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光
Mademoiselle Paradis,逆光天使(港),盲女鋼琴師(台),Light,Licht
导演:芭芭拉·阿尔伯特
主演:玛丽亚·德拉格斯,大卫·史崔梭德,卢卡斯·米科,卡塔·科尔姆,马蕾茜·里格纳,克里斯托弗·卢泽,苏珊娜·伍艾斯特
类型:电影地区:奥地利,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7
简介:讲述一位失明钢琴家Maria Theresia von Paradis,因为得到某位医师的特别治疗而重获部分视力。但当她得到视力后,上天却夺去她对音乐的敏感度,本来弹得一手出神入化的好钢琴,却因为能见到键盘而令音色变得平庸不堪。 故事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详细 >
服化道+1
听名字以为音乐为主题,其实是这个多才多艺的失明女钢琴家的治疗传记,有一个画面确实觉得真实,就是贵族的弱势群体也会看不起贫穷的弱势群体,中规中矩,没惊喜,不难看
对古典乐传记片毫无免疫:那穿越时空的古钢琴声,明丽精致的贵族长裙,戴着假发的人说着至少三种语言,人心永远叵测,生命永远脆弱。光明还是音乐,特雷茜的抉择其实不全是自己的抉择。玛丽亚的表演同片中的多段古曲一样精彩绝伦,和医生的双钢琴弄湿了双眼。
想要光明就要平庸,想要才华就要黑暗。
开始很难看进去,而且困得不行。后来觉得还蛮有意思。人物身上,人物关系之中都有强烈的两面性。医生的物理治疗堪称神棍,但他的善良可靠,耐心的情感沟通毫无疑问千金难换。女主既顺从又敏感,得到身体和情感的双重治愈,却见鬼般地丧失了音乐天赋。父母的形象,下人的形象,都有类似的两面性。人与人之间,阶层之间在不可调和之中又传达出情感冲动,这是打动我的地方。
其实没大懂。音乐与光明不可并存?画面细致古典美。德语。第二天看了遍百老汇公号的解读和背后的里时候,默默把星升至了四星。原来这姑娘是9th欧盟影展《毕业会考》那姑娘啊!!!真是难为她了演得真好,就是脸太方了,不过看海报真像蕾雅赛杜。她到底是不是掌控了自己的命运?宁愿女儿看不见也要她表演音乐赢得荣光的到底是不是亲爹??真是汗颜没太听出来她后面弹得不在调儿上……前面的也没听出来多好。第十一届欧盟电影展。座位卖了得有八成但很多空着的大概天冷时间晚。百老汇电影中心MOMA1号厅
奥地利影展@紫荆卢米埃,女主很棒,和医生的暧昧真是扑出荧幕啊
跛脚男孩被标签为残疾,怀孕女仆被标签为荡妇,气功医师被标签被妙手,盲人乐师被标签为天才。活在被标签的世界,犹如困兽之斗。那些掌声与喝彩,给的是她背后那个天赋标签,哪有人关心她能否看到黄色看到前路。失明时天赋异禀,复明后才华尽轶,这是上天开的巨大玩笑,只好在这个玩笑里活成一个标签。
#24年上海奥地利影展 上座率1/3,豆瓣分6.8,但电影出人意料得美而引人思考。如果必须在健全的人格心智与失明的音乐天才中选一个,你会选什么?女主选择了后者。也许并不是她想做天才,只是她不想看到糟糕的人类罢了。
音乐与光明不可并存?给世界一个哥特式白眼!
#HKIFF# 野路子治愈失明,却丢了钢琴天赋。不太深入地探讨了如何看,如何学习看,感知的神秘法则是什么,阶级的差异。
@欧盟影展2018 | 盲人重见光明之时也是失去纯真之时,这一点很像《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但本片整体的平淡和欠深入让两者无法相提并论。字幕居然把dragon翻译成恐龙,18世纪的故事,恐龙???
看过美、爱情、希望和生命,也见到罪恶、丑态、遗忘与死亡。她重又熄灭眼中火炬。
太抽象了,这纪录片,太德国了
女人作为他者的一生,无论眼瞎还是复明,都是悲剧的观赏性动物。
喜欢最后一个镜头: 小女孩的视力水平回到了治疗前,但她能更深入地沉浸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之中了——最后那声满足的叹息和她的笑就是最好的证明。能找到自己可以沉浸进去的爱好真好啊。
平淡无奇~
毫无高潮的叙事流水账,人物扮相有点意思
中文电影名过于追求文艺使得影名有些偏题,但主演的演技与精细的剧本细腻地复原了盲人复明的时的认知状态,辅线也体现出当时社会的阶级现状。但整体给人有些零散,中心过于晦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感。
服装和音乐都超级超级棒,女主和医生之间的互动也很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