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看完,情怀,终究让我无法抗拒,放下仇恨,放下戒备,一起喝酒,一起唱歌,一起务农,一起全力以赴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一切,短暂的快乐,长久的回忆,不知道在东莫村那个孩子长大后,带给他的能是什么呢,可如果没有战争,日子平淡过去,会不会也就不觉得珍惜。
我不愿分析谁代表谁,又怎样怎样,不是什么片都像悬疑片一样有多重寓意,这部片子确实寓意深远,但我喜欢男人间的情谊,我喜欢笑傲江湖的情怀,放下枪,平凡无奇,决定了,当仁不让,真汉子,真性情。
原来是久石让啊,难怪加分那么多。
早就领教过韩国影人意淫的功夫,这次也不例外。
不少以韩战为背景的电影都加入了大把意淫的调料,好像非如此不足以显示“小”韩民族的“劣”根性,怎么会有这样变态的民族,这样卑劣的想法?
看来,韩国做殖民地的时间真是太长了,心理大大的不健康。
韩人其实优点多多,但他们却用了难以理解的手法来表现。
片子中,几个韩人战士相当的军事素质超群,但我们现在已经知道当年的(南北各方)韩军是以顽强敢死闻名的,韩战到后期南韩战士就用野狗一样的刁钻战法让志愿军叫苦不迭。
至于韩军的军事素质,特别是操纵高技术兵器的能力,想想那个文盲比刚解放的中国还多的国情就可以预测。
片中,那个小山村里的村民个个彬彬有礼,衣着整洁,事实上韩国乡人当时的陋习相当的多,经济窘困,朝鲜多山,山区耕地稀少,哪来那么个桃花源?
片中,美军飞行员因语言不通而误会笑话不断,实际上美军随身都携带有当地语言的说明文字,请求当地居民给予帮助,没有带这样的文件怎么能出战?。。。。
,毛病简直挑不完。
本来,这个片子走发挥想象力的寓言戏路,当然是一种不错的艺术手法,但素材总要有点生活依据吧,符合逻辑吧。
用常规的素材合理的逻辑演绎出非常规的结果,才是影人展示艺术功力的办法,而不是凭空捏造荒诞的素材出来。
荒诞的效果,黑色幽默的处理,都是在真实合理的场景下发生的,现在导演编剧凭空捏造出一个荒诞的场景,结局又简单得白痴都猜得到,这叫观众情何以堪!
不是脑残是什么?
据说韩国人当年还打算让这个片子去竞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我猜想美国电影协会一定会为怎样让韩国人打消这个念头,又不伤友邦感情而大伤脑筋。
这个片子,用一个字总结 —— 假一个词总结 —— 脑残一句话总结 —— 一个傻子引发的悲剧
台词韵味深刻,风格掂量的刚刚好,喜剧中略微带悲剧感。
我相当赞赏韩国人对自己南北内战的历史观。
跟《共同警备区》一样,电影人对半岛分裂的现状用抒情怀旧的方式在影像里统一了想象。
美国人Smith、北方军三人、南方军二人。
首长因为全军覆灭自己却苟且偷生,少尉因上级命运不可违背而滥杀无辜良心受责。
这两人都是没什么脸活下去的人,所以他们在最后一个镜头里,笑着,死去。
一来挽救村民的目的达到,二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与“同胞”“兄弟”共同牺牲真是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很好的鞭挞。
首长与小胖的妈妈有莫名情愫;南边小士兵跟北边大叔士兵有父子般情;首长与少尉会惺惺相惜;北边小士兵跟疯丫头有心动的爱情;可以说影片在主角间的精神领域上相互交织形成一种场,紧密联系。
村庄如一个世外桃源,给战争杀戮中的人一个喘息、洗涤心灵、冷静思考的空间。
他们放下对立,脱下战袍,与村民耕作务农,应该是最美好的生活状态了。
杀野猪那段,搞笑夸张,虽有明显的抠像感,但是慢镜头中很好的展现了他们齐心协力,奋力杀猪的神情。
最后还是老美在战略室里死命要进攻进攻,仿佛不是US公民就可以无所谓的被牺牲掉一样。
Smith最后也没能挽救悲剧,所以说,电影里在唾弃谁,显而易见了。
先不说内容,我觉得韩国人能在电影里把南北朝鲜士兵,从兵戎相见,到处处防备,再到一起生活,甚至最后共同御敌拍下来,已经比某朝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一直以为,战争片该有的效应是让人珍惜和平生活的美好,痛恨残暴的战争。
一直以为,说着相同语言的同族之间的战争是最为残忍的,你听得懂对方倒下前的哀求,听得懂他们的最后一句话,甚至他们和你从小在一样的环境文化氛围中长大,而此刻你却是结束他们生命的人。
高中看过同样是韩国电影,太极旗飘扬得到了这样的认知。
女主是一个多可爱的灵魂呀,我觉得她是整个东莫村最为纯洁天真的代表,当小士兵为了就她,说出她是疯子不能这样对她(不知是真心话还是为了保护她)的时候,女主委屈的眼神简直让人心碎,也更让她的随即而去触动心弦。
她说着好热,太疼了后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刻,该是战争者遭天谴的时刻,他们该为这些行为感到耻辱。
结局在悲壮雄浑之后恰到好处得来了一个俏皮可爱的结尾,女主的一蹦一跳从一开始让我觉得傻乎乎地到现在的触动心弦,也让我觉得她在临死前被喜欢的人说自己是疯子而感到难过,我想她应该明白小士兵对她的爱慕,小士兵也并没有真的把她当疯子。
就像两个军官在最后说的那样,他们在错误的时刻相聚在了一起,就像这场战争。
哦对了,作为一部04年的老电影,它五毛钱都没有的特效不仅没有让我产生一点反感,甚至感到增添了一丝魔幻主义的质感,挺有趣的。
整部影片是以朝鲜战争为背景而展开的。
朝鲜和韩国,本来是一家人,但却因为阵营不同而对抗,而朝鲜军人和韩国军人,用着同样的语言,长相也几无差别,战场上却得拔枪相见,至死方休。
在影片中,不管是韩国的两个逃兵,还是朝鲜的三个战斗幸存的军人,都表现过不知为了什么而战的迷惑。
他们不知道战斗的起因,不知道战斗会把他们的命运带向何方。
他们只知道的是无条件服从上级的命令,哪怕命令是炸毁一座满是难民的桥,是向走不动的战友开枪……他们逐渐厌恶战争,也厌恶战争中的自己。
但直到他们到了东莫村,他们换上平民的衣服,和村民一起下地干活,倒还觉得这种生活很不错,对这个村子逐渐产生了独特的喜爱之情。
后来,他们一起结盟,成为了能把后背交给对方的战友。
他们不再迷茫,因为他们知道了合作的原因和意义,那便是守护,是赎罪,是对美好事物的守护,对自身曾经罪孽的救赎。
当炮火淹没他们的时候,他们放声大笑。
他们从未像这样坦荡,从未找到这样的存在价值感。
东莫村保住了,村民们还像一开始一样单纯。
只是他们不知道,那些“不速之客”不会再回来了,他们永远长眠在雪山之上,永远都会守护着东莫村,守护着这片没有被战争侵扰的净土。
其实,这是一个童话!
(一)误入·色彩泼墨山水画的开头,更适合讲述一个惬意安闲的故事。
可恰恰,这般柔和美妙正是为着战争而开篇。
强烈的对比从最开始出现,似乎预示着它将贯穿始终。
韩国的爱情电影多喜欢选用色彩强烈的自然景色,从而使影片达到一种唯美的境界。
《电子人也无所谓》便是各中代表,缤纷的色彩,绚丽而迷人,而这部反战片也选用了同样明艳的色彩。
在我们的印象中,战争应该是硝烟暗陈,战火纷飞,虽不至于整个世界一片灰暗,起码也应该是冷色调。
而本片的导演恰恰大量使用了明亮温暖的色调,那既是为了突出世外桃源,也绝妙的讽刺了黑色的战争。
不同阵营的六个人,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到了这个战争年代的桃花源。
而几个人一碰面,冲突便瞬间爆发。
可本片没有普通战争影片那种争分夺秒惊心动魄的对打,两方人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了微妙的平衡。
为了维护这种平衡,两方人只能不分昼夜的在原地对峙。
期间,村民的各种反应着实令人忍俊不禁。
导演用喜剧的手法,为我们创造了一幅奇趣横生的乱世战争图,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血色,而是笑声并着搞怪的彩色。
就在我们笑着问导演,什么时候才能打破僵局时,傻女拉开了手雷的拉环,形势一触即发。
当手雷炸响的那一刹那,没有血肉横飞,没有残肢断臂。
漫天飞舞飘落的爆米花,美的简直不像人间。
这一刻,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惊喜地笑,他们的瞳孔中只剩下纯真。
不论南方军北方军还是美军,那一抹释然,让战争的阴影瞬间消失无影踪。
干净祥宁的配乐,则更升华了主题,净化了灵魂。
(二)融入·野猪两方人的关系在粮仓被炸之后破冰,为了给村子储满粮仓,两方人放下了枪炮,拿起了农具。
挖土都不仅仅是一种和平的回归,更是某种意义上人性的回归。
野猪的出现改变了一切。
生命在前,不同战线的人放弃成见通力合作,终于让野猪死在了他们的棍棒之下。
这一刻没有敌友之分,没有国籍和种族之分。
人天性中的善良在最危急的时刻被激发了出来。
好似拨云见日般,南北军对彼此都有了崭新的认识,这种认识无关立场,而是作为“人”这种动物的最根本最原始的认知。
而后来一起吃猪肉,一起在田里上厕所,更是说明了,其实所有的人都一样,不论什么南方均被放军,都是要吃喝拉撒。
从根本上来说,他们都是人。
既如此,为什么还要分敌我!
随着相处的日子一天天增加,这三方人之间产生了微妙的感情。
他们既不能完全忘记自己的立场,但又无法不惺惺相吸。
渐渐的,他们有了对话,有了交流,有了超越战争的友情。
体育无国界,音乐无国界。
看着所有人一起玩“田间”橄榄球,一起唱歌吃土豆,我们观者脸上都会露出满足的笑,战争的阴影慢慢消散,只余下土豆田里让人回味的欢声笑语。
这一刻,他们属于桃花源,桃花源也属于他们!
(三)升华·蝴蝶就在快乐和融合达到顶点时,破灭也同时开始。
军方以冠冕堂皇的借口,制定了轰炸村庄的计划。
黑色终于在黑夜中侵入了……满天的蝴蝶,阻止了很多伞兵的到来。
纯美的蝴蝶,大概就是上帝派来保护这个村子的天使。
这块乐土,是上帝留给无忧无虑孩子般的人的。
杀戮就要开始,灾难已经悄然降临。
在士兵的枪口下,村民自发自觉地站出来保护这些外来的朋友。
他们虽然迟钝,但不至于看不出危险。
其实,在很久以前,他们已经真诚地接受了他们的到来,从最开始,从心灵深处。
那个最纯洁的天使,就是世界开始黑暗时最先被污染的一个!
因为太纯净,所以经不起一点黑色。
她像一只蝴蝶那样脆弱而美丽,静悄悄的便走掉了。
死亡,终于残酷的揭示了现实,他们不属于这个宁静祥和的桃花源。
为了保护这片乐土,为了共同的信念,昔日的敌人变成了今日的伙伴。
为了信念,他们再无所惧。
正因为这样,也就有了后面那场硝烟中的悲壮。
浴血的他们,静静的诉说着坚持的力量。
面对死亡的这一刻,他们竟是如此的从容,或许,心有所持,世上便再无恐惧了吧!
终于,他们解脱了,从无休无止的战争中真正解脱了。
(四)终章·白雪等天放晴,世界回归了纯白。
看着散落在地上的头盔武器,我竟从画面之外感受到一种无与伦比的宁静。
皑皑白雪的埋葬下,他们都是天堂的孩子。
记忆中那个做灯的伯伯,手下依旧不停。
那些大脑袋人偶路灯其实像极了宫崎峻笔下的动画,也或许,这部影片本身就是一个童话吧!
记忆中那个戴花的女孩子,轻轻的把花别在小士兵的耳畔。
睡梦中,小兵纯真的笑脸,是不是也感受到了幸福与安宁。
希望世界上不再有战争。
生活本不就应该是单纯的蓝天,绿草和快活的笑么!
我在读书的时候试着写过一个小说。
以桃花源里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诉说武陵人进入桃花源前后发生的一切。
我笔下的桃花源,是个刻意躲避世俗的地方,里面的人们表面安详,内心也和外面一样复杂,心理素质比外面的人更差些,更容易波动,所以当他们发现那个武陵人沿路留下了记号,违背了“不足以为外人道也”的诺言后,整片地方的人几乎都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小说我写过三稿,匿名给一个老师看,她觉得很好的想法没落实为好故事,而且她一眼就看穿作者没有农家生活的经验。
很遗憾,那篇小说我只写了概念化的状态,却没有写出精彩的故事,甚至个别问题都经不起推敲。
为什么他们要躲避世俗?
既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那么是谁让他们知道世俗是什么样子,又是谁提醒他们不要与时俱进?
我感觉到,人在环境突变后的表现其实是相当精彩的画卷,只要有个好故事作为依托。
我的经历太少,经验的丰富也没什么好办法,这是最近读曹文轩的《小说门》才深刻意识到的大缺陷。
再者,我是不擅长讲农村故事的,我一见植物就和见到地图一样容易犯晕。
我有时候怀疑我是大脑是不是少了一个部位。
小说放下了,很难有动力让我再拣起它。
桃花源的故事在南北朝人陶渊明发明后,有过许多版本,大多没有脱离原来小说的窠臼,提不出太别致的怀疑。
这其中赖声川的版本较为特别,十分意思。
他的桃花源其实是出草台班演出的实验戏剧,虚实相接的表演,尽叙男女情感事,道出理想现实差别,桃花源式爱情的现实的爱情都有长短好坏,只看适应环境和时机与否了。
市面上可以找到话剧和电影两个版本。
故事结构和台词处处有惊喜。
韩片《欢迎来到东莫村》是替朋友买的。
看完碟片后的说明文字我预感电影有点意思。
果然。
看片后我开心得不得了,开始习惯性地向好友们推荐。
编剧一定熟悉中国的《桃花源记》,东莫村其实就是一个桃花源记,电影简单地说就是《欢迎来到东莫村》=《桃花源记》+《狼牙山无壮士》的结尾。
村外朝鲜战争如火如荼,村内一片安详景象。
这从村民听到枪响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即可知道。
有一天盟军的飞机落在村边,美国飞行员开始在村里养伤,与此同时南韩和朝鲜的几个士兵不约而同地走进村子。
村外的敌人,如何相处,又是如何为了保护村长成为壮士,我这里就不多说了。
介绍电影情节始终会坏了未看者的兴致。
我只是在想如果将电影中南韩和朝鲜的几个士兵换成人民解放军和台湾特工会怎么样呢?
想着想着我突然笑了,也许电影会没那么温暖,也许会很平静——双方将士坐了下来开始无休止地谈判。
把期待和平用喜剧和打斗来表现。
这部电影把“末日感”“流浪感”“义气”融合在一起,原本的罪人在世外桃源里获得了救赎后决心保护这样的和平世界。
早期笑得多开心后面就会哭的多感动。
最后战士们还是做了不是逃兵的人生,最后的牺牲也是把基调都拉回来了,回归现实。
敌人变战友的转变还是很甜的。
不过看到最后也不知道女主的作用是什么,就算是吉祥物的话那噶的也太早了吧……
说是喜剧,绝对的!
还没看刚下的那部纯英喜剧,看来让这部韩国片来预热是对了!
一顿猪肉吃出革命情谊born leader刚来村时确实处处透着刚毅和不屈,那股蛮劲和血腥铺面而来。
随着橄榄球,滑草等项目的出现,脱下硬硬的军装换上平民的穿着,军人的淳朴与呆滞真是洋溢着各种喜感。
到那顿猪肉,一起拉屎,哇哈,那些个镜头,简直是绝了!
教英文那段,‘how are you'的典型对话,笑死了。
一方面是现代中国居然还跟朝鲜20世纪初那时候一样,教英语就要教’标准对话‘。
一句问话对应一句回答,个性?那就不对!
另一方面是,想想语言真是shit,友爱关切这种东西哪是要靠语言来表达的,擦雨的手帕,似是而非的对话,模棱两可的名字,只要一个动作,心与心之间就能感应!
是'smith'还是'miss sue'完全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能懂你,你能懂我,we are 'having such a good time'!傻姑死的时候真是让人动容。
她是这个世界里最善良单纯的人,却承受最惨烈残酷的命运。
前半部的时候我在想’无知者无畏‘,到傻姑死的时候却只能叹息说‘无知者应该是无罪啊’!
到头来,在这个世界,‘傻’还是得付出代价。
还好,‘很傻很天真’的东莫村自是‘傻人有傻福’。
看着山对面电火石光的耀眼,他们可能好奇,可能惊叹,却不知那五个年轻人对他们最崇高的敬意。
战争,最可怕就是不明真相,残杀百姓;人性,最可贵就是海纳百川,大愚若智。
所以如果你是傻子,那不怕.....
战争是对人性的最大摧残。
和平年代中的我看再多对战争年代的歌颂也无法理解当时人们的所思所想。
在这部电影中,在避世罕至的东莫村中,人性得到了回归。
电影的上半部轻松诙谐,一颗颗的玉米在空中变成爆米花的想法真是神来一笔。
可是在这样一个全民疯狂的年代中,觉醒意味着更大的痛苦,心中的人道主义被践踏,无论是痛苦的旁观还是勇敢的反抗,都会带来毁灭性的结局。
他们选择了后者。
当一切尘埃落定,逝者被新雪覆盖,再次回想在东莫村那些平淡幸福的日子,我不禁潸然泪下。
很一般的片子、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尾。傻姑也没起什么作用、搞笑的地方有一点。但是整体太垄长了。最后为了保护东莫村可以煽情。其实完全可以让大家撤离、或者让美国兵回去通报一声就好了。因为毕竟美国只是认为有朝鲜的防空阵地会影响到补给线。同样都是反战却没有太极旗拍的好。
前半段是在欢笑,后半段的时候我哭了。
这是一部韩国的主旋律影评,镜头运用一如既往的干净,充满了浪漫气息,久石让的音乐让片子更加纯净了。不过话说,女主角的第一个镜头我还以为是元彬反串的呢。
只看到杀野猪那段,其实真的属于没意思的,故事本身应该还可以,但觉得还没红河谷好看
非常不喜欢这部电影的前半段啊,有见过傻子穿得那么好看干净发型自然卷翘的吗?风景倒是真的很漂亮。美国海军实在是太蠢了。野猪和野猪那段之后都好喜欢。人物刻画得有点失败,这类的战争片还是原原本本遵循现实主义比较好。#配乐选久石让绝对是电影中的灵魂#
不太喜欢的类型,没有怎么看懂。
又笑又哭。又哭又笑。在反战主旋律带领下既荒唐又温情的剧本,再加上导演点睛之笔的剪辑顺序。我真想给6星。当然,久石让必须记上一功。呆在大城市久了,很多时候让我们变得麻木。就像在战争里待久了,会带给士兵的冷血一样。但是人性最本质最美好的一面,拥有着最强大的力量。击破我们所有人的面具。
张镇编剧的作品,每场戏都能写得很有趣味,这点挺牛的。整个故事有点像弗兰克·卡普拉的《消失的地平线》,都是用一个幻想的乌托邦来表达反战主题的故事。我是不太相信有乌托邦的,只要是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生活,总是会产生矛盾、纷争、阶级、压迫的,这跟发达不发达其实没什么关系,也没必要用一个幻想出来的乌托邦来证明战争的残酷性。从这点上说,这片子的思想深度跟姜文的《鬼子来了》不可同日而语。不过看完确实也会想到鲁迅曾经说过,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却用来制作爆竹,而外国则是用来制造子弹。我倒觉得,用火药制作爆竹比用火药制造子弹要好得多。虽然人一定会伤害人,但武器的进步,确实让人伤害人变得更加容易。
这片子就不纠结剧情了,如此理想化的电影起码在电影前半段给了我们一个和平美梦的温床,姜惠贞出现对着镜头傻笑的时候我就知道她必死无疑。想象力是有的,影片特技粗糙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容你做梦就好,就不必再提什么特技、剧情、音乐这么有情怀的要求了吧。还算有张力。只是不要这么煽情好吗?!!
本片在抓野猪之前还是一部不错的电影,抓野猪之后就急转直下,到寻找大兵逻辑非常牵强,战斗场面就更加无语了~~~~导演故事说不圆,就强塞进现实魔幻的成分,很生硬,同类型电影远不如《共同警备区》。不过本片传达的统一的希望和愿景还是不错的,中国观众也能感同身受。
桃花源,永远有机会和可能一起好好相处的人类,但总是做不到的世界...
老婆,周末看的,很有思想到片子,反战的,反正评价挺高的,老婆,抱抱……我很想你,很想,嗯,你也很想我吗?嗯,反正我这样想,不管你是不是真的想我。老婆,如果想念一个人却不愿意和他说话,会是什么原因?嗯,是因为不想要了吧……
剧情本身就很…理想主义&乌托邦?不是很有趣
俩傀儡政权不敢骂美爹又不敢骂苏联,看到开头的就猜到结尾
漫画化的战争历史+久石让的音乐加星,意识形态很重,结局也是刻意为之
剧本写得很好,每个角色都十分有爱,整个故事看起来温馨得很,直到最后我都以为他们会活下来留在东莫村一起生活下去,结果居然是团灭的悲剧,摔……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政治确实是坨狗屎。
朝鲜战争期间,两拨朝韩士兵偶遇在山村东莫村,被淳朴的村民感化居住下了,被村民救来的美国大兵也在此开心养伤,然而寻找大兵的美军对此发动攻击时,双方士兵携手奋起包围村民,转移轰炸目标保护村民而全部牺牲。很好的反战电影。
荒诞的故事。
以世外桃园开篇 以人性救赎结束 朝鲜战争给韩国人带去了苦难 同时也带给了他们超越苦难、超越仇恨 反思战争的能力 以及敬畏生命 追求正义和信仰的力量 彻底将诅咒变成了祝福 面对当今的局势 韩国人还得走很长一段路 愿以神为本的信仰能帮助他们解决危机 变成赐富于民族的机遇
韩国最好的主流电影(06年说的傻话请勿再点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