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在第一个暑假行将结束的时候,在返校途中受到重重阻碍,事实上那个一路坑他的哥布林居然是在帮他——因为他陷入了一个巨大的阴谋里,所有的证据都是对他不利的。
不断的血腥攻击在校园里出现,而墙上每每被留下富有威胁意味的字眼:打开密室,然后校园里的人会被密室里的怪物杀戮。
哈利波特总是第一个目击者,从而每次都成为被怀疑的对象。
哈利波特的表现越来越被人怀疑,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他是那个杀戮者。
除了他之外,号召“巫师纯血统论”的史来哲林的那个金发小子马芬也很有嫌疑。
但是经过试探,哈利他们发现马芬对这种恐怖事件一无所知。
一次意外中,哈利拾到了一本日记。
日记的主人能和哈利笔谈,并且带他重现了五十年前如出一辙的一场恐怖攻击。
通过微弱的线索,哈利终于一路寻找到了那个密室。
密室里,哈利终于发现了最终的作祟者。
原来日记的主人名叫瑞斗,他的全名如果打乱顺序,拼写出来的结果是“我是伏地魔大人”。
也就是说,作祟的仅仅是伏地魔的一段记忆。
但是他的能量恢复的很快,并且他还驱使一个蛇怪为他效力。
一番苦战后,哈利杀死了蛇怪。
并且用蛇怪掉落的牙齿刺向了书本,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伏地魔的幻影痛苦哀嚎着,书页居然流出了黑红的血液!
按照西方的说法,这本书承载着伏地魔的记忆,所以书本上也会附着他的一部分生命。
但是我觉得我们东方的解释更加传神:这本书成精了!!!
当然伏地魔的幻影并没有强大多久,很快就被剿灭了。
不过黑暗势力并没有被彻底摧毁,哈利面对的敌人仍然无比强大,整个故事的基调顿时陷入阴暗。
上一集打败了伏地魔的小弟,这一集打年轻的伏地魔,原来伏地魔就是霍格沃茨创始人之一斯莱特林的继承人。
这一集揭露马尔福一家悲惨的配角命运,连自家的仆人精灵多比都倒戈到哈利这边,伏地魔收马尔福这家这么水的小弟难怪要失败。
扯远了。
金妮受到了日记的蛊惑,打开了传说中的密室,日记里的年轻的伏地魔现身,召唤出大蛇,哈利身为邓布利多的脑残粉,祭出忠义的大旗,召唤出涅槃凤凰福克斯,换掉了大蛇的必杀技-死亡之瞪,然后拿到了分院帽带来的正义神剑(传说是格兰芬多用的剑),正好前世的恩怨,在一天都分个胜负,哈利迷之走位,爬上了制高点,杀死了大蛇。
我想蜜汁之信的伏地魔此刻是崩溃的,传说的大蛇这么轻易就被搞死了,斯莱特林真坑,难怪当年没有自己动手,原来是已经知道会失败了。
但是年轻的伏地魔仍然是有恃无恐的样子,我估计是他还没有实体化结束,哈利也奈他不何,哈利摸金妮的脸,再摸她的手,再呼唤几句(此处省略800字),然后他抖了一个机灵,拿起之前大蛇咬了他手臂断了的牙齿(几百年活在密室的大蛇这么弱也是无可奈何的,一点荤都没有,这不营养不良了,咬个骨头都崩了牙)然后插到了日记本上,结果伏地魔居然喷血了,喷的还是黑色的血。
哈利看到了,这次还不稳,刷刷刷,几个来回的抽插(手动害羞),伏地魔已经不成人样了,全身流血而死(这里的死不是真的死不然后面就没法玩了)。
伏地魔也是牛逼,怎么都死不去,真的生生不息,死灰还能复燃。
后来救回石化的赫敏后,一群小伙伴们又安全地度过了一个学期了。
这一集最有感觉的就是邓布利多给哈利灌的鸡汤,决定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因为你的能力,而是你的选择。
邓布利多就是这么牛逼,脑残粉哈利听了以后更加对这位能力值未知的校长更加崇拜了。
话说这群老师真的只是老师吗?
除了上课在危险面前好像都没什么贡献,斯内普还不知道什么居心,麦格教授老是说要送学生回家,这次学校要关闭了,真是雷死我了。
学校里面的教授个个都是奇葩,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定,暂时还想不明白,可能罗琳小的时候对老师就没有好印象。
以上个人观点,纯属娱乐,
一刷写于2019.2开启了一段青春的十年里程,不过当时还不有点不屑于什么哈利波特,觉得是小孩子的东西(自己也就初三吧),电影好像也是在圣诞节教室里通过大约20寸的小电视看的学校功放盗版。
直到用爷爷的西单购书卡(图书大厦还在么?
)买完原著后,才发现是打开了怎样的一个世界。
又直到看完七的下半集,才知道这就是整个贯穿我的青春啊。
希望以后会和宝宝一起重温吧。
第一次写是19年2月,儿子四月来到这个世界,2024年10月跟他一起电影院重温了这部电影,才想起来记忆的错误,当时看电影的时间其实是高中而不是初三。
本来是想先去看魔法石,进了影院发现怎么上来才有猫头鹰才发现买错了票,不过应该也不算影响体验。
没想到第二部居然是八部曲里最长的,从最开始开车到蜘蛛精再到最后的蟒蛇大战都足够刺激,儿子自然也不敢看完全程,但一定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
下周补二,然后看完整个八部曲!
不知不觉中,自己居然到了怀旧的年纪。
豆瓣是个好平台,看到06年的评论,真的是很奇妙的体验。
btw,最后多比重获自由那一幕,看着还是很暖心的。
比第一部好看!
主角们看着至少是初中生了,且有一定的建树,被针对也合理很多。
人物形象和情感刻画也好得多,Ron开着魔法漂浮车来救harry,完全是一起闯祸的童年好友🥹赫敏的聪明才智即使被石化了也无法掩盖,最后危机解除大家相视而笑的场景很感动。
Dumbledore完全是最可靠值得信赖的校长,如果是我的话绝对会告诉它一切求助它的,后面几乎以为剑和凤凰是提前安排的。
最后也顺利搭救了小可怜Dobby。
故事结构和节奏也很不错,危机发生在校园内和所有人息息相关,是校园氛围最浓厚的一部,吸引人把自己代入校园中的一份子,很有school pride。
校园传说,后裔揭秘,Myrtle,日记,魔药等一步步解密接近真相,又让Malfoy多露了点脸。
故事结尾是Harry和它真cp真宿敌youknowwho的战斗,即便只有自己也完全无所畏惧,开始理解Harry有些冷峻坚定的一面。
非常好的故事,对下一部充满了憧憬。
目前看到4,感觉2是系列里我最喜欢的一部。
我觉得第二部也很好,哈利波特和罗恩他们三人小组真的很让人羡慕。
那种同学间的友谊。
特别是影片中的那个飞车,真的很有意思,车都可以飞到天上了。
如果我小时候能看到这部影片,估计我好奇心的大门会彻彻底底地打开。
哈哈哈哈哈,而且那个小精灵罗比也很好,因为他知道哈利波特会受到不利的影响,如果他回的学校的话。
所以他就在哈利波特回学校的路途中一直搞一些小破坏来借次阻挡,他回学校的步伐。
总的来说,罗比他其实是一个很善良的小精灵,但是吧,我觉得他是好心帮倒忙。
因为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选择,我们不能主观的认为这个事情对他好,或者对他不好,我们就要怎么样帮助他们。
就包括和人相处的时候,你不能自己认为这件事情对他不好,所以你主动的把这件事情揽到自己的身上。
就是每件事情都有每件事情的因国,我们只需要尊重就好了。
重新看一遍,我就像完全没看过似的罗恩从车窗探头,你的小可爱出现啦!
罗恩一家对哈利来说才是真正的家人吧,谁能不为飞车逃离时的那句生日快乐动容啊🥹赫敏两次见到哈利都帮忙修了眼镜,哈利这么实用的咒语你真的应该学一下😊伍德学长第一部我就在一群小豆丁里发现帅气的你了😎你怎么每次打魁地奇都受伤啊🤣纳威,真是老倒霉蛋了,倒霉得怎么总是你😦斯内普你为啥一直很不高兴的样子🤔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霍格沃滋也不例外,写书装逼的男,他这个水平咋当上的教授啊🙄猫猫教授好可爱🙊凤凰不是俺们中国传说里得动物么,你们霍格沃滋也搞中西合璧这套😲我们赫敏学不会得咒语还没有出现!
罗恩宝宝你是个好宝宝,对家人和赫敏都很维护😚猫猫脸赫敏好可爱🥰???
海格你个五大三粗的,竟然还有这么多小秘密🤫我看到蜘蛛洞的反应比罗恩还难受,哈利不愧是救世主,唇红齿白但能勇闯蜘蛛洞🫡飞车你这么智能的么🤨草包教授原来大家都不喜欢你啊😱等会,伏地魔你原来有鼻子的啊,还挺帅的?
怪不得能跟们林妹妹拉郎呢🤭我发现了,我每部都只记得最后半小时的情节,魔法石我记得罗恩下棋和伏地魔从后脑勺出来,密室就记得大蛇和用牙捅日记本了😶哇,多比你能一拳揍倒马尔福?
你竟然是这么厉害的家养小精灵🙇♀️赫敏冲过来拥抱哈利的时候三小只都好可爱,这个时候就看出来发小和竹马的区别了么🍉哈哈哈哈哈哈哈邓布利多说取消考试的时候时候赫敏不高兴,宝宝好可爱😂
前几天看哈利波特第一部的时候还说要看完这一系列,现在想想,还是算了吧······就看到密室这一部为止吧,觉得太幼稚了,剧情也不连贯,个别情节真的只适合小朋友看吧(笑哭),我还是更喜欢权利的游戏,行尸走肉啊这种类型的。
然后看第一部的时候特别迷赫敏,现在觉得罗恩才是无可替代的存在,想说说他。
罗恩的爸爸是魔法部禁止滥用麻瓜物品司的员工,薪金不高,孩子又多,所以罗恩大多数的东西都是二手的,他也因此对这方面的事情比较敏感。
可是他呀,贫穷却也真诚,窘迫但不卑微,我记得罗恩和哈利在火车上初遇的时候,列车员问他和哈利要不要点买零食吃,罗恩攥着爸妈给他准备的吃的小心翼翼说不用。
哈利被姨夫关在房间,罗恩开着家里的小车来救他,到了自己家,说,虽然小但是温馨,惊讶也心疼他的成熟懂事。
尽管时常被马尔福嘲笑,尽管也会因为家境而苦恼,可是他仍然乐观幽默,豁达坚定,是全剧的开心果呀。
吼叫信那里,看一次笑一次,罗恩小表情太丰富了。
还有在密林中被大蜘蛛包围,明明怕的要死,还不敢乱动乱叫,可爱死了。
值得一提的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一段哈利完全被罗恩抢戏 ,至少我的关注点一直在罗恩身上。
也是,三小只中演技最好的一直是罗恩,把人物展现的立体丰富有层次,那么小就演的那么好了,小戏骨呀。
还有,他一直生活在朋友哈利的光环下,他的平凡就是为了衬托哈利的不平凡,大家都知道哈利是戏里戏外的主角,而他陪着英雄出生入死,他的优秀又有多少人能看到呢。
仔细想想,罗恩不也最像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吗。
生活拮据,有一个比你优秀比你聪明的朋友,走在哪她都是最大的亮点,没有人关注自己的努力,自己的生活,自己却一直是配角。
还好,罗恩成长为了一个善良乐观温和果敢有担当的男子汉。
要相信,每个人都有最好的结局。
“第二,我觉得,你好像被什么事困扰着,对不对?
”“这……是这样的,我注意到我跟汤姆·里德尔之间似乎在某些方面,拥有相似的特质。
”“我知道,没错,你是蛇佬腔,哈利。
这是因为,伏地魔也是蛇佬腔。
如果我没弄错的话,他在你头上留下疤痕的时候,也把一些力量转移到你身上。
”“伏地魔把一些力量转移到了我身上?
”“(点头)这不是他的本意,但却是真的。
”“所以分院帽说的没错,我应该就读斯莱特林。
”“so the Sorting Hat was right.i should be in Slytherin.”“没有错,哈利,你的确 拥有了一些伏地魔自豪的特色。
坚毅果敢,足智多谋……还有也不太遵守既定的规则.可是为什么 分院帽会把你分到格兰芬多?
”“it's ture.you possess many of the qualities that Voldemort himself prizes.Determination,resourcefulness…and if i may say so,a certain disregard for the rules.why,then,did the Sorting Hat place you in Gryffindor?”“那是因为我的要求。
”“because i asked it to.”“这就对了,哈利.这就是你跟伏地魔不同的地方。
让我们成为哪种人的并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exactly,Harry,exactly.which makes you different from Voldemort.it is not our abilities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it is our choices.”
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魔法学校里一个个受害者接连出现:守门人的猫和被马尔福叫做“泥巴种(血统不纯正的巫师)”的几名学生相继受到不明袭击而石化,案发现场留有血字——“密室之门已打开……”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有个传说,创始人之一的斯莱特林认为只有血统最纯正的巫师才有资格在学校学习。
他在某个地方建了一个密室,放养着可怕的怪物。
这个怪物会袭击被他认为没有资格学习魔法的巫师。
传说中只有斯莱特林的继承人才能打开密室。
没有人知道密室在哪,但它曾经打开过,杀害了一名学生。
那么这次又是什么人打开了密室呢?
谁才是斯莱特林的继承人?
哈利波特发现自己会被大家都听不到的声音吸引,最早出现在案发现场;会说蛇语,而蛇语正是斯莱特林特殊的能力,是黑魔王伏地魔使用的语言;会和伏地魔心灵相通,感觉到黑魔王的杀念……这些让他迷惑不已。
尤其是联想到入学之初分院帽曾经想把它分到斯莱特林,他更加痛苦于自己也许会成为一名黑魔法师。
最后,面对哈利的迷惑,邓布利多答道:“决定我们是什么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It is not our abilities that show what we truly are,It is our choices)。
”正因为哈利选择了解救朋友,不与伏地魔为伍,所以发挥自己的才智和勇气,揭开了密室之谜,并凭着对校长邓布利多的忠诚唤来了凤凰和分院帽,取出了格兰芬多之剑,再次打败了伏地魔。
基因决定了我们长成什么样子,有怎样的资质,但是决定我们走怎样的道路,成为怎样的人的还是我们的内心。
就像同样一个工具,有人用它来杀人,也有人用它来助人一般,我们可以自主地选择将自己的能力如何发挥。
即使我爸是李刚,我也可以不撞人。
即使撞了人,也可以深刻反省,将伤害降到最低,而不叫嚣着“我爸是李刚”。
至于《哈利波特与密室》,我在重温时确实感受到了其长度的“压迫感”。
与儿时观影体验不同,如今看来,它更像是一部精心编排的六集短剧合集,每一段都充满了细节与伏笔。
这种结构上的独特之处,也是哈利波特系列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这也清晰地揭示了电视剧与电影行业在2024年的一个显著趋势:随着短视频和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观众愈发倾向于将时间投入到手机屏幕上。
记得我曾与母亲讨论,我已不再依赖电视直播,转而使用投影仪点播心仪的内容。
母亲则认为那是年轻人的偏好,直播依旧占据她的生活。
然而,最终吸引并占据他们时间的,竟是互联网上的短视频与直播购物,这一变化令人始料未及。
如今,家中的直播电视观看频率明显下降,每当我提及点播新剧,父母甚至会向我请教如何操作。
这一转变映射出从《哈利波特》首部作品至今,电影制作思路的重大调整。
电影开始追求更为紧凑、一气呵成的故事叙述,如《哈利波特与密室》便极度忠实于原著,详尽展现每个情节,这样的模式更贴近现代短剧的风格。
因为许多点播观众,正是从电影观众转化而来,而传统电视直播的观众则转向了直播领域。
英国的2个平行宇宙=魔法+工业革命《哈利波特》全系列影评1/4_哔哩哔哩_bilibili1. 电影的瘦身问题近年来,电视剧领域也呈现出新的趋势:剧集篇幅缩短,制作愈发精良。
以近期热门的《繁花》为例,其高品质促使观众在点播时更加专注投入。
相比电视台直播时可能因收视率波动而失去观众,点播模式让剧集得以更完整地展现其魅力。
回顾《哈利波特与密室》,它仿佛代表了2000年代初期的电影制作手法,即在电影中堆砌大量信息。
或许是因为第一部时成本所限,导演在续集中得以更充分地展现其创意与构想。
然而,这种通过扩展世界观和引入新奇元素的方式,已不再完全契合现代电影的快节奏。
相反,它更适合于电视剧,尤其是短剧的形式,正如哈利波特系列现正筹备的剧集版,其承载的信息量将更为丰富。
此外,哈利波特作为一种轻度魔幻题材,相较于重特效的科幻大片,其故事性和人物塑造更为突出,这也为其剧集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这一转变,恰如影视行业近年来的一大显著变化,哈利波特的这次“变身”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体现。
在重温《哈利波特与密室》时,我曾设想,若能将影片精简至一个半小时,效果或许更佳。
例如,片中某些关于冒牌老师的镜头,其情节与主线关联不强,或许可以适当删减。
同样,马尔福探索密室的情节过于冗长,悬念铺设虽足,但频繁出现的石化事件(共计四人)使得节奏略显拖沓,这部分亦可考虑精简。
2. 多比的自我认同此外,回顾第二部,我对多比这一角色的认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儿时观影,多比不过是个小精灵角色,并未过多思考。
而今看来,多比实则象征了社会中一群在观念转变与自我认同中挣扎的个体。
原著中,赫敏与多比携手创立小精灵联盟的情节未能完整呈现于银幕,实为一大遗憾。
多比的角色因此显得更为工具化,其背后蕴含的少数群体争取独立与自由的深刻寓意被削弱。
如今的我,更能体会到这一设定的深远意义,而当年的我,或许因年龄与阅历所限,未能深刻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情感与社会议题。
3星半,比哈1加半星,我最不满意就是电影根本都没把要讲的事情讲清楚。如果时间不够的话,变身高尔那对胖子不知道有什么必要描述那么详细,完全是主次不分。金妮的事情根本就没有讲,完全是最后一句话交待,太无语了。
唉……骗骗没看过书的人就ok,可是我是7本都看过啊,完全想像破灭
有些絮絮叨叨,连贯性不是很好
6.9/10。①霍格沃兹发生众多学员石化事件。主角三人团经过调查层层破案,最终哈利波特找到了一个布满蛇头雕像的广场。哈利波特在这个广场和伏地魔的第一个魂器——日记本——幻化出的虚体进行作战。在邓布利多的凤凰帮助下,他打败了伏地魔召唤的蛇妖,然后用它的蛇牙戳破日记本干掉了伏地魔的魂器,危险暂时解除,海格回归,圆满结局。②阻止哈利波特回魔法学院的家庭小精灵多比、江湖骗子吉德罗(畅销书作家)、咆哮的信、哈利和马尔福决斗、被冤枉为石化事件幕后黑手而进阿兹特卡的海格、等等。③尽管本片人物发展更充分,但由于剧情和第一部比较重叠,再加上没新增多少设定,所以新鲜感不强,算是陈词滥调中的模范生。视听也是陈词滥调中的模范生。
属于青春期的回忆,但是拍得一言难尽。从剧情架构来说,比起魔幻电影,更接近悬疑推理电影,但整体调度和悬疑氛围的营造非常薄弱,线索的排列推理绝大部分依赖巧合,逻辑性的bug也非常明显。问题来了,哥伦布能力这么平庸的导演是怎么会被部分粉丝吹得神乎其乎的?
男主角在神殿面对boss顽强不屈,最后召唤出凤凰扭转战局,这尼玛是圣斗士吧。
剧情还是如蛇一般缓慢前行,真不相信这是拍给小盆友看的电影,将近三个小时的憋尿观影旅程,膀胱会很委屈的。新的一集,加进了几个新角色,小伙伴三人组依旧可爱无敌,除了哈利外他们都很真实有缺点,难道英雄不论大小注定是完美的吗?能力不及选择重要,正如人品比才华重要。导演没换,看故事就知道。
40/50。Slytherin学院肯定出坏蛋,您要不是都不好意思毕业。学院赫赫有名的魔法师们教授们关键时刻见都见不到,还得让小朋友们迎敌杀魔,反正知道死不了,万丈深渊都勇往直前啊。案发现场第一个人被认为是罪犯,这误会还敢再简单点吗?蜘蛛靠爪子不靠吐丝抓捕猎物,大蛇靠眼睛和耳朵而不是热感捕食……
重看。也许是原作的原因,想要赋予哈利一切正面的品质,但这条永恒少年造神路上总是没法兼顾更丰满的角色形象,除了对血脉与天生的神性的崇拜,故事发展总是围绕哈利转(而且悬疑解谜部分写得并不吸引),这恰恰和罗琳构建的丰富的魔法世界相悖,这种单薄并不能拿儿童文学的符号化、寓言化当理由。//选择回顾哈利波特这个系列首选这部是因为小时候第一次去电影院和第一次看哈利波特就是这部。原来我当年在电影院看到72分钟就吓得离场了。(2016.1.16)
都不是小鱼小虾来给主角练级,大反派的分身直接出手!另外,鄙视那个弱智的球类游戏!!!!
再次遭遇常识问题……蛇不是靠眼睛看,也不是靠耳朵听的,好么!它是靠吐舌头,来感觉的!嗨,真把我当小孩骗……
2024.10.19,重看@五棵松。罗琳对经典推理小说连环凶案模式的套用。谜题由谁在捣鬼阻止哈利返回霍格沃茨展开成谁是打开密室的凶手。本作新加入/戏份变多的几个角色(金妮、多比、科林、桃金娘)都有些神经质,增添了诡异氛围。哥伦布镜头交待线索的方式也是推理电影式的,对观众做到了基本公平。情节编织非常集中地抓取了与石化与记忆有关的设定桥段,因此整体展开得比第一部从容而不失紧凑。众多不利线索指向哈利而让他产生自我怀疑的情节设置其实极其黑色,但无论原著还是哥伦布的改编都没有充分释放其中的黑暗可能。毕竟这本还属于金色的儿童文学期吧。只是罗琳托庇于此使用的机械降神次数太多了,尽管很快乐,“就像魔法一样!”一定要听完片尾再离场,有彩蛋。
说真的,每次都是西方人用他们文化皮毛加上大力包装和推销就能呼弄的东方人一愣一愣的,大家都快乐的谈论着好人和坏人的魔法斗争,很想知道魔法打得过中国妖怪的法术和宝物吗?
现实世界与我们所处的世界之间的界限处理潦草(或者说本来就是潦草的电影),魔法世界的社会属性很难看出创作者的想象力,魔法更像是现实可能会生长出的“魔法革命”的产物于是推动欲望的迭代。反血统论但是还是允许“麻瓜”称谓的指代,只不过是暂时未见有世界级的危机只能依靠魔法世界的能力,不然。。。个人英雄主义比上一部还刻意。桃金娘有点像三梦奇缘(只是长得有点像而已)。罗恩的表演这一部很明显吸取了经验开始古灵精怪起来,可爱。
好长……好闷……多比、金妮、哭泣的桃金娘、蛇佬腔、汤姆•里德尔、蛇妖、凤凰
感觉第二部没那么好看啊...(我小时候真的很装 长大了还不是一遍遍的看 来自2024的吐槽)
哈利波特的电影,我是很晚才接触的,也从来没去电影院贡献过票房。所有的电影,都是在一个炎热的暑假,窝在椅子里守着一台电脑将其狼吞虎咽地看完。看到最后一部,真的哭了……哈利波特可能不属于我的整个青春,但似乎他的背后的故事正隐隐透露着我的青春,大多数人的青春
觉得没第一部好看,但是又比后面某几部强点。
第一次在影院看。前半部分是个喜剧,笑点很密集。哈利波特这主角光环太强大了,学校一天到晚就你在出风头,三人组赫敏才是智囊团和发动机。最后把伏地魔弄死这也太儿戏了。就把那个书戳几下就死了。霍格沃茨这学校上课时间也太少了吧,三人组一天到晚都有时间各种地方探险。在影院看,声效做的还挺好的。看到了赫敏那个经典快跑的出处,和朋友可以热情拥抱,和喜欢的人只能害羞的握手,这个细节挺好的。
[Scared, Potter?] [You wish.]……矮油矮油第二部不管书还是电影都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哈里波波哟(¬∀¬)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