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浪青春

漂浪青春,妹狗、竹篙与水莲,Drifting Flowers

主演:赵逸岚,房思瑜,白芝颖,陆弈静,徐丽雯,王学仁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汉语普通话,台语年份:2008

《漂浪青春》剧照

漂浪青春 剧照 NO.1漂浪青春 剧照 NO.2漂浪青春 剧照 NO.3漂浪青春 剧照 NO.4漂浪青春 剧照 NO.5漂浪青春 剧照 NO.6漂浪青春 剧照 NO.13漂浪青春 剧照 NO.14漂浪青春 剧照 NO.15漂浪青春 剧照 NO.16漂浪青春 剧照 NO.17漂浪青春 剧照 NO.18漂浪青春 剧照 NO.19漂浪青春 剧照 NO.20

《漂浪青春》剧情介绍

漂浪青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妹狗,八岁的女孩每日要带盲女歌手姐姐菁菁(房思瑜 饰)去茶室卖唱,新乐手竹篙(赵逸岚 饰)虽是女性,可从打扮到做派都是男性的模式。妹狗对竹篙萌生了朦胧的情意,可是竹篙爱的却是姐姐。 水莲(陆奕静 饰),年轻时选择和Gay阿彦结婚来掩人耳目,垂垂老去时,伴侣阿海已经不在人世,这时罹患艾滋病又遭遇爱人背叛的阿彦投靠她这法定的老妻。水莲此时却将阿彦误认为阿海,要他留在自己身边…… 竹篙,青春的年纪,她却只愿意和女人气的男生阿彦来往。发育的胸部令人气恼,向女生表白又被拒绝。直到遇见夜市舞台上光彩照人的水莲时,竹篙才确定了一些事情……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魁拔之幽弥狂越州异闻录乡村爱情浪漫曲全资进组2乐意为人过来人第二季红色呼叫铃天堂餐馆天有眼调皮小精灵陌上人如玉爱你入胃破刃之剑破冰凤囚凰蔚蓝海岸N°10浴血红颜美国荣耀马来亚三日孤独的我苏莱曼的故事服装设计师冤家变亲家总有一天六个说谎的大学生坏妈妈魔界之龙珠降临震撼性教育桂宝之爆笑闯宇宙

《漂浪青春》长篇影评

 1 ) 你性我性

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导演的前两部电影是《艳光四射歌舞团》和《刺青》,也是同性恋题材,因为导演本身也是,并不避讳。

《刺青》看过已经没印象了,两位主演倒是美女。

这部电影分为相互关联人物关系的三个小故事(故事情节并无关联),每部故事都叙述了一段有点心酸的历程,也许同性恋的朋友们都是要经历很多人世间不平的事情。

前两天,在msn上与一个很优秀的女人聊过几句有关的话题,我还是惊讶当前,很多人对于同性恋的认知的不足,不过也许是认知不多,相对来说,国人对此事的宽容度还是较大的。

看过这类题材的电影也有很多了(蓝宇?

东宫西宫?

游园惊梦?

),我倒是越来越不喜欢它,觉得很多电影在借此炒作,又或者没有说到重点。

而能做好的,《断背山》算是一部了,还有就是《魂断威尼斯》。

 2 ) 现实一种

同志好友,看完个个说酸楚,说震撼,那么我们在因何酸楚,因何震撼。

同志片的导演不太愿意在作品里表现“生活”这么沉重的话题。

同志两个字本身就重千斤,同志的生活更是很难想像和把握好的。

那么就只讨论爱情好不好,复制异性恋的模式,谁都想得出,拍得来。

两人正当青春年华,衣食无忧,现实因素概被忽略,相爱就好了,爱就是全世界。

但是我们的生活不是这样的。

我们当然是爱的动物,否则不会强迫自己面对这超越性别的爱。

我们亦是最无措的一群——当透过爱情的面孔,看到比异性恋更加复杂与沉重的现实压力时:父母的疑虑,出柜后的冲突,甚至与家庭的决裂、出走;朋友的不理解,同事的议论和猜测;更加尖锐的,谁都不愿想的,老了以后怎么办?

我们不是超人,我们想躲,想逃,周美玲拉我们回来,揭开幕布,和我们谈论这个话题。

赤裸裸地,甚至是残忍,但的确是现实的未来一种。

青春的轻狂,中年的迷茫,老年的艰难,都在片中淋漓尽致。

年轻的我们啊,爱上一个女孩是那么容易,轻扶她的腰共歌一曲,带她骑机车去兜兜风,在雨里替她挡寒遮湿,朱唇相碰,炽热难挡。

那时所憧憬的未来,难道不是简单和美妙的吗,“我想要独立生活,以后,找一个我爱的女生。

”“嗯,我也要找到一个可以爱我的人。

”独立生活啊,不顾一切的相爱啊,嗯,还有什么吗?

这就是我们所能够想象的一切,所想要拼命到达的最终美好了。

假结婚是最无奈的选择,大概最初谁也不会主动愿走这条路的。

假结婚不等于是对异性恋的妥协,对口口声声要抗争的传统爱情的屈服吗?

可是为了不分开,这是矢志相爱的同志们最低底限了。

(这个桥段我记得无人用过,李安在《喜宴》里也只是安排gay和直女假结婚,但其实真正选择假结婚的通常是一对拉拉和一对gay,这样两方都有对家庭和社会的交待。

)同志们爱得再烈,也不会有结晶——孩子。

相依为命的两个人,若你先走了,我怎么办?

若我先走了,你又该怎么办?

委屈地活着吗,在怜悯和同情里苟活着吗,两人数十年并肩携手,未惧过任何猜忌和眼光,却在此时,人格都坍塌了。

没有后代,彼此就是对方的血脉,走了一个,根就断了。

未来有很多种可能。

这可能是我们的开始,但并不一定是我们的未来。

p.s. 愿天下所有的同志情侣爱情长久,永志相守。

 3 ) 有谁可以一直 陪在你身边--周美玲《漂流青春》

距离午夜还有若干时段 我观掉播放器 没勇气等完电影最终的音乐结束话说最近看的乱七八糟的电影也有若干部 只有这一部才突然有了点堆字的念头 虽然 我也不知道要堆些什么的好就好象影片中火车驶过 男A在自言自语 我要去哪儿 我也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周美玲,看起来是拍同志电影上了瘾 所谓六色六部 04年的首部什么什么歌舞团并无反响 07年的《刺青》 无论是在台湾还是大陆的各种官方私方论坛 很是小火了一把。

凭心而论 《刺青》浩大的宣传声势中 除了杨丞琳的出位情戏 实在是部很令人泄气的片子。

于是,08年的春天 《漂流青春》再一次从周美玲的手里诞生 介于我对于《刺青》长久的偏见 对《漂》也一贯采取了无视的态度直到所有人说 看吧 《漂》胜过《刺青》起止几倍的出色 在没看影评没了解过任何剧情的前提下 我决定冒险一次 等到了事实告诉我 这一次的冒险还算值得但是说不出话来 在片头幽怨的歌声响起 我就知道了这类文艺片的大致走向 以及它将带给我怎样的夜晚。

但目前看来 还是有点低估的意味。

或者是 它的所有情节都实在太现实了 现实得令人措手不及 这种现实主义在文艺片特有的画质和影像镜头下被夸大地变形 造成的情绪必然是如同被一个突然的巨大打击击中 一段时间内只会呆滞 只有缓和之后才会突然间地感到剧痛 三段式叙事中 最出彩的部分无疑是第二部 有些官网上的评论是“感人的黄昏恋” 笑 不知道是影评人没看得懂还是其他 的确 这部片子的很多一带而过的情节若非了解背景是很难看得清楚明白。

年轻的水莲同女友和小彦及其男友不过是近几年突然流行的“形式婚姻” 很多年之后,水莲的爱人阿海死后,水莲处于疯癫的状态,恰好在此时 小彦由于染上爱滋被男友抛弃 于是小彦---此时已经是老彦了 准备死前看看自己的老友也是形式法律上的妻子水莲, 却被疯癫的水莲误以为阿海回来了。

或者她根本就不承认阿海的死 。

电影中一个细节,水莲在误以为“阿海”回来后,尽管已是颤颤巍巍的老太婆却一直都重新戴起各种不同的耳环。

这是怎样的爱 老彦闭起眼睛会想起几十年前他们四个一起结婚时的情景 因为青春 因为年轻 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不看 以为幸福就是长久 都以为你可以一直陪在我身边 爱的人会死 不爱了会离开 可是有谁可以一直永远都在。

这是影片中老彦发出的疑问 老彦对着水莲喊,你醒醒吧 我不是阿海 他们都不在了 没有人可以一直都在。

他却只能选择陪在水莲身边 两个病人走完最后剩余的一点时间 很多情节很感人 无论是cosplay的情节还是很多不经意的台词 我承认最后看到老彦送给水莲一条挂着发病时紧急联络人标签的手链时 眼睛水会存在 因为那时水莲幸福眼神太伤人 在她那个疯癫的世界里 还以为这是她爱了一生的那个死掉的阿海送她的礼物 。

而老彦正是清楚水莲的这种心态 才要把那个紧急联络的卡片以这种方式交给水莲 他知道这样水莲就永远不会摘下来。

如果说这是“黄昏恋” 实在是搞笑了 试想一个P和一个小O 能搞出“恋”来么 这种官网的说法实在对情感以及影片的巨大亵渎另一个角色竹篙无论从哪个角度或者歌声表演都实在是春春的翻版。

当然我相信这并不是刻意或者影射(笑) 。

很奇怪的是这次我竟然没觉得竹篙和盲女的恋情发展得突兀。

 实在是个进步。

 话说这TP之间莫名其妙突然就爱得死去活来的狗血情节无论是《刺青》还是《蝴蝶》甚至《今年夏天 》等早已经是种国语片的通病了。

或许影评中的现实性也包括了这一点意义。

无论如何 周美玲依靠着《漂流青春》在各大电影节上收获颇丰 也算是08的不枉一年。

的确 从立意到角色到叙事方式乃至拍摄手法 《漂》进步得令人惊奇 我不能说这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好片 不过至少 绝对不是部烂片我们老了之后是怎样 没人知晓 会不会有水莲或者阿彦的悲凉 也无法定论 我们将怎样反复回头看青春漂泊中的恣意妄为 那些爱过的 流逝的 伤害或者欢笑 。

或许这正是周美玲企图告诉观众的最主要意图吧 也正是漂流青春题目本身的含义所在 时光的对比穿梭中 我们能否成为被上帝悲悯的幸运那么假设倘若我以为我爱你 可不可以允许我对你说 「我陪你走到最后 能不能不想太多 会不会牵着手 晚一点才到尽头」

 4 ) 不再时髦的同志

《漂浪青春》是一部奇怪的电影,刚看它并不喜欢;在茶室卖唱的盲女,显然是T的女乐手竹篙,还有盲女的妹妹“妹狗”,卖唱、盲女、同性恋,感觉猎奇的元素太多,算不得一部好电影。

但到影片的第二个故事,看了一半就暗叫厉害,很少有同志片拍到同志们老去以后的生活。

老年阿彦带着一个皮箱,还有艾滋病回到乡下看望老年水莲,后者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有怀旧意义的“老朋友”,虽然配偶栏上她是他的太太。

显然已经老年痴呆的水莲把他当成自己爱人,不停叫他:阿海,你不要穿成这样,太男人了,总要顾忌别人看法。

回头别传到我爸爸耳朵里——她爸爸早已去世,连阿海也都不在。

水莲都不记得了,她只知道爱人又回来了,她说过爱自己一生一世。

她把阿彦打扮成女扮,他们一起坐在长椅上,阿彦被看不惯的少年侮辱,叫他死变态.这样的遭遇,在他们两个的生活里都不稀奇吧?

阿彦穿着红旗袍,被少年们推到地上时,他慢慢抬起头,是被侵蚀过的一张脸,那并不是像前几年大热的那几部同志片里的美少年美少女们的光鲜得意,那是年老色衰、被爱人抛弃、人生走到绝途的一张脸,同志,当然也会老的,而且或许还会更无奈,更残破,以往的同志片都不曾拍到这样一张脸。

荒凉的、不再时髦的、这就是一个终结。

老年阿彦想过离开这里,离开水莲“这个死老太婆”,可是他去哪儿呢?

他在城市里的家,已经被更年轻更强壮的年轻人占据睡床的另一侧。

他老了,还有绝症,他无处可去。

他跟水莲呆下来了。

人和人的陪伴,到最后,可以不关性爱、友谊、金钱,只是相互陪伴。

最最简单的,相互陪伴。

第三个故事,是少年竹篙、少年水莲的故事。

这个故事真美,不因为它有关同性恋,而是年轻、单纯、清洁,能闻到一股青草味儿。

它美,因为它不是以猎奇的眼光看一个帅T,而是一个少年在成长中困惑不定地审视自己的身体:到底是男仔、还是女孩。

胸部越来越大,她用白布裹起来,一抽屉的白布卷,整整齐齐地码了一堆。

这个故事讲的干净,是从内向外的审视。

这一段,导演自己也很得意,放在沉甸甸的老年水莲故事的后面,整个影片轻了起来,轻盈得能飞起来。

可是也因为这段轻快,再回想起整个影片,整个的苍凉都压了过来。

一个好电影,回想起来,总能让你感受到它的气场,这个电影的气场,就是苍凉。

 5 ) 不论剧情如何

能拍出来就好了,能上映就好了!

总说宝岛人同胞过得不如大陆,如何贫穷,一会儿他们的凤梨卖不出去,一会旅游业因为没有大陆游客惨淡,毕竟他们全靠我们生活在亚洲大陆的同胞支撑,日子更是一日不如一日,可是14年前就有这样电影可以上映,对于现在已经通过平权法案的地方,作为少数群体的一点私心,不知希望不回归是不是叛徒行为。

毕竟自古以来的地方太多了!

 6 ) 过分沉重

影片一开始,便是一条向前延伸的铁路,铁轨和石子不断后退,像是过去的时光,一寸一寸。

然后镜头切到车厢内,依旧是老式的绿皮座椅,两个老人,一个闭眼沉睡,另一个起身向前,目光中带着寻找的味道,却茫茫然失了焦点。

音乐响起,是姑娘轻柔舒缓的唱音,遥远而穿心,很自然的将列车拉回了时光的最初点。

我想,大概又是一典型的台湾电影。

火车厢里的调子永远是安静闲散的,没有形色各异的乘客拥挤聒噪的混乱场面,没有食物从出包装袋到腐烂的过程散发出来的各种诡异气味,没有乘务员扯着万年不变的推销嗓子来来回回,只有阳光恰到好处地照进来,火车同铁轨摩擦发出的像极了时间流逝的咔嚓声,乘客不多,没有喧哗,各怀心事。

年少的借着火车想要逃离现实桎梏,意气风发对未来一无所知却有着执拗的信念。

年老的借着火车重返人生的道路,那么长,那么长的岁月在窗外呼啸而过,曾经年轻的脸带着纯真的笑容匆匆掠过,悻悻然想用力抓住想再看你一眼想再听你说一句当年的誓言,却最终都消失不见。

然后是闽南语,手风琴,民俗庙会,布袋戏等一系列鲜明的本土元素,加上三段故事不按时间分配的叙述,个中人物复杂交错的关系包括明显会让人费解的年龄bug问题,以及底层生活味道浓重却带着游离于现实之外的对几段零碎故事衔接之后极力表现的文化意味,再在镜头处理与音乐的衬托下,就已活脱脱与导演之前口碑较差的《刺青》分开了档次。

然而导演太狠,在我刚刚看完《candy rain》这种尚可娱乐的mv电影之后,就送上了整个寒意渗骨的夜晚。

拿同志说事的电影这几年如雨后春笋,质量参差不齐,即便鸡肋居多,骂名迭起,但也部分满足了直人们窥视同志生活的好奇心,哪怕多数时候电影实在背离生活。

就像断断续续看完《last friends》时我就可以想见直女们必定要爱上瑠可,原因很简单,因为直女们看到了每只牛看不见的瑠可,因为直女们不会是每只牛,而日剧的风格又通常善于捕获外貌协会者们的眼睛,自然就轻而易举了。

那么这部电影呢,直女们估计都会喜欢看第三段的竹篙,外型帅啊,年轻率真啊,最后说的那段“我想要独立生活,以后,找一个我爱的女生”也充满诱惑啊,比起第二段里感染了HIV的阿彦和阿兹海默病趋向的水莲,要贴近我们接触的生活的多。

所以说,即便是我想破了脑袋,再怎么努力去感同身受,仍是像片尾青春期的妹狗看见两个老人那样,隔了时间与年代背景的横沟,暗自揣测一番然后与之擦肩而过。

想必大多数观众亦是如此。

就算你是那种每每看电影都设身处地对剧中大小人物同情心膨胀的有爱观众,也消化不了其中的辛酸。

那么我这种看到老年阿彦的样儿都有些作呕的人无法完全理解人物极度耗尽的内心也就无可厚非了。

当然,电影向来有一个本事就是让你联想到现实。

特别是这种探讨特殊群体的题材。

不可否认,类似少年、成年、老年这三段的真实版本也确是隐蔽在流光溢彩的都市镜头下。

导演是六十年代末生人,不可避免地会将自身感受和成长背景扣入到电影中,除非她只是拍一部yy片。

所以即便电影与自身生活所处年代相差颇大,有些感受仍是相通的。

比如存在于部分同志身上的自我认同障碍,比如为他人眼里所谓正常生活的形式结婚,比如膝下无子而又丧失爱人的凄惨晚年。

这些种种,导演都硬生生地撑开你的眼睛让你看,很不幸地,我过分投入了,导致一段时间的绝望恶狠狠袭来,不为自己,不为剧中人物,为这现实的某种结局,为这打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悲剧的电影所反映的某种社会结局。

实在沉重。

然而导演作为一个已经出柜并且生活还算好的电影人,并不是想通过drifting flowers来展现一下同志们悲伤的命运之流的。

即便它没有给同志们指明一条如何通向完美生活的铁路,但至少借几个人物之口大声喊出了“女生当然可以爱女生”的观点。

辛酸调儿弥漫整部影片但还是在片末给出了希望,加上国语使用渐渐取代地方语言、新兴歌舞团取代传统布袋戏等等的寓意也让人看到了社会变化的大步子,同志这个弱势群体逐渐被大众所理解和接受大抵就是影片要表达的列车尽头的那片光明。

仍然是乐观的吧。

从开头到结尾,电影就像在列车里颠簸行进着,我们透过屏幕看到镜头里的晃动,但是大概,晃动的并不只是车窗外模糊飞速的景色。

还有整个人生。

还是太年轻。

 7 ) 3段故事,几个关键的人,给我们讲述了真实的故事

看这部电影,开始因为它是台湾的电影,它是周美玲的电影-尽管我不喜欢她的刺青,它依旧是同志的边缘电影-在电影中你找不到正常的伦理。。。。

总之 它给讲述了那么贴切的故事: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而三生万物,就是这三段看似无关而又息息相关的叙事,就象电影黄瓜那样,平凡的展现了他们之间的故事:1 狗妹狗妹是电影中年纪最小的,她的懵懂的青春似乎就是自己一味的追逐,她喜欢上了竹篙,很显然竹篙也是女人,狗妹和自己瞎眼的姐姐菁菁相依为命,她在上学,而瞎眼的姐姐白天在给别人按摩,而晚上却要在一家小饭店里面唱歌,她们的生活看似艰难但看上去很快乐,但竹篙的出现打破了她和姐姐的和谐感情,因为竹篙喜欢着自己的姐姐菁菁,菁菁是个漂亮的女子,她有着优美的嗓音,但她深爱着自己的妹妹。

竹篙和菁菁一起在饭店工作,竹篙的个子很高,会和菁菁一起唱动人的歌曲,当第一次竹篙要求带菁菁走路时,菁菁和竹篙都略显羞涩,那是因为竹篙喜欢着菁菁,也许就是竹篙的出现,导致了狗妹的喜欢女人的情节,但狗妹似乎就是敢于表现自己的青春,她可以对她喜欢的女生表白,喜欢就是喜欢,还要分什么男女,她可以把暧昧的男生的情书撕掉,但她对竹篙,却是个被动的小孩子,她离开了姐姐,她埋怨姐姐,她甚至讨厌姐姐,但最后,她还是长大了,她接受了姐姐和竹篙。。。。。。

2 水莲水莲的故事是这3段故事中最压抑的,水莲的婚礼是在竹篙和菁菁的歌声中开始的,这段叙事,就象大象一样,摄象机引出水莲,然后跟进,水莲是和阿彦结的婚,很显然,这是一段形式的婚姻,因为她爱着阿海,而阿彦是个同性恋,依旧是火车,依旧是那个隧道,把阿彦带回了水莲的身边,而此时的阿彦已经不是以前的阿彦,而此水莲也非彼水莲,此时的水莲似乎已经是天命之年,而且神经恍惚,显然的病态,阿彦已经得了爱滋病,并且被自己的男友遗忘,所以他想到了水莲,那个和他有着婚姻关系的女人,水莲依旧活在自己的想象之中,她哪阿彦当自己的姐妹,自己的爱人阿海,于是又有了电影中的第2段寻找,水莲为了不让阿彦离开而藏了他的行李,因为她害怕孤独,于是阿彦自己离开,依旧是他的男友赤裸裸的背叛,他又回到了水莲的身边,而此时的水莲已经离开去找阿彦,紧张的阿彦又出去找水莲,显然阿彦必须要离开,而这次离开的,却是他们2人,在这部分最让人难受的镜头出现了,水莲的父亲已经不在,而她依旧期盼着父亲来看她,因为她是父亲的独女,她依旧把最重要的东西藏在自己的胸前,有阿海的照片,自己的身份证,和几百元钱。。。。。

水莲把阿彦化成女人的样子,头发背过去,穿着红色的裙子,和她坐在一起,他们被人唾弃,阿彦被人打,水莲喊救命,看到的人都纷纷离去,依旧是火车,带走了阿彦和水莲,但却和狗妹在火车上相遇,尽管他们彼此没有对白,但他们都是同病相怜。

3 竹篙竹篙的这段故事是发生在狗妹的故事之前,竹篙的出场依旧是火车,载着她的青春,竹篙的故事带着些世俗的观念,因为她比起其他的人她是幸福些的,她有关心她的妈妈,可是她不喜欢她的性别,于是她选择了极端的阿彦,竹篙的哥哥是个世俗的人,他认为只有男孩子才能继承家业,才能让香火继续,竹篙和阿彦只能是朋友,竹篙喜欢女人,而阿彦喜欢男人,竹篙遇到了水莲,她和水莲,也不可能,水莲的父亲只有她这一个女儿,而竹篙是最终要离开的,也许我们只能祝福竹篙,祝福所有敢于自己挥洒自己青春的人。

4 火车 隧道影片的一开始就是火车,火车带走了很多人,但它也回带来很多人,也会把离开的人再带回来,火车进入隧道,黑黑的隧道哪管是短短的时间,但它依然会挡住一段时间的光明,也许这就是青春的一瞬间,我们抓住的是什么,也许就象水莲那样,或者狗妹,甚至竹篙,她们都想得到自己的感情,尽管会遍体鳞伤,但他们至少追求过自己的青春。。。。。。。。

 8 ) 我们流逝的光年

才出来的时候就看过了,当时还强力推荐,让朋友都去看。

甚至还将就聚会的场合顺便举行了集体观影会。

当时喝醉的喝醉,调情的调情,只剩下我们三个认真在看电影。

算起来,这部电影看过4次。

一直都没有勇气写下关于它的话。

因为无处下笔,感觉就像是面对一颗跳动的心脏,无处下刀。

当时我们正在兴盛的时刻,正处于故事的第三段,竹蒿和水莲认识并认识自己的时代。

我们没有想过那么多。

我们一大群人,而我是这群人的组织者,是很多故事的始作俑者。

我们举行过盛大的见面会,在操场,在红旗广场,在外面饭馆,在KTV,在空的出租房……请允许我写下她们的名字:群主人妖,管理乱,管理空,管理希,管理笨,KID,帅,陶陶,CK,安贝,珍珍,兔子,仔仔,萨摩皇后柳,咔咔,宝宝,桃,小藏,懒,洋洋……(排名分先后,按照活跃度)那个时候为了当好组织者,我说很多话,搞笑的,不搞笑的。

有点二,但是开心。

当我看过这部电影,我有跟她们讨论过未来的问题,有的人给了我无比坚定的答案,有的人给不出我答案。

最从容的是KID,她总是理性而从容,当然除去某件事,那是我通的篓子。

刀子最后没有温柔抚摸心脏的表面,甚至没有给它喘息的机会,就直接插进去了,我们甚至能听到血扑哧飙出来的声音,就像女孩子听到心仪的对象讲了一个或许不是那么好笑的笑话扑哧笑出声音来,她爱听就是。

导演选角不错,基本上都是新面孔,却真实。

我个人最欣赏的是老年水莲的那段演出。

那种年老,偶尔的欢喜,调皮,甚至失望都淋淋尽致。

火车就是生命,一直在飞奔,没有停下来,过去,现在,未来。

你在火车上看到了妹狗对未来的憧憬和未知,竹蒿对未来的决心而坚定,水莲对未来的绝望和空洞。

年幼,年少,老年……谁都在一路飞奔中跌跌撞撞。

我们也流过眼泪。

我在欢乐的人群中蹲在红旗广场大哭。

后来我们开始离别,帅,萨摩皇后,空她们最先离开……然后现在开始轮到我和KID。

其实我们谁也无法预测未来,就像最后我和希,故事一点一点在更改。

始终是太残忍。

电影太残忍,最残忍的原因是因为赤裸裸的真实。

从懵懂的开始,到迷茫的探索,到认识自己,到不确定下一步怎么走。

漂流,跌跌撞撞的青春。

不断触礁,受伤,再上路,不管别人怎么说。

我很喜欢导演的剪辑方式。

由火车来连接,先讲开始,再告诉你结果,然后再讲述过程。

更好剖析了心理,让刀子更利落得插入观众的心脏。

我们现在还在彼此温暖着。

彼此爱着,跟爱情无关的爱。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我一直在听魏如萱的《困在》,反复。

就像我现在反复发着烧。

看完第一遍的时候,我有恐慌过,急切寻求安慰的答案。

第二遍看完的时候,我拥抱了观影三人组的其他两个。

第三遍看完的时候,我亲吻了小翌,然后微笑。

第四遍看完的时候,我默默无语,关电脑,苦笑。

我们已经不在一起,说好可以做亲人,却开始隔阂,我始终是嫉妒的。

但那三年的我爱说话,爱傻笑,很骄傲,很开心。

我很害怕现实,我很害怕年老,你懂的,乱。

写到最后忍不住落泪,为了我们漂流的青春。

 9 ) 写给经常失忆自己的故事梗概。。。。

三段故事通过人物之间的交叉关系拼接而成。

上小学的妹狗和她的盲人姐姐菁菁, 丧偶的老年水莲,以及高高瘦瘦的“半男娘”竹篙。

其中竹篙是连接人物,她是阿彦的麻吉,是年轻时水莲的女友,和水莲分开后,在餐馆乐团与菁菁相恋。

三段故事大致为:1.菁菁带着妹狗“跑江湖”卖唱,与乐团新来的风琴手竹篙相爱,同样喜欢竹篙的妹狗对姐姐产生嫉妒,姐妹俩渐生罅隙。

2.水莲Lily水莲和阿彦形婚后,水莲和女友阿海,阿彦与男友小马各自生活。

多年后,阿彦染上HIV,发现渣男小马有了小三。

离开小马后,前去探望名义上的妻子水莲。

而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水莲把阿彦误认成自己已经过世的爱人阿海,将他打扮成自己心中阿海的样子。

故事末尾,两人坐在火车站台上,彩虹当空,火车轰隆驶过,阿海想起了自己年幼时和麻吉竹篙在一起,为各自的“性别障碍”烦扰的时光。

这一段有两处挺感人。

一处是患病的阿彦发现爱人出轨后,质问他“有人在等你对不对?

你也在等我死对不对?

”另一处是水莲踩着凳子,颤颤巍巍地取下墙上高挂着的阿海遗像,嘴里念叨着:“挂什么黑白照片,自以为很艺术。

换一张彩色的再来挂。

”3.竹篙认识菁菁前,竹篙在家里布袋戏团帮忙。

虽然很有天赋,但是受到觉得她会分家产的哥哥的排挤。

在竞争对手的布袋戏团,竹篙被阿彦拱上台,和水莲清凉热舞,两人擦出火花。

这段有印象的是竹篙缠住胸部,把妈妈买的蕾丝内衣塞进柜子里,以及她既不喜欢自己女生的身体,也不想要当男生的矛盾心态。

所谓“半男娘,半阴阳”。

涉及到少儿和老年的同性故事,觉得挺好。

 10 ) 观影流水

这是一部女同电影。

阿姐看到阿妹对别人家恋恋不舍时,她心里很舍不得。

就是前天天天向上做婆媳关系那一期,媳妇在婆婆面前和老公过分亲热,会让婆婆不舒服,有嫉妒感。

也正是把阿妹送去别人家寄养,才让两个女同之间的感情更进一步。

因为阿姐是盲人,需要关怀,因此那个人就趁虚而入,生活中满是这样的例子。

这都是人之常情,也是生活的自然发展。

阿姐唱的歌曲还蛮乡音的感觉,很怀旧。

阿姐怎么总是那个白色连衣裙的装扮。

34‘33’‘,妹狗回忆,竹篙想要给阿姐带路,那个音乐好清澈悠扬,但到那的忧伤。

后半段戏,有些看不懂了。

《漂浪青春》短评

片子说到底还可以。只不过同性之爱通常被色欲包裹,衰老的容颜和松弛的面容总是惨不忍睹。不再青春,不再时髦,牵手乡间的道途黑暗而绝望,与子偕老的美愿终究逃脱不了踽踽独行的宿命。满垢尘埃的脸孔,是爱情褪去华妆的模样。那是我们不愿面对的现实,亦是从不讨喜的同性之爱。

7分钟前
  • ladybug
  • 还行

比《刺青》不知好到哪里去了

8分钟前
  • 杨谧
  • 推荐

神经...

11分钟前
  •  
  • 较差

姑娘挺帅的,不当t可惜

12分钟前
  • holly
  • 还行

看第二段的时候好心酸,几欲不忍……

15分钟前
  • 小枫
  • 推荐

以前看过 记不得啦

19分钟前
  • -M-
  • 较差

三段紧密相连的故事,我喜欢你,你喜欢我姐、形婚夫妇的悲伤故事、自我认知迷惑的少女。平铺直叙,略显无力,个人中意第二个故事,没有谁会永远留在你身边。

24分钟前
  • 晓夏
  • 较差

为毛评分这么高我真的不懂不懂啊!也就比刺青好点

29分钟前
  • 天腐之国🌈
  • 还行

平平无奇

34分钟前
  • 一颗小豆丁
  • 较差

喜欢庙那段的女同 雨天 她给了我一个吻 是启蒙 不为什么

36分钟前
  • 九安
  • 很差

真實、感人、青澀,又有逼人的壓抑。真是一部不錯的同志題材影片。

39分钟前
  • Vivian
  • 力荐

虽然故事有点假有些不自然,但是仍有感动的地方。说故事的方法值得再商榷,有些东西也交代得不够清楚。现实中人们的性别认识还是很狭隘的,这一点很悲哀。

41分钟前
  • 山月随人归
  • 还行

好像學生習作哦,雖然故事本身多少有些可取之處。ps.少年時候的竹篙還蠻可愛的。

42分钟前
  • 零点
  • 较差

整体比《刺青》好很多,三段式结构把各个年龄层拉拉全景展现,关系连接也较流畅。基本全台语对白,很原汁原味的感觉。因为导演过于情绪化乃至偏见地抵制异性恋,所以影片传递出的情感无法让观众更容易接受。PS.据说周美玲上了总菊的黑名单,啧啧她的片子能不能引进内地拭目以待,不过一直这么坚持女同

44分钟前
  • 刘小青
  • 推荐

比起這些,才知道我的青春怎麽都沉重不起來。

47分钟前
  • 银蛋伴小猫
  • 推荐

大概我身边没有同性恋人士,所以虽然支持,却无法产生共鸣

49分钟前
  • 酒心巧克力
  • 还行

只有第一个故事好看

52分钟前
  • ELEVEN.W
  • 还行

我见过白头到老的,却没见过恩爱如初的。这是王朔的话,说的是异性恋。可是我说,在同性恋里,我既没见过白头到老的,也没见过恩爱如初的,时间一长,也就淡了散了。那些如胶似漆的攻受TP们,当年华老去,不再有鲜活的脸孔与皮囊,还能拿什么来拯救你们的爱情?推荐这部片子,希望能自省,且共勉之。

57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看了第一个故事刚想夸终于不是油腻铁t的百合片了,结果.....

60分钟前
  • 较差

好多的闽南语 看的我头疼 与现实相距遥远 无法感受其中的爱恨纠缠。

1小时前
  • 李益達。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