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院观看了电影《精神错乱》。
克劳大兄弟,多日不见,你怎么肥成这副德行了?
那个曾经瘦削、苗条的你去哪了?
别告诉我你是为了这部电影增的肥,打死我也不信。
莫非你已经厌倦了影视圈,准备退役之后干点啥——就像当年的乔丹,短暂退役之后选择了打棒球——这么肥,除了可以去日本当相扑,似乎也没什么别的选择了吧?
呵呵,开个玩笑,我知道你不会介意的。
克劳大兄弟,虽然你肥成这样,但我还是在大银幕上认出了你。
尽管我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极力地想为你饰演的肥仔找到一个合理的注解,但还是以失败而告终了,为此,我表示很难过。
这个角色可以肥,当然,也可以不肥,也就是说,肥不肥对剧情没什么帮助,反而对电影有所损伤。
做为一个在好莱坞混迹多年的戏骨级演员,我想,你肯定不希望看到这种状况发生。
也许你当局者迷,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就像电影《一一》里面的后脑勺;幸好我旁观者清,看到了这一幕,套用《一一》里面的台词讲出来就是——你看不到,我拍给你看啊——这一幕出现在警察来了之后,你将着火的人质推向警察,却只挨了警察一枪就轻而易举地逃脱了,这不太符合逻辑吧?
你这么肥,警察想要追你岂不易如反掌?
我知道你会狡辩说警察不追你是因为要为人质扑火,好吧,如果你执意如此自欺欺人,我也没必要继续深究下去,因为这部电影的槽点实在是太多了。
克劳大兄弟,我想跟你说,刨除剧情的各种硬伤,这部电影在紧张感的制造上还是蛮成功的,而且时长适中,看下来也算一气呵成,如果血腥级别再高点儿就更爽了。
当然,你的演技并没有被皮囊的肿胀制约,全程在线。
我突然想起了一位过气的香港演员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演过烂片,但没演过烂角色。
我不是说这部电影是一部烂片,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克劳大兄弟,好男不跟女斗嘛,那娘们儿不过就是对你按了几下喇叭而已,你就要对她以及她的家人赶尽杀绝,这种行为确实有点儿那什么了,不过,倒是契合了这部电影的片名。
你的行为有点儿过激,但有些时候,暴力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捷径,这是毋庸置疑的。
克劳大兄弟,中国的交通状况也很烂,被按了几下喇叭你就怒了,哥们儿,你知道我每天走在路上要被汽车按多少次喇叭吗?
在中国,开车的都是爷,没有什么汽车礼让行人,只有他妈的行人礼让汽车,特别是汽车右拐的时候,由于没有红绿灯限制,加上素质不高的垃圾多如牛毛,但凡你挡了它(之所以用这个它,我的寓意已经很明确了)的道,它就要对你鸣笛,那喇叭声绝对不是善意的,它似乎在说——滚开,老子要过去。
和它理论是没有屌用的,因为这种行为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
你知道“习惯”这个词有多可怕吗?
中国有句俗话叫狗改不了吃那什么,就像中国的电影院里面的摄屏狗,多到令人发指,光靠呼吁想解决本质问题基本属于痴人说梦。
所以,虽然你的行为过于极端,我还是选择站在你这边。
我真诚地邀请你来中国,用电影里面的方式把这帮孙子都给灭了。
贰零贰零/壹零/零捌
一位急急忙忙开车送儿子上学的母亲,正碰上马路大堵车,赶时间驾车烦躁的她,不小心冒犯了一位更加烦躁的路怒司机,噩梦般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许久未见的罗素克劳体型暴涨,仿佛吹起的气球,其人眼神中的阴鹜狠劲儿配合庞大身材,愈发显得凶神恶煞,完美代言了一个暴躁的社会垃圾人。
装载着对社会无处发泄的怒火,和满满的负能量,这位破坏欲超强的疯狂司机驾着一辆健硕皮卡穷追不舍,将那位冒犯他的可怜母亲、和她身边的亲友彻底逼上了绝路....
剧情很简单,但横冲直撞的节奏迫力十足。
观众将目睹无助的女司机一步步从最初担惊受怕、东躲西藏、到最后为救儿子绝望中拼死反击的全过程。
电影教给我们简单的做人道理: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最重要:远离社会垃圾人!
这片应该是疫情期间看过的最恐怖的电影了,一点不夸张 真的是开场五分钟就死了很多人,而且不仅是虚构角色的死亡,很多是真实的交通事故及公路暴力实况录像,立刻就能把所有开车的人吓出冷汗。
之后#罗素·克劳# 出演的公路杀手就越来越变态,现在想起他的脸还是浑身发抖。
本片太适合在汽车影院上映了,对于坚持本周末上映的决定我完全支持。
因为其目标观众群就是开车的人。
特别是在加州,几乎每个人都开车,片中遇到公路暴力(Road Rage)屡见不鲜。
片中也出现了几个非常直观的撞人镜头,冲击力不亚于恐怖片。
加上节奏很快,也足够令人紧张,从头到尾可以说没有松懈之机。
不过很快,影片就从展示公路愤怒变成了一个变态跟踪狂的故事,这也是影片的问题所在。
它没有深入探讨公路暴力背后的原因,而是专注塑造了一个很令人难忘的反派。
公路暴力是十分令人有共鸣的事,如果能就此进一步展开探讨,比如类似之前奥斯卡获奖的《Crash》讲一些更为触动人心的小故事会更让人深受感触。
但本片则是前半部分有类似的企图,但后面就完全成为了一个变态杀手如何发泄暴力,且并没有对他的行为有过多解释。
这就把一个很好的题材浪费成了B级片,最终只变成了一种暴力宣泄。
甚至有时你会觉得这暴力是否有点太过了?
不过女主和罗素·克劳还是相当有说服力的。
我更希望看到本片去探讨究竟是什么给人们这么多愤怒和压力。
比如我们每天看到新闻,谁又被杀,谁又被砍,不仅应该关注凶手如何处理,更应该去关注其背后的原因。
适合疫情期间观看,保证看完更上火。
本片还是可以让人们意识到公路暴力的严峻性及思考要如何避免成为公路暴力的牺牲者。
比如我自己开车真的需要听音乐舒缓情绪,堵车是真的考验耐心,有时遇到不开心的事或糟糕的一天,真的需要音乐来镇静和调解心情。
而且一旦遇到有人挑衅,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像本片中的女主角那样硬扛,而是避免与对方对话,甚至避免任何对视,装作没听到没看到,这样真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是在加州这种必须开车的地方一定要掌握的生存技巧.
说你呢 这句话 大蠢逼 这电影挺好看 大狗熊拍苍蝇 。
女主角是代表社会上一种女性吧 ,确实很蠢,在现实中可能习以为常。
但在此片中,我们可以看到 ,她成为了大狗熊的猎杀对象。
很令人感动。
大狗熊脾气不好,但是思路比较清晰。
(还得是影帝)小绵羊似乎很委屈,但是她的的头脑就和交通状况一样堵。
(白B扯的演技)
女主离婚,生活落魄,本来就嫉世愤俗,加上早上没定时,路上又遇堵车,客户还因为她迟到解除了生意,所以心情很不好,于是就用喇叭按了前面老是不走的车子,骂了一句后超车而去。
不想遇到了一个不依不饶的主,追上前来,要求女主为刚才的不礼貌道歉,女主不从。
男主就一直尾随她来到加油站,偷了她的手机,一路追杀她的朋友亲属。
最后女主发现男主是在用藏在她座位下的电脑定位她,在儿子的帮助下,扔掉了定位她的手机。
跑进了女主和儿子熟悉得外婆家,利用男主对此处不熟悉的优势与男主周旋,最后击杀男主的故事。
女主为自己的冲动付出了代价,她也在影片的最后放下了冲动,选择了忍让。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人人都懂,但是真正做到需要很强的修为和克制,很多人常常放任自己的脾气做不到,因而引发纠纷,甚至造成血案。
在浮躁的现实世界,大家还是克制一些,退让一步,可能就可以化解很多不必要的纠葛,让自己独善其身。
当然男主绝对是个亡命之徒,为了一口气不管不顾,大杀四方,什么人都不放过,内心真是太黑暗了,几乎是个变态杀人狂,这样的人,就算女主不按他,他也会找个由头大开杀戒,绝不收手,毕竟他已经没有回头路了。
感叹国外的治安真的好乱,没有几分钟包围圈,路上都撞成一锅粥了,就不能设卡抓人嘛?
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作为中国人还是感慨很幸福的。
对于女主,还想告诫一句,有危险,还是第一时间求助警察,比如把车来到警察局什么的,还是比较安全的。
路怒、车怒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有,生活和工作压力太大,在家、在单位无法发泄,对于陌生的路人就忍不住了。
《精神错乱》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车怒,而是由严重偏执和暴力的精神病患者参与的一期车怒。
如此车怒就会变得非常致命,驾车时小小的行为或语言摩擦便造成一场社区性灾难。
像男主人公这种精神病人应该强迫送到医院治疗,漏网参与到车怒当中,应该属于特例。
但话又说回来了,那些在通常车怒中做出过激反应的人,与轻度精神病人又有多大区别呢?
说到底还是社会问题,这部电影前面已经交待的很清楚了。
精神病患者和社会问题不是这部电影研究的对象,也不引导观众感慨和联想更多。
看了这部电影,我倒感到女主人公之类的正常人,更值得研究和评论。
家里不如意,客户又丢失了,从她生活细节中就能找到答案。
早晨送孩子上学常常赖床起不来,出门前平板电脑也不充足电。
在路上开车横冲直撞,说变道就变道,说改变路线就改变路线,总是很随意,总是精力分散,险情不断,根本无视公共场合的规矩。
更糟糕的是,自己做错了点事就是不认账,死也不道歉。
与男主素不相识,女主怎么会引祸上身呢?
原因就是她总是无视自身的问题,一开始就与对方持斗争态度。
种种毛病并不是她不能成大器的问题,而是生活和工作都不会有谱,也不会如意。
对生活,最起码要有一个认真、细致的态度,你怎么对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反馈于你。
回到路怒、车怒,出门路遇不对劲的人,就把对方当作精神病人对待吧,千万不要激怒对方。
首先,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温柔善良的罗素大叔吗?
咋一段时间不见肥成这样了,虽然演技依然炸裂,但我一看他那水汪汪的大眼睛,加上他曾经太多角色给我的印象。
就怎么都恨不起来,总感觉他有苦衷有一万个不得以。
然后,我觉得美国警察有想超越韩国警察的趋势,一个这么大国家,让一个没拿武器的疯子,在没有武器的情况下,一天之类灭了两户人家,还在路上横冲直撞围着城市杀了个边,最后让一个女人杀了,一下子就全来了,补刀吗?
抢功劳吗?
可以电视上吹几天吧。
最后,最关键的是。
女主,你很漂亮这我得承认。
但你还是逃脱不了一部惊悚片的铁律,那就是一部好的惊悚片,缺不了一个又蠢又作的女主角。
其实,虽然一开始是罗素的不对,但他上来的态度,我觉得你再有脾气也没理由还对着犟。
我相信一个人脾气再不好,遇到罗素这样上来跟你讲道理,而且还先道歉了,一般也就气消了,伸手还不打笑脸人。
然后不得不说,要是最后你儿子要是死了那一定是你的错,本来别人躲暗格里,完全可以撑到警察来,你非要进去嘘一声,生怕发现不了似的,当然这是导演刻意制造悬念,不能完全怪你。
但你有一条死罪,那就是:开车你看路好吗?
开车你看路好吗!!!??
我看你开车恨不得上去抽你两嘴巴,你说话就说话,你没事老回头干嘛,是怕你儿子丢了吗,还是需要眼神交流?
你开车打电话就算了,你在本片最紧张的追车环节,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你至少有三分之二时间没有看正前方,怎么?
挡风玻璃辣眼睛还是????
你驾驶证是捡的吧,就是你这种女司机多了,才会多出这么多车祸,抱歉,无意侮辱女性,你们这种司机,可能杀的人不比罗素少…………好了,前面吐槽就这么多了,该表演的还是得表演。
罗素的演技依然没让我失望,虽然演的是坏人,依然让我不寒而栗。
电影整体节奏不错,典型好莱坞大片模式,虽然漏洞挺多,但不掩盖它紧张的气氛。
而且结合现在人们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再加上美国的现状,很有警示意义。
作为今年美国第一部院线大片,我觉得也算开了个可以的头,也算是可以的,比较今年电影实在差我们太多部了?
本来应该打四星,为女主开车坏习惯减一星。
开门见山,我觉得路怒的明明是女主,气急败坏地冲前车按喇叭还恶语相向,她儿子在后面一直规劝她,急得直跳脚,怎奈这个熊家长就是不听劝,最后引火上身。
可是电影的矛头却指向了男主,属实有点不公平,一码归一码,男主杀人放火的确不对,但是却遵守交通规则,在经受人生变故的重大打击之下仍然保持冷静想跟女主好好沟通,却换来女主一顿破口大骂,换了谁都受不了,当一个人has nonthing to lose的时候,做出什么事情都不足为奇。
女主的路怒行为在平时可能就引发一次小口角,但是对于一个精神濒临崩溃的人来说无疑是致命打击,所以女主只能自认倒霉。
受疫情影响,2020的电影太少了,好电影更少了,明星们都躲在家里,只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18线演员还在拍电影,少有大制作了。
这部电影显然是去年拍好得的,今年迟迟才上映,有金球奖影帝坐镇,让人在看到预告的时候就期待满满,果然正片不负众望,紧张刺激,一点不拖泥带水,作为男主的第一部恐怖片,值得一看。
.............................................................................................................................................
故事的开始,拉塞尔克劳就很“丧心病狂”的杀人焚尸。
这一切,都归咎于故事背景里头各种压力的爆发。
这个社会,大概每个人都承受很大的压力,但是发展到拉塞尔克劳这种极端的,就有点不可思议了。
但是,我们把这一切,归咎于拉塞尔克劳本身自己的心理建设不够强大,好像又有点说不过去。
因为拉塞尔克劳在电影中有一段“强词夺理”的自辩,不妨看一下。
一个人,即便是万般努力,也被社会无情的抛弃,没关系。
但是,这样的人,难道就不配得到哪怕是一点的尊重吗?
这个社会,大概每个人都会因为压力问题而感到焦躁,表面平静下蕴藏的迸发可能造成巨大破坏。
这样的问题,难道没有人知道?
既然知道,那为什么没有人想着去解决这个问题?
难道,非要等到类似拉塞尔克劳这样的人,采用极端的手段引起社会关注,才会有人意识到?
或许,人们习惯粉饰太平,那些问题,就让它去吧。
再来看看故事中的女主。
这场路怒引发的血案,女主需要承担很大的责任。
通过故事情节,可以发现,这位女主,在生活中就是个不怎么负责的货色。
离婚官司的种种,不在故事设定范围之内。
但是,睡过头这种事儿,自己也就罢了,谁没个疏漏的时候,连累自己孩子上学,这个就是严重不负责任的表现了吧。
而且,根据故事设定,这货不遵守时间,可不是一次两次。
既然是接送上下学,各条路线的情况也应该清楚的吧。
对不起,这货选择走哪条路,完全不过脑子的,想走哪里走哪里。
连孩子知道的事情,她也不清楚。
死乞白赖地上了高速,结果堵了吧。
好好排队不行么?
这时候才知道睡过头了,才知道选错了路线,是不是有点晚呢?
好吧,错已错了,哪个给你的勇气,走应急救援路线的?
就这么阴差阳错,撞到了拉塞尔克劳,命中该有此劫。
可是,事情即便是发展到这种地步,还是可以“渡劫”的。
因为一个绿灯,这货先发飙了。
拉塞尔克劳先道的歉,连小孩子都知道,双方表示一下歉意,这事儿也就过去了。
可是这货偏不。
路怒遇上“垃圾人”,事情愈发不可收拾。
说来说去,还是心态问题。
这个社会压力太大,自己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尤为重要。
而且切记,遇到“垃圾人”,保持距离。
有人超车后就别车,随他去吧。
有人常按喇叭,先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如果没有,也随他去吧。
有人直行,却偏偏为了一个车身的距离,选择停在直行+右拐的车道,也随他去吧。
谁知道,那样的司机,是不是个“神经错乱”。
老一套的精神病患者电影,通篇都是老旧的题材 女主的确愚蠢
女主长这么大没有基本常识,遇到这事也算是活该吧。看着很心累。
影帝居然演变态!
天呐,女主的眼睛好漂亮!以及,罗素叔,你这,发福了哈..
这开的是擎天柱吧...女主不错,童颜巨乳。剧场型支配犯罪,表达了现代人最深层次的两种恐惧:路遇变态和丢失手机。
2.5 不太理解好莱坞恐怖片厌女情结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女主上班堵车被上司开除,在送儿子的路上又被男主车辆堵住,女主狂按喇叭未遭到回应,临走之际出言手势侮辱男主,被男主要求道歉,原来男主刚经历妻子背叛,心情低落到极致,女主的不讲理遭到男主疯狂的报复,女主开车四处逃窜,男主一路追击,并趁机追杀女主弟弟,最终女主在家中与男主发生搏斗成功反杀男主
编剧把观众当傻子是绝对不能忍受的,女主最后说要用儿子堡垒之夜的玩法对付反派直接给我气出脑淤血
拍的一般的公益广告片,鉴定完毕。
所以不要朝开皮卡的摁喇叭
幸亏情节紧凑才不显得破绽百出。女主太令人讨厌无法同情所以无法接受结尾。做人没责任感出轨没钱还在加油站买彩票车破还车技差并且还对客户正当的解雇怀恨在心真是槽点太多white trash的代表。就让russel crowe为民除害不好吗。ps胖了才发现其实是实力派
编剧精神错乱了吧
开车真的不要跟陌生司机吵架。太可怕了。
应该是首次反应路怒症的电影,尽管路怒的这么极端,通篇的“爱谁谁”“谁碰上谁倒霉的”“杀一个也是杀,杀10个也是杀的”论调下,让故事有点脱缰。杀与反杀的桥段唾手可得,杀的动因却可圈可点,这一点是这部电影略显高级之处。对于怒气的双方来说,作为观众的大多数司机多多少少都有些共情,当看到路怒的火焰摧毁一切,让路怒的事件朝着一切尽毁的方向狂奔,最后被“自作孽,不可活的”定式当中平息愤怒,祥和安宁重现,这是否会对当今的司机有多少警示和教育,还真的不好说-人们是乐于失控还是容忍失控,这本身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命题。
我就想知道拉塞尔克劳是不是化妆成这样的
不科学,母爱可以扛得住野兽版角斗士这么多记重拳?
前提太薄弱了,全片唯一的情感便是愤怒,罗素克劳完全不适合这个角色
这是人物需要吗,罗素怎么胖成了这个熊样
真是各种乱来…罗素克劳的这个角色处理,就意味着根本不需要动机,有无铺垫前史不会有任何不同,几乎就是一个精神变态的无差别杀人事件。倒是把暴力和惊险的纯感官刺激做出来了。刚看完就收到朋友发来的类似“路怒”(但电影里完全不能算路怒)事件的视频,也太过于巧了,惊悚效果+1
一日內上足咁多堂人生課,重要有命笑到最後,執到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