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发在天涯)无厘头的题目,不存在的协奏曲。
也许,这个帖子发在“华语电影”会更合适些。
但是,观看的当时,我有了以欣赏一首协奏曲的眼光来打量一部电影的念头,而且已经拿定主意把它发到这边,因此,哪怕自己都觉得唐突,还是愿意在这里在线写下此文。
侯孝贤渐渐老去,三段体的电影《最好的时光》,处处可以看到他在模仿和重复自己。
但是,不同时光场景中宝岛男女永恒的爱情主题,以及镜头的不动声色之下时代的风流云变,象一首小提琴(女,舒琪)、大提琴(男,张震)与他们所处时代(乐队)共同演绎的协奏曲,枯燥缓慢的进程伴以亲切的台语(闽南语)讲述,带给我的,仍是一份会心的感动,虽然有些厌倦。
第一段《恋爱梦》,勘乱时期阿兵哥与撞球馆小妹的青涩恋爱。
乐队反复运用几个固定音型,略加变奏:不同撞球馆相似的球桌、客人和头家娘,往复的渡轮,公路上一个个相同的路牌上不同的地名,在这里岁月平静地流过,田园牧歌式的纯净唯美得令人向往,但也简单乏味如二楼头家娘日日摆放着同样碗筷和相近菜式的餐桌。
这个乐章,乐队是巴洛克式的通奏低音,各个声部以不同的素材各自展开、作简单的变奏;两把主奏乐器的分量大致相等,小提琴(舒琪)由于不断变换服装和工作场所(各地的撞球馆)而显得活泼一些,如即兴与嬉游;大提琴(张震)则在一个短暂的引子(春子)之后转向了对秀美固执的追逐,类似前奏曲与赋格;两者以类似大协奏曲中较小的乐器组的方式纠缠前行,在乐队顽固的支撑下动人地展开,旋律平缓,但装饰音清新秀丽,最后的“牵手”如以一个传统民歌主题收束,乐队的伴奏已在此前的“晚班无车”之际消散。
第二段《自*由梦》用光、设色如微缩版的《海上花》,默片+文字对白的表现方式有些矫情。
家国情怀作为雄浑沉郁的第二主题被大提琴和乐队反复齐奏,其中有关马关回望一节叙述尤为震撼;第一主题是一首忧郁的二重唱,张震(大提琴)一次次地到来、洗漱、穿衣如宣叙调,舒琪(小提琴)一丝不苟为张震梳辫子是副歌、几次急板繁弦的凄怆南音是主歌;而乐队“阿妹赎身”动机既被小提琴引用,又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张力颇大的竞奏。
这一段是整部作品进行速度最快、力量最强的一个乐章,充满浪漫风格的对抗、冲突,是一个如老柴小协第一乐章般宏大而激情洋溢的乐章,小提琴温婉而有机锋,大提琴大开大阖、气势非凡,乐队的表现则丝毫不落下风。
在这一段,情节落入了侯孝贤最擅长的轨道,他运用本土的悲情,功夫绝不让民*进*党,而难得的是视野、胸襟过之。
最后一段《青春梦》,青春不再的侯孝贤试图以一个充满不和谐音的无调性乐章来伪装青春,但终告失败。
乐队散乱地进行:大提琴与小提琴若即若离的二重奏主题;大提琴与乐队二提(另一个女友)的暧昧协奏;小提琴与乐队一提(同性女友)的戏剧性冲突。
结构相似而互不相干的几个动机各自展开,节奏飘忽不定,打击乐(电单车)不时尖锐地呼啸而过,增强了这个乐章的不稳定感,而全曲也正是在它的渐弱中结束。
在此,侯孝贤没有勇气制造几处渐强(比如开头部分,干脆在黑暗过道的地板上做爱,视觉冲击力显然更强;同性恋女友向舒琪提出共浴,一场激情戏没有展开,浪费了题材)和最后的高潮:阳台的巨响和电脑屏幕上的字句,还不如直接坠楼来得畅快淋漓。
也许,侯是在控制整出戏的调子和平衡,可是这种“平衡”恰恰泄露了青春不再的疲软。
因此,“青春梦”只能是一个老人旁观青春的“哀叹之歌”。
整出戏一如侯孝贤既往的闷,在节奏上,三段体故弄玄虚地把1911年部分放在全戏的中段,我觉得还不如老老实实按照时间顺序(1911“自*由梦”-1966“恋爱梦”-2005“青春梦”)更符合逻辑。
而且,从协奏曲的角度,如此安排,也更符合三个乐章“快-慢-快”的速度。
“自*由梦”大时代下的奔突显然是快板;“恋爱梦”悠长恋歌是抒情的柔板;末乐章“青春梦”没有规定速度,但不和谐、自*由速度以及几个简短主题的仓促转换,内在的动力只能使之往前赶。
调整一下,整个结构也许更合理、更有说服力。
在这部电影中,感觉侯孝贤确实“廉颇老矣”,若有寓意的背后,多少是空洞无物。
也许除了场景的转换所昭示的岁月流逝,侯并不能明确地指认什么。
细节的雕琢考究(服装、器物等等)及体裁的刻意(三段体意图融“三部曲”于一剧),细心与雄心都是出于“时不我与”的焦急。
因此,做旧的黯淡色彩无法掩饰其中的焦躁。
但是,张震的淡定、木讷和舒琪的角色适应性都值得肯定。
以聆听一首协奏曲的心情观赏这部电影,有些有趣的感受,写下来,相信这里也有许多爱看电影的朋友,可以一起分享。
在侯孝贤的心目中,电影已不是梦,是收藏记忆的羽毛,是时光雕刻的碎硝。
周六看了他的《最好的时光》。
电影分三章。
我最爱1966年台北的那章,朱天文编剧。
青年张震考不上大学,在台球房捱过两年的光景,终于到了服兵役的时光。
出行前,他把思乡和怀旧的感情投放在一个台球房小姐身上。
之后的日子,他跟偶然出现的舒琪鸿雁往来,互诉衷肠。
张震有了假期,回到台球房时,舒琪已去。
张震一路追赶,直到她打工的那家台球房。
舒琪回眸见到张震时,并不哀伤也不诧异,只是痛快地笑了,似早知缘份已至,笃定这人要出现似的。
对话寥寥,没有肢体的挥洒,两个人走路。
张震翌日大早要赶回兵营,可小聚的欢愉,最好的时光让他把时间抛到脑后,他错过了末班车。
细雨中,一度为离别感伤、为前途迷惘的男女,把手勾在一道,顺理成章地交喙递舌。
披头士的《雨中泪》响起,观众如我,醉在其中。
第二章仿无声电影,向电影百年致敬。
好看在布景和制作的方式。
一个才子佳人爱悠悠恨连连的老套故事,白话小说中常能见到。
细节使电影让人印象深刻,诗意而又不迷离世界。
没有抑扬顿挫,只有平铺直叙。
这个故事发生在1911年。
不知为什么,侯孝贤打乱了时间。
1966年后是1911年,最后一章则回到2005年。
摇滚歌手舒琪有着女朋友,又不自觉地爱上有女朋友的LOMO摄影师张震。
他们背叛了各自的爱情,相互取暖。
伤害到自己的爱人时候,他们听到内心传出的撕裂之声。
故事显然离侯孝贤远些。
他怀着好奇心进入新世界,拍出了光鲜却不真挚,空虚虚的。
当晚看了《康熙来了·康永当家》10月27日那期。
蔡康永采访张震和舒琪。
张震小心翼翼地面对提问,冷静地有点做作。
舒琪戏外更迷人,她迷恋张震这样的男人,却对爱情没信心,谈到演艺圈的生活,她哭了,让导演喊“卡”。
我看得辛酸。
昨天我和朋友在一个LOFT烤肉、聊天,我爱的人,关心的人和爱我的人、关心我的人都在了。
我穿过院子去上厕所的时候很激动,透过窗户看到朋友的笑脸,我想拥有了最好的时光。
这时光是偶然得到,永远愿意回忆的。
题记:破碎山河谁料得,艰难兄弟自相亲――――梁启超在华人导演里,他可以和安泽罗普洛斯媲美,陈凯歌是放不下架子的,张艺谋没有这个能力,只有侯孝贤了,默默无声在奶奶的召唤里建构影像的历史这部电影的3个年份是用心选择的1911辛亥革命,1966文革,对于台湾的意义有『1966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成立,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二炮兵。
原炮兵副司令员向守志将军出任第二炮兵首任司令员。
』,2005国共会晤 三段分别为自由梦,恋爱梦和青春梦意味深长。
无所谓他回应了自己什么电影,我感兴趣的是他想干什么,特别是在电影100年的时候,辛亥革命和无声电影的多重读解。
在这个段落他用了梁启超在1911被日本已经占领十六七年的台湾访问时的诗句:破碎山河谁料得,艰难兄弟自相亲。
还有关于时局梁启超的30年日本和台湾关系的断言,本子造就一个可能。
终究他是大陆移民,受的是父辈爱土的教育,在台湾有着这样坚持的导演让我们由衷赞美。
1911里油灯的侧光和顶光造就的落寞,她的命运和做妾嫁掉的下女的命运。
这个段落舒淇演得很到位,克制的、端庄的这可和《霸王别姬》那位头派妓女巩俐做个对比,收敛是卖笑等级最好的判断,侯孝贤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从《海上花》到这个段落非常理解中国的这段历史,那些说《海上花》广东腔的都是对于上海开埠历史的不了解,广东商人当时在上海是比较有钱的,这和《长恨歌》选用郑秀文失败不是一回事情,电影需要用心,不是为了取悦观众,这个费穆40年代的观点依旧是真理,当然,这是一种选择,就像画家和画匠的差异。
在台湾的1911服饰和《海上花》去对比,你就会明白导演的用心良苦:同宗同源。
还有代表着国家的辫子,这是一种无声的表白。
这个段落很是重要,她至少代表着梁启超一代人两岸的关系,外来的梁启超和本土的交往,骨子里有回归=赎身武昌起义的字幕出现,昏暗的会所和外面的亮的对比。
好的导演画面本身说话。
梁启超在台期间常在春帆楼与台湾友人诗酒唱和晚涛哀受到异族统治下的台湾名士敬重,这样的插入可见侯孝贤的爱国立场。
“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
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是梁启超的手笔,也同时表述别离的苦痛,在琵琶的演奏里悲情无限,这些重点都被评论者忽视是可惜的。
三段音乐,1966的英语流行歌曲《Smoke Gets in Your Eyes》, 1911的南音(?
有人知道吗)2005的颓废的歌声 对比强烈。
许多人将三段分别打分是十分愚蠢的举动,电影是整体,每一部分都是有机的存在,任何割裂都是对于整体的损伤。
2005那段正是国共会晤之时,这个巧合也显示了导演对于时局的有心。
可惜很多人根本没有看明白这个段落。
2005年两岸交往的急迫有些奋不顾身的味道,这在舒淇和张震开始的狂吻里你可看到,这是一个说法,观者自会。
为什么叫青春梦?
青春是骚动、是没有多思的投入,狭窄的走廊和面目不清的脸代表着两岸通路和不可策,这个指向不明白这部电影算白看了。
特别是有段字幕:早产儿,过早破出的自我代价是昂贵的。
这些文字绝对不是青春的华语,它在考究两岸拥抱的代价和后果,而且是悲观性质的。
摩托车山的倚靠我走神了我想到了《苏州河》的对话:关于马特狄龙这个段落的化妆有意思 台北晚九早五。
街景上国书馆和洋酒的招牌同在,垃圾车,选景不会是无缘无故的。
最为微妙的是女同的关系,双性恋的关系,关于谎言的质问和政治学的问题。
在可以发表的文字里这些我都没有写,原因是简单的这部电影本质上根本不是爱情片,他是两岸的历史,充满政治性的寓言,阅读历史,在冬日的凌晨胆战心惊。
注:所有冠于鱼骨都是看片过程里的思考,也就是解读笔记,没有语序的,是一种等待着的对话,是关于导演企图的第一反映,所以称之鱼骨:欢迎大家讨论2005年12月6日 星期二 上午6时21分 冬日清晨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邮箱: [email protected]
侯孝贤老师的新片分成了三段时间上全然没有联系的故事60年代 恋爱梦 跑去当兵的张震和台球厅里的舒淇,据侯大师说这是他自己的故事,节奏舒缓音乐好听,最后两人与中牵手,结尾含蓄温暖,不过贯穿整段的一首英文老歌rain and tears侯大师通过张震的信告诉我们:“这时营队正播着beatles的rain and tears”、据小弟所听beatles从来没有这样一首歌,个中有原因还是无意谬之就得问候孝贤了.1911年 自由梦 整段用了默剧的形式 作为早期立志维新的青年的张震和身为青楼女子的舒淇,对白都用类文言的形式展现在屏幕上,这一段个人觉得最有感觉 张震在台湾“接了梁先生” 听了梁先生饭局上的一席话“感触良多”,每每聊天写信多半是国事大事,对其一往情深的舒淇本应结束风尘生涯的时候,她的“小妹”怀孕,书生慷慨解囊小妹赎身嫁为人妇,但这就意味着舒淇的未来又茫不可知了,只能颇含幽怨的说道:小妹命真好。
到最后,国家并没有真正自由 而立志解放国家的张震其实连自己喜欢的女人也解放不了。
却只有梁启超的那首诗作结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 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
本说的是国事却也讲出了两人的无奈。
2005年的青春梦 据说这也是真人真事改变 张震是个冲洗店的Lomo男舒淇是患有先天疾病的豪放女-__- 同性恋 ONS 要啥有啥 侯导也随潮讲了讲走进那新时代的男女故事。
这个不太喜欢可讲的也不多,激情戏还算好看爱看者自取就是...侯导给电影起名叫最好的时光 却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侯导自己说:“生命中有許多吉光片羽,無從名之,難以歸類,也不能構成什麼重要意義,但它們就是在我心中縈繞不去。
譬如年輕時候我愛敲桿,撞球間裡老放著歌< Smoke Gets in Your Eyes >。
如今我已近六十歲,這些東西在那裡太久了,變成像是我欠的,必須償還,於是我只有把它們拍出來。
我稱它們是,最好的時光。
最好,不是因為最好所以我們眷念不已,而是倒過來,是因為永遠失落了,我們只能用懷念召喚它們,所以才成為最好。
我有預感,這樣的片型,我會再拍個幾部”看来他也喜欢追忆自己过去的小情调阿-___-
无论如何,最好的时光都是过去,而不是现在。
我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叫嚷明天会更好。
《最好的时光》无疑是侯孝贤大手笔之作,也是他回顾、总结、再上路的标志。
三段时空的安排井然有序,放在起首的《恋爱梦》是侯孝贤自己的最好的时光。
侯孝贤如是说:「生命中有许多吉光片羽,无从名之,难以归类,也不能构成什么重要意义,但它们就是在我心中萦绕不去。
譬如年轻时候我爱敲杆,撞球间里老放着歌《Smoke Gets in Your Eyes》。
如今我已近六十岁,这些东西在那里太久了,变成像是我欠的,必须偿还,于是我只有把它们拍出来。
我称它们是,最好的时光。
最好,不是因为最好所以我们眷念不已,而是倒过来,是因为永远失落了,我们只能用怀念召唤它们,所以才成为最好……」那些歌声、那些信笺、那些桌球、那些桌球杆,还有纯真的恋爱构筑起侯孝贤的最好时光。
今天,那些东西都彷佛不存在了,旧日的青涩痕迹只存留于《悲情城市》以前的四部乡土作品:《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和《恋恋风尘》。
当一切都消失了,乡土成为了乡巴,城市压倒一切,礼失求诸野,唯有随着小津的火车回到日本,拍《咖啡时光》。
最好的时光是暧昧的爱情,常常失之交臂;最好的时光也是乡土的生活,现在已一去不返。
最后,小兵牵着女孩的手,彷佛就是侯孝贤牵着过去的吉光片羽。
《自由梦》是默片,缓慢的节奏隐含深厚的力度。
反对蓄妾的书生与艺旦两情相悦,艺旦的妹妹怀了茶庄少爷的身孕,书生仗义疏财,替艺旦的妹妹赎身作妾。
一介书生的悲哀正是知易行难,现实与理想之间总有距离。
另一方面,艺旦的妹妹能够赎身,表明了艺旦要继续作当家艺旦,赎身之期更远,自由之日更不可知。
书生追随梁启超,梁告诉他中国三十年内,都没有能力可以援救日本殖民下的台湾。
台湾的自由也是遥遥无期。
最后,书生写信给艺旦,引梁启超诗《马关夜泊》:「明知此是伤心地,亦到维舟首重回,十七年中多少事,春帆楼下晚涛哀。
」在国家大事,自《马关条约》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书生四出奔走,寻求台湾自由;在儿女私情,书生连一个艺旦的自由也帮不上忙,空有理想,而一事无成。
《自由梦》不是最好的时光,但也是好时光。
至少,现实不能改变,但人有理想、有信念、有价值、有大志,《自由梦》表现了现代知识分子的伤心与悲哀。
如果《青春梦》是最好的时光,那可是反讽了。
乡土、爱情、理想、信念和价值都永远失落了,人可以往那里去?
创作歌手与摄影师的疯狂恋爱,性爱(或身体的感觉)是最后的出路吗?
在最后的时光,一个人只可以极快的速度燃烧自己的青春,然后死亡。
哲人斯特劳斯(Leo Strauss)彷佛知之甚详,他在《自然权利与历史》一书中已经指出:「没有了光明、指引和知识,人是无法生活的;只有具备了对于善的知识,他才能找寻他所需要的善。
因此,根本问题就在于,依靠他们的自然能力来进行孤立无助的努力,人类是否能够获得有关善的知识——没有了这种知识,他们就不能个别地或集体地指导自己的生活;或者,他们是否要依赖于有关天启的知识。
没有甚么选择比这更为根本:人的指引还是神的指引。
」在失落以后,在死亡之前,我们只能在期待之中。
这就是最好的时光,也是最坏的时光。
舒琪在这次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颁奖台上哭了,哭得很伤心。
候孝贤很坦然,领奖的时候居然问大家领的是什么奖。
不管是舒琪的伤心也好,候孝贤的坦然也罢。
不管电影成功也好,失败也罢。
总算对过往有了个交待。
既然是交待,就让别人的反应来的更惊人一些,让演员和导演对自己刮目相看,最好的时光,也许就是为了这一刻。
舒琪当然有理由哭,就跟导演有理由坦然一样。
两者因为同一部电影获奖,心态却不一样。
舒琪之前在领奖的时候和张震上台,一句亲爱的,让张震霎时紧张,眉头顿时皱紧了问:“什么啊”舒琪立即转了个弯,给张震说,人家都说我们是银幕情侣……化解了尴尬。
张震的表现过于古板,只能凸现舒琪的灵活,在戏里也一样,舒琪的角色,不经意间感动了人们,而张震,再认真的表情,也只是装酷,认真不得,一认真就退缩,这本不是真本事。
在戏里,这就叫没有到位。
就是这一点区别,能让看戏的观众心肺得到不同的待遇。
如果换成是按摩,一定是瞎子跟小姐的区别,一个凭手艺取胜,一个凭暧昧勾引。
舒琪修炼多年,从裸女修炼成玉女,就跟白蛇修炼成人一样,历尽了千辛万苦,受尽了百般刁难,终于修成正果。
这份辛酸,怎一个苦字了得?
张震初出茅庐,便得人赏识,处处贵人相助,高人抬举,怎一个顺字可表?
所以,就这部电影来说,舒琪是主角,张震的确没领会要领,白蛇和许仙就算在一起也是悲剧,不如各走各路,就象戏里永远不可交汇的爱情。
而影片之所以能获奖,除了说明评委是异人之外,还说明了影片的沉闷,这本无可厚非,就像读一句话,开始读不懂,多读几遍就懂了。
侯孝贤的电影,说白了,就是希望人们多看几遍,睡着了以后接着看,总会有读明白的一天,而那一天,你注定要为他折服。
年轻人都有梦想,都有最好的时光。
今天我路过有很多妓女支撑门面的街道,里面一律亮着猩红的灯。
小姐白生生的大腿从镜子里反过光来,刺眼。
泛着红红嘴唇的青春,我不忍心多看,怕看久了,陡生几分怜悯。
最好的时光,从小姐的大腿轻轻褪下,从舒琪张开的阴chun中静静收敛,在戏里戏外,慢慢生出疲惫,在不经意的时刻,开始渲染你记忆深处的梦。
日前舒淇上《康熙》,被小S赞“美”,但“男人比较没办法理解舒淇的味道在哪里。
”《最好的时光》也是舒淇和张震最好的时光。
那时的张震已经开始“M头”,讨巧在剃光了头发。
尚未发福,吸烟的时候双颊微微凹陷。
还停留在最后一点少年气上。
舒淇则走过了最初的青涩,正当繁盛。
第一个故事里她当然不像撞球小妹,不过好在能上电影的撞球小妹也并非一般的小妹,是连坐船都要立在船舷的,远非模糊背景里庸碌聊天凡妇俗女可比。
这才能当女主角。
就好像张震的男主角,大学没考上去当兵,但是写出来的信非常文艺:“未来的日子茫茫不可知……”舒淇的美是一种女主角的美。
她们一定不是狐媚小家子气的小妾,但也不会是正宫——太没有戏了,放在《金枝欲孽》里应该是如妃:大气、舒适、硬朗、骄傲……经典。
原谅我的词穷。
同性缘应该比异性缘要好。
她们往往容易爱上同戏的男人,因为在那里她们才会依着剧本演出痴怨娇嗔,又相信了对手演出的缱绻缠绵。
《最好的时光》中舒淇和张震有段吻戏,要由厅到房吻足十多分钟,停机后他俩依然吻得投入,连导演叫停都不知,舒淇说:“我和张震开始担心是不是吻得太久了,于是停下来,发现导演和摄影师已经在抽烟了。
”其实那时他们还不熟,“开镜就要拍场亲昵戏,当时大家都还不是很熟,又未热身。
”林青霞19岁演处女座《窗外》,第一次演吻戏,“我跟我妈把剧本里的吻戏都打叉叉,但还是要拍。
”对手秦汉非常体贴,教她,“秦汉跟我说,你就把牙齿合上,嘴唇张开,其他就交给我了。
于是我就咬紧牙关,然后我们就磨得牙齿咯吱咯吱响。
” 张曼玉当年和梁朝伟第一次在《新扎师兄》中接吻,梁朝伟感觉到她全身发抖……演技这回事,除了梅丽尔·斯特里普们恪守的“方法派”,剩下大抵是凭感觉,靠领悟。
不管《最好的时光》中1966年的“恋爱梦”,还是1911年的“自由梦”,抑或2005年的“青春梦”,舒淇演的其实都是一个等爱的女人,一颦一笑都是她熟知的,生活中的自己。
但是男人和女人不同,女人入戏慢,出戏也慢。
男人,生活里的温柔关怀有时候都能演出来。
秦汉教林青霞的伎俩后来也和刘雪华玩过,“我和刘雪华都属于抽烟抽得很凶的那种,所以味道不太好闻。
我们拍吻戏时,经常两个人紧闭嘴巴在那里做戏,她还会装作好像很沉迷的样子,很顽皮。
”他玩得好开心,根本没想那么多……“琼男郎”不止一次说自己不懂谈恋爱:“女性跟我交朋友很辛苦,我不会把女人放在手心上捧着,和电影中的浪漫样子不一样。
只要吵架,我不会主动道歉。
”“最好都不要跟我谈恋爱,因为我真的不擅长。
有些武打演员,虽然表面很粗,但是内心却很细。
”看,人人都被外貌误。
她们那么英气,于是他们理直气壮以为她们内心也一定强大。
再加上她们的自觉……好比后来再提到当初接吻时的颤抖,张曼玉当着梁朝伟面对记者讲她发抖是基于害怕,才不是有感觉,因为梁朝伟当时已经很有名气,自认演技不怎么样的自己根本不敢和他讲话。
让人毫无遐想空间。
林青霞后来提及曾跟自己有过四年婚约的秦祥林,“查理是很体贴很棒的人,我真的很喜欢他,但我从没把他当成爱人。
”斩钉截铁。
舒淇被问到能否像巩俐在《手》中为张震手淫,她笑说:“办不到!
我还是继续做我的舒淇!
”不留余地。
哪怕当众让男人下不来台。
知道刘嘉玲是怎么回答问题的么?
2000年记者拿着拍到的梁朝伟与某混血女模特在酒吧买醉寻欢的照片去访她。
问她:“你累吗?
”她答:“我不觉得累。
我觉得记者朋友可能更累,因为他们每天要挖空心思帮我们编故事。
两个人在一起当然会有摩擦,但最重要的是彼此尊重,彼此谅解,彼此珍惜。
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梁朝伟是一个很好的男人,很温柔,很专业,也很可爱。
最重要的是他肯给我空间,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觉得他是很宠我的。
目前来说,我对我们这样的相处很满意。
”层峦叠嶂,句句维护。
但在女主角们……作为女人,她们当然有自己的渴望,可是即便小鸟依人也不肯失去自我。
她们小事感性,大事明晰。
张曼玉和法国老公离婚,其实就是因为和梁朝伟拍《花样年华》。
“我离开时心想,我会离开3个月,接着再继续我们的婚姻生活。
”结果王家卫拍了一整年,她也乐在其中,“等回到巴黎时,一切都改变了。
”可是男人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抛家别舍相扑。
男人希望她们小事就糊涂,然后没有大事。
无线做的一期林青霞特辑里,林青霞美滋滋地靠着秦汉说:“我攒了些钱,他也有些积蓄,以后结了婚也够花了。
”秦汉有点不好意思地推推她:“你怎么什么都说啊!
”他是真的不想她当着外人面说这些,他会觉得压力很大。
男人怎么懂得欣赏这样的女人呢?
就算懂得欣赏,也止于欣赏,并不能明白她风光背后的孤寂和可怜。
她们当然是可怜的。
张小娴说:“她用可怜来支配男人,使他为她赴汤蹈火。
(我们)这些看似坚强又不屑以可怜作武器的女人才是最可怜的呢。
”可怜的她们希望得到一个在生活中呵护她们,精神上又能理解她们的男人。
当年林青霞在香港发展事业如日中天,一年开拍若干武侠剧,打到内伤。
感冒打电话给秦汉。
而那时的秦汉演艺事业已经渐走下坡路,于是态度就淡淡。
可是她又不直说要他来片场。
就只会去找张国荣顷谒,在他面前哭到眼泪大颗大颗掉。
张国荣拍拍她的背:“我会好好对待你的。
”越发唏嘘。
也有好运找到心仪直男的。
当年李宗盛为林忆莲写:“女人若没人爱多可悲/就算是有人听我的歌会流泪/我还是真的期待有人追/何必在乎我是谁……”她嫁给他,因为觉得他是懂她的。
后来才知道他是懂所有的女人。
于是,转眼,又失去了。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
昨天在ms淘碟,进门,老板就笑着递给我一张碟子。
《最好的时光》。
他说,你会喜欢吧。
我问,好看么。
他说,候孝贤。
他把候孝贤那个名字拖得那么长,好像笑容一样长。
于是连同一本新到的《狐狸的故事》塞在了包里。
候孝贤的片子呵,《恋恋风尘》啊,《风柜来的人》啊,《悲情城市》啊,还有一直没有淘到的《海上花》啊……他的片子是用法国遗风拍的中国诗。
极好的小品,适合饮茶。
分三个部分。
(又是三个故事,“三”对于导演是不是命数?
)恋爱,自由,跟青春。
恋爱梦是轻的,打一天的桌球写几封信就可以值得四处寻找,然后在雨里牵手;自由梦是静的,1910年的默片,眼角眉梢,一个想给国家自由的男人却给不了自己的女人自由;青春梦是杂的,药,双性恋,唱歌,机车,摄影,原来迷幻也可以玩得美一些。
浮光掠影。
候孝贤的片子可以拉得如此缓慢。
打球可以这样慢,关门可以这样慢,洗脸可以这样慢,吸烟可以这样慢。
那种慢却不会让人失去耐心,像开头说的那样,这叙事的手法带着法国遗风,可是读的却是中国诗。
舒琪的演技越来越好。
喜欢她在第一段里面看到男孩来找她之后的无措样子。
第二段末尾流眼泪时候的转身觉得是败笔。
第三段里回到家后看女友离去的字条躺在床上的样子,很美好。
对于那张她在水里呼吸吐出气泡瞪大幽蓝瞳仁的照片印象很深。
张震呢,总觉得他是个该挑更多好片子的男人,沉默的那种。
他痞子气的斯文相很具杀伤力。
很喜欢那些配乐。
Rain and Tears。
在他握她的手时,恰好漏掉那么一拍。
第三段中的音乐也好。
尤喜欢结尾她和他在路上飞驰的那一段,然后进入字幕。
若在电影院里看,为着这音乐,我愿意在影院里坐到所有人都散场。
看完之后很想写一封信,用最老的那种红格信纸,钢笔。
却不知道写给谁,又写些什么。
候孝贤的最好的时光,在多伦多电影节上放映时候,他已经重新剪辑过。
可以想象他参加威尼斯电影节时是如何的仓促。
影片的三部分,爱情梦(A Time for Love),自由梦(A Time for Freedom,),青春梦(A Time for Youth)。
我个人最为欣赏的是爱情梦。
故事发生在60年代的台湾,这一时间和地点是候孝贤熟悉的,也是他最擅长表现的,比如《童年往事》。
故事本身很简单。
拍摄的极唯美,我个人甚至认为演员的服装上可能过于唯美了些,真实中怕是不可能的。
难能可贵的是,除了美,还有一丝幽默。
带着小小温情色彩的幽默,当看到“警察局”时候,不由得让你不会心一笑。
自然而又行云流水的。
侯孝贤的水准和一贯风格。
第二部分的自由梦,我看到的是无声版本,黑白默片时代的做法:演一段,然后再打出刚才的台词在荧幕上。
青楼的场景很似《海上花》,也如海上花一般闷。
候孝贤本身是一个很关注政治的导演,但这次讲的政治。
却最后似乎便成了:“一个口口声声说要解放中国的男人,却没有解放自己爱的女人” 舒淇演得青楼女子是不自由的,她有对自由的憧憬,但梦却破碎了。
听着对自由的宣传,最后得到的却是失望,不知这是否是候想要隐射的呢?
最后的青春梦,是让人有些震惊的。
这个震惊不是惊喜,而是惊讶于,候怎么会拍出这样的东西来?
Pointless是我最大的感受。
整个内容似乎只是一些年轻人生活画面的拼凑。
是的,只是画面,却没有实质。
影片罗列出:一夜情,同性恋,颓废,低迷等等年轻人身上的一些现象。
最后也在罗列中结束了。
让人感觉,严肃的候孝贤在这个年龄忽然玩起了迷幻。
三个部分之间没有联系。。
如果看过候孝贤以前的电影,那么这部来说,他并没有突破。
没有新意。
影片最值得一看,如果刻薄一点来说,唯一值得一看的便是第一部分。
也许因为这一部分的时代,是在候孝贤回忆之中的,所以他导演得是那么的恰如其分。
那种恰到好处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尽管故事简单,时间也短。
但却一下子让人沉浸到了电影之中。
让人感受到这段时光确实如如电影名子一般,是最好的时光。
我在看完第一部后,对后两部本是满怀期待的。
却越看越失望。
不过也难怪。
本来Three times是由三位导演拍摄的一个系列片。
(好像Three... Extremes(三更)的做法)但因为预算不足,最后由侯孝贤拍摄了所有。
我可以想象候原本计划的应该只是拍摄他的“爱情梦”,但最后却不得不节外生枝。
这大概是近期看的最好的华语影片了。
我喜欢舒淇不见老的容颜,可以翻来倒去演绎茫然颓废无语和傻笑。
也很喜欢张震那个长不出长发的脑袋。
这个男人真的很帅。
比吴彦祖多几分自然的多情,比金城武多几分凡人的气质。
而且可以很忧伤。
第二部的『自由梦』当然是最好的了。
无语凝噎。
掌灯的镜头不晓得为什么让我想到利休那部电影。
将青楼的俗艳喧哗剔尽,剩下的便是空楼一般的女人。
镜子用红布遮起来的细节我记得很牢。
我看电影已经有问题了,我总是盯着一些细节想很多。
所谓故事情绪人物之类的,一眼扫过,也没什么特别的值得留恋。
这一段很妙。
妙在这番千古不变的男女关系,女人让,便要等,等到空,连眼泪都是不着痕迹的。
白居易的长恨歌,大概可以一直唱下去,到外太空大概也是一样的。
第一部的撞球故事里,我记住的细节有:那扇厚重的拉门。
舒淇的贴身的好看的丝绸衬衫。
第三部的双性恋故事里,我记住的细节是:舒淇的新发型。
别的没有了。
什么是最好的时光呀。
就是什么都不需要说了的时光。
说话是多么可恶的事情。
靠说话才能维系的感情是最无趣的最讨厌的最短命的感情。
侯导越来越惜字如金了。
这很好。
不说明他老了。
说明电影终究可以筛掉什么。
被篡改了的爱情,被大段删节的爱情,被用缅怀的口吻叙述的当下。
才是好的。
这真可悲。
最好的时光,都是再回首时,发现被辜负的.........
真是慢到我想摔电脑
梦的彼岸是最纯净的时光。默片那段看得有点接受无能。
照说台湾也是出过蒋经国的地方,怎么阴气这么盛?
两位气质独特又会演戏的人,遇到了会讲故事的导演,于是就变成我们看到的《最好的时光》!
【冒失说出侯孝贤眼中“最好的时光(或最好的电影时光)”是哪一段并无太大意义,因为所有的时光都是被辜负被浪费的,也只有在辜负浪费之后,才能从记忆里将某一段拎出,拍拍上面沉积的灰尘,感叹它是最好的时光。】
闷
2013Jan2,长乐路婴候诊,IPAD网络观看。舒淇演六十年代女子最像,默片的最好看,无声的甜蜜无情的拒绝,现代的有点乱。侯孝贤现代的总拍不好,这个杨德昌厉害。
=始于发丝的物语
舒淇很性感,莫名其妙的性感。
大帅你转的啥破短评,他懂个屁。
受不了节奏慢 看不进去
第一段要那个没有牵手的特写简直可以满分,完全的侯孝贤式场面调度教材。这片也充分说明侯导还是得拍离自己近的题材,相比之下,后两段感觉像硬加进来的。
在他的电影里,时间总是凝固的..
桌球,温暖,恋爱梦。南管,凄丽,自由梦。LOMO,迷乱,青春梦。最好的时光总是过往。
他说:别忘了,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是最快乐的。 她说:我想让你知道,其实你不在我身边的时候,我才是最爱你的。
实在是匪夷所思,很闷的文艺片
想一次看三部侯孝贤电影吗,来吧,这里有《童年往事》《海上花》《千禧曼波》,看侯孝贤电影的时光,就是最好的时光。
近乎炫技式的导演。自由梦的字幕处理法很静穆。很给人空间。青春梦好像爱情万岁啊,舒淇和张震的这一段令人生疑。中英文片名构成互补
先看了朱天文的剧本,再看的电影,发现电影节奏实在太慢,看得我急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