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

艋舺,Báng-kah,Meng Xia,Monga

主演:赵又廷,阮经天,凤小岳,黄镫辉,陈汉典,柯佳嬿,马如龙,蔡昌宪,钮承泽,席曼宁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闽南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10

《艋舺》剧照

艋舺 剧照 NO.1艋舺 剧照 NO.2艋舺 剧照 NO.3艋舺 剧照 NO.4艋舺 剧照 NO.5艋舺 剧照 NO.6艋舺 剧照 NO.13艋舺 剧照 NO.14艋舺 剧照 NO.15艋舺 剧照 NO.16艋舺 剧照 NO.17艋舺 剧照 NO.18艋舺 剧照 NO.19艋舺 剧照 NO.20

《艋舺》剧情介绍

艋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蚊子(赵又廷 饰)17岁那年搬到艋舺,因为一根鸡腿踏入了黑道,认识了和尚(阮经天 饰)、志龙、阿伯还有白猴四个好兄弟,五人结为太子帮。太子帮秉持只识意气,不问意义的精神,凭借志龙的父亲Geta(马如龙 饰)的黑道地位在学校呼风唤雨。踏入黑道就意味着要经历腥风血雨,然而和尚作为众人的守护神总能帮他们化解危机。艋舺传统的黑道秩序遭受着现代文明的威胁,外省人灰狼(钮承泽 饰)要求和艋舺的老大们合作遭到拒绝。此时,和尚由于得知父辈们之间的事情对Geta心怀不满,加之文谦的怂恿而卷入一场阴谋。艋舺局势暗潮汹涌、杀机四伏,五兄弟在黑道与友情的决择中,演绎了一段关于青春的悲情故事。 导演钮承泽称《艋舺》是“生猛又华丽的青春动作片”。本片于2010年春节档在台湾上映,首周票房达6000万新台币,刷新了台湾本土电影的首周票房纪录。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这都不是事儿之大“师”驾到七月物语青春检察官勇士有时快乐有时悲伤我们的电影雪暴圣诞啤酒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租借女友第四季琼和约翰我是你的眼监狱学警罪恶黑名单第六季浮游先生医生冠军生活点滴第二季夜鸟啼鸣公主的交换人生布娃娃如果她的旗帜被折断了攻壳机动队第二季恶魔欢迎光临千岁酱白色女孩警视厅·搜查一课长第六季我会回来过圣诞我的另一面动物园的两人老无所依

《艋舺》长篇影评

 1 ) 生活是三小?都以为是风,都其实是草。

  自从我大爱的庹宗华在康熙公开说过讨厌钮承泽以后,没原则的我也立刻表示对他不喜欢:长相贼眉鼠眼,拍的偶像剧故作文艺矫情,仗着自己是导演,总爱在戏里面加一些讨喜的角色给自己,要么允文允武一切尽在掌握,要么有情有义,世界换你微笑也在所不惜。

  《情非得已》时还并不想承认对他有改观。

还不懂什么叫“mockumentary”,只觉得所谓的“伪纪录片”只是拍的不够“纪录”的台阶下。

  一切到了《艋舺》才至此不同。

  “我希望能够塑造一个新的商业模式,让台湾电影走出一条新路来。

”豆导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说过这样的话,语气踏实肯定。

跳脱出曾经飞扬恣肆的小毕,钮承泽的话语里依然存有豪情。

  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原来我们都只是草。

  这句话算是《艋舺》的点睛之笔,说得很好。

生活历经起伏和跌宕的豆导讲出来,格外有说服力。

  生活是什么?

意义是什么?

  大部分人没有在想这个问题,所以小部分意识到这件事却又找不到答案的人显得分外迷惘。

  “你为什么要做妓女?

”  “那你又为什么要做兄弟?

”  小凝的侧脸线条柔美,但倔强的语气却比棱角分明的蚊子更有力量。

  她比他要清楚,这个世界有多肮脏。

  志龙的意义在艋舺,在他强悍的老爸。

是与生俱来的权利,是理所当然的传承,是以为可以不劳而获到永远。

 和尚的意义是志龙,是不惜一切代价的守护,是混沌不明却又浓于血肉的深情。

  阿伯的意义是无耻有理,俗辣王道。

他是连猪都不敢杀,但这个世界也并没有强迫他要出头。

只要可以活得久一点,然后一直这样混吃等死尬女人,他很乐意可以做一个孬种。

  最诚实的是用爱拳头说话的白猴:“意义是三小,你爸只知道义气啦!

”  看到这里忽然如释重负,终于没在说道理,终于没让我一定要懂。

  意义和义气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意义是让你找的到路在哪里,义气却是指,就算前面是悬崖,你都还是敢往下走。

  台湾的导演调教演员都很有一套,像是李安,易智言,包括现在的钮承泽。

他们不会把演员当做一个桶是什么都往里面灌,他们只是看出你身上他们需要的部分,然后给你空间自己体悟。

就如同柏邦妮所说:他们塑造一个角色,通常只会给你一副骨架,剩下的那些血肉要靠演员自己长出来。

  豆导选角一向眼光老道,从《情非得已》开始,他走的就是一种主角很亮眼有灵气。

配角不起眼但很有戏的路线。

  《艋舺》的两个男主角,阮经天获得的压倒性好评体现了观众对他亮眼表现的激赏。

,台湾的偶像剧男演员是个最容易被归类的群体。

有些外表贵气,精英感强,出道以后就必须公子哥路线走到黑,挑战稍微草根一点的角色就立刻透出假来。

另外一些平和亲切的举手投足都能溢出台味,就算穿上龙袍也当不了太子。

  渐渐喜欢阮经天的一个最大原因,就是发现了他进可攻,退可守,能够在草根味和精英感之间游刃有余的穿梭。

动作戏敢拼敢搏,拳拳到肉。

内心戏直截诚恳,真挚感人。

当然,更重要的是身段无比修长好看,一身白寥寥的的印花复古衬衫,其他人穿上一定是活脱脱的粉刷工,唯有小天仍能驾驭出时尚感。

别和我说外表不重要,其实它和演技一样,都是天赋,后天磨练出来的那些,再好,都少了一份流畅自然。

  《艋舺》的配角大都发挥在水准以上,其中以歌手出身的王识贤和蔡昌宪最为惊喜。

前者的戏份不多,只出场时监狱里一个扭脖子的动作,文谦暴戾癫狂的疯狗个性已然窥一斑而见全豹。

蔡昌宪的白猴,人如其名,身量不高,面孔也没有什么特色,但咧着嘴巴笑起来就是有一股台南小孩淳朴又硬颈的味道。

豆导说《艋舺》想要表现的是80年代台湾黑道的风范与狠劲。

这一点上,连小天都有些雕琢,反而是蔡昌宪那带着那泥土气息的生猛和倔强打出了一口过瘾的热血来。

  正港的古典流氓马如龙和俊美的贵族台客凤小岳都曾在去年大热的影片里大放异彩,这一次的角色更加贴近他们生活中的经历和性格,诠释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

值得一提的还有陈汉典,当初在康熙看见他的时候就觉得这个谐星虽然好笑但长得好不善良哦,没想到经过发掘可以贱得那么讨厌。

  不过话说回来,《艋舺》角色的成功除了在于挑中的这些之外,更在于周杰伦最终的缺席。

尽管赵又廷的表演又无可避免的被拿来指摘一番,但我还是要说,庆幸最终是赵又廷吧!

同样是本色演出,赵会把角色塑造成我们看到的蚊子,被动,迷惘,带着无辜的闯入者氛围。

而周杰伦只会和之前的那些赛车手,篮球员一样,把他演成又一个贴着标签的周杰伦。

  从《情非得已》筹备时期《艋舺》的雏形已经出现,其中经历的波折和挫败如今说起来已可以云淡风轻姿态从容。

然而若不是心中仍旧卯着一股气在争取,钮承泽断不会迎来如今这样开阔疏朗的局面。

  这让我想起今天同样扬眉吐气的陈德森导演,十年一剑终露锋芒,“不疯魔,不成活”的决心里不难看的出那份壮烈。

  我仍然不敢确定台湾电影会否就此复苏,也不觉得后者合拍片的形式会让香港电影离死期远了一些。

  但是心里仍然对豆,陈两位导演充满钦佩。

  他们都被生活的砥砺抹去了棱角,清醒了眼光。

  他们明明知道自己是草,却一直不自觉的带着风的态度在活。

  题外话:  最近我很喜欢的两对娱乐圈情侣都传出了结婚或是要结婚的消息。

  一个是陈建州,年轻的时候做过兄弟。

  一个是陈小春,年轻的时候演过兄弟。

  他们曾经都爱上过明艳动人的美女,像是张柏芝,像是大S。

  但到最后,真正让浪子有勇气想要回家的,却都是爽朗温暖像向日葵一样的女生。

  其实我想说的就是:结婚这件事,绝对需要至大勇气。

能够开口,已经是对对方的最高尊重。

  所以,但愿他们能够幸福长久,才不算辜负这个漂亮的开头,以及那些被两位陈先生感动的在电脑前哭相难看各位观众。

 2 ) 万华故事

以为自己早过了看青春动作片的年龄。

至于偶像片,嘿,你当我是16岁少女么?

但,我很好奇,扫小黑运动轰轰烈烈下的大陆将用什么样的姿态迎接这一黑片,暴烈青春又如何上演。

想来又会是一场沸沸扬扬。

而豆导、姗妮、包轩民、李大齐等齐齐参与下又会是怎样一个万华角头故事,难道你不想知道么?

【台北台北,艋舺艋舺】80年代,之于大陆,之于台湾,之于我们的父辈,之于我们都是一个具有十分意义的年代。

他们生命中最好的年华,我们生命的初始。

爱与恨,对于自由与复兴,对于爱情婚姻出生。

于新鲜的空气,开放的风,热血与梦想。

听闻中的艋舺是清朝道光年间最繁华的三都市之一,可惜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原本的经济重镇地位逐渐被其它地区所取代,就像大陆的许多中部省份的城市一样,其间兴衰荣辱、杂陈百味,自是难以细数,据说仍保有浓重的地方色彩,也是一大幸事。

没看电影之前,我对于这种有炒冷饭帮派娼妓拿原罪做历史之嫌的片子是很不屑的。

然而看过了,才知道,台北台北,艋舺艋舺,不论暴力还是曾经的黑暗,他们都曾经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城市血脉的一部分。

有一个概念叫做暴力美学。

我一直不喜欢的。

但看完豆导的影片,我懂了。

一个美丽的古城,承担了太多,义气、梦想、成长、黑暗与繁华。

暗夜的烟花,消逝了……那些岁月在日趋标榜文明与经济的现社会,永不重来。

今日台北已非二十余年前的台北,今日艋舺早已繁华沉淀。

【一个鸡腿引发的成长】时间都是有重量的。

不知道你相信不相信一个偶然就可以改变你的一生。

从文本角度来讲,故事是这样的:一个鸡腿引发的成长,一个少年被拉进一个以“义气”为名的帮派,一群古惑仔们闯进大人的世界,死亡与争夺让悲伤与情义如覆水难收。

这个世界,最让人心痛的不是血,是成长,是名利。

精英式理性启蒙主流思潮的文化与对城市的研究已经不再讨人欢喜,草根才是未来的创造者。

对于这个世界的阴暗面必须正视,对于每一人群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尊重,这就是自由与民主的力量,这是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和平的前提。

所有的问题不是在想象之中便能解决的,它们在想象之外,现实之中,没有经历过的人没有权利去谩骂去指责。

每一个小群体都是自己世界里的太子党。

【你为什么要当妓女】“那你为什么要做兄弟?

”,友谊是什么呢?

义气是什么呢?

美丽是什么呢?

兄弟又是什么呢?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在现代社会又算什么呢?

讲义气,自己人,“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死”你结拜过兄弟么?

他们现在又在何处了呢?

“意义是三小,拎北只知道义气”,这一句话出现了很多次。

片中你可以看到兄弟是手足,而那个带痣美女或者说妓女只是象征,是某人从某一方面或者关系上代表某事物的某种东西。

虽不是被中伤、践踏和遗弃的爱,虽然细腻缠绵甚至有点点唯美,但总让人觉得有点儿不安。

这样一想,影片中的任何场景与人事都可以当作一种符号看待,老大Geta的死,和尚对于志龙的微妙感情,关于爬墙的回想等等都别具涵义,及最后穿插所有亲人那段。

把一部黑帮片拍出了文艺的感觉。

整部影片的叙事很实在,可转念又空洞无边,玄之又玄了。

尤其是结尾。

【致我们曾经怒放的青春】你的青春真的怒放过么?

或许吧。

或许没有。

或许会有。

血光中来去的是怎样的年华,那些生猛的热血青年,或许死去,或许物是人非事事休,或许大哥,或许江山代有才人出……那些隐瞒在心底的情愫,那些不再重来的义气,到头来恍若一梦。

不知道当你看到片尾再次出现的太子帮的嬉闹时是不是也会百感交集。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到了最后,我还是忍不住引用一下导演的话“带着谦卑、爱与善意,欣然接受生命给我的一切,看看会发生什么。

”“我们一起走进大人的世界,并且一去不回。

”长大了就长大了吧。

大家看看就好,至于暴烈的青春,墙内的祖国的花朵们是承受不来的。

故事也告诉我们:珍惜情义,远离黑暗。

一部好商业影片的概念及其范畴总是难于界定,人言人殊。

但艋舺会成为一个符号,一个有着底蕴的地区,一个不再重来的繁华与暴烈的象征。

我想,这部片子,再一次印证了全球化中本土化才是王道。

谢谢这部片子,让我们看到80年代的热血与色彩美丽饱和的小镇;看到兄弟、义气与梦想;看到那些我不曾经历的青春与光影交错的年华。

 3 ) 小天说:“因为五根手指合起来,才是一个拳头。”

“你们四个为什么找我加入?

”“因为五根手指合起来,才是一个拳头。

”……看到这里,我在想。

蚊子是属于哪一根手指呢?

和尚,志龙又是哪根手指呢?

【蚊子,无名指】在我的意识里,无名指代表着爱情、爱心、忠贞以及诸如此类。

无论是质疑打打杀杀的意义,还是折磨陈汉典时掠过的不忍,还有后来geta大仔死在他的怀里,我总是在蚊子的眼神里看到一种迷茫,一种错愕。

刚开始,我很怀疑,这种迷茫或者错愕,是不是太过软弱,甚至有点矫情?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这点黑道入门道理他难道不明白吗?

可是回过头一想,这一切仅仅因为他还是一个本性纯良的男孩子,在这个残忍的世界里依旧保持着他的善意。

就像他最好的庇佑是他的随声听,仿佛能够听见圣母的告解。

【和尚,中指】中指往往是五个手指里最长的一个。

又因为是排行第三的关系,我想它是真真正正的“核心”吧。

和尚,就是这样的中指,就是这样的核心。

他能打,IQ高,能处事,绝对有着一统江湖的实力。

有一次,蚊子问,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和尚说,混黑道,当大哥。

我们都知道,他是希望他当上大哥以后,志龙就是大哥的大哥,这样子他就能够保护志龙了。

我喜欢和尚,因为我相信smart is another sexy。

白猴他们戏谑说,和尚就算不混黑道,也能当个博士,拿个诺贝尔奖。

再回过头来看,和尚之所以没有选择读书立业功成名就,而选择黑道这条路,也只是因为他对志龙的爱太重了。

【志龙,大拇指】志龙是大拇指,因为志龙是老大。

大拇指,其实不见得有那么多的用途。

就像志龙,只是虚有其表的草包老大。

有了权力的包裹,他就是威严在上的皇帝;除却皇帝的新衣,他不过是个超级大草包。

最后,当他一刀一刀捅向和尚的时候,我真的有些痛心。

我真的想问和尚,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到头来,志龙还是不明白和尚的苦心。

【白猴,食指】人们指某个东西的时候,往往会用起食指。

或者有时候的挑衅,只用一个食指就能说明。

白猴能打,所以他是食指。

关于白猴的着墨不多,但是我觉得他是义气不可或缺的存在。

像蚊子说的:我们混的不是黑道,混的是友情,混的是义气。

【阿伯,小拇指】阿伯,是太子帮里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人,除开他半遮面的发型。

他的存在,我想引用的里头豆导的那段话:我一直以为我是风,等到遍体鳞伤后才知道,其实我们都只是草。

艋舺的小船已经远去,所幸我还有我的青春。

PS:里头蚊子和小凝的那首80年代英文歌曲很棒,是air supply的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

分享部分歌词:I know just how to whisper and I know just how to cry.   I know just where to find the answers and I know just how to lie.   I know just how to fake it and I know just how to scheme.   I know just when to face the truth and then I know just when to dream.   And I know just where to touch you and I know just what to prove.   I know when to pull you closer and I know when to let you loose.   And I know the night is fading. And I know the time's gonna fly.   And I'm never gonna tell you everything I gotta tell you,   But I know I've got to give it a try.   And I know the roads to riches. And I know the ways to pain.   I know all the rules and then I know how to break 'em   And I always know the name of the game.   But I don't know how to leave you and I'll never let you fall.   And I don't know how you do it, making love out of nothing at all.  

 4 ) 一条黑道,五种寂寞,不变的生存法则

一个混爱情,一个混亲情,一个混友情,一个混交情,一个混激情。

虽然看不到背景,但是听到时代的车轮,风声渐劲。。。

不同的时代,一样的青春,不变的孤独和残酷。

“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向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也我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原来我们都是草。

”“你看看我们坝子,他那个脑袋,他他妈的每天不睡都在想啊,想组织要怎么发展。

 5 ) 义气是三小啦,我只看到爱情没看到义气

会去看《艋舺》很大原因是我乃《康熙来了》的忠实观众,而本剧主创人员曾经上过康熙宣传,除了导演钮承泽提到说本片的动作指导曾经任职于我心目中的神作之一old boy引起了我的巨大兴趣(事实上电影也确实出现过一只类似old boy里那“神之一镜”的长镜头,但质感拍得有差)之外,那次宣传最惊爆的话题是阮经天和赵又廷的kiss作为一枚腐女,我当时觉得主持人很专业,演员很有诚意,虽然赵同学不是我的菜,但他跟阮同学接吻还是很萌嗒。

但是、但是、但是……呢,看完电影之后,我只想摔杯子、捶墙、砸锅、冲到塞纳河边对着那些来来往往的游船喊“拉错对啦!

你们拉错对啦!

徐熙娣蔡康永你们会不会主持节目啊!

你们不是认识钮承泽吗?!

蔡康永你不是学电影的吗?

你们康熙的人肉背景陈汉典不是也有出演吗?!

你们节目不是专门给人出柜用的吗?!

为什么你们会在这种关键的时候拉郎配错啊!

为什么啊啊啊啊啊啊”和尚你好惨啊啊啊啊啊……是说连演你的那个人都没有想到在场外给你补偿回来,你好惨啦。

阮经天你作为演员有义务帮和尚至少把志龙亲到吧!

(众:演员几时有过这种“义务”)那么先要讲说阮同学的演技还是值得点点头的。

虽然估计是因为电视剧演多了,那股拿腔作势的做派仍旧撇不开,不过豆导不是个很含蓄的导演——他不喜欢搞暗示,能用明的就不来暗的(比如最后那段什么“混友情,混义气”的台词就过于直白,多余到雷人了),镜头讲不清爽的就用台词和旁白来补,反正是直隆冬来直隆冬去就对了。

和尚对志龙的那条线,大概是豆导怕弄得太明了将来被黑道砍(台湾的审查制度ms不介意这种的),所以搞得有点雾里看花灯下画画的感觉。

先不要管这个同性恋是真性假性环境性的,这唯一一条完全靠一路暗示加旁敲侧击完成,且是推动剧情最为重要的线索,除了导演一开始放出卖肉场景影射两人关系(老大一身雪里白条,二把手倒是一整背的刺青,摆明了这修罗其实是二当家的),再用一个明显作为一般过渡性场景来说太长只能解释为别有深意场景的志龙把妹和尚很不爽的桥段,以及用其他同伴的话点明和尚不喜欢女生之外,就得多靠演员平时在细节处能否表现这种“暗示”——一是要表现出来,不能搞得观众完全收不到信号,二是要“暗”,不能太露骨以至于挑到明。

阮小生给出的讯息很足很电很暧昧,一开场至少我们腐女都接收到了。

尤其是他看志龙的眼神啧啧,别人都在看蚊子打架,只有他一直看着志龙,看也就算了,多亏他那么小的眼睛居然能做出这么说不清道不明的表情(对比之下同是单眼皮的赵又廷同学输太多了)。

我当时已经心里一抖,想说“不是吧”,结果阮小生在后续情节中配合导演安排的各色细小桥段,很肯定地回答我说“就是的”(那你tmd戏外跟赵同学搞什么暧昧!

气死我了!

),尤其是最后那表情(大哭,和尚你好惨)。

当然有同学硬要说不是的话,其实作为豆导,平时直隆冬惯了的,硬憋住装了半天含蓄,最后还是破功了(豆导侬别拍文艺片了,还是直接点的打比较适合你)。

所以如果嫩前三十分钟还没别过苖头来可能只是嫩平时比较少看电影或者观察能力比较差,但到最后听到和尚的表白都还别不过来的话就绝对是脑子绕不过弯了。

一直不明白对方心意的女王受(其实我觉得丫最后是明白过来的了),和细心体贴智商超高但却一直默默付出的闷骚攻,还是下克上,我的个娘喂,这个配对不是时下最萌的吗?

你是想把我们腐女都搞出心绞痛是怎样?

豆导你平时是有在看耽美小说哦……日本的小说和drama里最多同志的地方就是黑道呃不管怎么样,反正你这两个角色同人女要定了,你就等着以后在网上看和尚志龙和蚊子的三角狗血同人小说吧(远目ing),反正我不看到和尚和志龙的h是极度不甘心的替和尚不值当——志龙是很漂亮没错,不过那个性过于的啥了——之后说正题啊(众:对你来讲刚才那个不就是“正题”吗?

)。

本片明显带有半自传性质,豆导以前一定是在道上混过,不然拍不出这个还原度来。

自传性质的就有这个好处——背景时代、环境布置、人物讲话的方式甚至走路的样子等等的绝对不会错。

比如你要我拍一部九十年代初期的电影,我都知道墙上的挂历是什么样式的,当时流行那些明星,在看那些电视电影,街上的人是怎么穿衣服的等等等等,不会容许美指之类在这种事情上出槌。

所以从时代的选择和视角上来讲,我觉得,嗯,侯孝贤导演大概会喜欢这部电影。

侯导拍的电影也有日据时代的味道,但那是属于另一种生活层面的人群——普通人,小市民的,他也喜欢还原度高的(只可惜配乐中没有出现三味弦,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应该有这种乐器的)。

而这部电影的切入点比较不走寻常路,是黑道。

而黑道,其实是最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体。

疑似曾经混过的豆导带领我们倒回二十年去看当时的台湾黑道是如何样的组织,是什么样的氛围,是怎样运作和管理,新一代的黑道人员是如何训练起来的,非常有趣。

我尤其喜欢本剧中的背景和装饰,那些日系的屏风,灯笼,墙上的海报等等的……有关这方面的奖项,今年的金马应该就是这家的了。

但是“半”自传比之真自传,虽然同有场景和时代还原度高的优点,但就一部角色导向的电影来说,“半”的衰点就在“要自爆不自爆”的界限上,一方面想说自己的时代自己的生存环境以滋纪念和怀念,但另一方面又不肯献出自己在当时的面目。

相比于出场时间不算很多但个性倒还蛮清楚的志龙来说,作为第一主角的蚊子在个性的设定上是相当模糊不清的。

“动机”问题自始至终的没有解决。

他跟灰狼之间为什么紧张,跟他妈妈之间为什么疏离,他为什么会在Gata身上找到爸爸的感觉,他为什么会同情与他们为敌的狗仔却一转身能那么冲动地去对付自己的结拜兄弟?

这个人到底是什么样个性,导致了他行为,反正我看到最后没能理解。

仿佛就是导演塞了个剧本给他说“情节是这么设定的”,所以他不得以照着做而已。

我总觉得豆导是有所隐瞒,至少是有所保留的。

这就不痛快了不是。

蚊子有一部分的心态是真实的——比如他为了一只烤鸡腿加入黑道,还有他说要去日本看樱花,然后白猴揪出颗牙,地上就出现一朵“樱花”,这个idea如果是凭空来的就天才了;可是有一些地方是明显“生造”的。

这不仅使得这个人物不够立体真实,而且直接导致了电影风格的脱节。

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拍得非常有格调,慢镜头和定格的使用,色彩的入调,跟他们身上穿的花衬衣、脚上夹的人字拖非常搭调,有点像韩国的青春喜剧,但还是有台湾本土的味道在。

我喜欢这种青春的感觉——黑帮片很少有这样拍,而且比如香港这种黑帮组织化集团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地方,即使拍青春的黑帮片也是类似《古惑仔》之类的,没有条件去拍一部这种黑帮得无辜,黑帮得理所当然的感觉。

青春时代其实就是这么乱七八糟的,青春的时候我们不去想明天,不去想生活有什么意义,男生混在游戏机里,为了一个女生大打出手,女生成群结伴地去看男生们放学后脱了校服抄了家伙群殴,大家都觉得这是正常的,这是生活,日子就是这么过的,从来不去想说这么干是不是很无聊——其实很多年之后回头来看也并没有不妥,因为当时年青么,青春的时候不傻一把那才是真的傻。

而这一段时间,应该也算是现代台湾的“青春期”吧,开始看到外面的真正的世界,原有的生活形态受到影响,不得不改变。

我尤其喜欢他们在舞厅跳台客舞那段(台客文化好好玩)。

这一部分的戏都还在“介绍”部分,是比较自在比较轻松的,有一种把握在。

到外省帮正式出场,开始铺plot起,感觉整个风格都转向我们已经看过几百遍的电影模式上了。

而且POV也出了问题——因为是前半段给人半自传感,就应该保持在主角视角上,但是后半段的plot需要切换到和尚的视角上,加上这个人物本身复杂度比较高动机比较足,都好像是电影进行到一半突然换了主角似的。

陈汉典同学的表演没有预想中的好。

可能因为导演给这个角色的设定就是简单的“恶人”而已吧,所以汉典同学其实一直是在“模仿”啊,就算不是在“模仿”赵哥,也一定是在模仿某些他看过的电影电视中的恶人,这一点是非常明显的,因为狗仔就是“恶”而已,甚至连高中生的感觉也从来没有演出来过。

我收回之前认为他可能得金马的话(呸呸呸)。

蔡昌宪倒是蛮灵活的,还有一点灵气。

至于男主角么……我只能说我们气场不合,我还是觉得他不好看啊,而且有种说不出的不自然和呆滞对不起赵又廷同学的fans(四面鞠躬ing)。

气质果然是种很悬的东西啊,人果然还是要靠眼缘的。

那个演妓女的mm气质就和我的眼缘,很少有女生脸上贴这么大块胎记还有种清爽干净楚楚可怜的感觉的。

这部剧应该算是打开了台湾电影的另一条路吧。

以前说到台湾电影,印象中都是文艺片。

如果不是文艺片,通常都不入流——是说感觉在制作上都很随便,一点也不精致的感觉,所以如果不是文艺片得不了奖那也一定商业不起来,只能是不入流。

这部电影至少有一种“精致”的感觉,虽然是拍早期的故事,反而有种“现代”味道,所有背景和表演都是设计过的,是部非常“正常”的商业片。

这在台湾出品的电影当中确实很少见的类型。

我衷心期望台湾以后还能多出这类型的“狗血”电影。

一个地方的电影产业是需要这样的电影来打底的。

PS:我不懂电影中的一句话,什么叫“你没有当过兵怎么能出国?

”难道在台湾男生在没有服兵役之前都不可以出境的吗?

不是的吧

 6 ) 义气当头用情太多

  ■入评理由:一部浪漫的青春偶像动作片。

如果《海角七号》的成功只是个意外,那《艋舺》的大卖就是一次针对性制作。

  ■片名:《艋舺》  ■导演:钮承泽  ■演员:赵又廷、阮经天  ■上映日期:2010年2月5日(台湾地区)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五个混黑道的少年和他们的惨烈青春,80年代的“本省文化”和怀旧氛围气息尤其迷人。

和不少人一样,我特烦《艋舺》里的搂搂抱抱哭哭啼啼,破坏气氛不说,还容易打断人物情绪。

所以,编剧简直是在故意卖腐,迎合腐女们的心思。

由国产大片批判风潮所带动的网络次文化愈发有影响力,借助《赤壁》等影片里发扬光大,想到这些,我反倒理解了《艋舺》的苦衷,既然你们能说爱看,我就显摆给你们看—— 有基佬嫌疑的兄弟情就是导演想要,电影完好贯彻并实现了他的意图,想怎么托文戏说都没得讲。

钮承泽显然太有感情,进而暴露了自身性格缺陷。

他在掏心肺的《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里那个哭啊,我朋友死活受不了。

《艋舺》的开头和结尾都是男人的哭,想看面无表情、死硬耍酷黑帮片的还是主动闪身吧。

你要骂哭鼻子滚蛋也大可不必,片中人物会用他们赤裸裸的成长之痛,解释有些东西是再怎么哭也换不回来的。

《艋舺》不是教育片,它是个商业片,如果想到钮承泽的起点是偶像剧,他的演员人生也不成功时,我们是否能对《艋舺》多一些宽容。

影片段落分明,相当抓人。

一定要比较的话,前半段会拍得更好一些,一只鸡腿不仅让蚊子入了伙,也让他愿意为老大拼上性命。

蚊子用好奇懵懂的眼光去打量这些混混、黑帮分子还有艋舺的一切,前半段无论介绍人物出场还是街头慢拍打斗,尽显漫画夸张风格,堵街群殴一段尤其典型,你追我堵,你来我往,滑稽有趣。

五个人走出校园上山习武后,对头那边文谦和灰狼也开始步步紧逼,电影逐渐转为写实风格,血光频现、暴力狰狞。

在一片随着死亡而绽放的樱花中,悲剧的兄弟情感被表现得凄美又浪漫。

处理打斗时,《艋舺》受益于《老男孩》的动作指导,往往追求一镜直落的真实感,节奏感明显,紧凑又充满张力,不排斥血腥。

片中经常可以看到穿越一整片建筑物的镜头运用,而电影从来没有离开过庙口和艋舺地区。

那里既有灯红酒绿的玩乐场所,更有烧香拜佛的寺庙,白天人流熙来攘往,鱼龙混杂,而人一多难免有矛盾,世代不变。

变通与否,传统族群的秩序维护和年轻一代的友情义气就在这种背景下迎来生死考验,恰如上世纪80年代末的台湾局势。

从伤口里飞洒出来鲜血和子弹穿过身体的瞬间,少年的意气轻狂换来了成长的撕心裂肺,这个安于现状的艋舺怕是无法经受住外来冲击了。

父辈人物角色的引入让《艋舺》拥有了历史厚重,年轻人不想走上一辈走过的老路,然而他们又不自觉地落入了反目的陷阱。

蚊子寻找一个远在日本却并不存在的父亲,和尚想着上位又想要替父亲讨个说法,父辈恩怨并没有因为今时今日的和平假象而真正了结,痼疾隐患总要发作一下。

处理蚊子这个角色时,钮承泽似乎偏爱用对妓女的态度来反映他在为人处事上的一些致命缺陷,包括他的冲动贸然和一根筋精神,其实都绑在了这个女人身上。

不过太多情字反而削弱了电影的行进节奏,婆妈败事,于剧情的帮助其实少之又少。

《艋舺》的成功在于观赏效果足够,亦有太多的抒情空间,任由发挥。

不足之处是偶像剧的阴影无处不在,特写、号哭和一些刻意为之的男人情感,导致他无法放开手脚搞得再“黑”一些。

不过就前作之后对钮承泽的期望值来看,那《艋舺》当真是成功出彩了。

这么拍下去,有品质有互动,台湾电影大有希望可言。

【北青报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63454046】

 7 ) 未怕頸邊穿過橫飛的子彈跟你去走難,但怕結婚生子麻木平庸地活著亦一樣難。

俗話說三歲定八十,一個小孩子的性格在三歲左右便能成型一塊蠻石。

然後經歷練時光的沖洗,直至洗刷到圓如鵝蛋或者千瘡百孔。

這個所謂人生的過程我們誰也不能避免,除非你選擇終結了自己的人生。

作為一塊蠻石你只能在河流里慢慢接受這一切。

我作為一塊蠻石的時候,是充滿了浪漫與反叛的。

五歲第一次欺凌女生以後,我很快就享受了這種矚目于欺凌的快感。

窮光心思想盡辦法讓身邊的女生討厭我,驚恐我。

與此同時我有了我的江湖兄弟,毫無避免地我們也稱兄道弟箍頭攬頸。

小偷小摸被抓到送回學校每週一升國旗后的全校檢討成爲了家常便飯。

然後很快喜歡了一個女生,爲了討好她拼命做些事情讓她討厭我。

要知道成績不好,小學女生是不會和你交朋友的,於是我只能重複丟臉到初中。

我認識到這樣子下去是死循環,於是我懵懂之中結伴去召妓。

髮廊老闆問我要哪個小姐我就說隨便,於是整個髮廊頓時就安靜下來看著我。

事後每每想起這件事情我就想把自己殺死,壞了我萬人迷的名聲。

繼而同齡的女孩子開始欣賞男生的陽光氣息與俊俏外貌的時候我擁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女朋友。

然後當然也是循例的心跳一個禮拜后各自學業為重。

而後為了一個女孩子寫了幾公斤的日記,對,幾公斤的日記。

現在想起來我都把我的青春浪費在文學創作上又成名不能很羞憤。

於是我開始輕浮地在女人堆里移動,總有些女人是不怕死的喜歡我這種浪子。

然而時至今日,此時此刻的凌晨,我只有一個理由讓我迅速去睡。

明天早上我還要早起,穿正裝像個哈巴狗一樣尾隨老闆去接待一群虛偽的新客戶。

任何的浪漫與反叛在這個時候都嘎然而止。

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很多不願意面對的事情總是在你面前發生而你無法避免。

身邊的人或早或遲地認命,找自己的追逐點去默默前行。

就如一塊石頭在河流里滾動飄蕩,直至成為一塊圓滑的卵石出現在下流的淺灘。

而我,就到而立之年還穿著五顏六色的童裝T恤牛仔褲帆布鞋高呼著低俗的口號。

並且毫無廉恥的覺得這是和平與愛。

我以為自己對抗著生活對抗著人性的弱點對抗著命運。

但此時此刻我又擺脫不了酒過三巡后雙手抱肩痛哭失聲不能自已。

若生活真的把我消磨成塵埃那當然很好,但把我擊碎的話我只能成為幾個鵝卵石。

終於承認浪漫與反叛誰不會,給我灰姑娘的劇情我可以活得更狗血。

不用再問我愛不愛你這個問題我愛你一萬年還可以免費送你五千因為我沒一百歲命。

但是結婚禮金我給你一萬你再叫我添五千我就可以立刻要了你的命或者你要了我的命。

不要問我你和我媽跌倒水裡我會先救哪一個我肯定答我兩個都救但是我不會游泳。

我願意為你做任何事飛到太空采星星摘月亮因為我年少就已經浪漫到我自己都肉麻。

我很好我沒病沒痛四肢健全人格健康只是時常希望逃避一些必須面對的抉擇。

未怕頸邊穿過橫飛的子彈跟你去走難,但怕結婚生子麻木平庸地活著亦一樣難。

姑娘們,如果有機會的話不要再愛上一個浪子,除非你足夠爛漫。

浪子就是那些狗屎的人不想過狗屎的人生的狗血型天才兒童。

 8 ) 当我们混在一起,生命有一种绝对

【意义是三小,我只知道义气】“每天这样打打杀杀有什么意义?

”一开始,蚊子总是这样不解地问。

“意义是三小,林北只听过义气,没听过意义啦。

”他听到的永远都是相同的回答。

“我从小没有父亲,没有朋友,被邻居同学一路欺负到大,直到遇见了这群兄弟,我的生命好像才有了意义。

不,意义是三小,我只知道义气。

”那时候,他以为自己听懂了。

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遇见彼此之前,也只能一个人漫无目的地游走,在遇见彼此之后,仿佛生命才真正开始。

但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的错觉。

【人在江湖,同样的身不由己,谁比谁高级】“你为什么要当妓女?

”第一次见到小凝的时候,蚊子不解地问。

“你为什么要做兄弟?

”她毫不客气地反问他。

从头到尾,我并不觉得他爱她,你知道的,在这种青春热血的故事里,所谓的女主角也只能是被忽略的炮灰。

甚至那也不是所谓的同情或怜悯,因为我不觉得他的情况比她要好到哪里去,也不过就是稀里糊涂地做着不知道为什么要做的事,并且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自己,这就是我的命运。

那种感情,大概更多的是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无奈吧,却自以为付出了真心。

【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轻易承诺】“我要去菲律宾几个月,等我回来,我一定会带你离开这里,找一天带你去看电影。

”他曾经这样对她承诺,而她傻傻地相信了。

少年总是太轻易地付出承诺,可是结果呢?

你的承诺呢?

你的电影呢?

你人呢?

这一切该不会只是一场梦吧?

“最近有什么电影好看啊?

”终于有一天,她在床上问另一个男人说,似乎依然在期待着什么,而我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很难过。

最近有什么电影好看啊?

恩,《艋舺》还不错。

“当初为什么丢下我妈就走?

”“因为出事了,跑路。

”“那为什么一句话都没说?

”“我说了她就会等,我不想耽误她的青春。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留在她身边吗?

”“人生只有一次,我没有机会了。

”什么都不说也是一种爱,而且也许是更为深沉的一种爱。

当你知道自己注定漂泊一生居无定所的时候,与其让对方的等待成空,倒不如就这样潇洒地走。

给对方自由,也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多年以后,他回来了,却早已不再是当初的他。

【未来已经来了,艋舺的人还在睡】“时代不一样了,外面的世界正在改变,我们如果跟老一辈的一样死脑筋,早晚会被吞掉。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艋舺。

”大人总是说小孩子固执,其实他们才最固执,他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纵一切,永远都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

外面的世界早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了,而他们依然做着从前那些事,不知道为了什么在坚持,却不知道这样的坚持会加速毁灭。

为了艋舺可以继续生存下去,为了自己在乎的人不成为混战中的牺牲品,和尚决定把自己放到人们的对立面,面对蚊子的质疑,他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我们曾经歃血为盟,而今却各奔东西】“那艘船早就开走了,我们没有搭上就是没有搭上,不然怎么办?

”《宝岛一村》里面的这句台词,放在这里却是那样的恰如其分。

事到如今,到底有没有船,能不能去菲律宾,这些都已经不再重要了。

重要的是,我们不再彼此相信,而是选择了怀疑。

终于,还是走到了这一步啊。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当初信誓旦旦的承诺,如今却成了散落开来的讽刺。

【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你也已经做了选择】“我从以前就不懂为什么要打打杀杀,今天我更不懂。

为什么你明明是我兄弟,我却要弄死你?

”“因为这里是黑道,因为我们混的是黑道,挡路者死,谁还有得选啊?

”“如果黑道是这样,那我混的不是黑道,我混的是义气。

和尚,刚刚你以为我要抱你,所以你张开了手,在那一刻,你选择了相信我,不是吗?

你以为你混的是黑道,你混的其实也是友情,是义气。

”就在你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冷血,只懂得杀戮,不再有任何情感的时候,情感却转身变成最锐利的刀子,在你身上刻下一道又一道深深的伤口。

无论现在的你是什么身份地位,和谁在一起,做些什么样的事情,人生,终究逃不过“情义”两个字。

想想看,失去了情感的人生,该是多么的空洞无趣。

【男人流血不流泪,只因未到伤心时】“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

”看到昔日的“太子帮”老大,此刻却在角落里蜷缩成一团,他流着眼泪说完了这句话,然后转身离开。

他叫做和尚,他不近女色,连乖巧如蚊子都要找个小凝,而他却不知道为了谁在守身如玉。

从小他就保护他,帮他抗下大大小小的事情,让他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生活,像个真正的太子一样。

和尚是志龙的智囊团和保镖,是他的大脑和拳头,也是他永远的安慰和依靠。

这个世界上总会有一个人,是可以让你忘掉自己,奋不顾身去爱去恨的。

你愿意为他做任何事,隐忍也好,委屈也罢,都是你自己的选择,不需要被任何人知道。

大家都说和尚非常聪明,如果不去混黑道,大概可以弄个博士来玩玩。

而在我看来,他真正的聪明,却在于他对情感的准确把握。

他知道他什么都不知道,他只有什么都不说,才能一直一直和他在一起。

一开始我有点搞不懂,和尚那么聪明又有能力的一个人,怎么就爱上了志龙这个草包?

可是后来我想通了,感情是不需要被理解的,也没办法解释,因为它就是那么自然而然的一件事。

为了更好地弄懂这句话,我觉得这部电影有必要再看一遍。

【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原来我们都是草】“有人说,踏入黑道就像抽到一支坏签,最后不是亡命天涯就是惨死街头,可是那一年,我跟我的兄弟们都以为,踏入黑道以暴制暴才是王道,才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所以在影片的最后,和尚惨死街头,蚊子他们亡命天涯了。

还会有其他的结局吗?

“你知道吗,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

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才知道原来我们都只是草。

”灰狼告诉蚊子,别和命运死磕,你斗不过它的。

小孩子总是天真并且固执的,总以为自己会和别人不一样,傻傻地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甚至别人的命运也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们以为自己的命是全天下最硬的,即使全世界的人都死光了,而我也依然能够顽强地活着。

然后有一天,我们忽然都长大了,才发现,原来我们不过是风筝,而牵引的线却并不在自己手中,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是致命的威胁。

当我们觉得自己终于自由了的时候,却发现生命反而充满了更多未知的危险,却发现也许被控制被左右的人生,才是最安全的。

原来,我们都被骗了;原来,我们根本什么都不懂;原来,那些无所不能的大人,他们曾经也跟我们一样,什么都不懂。

【我们一起走进大人的世界,并且一去不回】“你们四个为什么要找我加入?

”初来乍到的蚊子一头雾水,心想,我明明就跟你们不熟啊。

“因为五根手指头合起来,才是一个拳头。

”和尚说着,朝蚊子伸出手,他犹豫了一下,然后紧紧握住。

蚊子不舍地回头看了一眼,然后他们一起跳过那面墙,再也没有回来过。

大人的世界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跃跃欲试,里面的人知道自己再也回不去。

墙的那边是什么?

谁跳谁知道。

如果可以,就让这一天来得更晚一点吧,反正它迟早会来的。

【热血青春,就是我摔不坏的皇冠】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到《九降风》,再到《艋舺》,台湾式的青春与热血一直都是我的最爱。

作为一个非典型性大龄女青年,我对缠绵纠结的言情片没什么兴趣,却总是一不小心就被某些不靠谱男青年的青春和热血所感动。

感动于他们的情,他们的义,他们的理想,他们的冲动,尤其是那种明知不可而为之还没开始就已经注定了的悲剧。

没办法,谁让我是后青春期的怪阿姨。

在我看来,无论到了什么年代,青春都是极其伤人的。

改变的只是时间地点场景和人物,不变的是永远残酷的青春。

故事中的人永远都在对抗着什么,对抗整个世界的黑暗,对抗那些连对方都不知道是谁的大怪兽,并且从来没有战胜过它。

但我们是如此倔强而骄傲。

我们都曾经叛逆,曾经有过属于自己的“太子帮”,为了朋友和义气做过很多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以为那就是所谓的勇敢。

然后不知道哪一天,也许我们都长大了,在那之前,我只希望你记得一句话:有天变成了被对抗的大人,也别忘记今晚。

 9 ) 比起黑道,更重要的是友情

《海角七號》和《艋舺》作為一前一後的兩大本土電影票房奇兵,總是免不了被拿來相提並論,雖然主題迥異,一部是樂團逐夢喜劇,一部是復古幫派電影,但除了票房之外,兩者其實具有某種精神層次的雷同性:好比說,他們在創作契機上是相同的,都是「為了拍出讓觀眾覺得好看的台灣電影」;都選擇了某個特定時、空,將對土地、歷史、人民與真實生活的集體印象,用場景、美術、人物、故事具現化,拉近觀眾與該時空之間可能存在的距離。

不過在劇情層面上,《艋舺》反而更貼近《九降風》所訴說的青春哀愁。

.一道野心不小的總匯拼盤作為一部台灣睽違已久的賀歲片,豆導雖將《艋舺》歸類為「以黑道為背景的動作片」,但細看卻可發現導演的野心並不如此單純,加入許多元素雜揉其中:在角色設定上以五位個性迥異的大男孩為主軸,描寫彼此間離合的友誼;在友情主幹之外,增添蚊子與小凝的愛情支線,甚至是和尚與志龍的曖昧,在血腥暴烈的幫派故事中勾勒些微浪漫氛圍;在劇情轉折的前段以對白、剪接明顯營造喜劇效果,包括「一隻雞腿」、一段脫軌的龜派氣功想像劇場,可見導演並不想一本正經地勸世,而是想用點歡樂搞笑的方式向觀眾拜年;甚至,在一片鐵血與吶喊的硬漢氣息中,從蚊子的旁白中竟然還嗅得出一點文藝的味道。

但也因為整部片擁有多重元素和背後的多種企圖,像一份海陸拼盤什麼都有,反而無暇顧及所有細節,而使人嚐出一絲潦草與突兀的滋味,如蚊子與小凝的愛情故事給人一語未盡、來不及收線的感覺,如搞笑梗與文藝腔的鋪陳有時過度刻意,有時太過突然顯得不合時宜。

.五根手指合起來才是一個拳頭不過《艋舺》還是瑕不掩瑜,因為在所有元素中,還有個最關鍵也是最成功的要素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友情的牽絆。

鈕承澤談的,不僅是五個血緣、省籍上的陌路人如何以「義氣」將彼此綁緊,觀照友情的堅定之餘,也帶我們看見當「義氣」動搖鬆綁的那一刻,友情變得何許脆弱,再也無法共同相信跟懷疑,也無法同生共死。

看見他們的擁有和失去,令人動容。

因為他們五人(以及大部分的我們)「都以為自己是風」,其實不然,說穿了每個人都只不過是一株牆頭的草,看不見迫使自己折腰改變的大風,究竟是往和平或是決裂的方向吹。

《艋舺》緊隨著主角蚊子的成長歷程帶出不同場景,從校園推往街頭。

常說學校是社會的微型投影,階級、法制、價值觀的反射,但仍是個相對安全的場所,將現實生活中的善惡美醜減量化,被這個組織淘汰的最慘結果也不過是一紙退學通知書,既可能因為一隻雞腿與人結仇,也可能因為以狗屎當武器的急智而與人結拜,一切是簡單的。

在保護傘下嘻笑怒罵的太子幫五人,以「五根手指」的拳頭與生死與共的盟誓造了一艘「共苦共難」的方舟,將拳頭瞄準同一個方向,與對方用同一套規準衡量是非,判斷敵友,與對方一齊作為世界的圓心。

這艘方舟一直安然地停靠在廟口的避風港,直到因狗仔孩的死被吹往啟航的方向,卻無法在起錨的那一刻得知,他們將要迎向的是怎樣沈重巨大的駭浪,潑上甲板的是血滴還是浪花,甚至,是否回有安抵彼岸的一日。

輕言生死與共是浪漫的,但情感與生命的撕裂是殘酷的,帶著不可承受之重。

.沒說完的伊索寓言除了此外,豆導埋在《艋舺》裡、希望觀眾解讀的訊息應該還有另一個,就是「歹路不可行」的親身體悟,可惜焦點模糊。

主角蚊子被框進80年代的艋舺黑道,將領悟必經的痛楚與鮮血交織,將蛻變必需的痛失與輓歌交織,讓蚊子在所選的道路上狠狠跌跤,所受的傷不僅是肉體的、更有來自背叛與生死永隔的殘酷。

猜測導演本意是希望藉此必然的悲劇衝擊達到正面勸世的震撼,但最終效果似乎不彰,所造成的社會影響有點令人憂心。

除了是因為結局與藝術性相互折衷而打了折扣之外,有很大的原因來自於故事主題的矛盾:「友情」故事往往是激勵人心、澎湃向上的,然而來自地下的「幫派」故事體質本是黑暗血腥、向下沉淪的,兩者的合流就產生了根本上的衝突,很可能造成美化幫派或醜化地方印象的後果。

這與成功達到城市行銷的《海角七號》、《痞子英雄》等作品相較,多了一道來自故事設定的侷限難以克服。

.向青春的角度回歸所以我寧願拋棄用「幫派動作片」、「本土人文寫實片」的角度檢視《艋舺》,而選擇以「青春成長記事」的簡單角度,將這部作品解讀為一部個人自傳,幫鈕承澤摘下「重現80年代萬華、將已凝縮在泛黃照片和耆老們遙想當年的艋舺風華再展」的大帽子,還給《艋舺》一個單純的面貌,就是重現一段存在豆導記憶中、狂放不羈的年少往事。

 10 ) 钮承泽和林小明

17岁的时候,小毕因为侯导的电影一炮而红,电影首映日之后的第二天,全台北的少年都攫取了小毕的精神,计划着自己的青春。

几十年之后人生起落尽收眼底,总结前半生的过往,《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降世,金马奖赞誉频频袭来。

在钮承泽已经很戏剧化的经历了前半生之后,《艋舺》的票房成功让他第一次以洪水猛兽的姿态席卷了大陆媒体,而某寡头媒体新闻节目则将更多的重点放在了豆导祖宗辈分的北京血统上。

大陆欢迎你。

台湾人和香港人对于中国文化的珍惜比大陆人做的要好要从容,豆导生来痞气,但多面的性格让他言语之中也总时时流露出朗读念诵的虔诚。

“我的电影我主演完全是情非得已”(《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台词)的这种情况从《艋舺》就此结束,他修剪掉了自己的一头长发,走出来正式面对自己的过往。

《艋舺》基本可以算作台版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唯独命运不同,该片得以公映,并创下了台湾有史以来的票房纪录。

豆导虽然命途多为波折,但他自语从未真正入过黑道,这部以讲述黑道故事的电影,更多的还是来自他对于那个时代的印象,还有他身边曾经出现过的道上的弟兄。

林小明是豆导年轻时的好朋友,那一年两个人对着天上的月亮各自发梦:一个说今后一定会成为大哥,手下兄弟无数,而另一个则立志成为编导演全能的电影工作者。

分道扬镳之后,两人各自实现了自己当年的豪言壮语。

“情非”里面也有这样的一个大哥,豪车队伍在路边拦下了正在骑单车前行的钮老板。

电影中纪录了两个人几十年之后的再次相遇,之前几十年分离的空白在几杯酒过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两人相遇时,豆导正在经历事业艰难的时候,四处求钱,等人上门砸投资,而他的兄弟也终于做上了老大,手下兄弟千人,大家都叫他乌龟哥。

席间乌龟哥对豆子说,不管你是要租场地还是要人手,随时跟我讲,手下的兄弟任由你调遣。

后来,乌龟哥死了,媒体爆料为他带领一帮兄弟到夜总会寻仇,但在下楼梯的时候不慎失足撞破了脑袋,后因抢救无效毙命。

而真实原因他告诉豆子说是自己得了肝癌,那天他约了豆子到KTV打电动,不叫妹。

《艋舺》拍摄是在“乌龟哥”死后的事情了,但那一场百人血拼的戏还是他生前的手下前来助阵。

这样的情景放在现在基本可以算是弥足珍贵,因为豆导有讲说,过去台湾的黑道靠的是义气,而现在靠的是利益。

《艋舺》还在看剧本的时候,一句台词让豆导突然想起了以前发生过的事情,和尚对蚊子说,今天你要是不弄死他们,有一天你就会被他们弄死。

而这句话,就是林小明对他曾经说过的,那个时候他们一起看过天上的月亮。

豆导在片中已经不再是其他片子里只懂得戴墨镜装横的小角色了,在里面他叫灰狼哥,如果他点烟的话,旁边的手下是要给他递茶的。

灰狼哥带着十足的气场来到艋舺搞经济,老派大仔被他搅合的乱了阵脚,有利的形式在摆脱牵制的灰狼哥手里稳稳的攥着,直到亲生血脉浮出水面,一切功亏一篑。

蚊子和白猴都是影片中信奉兄弟情义上道的人,这一点反倒是成为了他们的致命弱点,以至于最后都随弱势群体被帮派一并淘汰掉,临死时抱着曾经的好兄弟,梦一般的浮生就此消失。

一边是用自己,一边是用赵又廷,豆导把台湾黑道几十年之后的拜金风格在《艋舺》里埋下了变化的种子。

电影里面讲的故事从来都可以因为作者的一句话而一笔勾销,但豆导这一次仿佛是要决定认真起来,把自己搅在一起的人生和电影拿出来说一说。

《艋舺》短评

只有两种青春片是好看的,一种是上层生活,一种则是底层生活.至于中产阶级的青春,自生自灭就好了

8分钟前
  • Shek .
  • 力荐

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我们原来都只是草。

12分钟前
  • 刘小黛
  • 还行

这是一部青春偶像热血文艺动作黑帮同志年代片。笑点泪点兼备,满足各种需要,值得一看

17分钟前
  • Mercy.
  • 推荐

人在做,天在看。江湖,你懂得。

18分钟前
  • 舒克格勃
  • 推荐

以义气为主打的片从头到尾没看到多少义气背叛倒看了不少。冗长拖沓。剧情死板。表演生硬。号称动作片连香港的古惑仔都比这动作。居然评价那么高实在很不可思议。别以为找了几个帅哥娘男演演基情就要给你高分。

21分钟前
  • ME2
  • 较差

对比之下,赵又廷在love的表现简直弱暴了啊~~

25分钟前
  • icspnmo
  • 力荐

据说是台湾版古惑仔,看了之后觉得比古惑仔更有深度,各种义气与私欲的纠缠,和尚最后的举动是背叛吗?太子值得吗?蚊子真的那么天真吗?每个人都有私心,青春年少,谁他妈没冲动过!!

29分钟前
  • 嘣豆你个嘣豆
  • 力荐

这么烂的片子,也好意思拍出来.两个小时二十分钟,真的是浪费我的时间

31分钟前
  • 小鹏
  • 较差

为什么我觉得这部片子唯一的萌点是基情?

35分钟前
  • 零用钱的凌
  • 较差

每个叛逆少年总有个开理发店的妈妈

40分钟前
  • Stanley
  • 力荐

阮经天很帅,又有演技

42分钟前
  • 有有
  • 还行

就算是和豆導的一番對話,我也沒辦法對朋友稱贊這如此真誠的商業片拍得有多麼好。包軒鳴的攝影啊…………也就那樣了啊?

46分钟前
  • 17950
  • 还行

BL

5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真没觉得有多好看。

56分钟前
  • DJ
  • 较差

剧情不错,演员分配的很恰当,充分突出了演员的表演实力。

1小时前
  • 爱情海
  • 推荐

从海角七号开始,台湾的电影越来越好看了!

1小时前
  • tony
  • 推荐

台湾版古惑仔 低龄版无间道 虽然这种套圈结局并不出乎意料,但是钮承泽做起导演来确实还有板有眼。为了小天看这部电影,却发现赵又廷原来很萌,之前因为传言错怪他了。另外,这确实是腐剧一部,特别是小天对志龙,那动作那言语,啧啧...

1小时前
  • 盲忙
  • 较差

挺好看。豆导还是挺有才的。阵容很有吸引力。

1小时前
  • 肉一
  • 推荐

矫情的很做作

1小时前
  • yoyo姐
  • 较差

改变不了的悲剧结局,生命的意义又在何方。我不喜欢这片子因为它即使有很多时代的东西在里面,但是它的悲剧性依然停留在非常做作的基础上。

1小时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