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

你好,李焕英,Hi, Mom,こんにちは、私のお母さん

主演:贾玲,张小斐,沈腾,陈赫,刘佳,丁嘉丽,王琳,杜源,何翯,何欢,韩云云,包文婧,葛珊珊,史策,黄小猫,许君聪,卜钰,刘宏禄,魏翔,孙集斌,张泰维,郭宇鹏,朱天福,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你好,李焕英》剧照

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2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3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4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5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6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3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4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5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6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7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8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19你好,李焕英 剧照 NO.20

《你好,李焕英》剧情介绍

你好,李焕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场意外,改变了一对母女的命运。病床上的母亲李焕英(刘佳 饰)昏迷不醒,女儿贾晓玲(贾玲 饰)涕泗横流,唯恐与母亲阴阳两隔。恍惚之中,晓玲突然穿越到久远以前的陌生时代,并在那里意外邂逅尚待字闺中的青年李焕英(张小斐 饰)。在此之后,晓玲以远亲相称,成为妈妈形影不离的好姐妹。许是见证了妈妈数十年来的劳苦辛酸,晓玲希望通过努力改变妈妈的命运,让她变成一个幸福快乐、富足无忧的女人。而一系列搞笑、感人的小故事,就围绕这对姐妹花母女展开…… 本片根据贾玲取材自身经历创作的同名小品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雷古洛思奥特曼玉观音欢迎来到我的世界危险的维纳斯如果从没爱过你天使请吻我破·地狱气球骄傲不可思议的杰西卡·詹姆斯间宫兄弟少年如歌出发公羊台北飘雪驱忘使者上位记(下)海之盐异冢美国小说阴阳守山人宠灵实验室之狸奴艾莉神话设计未来分界线失恋博物馆穷街公主越洋救援霹雳囧花小小安妮第三季爱情呼叫转移Ⅱ:爱情左右

《你好,李焕英》长篇影评

 1 ) 不喜欢《你好,李焕英》之自我检讨

春节档硝烟尚未弥漫之前,《你好,李焕英》是我最期待的电影,超过《唐探3》。

这份期待源自于同名小品,我太喜欢那个作品了,不时重温也该有五六回。

于情于理,《你好,李焕英》成了我首看的春节档电影,在大年初一早上。

但十分遗憾,我不喜欢这部电影,这是其一。

其二,怀着该死的早鸟优越感,在看完电影的第一时间,我在朋友圈点评到:“春节档排雷之《你好,李焕英》,它既不能让人笑,也不能让哭”

结果没料想到,下午某瓣评分出炉,8.1分。

是的,脸蛋有些许灼热,没想到牛年第一记打脸来的那么快。

但仍怀有一丝不服和倔强,猜测可能是水军,或者《王牌》综艺粉先行灌溉的结果,先让子弹飞一会。

没飞多久,评分迅速升至8.3,并坚挺至今。

要说网络真假难辨,使人迷惑,那么身边熟悉朋友褒奖推荐的多了,这时我才愿意承认,原来大家是真的喜欢这部电影。

大家喜欢是事实,我不喜欢也是事实,不因大家喜欢而喜欢。

这不值得骄傲,之所以要兜兜转转来强调“我不喜欢”,是要提前堵塞杠精之嘴。

第一,我不是要故事正话反说,为黑而黑来蹭热点,更不是要来彰显所谓与众不同的品位。

第二,我也不是《唐探3》派来的黑子,毕竟昨天我刚“黑”完《唐探3》,细数了陈思诚的傲慢与偏见。

一道美食。

A说好好吃啊,B说太难吃了吧,无疑B很令人讨厌。

我不想做B,所以我本来是打算放弃写《你好,李焕英》的了,直到看到一位网友的留言。

叫“旺仔小歌”的网友她说:“真的很奇怪”。

奇怪,是很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

细思极恐的是,作为一枚影评人,如果我的鉴赏审美跟大众不在一个条线上的话,它意味着我从来没有写出跟大众有真正共鸣的内容来,这很要命。

于是,我便开始思考这个“很奇怪”的问题,what‘s the problem with me?

是道德沦丧?

还是人性扭曲?

还好,两个都不是。

对于认为《你好,李焕英》既不好笑,也不好哭的观众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出在,我们没有看进去。

电影都是假的,但在我们看电影的时候,它能够让我们暂时信以为真,跟随角色同喜同悲,这就是电影的神奇之处。

所以很关键的前提条件出现了,那就是“暂时信以为真”。

要不怎么说电影是一场造梦活动,它需要的是故事自洽(剧本)、角色演绎(选角)、环境塑造(服化道)、氛围塑造(配音+特效)等天衣无缝的配合。

但遗憾的是,我们一直没能成功进入贾玲编织的梦里,始终游离在大屏幕之外。

就跟拿锤子的人,看什么都像钉子一样,我们游离在大屏幕之外的人,眼中看到的,也是电影的种种问题。

也许,你们会觉得这是鸡蛋里挑骨头,但是就是吧。

第一选角上。

要最大化保留原型的真实性,所以不找年轻演员来饰演相关角色,如果这点还算情有可原的话,那么电影中贾晓玲的定妆照跟平日综艺节目上的贾玲一样,短发,胖妞(19岁的贾玲可瘦得很),在妆容上也没有做年轻化处理。

那我很难相信贾玲是在饰演一个高中生,她还是贾玲自己,82年生的贾玲,所以你说贾玲拍这部电影真有多大诚意的话,我是不信的。

沈腾饰演厂长的儿子同理,我们看到的还是一个演员沈腾,他正在扮演一个化工厂厂长的儿子。

好演员是有重塑性的,他能让人忘记他本人,暂时相信他就是电影中的那个人物,这就是选角导演存在的必要。

但贾玲和沈腾演员本人盖过电影中的人物角色,这是我们无法陷入电影世界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细节上。

电影是连贯的一场梦,它不能让观众察觉到不真实,不合理的地方,俗称“跳戏”。

为什么穿过走廊贾玲就会从天上掉下来?

为什么李焕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为什么掉下来还砸中了一个人,两个人都可以毛发无伤?

这么一个大活人从天上掉下来,张江等整个化工厂的人不需要对这个来历不明,从天而降的女人保持好奇和警惕吗?

贾玲对她的突然出现不需要一个合理解释吗?

另外,贾玲和李焕英对她们穿越后的既定事实,接受的未免太快和太容易,具体可以参照对比《夏洛特烦恼》里面的夏洛穿越,它需要经过一个不信、混沌、再到接受的过程。

还有冷特三兄弟的倒戈,剧情推动太顺利等,都存在许多经不起推敲的地方。

如果是事后推敲发现倒还好,毕竟电影已经看完了,但这些问题是那么显而易见,无法不让人频频跳戏,这是我们无法陷入电影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电影的核心是故事。

喜剧效果也好,催泪效果也好,这都是基于故事之上自然而然催生出来的生理反应。

但在上述的描述中,由于不相信人物,太多细节经不起推敲,让我们始终无法陷入电影世界里面去,所以我们对整个故事是不相信的。

相信,是所有效果的基础,不相信,看什么都是在尬演。

沈腾被扒拉裤子出糗了,不好笑,硬演。

沈腾吃坏肚子憋不住了,不好笑,硬演。

贾玲跟妈妈喝酒聊聊心里话,不好哭,强行煽情。

贾玲发现妈妈的秘密,眼泪飞奔,不好哭,强行煽情。

这就是根本问题所在。

由于不相信,我们跟电影《你好,李焕英》没有产生任何化学反应。

自然我们的观感,就是既不好笑,也不好哭咯。

对于喜欢《你好,李焕英》的人来说。

毫无疑问,你们肯定陷进电影故事里面去了,同喜同悲。

我羡慕你们,你们心底的设防比较低,轻易地让电影进入你们的世界,你们也轻易把自己交付给电影世界,完完全全被电影带着走,也不细究想一些有的没的,你们更容易情绪同频和获得满足。

所以我羡慕你们,至少比我们,更容易值回票价吧。

更多春节档影评,陆续更新中...《唐探3》:陈思诚的傲慢与偏见2021春节档避雷指南之《新神榜:哪吒重生》

 2 ) 贾玲掐中了大部分国人的泪腺,但这不是电影

大年初一,看完春节档,我做了一个排名,发了微博和豆瓣。

矮子里面拔将军,贾玲的《你好,李焕英》,我排在第一。

尤其是看完《唐3》垮掉,就在群里预测《李焕英》会是口碑大赢家。

果然,眼看着《唐》的评分狂掉,《李》的评分却涨到了8.3分过了8分都是佳片,足见大部分人,对这部电影是持好评的。

当然,好评归好评,优点归优点,但8.3分还是略高了,多是感情分。

我个人给的评分,是7.5分。

细细讲讲。

电影一开场,贾玲做了个假证,骗她妈妈考上重点大学。

开口说道,这是全襄樊最好的假证师傅。

一听襄樊,电影院集体惊呼。

因为我就是襄樊人(现改名襄阳),这个电影院也全都是襄樊人。

看场电影还能听见家乡的名字,当然就集体啊的一声,估计这个点也就我们本地人有。

顺便说下,《李焕英》在我们襄阳这个三线城市,那是座无虚席,常常满座,真不是夸张,不提前买根本买不到票。

上一次襄阳人这么集体的去电影院,是《妖猫传》,这电影拍摄地点在我们襄阳唐城影视基地,所以大家都跑去看,也是场场爆满。

扯远了,说但是一听襄樊,我就好奇,难道贾玲跟我是老乡?

马上掏出手机一查,贾玲,湖北襄阳市宜城人,还真是老乡。

普通工人家庭,高考第一年考北京电影学院,落榜没考上。

第二年,考中戏,考上了,结果母亲,也就是李焕英接电话,阴差阳错给弄成了相声专业。

在相声专业得到了班主任冯巩的赏识,渐渐的在相声小品界,一路走来,混出名堂,最后慢慢成为现在国内喜剧界的一线女艺人。

所谓台上风光一分钟,台下苦练十年功,贾玲从2010年春晚相声正式出道,到现在2021年春节,39岁的贾玲真的是十年辛苦,终于事业有成。

然而,母亲李焕英没能看到贾玲如今这一切成功,因为在贾玲上中戏的第二年,母亲就车祸意外去世了。

所以,《你好,李焕英》,是贾玲告慰亡母的作品。

电影里的人物、情节设定,全和现实里有瓜葛。

譬如高考第一年落榜,引出来弄个假证骗局。

包括有朝一日发大财给母亲买敞篷跑车,也是贾玲亲口“吹过的牛”。

在电影里,贾玲穿越回1981年,她出生的前一年,找到了年轻的母亲,要为妈妈做些让她高兴的事,来弥补心中的遗憾。

买电视、打排球、相亲、改变命运。。。

但母亲似乎对这些都不是特别感兴趣。

而电影最后一刻反转抖包袱,是最大的反转,触动了许多了观众。

这部电影前半段是小品式的喜剧,最后结尾是温情催泪。

它的优点就在于真实,因为整个作品都透着贾玲对自己母亲的真实情感,那种遗憾,那种失去,那种真挚和诚恳,是艺术作品里特别宝贵的东西。

电影最好的一场戏,母女俩喝酒,也是最真的戏。

我相信这场戏里,贾玲绝对是真哭,是真的把那些对亡母没说出来的话在电影里说了出来。

这是一种深度共情。

在电影院里,我左边,后边的观众,全都哭抽抽了,发出很大的声音那种。

没办法,失去亲人这种伤痛,是人类共通的苦难。

金庸丧子之后,再回顾《倚天屠龙记》说,张三丰和谢逊听闻张翠山和张无忌的死讯时,那种悲痛自己写的太肤浅了,只怪当时我不懂。

子欲养而亲不待,或者白发人送黑发人,这两句话点出了人们最害怕的苦难:失去至亲。

其实我不是很喜欢这种煽情电影,但我的眼泪还是不听使唤的流了下来,没办法,妈妈是人类共有的泪腺,而贾玲无疑是掐中了泪腺使劲戳。

自从中国开始搞春晚,每年一次的春节小品大联欢,就刻在了中国人的脑子里,成为了一种习俗,一种集体候群症状。

春节,就要看喜剧,就要热闹,就要情感发泄,就要亲友团聚。

而贾玲这部电影,前面是小品,后面是家庭和情感,完美的契合了春节需求。

我不是说每个人都喜欢《李》,也不是说它有多好,但这样一部电影获得大部分观众的认可,评分非理性的涨到8.3分的高分,这背后的逻辑,也不难理解。

但是呢,我也说了,我觉得8.3分是真的虚高了。

这电影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把舞台剧和小品,搬到了电影院。

从电影的角度来说,它真的不算正规,从导演的角度来说,它也非常稚嫩平常。

远的不提,2020年有一部爆款国产剧《我才不和你做朋友呢》豆瓣15万人评分,最高的时候接近9分。

这部爆款剧讲什么呢?

就是女主和浮夸的母亲不合,后来穿越回母亲的高中年代,跟母亲成为了同学,帮她学习,还帮她找对象谈恋爱。

怎么样?

是不是和贾玲这部《你好,李焕英》一样?

同款故事,《我才不和你做朋友》的细节更多更饱满,人物也更丰富——毕竟是连续剧,时长也更多,丰富是应该的。

所以《你好,李焕英》并不新鲜,客观来说也并没有特别优秀。

从电影结构来说,还不如开心麻花那几部高分片。

《我才不和你做朋友》最后因为结局不完美,所以评分掉到了8分。

为什么结局不完美呢?

因为这种穿越故事,开头很新鲜,脑洞很吸引人,但要做出一个合理并且优质的结局,并不容易。

而《李焕英》胜就胜在它是一个小品式的电影,不需要过多的对设定,对因果,对时长,对结尾有交代,一顿煽情,然后直接出字幕就可以结尾了。

观众还没来得及反应,眼泪还没擦干,保洁就已经进来打扫卫生了。

你记得什么?

记得电影里没交代清楚的东西?

你只记得自己笑过,然后哭过。

然后就四星五星打上去了。

最后再聊聊沈腾和贾玲。

出于对春节喜剧的要求,以及春晚的没落,在电影院里看喜剧,已经是每年的KPI。

与此同时,沈腾王宝强徐峥等等喜剧演员,已经成了一个符号。

沈腾演的是沈光林,但观众看的就是沈腾,而且一看见沈腾,就想笑,就做好了笑的准备。

也就是说,这个电影虽然是电影,但它更像是一台春晚。

冯巩蹦出来,一句我想死你们了。

沈腾再出来,演个小品。

这算是电影吗?

而按照这个趋势,贾玲以后也要走这条路。

以后徐峥、王宝强、黄渤、沈腾、贾玲,就是下个10年春节的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电影已经不再是纯艺术作品,或者说是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别说小品式电影了,现在连一场演唱会,都可以做成电影,然后在电影院上映,然后让粉丝去买票。

全都生活化,娱乐化了。

电影屏幕,现在也只不过信息载体的一种方式,和手机电脑一样。

在手机看抖音快手,在电脑刷个剧,和进电影院看电影,已经没有了界限区别。

《你好,李焕英》虽然是个小品式的电影,但大部分观众表示,我就爱看这个,比春晚好。

因此,它也是春节档里最保守,最稳妥的一张牌。

 3 ) 沈腾真的很好“卖”

今年春节留在上海过年没有了各种亲戚朋友聚会,所以看电影成为了度过春节比较靠前的消遣方式,第一部侍神令是因为老婆姐姐想去看,本人又比较喜欢周迅和陈坤,结果看完了发现周迅的戏份极少,故事老套的掉牙。

第二部是特别期待的唐探三,是个优秀的商业电影,观看需要前作门槛,遗憾的是本作的核心案件并不出彩,但整体也还算是符合预期。

然后这个春节令我一直生气的观影体验来了。

初一当天晚上也是看了一些评论口碑夸你好,李焕英所以买了初二的票。

结果简直是围绕了我整个假期的噩梦。

先讲电影本身第一,沈腾饰演的人物,基本上90%的出场都是为了搞笑而服务,而不是为了剧情而服务。

开心麻花的成功,原因是因为大部分的笑点是剧情的推动,两者是相辅相成。

而这部电影所有的笑点都是生给的。

并且真的如电影中二人转的那个片段,大部分的搞笑都是混杂着屎尿屁,出丑,搞怪才成立。

尤其点名陈赫和贾玲躲雨的部分,现在的电影还用这么低俗的笑点,我看的时候简直就是嫌弃的不行。

第二,贾玲的表演,真的没办法恭维,我觉得在电影里面,这样的表演等同于一场灾难。

全片除了张小斐的演技我觉得还不错,沈腾也只是在演沈腾该怎么演喜剧而已,因为剧情也没有沈腾发挥的地方。

因为沈腾就没有剧情。

第三,电影最后部分的煽情部分,这部分就算没有前面一个半小时的剧情,最后的半个小时单独拿出来,我一样看的懂,这太可怕了,电影完全割裂,没有前面的剧情,也不耽误贾玲想表现的母亲的伟大。

也不耽误观众接收这部电影最核心的表达部分。

这难道不是最大的问题吗????

我得结论是这就不是一部电影啊,这就像演了一个半小时的小品,最后直接给你闪回母亲有多伟大有区别吗?

难道现在挂上母爱就值得上8.3分????

我不理解。

第四,我承认电影的价值观符合主流的价值观,但我不认同一个母亲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为了自己的孩子,就算在最后弥留之际的穿越人生,都是为了配合自己的孩子去演一场戏,难道一个母亲就没有自己的人生吗?

当了母亲就一定要一切为了孩子就算是自己马上要死了的一场梦里面。

母亲很伟大,但我们不要把母爱想的这么的理所当然不行吗?

第五,本来没有第五,只是偶然看到了送你一朵小红花的评分,然后在看你好,李焕英的评分,格外刺眼。

无意比较,但小红花也是近期去电影院看过的一部电影。

两部电影我都算讲了悲欢离合。

但是小红花感情真挚,演员表演出色,所有的情节也都是在为了剧情而服务。

而这样的电影居然差了你好,李焕英接近一分,真的是讽刺,近几天铺天盖地的热搜好评,让我感觉到在资本眼里,水军可以这样的无孔不入,我不否认有很多会觉得这样的电影给出的情感会有共鸣,但这不是一部电影的全部。

如果这样的电影会卖的好,那我们的视野内变会充斥着更多这种为了情感共鸣而去拍的电影。

而不是真正要去讲一个好故事的电影。

中国不缺好演员,不缺好导演,缺的一直都是好剧本,好故事。

希望我们可以让那些讲好故事的电影挣钱。

而不是一个个连个故事都讲不好的电影挣的盆满钵满。

这样我们只会离好电影越来越远。

 4 ) 冷特真的没有任何意义吗?

电影开始没多久,陈赫演的冷特以一句“谁是贾晓玲”出场,看惯了老套穿越剧情的我就猜冷特估计就是贾晓玲的亲生爸爸了,直到最后真爸爸出现…那么冷特这个角色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仿佛剔除了他故事也能照样进行,甚至可以说整个故事里他只与贾晓玲有一定联系和牵绊。

直到我看到一个提问“贾晓玲只跟别人说了自己叫晓玲,但是冷特却一出场就问‘谁是贾晓玲’?

”,我突然明白这个几乎可以成为男主角的冷特其实就是虚构的。

整个故事可以说更像一个梦,一个李焕英弥留之际做的想弥补贾晓玲的梦,而冷特其实就是妈妈梦中的女婿(好归宿可能更贴切一点),一个懂她女儿、愿意帮她女儿、爱他女儿的人…也是李焕英心中以后可能会给贾晓玲幸福的人。

(来自一个工科生的粗浅解读,可能有很多地方大家觉得有矛盾,也希望大家指出,同时也希望贾玲能找到幸福,嘿嘿)

 5 ) 原来我们穷其一生,也记不住妈妈的脸

作者: 海宁 看完《你好,李焕英》是在下午四点,走出影院之后,看着空荡荡的北京,脑海里一直在循环电影接近结尾时的一句歌词:“如果有一天,你懂得了忧伤,只要一想起她,就能睡得香甜。

”想要打电话给妈妈,但就在拨出号码的那一刻,我停了下来。

我好像有些不记得,妈妈年轻的时候长什么样子了。

有一年夏天,酷热难耐,爸妈不在家。

我为了偷偷看电视,躲在房间里假装学习。

妈妈突然推门进来,我还没来得及开始表演写作业,就看到她已经剪掉了辫子,换成了干脆利落的短发。

我愣是没认出来。

妈妈没有责怪我偷偷看电视。

但我却不敢问她怎么把头发剪了。

妈妈没有责怪我偷偷看电视。

但我却不敢问她怎么把头发剪了。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这件事,包括那天的阳光,知了鸣叫的声音,妈妈匆匆回来又迅速离开的背影。

但我怎么也想不起来,妈妈在那个时候年轻的样子,脑海里总是被现在的她所覆盖,是一张日渐衰老的脸。

原来我们穷其一生也记不住一张脸,哪怕这个人是妈妈。

我是在看完《你好,李焕英》的时候意识到这件事情的,眼泪猝不及防地涌了上来。

《你好,李焕英》的故事很简单。

贾晓玲是一个长相普通,学习一般的女孩子。

她一心想要成为妈妈的骄傲,让妈妈高兴。

但还没来得及为妈妈做些什么,妈妈就在一次车祸中昏迷。

在情绪崩溃的状态下,贾晓玲意外地穿越到了1981年,并与年轻时的母亲李焕英相遇了。

穿越的故事很常见,主人公穿越到某一个时空,利用已知的信息,改写人物的生活轨迹乃至命运走向。

唯一的不同,可能就是故事最后是以喜剧还是悲剧收尾。

仅此而已。

贾晓玲从2001年穿越到1981年之后,意识到自己可以凭借着对未来已知的信息“让妈妈高兴”,并试图去改变妈妈的生活。

贾晓玲帮助妈妈李焕英成为厂里第一个买到电视机的人,鼓励妈妈和其他队友参加比赛,虽然没能拿到冠军,但获得了厂长的认可。

厂长把儿子沈光林介绍给了李焕英。

沈光林其实也喜欢李焕英,但不知道该怎么接近她。

贾晓玲知道这一切后,认为妈妈和沈光林在一起就能过得更幸福,便决定“牺牲”自己,费尽心思地撮合二人。

贾晓玲的每一次尝试,每一次努力,李焕英都看在眼里。

这些尝试虽然没能改变李焕英的人生轨迹,但却让母女二人之间的感情更加紧密。

她确实做到了“让妈妈高兴”,只是这份快乐就像昙花,包裹着它的是夜晚,是疼痛的遗憾。

因为“母爱的底色是残酷,成长的代价是遗憾”,故事越试图去躲避,反倒使得最终遗憾来临之时,疼痛扩张得愈加猛烈。

李焕英的人生并没有改变。

她明明可以选择厂长的儿子,让自己活得更轻松,也明明知道放弃对她而言,意味着注定的辛苦,但她还是选择了原来的那条路。

我们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去了解,妈妈年轻的时候也曾是天真无邪的少女,也曾拥有无话不说的姐妹淘、懵懂的初恋、生活的苦恼。

但我们却没有机会亲眼目睹这一切,只能记得妈妈在时间的流动中,被迫变成无趣严厉的大人的模样。

即便如此,妈妈还是义无反顾。

就像小酒馆的那场戏中,母女二人所聊的那样:“我未来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

”这太让人感动,也太让人难过了。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带着爸妈去看了这部电影。

有个朋友说,前半段爸妈看得哈哈大笑,但是到了后半段,妈妈就一直掉眼泪,就连沉默寡言、早已做好心理准备的爸爸,也还是在走出影厅前,红了眼眶。

我们明明知道故事的走向,也明明可以猜到影片的结尾,但为什么还是会在最后一刻,彻底沦为眼泪的俘虏呢?

可能是因为电影圆了我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梦。

谁不希望亲眼目睹妈妈年轻时候的模样?

谁不想要了解妈妈年轻时候的想法与追求?

谁又不希望让妈妈一直高兴呢?

借助《你好,李焕英》,我们看到了妈妈年轻时候神采飞扬的样子,也想起了妈妈为了生活奔波忙碌的样子。

我们也像故事里的贾晓玲一样,希望妈妈重新活一次,不要那么辛苦,不要把全部青春奉献给家庭,偶尔也为自己活一次。

可残酷的是,妈妈不接受这样的改变,她只希望你健康快乐。

而我们慢慢长大以后,远离家乡,有了自己的生活,想要与妈妈接近,却没有了足够的时间,只能心里默默期待着遗憾晚一点到来。

我这才明白,《你好,李焕英》不仅表达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也是在表达想要弥补这种遗憾,但却无能为力的崩溃。

这是一部即使被剧透,也丝毫不影响代入感,并能很快沉浸其中的电影。

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朋友,虽然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还是被片中真实且具感染力的细节所打败。

故事结尾以记录形式的镜头,展现妈妈为了照顾孩子而辛苦付出的样子,为了让孩子不担心而撒点小谎的样子,还有,妈妈日渐衰老的样子。

我们活在那一刻时,是永远看不到这一幕的。

毕竟这不过是母亲所拥有的众多“超能力”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而已。

贾玲以喜剧的方式呈现了如此悲伤的一个故事,以至于等到故事结尾,越是难忘的喜剧段落,就越像是一个刻痕,提醒着我们妈妈在年轻时候,笑得可以有多甜,但她宁愿放弃这一切。

我承认,我真的做不到如此像妈妈爱我一样爱她。

悲伤如同洪水一般袭来,我毫无反击之力。

冷静下来,我当然得承认,《你好,李焕英》作为贾玲第一部执导的作品,为了突出喜剧效果,还是存在一些细节逻辑问题,但这不妨碍大家沉浸其中,笑得开怀,哭得稀里哗啦。

真诚的笨拙,有时候有超出寻常的力量。

因为这部电影,我意识到我好像已经不记得妈妈年轻时候的样子了。

外婆那么早就去世,妈妈是怎样孤独地长大的?

早早嫁人之后,奋不顾身地把所有的爱都给出去,有没有让她不那么孤独?

我甚至不想再问,如果妈妈回到年轻的时候,会不会重新对自己的人生做一次选择。

不会有任何改变的,毫无疑问。

她也是第一次做妈妈,但她却是这么出色的妈妈。

以前我常常忘记。

以后我会记得的。

你好,李焕英。

谢谢你,李焕英。

 6 ) “欢乐喜剧人们”会代表中国喜剧电影吗?

2021年2月12日 星期五 沈阳大年初一电影院又复活了。

《唐人街探案3》应该会在上映首日就突破10亿票房。

10亿票房在5年前是不可想象的票房体量。

而在疫情下的2021年,只不过是1天的成绩。

中国这个超级大票仓的潜力还在持续开发。

这个春节档又是四国争霸大乱斗《唐探3》《你好,李焕英》《刺杀小说家》《人潮汹涌》这四部电影目前谁胜谁负不好说。

因为其中三部已经预约出去了,所以只能选择在初一去看《你好,李焕英》这是部自带流量的IP,这得力于贾玲在《喜剧总动员》中使用的必杀技。

这个综艺已经搞出套路,而且改变了中国喜剧的定义。

先甩段子,再强行煽情上高度。

让人如鲠在喉,还不知道能说些什么。

这也是为什么小沈阳说自己不会再参演小品的原因。

这种模式,或者套路。

简单又好用。

导致的结果是观众审美疲劳,实在是哭的太累。

因为不哭觉得对不起演员。

慢慢的小品没意思,小品真无聊。

成了观众对小品这个圈子的多数评价。

这个结果,就是参加《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所有团队“努力”的结果。

因为那是一场竞赛,需要获得投票,只能从脑袋顶上往下砸观众的情绪。

而这种在那个场合百利无一害的做法,正在悄悄的毁掉小品,这个曾经让我们充满期待的节目类型。

贾玲搬出了她的妈妈,那部作品的口碑相当好,也确实催泪。

从那以后,全国人民都知道贾玲的妈妈叫李焕英。

那个小品也成了这部电影最好的预告片。

和开心麻花一样。

把一部舞台剧作品搬到大银幕上,是需要勇气的。

因为看似相通的东西,却有着千里之外的差异。

开心麻花没有解决好的。

作为第一次当导演的贾玲自然也解决不好。

即使把电影拍出小品剧,现在也没有人能挑出什么毛病。

可能自己也都没有发现哪儿有问题。

贾玲团队产出的作品是完完全全的舞台剧作品。

很多包袱都是靠语言抖出来的,而不是靠镜头。

别忘了,贾玲的师傅是冯巩,而且也是相声出身。

如果说语言类节目搬到银幕属于多此一举或者格格不入,可能是说严重了。

毕竟普通观众是看不出来其中差别的。

只有爱挑骨头的进阶观众才会盯住这个使劲开炮吧。

那么从观众的视角带入《你好,李焕英》。

这确实是一部比较“好哭”的作品。

这一点和小品一样,不用意外。

能去抢票看这个电影的观众,也是想要获得笑中带泪的感受的。

贾玲和李焕英成功了。

如果不是最后强加反转,做出《开心鬼上身》的效果,可能这个作品会更完整些吧。

强加上反转,让人觉得炫技不足,还漏了马脚。

不能说是模仿,只是觉得没有必要。

如果不出意外,这部电影在春节档中应该是属于高口碑的作品,想想贾玲会借着她的电影处女作打入电影圈会是什么结果,大碗和麻花能不能共生共荣,还是像《欢乐喜剧人》/《喜剧总动员》一样“共创“中国喜剧电影的美好未来。

我们不得而知。

李焕英能让我们更高兴?

但和大鹏的《吉祥如意》一样,拍电影逐渐变成了有钱人的自我表达渠道。

创作者有了资本,就可以让所有观众跟着自己共情。

我妈就是你妈。

我哭就是你哭。

这是让人羡慕的成就。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自以为在消费明星们自身的故事。

其实,我们本身也是作品创作者最大的消费品。

情绪也是一种商品。

 7 ) 贾玲的缺憾与真心

好久没有看到一部电影,想要去写一篇长评了。

电影看完后,我发微信给在老家的哥哥,“你带妈去看看这个电影吧。

”哥哥问:“贾玲不是演小品的吗,她还拍电影?

”我回:“是啊……你就带妈看看,就知道了。

”之所以如此坚持,一个缘由是因为母亲很喜欢贾玲。

往年在家过年,我都会陪母亲看电视,只要是出现贾玲,她就咯咯咯笑,有时候我并没有觉得有多好笑,她还是笑个不停。

我问她原因,她说:“这个女伢儿几喜庆!

圆圆脸,胖胖身,笑起来叫人高兴,脾气性格应该也不错。

反正她一出来,我就想笑。

” 另外一个缘故也跟母亲喜欢的有关。

2016年我跟母亲看一档喜剧综艺节目,记得是郭德纲主持,贾玲也参加了。

有一期,贾玲参演了一个小品叫《你好,李焕英》。

我当时心想李焕英是谁,看节目才知道是贾玲的母亲。

这个小品一开始,是年迈的李焕英追着贾玲跑,忽然间传来刺耳的车祸撞击声——李焕英被撞死了。

现实中的贾玲妈妈是意外去世的,去世时只有48岁,还没有到老年。

而贾玲这个小品,却幻想着年迈的李焕英该是怎么样的,也幻想着年轻时的李焕英追逐爱情是怎么样的……我没想到在一个喜剧舞台上,看到这么一个悲伤的作品。

回头看母亲时,她在偷偷地抹眼泪。

我不敢去想失去母亲是怎样的情形。

小品里,李焕英喊着贾玲小名,而我母亲喊我吃饭时是这样的,“庆儿哎——”我有时候为了多听几声,没有回应,她会继续喊,“庆儿哎——下来吃饭啦!

”我下楼时,她听不到,又喊,“弟儿哎——下来啦——”此时我会突然心里隐隐作痛,这样的喊声我不知道还能听多久。

我想录下来,可我知道如果失去了她,我没有勇气去听。

一面我在乎跟她相处的每一刻,一面总有一天她会离开我,这些记忆会沉重无比。

我想起在贾玲的声音记忆中,一定会有她母亲一声又一声叫她小名的呼唤声。

但母亲不在了,这一声声呼唤有多深情,心中就会有多痛。

拍一部关于母亲的电影,对于贾玲来说就是一种弥补缺憾的方式。

这部电影从小品生发而来,重回过去,回到母亲李焕英结婚之前的岁月。

小品因为条件有限,所以难免仓促,而电影可以做得更为立体丰富,也能更好地让演员表演,影片之所以能打动我,是因为演员们的“真”。

我非常喜欢演员张小斐,她笑起来非常有魅力,对人物情绪的拿捏也相当不错。

而贾玲的“真”,不在于表演,而是真实的情感流露。

她对着张小斐饰演的李焕英说的那些话,其实是对真实的李焕英所说。

这些话李焕英再也听不到了,心里因而永远空了一大块,所以要在电影里填补起来。

看这部电影,可以这样说:前面笑得有多开心,后面哭得就有多惨。

这是贾玲的处女作,却并不幼稚。

她在剧中精心设计的喜剧包袱和桥段,真的是能逗笑全校。

我在看电影时,跟着全场人一起哈哈大笑。

而到了后面的翻转,情感冲击力是非常巨大的。

贾玲一边往回跑,一边回放着之前种种画面,全场又随之唏嘘不已。

能做到笑泪交织、笑中带泪,泪中含笑,是很不容易的。

我觉得贾玲是做到了。

我那时候在想,要是母亲能坐在我身边一起看这部电影该多好。

她一定也会跟我一样又笑又哭的吧。

我记得之前又一次采访,贾玲说自从有了那个小品之后,她觉得可以去直面妈妈离世的事情了,心里松快了很多。

我想这次的电影,算是一次了结。

虽然人已经永远不在了,遗憾也会永远会有,但心可以不用那么作痛了。

毕竟,眼泪都留在了电影里,生活还会继续下去。

 8 ) 希望每一个平凡的母亲不必伟大

过年了大家基本也回家和妈呛几天了,这时候去电影院看看电影难免啊要哭一回鼻子。

简单的说,贾玲还是拍出了大多数家庭的问题引发了广大子女的共情,注意是子女,而不是父母。

父母们没那么矫情。

我是一个从事一点喜剧行业的妈宝男,所以看这部片子我的感触可能要特别一些。

毕竟是喜剧电影,笑点铺陈和演绎我都是满意的,如果电影把结尾删除掉我甚至认为是更好的。

为什么?

因为最终反转让母亲也穿越虽然感人,但是逻辑是不通顺的,不能细品,细品bug就多了。

比如:晓玲是82年出生,在千禧年办的升学宴,李焕英的死对头王琴来宴席装逼,说自己女儿是UCLA导演系毕业在好莱坞当导演,不出意外的话,王琴的孩子要比晓玲大四岁,对么?

但是穿越回81年后,王琴也是没生孩子的状态。

我们当然可以说是中年妇女来这种场合装逼往回圆。

还有晓玲的补丁在我看来是最大的bug。

晓玲是穿着乞丐裤穿越回来的,李焕英作为一个也是穿越回来的人怎么会不知道年轻人穿这个是为了时尚呢?

以至于贾玲通过补丁这件事往回推导母亲也穿越了,这就很奇怪了。

因为只有80年代的李焕英会想着给贾玲缝裤子。

李焕英前后的对贾玲态度是割裂的。

我们都会在家听出茧子的话“你什么时候能有出息?

”翻译过来就是“你什么时候能混成个人上人?

”。

而影片结尾时候又变成了“你只要健康快乐就行”,母亲前后态度的转变恰恰是中国式母亲无法被餍足的渴望,这也是大多数家庭痛苦的根源。

我妈到现在也说,你当时就是不好好学习。

你要是好好学习balabala。

我确实不够优秀,只是一个普通学校研究生毕业。

但我如果跟我妈提起上学的时候每到升学时我总要生一场大病,我妈便会说“健健康康比啥都强啊”。

这种退而求其次的话术,映射着一个永不满足的深渊。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是自我讨厌的。

我害怕别人对我好,因为我觉得不值得。

每当别人对我好我都害怕想要逃避。

我记得高中喜欢的女孩子在我向她表白后,她送我一个会走路的闹钟和一个小袋子各种各样的笔。

我很喜欢,但我不敢打开礼物的盒子,笔也从来不敢用,她送我的礼物被我放到抽屉深处。

那是我第一次在爱情里逃避,逃避着她对我的好与对我的喜欢,这一逃避就是十多年。

我不知到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听过父母说出那样的话“如果不生你,我和你爸&妈的生活得可好了”那是我最自我厌恶的时刻。

我爱着他们我希望他们过得好而不是有我这个负担。

甚至在父母吵架的时候,我会想他们可以更加潇洒的过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在一个屋檐下互相折磨。

这种痛苦折磨了我很多年。

我不但不信任婚姻也开始自己讨厌自己。

没有自信觉得自己不配被人喜爱,因为被人爱总是不舒服的,付出如果没有报偿便是一种无形的债和枷锁。

我本能的表达爱的方式也是盲目对对方好和满足对方的各种期待。

不断努力的讨好对方,笨拙费力只敢逃避而不敢去说一句拒绝。

直到去年末、今年初我才慢慢理解爱是宽容、支持和理解,但我已经错过了太多也错了太多。

这一切,遗憾又庆幸。

遗憾的太多,只能庆幸自己终于知道了怎么去爱。

影片结束整个电影院很多人哭作一团,让我深深感觉这部电影是贾玲团队和观众一同完成的。

看到大家对这部电影的高评价也让我觉得这届观众真的没有回过味来。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见到过自己母亲哭。

在我印象深刻有两次。

第一次是前几年,我妈喝了几杯酒喝多了情绪难以自抑,在餐桌哭号起来,说我童年是多么听话可爱,一转眼孩子长大了便不再听话了。

那时我也有了一些自我意识,不可能和母亲的期待一模一样。

我母亲朝三暮四,今天觉得从事科研好,明天觉得我应该学中医,后天认为我应该深耕传统文化,她有各种情绪和不切实际的理想,能满足她的只有平行世界。

第二次是今年过年,我爸把我奶奶接到了家里过年。

我奶奶身为家里的老祖宗,自然是享受我爸的照顾。

而我妈的家庭的最大期待便是母慈子孝。

可是婆媳关系是权力关系不睦是常事,我妈觉得自己尽了孝而母却不够慈,这给她带来深深的委屈,一度放声大哭。

带着这种传统思想的中国式家庭里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也没有一个人不是施害者。

我毫不质疑贾玲对于这部电影感情的真诚。

也不会怀疑李焕英的母爱。

而身为子女的我们有的一些也开始慢慢走上称为人父人母的道路,这一切有尽头么?

尤其是当一些观众回到家里,再次听到父母对于子女婚姻和事业的焦虑开始对子女施压催婚和成就时,有多少子女除了自怨自艾和委屈而毫无对策。

我真实的盼望每一个母亲,不必凭借着牺牲的精神为父母期冀子女回报而苦苦付出。

让每一个母亲甘于平凡而不必伟大,做一个自信快乐的母亲,而不是日夜操劳的老母亲。

不必盼着自己的子女使劲的做一个人上人,大家都是人何必踩在别人都上才能觉得舒服快乐呢?

我真实的盼望每一个子女能打破迷茫找到生活的方向和目标,自信自爱的活着不去委屈自己满足别人的期待。

人活一辈子怪不容易,健康快乐就挺难的,又何必追求那么多呢?

最后打打拳。

贾玲的爸爸在电影里无论是在追求李焕英还是在教育子女时都是个隐藏人物。

这种丧偶式育儿是非常不被称道的。

她爸在电影里都干了些啥,在酒席喝酒吹牛;领个结婚证。

真就觉得有没有他一个样,虽然这是歌颂母亲的电影,但是李焕英不是单亲母亲吧?

大多数父亲不仅在电影里更是在家庭里失位&失职。

而这种家庭正是产生母亲们默默承受剥削、享受剥削的罪恶温床。

希望年轻人们站出来,而不是哭成一团后继续牺牲自己为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大锅炉默默添柴。

 9 ) “票房高并不代表电影质量好”放在这正好

我以前很喜欢在豆瓣上搜高于8分的电影。

但是对于这个高于8分的电影我有如下感叹。

1. 正如我的短评里所说,让我打一星的主要原因是,我不理解 “王琴做了什么不道德的事还是说了什么不道德的话,要逼出李焕英和闺蜜的恶言恶语?

当众说一个上火的人嘴里有味像脚臭”。

我get不到这为什么能成为笑点。

我想到的是电影的确要展现人物的真实,但是全篇故事的堆积,并没有让我看到一个立体的人物。

这种让人反感的对话更没让我觉得这是体现人物的真实?

贾玲妈妈的真实在贾玲心里就是这种“尖酸刻薄”?

2. 我被《侍神令》的奇妙世界,被再度合作的周迅陈坤,可爱调皮单纯又重情重义的侍神们感动到了;《发财日记》让我看到小人物混在大城市的不容易,从宋小宝身上看到人性的善良,从沙溢身上看到人性的复杂;从《你好,李焕英》,我看到母女故事的堆积,看到令人反感的低俗恶俗笑点。

(敢问各种吹嘘被这部电影看哭的打高分者们,这电影里的故事比我们自己和自己妈妈之间的故事,感动在哪?

这电影的抒情表现又高明在哪?

3. 我很喜欢在王牌对王牌的沈腾和贾玲。

小品演员贾玲什么时候抽时间学的电影导演的专业知识?

一部好的电影是否需要导演的专业知识?

我个人在看小品和看电影时的心境是不一样的。

但是看这部“电影”时,我并没觉得这部电影和我平常看的小品有什么区别。

最后希望,以后无聊时搜豆瓣8分以上电影,能看到的是真正让人有感动,惊喜,惊讶,有触动的好电影。

 10 ) 如果我妈生的不是我,是不是会过得更幸福?

《你好,李焕英》:如果我妈生的不是我,是不是会过得更幸福?

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假如有一个按钮,按下它之后,你就会从此消失,而你的母亲会过上富裕的生活,还会有一个高学历、高收入的女儿,你会按下它吗?

这就是《李焕英》中提出的问题。

《李焕英》豆瓣开分8.1分,目前已经涨到8.3分了。

说实话,《李焕英》8.3分的评分是有一点虚高的。

它的确有很多缺点,比如它像一个小品,比如有些笑点还是处理得不够好,再比如有些角色不够立体,像是工具人。

但它扎实的剧本,以及创作者的一片真诚足以弥补这些缺点,让它成为今年春节档最好的一部。

除此之外,最后的一个大反转也是加分项,让整部电影上升了好几个档次。

电影开始是贾晓玲前20年的经历的回顾,贾晓玲这20年是碌碌无为,而王琴阿姨的女儿沈婷婷却在美国学导演,月薪八万,所以贾晓玲最大的愿望就是为母亲李焕英争一口气。

然而这一天还没到来,李焕英就遭遇车祸去世了。

与此同时,贾晓玲发现自己竟然穿越到了1981年,也就是她出生的前一年,见到了年轻时的李焕英。

随后,贾晓玲遇到了冷特。

冷特和贾晓玲有着相似的经历,他从没让母亲省心过一次,从没做过一件让母亲高兴的事,所以他说:如果我妈生的不是我,一定会过得比现在幸福吧。

电影的第一幕像是《夏洛特烦恼》或者《回到未来》,是喜剧片。

从这个时候剧情就朝着《蝴蝶效应》发展了,表面上仍然是喜剧片,但内核是很丧的。

看过《蝴蝶效应》的都知道,男主角觉得自己活着就是个错误,所以他穿越到了自己还是胎儿的时候,然后用脐带勒死了自己。

《李焕英》也差不多。

贾晓玲一直不知道老天爷让她穿越的意义是什么,正是因为遇到冷特,她终于明白,她穿越的意义就是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为什么王琴混得那么好,因为当年她嫁给了厂长的儿子沈光林。

所以贾晓玲决定撮合李焕英和沈光林,一旦他们结婚了,李焕英以后就会成为一个富婆,还会有一个像沈婷婷一样的女儿。

但这么做的代价是,贾晓玲自己就会消失。

因为贾晓玲的父亲是贾文田,既然李焕英没有和贾文田结婚,那么贾晓玲也会不复存在。

贾晓玲自认为从未为母亲争过一口气,所以她决定牺牲自己,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

贾晓玲撮合李焕英和沈光林这段有很多笑点,但如果你能透过这些笑点看到它背后的故事,你会发现它是很扎心的。

因为它体现了贾晓玲的自卑和丧,她觉得自己活着什么用都没有,她凭借自己无法让母亲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她才想出这个办法来帮助母亲改变命运。

像沈婷婷那样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像贾晓玲这样的普通人。

所以贾晓玲撮合李焕英和沈光林的决定让无数网友都感慨万千。

以至于看了《李焕英》后,很多网友都说:如果母亲生的不是我,她是不是会过得更幸福。

所以这就回到了本文开头的问题:假如有一个按钮,按下它之后,你就会从此消失,但你的母亲会过上富裕的生活,还会有一个高学历、高收入的女儿,你会按下它吗?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按钮,我很有可能会按下它。

但电影想要表达的主题并不是如果你妈生的不是你,她就会过得更幸福。

而是,你的母亲觉得有你这样的儿女,就已经很幸福了。

当这个按钮真正出现后,贾晓玲也想按下它,但她却发现按不动,仿佛按钮的另一端有一股阻力阻止她按下按钮,后来她才发现,这股阻力正是来自李焕英。

这一切并没有按照贾晓玲的计划进行,李焕英并没有和沈光林在一起,而是和相爱了三年的贾文田领了证。

贾晓玲不理解为什么母亲不和厂长的儿子在一起,而是选择了一个烧锅炉的工人。

这时,她才意外发现,不仅仅是她穿越到了1981年,李焕英也穿越到了1981年。

贾晓玲知道,假如李焕英嫁给沈光林,以后会过得很好,至少物质上更好,这就是她撮合李焕英和沈光林的原因。

其实李焕英也知道这点,但她还是选择了贾文田,因为她真正爱的是贾文田。

更重要的是,假如她嫁给了沈光林,贾晓玲就不复存在了。

就算将来她会享尽荣华富贵,就算将来她会有一个月薪八万的女儿,那个人也不是贾晓玲了。

李焕英的选择在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

假如老天爷给我们的母亲第二次机会,她们可以嫁给富二代,不过代价是她们会失去我们,她们肯定是不会同意的。

电影一开头就说王琴很爱炫耀,炫耀自己多么有钱,炫耀女儿多么有能力。

再加上这又是穿越片,本以为这是讲述贾晓玲利用“超前思维”帮助母亲发家致富的故事,结局是李焕英成了富婆,贾晓玲也成了有为青年。

但事实是相反的,最后李焕英还是选择了贾文田,还是生下了贾晓玲,最后还是遭遇车祸去世……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唯一的改变是当年厂里第一个买电视机的人从王琴变为了李焕英。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电影并不是想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可以穿越,我们就可以改变命运,就可以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电影想表达的是,其实我们已经很幸福了,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

贾晓玲也是在这时才明白,老天给她穿越的机会,并不是要她改变什么,而是让她利用这个机会再陪陪母亲。

以前贾晓玲以为和母亲相处的时间还有很多,有的是时间,但当她回过神来,母亲已经离开了。

我们又何尝不是第二个贾晓玲,我们总是忙于工作,总是想先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后再去陪伴母亲,总是觉得还有几十年的时间,就算现在不陪伴她们,以后还有机会。

但我们错了,母亲根本不需要我们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她们更需要的是我们不要让工作占据所有的时间,而是抽出哪怕一天两天的时间陪伴她们。

还记得贾晓玲和李焕英在饭店的对话吗,贾晓玲说她会看相,她看到李焕英未来的女儿会出国留学,而且收入很高。

而李焕英说,我的女儿,我就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其实天下母亲都是如此。

如果我们能功成名就当然更好,但功成名就是可遇不可求的。

如果我们没有功成名就,难道她们就会觉得我们不配做她们的儿女吗?

事实是无论我们贫穷还是富贵,成功还是平凡,她们都会以我们为傲。

因为重要的不是我们做出多大的成就,重要的是“我们”。

你说李焕英羡慕王琴吗,那肯定是羡慕的。

但如果你问她愿不愿意成为王琴,成为沈婷婷的母亲,她肯定就不愿意了,因为沈婷婷再有出息也是“别人家的孩子”,而贾晓玲才是她亲生的。

有人说《李焕英》是女版《夏洛特烦恼》,但两部电影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夏洛特烦恼》中,夏洛利用超前思维成为了歌星,从而发家致富。

不仅仅是《夏洛特烦恼》,大部分穿越片都是如此,主角已经提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就可以改变命运。

而《李焕英》却反其道而行之。

李焕英明明知道嫁给沈光林会过得更好,但她还是选择了走老路。

贾晓玲自认为从来没有为母亲争过一口气,但李焕英不是这么想的,她觉得现在已经很幸福了。

她不需要有一个富二代老公,她也不需要“别人家的孩子”,她觉得有贾文田和贾晓玲就足够了。

或许贾晓玲没有“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但她才是李焕英的亲生女儿,她是不可替代的,正如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可替代的。

贾晓玲和母亲一起生活了二十年,她自以为很了解母亲,但其实她和母亲的三观是有很大区别的。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穿越,她才终于明白,以前的她根本不懂母亲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我们看《李焕英》看哭了,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以为一定要考上清华北大、毕业后进入腾讯阿里才算是为母亲争气。

而她们想的却是,只要我们健康快乐,她们就心满意足了。

《你好,李焕英》短评

“可是我妈还不会缝啊” 自此开始眼泪止不住。

7分钟前
  • 舒城
  • 力荐

电影一旦入了真情 讨论技法之类的似乎就落了下乘

12分钟前
  • ... ...
  • 推荐

“我的女儿,只要她健康快乐就行了。”本来以为只是贾晓玲穿越回了1981年,没想到原来2001年的李焕英也穿越回了20年前,这里真的设计得太巧妙了。重来一回,李焕英还是会选择当玲儿的妈妈啊。开头李焕英看见从天而降的玲儿,下意识地就要去接住玲儿,这就是母爱吧。这种感情可能真的只有母女会懂吧。前半部分贾玲沈腾真的好好笑哈哈哈哈哈哈哈。贾玲在影片里用了好几次华仔的歌,不愧是华仔的真爱粉。啊对,通过黑白照片染色这一方式呈现画面也蛮有创意。哭笑交叉的一部电影。

14分钟前
  • 今天晴天
  • 力荐

这种垃圾为什么会火,为什么!

16分钟前
  • 落日地平线
  • 很差

因为在隔壁唐探3的对比之下,我必须给李焕英一百零一分。当然这个电影很多笑点是有点像小品,但是这不比隔壁屎尿屁好看多了?我就踩一捧一了,我就要高举李焕英大旗,赶紧给我冲冲冲!票房超过隔壁吧,要不然我会气死。“妈,你怎么那么爱笑啊。”“因为妈生了你啊。”“你以为你很爱妈妈了,但其实妈妈比你想象地更爱你。”(另外建议陈思诚来学习一下什么是母爱,学习一下人家最后半小时是怎么升华怎么反转的。)

17分钟前
  • 力荐

口罩都给我哭湿了。

18分钟前
  • 看電影的人
  • 力荐

5分。低配版《夏洛特烦恼》,二者相比,贾玲几乎没有拿‘回到过去’这件事做文章的野心,更多的只是想写好这封弥补曾经遗憾的给妈妈的情书。它很走心,比去年的《囧妈》更适合讲母亲与下一代关系的这个议题,结尾也努力营造了上佳的催泪效果,但从电影这个维度来说,只靠最后那一重(立意很好但实际上与情节可以贴合得更好)的小反转,还是远远不够的。多1分给沈腾这回还算配得上男演员一番的戏份。

21分钟前
  • Dr.Ray
  • 较差

没有预料到的剧情,大年初一大家一起在电影院哭一场(⸝⸝⸝ᵒ̴̶̥́ ⌑ ᵒ̴̶̣̥̀⸝⸝⸝)所以她妈到底有没有想过走另一条路呢贾玲不知道也没人会知道了。

25分钟前
  • Kiiiii
  • 推荐

散场以后我挎着妈妈散步回家,我想着她,她应该想着她妈妈吧。

28分钟前
  • 金惠子
  • 力荐

未来可作为中国版“是电影(Film)也不是电影(Cinema)”的绝佳例证。

31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较差

不知道有多尴尬 全程尬笑

32分钟前
  • 潘汝良
  • 很差

放在大过年,大年初一给老子哭????为什么喜剧一定要哭!不哭不行嘛??

34分钟前
  • 遇見小怪獸🌈
  • 较差

3.5吧 我准备好了纸巾却没用上

38分钟前
  • 东漫碎
  • 还行

3.5 贾玲以年代穿越设定+温情喜剧的形式,为自己离开的母亲打造了一场缅爱的仪式。笑梗包袱,不仅是裹住内在情感的调和剂,也是一种回望心中伤口时的疗愈方式,对创作者与观众之间有着双向互通的意义。时空错位的背后,是已然失去的遗憾。唯一一部带妈妈看的春节档电影,确实是个应景的选择,她全程情感代入到了跌宕起伏的地步。

39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真诚打动内心,没办法客观评价

42分钟前
  • Ne.
  • 力荐

知道妈妈也穿越回去的时候,脑子里只是反复闪过她攥着被撕成两片的结婚证说“你怎么就不相信我觉得我这辈子就是很幸福呢”,原来这句话不是23岁的英子说给19岁的晓玲听的,是43岁的英子说给自己女儿听的。我妈也是这样,一直把健康快乐放在嘴边。我多幸运啊,我是我妈妈的女儿。

44分钟前
  • 吃李子不吐皮
  • 力荐

感谢贾导。感谢李阿姨,是您的女儿在开局落后15亿的情况下,阻止了《唐3》这种烂片成为2021年春节档票房冠军,她永远是您的骄傲。

45分钟前
  • 高不帅
  • 力荐

过誉了真的。。。大概就是贾玲小品集锦+王牌对王牌煽情套路。

46分钟前
  • 敖厂长
  • 较差

得比唐3低两分

49分钟前
  • kiki
  • 很差

前面一个半小时三星,后面半小时五星,眼泪水真是摥勿牢

53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