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某时
Sometimes in April,泣血四月
导演:哈乌·佩克
主演:伊德瑞斯·艾尔巴,Carole Karemera,帕梅拉·诺姆韦特,奥里斯·厄休罗,弗雷泽·杰姆斯,Abby Mukiibi Nkaaga,Cleophas Kabasita,诺亚·艾默里奇,德博拉·温格,Peninah Abatoni,A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美国语言:英语,卢旺达语年份:2005
简介:《四月的某时》(Sometimes in April)——描写西方世界没有参与调停的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的悲惨影片,加入了柏林电影节的竞赛单元,是为期11天的电影节中两部关于此暴行的影片之一。与特里乔治的《卢旺达饭店》关注的是同一背景和题材,拉乌尔佩克却以不同的途径展示了内战的创伤。这两部影片和《卡雅利沙的卡门..详细 >
有些卢旺达语对白无翻译,总体感觉一般。记忆深刻的是男主角逃到了卢旺达饭店。
节奏拖沓,配乐太满,都是此片的问题
愚蠢的人类,这样的事情谁能保证不再发生呢?
越是贫穷的国家内部越是混乱,到最后还没人帮
是人杀的人,电台不杀人吗?电台持续不断宣传仇恨,告诉未明真相民众另一个民族的人如何欺压在我们头上,如何作恶,应该像蟑螂一样被除掉,与某大国长期的所谓爱国教育,大量的抗X神剧一样,所以集结了大量仇恨一个民族的拥趸,他们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仇外能够保护掌权者的权力。而国际社会为邪恶的政权提供武器,包括某大国提供的砍刀,只保护自身国民利益,对生命熟视无睹,维和部队没有任何作为,助长了邪恶政权的惨无人道的杀戮,国际文明社会就要干涉一个邪恶国家反人类内政,铲除仇恨制造者,还天下正义。
有些平淡...
6.5。相比《盧旺達飯店》引入了更多國際視角,敘事主體也脫離了「救贖者」的高道德姿態,但平庸的剪輯讓每個段落的張力建立未久便迅速垮塌。
100天,100万人命,让观者深思……
5分。一半时长的纪录片就够了。
憋着气看得
描写1994年卢旺达发生的灭绝人性的种族大屠杀,100 天内一百多万人被屠杀,震惊之余,我们不尽要想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仇恨。愿更多的人知道真相,愿悲剧不再发生。
偏执,无知导致的灾难,如果我们不好好反思历史,总有一天相同的灾难还会来临。请让我们远离罪恶!阿门
看到心力交瘁。。。人类历史上的黑暗和阴霾,残暴血腥,令人发指。卢旺达大屠杀背景下的个体命运,不堪回首的惨痛经历。。。
故事性稍弱,全片幅的再讲整个事件!最后20多个人被判终身监禁印证了那句,法不责众。
也不能过分苛责国际社会了,内部自相残杀谁又能管得了呢?每次看类似电影就免不了要对人性产生天大的疑问:嗜杀、作恶是不是人性的一部分?卢旺达都直视过去的罪恶了,有些国家怎么就是遮遮掩掩不敢直面曾经发生过的罪恶和苦难?
卢旺达系列
中国弯刀~
以写实为基础的卢旺达,叙述略加了点技巧
片头从非洲大地图聚焦到卢旺达,一个不放大地图都看不到的小国为不看身份证都分不太清的种族认同(以前其实是阶级区别吧)血流成河亲人反目。纯黑人角度叙事比硬要让白人当主角的非洲题材片有诚意。Idris初主演,饱经磨难好男人!演妻子的演员是图西族幸存者。
胡图和图西,who is the good guy?这是美帝的一贯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