剧作中将其设置成最强力量还有戏份偏重,刘敏涛的表演我有点失望,过场戏都不太自然,她的表演像是对剧本的一种评价而非再现,但几场重场戏她的能力又十分之强,比如质问医生那场戏,那场戏剧本写得不好,全是她一个人连续性的台词,是她处理的节奏感很强,情绪还有动作的变化,甚至许多演员在这样的戏里注意不到的视线变化的问题,这依赖于她的电视剧表演经验,将她训练得如此有能力。年轻演员里荣梓杉一枝独秀,这样的角色不需要什么表演设计,自己舒服观众就看得舒服,他一点点奶声奶气又更显得可爱,全片停留在他生命的谢幕加一个尾声就好,妈妈的戏和后来演唱会的戏都显得多余,生命如落花会乘着流水逝去,越轻才越在心里埋下响雷般的种子。
真实人物感人的,具有治愈能力。只能说编剧不会写,导演不会拍,本来青春励志拍成了真人纪录片,太平了,但是情感是真实的,主创有一个好的出发点。
#电影频道少儿影院 20240428
点映场观影 催人泪下不代表就是好故事。题材自带泪目体质,故事套路平庸甚至有些无聊,莫名其妙的感情线尴尬突兀,同学友谊线非要拍成爱情片既视感?演员方面刘敏涛显然不适合母亲这个角色,但是几场哭戏还是可见其表演功力所在,荣梓杉小朋友未来可期,但可提高的地方任然很多,希望以后能做实力派,我们确实需要踏踏实实演戏的新生代为影视圈注入活力了。
挺感人的,但是感人不是评判电影好坏的唯一标准。我在想如果我十七岁命不久矣,我会做什么呢,我大概会把对她的所有幻想和矫情,写在我日记本的每一页诗里。
看的点映。这次荣梓杉演了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却患上了白血病。阳光灿烂的少年在医院还想着组乐队,直到复发……身为父母之后,才能理解那种对儿女的心情。看着孩子的生命一点点流逝,父母的焦躁抓狂,在努力抓每一根救命稻草无效后,全部爆发然后崩溃。刘敏涛演的真好,那恨不得自己替死的心情,击垮了身为父母的我,在电影院里任眼泪肆意流淌。这是一部真情实感的电影,也许不够完美,但是那点儿真情就够了。
一部真实感人的影片,导演风格清新流畅,叙事娓娓道来,不刻意煽情,但张力饱满,在真实如流水般的叙事里平静讲述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很见功底
本片是根据真实人物事件改编的,旨在让观众们更多关注患有重症的个人和群体。全片整体的基调是积极乐观的,充满着正能量,特别励志。刘敏涛在其中演技超凡,几场哭戏都颇具爆发力。
内容太多了,每部分都讲不透。很多戏感觉是为了给刘敏涛的角色做戏而做戏,演得也不算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