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男儿脚下是黄金,可陈宝国竟然为了赵薇下跪?
原来这只是今天的一场戏,姚木兰(赵薇饰)的妹妹逃婚,但由于种种原因,婚是必须要结,所以便逼赵薇做替代新娘,作为父亲的陈宝国便下跪请求亲家高抬贵手,不要赵薇替婚。
”这是前两天从sina娱乐上看到的新闻,当时就一个感觉:乱来!!!!!
《京华烟云》是林语堂先生30年代末的力作,记叙了从庚子年义和团之乱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一期间的故事;全书浸润着浓厚的道家思想,还可以看到作者潜意识中基督教平等、博爱的理念。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期间的小说大多是通过激烈的矛盾和斗争来表现各种势力的斗争,这使我们的小说更多的充满了儒家的精神,也充溢着悲剧式的沉重。
这样的作品,多是对传统的中国社会、道德、文化给予批判,而这些恰恰是“五四运动”中所提倡的新文学的主旨。
而《京华烟云》一书,则将人性放在收尾,并从道家文化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人生,使作品具有一种和谐的品格,蕴涵着达观顺随、从容自然的人生观。
文章上卷《道家的女儿》,开篇就引用《庄子·大宗师》中的话:“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在中卷《庭园的悲剧》开篇又引用《庄子·齐物论》的话:“梦饮酒者,旦而哭泣;梦哭泣者,旦而田猎……”在下卷篇首再引用《庄子·知北游》中的话说:“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腐臭,腐臭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腐臭。
”这三段话,既可看作是每一卷的主题,又可以看作是全书的主旨。
正如林语堂先生长女林如斯女士在“序言”中所说:“全书受庄子的影响。
或可说庄子犹如上帝,出三句题目教林语堂去做,今见林语堂这样发挥尽致,庄子不好意思不赏他一枚仙桃罗!
”新《京华烟云》尚未杀青,全剧情形我也未然可知。
但是,仅仅就从上面这一个情节来看,就已经完全违背了林语堂先生原著的精神。
在《京华烟云》第十七章《听命运木兰订婚逃圈套银屏出走》中,林语堂先生借文中傅增湘先生之口给莫愁这个人物下了一个定义:莫愁是土命。
沉稳,安静,圆通,富足。
这些特点都很可贵,有福气。
在前文中亦有提及莫愁“在世俗的智慧上进步大,在知识上进步小”。
而就全书来看,莫愁不像木兰那样追求完美、思想超前;莫愁的特点就在于她包容一切,林语堂先生在给郁达夫的信中也说过“莫愁似宝钗”这样的话。
试问,这样的莫愁,会作出“逃婚私奔”这样的事情吗?
听说剧情还安排莫愁被强暴后,立夫出于同情而娶了她,这活脱脱就是《情深深雨朦朦》第二,而哪里又能看出一丝《京华烟云》的感觉?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作家渐渐形成了这样的婚姻观:婚姻必须要以爱情为基础,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幸福也是不道德的。
在中国现代作家的笔下,不能与自己至爱的人结为终身伴侣,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人生,鸣凤为爱而自杀,曹七巧可怕的心里变态……而林语堂先生在《京华烟云》中,却突破了这一点:美满的婚姻当然离不开爱情,但并不是说传统的婚姻就不能培育出真正的爱情,问题的关键在于,夫妻要互补、忍耐和包容。
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就如同每月的月亮,圆时也不过一两日而已。
理解了这一点,人们就会形成比较现实,也较为容忍,更超然达观,甚至还不无诗意的情怀。
比如书中的女主人公姚木兰,她明知道自己更爱立夫,但一旦家里给她安排了与荪亚的婚姻,她也就同意了,因为她相信缘分和命数,崇信老子的不争和顺天应命。
她并不是软弱,也不是愚昧,而是比谁都清醒明理。
她的幸福,是在自己的家庭中享受一份实实在在的爱,在与自己更爱的人的精神关联中,得到某种痛苦的补偿;她的生命力像柳枝一样柔韧坚强,富有诗意的理想主意精神。
而新《京华烟云》的编剧,根本就没有能够看到原文中的这种意味,而是依照自己的观点胡乱创作,完全违背了林语堂先生原著的风格和精神!!!!!!!
我是一个“芝迷”,并且我非常喜欢赵雅芝主演的台湾版《京华烟云》。
虽然我现在并不在意谁出演赵雅芝当年的角色,但是我觉得,一个从根本上就违背了原著精神的电视剧,它从存在之日起,就是彻底失败的!!!!!
林语堂的原著自然是没得说的。
这部片子也可谓是赵薇转型之路的基石之一,也是我个人对于赵薇那个吵吵闹闹的小燕子到温婉贤淑、识得大体的姚家大小姐的认识的转变。
可以说通过这部剧,更多人认可了她的演技。
零几年我还在上小学,那段日子的高质量国民剧,历史剧我总是在近年来重温几遍。
每品一遍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
故事里面刻画了几个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如忠贞守寡的曼妮,敢爱敢恨的姚莫愁,张扬跋扈的牛素云,心思深沉的曾夫人,为爱情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曹丽华......我不喜欢曾荪亚这样没有担当的男人,我替女主恨他,但我又心疼他。
心疼他无法自由的选择自己的人生,理解他迫于权威之下竟连自己最爱的女人都没办法保护好。
他又有什么错呢?
总体上,故事走的是爱国主义精神路线,但《京华烟云》反映的内在东西却很深刻,颇能打动我的心。
很久之前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档播的。
当时这部戏很火的 同学下课的时候都在讨论剧情服装造型很好看。
主演一堆大明星啊 记得人物间的关系错综复杂,N角大乱斗曾家三兄弟都叫曾什么亚。
潘粤明演的角色好像是个渣男,他的角色和赵薇演的姚木兰好像是被迫成婚的。
姚木兰的妹妹姚莫愁好像后面的人设比较苦b... 结尾好像是抢夺文物?
他遇见她时是最好的时光。
他英俊潇洒,她聪慧美丽。
他们求学于同一位老师,他们同样喜欢研究甲骨文。
那一日,他们并肩漫步在铺满银杏叶的小路上,淡淡的温情就轻轻的弥散开来。
可是老天好像总爱跟幸福的人开玩笑。
他南下归来后一切都变了。
她做了别人的新娘。
他在花轿后大声呼唤她的名字,她在花轿内慢慢流下苦涩的泪水。
无尽的伤痛啊,褪去了她红嫁衣的颜色。
不论她是替妹出嫁,不论她多么痛苦,她终究成了别人的新娘;不论他是悔恨万分,不论他多么悲伤,他终究只能在远处看她了。
擦肩而过的两人,各自咽下了浓酽的伤痛。
可是她的婚姻太不幸了。
尽管她深明大义,尽管她努力尝试感化丈夫,她还是输给了别的女子。
她流着泪回到了娘家,她要离婚!
他一直在她身边等待,在心中默默守护她。
当他知道她终于决定冲出樊笼,自由飞翔时,他激动了,他欣喜了。
但随后他又平静了,他紧紧握住她的双手,他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他要安静的保护她,疼爱她。
可是造化还是弄人。
她最终没有离婚。
因为她太过善良,她不愿伤害任何人,她宁愿伤害自己,所以她选择伤害比自己还要珍爱的他。
作为分别,她为他冲了一杯茶。
他喝的好苦。
可是到底是茶苦,还是泪苦呢?
他的眼泪淹没了她心中最宝贵的一段感情,她把这段无暇的真情深深埋进了心里。
再见了,珍爱的人,从今以后,不能再爱你!
可是她又怎么能忘了他?
当他身陷大狱后,她奋不顾身去探望他。
隔着冰冷的铁牢,他们的手又紧紧握在了一起。
比起上一次握手的承诺,这一次也许就是生离死别。
但她握住了就没再放开。
他们的眼泪滴落在彼此的手上,也冲开了彼此的心灵闸门。
不论下一刻是生是死,这一刻,只体会深藏的爱!
他最终平安出狱,她也微笑着逗弄自己的孩子,他们又回到彼此的生活中去了。
虽然今生有缘无分,单他们还是守护了那一分美好。
下辈子,希望“死生契阔,与子相悦。
”他叫孔立夫,她叫姚木兰。
他们在《京华烟云》里展示了一段最美丽的时光,虽哀伤但美丽的时光!
以下评论只针对此电视剧中角色,不针对小说(没看过),不针对演员。
本来,莫愁和荪亚是多好的一对,木兰和立夫是多好的一对,然后,立夫木兰这对圣父圣母毫无意外就因为社会动荡而牺牲了个人幸福……很久以后,荪亚和木兰相安无事了,但这有几个客观原因:1.不能离婚;2.曾家的情况,荪亚想再娶可能性都微乎其微,更绝不可能休木兰。
既然如此,人越来越成熟,发现这辈子只能这样了,就会将就啊!
为了下半生日子好过点,就会努力挖掘对方的优点,然后关系变和谐了啊!
但,这不是爱情啊!
虽然剧中荪亚一无是处,但我和他一样神烦姚木兰!
这种非得全世界都和她生活方式一致,不然就是错的道德绑架+圣母的女人绝对让人压力山大好么!
就像新白的白蛇,不就比青蛇高500年道行么,她什么都能干,干啥都对,青蛇啥都不能,干啥都错,非得永生永世伺候她当老姑婆才行!
豆瓣各种线上活动,满眼都是传木兰、白蛇的,传小青的很少,传姚莫愁的更是极少,看着真是心塞!
明明莫愁、小青要真实可爱得多,好么!
木兰这种女人一点也不可爱!
我看剧时简直觉得牛素云都比她真实可爱……多一句:为啥傅淼总演小三啊,《梧桐雨》和本剧里都是,其实我不讨厌她啊PS:其实暂时刚看完第10集 ……
很喜欢这部剧,因为它的主题并没有小家子气,而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现状的文学剧制,想给这部剧一个主题词——家国情怀!
准确的说,应该是这本书的主题,时代背景定位在民国,一个战火纷飞,思想解放却又有些禁锢,无数思想先进的仁人志士力争反抗旧俗的年代,一场家庭包办的婚姻,女子贤德为大,有人反抗,有人屈服,以小看大,传统世家之间的儿女婚姻和思想进步青年之间的爱情形成鲜明的对比,即使接受了新文化洗礼,懂得婚姻自由,懂得女权主义,但传统思想的贤良淑德,女子的三从四德是无法摒弃的,所以女主屈服了,她是一个合格的妻子,儿媳,却牺牲了自己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权力,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家对她的重要性,妥协屈服来维系家的和谐安定,这个对家的情怀!
甲骨文就算烧成灰烬,也样留在华夏大地上 !
这是我对这部剧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而姚父在迷失与日本人同归于尽的片段至今觉得最为震撼,新旧思想不管如何更替,爱国永远是最大的主题!
很庆幸这部剧并没有局限于家长里短或是分分合合的爱情,而是把目光扩大到了那个时代背景,即使国家动荡,备受凌辱,还是有很多的爱国志士,为了祖国他们可以牺牲生命!
他们在用自己最后的力量反抗,这是对祖国的情怀!
2020年再回过头看这部片子,有了不一样的感想。
慢慢的槽点,单纯说这部电视剧哈~刚开始的时候,恨不得冲进屏幕里揍荪亚一顿,痛扁这个不知廉耻的曹丽华。
最后回想起来姚莫愁说的一句话:“姚木兰,你真贱!
”这句话是这部电视剧的点睛之笔,一定要铭记,要不然你会被这个剧里人物的三观整奔溃。
不知道是看到哪一集开始,我觉得曹丽华都算是这部剧里面正常的,最不正常的就是姚木兰了,或许是从姚木兰为了曹丽华给牛同义鞠躬开始,或许从她替曾荪亚给古董铺子垫钱,我就开始强烈期望曹丽华活着,和曾荪亚好好的生活,气死姚木兰这个圣母,我就想看看你还能容忍多少,有本事你就一直忍着呀,大傻B,真心活该!
还不愿意承认自己婚姻的问题而间接破坏姚莫愁和牛怀玉的姻缘,从女主角演成了让我讨厌的大反派!
奈何主角光环太强大了,曹丽华居然自杀了!
可惜呀曾荪亚怎么可能没有办法治?
赶出家门,一分钱别给,要不了2个月乖乖回家!
同作为一个女的,我为有这样的女性而感到羞耻,她的存在让我觉得蒙羞。
不知道为什么编剧塑造这样一个女主角?
怎么的,想要让大家伙都向她学习?
丈夫出轨还隐瞒?
为小三遮风挡雨,面对误会栽赃而隐忍?
还有一特别神经病的逻辑,其实骨子里还是大家庭的,这家庭好,这曾荪亚也就好了,家庭要是不好,这人(牛怀玉)也就不好。
姚木兰和曾荪亚根本不合适不相爱,非往一起凑;牛怀玉和姚莫愁多好一对璧人,男未婚女未嫁的,半个电视剧的人都要拆散人家?
一边讲着自由恋爱,一边又搞封建思想,尤其是被这思想害惨了的姚木兰也上杆子拆散人家?
自己喜欢孔立夫,非把孔立夫介绍给姚莫愁,明明自己深刻体会了什么叫做强扭的瓜不甜,就开始给别人扭瓜。
姚迪非也是不问青红皂白就是辇人出门,不记得人家为了对抗他哥的霸权喝硫酸保护你们家的事情啦?
一边新思想的风吹着,一边又老思想看人,都是一帮婊子立牌坊的人。
越写越生气,把3星改2星。
---------------以上是看到一半,以下是看完之后写的姚木兰真的贱1。
把自己家分家所得的钱拿去让牛素云运作自己爸爸,我去,你知道人家爸爸一出来第一个想弄死的就是你们家嘛?
事实证明牛素云之后也说了,最想姚木兰死!
老公劝、二哥劝都没有用,自己作死自己一家人嘛?
可惜编剧让牛同道死了,要不真想看牛同道出去整死木兰一家人。
2。
为了曾老爷去求孔立夫?
我勒个去,知道牛同道脱罪了你们一家人(包括曾家和姚家)也不得好死嘛?
半个电视剧的人都脑子有问题一样。
3。
事实证明,虽然女主光环让牛同道一杯酒死了,但是人家牛素云就靠你给的钱运作,哈哈哈,把孔立夫折腾进去了。
活该呀!
这部剧的剧情推动就靠女主角犯贱来的~4。
为了孔立夫有奔前走后,我不知道电视剧里总显示出来姚木兰很有能力,不知道怎么体现,表现出来的感觉水平很一般呀,忍功倒是一流,你这么冲锋陷阵,我不知道你把曾荪亚置于何地,你这么救出来孔立夫了,你让孔立夫和你妹妹以后怎么相处生活呀?
5。
明知道王司令因为别人的太太求情动了歹意,人家太太宁死不屈,王司令直接杀了那个人,还为了孔立夫,打扮的漂漂亮亮去找王司令,恕我文字能力有限,这我真是不会评价了。
这要不是编剧保护你,你这能盲目自行到什么程度呀?
这让以后你们夫妻俩怎么过呀?
这样说来,这曾荪亚和姚木兰两人还真是绝配,曾荪亚至少坦坦荡荡,我就不喜欢你,我要和曹丽华在一起,也不碰姚木兰,是条汉子。
姚木兰就婊了,这边不放弃,那边放不下,脚踩两只船,没有分寸界限感。
为了情人,穿得花枝招展勇闯色狼窝。
我又词穷了……女主角光环大到无边,反派都死的莫名其妙:曹丽华离胜利就剩一步了,智商忽然下线,自己撞死了?
牛同道喝酒喝死了?
牛同道的老婆更神奇了,遭雷劈死了?
看来看去,我觉得我的脑子都要下线了。
首先为了自己能坚持不懈的把这部电视剧看完而鼓掌!
……整部戏,每一集都是悲剧。
一切该从何说起呢?
木兰被拐卖,然后开始了姚家和曾家扯不清的人情债。
冲喜——婚姻,是可以有替补队员的爱情是可以替代的么?
每份爱情,都是因为那个特定的人才有光彩啊,萍亚的病,是因为对曼妮的思念,就算木兰再好,也不是曼妮啊!
本应嫁给荪亚的莫愁,在大婚之日一走了之,可怜的姚木兰就这么作为了替代品,最终还是嫁进了曾家。
我能想见曾家太太心里那个喜啊,肯定做梦都能笑出声来。
娶儿媳不是为了儿子的幸福,而是给曾家找下一代大管家。
小妾——我要的是地位!
其实,事情的走向,很多时候,都是桂姨把的方向盘。
同时给三个儿子办婚事,是她的主意;曹丽华被赶出去是她使得坏;她给老二下药,害他生不出孩子;好不容易牛素云怀上了,她在门口放一板凳把人家给摔了,孩子给流了;她做个人偶诅咒木兰,还栽赃嫁祸牛素云。
她在曾家费尽心机的制造着是非,谋求着自己的些许利益,作为一名小妾,她的作用远不止取悦曾姥爷这么简单。
忍让姚木兰真可谓忍者无敌。
老公不爱她,忍了!
老公有外遇,忍了!
老公有私生子,还是忍了!
她是如此的深明大义,完全符合贤妻良母的标准,压抑着自己的真实情感,为了别人,无限的牺牲自己。
有时真的有点恨其不怒,哀其不争。
好不容易她想着离婚了,人家孔立夫“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誓言都摆在那里了,她因为丈夫的一点改变,又留下了。
事实证明,留下,结果也不错,但离开,结果也不见得就差到哪里去吧。
你是我唯一的等待其实直到牛老爷出事之前,我都挺喜欢牛怀玉的。
人家是多痴情一孩子,多懂得浪漫一小伙,多体贴一情人啊!
可是啊,终究“近墨者黑”打败了“出淤泥而不染”,小伙还是变坏了。
因为家道的败落,因为突然的打击。
他的花天酒地玩弄感情背后还是有很深的痛的吧,因为我始终相信,那个敢拿着硫酸和自己的哥哥对峙,拉着洋车载着女友满京城跑,在焦糖前单膝下跪,在钟楼上许下海誓山盟的牛怀玉,他骨子里,还是有良知的。
我是浪子,但我知道回头其实,很多人都像姚木兰,总想着去改变男人。
本来,我预想着,荪亚会那么一直浪荡下去,然后木兰就改嫁给孔立夫了。
唉,可惜林语堂老先生还是推崇中国传统的那一套哲学,荪亚后来也变得很MAN很有责任感。
但就算他改,也不是因为姚,而是因为曹死了,他当爸爸了。
没有人可以让另一个人改变。
改变,是因为他想改变,而不是因为别人想让他改变。
绝种好男人孔立夫,传统意义上的好男人。
因此免不了和木兰一样总在做自我牺牲。
荪亚改变前,他俩的对比就更强烈。
一个是为别人活,一个只为自己活。
一个活的很累,但很快乐,一个活的也很累,快不快乐的,反正我没怎么见他笑过。
他所谓的责任,更多的是民族大义,国家安慰,从始至终他就在为了各种革命事业奔走呼吁,和各种不良社会现象斗争。
国家需要他这样的人,但对于家庭,他却没有尽到责任。
我是不消停的牛小姐其实牛素云挺可爱的,她没那么多弯弯肠子,直来直去,想要什么,就设法去得到。
也许,那些“方法”被称为“手段”更合适,而且在曾太太那些老狐狸眼中,她自认为高明的小手段很拙劣。
但这是个敢爱敢恨的人。
虽然牛家的社会名声不好,可是牛家人内部很团结。
作为一名外人,我们不喜欢像牛家那样的邻居,但如果是家庭成员,牛家人每一个都很合格。
嘟嘟噜噜一通,越来越发现,虽然我觉得那些年轻演员们的表演总觉得很舞台化,念白的语气也都很奇怪,但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都很鲜明,很贴近生活。
大家笔下的人物,果真都是活生生的。
木兰,莫愁,立夫,荪亚,襟亚,素云,怀玉……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做的事说的话,安在其他任何人身上,都会走了味儿。
没有读过原著,单就剧情来说,《京华烟云》简直是一团糟粕。
先说说姚木兰,她是聪慧美丽,是有学识有涵养的美好女子。
她所在的家庭看似开明,实际传承的仍是腐旧的封建礼教。
阴差阳错的嫁了曾荪亚,木兰竟也没有过多的情绪,平头顺脸地做了新娘子,尽数承受丈夫对她的厌憎和冷眼。
曾荪亚婚内出轨,后来甚至把小三安置在家,夜会小三,木兰也忍气吞声,委曲求全。
当她感觉到痛苦、迷茫的时候,回家去聆听父亲姚思安的教导。
父亲给她讲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故事,告诉她,凡事都有正反两方面,要学会分辨,学会等待,学会忍耐。
于是木兰又重拾了在曾家继续生活的希望。
但我实在看不出木兰嫁去曾家之后,有什么正面的事情出现。
她恪尽妇道,维护曾家,将自己的尊严和感受放在最微末的位置,怒其不争。
她代替妹妹出嫁,反而落了不是,还要大大方方地,主动地把从前钟情的男子介绍给妹妹认识。
小三截了曾荪亚的家书,到她面前耀武扬威,她也仅仅是有礼节地反问几句,像根任人捶打的木头梆子,还不如像牛素云那样泼出去闹一场。
她是圣人,是封建家庭里最讨喜的乖巧媳妇。
曾夫人的眼光真是毒,她千方百计赚来了这样一个儿媳,从此曾家无忧,任何风雨险阻,木兰都会像定海神针一样屹立其中,永远不倒,“可歌可泣”。
再说说曾荪亚。
他是一个只懂得要奶吃的孩子,要自由,要呼吸新鲜的空气。
而他所谓的自由就是肆意妄为,不负责任。
追求所谓的爱情,任小三喧宾夺主,但小三碰死在家门口后不久,他又对一直包容他的姚木兰起了心思。
什么浪子回头金不换?
只是孩子般的茫然无措,移情依赖到正妻身上罢了。
牛素云固然可恨,只要她在,必定是鸡飞狗跳,永无宁日,杂七杂八的大小事端都由她挑起。
可是那一股子蛮横的活力,让她在这死气沉沉的曾家亮色不少。
我甚至觉得她比姚木兰讨喜。
木兰的妹妹——姚莫愁心性多变,原来与曾荪亚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由于性格不合,加上一些误会,任性逃婚,因此葬送了姐姐的一生。
听闻姐姐代嫁,她居然不愧疚,而是埋怨姐姐为什么背叛了自己,又飞速地与牛怀玉相恋,魔幻的情感变化看得我气郁难解。
这些角色,我越看越怒其不争。
我大概知道,结局是木兰“守得云开见月明”,和曾荪亚幸福美满。
她总算是“求仁得仁”。
从未有这样一部剧让我如鲠在喉,难以下咽。
原本耐着性子想要看到他们的结局,但现在也罢了,随他们去。
此剧观感之不适,好比《让子弹飞》里的师爷叫唤的那两声——“恶心,恶心!
”
恨铁不成高的姚木兰京华烟云之所能吸引我去观看的动机无非是那个“京城奇女子”——姚木兰。
但是看过电视剧后反而觉得这个姚木兰让我有点叹息,有点失望,她实在是太过于“大家闺秀”了,总是按照世俗所谓的好女人来生活,别人心中的好妻子来要求自己,真实的心愿不能声明,真实的欲望不能达成。
或许这就是的一个名门闺秀的责任,她不能任性,不能抛弃附在身上的枷锁,她只能隐忍,苦楚只能自己吞咽。
她怪不了别人,也无法去怪别人,总是想着法子去改变自己来适应眼前的局面与痛苦。
以现代的眼光去衡量,我认为姚木兰活得太累了,对自己不够诚实,即使她对得起天下人,那她对得起自己吗?
观众看得都着急,恨不能对她耳提面命“你要自私一点,你要为自己而活!!!
”但或许正是这样的姚木兰才是角色的魅力所在。
无疑,在这种历史大环境下,这个女人像一颗黑暗里的明珠微微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辉,尽可能的照着别人。
敢爱敢恨的性情中人——牛素云对牛素云这个角色我倒是另眼相看了,起初觉得这个娘儿们真泼妇,能闹腾,势力,贪财,自私,冷酷,毒舌。。。
。。。
反正就是那种真想左右开弓抽丫两巴掌让她闭嘴的人物。
直到后来牛素云为了救自己的父亲而所作的一切才让我对这个臭女人别样看待。
虽然她做了许多令人不齿的事情,但是她起码活得很真,真实的面对自己的欲望,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木兰啊,你学学人家。。。
),不管旁人怎么说,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可以说她是小心眼、会算计钱财的直肠子,虽然嘴巴狠毒,人又自私,但是不阴险,城府没有那么深,对讨厌的人或事从来都不掩饰。
对是非有自己的原则,为了亲人也能委曲求全。
对于这样的牛素云更多的是同情。
补充:胡可演的真好最鄙视的男人——曾荪亚或许浪子回头那真是金不换,但是对于这个男人,我有一肚子的牢骚。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我理解他,对于一个人的爱情来说我鄙视他,彻底的鄙视他。
或许有人会说谁没年轻过,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而已没什么,是呀,我同意,曾荪亚算是一个有主见有想法的男人,多次说过“想要活得像自己”,不受旁人的摆布左右,不受世俗的偏见眼光,活得自由(天呐,你比宝玉哥哥都梦幻),要是没有家族和一个好妻子谁为他那美妙的梦幻爱情买单?
要是让他和姓曹的脱离纯粹的爱情,体验下生活相伴的爱情,看你能撑多久。
或许这就是林先生给这位天真男人的一个美丽梦境,现实中毕竟不能至此,也只有在小说里了。
不管他是不是败家,是不是对不起木兰,是不是没有责任感,是不是顽固不孝,如果曾荪亚一直都坚持着喜欢曹丽华,那么我什么都不会说。
可最令我鄙视的是他在那女人死后竟然转而又向木兰示好!
你作为一个男人来说,我鄙视你,非常!!!
这就表示你之前所坚持的一切都是臭狗屁,自己推翻了自己所谓的“爱情”,否定了自己,简直就是对之前的自己扇了一大嘴巴。
不过呢,幸好他是在乱世突显了自己身为男人的才干与担当,最后也成熟了稳重了(亏得木兰守得云开见月明啊)PS:片中唯一的让我感动的细节,不是姚曾牛家的爱恨情仇,而是陈妈寻儿子的那段,既搞笑又感动。
在军中的伙头军里找到和自己儿子同名的陈原,随即抱头大哭,哭的那个悲天恸人,周围当兵的都抹泪儿,旁边一厨子说:“认啊,快叫。
”陈原手足无措,无奈回头:“可她不是我妈。。。
”那人对着他屁股一踹,“不是也得叫!
”。
“妈”
喜欢木兰..喜欢孔令夫..
这翻拍的是什么东西?完全把原著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脉络给扭曲了!一颗星给最后10分钟的姚先生,就感觉编剧强行加入这一段拉高整部电视剧的高度,呵呵.....
姚木兰让我看的直生气= = 孔立夫对他多好
性别为女就别看这剧
半夜看热闹
没有快进*2看不下去的片子.搞不懂,就为了一味凑集数,就把一个片子刻意地拉那么长有意义么?
拍得太一般了
莫愁,莫愁。
诶。。。我看完就被赵薇的烤瓷牙给魇住了。。。足有俩小时之久。
改变了很多情节,人物性格也有较大改变,不如文字深刻。还是喜欢书
碟
垃圾,垃圾!分全被编剧丢光了。如果不是看在帅哥美女们的面子上,一个星也不给!
小时候陪我爹妈看的... 姚木兰眼睛很大,姚莫愁眼睛也很大,恩,就这样
牛家大公子京城恶霸的名声那么久了,立夫几篇新闻稿就把牛家搞死了?本来可以是一部格局很大的作品,硬生生憋死在了曾家
没看过赵雅芝演的那部,我觉得赵薇演的挺好的,这个角色就是太忍气吞声委曲求全了,旧时代女性真是可悲。拍的挺稳挺含蓄,看的舒服~
跟原著相比,在主人公的爱情线上下了功夫。表演尚可,比较不错的是人物造型,挺养眼的。
乱改一气
非常不适合2024年的女性看的一部剧,女主放着心意相通的有为青年不要,上赶着给一个明确表示不爱自己的人当妈要改造人家保住婚姻,实在有脑子被浆糊堵住了的感觉。(这部剧属于越看越恶心的类型,慎看!!
话说这部拍的还是不错的,我爸妈的那个年纪喜欢这部的
赵薇,不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