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马
Zama,流亡将军沙马(港),萨玛的漫长等待(台)
导演:卢奎西亚·马特尔
主演:丹尼尔·希梅内斯·卡乔,洛拉·杜埃尼亚斯,马修斯·纳克加勒,胡安·米努欣,马丽雅娜·努涅斯,豪尔赫·罗曼
类型:电影地区:阿根廷,西班牙,法国,荷兰,美国,巴西,墨西哥,葡萄牙,黎巴嫩,瑞士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17
简介:扎马,一个出生于南美的西班牙军官,等待一封国王授予他更好的位置的调令。他的处境很微妙。为此,他被迫顺从地接受每项任务。当然,国王的命令从未到来。当发现等待是徒劳的时候,他决定参加一个危险的任务,以期让国王听到他的事。然而,当生命处于危险之中,他发现他唯一的愿望是活着。详细 >
连刷两遍,太过瘾了。游离于frame外的声音产生一种凝滞时空的奇妙错位,导演对于Other存在状态的一种顶级表达。权力被把玩,身份被后殖民主义瓦解,现代性有如碎裂的叙事一般被嵌入文本中,阴暗潮湿的南美风情是让扎马被间离却又深陷之的泥潭。
荒蛮之地的自我放逐、追寻和救赎,扎马以「离开」的动机一头扎进神秘主义的迷雾中,颇有「回看世间苦,苦在求不得。我今无所求,庶离忧悲域」的味道。
故事据说来自于导演患重病的亲身感悟,那种凝滞的生命力和沉涩的命运感非常鲜明。
印象深刻的影像色彩
3.5 借用一个简单的故事线实验很多艺术手法,不止摄影和声乐,部分段落的剪辑也很惊艳,但这些花样都止于片段化,要迷幻也迷幻得不彻底。鼓励分,希望下一部在这个基础上出杰作。
不够荒诞,足够虚无,在无果的守望当中渐渐连因都被冲淡。层次相比起以前的作品过于粗浅,后调太弱了。
画面 声音 对话 事件 众多的奇观碎片 还原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并不共有但同样难以拔足的困顿 壮观诡谲的南部丛林即使危机四伏也令人向往
?
7/10。色彩明艳,室外空间开阔,极少电影会运用如此高频率的全景去表现单一人物线索,通过人物的细微行动推动剧情向前。扎马主观上想出逃,但最终更宽阔的空间限制了他的行动,就像片中一闪而过的沼泽底部镜头:一群鲶鱼挣扎着搅动彼此的生存空间—扎马的生存地带也被裹挟进殖民母国和原著民之间。最富观影趣味的一点是精致而庞杂的声轨,人声、环境声和心理音响层次分明地混在一块,譬如某个典型的听觉调度段落,利用枪声将固定镜头的二人谈话转移到总督府外的杀马场面,此时一只羊驼走入画内,声音像画框外的幽灵。导演时常寻找平面构图的画中画结构将人和环境产生重叠的意义,譬如扎马和神官商谈仪葬费,门的结构将两人与后景对尸体洒下的银灰色粉末进行分离,暗藏政治寓意下的魔幻性,这包括结尾临死的扎马被送上木舟划到沼泽深处时看见的幽灵男孩。
2.5/5
银幕里的扎马望向尽头,渴望离开殖民大陆;银幕外的观众不时看表,希图从影厅解脱。伴着迂回海浪、潮湿苔藓、听不懂的族语、吱吱呀呀的扇风,原始而神秘。这里时间悠长,包着玻璃杯的报纸比送来的报纸还新;这里故事惆怅,断手断脚在热带雨林涂满粉红染料。这是一种奇妙的观感,你我都如扎马一样焦灼。
非常的懵逼…靠着音响让我醒着并且感受到了它的表达。非常喜欢这些悠悠然的配乐了。整个过程和zama一样,侥幸地有一丝希望,希望自己能挣脱出这个故意让你难受的叙事。不过后来在最后一刻,我也终于被告知,NO。算是享受这一怪异吧。
开片的比喻就揭示了扎马的困境,被等待无限拉长的焦躁感,身陷在周遭与历史的沼泽中缓缓下坠,马特尔用视听环境与扎马神不在此的状态放大了一种存在主义式的虚无感,高级却也对耐心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北影节的时候看睡着不怪我喽。
是困于殖民地,还是困于自我的意识之中? 7.5分★★★☆
恕我书读的少,不知所云,满满的都是失败感,男主就这么难走出自己的牢笼,去适应身边的环境么,不管多么恶劣...整个片子不知道有啥意义。多一星给贼真实的环境和氛围吧。
紧致景别下的构图更走向古典绘画式的静止与工整,人物被框在其中显得愈加逼仄。声音的运用也在加强主角的心理感受,带来更重的诡异气息。
如果不是马特尔不可能坚持到一大半才弃还慎重地另下了一版字幕而你就给我看草泥马
?
多讀讀正經軍事史就知道,身陷這種處境下的人極有可能做出大昧良心的事情,發展出黑暗到令讀者以為是虛構的故事。而實際上除非是cult向,大部分虛構故事並不會這麼做。
片尾吉他音乐可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