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师陶德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魔街理发师(港),疯狂理发师:伦敦首席恶魔剃刀手(台),恶魔理发师

主演:约翰尼·德普,海伦娜·伯翰·卡特,艾伦·瑞克曼,蒂莫西·斯波,萨莎·拜伦·科恩,杰米·坎贝尔·鲍尔,劳拉·米歇尔·凯利,简妮·怀森纳,爱德·山德斯,Jody Hals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7

《理发师陶德》剧照

理发师陶德 剧照 NO.1理发师陶德 剧照 NO.2理发师陶德 剧照 NO.3理发师陶德 剧照 NO.4理发师陶德 剧照 NO.5理发师陶德 剧照 NO.6理发师陶德 剧照 NO.13理发师陶德 剧照 NO.14理发师陶德 剧照 NO.15理发师陶德 剧照 NO.16理发师陶德 剧照 NO.17理发师陶德 剧照 NO.18理发师陶德 剧照 NO.19理发师陶德 剧照 NO.20

《理发师陶德》剧情介绍

理发师陶德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受法官塔萍(阿伦`瑞克曼)陷害,被迫流放他乡15年的陶德(约翰尼`德普)回到伦敦后,满心的怒火,只想复仇。他的妻子露西(劳拉`凯利)已经不知所踪,而女儿乔安娜(珍妮`怀森纳)则被塔萍作为养女囚禁在深宅大院里。 陶德遇到了馅饼店老板娘洛薇特夫人(海伦娜`卡特),也是一直爱恋他的女人。在馅饼店楼上,陶德重新开张了他的理发店。渐渐的馅饼的生意好了起来,只是烟筒里不断冒出恶臭的黑烟。理发店的客人也很多,却很少见到有人走出来。那里,陶德一直在等着法官塔萍的到来。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如梦折磨绝世情歌B区32号黑的教育魔法鼠乐园再见了,我的克拉默黑之契约者外传逃走的女人常回家看看寻找黑母鸡最终兵器爱丽丝单程杀机变形金刚之狩魔之战:巨狰狞的崛起联邦调查局:国际第四季慰藉混沌凶机滑板厨房噬魂岛女囚犯第四季龙门驿站之奇缘河边的错误银色溜冰鞋生于70年代X战警逃离夺命岛龙珠超:超级人造人千古风流人物第二季白面包车里的人

《理发师陶德》长篇影评

 1 ) 理发师陶德:一场古典主义的复仇

这两天看各个博客,仿佛除了爱国,就没有了个人生活。

这样不好,很危险。

人生苦短,看片儿也很重要。

前两天看了《理发师陶德》,因为主演是约翰尼·德普,是我最喜欢的演员,之一。

刚开始几分钟,我还以为是梦工厂的动画片,画面特效做得相当棒,以至于像CG。

看了不久就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古典主义色彩的复仇故事。

善良而美丽的妻子,邪恶而强大的法官;被摧毁的幸福生活,被仇恨充溢头脑的理发师;被爱情蒙住双眼的少年,被敌人掳去抚养的女儿。

精心布局的复仇计划,命运交错的阴错阳差,阴谋与爱情同在,鲜血与眼泪齐飞。

以我之见,片子并不是很好看。

在我印象中,约翰尼·德普既不是那个走着猫步的船长,也不是这个手握剃刀的杀人狂,他是那个面容冷峻却内心温柔的机器人,是那个精神分裂却自我圆满的情圣。

他的演出,真是我见犹怜。

而根据传说,德普从来不唱歌,甚至是在淋浴的时候也一向闷不作声。

想想吧,在这部音乐剧中,德普一边唱歌,一边用剃刀在顾客的喉管上割下去……我欣赏不了音乐剧。

那些音乐也丝毫不能激起我内心的波澜。

电影是一种视觉叙事艺术,这部电影的视觉已经够好,但叙事对于我来说是有障碍的。

在我看来,音乐剧只适合爱情。

表达愤怒的是辱骂,表达仇恨的是鲜血,只有爱情,才适合用歌唱来表达。

这部电影中,只有那个少年在乔安娜窗下的歌唱,才打动了我的心。

“乔安娜,我要偷走你……”——这个少年的歌唱,是这部电影中最动人的音乐。

这部电影让我觉得深思的,是一种大众心理。

有一个关于理发的段子:富人理发,心惊胆战,因为害怕理发师割喉,而穷人则把理发当成难得的享受。

这部电影揭示了一个大众心理,那就是潜意识中对于理发的恐惧。

小时候有一个柯达广告,里面一个小孩子围着理发的围布,放声大哭。

成年人看到这个画面,会心一笑,但是没有想过为什么孩子会哭。

也许正是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手中金属器械的威胁。

在电影中,理发师的座椅,是一种刑具的表现。

他用此来惩罚世人,仿佛自己就是主宰世人、终结罪恶的神。

他把剃刀举向空中,欢呼自己的手臂完整了。

这样的情景,让人不寒而栗。

我小时候后,最害怕的恐怖片情节,就是从床底下钻出鬼怪来,因为床底是我的安全港湾,在遭遇恐惧的时候,我可以躲到床底。

对于许多人来讲,理发是一种享受,是放松心情、改头换面迎接新生活的时刻,而理发室也就成了躲避世事喧嚣的港湾。

现在,你身后的理发师,正在露出轻蔑而诡异的笑容,把剃刀伸到泡沫下面轻轻擦拭,问你:先生,要刮面吗?

更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这竟然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真正的斯文尼·陶德确实存在于18世纪末的伦敦,他所杀的人不计其数,被害者的肉被剔除下来送到当时伦敦著名的拉维特夫人的肉饼店卖给伦敦人,仍然新鲜的骨骼被抛弃在陈旧的圣邓斯坦教堂的地下室被人遗忘的墓室之中,骨骼之多,能从地板一直堆到墓室穹隆,骨头上剩余的肉散发出来的令人作呕腐臭弥漫整座教堂,使得做礼拜的人们不得不自始至终用手帕捂住鼻子。

——这是一个多么强大的惩罚者,他连神都嘲弄!

把尸骨放到教堂,真是天才的做法!

看完电影之后,你可以去一家理发店里,感受一下剃刀拂面的快感,与以往的感觉相比,这次的体会肯定更为深刻。

因为你丝毫不敢肯定,身后这个穿着时尚的小子,是否刚刚失恋,他面无表情(抑或带着嘲弄的笑容)的摆弄剃刀,心中是否暗潮汹涌。

而对面那家肉夹馍店,也正为原料上涨而发愁。

 2 ) 斯韦内·陶德:黑暗交响诗与复仇的艺术

如果你期待着一种极致的残忍,残忍到能够让你忘记生活中的一切,而只记得屏住呼吸、睁大眼睛,忍耐着狂躁的心跳注视那被黑色、灰色和血红色染遍了的银幕;如果你需要一种极致成美丽的残忍,那么这部交响诗篇一般的哥特电影绝对是你的首选。

影片乍一开头,伯顿同志就很明智的选用了一段cg来表现魔鬼理发师杀人放血绞肉做派的全过程。

不得不提一下史蒂芬·桑德海姆Stephen Sondheim所作的曲子,配着满屏鲜艳的血色实在是让人在电影院里如坐针毡。

倒不是说画面本身有多可怕,而是桑德海姆先生擅长的、魔鬼般的不和谐音在人们心理激起的本能的厌恶,混合了音乐本身黑暗、怪异而又凝重的意境,简直犹如恶灵一般挥之不去。

你会极力想避开那些令人心神不宁的音符,却在不知不觉间已被它们占据了心灵。

于是那如影随形的音乐的阴霭自始至终回荡在观众脑海中,从德普躁郁的“No Place Like London"到卡特充满虚情假意的怜悯的“Poor Thing",从复仇的交响乐“Pretty Women"直到那个血腥而凄艳的"Final Scene",就算中间有少许"Johanna"一般热情鲜妍的华彩亮点,也被失去爱人的水手安东尼在黑暗的陋巷中唱成了一曲悲歌。

从没有一部音乐剧被如此华丽地再现在银幕上。

从没有一部电影的配乐,不只是在旋律带来的直接感受上,而且是在更加深层的乐曲意境上,激起观众对乐曲、情节和画面的双重共鸣。

那种诡异的不和谐,带着点残忍的幽默,完美地混合了爱与冷漠、凶杀与忠诚、绝望与希望,与影片本身荒诞而残忍的世界观结合在一起,让每个镜头都能成为一段独立的交响诗。

而影片结尾给人的感觉就像一曲终了,桑德海姆一气呵成的音乐整体性也令人叹服。

一直在用“残忍”这个词,而不是“残酷”。

因为德普饰演的这个华丽的复仇者并不是完全地冷酷无情。

他在面对带着妻女一起来理发的男人时也会手下留情,甚至会有点自嘲地背过身不看那个幸福的小家庭。

而另一方面,他也无时无刻不在“忍”:忍耐自己复仇的欲望,也忍耐着内心残存的一丝温情,硬生生把自己变成割喉的野兽。

每次杀人他都念叨着那个魔咒般的名字,女儿的名字“乔安娜”,那种疯狂的温柔令人不由得不寒而栗。

最可怕的其实并不是被爱情驱使而沦为失去理智的野兽,而是像斯韦内这样一个清醒隐忍的杀人狂。

于是我们看着斯韦内,这个背负着深重罪孽向往美好的复仇者,时而歇斯底里,时而阴郁漠然,在劝诱蒂莫西·斯鲍尔(没错,就是哈利波特里演老鼠那个)饰演的法庭官吏时甚至还透出一点杰克船长的花哨浮夸表情来。

但这一切只是为了复仇,不仅是向坏法官(斯内普教授= =)复仇,甚至把狂妄的目标放到“所有街上的男人们“。

这点应该是伯顿同学为自己浓墨重彩描绘杀人狂传奇故事找到的一个折衷点,而且必须承认它不可避免地落了俗套。

但是,如果没有了对这种隐忍的愤怒的一次次深化与重章复唱,我们就欣赏不到在与仇人共同轻声吟唱的"pretty woman"乐曲声中,一点点变得狂暴,一点点被疯狂的正义所主宰的斯韦内,他无比优雅的举刀动作中同时蕴含了极度欣喜与极度悲凉。

当他终于挥刀下手,鲜血喷溅出来的那一刻,相信所有人都长出了一口气:看啊,这个男人为了这一刻已经付出了那么多,现在他终于可以安宁了。

最后一幕斯韦内抱着误杀的爱人死去,他的鲜血流淌在她紧闭的双眼上,沿着她带有伤痕的嘴唇一直流到地上,我几乎要相信她马上就要睁开眼睛,天使般地微笑着对他说:亲爱的,谢谢你为我做的一切。

然后说,我宽恕你。

——我承认自己实在是太希望、太希望给这个冰冷的男人一个救赎了。

至于苍白的拉维特太太,一个总是显得市侩、猥琐、狡猾、冷血的女刽子手,却总是被狂热的爱恋和不经意的温情暴露了她的女人本性。

尽管在“A LittLe Priest"伴奏下,海伦娜·邦翰·卡特这个女版德普和男德普一起,犹如两个空虚的吸血鬼一般透过玻璃窗望着芸芸大众,一面满不在乎地讨论拿谁做肉馅儿的严肃问题,但他们很快就唱着歌,手执菜刀和擀面杖共舞,险些让人确信这对冷血男女就要成为情侣了。

然而不管她怎样努力,在他面前都只能是一个剃刀反光里模糊了的可怜剪影,或是映在破碎镜子里的扭曲身形。

她不是出现在他回忆中的那个永远鲜活的金发形象。

她穿黑色和灰色的连衣裙,她用极暗淡的红色作饰物,连她的头发也是一种脏兮兮的暗红色。

这个可怜的女人用轻微到颤抖的声音说道:“我也是您的朋友,陶德先生。

”,用嘴唇卑微而贪婪地轻触他的头发,用略微苍老的丰满手臂挽着他在草地上做一个天马行空的美梦,却逃不过被他推入烤炉化作灰烬的命运。

她在堆满尸体的地下作坊乞求着,高声唱着“我没有说谎”,声音是那么纤细无力,徒劳地想盖过他充满愤怒的指责。

她疲劳的眼睛在对他倾诉:我只是太爱你了。

而他并不想留意。

在他面前她始终是一个苍白到有点可耻的形象,总显得自卑,却又是如此地让人无法憎恨。

片子结束后再听她最初的歌曲“The Worst Pie in London",开头一句俏皮的"Ah,A CUSTOMER!!",倒觉得宁愿她一辈子都是那个做着难吃的派的肮脏女人,在蟑螂横行的店铺里默默终老。

另外一首歌,是由拉维特夫人收养的小男孩托比因为担心斯韦内加害夫人唱出的"Nothing will harm you, not while I'm around.",由于其天真的温情而感人肺腑。

然而这首歌在后来拉维特与斯韦内四处搜寻发现了他们秘密逃走了的托比时,再次被拉维特甜甜的声音唱出来,立刻形如鬼魅。

阴暗的下水道里,一个故作甜美的女声回响在石头墙壁之间,听上去不可思议的冷酷。

也许托比就是在那时决定了要狠下心来,拿起斯韦内掉落在地的剃刀,完全没有犹豫的、坚定地向他的脖子划下去。

至于那个结局,其实也早有端倪透出。

不只是疯癫女乞丐对斯韦内一句如逢甘霖般的“先生,我认识您吗?

”,早在女乞丐在法官家门口徘徊时,就有点预料到她是一个会变成线索的人物。

只是没有想到竟是这样一个结局。

沉重的音符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在还没有意识到那是结尾时,在还天真地期待着僵尸新娘似的更加光明的结局时,黑压压的字幕已经迫不及待地涌了上来。

一刹那,善的和恶的都已经消逝,只剩下年轻的、经历过种种不幸的、痛苦而充满梦想的孩子们。

他们正等待着生活。

正应了斯韦内开篇的一句话“You are young, you will learn"!闲话:话说今天是第一天在爱丁堡放映,以一部歌舞片的身份居然能够座无虚席,也算是证明了某金牌搭档的号召力。

每次看到斯内普教授和老鼠先生就很想笑。

很期待完全版dvd,里面那段斯韦内·陶德刀下亡魂大合唱“被斯韦内·陶德杀害的人们”

 3 ) 山寨版叶锦添执筒之作

波顿的电影都很“好看”,通常都会留下一些经典的艺术形象,甚至这些形象的意义超过了作品本身。

本部也是继续了他驾轻就熟的哥特风格。

依然让看过片花和海报的人报以厚望。

但是看过影片就会觉得对于人性的刻画笔墨太少,唱段和情节的衔接比较生涩,德普等人的表演也略显僵紧。

如果那天叶锦添当导演,也是这个路子吧。

 4 ) 血色华尔兹

当todd挽着lovett 鲜血沾湿得黑衣白衫 橙色得火焰张扬舞动 仿佛一颗颗跳动得心脏搏动 最后得转动 他将爱与恨一同烧毁Tim Burton 和 johnny Depp 的超黄金组合自是没话说!

Burton式的哥特之美自是没话说 每次johnny Depp 一出现 便预示一整花痴式的尖叫 无论他是当年纯情的剪刀手 是旧时妖娆的jack 是如今令人癫狂的sweeney todd 他都让我痴迷人说 至善至恶 密不可分 善到尽头 就是恶的源头 血腥的复仇 并不是说他恶 正如todd所言 我们都应该死 血液不是恶心 更不是恐怖 血是哀痛 是愤怒 是恨 但血亦是救恕 是悲哀 是爱情我愿为Mrs lovett 与他共舞红色华尔兹 坐在悲凉角落 幻想与todd的甜美婚礼 我愿为Mrs lovett 为爱情焚烧尸体 为爱情助todd无止尽的复仇 共唱悲凉的二重奏我愿为Mrs lovett 最终投身火海 为了自己的自私而受火烧火燎 而这自私和这死亡都是因为爱情todd最终与妻子葬身血泊 血是爱最终的表现 这是血 也是泪 他死于爱 不知能否重身于爱 lovett最终葬身与火 她从一开始就在玩火 最终也葬身与火 火是爱 是生机 也是毁灭的象征 她死于爱 也不知能否重身于爱也许todd lovett 甚至是可爱的toby 都最终将投入地狱 纵使我再爱johnny depp 也无法无视todd 的罪活下来的 最终是那些本质善良的人那些 黑 红 最终还是属于地狱的颜色但谁说过 地狱的舞蹈不是最美谁说过 血色的华尔兹 不是最美

 5 ) 冤冤相报何时了

惊悚歌舞剧情片,讲述受法官塔萍陷害,被迫流放他乡15年的陶德,多年后,他重返英格兰,与馅饼店女老板一起联手,开始了血腥的复仇之路的故事。

男主角将内心世界演绎得淋漓尽致,高雅的变态杀人狂,由充满愤怨的复仇之人渐变残酷的嗜血之徒!

氛围鬼祟,歌不错,伪歌剧,挺血腥的!

蒂姆·伯顿与德普叔的经典搭,哥特式的暗黑风格,将血腥诡异通过歌舞剧的方式来表达,可以说“秀色可餐”。

冤冤相报何时了?

放下剃刀,立地成佛!

 6 ) 理发师陶德

为了复仇,改名为陶德的巴克重新拿起剃刀,将走入那间屋子的人们一个个割喉,再经暗道直接送往楼下拉芙特夫人的肉饼店,经过加工做成人肉派。

这种残酷的手段真是让人深觉痛恨与残忍!

但这同样体现了当时伦敦混沌的社会现象,真是不堪入目!

电影的画面都有阴暗为主,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绝望的感觉 由于本剧是有歌剧改编,因此其中也相对插入了一些歌曲,以表现人物当下的心情与想法 综合来说,感觉还是不错的吧

 7 ) Sweeney Todd

Not as fantastical as other Tim Burton films, Sweeney Todd is still amazingly beautiful and artistic, although a little too gory for my tasting. Every frame of the film seems carefully coordinated, and every single shot could be made into a poster for the film. Unfortunately, the film loses out in its rather simplistic and one dimensional storyline. The story lack "punches" and depth, at times on the verge of being melodramatic. As a musical, the scores in the film are not as memorable as many other musicals we have seen over the years.

 8 ) 第一眼陶德

如果你不喜欢哥特,那你一定无法理解哥特们为什么会这么的爱Burton这么的爱Depp这么的爱这部电影。

苍白的面颊手持利器,一颗深藏感情的心。

就知道Burton老爱这么玩,身上的锋刃不敌内心的柔软。

哪怕看见Todd冰寒的剃须刀在客人颈处划出一股股红色的瀑布,镜头一拍到他的双眼,我还是克制不住沦陷,哪里恨的起来?

对于经典的片子我一般都不着急,会先压一压再看。

可是《理发师陶德》我等不了,下了第一版DVD,原版的,没有字幕,就那么凑合着看了,大部分也都听明白了。

德普虽然年轻的时候也玩过乐队,但一直是吉他手,跟主唱无关的。

这次染了白发花了眼熏一路唱到底,也难得了他的性感声音,终于没有浪费。

Burton真是个螺丝钉型的导演,对演员,宝贵的特质从来不吝惜挖掘,要不怎么《僵尸新娘》还惦记着让德普去配的。

说到他老婆Helena Bonham Carter我就想笑了,你说这一家子人怎么都跟从黑暗世界里爬出来似的,头发从没弄整齐过,还真是绝配了。

而且最近几年Helena还老演些奇怪的角色,还被Burton弄到《人猿星球》里演过女猩猩,不知为什么从那以后我只要在电视上看见猩猩就想起Helena的脸……寒!

其实说德普唱的好都是废话——那是一定的。

嗓音迷人的男演员我也只认同他一个。

德普真的把Todd的戏剧感演出来了,整个电影都是Burton的招牌式机器色画面把我往里头带,德普的情绪把我往里面带。

愤怒、复仇的被压制的情感诠释的很饱满,节奏很对,一点也不咄咄逼人,表现的很有舞台剧的感觉。

Helena真是亮点,她永远带着脏手套的双手、肮脏的橱台、到处是虫子和老鼠的厨房还有手拿擀面杖的形象,说不清楚,哥特和朋克还有个人气质的结合,也许Burton正是为她的这点着迷。

快到最后时,MRS. LOVETT幻想和Todd爱情的那一组镜头我很喜欢,少见的明亮和精致,搭配着Todd严肃的苦大仇深的表情还真有点无厘头。

最喜欢俩人并肩坐在沙滩上,穿着经典的黑白条纹,我真想问问那一系列镜头的服装设计是不是Westwood。

东扯西扯了半天,反正是在国内拔尖先看了我最喜欢的导演加最喜欢的演员的片子。

处女座的Burton和双子座的Depp每次都能创造新的感受,而且,当片头走完,出现A BURTON'S FILM的时候,你就会热血沸腾的知道,歌特二人组是不会让你少受刺激的。

 9 ) 梦工厂的又一个梦。

这部片子,如梦境,如歌特感觉的童话,黑暗中如同摇曳的烛火般的真情、幸福与希望。

不适合很多人,但爱者必爱。

你可以说我没看过82版的,你可以说它不如音乐剧,你可以说我不是专业乐迷——但是我还是想说,这只是一部电影,梦工厂和华纳出品的(商业)电影,把电影和真正的百老汇音乐剧比较、或者把不同导演的电影比较多少是没意义的;毕竟每一个人理念和要表达的东西不同。

何况,客观地说,面对这部电影,我无论如何也说不出“烂片”2个字。

它够歌特,够漂亮,很好听也很艺术。

如果你不喜欢,权请忽略这部片子乃至这篇评论。

这部电影的视觉效果我觉得是没得说的,血腥却不觉得恶心,其实杀的非常干净……唔。

今次主要是想说说音乐,仅就这电影而言。

不知道是不是听了太多遍OST,几个主要的旋律随时都可以在脑子里回想起来。

很久没看到[听到]这么好的音乐剧电影了。

和艾伦的合唱部分的爱就不多说了(好吧,我是演员控)。

想说说其他一些印象很深的曲子。

首先就是《No Place Like London》,开头的主调真是美妙的不可言喻……“我的心中总会浮现那些情形,我的思绪穿过重重高山,但没有哪里能像伦敦……”“现在,没有哪里能像伦敦……”同样的曲调用不同的语气唱出来就可以带上如是鲜明的色彩。

两个人不同的情绪与期待,回忆与未来,糅合着两人表情,眺望伦敦黑暗的街道,复杂而微妙地纠缠在曲调中。

《The Worst Pies in London》其实很黑色幽默,朋友说她最喜欢这一首。

海伦娜将老板娘的泼辣、偾世嫉俗与如毒药般的甜美可人表现无疑。

这种感觉在后边野餐时的《By the Sea》更明显。

看电影不算很多,而记演员名字更不是擅长所在。

但这部片子让我开始关注海伦娜·伯翰·卡特。

非常优美的嗓音,配合片中的场景,将老板娘的轻佻与如孩子般的残忍又纯真[某个层面来说]的气质、对爱情的憧憬、对陶德的痴情爱恋演绎的十分完美。

与陶德、与托比在一起,结婚、温馨的家庭、好日子、美味的食物,渴望的幸福。

即使是建立在残酷与毒辣的死亡的阴影之上。

其中还有波顿的冷幽默,在极微妙的地方体现出来。

《My friend》和《A Little Priest》,陶德和老板娘的二重唱,曲调也是非常经典的。

德普不是专业歌剧唱者,但是能感觉到他的认真与努力。

他的嗓音是不如一些歌剧演员那么亮,然而符合他的风格,听起来也觉得很舒服,并不若一些人评价的“听不下去”。

《Pirelli's Miracle Elixir》,正太的声线非常好……大叔们会喜欢的……《Green Finch and Linnett Bird》,北爱尔兰年轻姑娘的声线,纯净美妙,如雀鸟般……大叔们也会喜欢的……《God/That`s Good!

》,托比和老板娘的二重唱(再次赞上正太的声音),在血腥的地下室上,腾腾的香气中,是虚幻的幸福。

还有《Not While I'm Around》,保护养母的心情,非常的深情而真挚。

感觉整部片子中一直充满了选择,每个人的道路,正义与邪恶,生存与毁灭,乃至到最后,很多东西往往是一线之隔。

最后还有那首《Johanna》,千百温柔,似水缠绵,一见钟情,恋恋不忘。

安东尼和乔安娜,被红色弥漫的黑暗中唯一的光亮……一如菓小菲君的评论:“如果你有能力。

请去电影院看完这部片子。

如果你未满16岁,请至少听听这部片子的原声音乐。

”国内是注定不能引进这部片子了(再次强烈BS国内不分级、力图把所有人的智商都控制在和谐的大灰狼与小白兔水准下的行为- -),那么,至少看一看网络版本吧。

以上,坚定地给予5星评价。

 10 ) 10年 Tim Burton的理发师之梦

Tim Burton就像一个玩心很重的孩子可是这个孩子总爱穿黑色的衬衫摸着自己的胡子说话他是这样一个爱看恐怖片的人在他的电影里 你会看见黑暗的古堡 阴毒的妇人 以及一个头三个大的外星人他们厮杀 陷害 他们穿着肮脏的衣服 或者各有疯狂的举动我们却从来不怕 就像他自己说的 即使再阴暗的故事 背后总有光明的一面而Tim眼中这些恐惧的背后 是比一切阳光之下世人可见的所谓美好都更珍贵的情绪从2005年的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开始敏感的观众不难发现他给这个传奇故事里已经注入了音乐剧的元素之后是同期制作的音乐动画片Corpse Bride当人们看到Sweeney Todd这部真正意义上的音乐电影的时候也许会说啊 铺垫了这么久 终于作了一部音乐剧其实不止 Burton对Broadway的Sweeney Todd这出音乐剧可谓一见钟情早在2001年Tim Burton就已经带着Helena Bonham Carter和一张Angela Lansbury版本的Todd音乐剧CD去Depp家了当时他还没有说出自己的计划 只是让Depp用心听听这出剧 一定让人印象深刻实际上Burton的Todd计划要追溯到10年前了2007年 他等到了自己的天时地利人和Sweeney Todd这部音乐剧的作者Stephen Sondheim此次顺理成章负责电影音乐的全部编写电影原声专辑中收录了20个段落 可实际上完整版的歌剧远远不止这20首曲目观众群和观赏形式的不同决定了这出音乐剧更大程度上要符合电影的衡量标准所以把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减弱当然 这些次要人物之间动听的你吟我唱 也被不可避免地删除出了剧本如果要用看歌剧的眼光来评论这部电影从我个人角度来说 就好像在鸡尾酒会上等满汉全席女主角Helena Bonham Carter坦白自己一直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唱歌可实际上她只在自己家洗澡的时候才能哼一哼所以此次有这样的机会 她特意在前期准备时请了私人声乐指导来练习片中的段落至于早已话题得不能够再话题的Depp在接受CNN采访的时候小心翼翼地说——我不指望观众认为我唱得有多好 只要不让我家人太丢脸就行了(众所周知他“太太”是法国的著名歌手)Tim Burton拍片为了开心 为了完成梦想所以无论你喜欢不喜欢这出音乐剧 都尊重他这个10年的梦想吧

《理发师陶德》短评

太血腥了。一个完美的复仇故事,就是最后自己也死掉了。

7分钟前
  • Sophieven
  • 还行

即将江郎才尽的tim和这脏兮兮的哥特风

10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作为一部享有盛名音乐剧,它诠释得不怎么样;作为一部TimBurton的电影..唉..更加失望..唯一值得赞叹的大概就是里面一个奇异独特的转场..很难忘..

11分钟前
  • PHDD
  • 还行

ORZ~这么血腥的电影不知道为什么要看,完全是哥特迷的作品。

14分钟前
  • 脩@煙盡不覺
  • 较差

唱的我头疼。。。

18分钟前
  • 街头暗号
  • 较差

不如原版音乐剧,电影变成纯粹的复仇,感觉少了点什么。

23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还行

我肯定是给5星,个人本不是特别喜欢那种很压抑的画面 整部电影都是在很昏暗的背景下进行的 但是这部片子例外 除了音乐很好听外 剧情也很不错 喜欢那种复仇的感觉

24分钟前
  • Yag
  • 力荐

处理过的血浆效果让我阵阵发晕 两位主角表现不错

29分钟前
  • 推荐

今晚去看歌剧,才昨夜补了这部。看完瞬间后悔花电影票五倍价钱买的票,还是后排不好的座位。算了,这种破故事没什么可看的,约翰尼德普一如既往的蠢且不萌

30分钟前
  • 水脉
  • 很差

气氛阴郁,故事诡异。不知为何要所有理发刮脸的人都杀,也不懂导演为何要把电影拍成让人蛋疼的歌剧。Depp和Cart这对神经病活宝凑一块本来可以有更出彩的表演,非要神神叨叨地唱歌剧吗?!故事立意非常黑暗,却缺乏黑暗劲爆的表现力,唯一亮点大概要算斯内普、小矮星彼得、贝拉同台竞技吧。

32分钟前
  • 东枫IcbM
  • 还行

剧情还好,Deep的表演很配导演的色调。

33分钟前
  • 陈小桃
  • 还行

纯为了Depp,不喜欢这类型的~

37分钟前
  • 杯麵
  • 较差

鬼才。哥特。很適合Depp和Helena的角色。

41分钟前
  • 戕茕
  • 推荐

Burton的失水准之作

44分钟前
  • 戈戈
  • 较差

人吃人的社会 感觉很平淡

47分钟前
  • cz豆腐
  • 较差

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有了华丽的音乐和血腥的暴力来包装

48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氛围真够鬼祟的

52分钟前
  • 睡在巴西旁边
  • 推荐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有这么一个百老汇的音乐剧,电影版还是很不错的,观赏度非常高。剧情也没什么可说的,和音乐剧基本一样。……德普在《不一样的天空》演绎的非常精彩,但是他的角色多数都是化妆诡异的,《加勒比海盗》系列《剪刀手爱德华》《查理的巧克力工厂》《爱丽丝梦游仙境》《理发师陶德》……

53分钟前
  • 君心可晴
  • 推荐

一贯的歌特布景,恋尸癖人设,神神叨叨地唱歌,这次又加了不少血浆。最纯的感情和阴郁的表向的碰撞,蒂姆伯顿其实一直都在拍同一部电影。波拉特的意大利语赞- -

55分钟前
  • 彦夕
  • 还行

感觉Tim Burton已经没有童心了,华丽但是无趣

59分钟前
  • phoxtail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