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重新爱上了童年男神阿震,于是趁着创作瓶颈期“摆烂”一连补了很多电影来当作放松。
我是很喜欢雪的,恰巧翻到这部剧宣便点开看了起来。
全程我的表情都处于一种很紧张的状态,而这种身体作出反应的根源全部来自于我心疼演员和替身们很敬业的在雪里翻滚磕碰。
从一开始有些像都市剧一般设定的情节两位男警察同时喜欢一名女医生,另一名选择退出与被犯罪分子杀害是同一时段,让我不得不去思考是否丰富了男主的感情层次。
快进到两人分别,男主要留下来查案之后在饭店里有些令人堂皇的打群架,不到一分钟的激情戏的铺垫在我看来完全没有推动主线剧情的作用。
高潮部分很短,明显的bug也很多,故意安排的寻找男主的情节也显得衔接不顺畅。
但是看了幕后花絮阿震和喵总在车里分别的时候,阿震说自己设计了下车以后不经意滑了一跤来对剧本中女主望向他背影笑起来的部分,就更觉得剧本和演员的努力没有成正比。
打了三星,两星送给第一次导犯罪片的导演,一星送给长白山的雪。
1,中国的江湖武林,在小说中以公门为主,在现实中是镖门生意的侧写。
小说中江湖的落幕源自于民众对于公门的失信,开始将希望寄托于民间暴力团体。
侠客从捕快转变为游侠。
现实中武林的衰败是因为铁路,铁路通了镖门的生意就没了,没了营生也就没了体面。
现在的警匪片里出现的“截镖”戏码,要么匪徒布局惊喜,要么警察破案神勇,但很少有对于押运人员的描写了,这也算是一种江湖落幕的体现吧。
唯独一个印象深刻的角色是《放逐》里任贤齐的角色,他本能选择成为一个侠客,但是他选择留下来吹口琴。
黄秋生对他说的那一句“江湖再见”成了讽刺,因为他已经离开了江湖。
2,张震的气质,与北方格格不入。
3,巧合太多,剧作太想当然了,很多可以深刻的东西都在表层漂浮着。
节奏也拖沓,导致后半段没怎么看进去。
如果去掉倪妮的角色我觉得这个剧本更成熟。
看完了整部电影,整体剧情逻辑都比较简单,但是全剧整体节奏太慢,前面三分之二基本没什么刺激点,作为一部犯罪悬疑片,全剧悬疑色彩和紧张气氛渲染不够,男女主感情线穿插太多比较突兀从而影响主线剧情,演员都是实力派,大雪天实景拍的也比较辛苦,但是编剧剧本和导演功力能力还是不足。
剧本三星,演员加一星,致敬那些默默守卫的森林公安。
我一直觉得跨界导演这种玩意儿在中国影视圈就是一个灾难,尤其是在中国的电影教育如此的敷衍与迂腐并且整个市场缺乏工业化标准的情况下,就连一般的新人导演都无法真正做到了解电影的拍摄,更别提那些“转行”的了。
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大部分的跨界导演都是在拉上多年积累的资源来给自己并不成熟的电影梦陪葬,不管你是歌手、演员、编剧、作家、摄影师乃至是录影师,最后都会败给自己一塌糊涂的导演技法和电影人士,而续《木马钢琴》之后,崔斯韦已经输了两轮了。
《雪暴》是一部从开拍开始就很吸引影迷目光的电影,冷峻的犯罪题材,张震、廖凡、黄觉、李光洁四大男神加盟,极寒地区的实景拍摄,让人不免想到泰勒·谢里丹自编自导的《猎凶风河谷》,这也是中国电影第一次展现极端环境下的警匪对峙,如果拍得好看,完全可以成为一部类型片的经典之作,但是崔斯韦,写砸了,拍砸了,拉上了一群好演员为观众带来了年度最让人如坐针毡的观影体验。
《雪暴》的故事其实非常简单,简单到让人都不觉得有拍砸的空间,简而言之,就是张震饰演的森林公安在雪暴来临之际遇上了一年前杀死了自己搭档的悍匪,于是展开了一段1v3的雪地猫鼠游戏的故事,极端寒冷的空间,极度黑暗的人性,猫鼠角色的互换,只要导演可以拍出影片剧照十分之一的肃杀感,都可以傲视群雄,可惜的是,他最终呈现的是第二个《冰河追凶》。
2016年的全明星阵容犯罪悬疑片《冰河追凶》在当年同样是一部备受期待的类型片,猎奇连环杀人案,边境的极寒环境,大量硬核的动作戏以及影帝级别演员的加盟,影片最终呈现出来的尴尬确实让人大大没有预料到了。
作为一部悬疑片,影片恨不得在第一幕就把谜底揭晓,作为一部动作片,影片所有的动作场面都是靠蠢凑出来的,而100分钟的电影有至少20分钟的时间是被无意义的追车戏扩充出来的,让人对于导演的电影审美大跌眼镜。
同样的,《雪暴》也是这么一部尴尬到底的电影。
一部好的犯罪类型片应该是在各方面都可以做到滴水不漏的作品,而像《雪暴》这种试图在极端环境下展现警匪斗争的电影,更应该注重紧张感、氛围感的营造,并且深入角色的内心去展现他们不断变异的心里状态,对比好莱坞的同类型作品,我们可以发现,这一类电影的重点从来不是人物情感和情节的复杂程度,而是角色之间的对峙和极端环境下角色心理状态的外化表现,动作场面干净利落即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应该出现拖泥带水的情况。
但是《雪暴》却从头到尾婆婆妈妈、磨磨唧唧,情节如同儿戏,导演技法堪称灾难。
影片在剧作上大量借鉴了好莱坞的剧作逻辑,但是却没有找到合适的情节和对于人物的塑造去合理化情节的架构,导演知道需要让男主角具有心理创伤,知道需要让他完全一次内心的救赎,但是却完全没有建立起来他和犯罪者以及环境之间的关系。
影片的故事中,张震饰演的警察和李光洁饰演的警察是好搭档,两人喜欢同一个女生,但是搭档把女生让给了他,接着两人巧遇黄金劫匪,搭档脆脆地挂掉,张震逃生,而在整个过程中张震既没有做错事,也处于全程被动的情况下,而且在短短三场戏内完全没有建立起来搭档情谊的情况下,我们完全无法走入这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并且去认同他的行为和选择。
意外发生之后,张震就夸张地变成了一个一心求死的警察,嗯,但是他却丝毫没有再寻找凶手上作出任何的努力,直到老天(编剧)安排的巧合出现,一年前的劫匪回来取藏起来的金子了,而且这群智障在雪地打猎成功吸引了警察们的注意,于是,张震就和自己的新搭档前往林区抓盗猎份子了,结果没想到,卧槽,居然就是一年前那些人,你们说巧不巧?
在张震饰演的警察与匪徒拖拖拉拉的枪战开始之后,影片彻底进入了垃圾时间,它一方面想要讲述警察与匪徒在雪地的连场对峙,另一方面又想讲述一个争夺黄金的故事,还试图想在这个故事中建立起警察与匪徒那种势均力敌的超越正邪阵营的关系,但是编剧完全没有能力组织这些内容,也就是的即使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故事,依然说的有一搭没一搭,刘桦饰演的度假村老板和岳小军饰演的度假村伙计在整个故事中除了强行带主题没有任何真正的存在意义,而打不通电话就一意孤行去找人的女医生更是拉低了全片的智商。
整部电影的主要人物不超过7个,但是编剧却把整个故事说的混乱不堪,几条线的穿插丝毫没有任何紧张感,反而有一种流水账式的拖沓和无趣。
几条故事线不断地汇聚分散再汇聚,就好像几个逛街的人在商场中一会儿分开一会儿遇上,犹如没头苍蝇一般。
《雪暴》另一个非常致命的问题就是不够极致,警察不够聪明,匪徒不够专业,犯罪不够极端,情节不够精简,其实从李光洁角色死亡的那一场戏上就已经足够看出导演影像想象力的贫瘠,而对于枪战的表现,除了正反打也再没有任何的视听设计,总是全片的情节和场面都很干瘪,看不到一丝新人导演所应该具有的创作激情,死气沉沉的。
而且,影片的情节数次出现了明明可以干掉男主角逃之夭夭却不杀的情况,最可笑的是廖凡饰演的悍匪明明从头到尾都被塑造成那种杀人不眨眼的形象,但是智商掉线之后,不论是战斗力还是狠劲儿都仿佛被狗吃了一般,不过说实话,影片中的三位劫匪,智商似乎真的没有在线过,居然输给了张震饰演的如此业余的森林警察。
本片还有一个让人非常崩溃的地方,就是台词的编写,明明是一个类型片,编剧却让每一个角色的内心都想成为一个诗人或者散文家,台词写的驴唇不对马嘴,没事儿就尬聊,冰雪大世界茶话会什么的,简直是愚蠢到家了。
当然,我觉得影片最最让人感到恶心的部分还是硬生生和森林警察扯上关系,什么“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搞得好像是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一样,《雪暴》从头到尾一点现实感都没有,居然还试图让观众以为这是一部致敬森林警察的电影,简直是可笑到家了,影片中的警察形象除了送人头就是蠢,要是森林警察都这样,我国边境早完蛋了好吗!
看到本片一直在宣传说零下30度环境实景拍摄的时候,我又笑了,怎么着了呢?
拍摄很辛苦怎样?
拍摄环境很恶劣又怎样?
你和《南极之恋》最大的区别就是,你比它还要再无聊一百倍。
拍电影靠的不是努力,是才华,希望中国大陆那些平庸至极的电影人们可以记住这句话,也希望你们他妈的给老子远离电影!
为了给牺牲的战友报仇雪恨,警察王康浩暗地里搜集证据,熟悉地形,终于在一场灾难级的暴雪降临时,与谋财害命的悍匪发生了惊心动魄的正面对决。
的故事既简单也复杂,简单的可以用一句话概括:东北的极寒小镇,一个警察和一群黄金劫匪之间的喋血对决。
而复杂也复杂到,在短短24小时的故事时长内,多达6个角色之间的正邪互换、勾心斗角和惊心反转。
▶ 老规矩:有兴趣可以加公众号【电影败家子】来讨论 看过电影,我确信:如果不是档期早就敲定,《雪暴》一定也会避开《复联4》,换个没有强大对手的时间上映。
为什么?
因为它不够格。
同期影片《撞死了一只羊》够资格,因为足够寓言;小众电影《何以为家》也够资格,因为足够煽情。
但是《雪暴》既不文艺又不商业,观影体验十分尴尬,真的就像电影里廖凡饰演的老大所说:“大雪一过,没人会记得这一切。
”
《雪暴》人物海报倪妮式的表达困境在《雪暴》整部电影里,廖凡扮演的老大是最平面的,跟他以往在《绿帽子》、《邪不压正》、《江湖儿女》里的角色形象,又产生了极大的交集。
但他竟然还是所有演员里发挥最好的!
男女主角张震和倪妮,基本上陷入了“我靠高级脸演戏,所以不需要有表情”的怪圈。
张震扮演的警察角色,一句话就能说清楚:兄弟因我而死,我却一直想着他的媳妇儿。
反正我是没看出他内心的挣扎,这种面瘫式演技,或许有人喜欢吧。
而倪妮就更是惨剧,她的角色本身就站不住脚,行为模式完全不像个正常人,在配上她那“高级到底”的表演形态,有几次我差点把她认成杜鹃。
主演过于内敛的表达困境,其实就是《雪暴》核心问题的浓缩:根本不知道要表达什么!
如果说纯叙事:那感情线有什么用?
平淡至极的情节设置是为了什么?
冗长出戏的枪战又有什么好看?
如果说要文艺:那灾难般莫名其妙的台词是想为难谁?
满口大尺度脏话是文艺的哪个层次?
呆板的警匪复仇记有什么人性内涵可记载?
这些问题,在韩国时,也有记者问过,导演兼编剧的崔斯韦语焉不详。
我替他思考了下,如果说《雪暴》哪方面是合格的:那么就只有景色了。
但是当风光片看的话,配乐又实在太一般了。
从文字到表演的十万八千里崔斯韦是编剧转导演,这部《雪暴》对他来说很重要。
我很喜欢他编剧的《疯狂的赛车》和《无人区》,所以早先《雪暴》获得釜山电影节某个奖项时,我还发微博推荐了这部电影——公映之后,沉痛打脸啊。
《雪暴》的核心问题,明眼人都能知晓:是对电影项目整体把握的失控。
或许《雪暴》本来是有比较好的剧本底子,但从文字转到表演这一步骤,很多关键点缺失了。
首先是节奏缺失:你不可能按照剧本的篇幅去控制电影的节奏,否则就一定会让人觉得烦躁或无稽。
看《雪暴》,真的需要先猛灌两杯Double的美式,才有可能不犯困。
其次是台词结构的缺失:一部电影,可以有些金句式的高屋建瓴般的台词,同时在同一语境里,各种层次的语言交相辉映都是OK的。
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是《流浪地球》,未来感十足的空间站对话、麦克隋的俏皮话、大卡车的中式警告语……形成了完善的台词系统,这就是结构的力量。
而在《雪暴》中,Sorry,只有飘在天上的古怪对白。
东北人不会这么说话,南方人也不会,谁都不会。
这还不是掉书袋,我真的难想象一个写剧本的人,会搞出这样的语句——或许是把“对白”和“旁白”搞混了?
最后是意义的缺失:故事苍白、人物模糊,这样的电影,又看不到什么深层次的内涵。
什么生存啊、人性啊的万能大主题,我想套都套不上去。
这部电影到底是拍来干嘛的?
拿奖吗?
唉,怒其不争。
同为文字工作者,我从心底里希望崔导成功。
但是这份答卷,我感觉崔导从文字到表演的征程,还没有启动,十万八千里路云和月,《雪暴》算是倒退了一步,就看未来能不能跳得更远了。
▶ 老规矩:有兴趣可以加公众号【电影败家子】来讨论
本片是新人导演崔斯韦作为个人指导的电影处女座,可能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因为他之前是编剧,《一出好戏》《无人区》《疯狂的赛车》如雷贯耳。
作为新人导演,这部片子可以说是非常不错,关键剧情的转接,铺垫,几乎是非常完美的;每个角色也是塑造的相当不错,几乎一眼就可以让人记住廖凡所饰演的反派,残忍不失睿智与张震扮演的森林公安的勇敢无畏,形成几乎窒息的冲突,又在关键处直接爆开,观影效果非常过瘾。
当然,瑕疵也是有的,罪犯三人的性格已经非常清楚,但是导演却没有在剧情上过多的深入,有点遗憾。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很不错的警匪片,讲述了极北之地,在恶劣环境下依然为保护我们而战斗的森林公安,致敬英雄[强][强][强] ————《雪暴》
雪乡风光,穷凶极恶劫匪,金条大劫案,张震廖凡加持,本该惊险刺激火爆,可惜了一个好故事,可惜了挺好的外景,剧情生硬的让人尴尬症都犯了,极度怀疑编剧和导演的智商。
开场劫案场面整得挺大,警察有经验很英勇,劫匪很厉害,大家以为张震和廖凡的斗智斗勇就此展开,没想到案子莫名其妙就放柜子里了,然后就一年以后了。
这种有组织预谋持枪大劫案,数人被杀,又有警察遇害,情节及其恶劣,绝对的大案要案,按常识,成立专案组是必须的,卡点卡住金条外运是必须的,枪支弹道分析是必须的,拉网式排查持枪证和外来人员是必须的,几个嚣张拉风的外地进山者被排查出来也是必须的,结果是啥都没有做,警察张震忙着制服讨薪农民工,顺便继续和女医生暧昧,捎带着打个架,劫匪廖凡也不知道在哪猫了一年,然后又拉风的准备进山搬金子,捎带着打个鹿,唯恐别人不知道他们回来了。
分明已经知道雪暴将至,张震依然大大咧咧的就带着手下去雪乡度假村查猎枪,然后与劫匪不期而遇。
女医生也忽然激情澎湃,明知道雪暴将至,开个小车就冒着风雪要见张震一面,也妥妥的遭遇劫匪。
到结尾,又是集体智商掉线,猎户命都不要,非要虎口夺食,老套的劫匪内讧,张震主动送死,女医生主动送死,当然最后劫匪死于经典的废话过多。
其实去掉女医生可有可无的故事线,就男人之间的斗智斗勇,警匪追逐,抽丝剥茧,狭路相逢,传统的警匪片,就很好。
女医生莫名其妙的加戏,完全都是人情戏。
【1】《雪暴》是今年五一唯一一档警匪电影,与以往着眼繁华都市的警匪片不同,这一次,导演把故事的背景放在了极北、极寒、相对落后的边陲小镇。
全片以穷凶极恶的三人悍匪团(分别由廖凡、黄觉、张奕聪饰演)打劫金车为线索,展开剧情,他们计划周密、手法老道,借助大雪掩盖犯罪痕迹、窝藏金条,等待合适的时机转移。
当地警察王康浩(张震饰)和他的同伴韩晓松(李光洁饰),在雪道上遇到了逃窜途中的悍匪团,两方交火,韩晓松中枪死了,王康浩受了重伤,侥幸捡回一条命。
晓松的死,给康浩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他一直在暗地里搜集“劫金案”的线索,想早日把劫匪缉拿归案,好还兄弟一个公道。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戏剧就是表现分裂、冲突、和解的一个流动过程”,“动作也罢,性格也罢,要成功地表现出来,必须经历一条无法避免的途径:纠纷和冲突”。
戏剧,是冲突的艺术,电影亦如此。
这部电影的故事和场景都很简单,复杂和精彩的是故事设定里隐含的几组“对立”:1)代表正义的警察与象征邪恶的劫匪之间的立场(身份)对立;2)目标诉求的对立,警察要破案抓人,劫匪想拿了金条尽快跑路;3)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对立,在极冷、极寒之地,当灾难级的暴雪降临时,身在户外的人很难自保;情感的对立,“舍”与“得”的对立,王康浩和韩晓松都爱上了医生孙妍,晓松在知道孙妍倾心的人是康浩时,选择了放弃,而康浩在晓松牺牲后,却无法正视自己对孙妍的感情,他没办法忘记一切,心无挂碍地跟孙妍在一起。
正是这些对立冲突,塑造了人物形象,也推动了剧情的发展。
【2】再谈谈演技和剧情。
这部也算是典型的“男人戏”,几大实力派同台飙戏。
李光洁的出现时间虽然很短,但是他把人物给立住了。
廖凡不愧是得奖无数的实力派演员,他把劫匪头子的凶残、狠辣和对亲弟弟的爱恨交织演绎得深入人心。
他跟王警官谈判时,说“大雪一过,没人会记得这一切”时的自信与算计,他掐死弟弟那一刻的狠心与不忍,以及影片最后,他说“本来都可以活下来”时的懊悔与颓然,让观众看到了一个立体的劫匪形象。
虽然,这个悍匪并没有故事设定中应有的“高智商”,原本他有着足够多赢的筹码,却总在不该掉链子的时候掉链子,不该手软的时候手软,到最后人财两空,命也没了,如果他再狠一点,是有可能一个人带着金子全身而退的。
但,廖凡用他精湛的演技弥补了剧本逻辑上的不足,尽他所能奉献出了一场精彩表演。
黄觉演的悍匪团老二,也有可圈可点之处。
他自私,贪婪,狡猾。
为了独吞金条,在误伤同伙之后又补了一枪,见到老大以后,不断地撒谎诓骗,企图蒙混过关,掩盖他想要独吞的事实。
命都快没了,还不忘带着金条开车逃跑。
最终难逃因财而死的命运。
美国作家詹姆斯·斯科特·贝尔在《冲突与悬念·小说创作的要素》一书里,在谈及什么才算是好故事时,曾提到,“情感方面令人满意的小说必须以死亡为赌注”,而“死亡可分为三种:肉体的死亡,职场的死亡和心理的死亡”,“你的小说中必须呈现其中一种以上的死亡”。
张震饰演的角色,同时经历着好几种“死亡”的交织。
韩晓松的死对王警官(张震饰)来说,是巨大的打击,晓松不仅是他的朋友、兄弟、战友,还是个可敬的、大方的情敌。
可他眼睁睁地看着晓松连中劫匪数枪,死在雪地里,冻在雪地上,想把他抱起来都抱不了。
同时,劫金案一日不破,他一日无法坦然面对死去的兄弟和“警察”这个身份背后的责任。
情感上,他也因晓松的死,过不了内心的坎,没办法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跟孙妍在一起。
编剧想赋予王警官这个人物复杂的情感和心路历程,但剧情的整体架构和逻辑却不够严谨,没有用恰到好处的支线情节,展现王警官内心的挣扎、变化和成长,没有给张震足够的表演空间。
这点实在可惜。
另外,倪妮饰演的孙医生差强人意。
总觉得她跟几个实力派男演员不是一个次元的,有点出戏。
而且,编剧把孙医生这个角色塑造的有点蠢,要不是有主角光环,她在电影里可能都“死”好几次了。
【3】除了廖凡和黄觉奉献的精彩演技之外,本片的“画面呈现”亦有可圈可点之处。
当我们把电影粗放切割,不难发现,电影总共只有两大场景:雪景,可拆分为劫金、对峙、枪战、搏斗、谈判等;度假村内景,可拆分为寻人、治疗、枪战、搏斗等。
导演,用大面积的雪景、枪战、躲与藏的镜头,呈现了一场生死关头、幽闭环境下的人性挣扎与极致寒冷、暴雪连天下的“暴力美学”。
隔着屏幕都感受到了匪徒的凶残与长白山的寒冷。
劫匪头子说,大雪过后,没人会记得这一切。
那么,如果你是电影里的主角,生死关头,金子、女人和命,你会选什么?
其实,不论你的答案是什么,你选的始终是同一样的东西——你的信仰。
不论是电影,还是生活,不论我们是主角还是配角,不论我们做了怎样的决定,我们所选择的,都是基于信仰。
最后,感谢那些在极端条件下秉承信仰、坚守在特殊岗位上的森林警察和边防战士们,谢谢你们。
这部致敬森林公安的电影,从拍摄的动机到故事的框架再到演员的选择,都没有任何问题,唯独遗憾的是,最终的呈现不尽如人意,一部原本潜力无限的电影被硬生生拍成了标准的三星作品。
首先需要向拍摄这部电影的工作人员致敬,在东北极寒的林海雪原之中拍戏,难度之大可想而知,那些激烈的动作场景,对于团队来讲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肯吃苦才能完成,选择了这个题材,其实也就意味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在镜头中的森林雪景是极美的,这些唯美的画面也正是影片的一大看点,可故事呢,设计得过于平庸了,算是无功无过、味同嚼蜡的剧情,而人物间关系的微妙架构,使得电影一直保持着矛盾冲突的可能性,这本是最该把握住的点,但导演过于注重营造氛围和在一些文戏上的拖沓,导致不少能出彩的部分被弱化了,几位好演员也丧失了大量可以发挥的空间,非常可惜。
干净利落的一部电影。故事有疯狂的石头的影子,画面有荒野猎人的影子。最后出字幕,大家一起坐着听了几首死亡金属。
看得我上了两次厕所.Bug太多,剧本太薄弱,最好的演出由廖凡贡献出来,而最差的则由倪妮大美人贡献。国产剧难道只会把女人塑造成拖男人后退的花瓶吗???整部戏好多部分配音和口型对不上,黄觉的声音好出戏,像外国电影的配音.张震的发际线有点令人堪忧哈.
节奏充满问题,好像是印第安人拍的大东北。想起去年的《猎凶风河谷》,同样的白雪皑皑,一宗案件,没有了主心高潮,就是枪战、逃跑、疗伤、抢金、藏金…感觉在森林里玩了一个过家家。
这剧本。。。也太烂了吧,怪不得找这卡司阵容,不然这片子真没法看了,剪辑也是瞎jb剪
算是《大人物》之后最惊艳的犯罪片,以暴雪营造氛围堪称此片一绝,白茫茫一片更增添了电影的肃杀感。在巨大利益面前每个人都各怀鬼胎,为了私欲疯狂搏杀,且不断突破良知的底线,最终一切罪恶被大雪掩盖。《雪暴》算是继承了香港犯罪片的优点,我们看到了楚原和杜琪峰等人对《雪暴》场景营造的巨大影响。唯一遗憾的是,此片应在冬天上映,春天看反而没那么冷酷。
7.8/10 廖凡果然厉害。以及崔导太可爱了,针对各种提问的回答也是非常实在了。
当然有不少问题啊,甚至在没有表意需求的地方跳轴这种低级bug就有两处。但对于当代国产片的宽容来说,就像黄小邪讲的,能提出意见就是好事,有的电影看完,你只想把那两小时从脑子里挖出来。
感觉还没有更出彩。
枪战警匪片+张震廖凡超棒演技+极端封闭式环境设置+纪实类风格(大量粗口注意)一部不错的国产动作电影,不过单人观看的话要多穿些衣服,因为大量雪景镜头和音效会让人觉得非常冷(没见过大雪的南方朋友们可能会有深雪恐惧?)😂
一开始遇上劫匪和雪地追踪那部分好看,人物角色也塑造出来,但是就是缺点爆炸点
芦苇荡里那场戏至少给这部电影拉高了两分,漫天风雪中镜头一刻不停地在张震和廖凡两人间旋转与游移,二人的相互寻觅在此刻失去了命悬一线的惊悚感,所谓的正与邪也在这相互确认般的旋转中失去了界限。【最重要的是,就在刚刚,张震!就在我面前!说!他也最喜欢这场戏!四舍五入我和男神心有灵犀了!】
演员都挺在线的,节奏也太拖了。
几乎是类型片短板大集成,所有角色都如同政宣片一样死板固定套路,自心理罪之后所有警匪片结尾都要高唱「爱之赞歌」令人作呕。
对不起,只值两星,廖凡张震李光洁加起来能给一颗星,刘桦还有俩匪加起来再一颗星,口型都怎么肥四,全场当喜剧笑着看下来的。
雪/暴,名字起得好,雪景真棒。
冰天雪地的色调美极了。小木屋之前叙事凌厉干脆。每个角色各怀心事张力强大。雪原对决悬疑感十足。小木屋对枪之后过于注重感情线,拖慢节奏。倪妮的颜放在狼群中太违和。黄觉长残了。廖凡的悍野完爆张震。致敬字幕和影像强行拔高和影片没什么关系真是尴尬。
刘桦好评!
釜山电影节看的,剧情真的很拖沓,感情戏也没表达出什么,口型和配音完全对不上,导演说着急来电影节,没压制好,他自己说去年就全都完成了,因为档期等原因才今年上,明显不是因为匆忙才导致口型和配音不匹配,白瞎这么强的卡司,导演提问环节,导演也不知道自己想表达什么,说可能是离开吧,我觉得明明还有金钱啊。。。真的非常的一般
演员没问题,尤其是黄觉,但是这编剧跟导演,是惨不忍睹,就好比用了各种名贵食材,居然用屎和尿做调料烹煮,简直恶心透了。白瞎!女主线完全画蛇添足!道哥:你还侮辱我的智商!
我实在是不敢相信这竟然是无人区的编剧写出来的剧本导出来的戏,辛苦了演员,浪费了摄影造型指导,全篇人物动机莫名其妙,分析出抢劫黄金的盗匪是外地人的原因竟然是东北林区当地人没这么聪明你敢想?什么奇怪的原因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