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的妻子
Жена Чайковского,安东尼娜,柴可夫斯基之妻(港),Антонина,Tchaikovsky’s Wife
导演: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
主演:阿丽奥娜·米哈伊洛娃,奥丁·兰德·拜伦,菲利普·阿德耶夫,叶卡捷琳娜·埃尔米什娜,娜塔莉亚·帕夫伦科娃,尼基塔·埃列涅夫,亚历山大·戈尔奇林,瓦尔瓦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法国,瑞士语言:俄语,法语,意大利语年份:2022
简介:美丽的少女安东尼娜某次在一场聚会上,被彼得柴可夫斯基指尖的美妙琴音吸引,并对他一见锺情。从此以后,“当柴可夫斯基的妻子”成为她人生最大的渴望,她不断写信、大胆表达爱意的行径终于得到柴可夫斯基的注意。饱受同志传言所苦,正面临财务危机的柴可夫斯基,在多方考察下,终于选择向这个疯狂迷恋自己、可提供庞大金援的女性求婚。然..详细 >
整部片都是葬礼的质感。
5/10 恋爱脑到这种程度真够疯的
场场精彩,一口气到最后。谢列塑造了一个非常复杂、坚毅、美好但又无奈身处东正教文化和男权历史中的“典型”俄罗斯女性形象,爱恨一体到最后甚至分不清是爱情女神还是复仇女神。柴可夫斯基这样一个民族形象能被如此塑造可以说完全是政治性的,也是对同性电影形象的某种反思,无怪谢列会成为(各种意义上的)异见人士。转场已经自成一体,幻觉和死亡之舞无疑从前作和舞台经验中来,也因应了安东尼娜的命运(结尾字幕意味深长啊)。
好瘋的同妻,俄羅斯人也不是個個大嘛
不得不说,柴可夫斯基妻子的选角还挺符合我们女同的审美,让我时不时地想,把她拉入我们的阵营,彻底远离男同的丈夫。
拍得好美,细节满满,一个同妻的独角戏。可怜、热烈又疯魔,前期爱欲无处释放、谨慎卑微,到了后期爱的不再是柴可夫斯基,而成了一种执念,有一种放大的立体。
一个很压抑的同妻故事,你爱上了太阳,又怕太阳灼伤。安东尼娜想要通过一场婚姻获得虚名、改变人生,但反而赔上了自己一生的幸福。更悲哀的是,深陷于自己的执念而不肯放手,两人最终反目成仇、不复相见,即使徒有“柴可夫斯基妻子”的虚名又如何呢?真的幸福吗?值得吗?
不以事件为导向的复杂调度,只留下了时代形迹,却至始至终错失了主角的内在世界。
驚嘆這鏡頭的調度,尤其是用光表現時間的流逝那幾場戲印象深刻。
攝影調度,光影,女主表演,歷史感,整體不愧是名導之作… 最後一場LongTake 穿越夢/潛意識的走廊和房間… 片尾字卡''1877分開後再也沒有見面…'',所以其實整部片和前作[夢流感]一樣,可以看成是一場大型的夢(&數個夢中夢)… (看完後內心OS:做人不要太執著 [大誤]… (2022TPFF)
靠近太阳会被灼伤,飞蛾扑火不值得
它就不该叫安东尼娜,她也不想拥有姓名,XX的妻子就是她的归宿,她也享受着XX的妻子这一头衔,所以片名很好。前半段很好,后半段开始放飞自我后,情感的着落点却没找到,导致后面段落毫无意义。
经过彼得罗夫的流感之后 导演好像没什么技可炫了 快结尾时一个时空转换的长镜头甚至想起了毕赣…但还是蛮好看的 工工整整的学院派 赏心悦目的古装大片
相比导演前两部镜头上克制非常多,但依旧有着非常精彩的单镜头内时空转换。最后一段现实与幻境的长镜头转换最炫技,感觉却也是最露怯的一段。 3.5
曼谷电影节第四部,Central world突发火情没看到结尾挺遗憾的。摄影、调度、表演绝绝子。一个是缄默无言的弯男艺术家,一个是爱得炽烈的直女偏执狂,她们之间无爱可诉。女主角呈现出飞蛾扑火般对丈夫的执念,她面临的遭遇与其说是同妻的悲哀不如看作是女主角自我对信仰崩塌的回避与躲藏,她的执拗证明了她不愿意在爱里枯萎的心性。观众作为上帝视角其实从开片就能察觉出男主gay的身份(初次见面的微表情,迥异的婚礼戏等),这一点削弱了戏剧的反转性,有点可惜。女主角的表现真是灵动而精彩。
ok,视听好,男的帅,女的美,同妻泪。不如说说婚姻
# Cannes 2022
重走老路,将他自以为的那套所谓的美学发挥到极致;反讽、爆裂,只是序曲。
是因为原型在历史上被刻意隐去的关系么?感觉导演有点被这个故事束缚住了,角色的形象相当单薄,同样为爱飞蛾扑火的执着女人形象,《阿黛尔·雨果的故事》早就差不多拍到了头(甚至连收尾的字幕卡都一致!)。导演其实应该发挥自身特色,大胆拍柴可夫斯基的同性情事可能会更有看头。
看芭比看破防的人可以来看看这部,既拍出了一个委曲求全把自己老公视为神的妻子形象,又拍出了一个自私自利伤害他人骗婚男同形象,反正你们两个都有错,这能被提名全靠尺度是吧,俄罗斯是吧,再裸也是男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