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潜藏在内心深处对现实不满焦虑的灭世情绪+暗示自我善良自我弱势的被迫害妄想+对更美好生活的渴望=人类总是在自我毁灭和自我救赎中摇摆剧情:3.5动作:4.5特效:4演技:3.5综合评价:3.5+1(情怀与致敬)=4星先梳理一下终结者系列《终结者》1(1984年)
终结者 (1984)8.21984 / 美国 英国 / 动作 科幻 惊悚 / 詹姆斯·卡梅隆 / 阿诺·施瓦辛格 迈克尔·比恩划时代的引入的一个全新的世界观:机器人从未来派遣毁灭者T-800追杀救世主的儿子的故事主线。
而儿子在未来派回保护老妈的卡尔瑞斯正是以后自己的父亲这样一个当时乃至现在仍旧有些烧脑的超级超前的剧情。
其中卡尔瑞斯与莎拉康纳的爱情起承转合对莎拉的成长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也为以后莎拉母子对抗天网打下了坚实的人设基调。
《终结者▪审判日》2(1991年)
终结者2:审判日 (1991)8.81991 / 美国 法国 / 动作 科幻 / 詹姆斯·卡梅隆 / 阿诺·施瓦辛格 琳达·汉密尔顿第二部仍由卡梅隆执导并使该部作品成为了电影史上极少续集品质口碑均超越第一部的壮举(前提是第一部仍旧可圈可点)。
T-800与T-1000的对决固然精彩,但当我们回过头来以今天的视角来看这些只是吸引人的表象,卡神之所以把第二部打造成经典的最主要原因仍然是以亲情打动人心的内核。
T-800的角色阵营的转换以及T-800自我AI成长的趋向人性化和感情化使得影片中感情层层递进,最后T-800的自我牺牲得到的最后的升华。
当看到施瓦辛格举着大拇指缓缓进入烧红的铁水中,就算今天很多人仍旧会泪目吧。
卡神执导的1、2部对日后影视剧集中的世界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包括日后的平行世界、平行宇宙、穿越、电子智能等等有了非常大推动。
我们后来看到的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比如本人当年非常喜欢的边缘危机、超能英雄等等)中都或多或少有这些元素的影子。
《终结者▪机器的觉醒》3(2003年)
终结者3 (2003)7.42003 / 美国 德国 英国 / 动作 科幻 惊悚 / 乔纳森·莫斯托 / 阿诺·施瓦辛格 尼克·斯塔尔由于更换了导演,在原有主线的基础有很多创新,比如承认了第二部改变了未来,但仍旧会有审判日的降临,女终结者T-X的造型与打戏仍旧过关。
但电影的内核比起第一部的末世爱情、第二部的AI进化与亲情这一部更多的是讨论约翰康纳在改变了未来之后迷失的人生状态与自我的成长。
这样的主题相比1、2来说可能并没有太多打动观影者的心。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也透露了约翰康纳在未来的某一天会被另外的同为T-800型号的终结者杀死。
《终结者▪2018》4(2009年)
终结者2018 (2009)6.72009 / 美国 德国 英国 意大利 / 动作 科幻 惊悚 冒险 / 约瑟夫·麦克金提·尼彻 / 克里斯蒂安·贝尔 萨姆·沃辛顿由于施瓦辛格从政(2003年11月任美国加州州长,2011年1月3日卸任,任期达7年),这部T-800基本为客串。
虽然集结蝙蝠侠贝尔与阿凡达萨姆两大男主,故事是人类改造成机械后的人性不失的还不错的电影内核,电影特效也可圈可点的情况下,仍然糊的一塌糊涂。
对前后剧集的推进基本没有助益,算是番外。
《终结者▪创世纪》5(2015年)
终结者:创世纪 (2015)6.92015 / 美国 / 动作 科幻 冒险 / 阿兰·泰勒 / 阿诺·施瓦辛格 杰森·克拉克T-800沦为配角,更多对1、2的致敬,邀请了当年正当红的龙妈与小鲜肉(肌肉)主演,把萨拉康纳与卡尔瑞斯的爱情成长与T-800的亲情拉出来当做主线。
并延展了约翰康纳在送父亲卡尔瑞斯回到未来保护莎拉康纳之后被天网改造后并回到1997年与自己父母对决的故事。
当时与第三部已经时隔12年之久,距糊掉的第四部也已经6年,考虑票房号召力与当时青少年热爱的末世反乌托邦类电影的火热(饥饿游戏、分歧者、移动迷宫、木星上行、明日世界等)这种选角安排也能够理解。
这一部单独拉出终结者的主线来看算是惊喜,但仍旧不太被广大影迷认可。
可以看做为番外或者区别于主线的平行宇宙中的一条。
《终结者▪黑暗命运》6(2019年)
终结者:黑暗命运 (2019)6.82019 / 美国 西班牙 匈牙利 / 动作 科幻 冒险 / 蒂姆·米勒 / 麦肯兹·戴维斯 娜塔利娅·雷耶斯卡梅隆监制,导演也是执导过雷神2、死侍、爱死亡与机器的人导演 蒂姆·米勒 ,施瓦辛格与汉密尔顿双双回归。
影迷翘首以盼。
注意!!!!!!!!!
下面部分剧透:剧情接着第二部T-800终结自己后康纳母子拯救了审判日,但是仍旧被同为T-800型号的终结者杀掉了儿子约翰康纳。
由于天网在第二部中的失败造成人工智能在未来中不是以天网而是以军团的形式出现,人类的领袖也由于约翰康纳的死亡而变成了本剧的女主丹妮。
机器人部分的新角色由半人半机械的格瑞斯担当。
莎拉丧子之后一度颓废,杀掉约翰康纳的新的T-800在完成任务之后AI进化出类似人类的情感,了解到母子亲情的可贵以及失去任务迷茫(生活目的),出于同理心,新T-800把以后有新的终结者出现的坐标时间发送给了莎拉康纳。
之后剧情很纠结,莎拉康纳与杀害了自己儿子的新T-800一起帮助了“新女主丹妮和由未来的丹妮派回到过去帮助现在的丹妮的半机械半人类的格瑞斯”,打败了军团从未来派回的新的终结者REV-9。
哈哈,有点绕是不是?
因为有第五部的衰老+亲情的铺垫,施瓦辛格的出现与衰老其实不觉意外,但老牌女主莎拉康纳的现身真的让人有点激动和感叹,时间如刀,刀刀催人老,那个35年前的女主真的老了。
1984年
2019年小时候看电影相互比着手当做机枪扫射的我们也老了。
泪目。
剧中莎拉在知道人类领袖不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新女主丹妮的时候说的:是的,圣母玛利亚也该换人了。
(那我自己的人生呢?
)画外音的失落我都有些心疼,那种自己与死去的儿子拯救了世界却不被世人所知+世界依旧会被毁灭却再也与我无关的无力感,我真的很心疼。
更虐的是要与杀害儿子的新T-800一起帮助新女主丹妮……想给莎拉康纳一个拥抱。
抛开终结者系列的情怀来说,电影前半段真的非常引人入胜,女主和家人的互动以及逃生中与REV-9的打斗非常精彩,推荐看杜比。
当然这段也少不了卡神最喜欢拍的飙车大战,半人半机械的格瑞斯的扮演者的表现也非常不错,恍惚间让人想到美剧《终结者外传》的女机器人T-900的扮演者summer。
终结者外传 第一季 (2008)7.52008 / 美国 / 动作 科幻 惊悚 / David Nutter Josh Friedman / 琳娜·海蒂 托马斯·戴克
终结者外传 第二季 (2008)7.72008 / 美国 / 动作 科幻 惊悚 / Jeffrey G. Hunt / Lena Headey Thomas Dekker
女机器人T-900但是由于是人类改造成的半机械,所以演绎的更人性化一些。
中段莎拉与新T-800的和解以及丹妮与格瑞斯之间的羁绊,两组人物感情的处理稍显冗长和沉闷,但很快就由REV-9的出现打破,最后新T-800和格瑞斯还是以终结了自己为代价带走了REV-9拯救了未来的人类反抗军领袖丹妮。
首先还是要说T-800仍然没有让我们失望,这部剧中施瓦辛格在与女主角们出门的时候没有戴上他标志性的墨镜,看到这里不禁让人唏嘘起来。
跳出飞机时对莎拉康纳也说了那句:I'LL BE BACK!
配乐也是由经典的致敬音乐让人不断想起1、2部的情节。
T-800这部剧新女主和新角色的羁绊均为女性,加上老牌女主莎拉康纳正面角色中女性成员占到四分之三实属罕见,并且未来反抗军的领袖不再是新女主的儿子而是她自己。
三位女性主角一改终结者系列以硬汉男性为主的视角,更多的探讨了女性的自我觉醒和成长(女主不再是以生出领军人物为最终目标,而是自己成为领军人物),以及对有色人种的政治正确立场贯穿整部电影。
这与现在全球女权主义的崛起和少数群体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成长不无关系。
终结者系列之所以一直经久不衰,我想是因为人类潜藏在内心深处对现实不满焦虑的灭世情绪+暗示自我善良自我弱势的被迫害妄想+对更美好生活的渴望的三种情绪吧。
怪不得人类总是在自我毁灭和自我救赎中摇摆。
人类未来的路在哪里我觉得与人工智能无关,人类始终是地球的过客,人类永远不要站在上帝的位置俯视众生,人类只不过是人类。
不论你是不是终结者系列的死忠粉,这一部《终结者▪黑暗命运》仍然值回票价,推荐观看。
最后感谢主办方不散观影团的邀请。
作为一个《终结者》伪粉,在听说最新一部上映时,心里是高兴的。
看完电影,却是另一番心情。
我看有的人还在笑,我是笑不出来!
电影基本上是对第二部《终结者》的copy,我不禁有个疑问:“既然都一样,那为什么不把《终结者2》重映一次呢?
”反正欠“州长”的电影票我是愿意还的!
电影一看完,我就写了一个短评:“终结者内心os:我要是会飞该有多好啊!
”这不是一句玩笑!
《终结者1》上映时间是1984年,第二部是1991年,那个时候,我们对科幻电影的认知几乎为零。
所以,你可以想象当幼年的我们看到这样的科幻电影时,是怎样的心情?
——堪称神作!
如今,20年过去了,我们早已在好多科幻电影中感受了科幻、未来、太空的震撼,而你又把八九十年代的东西摆在桌上,我们什么心情?
——当然心情不好喽!
两者天差地别、天上地下!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马丁·斯科塞斯和科波拉的心情。
马丁·斯科塞斯在一次电影发布会上,对漫威电影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漫威电影不能算是电影,只是主题公园!
”随后,他的老友科波拉接过话茬:“我不知道谁能从这些千篇一律的电影里获得任何东西。
当马丁说它不是电影的时候,他是太客气了。
他还没说漫威电影是令人厌恶的呢,这话是我说的!
”
但事后,科波拉解释自己只是针对那些“为了赚钱、不顾艺术”的电影。
虽然作为一个漫威粉丝,并不希望漫威电影就此终结。
但对于这两位大佬的发言,我还是给予百分百尊重。
毕竟在我心中,漫威和《教父》《出租车司机》相比,差距还是挺大的;何况,你可以不认同他的观点,但你得让人说话啊!
至于他们的观点,我暂不予置评!
《终结者:黑暗命运》终于给我的疑问画上了句号!
细数一下今年上映的几部好莱坞科幻电影,你会发现出奇的相似。
《雷霆沙赞!
》、《狮子王》、《蜘蛛侠:英雄远征》、《黑衣人:全球追缉》、《X战警:黑凤凰》、《双子杀手》、《大侦探皮卡丘》、《惊奇队长》......姑且把《速度与激情:特别行动》也算上(也挺科幻的)!
这几部电影,要么是大IP改编,要么就是续集。
但细看之下,又有几部能称之为优秀呢?
这才是马丁·斯科塞斯和科波拉担心的事情。
漫威电影是否“千篇一律”暂且不提,但这个“终结者”百分百是炒冷饭了。
所有人看到漫威的成功,自然群起而效仿。
结果是,大家都不断地重复同样的工作,拍出来的电影没有丝毫新意。
正是因为他们的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好莱坞科幻就走到了今天的地步。
最后受伤害的是电影艺术!
王晶在一次节目中说,迄今为止,他觉得挑不出一点毛病的电影就是《教父》,现在《复仇者联盟4》那么火,等到20年后再看,就跟动画片一样。
难得我赞同他一次!
有些时候,身为粉丝,当听到别人对我们喜欢的人或事物颇有微词时,就会跳脚。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漫威粉丝和蔡徐坤粉丝没有什么区别。
怎样做一个理智的粉丝,才是每一个、不管谁粉丝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回过头再说说《终结者:黑暗时刻》。
里面有句台词,我印象很深。
格蕾丝对丹妮说:“当初是你教会我们,‘不要相信什么救世主,要靠我们自己’。
”这话是不是有点耳熟,《国际歌》里的一句歌词啊!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要靠我们自己!
”
格蕾丝小姐,你是不是忘了穿越回去的目的是啥了?
不就是营救所谓的“救世主”吗?
这种前后矛盾的扯淡逻辑也就骗骗三岁小孩吧!
《终结者:黑暗命运》彻底暴露了好莱坞科幻电影的黔驴技穷。
甚至我可以断定:近几年,几乎所有的好莱坞科幻电影都是这样!
非粉丝观众怎样看《终结者:黑暗命运》;马丁·斯科塞斯和科波拉就怎么看漫威!
就酱!
相关链接:个人观影十佳(三):科幻篇!
本是冲着施瓦辛格去看的电影 没想到姬眼看百合养成系 还是年上攻 萌翻了 心都化了 施瓦辛格反而没什么看点 男人们都没什么看点嘿嘿😁格蕾丝这款真是太戳萌点了 身高身材 我看的是终结者的未来 反而开篇半小时 太不抓我了 都走神了 大片是末路残喘了嚒……结局貌似又预留了伏笔 见好就收 永远不懂 做不到嘛
第一还是要说说画幅。
我一刷看的是提前点映的中国巨幕版,看的时候就在直觉上感觉画幅不完整,构图就是怪怪的,而且晃晃的,很晕。
二刷看的画幅是宽银幕(具体比例多少没有调查),明显感觉舒服很多。
假设中国巨幕没有进行无耻的裁切,且用了IMAX版的画幅,那么说明T6的摄影构图是宽银幕优先的,巨幕构图不够好。
假设中国巨幕真的像传说的那样切掉宽屏的两边装作是巨幕,那我就要一生中国巨幕黑了。
这个需要求证。
第二想说,第一篇影评我写错了。
一刷的时候我误以为REV9可以变成更复杂的手枪,二刷的时候我才发现,那个镜头是REV9把手枪藏在手里面了。
第三是有一个新发现,丹妮的弟弟其实是被格瑞斯格挡偏出的钢筋杀死的。
这个很尴尬。
第四,T6的配乐的唯一任务,是找出适合放主题曲“当当当当当”的位置,然后贴上去。
第五,之前的液体人都爱装自己是警察,这回REV是装大兵,可见导演希望让大家在潜意识里觉得REV9比T1000更虎。
然而并没有。
还是表演和动作设计上没有更多可供玩味的细节。
最后,想谈谈终结者未来何去何从。
身为T2永远的拥趸,我对所有续集的心情都是复杂的。
本不该再出现的东西,资本就是忍不住一遍遍地消费观众的耐心。
当州长都不再参演,当卡神都没办法想出更好的创意而只能自我重复,T7还会出现吗?
答案是一定会的。
从大盘面上看,好莱坞商业片已经基本丧失了原创能力。
这不仅仅是终结者系列的黑暗命运,也是整个好莱坞手中一批宝贝IP的黑暗命运。
那非要拍,拍什么呢?
一刷回来跟朋友Jojo(Max)吃饭聊,Jojo说拍一个类似《小丑》角度的片,就好好说说这集里T800杀了约翰·康纳后,到底是怎么成为现在这个人样的。
我看挺妙,我会买账的。
而对于我来说,我更期待看到真正的未来战争。
类似T4,但绝不纠结于康纳或丹妮或其他的谁。
纯粹看人类的毁灭史。
大家不要忘了,终结者这个图腾背后的核心,不是AI,不是人与机器的关系,而是曾经真实笼罩在所有地球人头顶上的“核恐惧”。
多少年来,真正正面描绘核战争的,除了T2里的惊鸿一瞥,很少有能留下深刻印象的了。
这是个不错的空白。
在T6里描绘的未来中,还是留下了不少有趣的点。
未来的“军团”到底是什么?
如何定义“黑暗命运”?
为何会有人体改造的技术?
从毁灭的城市废墟中直插云霄的那些柱子是什么?
格瑞斯昏迷时的回忆中,那些REV7为什么这么像《明日边缘》里有触手的外星人?
要我说,T6的所谓R级是失败的,并不是因为没看到果体全身或血腥镜头而说失败,而是因为这片子里的希望的种子太多了,没有让人感到害怕的东西,不够黑暗。
T6全片最恐怖的感觉,反而是最一开头的莎拉的录像。
希望下一部T7,能够复刻出底色为绝望的真正恐怖。
到那时,我们再爱起来吧!
今天要聊的《终结者:黑暗命运》,并不是一个新的开始,更像是一场荣光回归。
在终结者宇宙里,正所谓出道即巅峰,1984年《终结者1》和1991年《终结者2:审判日》在当时爆了,终结者成就了施瓦辛格,也成就了詹姆斯卡梅隆。
但遗憾的是脱离了卡神的光环后,之后的终结者都没能延续《终结者1和2》的辉煌,2003年《终结者3》给终结者世界一个新的后续补充,但由于除了施瓦辛格以外,演员清一色脸盲,导致《终结者3》反响一般。
2009年《终结者2018》做了大胆尝试,没了T-800只剩约翰康纳,剧情则玩到飞起放在“审判日”后的末日未来,影片更像是一部衍生作品而不是续集,最后以口碑和票房不佳划上句号。
到了2015年《终结者:创世纪》,施瓦辛格回归,主创当时信誓旦旦要来个全新重启三部曲,玩了一个平行时空,再次对抗起天网,结果依然观众不买单,票房和口碑的失利,导致重启无限期搁置。
到了今天我们要聊的《终结者:黑暗命运》,施瓦辛格T-800还在,最初两部的莎拉康纳饰演者琳达.汉密尔顿也回来了,更重要的是,詹姆斯卡梅隆回归做了这部电影的监制,导演是曾执导过《死侍》的蒂姆.米勒。
这样的神仙组合阵容,主创也有底气官宣,《终结者:黑暗命运》才是《终结者1和2》之后纯正血统的第三部作品。
“没有命运,只有我们自己创造”。
这是终结者几乎每部作品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如果从这句话去解构,那么《终结者:黑暗命运》确实称得上是正统意义的第三部,在国外影评人协会,大家对影片给予了肯定,并称这是《终结者1和2》之后真正的升级之作。
既然《终结者:黑暗命运》是动作类型片,那咱们先开聊最重头的动作戏份吧!
这次影片在国外定位R级N16,可喜的是,国内和国外版本一刀未剪,所以我们不管是在对白的情绪表达还是动作的爽爆程度上,依然能享受到原汁原味的《终结者:黑暗命运》。
卡梅隆在访谈中说过,终结者系列一开始就是R级动作片,所以这次《终结者:黑暗命运》R级的定位,才是终结者纯正DNA精髓所在。
此外,《终结者:黑暗命运》动作戏至关重要吸引人的原因,在于它的节奏感,如今看惯了商业动作大片的观众,其实很容易对动作打斗产生视觉疲劳,原因在于动作场景编排一旦节奏把握不好,会让人产生搞不清发生什么事就要打起来的错觉。
而《终结者:黑暗命运》在打斗节奏把握上,踩着观众心中情绪点准时准点爆破,这些动作戏之间彼此促成因果,情绪呈递进式上升,一环扣一环,看起来十分过瘾。
在动作设计上,影片不仅有传统的飙车对战,更加入了飞机,水下等高难度的戏份,极富创造力,枪战爆破弹药也给足燃料,一点都不吝啬。
在终结者世界格局上,影片也做了合理的延展和细分,预告片中莎拉康纳,有说到她打断了审判日,拯救了30亿人的命运,改变了未来。
影片呈现了终结者未来世界被改变的另一种可能性,但这并不像《终结者:创世纪》简单的重启平行时空,而是更强结合了《终结者2》的故事,打造出未来错乱感时空的交织性。
这样的未来世界格局更让人信服,也更让《终结者1和2》有存在的价值,比如《终结者3和5》的剧情,都侧面否定《终结者1和2》的无用,重新循环灭天网模式,但《终结者:黑暗命运》则用了更聪明的方式展示。
末日景象依然还会出现,但这次《终结者:黑暗命运》和现代人工智能话题更紧密相连,切合了副标题黑暗命运的不可逆说法,圆了多年终结者为何一直要干掉天网,却一直干不掉的bug。
剧情模式方面,在原有的经典框架基础上,加入了更多新鲜的面孔,REV-9的出现,堪称整个系列最强反派,REV-9和《终结者2》的T-1000液态终结者类似,但当然又强于T-1000,可以分身格斗,也加入了很多互联网概念的技术,用主角的话来说,这样的机器只有逃的份没法灭。
而被送回来的格瑞斯,则是未来新的人造人,这有点像《终结者2018》主角死刑犯的设定,但看起来更先进,也更可能是我们未来的样子。
影片新角色的加入(是新角色不是新演员演旧角色),对于新观众来说是友好的,对于老粉丝则加入了新鲜感,这也抚平了过去终结者系列各种错综复杂的时间线,重新做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而怀旧情怀方面,当然是交给了T-800和莎拉康纳,这一次两人的联结性比前两部更为强烈,而且在他们身上,都增添了不小的感情力量,莎拉康纳在第二部和这一部几十年内的遭遇和经历,让她成为更顽强和坚韧的女性。
在此前的T-800,要么是杀戮机器连台词都没有,要么是有着明确目的机器人面无表情,但这一次的T-800,加入了更多的感情内心戏,同时也探讨了机器觉醒意识的话题。
当T-800出现的那一刻,我们看到的是苍老有着花白头发的施瓦辛格,依然能感受到T-800强大的气场和魅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T-800充满感情的眼神中,不由回想起这35年终结者系列的变迁岁月,也同样流淌在施瓦辛格身上。
影片也很好结合了观众这么多年的真.情怀,在T-800角色的背后故事上做了文章,T-800这次有了更多触动人的台词,更完整的人物转变弧线,当然也有更让人泪奔的结局。
我想每一位童年伴随着《终结者1和2》度过漫长暑假的小伙伴,在看到《终结者:黑暗命运》更有人情味而且带着救赎感的T-800后,一定会被多年的感情积累所打动。
影片很多处不管是对白,镜头动作和方位,都致敬了经典的《终结者1和2》,这也足以看出《终结者:黑暗命运》巧意暖心的安排,也让我们看到更细腻而丰富的T-800。
这也正如标题带着命运这个词,一直以来T-800都是终结者反派的代言词,但命运的“捉弄”让T-800不断的改邪归正,对于T-800的命运,连机器都要试着改变命运,那更何况我们人自己呢。
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终结者系列最大的核心命题:“没有命运,只有我们自己创造”。
不管是莎拉康纳,还是T-800,亦或者是影片中的新角色,他们都在围绕着终结者给出的黑暗命运做出自己人生的选择和抗争,这正是影片给大家传递出来最强的冲击力,这也是终结者系列能火几十年,到今天《终结者:黑暗命运》依然能让人看了热血沸腾的作品。
如果你心中一直有《终结者》系列未完待续的情怀,或者你只想看一部燃爆的动作片,《终结者:黑暗命运》正统第三部续集,是不能错过的。
在经过了从开场到最后的枪战、飙车、坠机、坠坝、拿脸和水电发动机摩擦摩擦以后,看到州长扮演的T800,用和终结者2中相同的镜头告别整个系列,我觉得,这是施瓦辛格最好的谢幕,也是终结者系列还算合格的完结篇(当然,资本的力量能够让一切事物死而复生,不过这是后话了)。
如果一部电影珠玉在前的话,它该怎么办呢,《终结者:黑暗命运》便是面临着这个问题。
毕竟,终结者的前两作堪称影史留名,大导卡梅隆当打之年的作品,这样富有盛名的IP给后来的续作或多或少带来了压力,从终结者3,到终结者2018,再到终结者创世纪,口碑和票房算是江河日下了,这么比较的话,本作还算是一部合格的续作,因为它很清楚自己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当剧本实在写不出什么的时候,该怎么办?
首先,没有什么是TNT搞不定的,如果有,那就炸两次。
是的,本作一开篇便是让人窒息的动作戏,丝毫没有拖沓,去交代那些本来就没什么可交代的背景和铺垫,直接先用火药味十足的枪战和创意十足的新终结者REV-9告诉观众们,我这个片子就是爽快的动作片,爽就完了!
莎拉康纳本作中尽显老江湖的本色这点上,倒是大实话,的确爽就完了(但是绝不是单纯字面上那么简单)。
其次,作为现在的好莱坞影片,如果你不做点儿政治正确的事情,你都不好意思和同档期的打招呼,而且如果喊得响亮,说不准还能得个好名声呢,本作,这种迎合主流价值观的味道很是露骨(请原谅我说露骨二字,主要是因为它太露骨了,所以我要强调一下)其实整个终结者正统作品系列,都在刻画大女主的风格,这一点在莎拉康纳这个在影史有一席之地的女性身上就可以看得出,随后终结者3中女版终结者T-X也算是让人眼前一亮。
而本作呢,派回来的守护者-女性,团队中的剧情轴心-女性,更明显的是,电影里特别强调了,女主的作用不再是生个救世主,而是自己挺身而出作了救世主,明显的意义就是强调女性的主要价值并不体现在生育上,而是自身的价值实现(我认为这一点有些在表达对终结者1中故事设定的不满-莎拉康纳的设定是未来人类领袖约翰康纳的母亲,拜托!
人家卡梅隆的大女主设定难道不能说明他的观点么?
)。
价值观的显现没有问题,但是我觉得应该用不那么露骨的方式来体现出来,这方面来说,西方商业导演还是不太懂啥叫含蓄。
大女主的表皮,内在的精髓还是阿诺硬派T-800终结者这个片名,顾名思义,终结者的形象是核心卖点,而正统作品里能够让我们到现在还记得的有哪些?
铁面无情的施瓦辛格-500.....错了,是T800,记得我小时候看到T800挖出眼球展现机器眼,切开手臂检查液压臂的时候,面对着鲜血淋漓的人体组织,和里面寒光闪闪的金属,我至今记得我喊叫的内容——“早日实现影片分级制,是对国内电影事业发展的巨大利好。。。。。。。
”我在说啥啊。
而终结者2中的T-1000,又是一个可以载入影史的形象,液态金属机器人,当时在银幕里看到流动的金属时候,人们诧异的眼神和惊呼想必不少。
想象力,想象力,想象力的爆棚让这一形象在我看来就是个邪恶的艺术品,是美的。
在当时来说,的确是征服了所有人随后的T-X和T-3000只能说是中规中矩。
而到了本作的这个REV-9,其本身设定就是对终结者1和2的一次致敬,而创意方面非常有味道,简单来说就是将T-800和T-1000合二为一了,相当于一体两机,必要时还能分裂出来,另一个改变就是,这个终结者,话多了,偶尔吐出一句话,还都能成冷笑话。
人多力量大,现在机器人也懂这个道理了以上说的方面已经能看出本作的导演还是很清楚他能做到什么和他做不到什么的,因此本作还算是个合格的商业大片。
但是一部商业大片是很难让我眼圈发红的。
这部电影其实是一部致敬之作和T800的告别之作。
片中无论是阿诺没有戴上的墨镜,和那句反传统的“I will not be back”,都预示着这绝不是简单的致敬之作,而是告别之作。
看到童年的记忆,看到从小陪伴我们的形象走到了自己真正的归宿和终点,难道不是一件值得粉丝感到欣慰的事情吗?
当施瓦辛格扮演的T-800即将机能终止时,镜头转成了他的电子视角-任务目标,莎拉康纳,随后画面变黑,缩为一个红点,直到消失。
这个镜头正是终结者2中T-800的最后一幕的复刻!
这个杀死了约翰的T-800此刻牺牲了,像他的前辈一样,壮烈成仁,此时此刻,T-800跟终结者2中的角色一样,像一个人一样死去了。
本作中T-800拥有了家庭,但是他在质疑,质疑这是否是爱,他在愧疚,对莎拉康纳抱有愧疚,而在最后的最后一刻,这个标志着T-800形象在银幕上的最后一刻,他活得、他死得,都像个人。
终结者2中我见过的最硬核的牺牲本作看似以年轻的新领袖,丹妮拉莫斯为主角,其实,这是一部以施瓦辛格的T-800为隐藏主角的粉丝向致敬之作,其根本的目的,是给到终结者一个真正的终结结局,让T-800这个形象以最完美的状态走入历史。
从这个角度说,《终结者:黑暗命运》是成功的。
当终结者的音乐响起时,阿诺冷峻的眼神依旧。
使命已经完成,保护人类!
铛铛,铛,铛铛
1983年的一个午夜,詹姆斯•卡梅隆做了一个噩梦,梦里老詹被一个肌肉包裹着金属的机器人追杀,老詹一面跑一面想这是什么鬼玩意儿?
梦醒时分,惊诧之余老爷子决定以梦铸剑,把噩梦拍成电影,实际上80年代已有不少机器人题材的电影,但鲜有人把机器人题材电影拍做惊悚片,一部份是《星球大战》里C-3PO那样的话痨小可爱,另一部分是诸如《机械战警》里那类除暴安良的正义战警,总之老詹决定拍点不一样的,他决定塑造一个披着人皮的机器人杀手。
自此影史上出现了最帅的机器人—T800。
自此影史上出现了最硬汉的机器人扮演者—阿诺德•施瓦辛格。
《终结者1》上映后获得广泛好评,老爷子决定不再拍惊悚片,他摩拳擦掌决定大干一番,《终结者2》横空出世,老詹为终结者2的故事注入了一抹如日落夕阳般悲怆的铁汉柔情,故事的末尾,即将熔掉的州长对着观众了竖起大拇指,经典的bgm响起,约翰流泪了,观众的内心也被打动了,看到没有,老爷子为这个冰冷的机器人注入了火焰一般暖人的感情。
《终结者2》大获成功以后,老詹见好就收,这家伙寻思着拍一部讲铁达尼号沉掉的故事,这故事差点要了他的命,显然这是值得的,不久以后老爷子拿着小金人成了”世界之王”。
没有詹姆斯•卡梅隆的《终结者》又断断续续的出了几部好坏参半的续集,直到今年《黑暗命运》闪亮登场。
《黑暗命运》走的是系列传统路线,有点终结者第三集的意思,詹姆斯•卡梅隆还做了这部电影的监制呢。
故事的伊始约翰•康纳利就死于另一台T800之手,未来的关键人物死在了现在,不知怎的“天网”还是玩完了,毁灭日并未如期而至。
自从卡梅隆离开以后,终结者系列就出现了多种可能性未来,在大多数故事的未来里天网都以死灰复燃的剧情路数发展,而《黑暗命运》则另起炉灶,故事里天网玩完了,另一群自称“军团”超级机器人出现在了未来(总有机器人得出来造反吧),它们中REV-9形机器人穿越到了过去试图改写未来。
REV-9是《终结者》系列的传统形反派,他面容整洁,身形瘦高,一头乌黑短发,身着各种制服出场,喜好把双手变成各种锋利的致命武器,属于超合成乌钢形液体机器人。
这玩意儿最厉害的地方在于能够分离出一个可供驱使的骨架傀儡,但是无法造出热能武器依旧是其最大的弱点。
REV-9这台机器人大概在出厂的时候被写进了人类礼仪大全,鲁纳饰演的REV-9有着一双亮亮的眼眸子,那眼神总是透着些许夏日和煦的光芒,不同第二部以及第三部里的液体机器人总是一脸邪相,鲁纳总是彬彬有礼的朝遇到的路人打招呼,那嘴角的笑容简直能融化一切金属的冰冷。
导演似乎也有意避开他肃杀路人的场景,这让他一点儿也不像一个冷血杀手,但到了必要场景他又能转换为那个冷血残忍的REV-9,总而言之鲁纳饰演的REB-9绝对是该片一大亮点。
这电影拍的可真不咋地,槽点一个巴掌数不过来,128分钟的电影真让我如坐针毯,开头掌镜的也不知道是不是磕了药,那晃来晃去无处稳定的镜头愣是看的我脑壳晕。
电影加上反派出现了五个角色,这五个角色打乱了这部电影的框架,他们分别脱缓了这部电影的节奏。
除去为主线剧情服务的反派,其它四个角色各自背负了一段人物剧情,女一号的故事为主线,但她的故事里竟然重点着色了她的哥哥,你敢信?
我差点以为那小哥才是主角。
女二号的故事里闪拍了未来的故事线,理应点到即止,后续关于女二号的成长线是多余的,过多描述分散了观众对于主线故事的集中力,康纳和州长的故事线本身是绑系在一起,这段线索让州长的出现更为合理有据,但这段剧情安排的即生硬又无趣,最大的问题是导演不甘心,所有他又拍了州长一家人的故事线,一部128分钟的电影竟然揉入了这么多故事线,导演试图把这些故事线拧在一起,这已经超过了一部128分钟电影的极限,被导演柠在一起的是一条满是毛边的电影,换作美剧这能拍出一季来,至此这部电影被这些旁枝末节的故事线彻底分割了,至少我是失去了对主线故事的向心力。
其实《终结者》的故事除去科幻题材的外衣,实质上这就是一部追杀与被追杀的电影,观众需要的仅仅只是那种紧迫的喘不过气来的氛围,说白了就是杀杀杀跑跑跑炸炸炸了,当然詹姆斯•卡梅隆能在其中加入其它东西,但你看人家那节奏掌握的,第二集伊始就开始追杀,有公路追逐戏,有格林机关枪扫射戏,有鲜花里藏来福的枪斗戏,当然也有动人的小约翰教阿诺微笑的温情戏,这些戏一分不多半分不少,甚至一句“im black”都能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有意思的是到了电影的末尾,导演似乎醒来了一样,从州长断着胳膊爬上栏杆开始(断臂致敬经典造型),故事整体达到了一个高潮,实际上很多导演难以掌控平行群斗戏,大坝一场戏拳拳到肉,挥舞的榔锤,甩动的铁链,重武器上膛的声音,被铁链扯开脸嘴的REV-9,金属碰撞的火花以及摩擦声,直至被带进滚筒时的一段僵持戏,所有一切交织在一起一气呵成令人看的目不暇接,这特妈才是《终结者》啊!
再说下去只怕得剧透全篇。
整部电影里我一直期待着州长出现,在电影第一幕追逐戏的时候,主角二人被REV-9驾驶的黄色大卡车追逐,那车又高又大,引擎的轰鸣声盖过了周遭一切声响,眼看主角二人就要被大卡车碾碎,这时候天晓得我多期盼州长骑着大哈雷,穿着皮夹克,甩着散弹枪出现,我想州长大概会朝着REV-9爆头一枪,并不忘来上一句“ I'm back!”可惜,一直没有,骑着摩托的男人一直没有出现。
我的期待就这样落了空,成了一个无声炸裂的荷尔蒙梦想。
州长真正出现的时候已经是一个隐居避世的老人,岁月无情,偷走了这个硬汉身上所有锋芒,望着他一头白发,缓慢的给主角三人递上饮料,我不禁感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廉颇老矣,何以为战?
这时我才意识到阿诺已经72岁了。
“70而随心所欲,不逾矩!
”这一次,镜子前,阿诺选择不戴墨镜,这寓意着角色本身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机器人,他继承了第二集那台t800的角色灵魂,他需要人们看到他的眼神,通晓他的情感。
这一次,阿诺说“ I won’t be back.” 他似乎在向观众道别,指不定这真的就成了他最后一部终结者电影。
最后,他对着镜头说了一句“为了约翰!
”为了那戏路不顺的毒途少年,为了詹姆斯•卡梅隆最好的故事结局。
同时也为了阿诺最好的年华时光。
作为信仰“卡神出品必属精品”信条的我刚看完首映,等待开场时自己一个人被一堆情侣包围着看的,还没开始就感觉到了世界对我的恶意。
emmmm……孤独但开头就被快节奏的叙事过场以及“终结者味儿”的终结目标、穿越出场、大车追小车等等元素抓住了我的注意力,随后新兵老将轮番上阵,这里稍稍说下我认为的新终结者的能力吧,抛开历代杀手终结者都有的换装、骇客技能,这代最大的变化就是可以“分身”,电影里格蕾丝介绍以及我观察其实就是相当于两个机器人,一个是“骨架”材料相当坚固的机器人,一个是类似t-1000的液态机器人,两者结合,既可硬杠又可防守,但好像有穿帮,比如合体状态了还可以全身液化,也有可能是液态机器人可以自行修复骨骼机器人,具体设定我也不知道,当然我第一次看可能没记清,希望朋友们指正。
一“软”一“硬”
外层是纳米液态机器人,里面就是硬到不行的骨骼机器人中段说实话为了将老角色情感表达出来节奏拖沓了许多,特别是新角色格蕾丝的回忆片段看得我有点昏昏欲睡……不是说格蕾丝这个角色不讨喜,相反正是因为穿越回现在的格蕾丝犹如神奇女侠一般既够帅又能打导致了在叙述未来还没改造过的格蕾丝片段成为尿点。
眉宇之间有点当年莎拉康纳的影子另外轻轻吐槽一下莎拉康纳真的血太厚了😂怪不得能跑去战争机器5的世界里杀兽人😏总的来说,终结者经典元素一样不少,剧情不会有多大惊喜,我个人觉得反派特效还有点水,但动作场面有机器人改造人那种似人但非人的狠劲所以还是看的让人血脉喷张,所以总结起来就是新瓶装旧酒,期待着卡神带来经典系列里的新惊喜的同学应该会失望,但还是一部完全合格的爆米花电影的。
anyway……总算给自己心目中的终结者画一个句号?还有就是卡神终于有一部低于他以往水准的电影了2333
两老炮这次能再带来票房神话吗?
欢迎大家和我讨论图片均来自百度搜索================二刷归来,加一⭐
二刷二刷带着爸妈看,怀着找漏洞的心思来看,带着对卡神的敬意离开,改一下我一刷的观点,关于REV-9的严谨问题,其实是没漏洞的,但凡被切断的画面或者轰碎的画面都是已经两机分离的状态,然后二刷注意到更多细节,诸如所有角色的伤口以及衣物前面有破损后面也会保持,t-800为了不让妻子担心弹孔穿一件衣服挡着,甚至你跟着主角一起憋气到浮出水面都没问题,要知道一般动作片主角潜水憋气时间可是大大超越普通人能力的哈,因为我从小看电影每次到潜水憋气总会不由自主跟着一起憋,哈哈,卡神在细节上的要求确实对得起卡神的名号,但说实在的,剧情上很多评论也已经指出了问题了,几乎照搬2代,不过对于心中对终结者宇宙还抱有遗憾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算是让终结者系列正传画上一个足够自圆其说的句号,我也希望不要再看到终结者电影出现了,因为确实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再挖掘出吸引人的价值了。
一部经典电影,近30年后再出正统续集,那会是什么样子?
《银翼杀手2049》做出了一次良好的示范。
丹尼斯·维伦纽瓦的主创团队找到了前作的一点缝隙,成功地拉开了的一个全新的空间。
在新拓展的世界观外壳下,关于人的本质、记忆等核心问题得到了进一步的探讨延伸,加上唯美而宏大的视听效果,老版角色的回归,得到观众的认可合情合理。
《终结者:黑暗命运》要复制《银翼杀手2049》在口碑上的成功,需要做的事情是类似的。
第一,找回主题内核;第二,找到前作的“间隙”;第三,老角色回归。
詹姆斯·卡梅隆亲自监制,是起到作用的。
之前《终结者3》、《终结者:创世纪》丢失的内核,《黑暗命运》终于找了回来,并载入到角色身上。
开场部分,詹姆斯·卡梅隆就兑现了承诺,少年John Conner和年轻的Sarah Connor一起出现。
CGI“换脸特效”再次大显神通,使得故事可以紧接《终结者2》结局之后。
对于终结者的死忠粉丝来说,开头几分钟是不可错过的。
观看院线版请千万不能迟到。
备受命运折磨的Sarah Connor好不容易拯救了世界,却再次遭到心灵暴击。
她需要变得更加坚强,才能再度发起反击。
主线故事时间设定在2020年,终结者的猎杀对象变成了在一家工厂打工的墨西哥女孩Dani Ramos。
Dani Ramos遭遇了和Sarah Connor当年一样的噩梦,她在一夜之间家破人亡,手足无措,被迫无奈地踏上了逃亡之路。
Sarah是过来人,她深知被一个终结者追杀是什么滋味,所以她的回归是有着实质性作用的。
有了她的帮助,Dani可以更加快速的战胜恐惧。
通过Sarah和Dani的角色连结,以及影片窒息的压迫感和氛围,观众看到了1984年《终结者》的影子。
Dani的初始人设和《终结者》里的Sarah有着很大的不同,《黑暗命运》的角色塑造做得还算不错,Dani骨子里的勇敢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已经显现。
她更像是John Conner和Sarah的结合体,有着成为影响人类未来的潜质。
只是当《终结者》的故事套在了她的身上,感情冲击力却没有Sarah的那么大了。
影子只是影子,点到即止。
因为她的成长并没有费多大的力气,她本身并不懦弱,加上有Sarah这位心灵导师,站起来对抗终结者变成了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Sarah则是从一个弱小的餐厅服务员,面对恐惧的团团包围,在逃亡路上逐渐学会了反击,最终蜕变成为一个女战士,她的成长,是更加难能可贵的。
派来保护Dani的女战士Grace在角色定位上并非是阿诺·施瓦辛格的接班人,她更像是《终结者》的Kyle Reese,从未来穿越回到过去,为的是报答恩人,完成属于自己的救赎。
她和Dani之间的连结,也基本是复刻Kyle和Conner母子的。
阿诺·施瓦辛格继续扮演T-800“经典型”终结者机器人,他负责把《终结者2》的记忆带了回来。
《黑暗命运》里的T-800比和少年John Conner一起历险的T-800经历了更多。
编剧保留了《终结者:创世纪》的一些设定,T-800的皮肤会老化,然后事情就变得像《银翼杀手2049》里的老Rick Deckard了。
比较可惜的是,关于T-800的“人性觉醒”的部分只是通过台词带过,而不是像《终结者2》那样在电影中经历转变。
有着T-800的角色成长,《终结者2》的结局才异常悲壮感人。
透过T-800这扇“铁窗”,Conner的母子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T-800一开始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只懂得执行任务,它经常基于“理性”而做出判断,不过是看着John Conner为母亲一次次失去“理智”,它开始思考,探索人类的情感力量。
于是,它变成了他。
他懂得了人类为什么会哭。
“大拇指竖起的时候,我们热泪盈眶。
”
而《黑暗命运》里的T-800再有人性,观众很难快速地进入到他的感情世界,这使得结局的悲壮程度打了些折扣。
只有看过《终结者》系列的观众才能感受到一个机器人为人类而战的那种觉悟,路人观众可能就会感觉阿诺·施瓦辛格是被编剧硬插进来救场的。
但如果阿诺还愿意拍续集的话,拍一部前传性质的“T-800流浪记”也未尝不可。
除了《终结者》反击恐惧,《终结者2》机器学会人性两个主题元素的回归,《黑暗命运》还继承了近距离动作戏的系列特点。
当镜头放得很近,打斗戏将更具有打击感。
擅长拍动作片的导演蒂姆·米勒完成了多场追逐戏的调度,《死侍》打斗戏的那种爽感,他确实是带过来了。
但很遗憾,他并未能在两部老版电影中找到“间隙”,对核心问题的讨论也只是照搬,而不是延续讨论。
所以《黑暗命运》比起《银翼杀手2049》,整体品质上是有些逊色的。
观众都想看新鲜的东西,不断重复角色的系列电影更加需要创意的支持。
《银翼杀手2049》拥有更宏大的世界观,光是这一点,就能让老粉对整个系列充满想象。
终结者系列曾在《创世纪》试过玩大格局,可惜复杂的剧情还是离不开爆米花的拍摄套路,电影的口碑未如预期。
《黑暗命运》吸取教训,回归了简单粗暴的“追杀剧情”,系列的原汁原味是有了,可是现在终究不是30年前。
把所有的老东西拿回来凑成一部电影,能给老粉带来许多情怀。
而对于非粉丝群体来说,那大概就只能是一部缺乏创新的爆米花电影。
如果《黑暗命运》票房能够飙红,那证明这个科幻IP还拥有着一定的生命力,就算创意匮乏也能活下去。
不过等到灵魂人物阿诺不能再拍的时候,故事还是同一种“套路”,那大可能就行不通了。
《黑暗命运》暴露出了重启的意愿,“天网”的故事正式成为过去式,现在换了一个“军团”,对付人类反抗军却还是一模一样的方式,难道终结者就只能玩穿越梗了?
“I won't be back.”阿诺说了这么一句令人感伤的台词。
电影上映的时候,他已经72岁了。
以他老人家的身体情况,5年内再拍一部类似的续集问题应该不大。
他有这般铁打的身体,才能在终结者在走下坡路的时候,帮助整个系列撑了过来。
他已经尽了自己的极限能力,即便这次不是告别,总有一天,他还是会像金刚狼和钢铁侠一样谢幕。
《终结者》系列不可能依靠他一直这么撑下去,如果没有一个能够颠覆性的故事创意,那么终结者在未来将迎来真正的黑暗命运。
拖延症兼分身乏术的詹姆斯·卡梅隆要想再延续下去,就必须找到一位敢写敢拍的导演,才是上上之策。
不想的话,《黑暗命运》便是终结者的最好结局。
人类天性便有自我毁灭倾向。
——《终结者》
这个短评涉及关键情节,如果不小心打开了请赶紧退出。
前阵子读到语言中的性别歧视问题,其中就讲到一个主要表现是某些职业,人们会假定是男人或女人做的。
比如护士,说男护士,人们要愣一下。
医生或法官,人们通常想到的是男人。
这个电影里一个主要的悬疑点,正是利用了这种思维定式。
未来世界的指挥官,人们自动想到那是一位男士。
包括我,包括我家闺女,我们两个都还蛮注意女性问题的,在看片的时候也没多想。
直到后来,谜底揭晓,指挥官是。。。
当然也可能有观众一开始就猜到了,毕竟这并不是个烧脑的悬疑,只是利用思考误区。
记录一下这个有趣的细节。
蛮喜欢这个片的,动作环节童叟无欺,料足。
莎拉和州长的出镜都对他们很尊重,也恰当,不像那该死的《最后绝地》糟蹋人。
两个年轻的妹子帅炸。
反派机器人小帅哥虽然打不死很可怕,其实很好看。
开头还裸体空降,福利好。
:)
陆战、空战、海战,影片对于打斗场面的想象和呈现实在太优秀,让我看得两股战战,非常合格的爆米花电影。这一版的终结者同样会让人印象深刻,而格瑞斯实在太攻了,相信有无数直女会被掰弯。
如果T800真的在第六部正式领便当了,我应该会真情实感地大哭一场,印象中第一次因为电影哭就是看审判日末尾,T800顺着锁链缓缓沉入钢水,竖起大拇指告别,当时我眼泪流得比约翰康纳还凶,现在想想还是好伤感
这都什么啊
一边是讨好老观众的莎拉康纳和州长并肩作战,另一边是争取新观众的三代女性挑大梁,两个不同取向的剧本捏合后诞生的就是这个肥大丑恶的细胞变异产物了。“所有人都在舞台上,于是所有人都没机会表演。”
三个飒蜜没有拍出《末路狂花》的决绝 但前半段拍出了《终结者2》的追击紧迫感 施瓦辛格说出“我不会再回来”的时候还是有点触动的 整个系列看下来第二集确实是无法超越的 所以只能无限次围绕第二集做文章
施瓦辛格戏份很少,剧情一般,打戏特效不错。老实说,一开始看到说终结者谋杀女主是因为女主贡献了一个子宫,很不舒服。还好,最后真相不是因为女性的生育能力,女性终于不再是镶边,这点还挺好的。
二星以上的你良心不会痛吗?你对得起前三部吗?
反派宛如梁朝伟 琳达当年宛如布拉德皮特 如今宛如本杰明巴顿 墨西哥女主宛如一个智障
与其说是续集,不如说是对T2的加强版翻拍(新瓶装老酒,换汤不换药),还有廉价的情怀牌。因为T2已经完结,只得剥离“天网”的世界观,另起炉灶。充其量就是拍给新时代观众一部大家喜闻乐见的系列电影,但绝不是拍给终结者影迷的续作。对我来说,终结者止于T2。
看了一半,因为后面一对情侣一直讲话,然后就跟这两个狗婊子打起来了,谁给我剧透一下最后结局?
卡梅隆不愧是玩特效的行家里手,燃就一个字,我只说一次,这种大片不来电影院看巨幕怎能过瘾!
I won’t be back
绝对是T2后的最佳一部!情怀满分,没情怀也能让你看爽!动作场面酣畅淋漓,Rev-9质感爆棚!情节与前作类似不可避免,但阿诺与琳达的回归很有亮点,避免了狗尾续貂。很长时间没看2D的好莱坞电影,不戴眼镜真舒服,可以直接用手擦眼泪了T_T州长这次真的不会再回来了。。
还是在收割情怀韭菜……但Mackenzie短发背心牛仔裤大长腿的战损look简直不要太帅噢(Gabriel演的反派也很帅!
阿诺大概就是去接了个小镇楼盘商演的状态吧。人家JJ复刻《新希望》好歹还是个《原力觉醒》,这复刻《审判日》出来的是啥啊。毁灭吧,赶紧的。
又一次证明T2的成功无法复制。卡神监制+原创故事,“回归”是本作的主题,走情怀路线。模式几乎是T2的复刻,硬核女战士逃亡与“我的眼里只有你”的头铁小强追杀,动作场面和特效早已没有了当年那种奇观感。与时俱进之处则在于对人工智能的包装,无论是可衰老的T800,还是会讲笑话的REV9,人与机器的界限进一步被模糊。可是这个叙事啊,中段昏昏欲睡唉,唯有结尾那是历久弥新的感怀。作为粉丝只能帮你到这里了。。。
只要有未来,就终结不了
再见州长
换女性视角也改变不了整个落伍的的故事。
不敢相信,卡导监制就这个水品?太难看了!太难看了!太难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