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且记得,在2000年之后不久的《科幻世界》正刊及增刊上,总能读到阿来先生写的评论。
那一时期,阿来一直对专业与非专业之别有着深深的怨念——既包括文学领域内,也包括科幻领域内。
一方面,我们的科幻与发达国家的科幻相比太不专业了——这个情况挺容易理解;另一方面——似乎是产生前一方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文学界面对科幻也表现得非常不专业,使得我们的科幻发展空间受限。
总而言之,中国科幻似乎只由一群科幻爱好者撑起,缺乏相应的关注,也没能获得自己的话语和理论,发展的道路也就……扯远了扯远了。
总之,在《科幻世界》2000年夏季号增刊上,阿来评论南希·克雷斯的生物题材科幻小说时说,可悲的是,我们中间的部分科幻作者还停留在从一种叫做动漫的东东上获取养分的阶段,比如某某作者的某部作品里有某大段慨叹居然来自《圣斗士星矢》……说来惭愧,读到这某大段慨叹时,我的第一反应竟是——“啊!
《圣斗士星矢》里还有这么漂亮的句子啊……真好真好!
”然后,更惭愧的是,我随即虚伪地意识到我被某某作者之流毒害得思想多么贫乏多么肤浅多么没营养啊……于是开始看阿来的《尘埃落定》,看不明白也看,看完之后又看《穆斯林的葬礼》《长恨歌》《无字》《白鹿原》等等等等,直看到自己进了文科班又进了中文系一路从普通少年进化成文艺青年再就2B……靠,又扯远了。
今天再往回看,对阿来怨念的专业与非专业之别,似乎多了几分体悟。
也是的,三个多月前,“科联奖”科幻征文启动仪式上,某位同为中文系出身现在正专事科幻文学研究的科幻工作者言语间透露的国内科幻文学研究现状,让我对国内的非洲文学研究现状顿时淡定了——说白了就是都没什么人做,即便有人在做,也势力分散、各自为战,连自我言说的言语都接近失语,更谈不上原创理论,而套用理论亦不习惯,又如何能从文学和科普的夹缝中独立出来?
在这种境遇下,一群貌似牛逼烘烘却连文学性都辨析不清更不用谈科幻文学性为何物的人议论着大刘的小说文学性不强,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中文系的日子里,曾经注意到日本的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之辩。
在那样一个商业高度发达的国度里,通俗作品有着自己健康成熟的成长空间与发展渠道。
至于形成自己庞大的共时系统与清晰的历时轨迹,也就同样不足为奇了。
而我在这个末日的年度里和某种终结的情绪下与《地球防卫少年》这部动漫相遇,似乎也是必然了吧。
作为一个不爱看电视又不会死宅的废柴,我对动漫的认识还停留在90年代我上小学时国内播出的外国动画片阶段。
虽然此后我追着《柯南》的漫画与剧场版也有10年,但其实视野越来越窄,或者说从来就没打开过。
《地球防卫少年》是2007年的片子,据我对日本动漫有限的认识判断,孩子操纵大机器人作战的情节似乎并不新鲜,而每个孩子的人生故事也多有套路。
一集集看下来时的一次次感动,恐怕也不是类似于文学作品的叙事作品所需要的终极追求。
但看完之后,竟震撼得难以评说。
而这只是日本动漫谱系乃至通俗叙事作品谱系里的冰山一角——支撑整座冰山的,又该有多少类似乃至超越这部作品的神设定神展开之神作……先说宏观上的设定——英雄救世的套路。
就像普洛普可以把民间故事简化为一个公式一般,整部动漫也可以简化为英雄救世这句话。
这里面包含着如下元素:英雄角色,是一群不该成为却不得不成为英雄的孩子。
开头第一集其实比较沉闷,甚至让我一度怀疑剧情推进有问题——那15个孩子集中出场,不容易认全不说,对他们形成的小集体也难有准确把握。
是因为太普通吧?
在战斗中,每个人的经历被穿起来——大家就是在这样一个有缺憾的世界上当着有缺憾的孩子。
他们若能成就英雄救世的神话,必定有命运的因素在里面。
英雄所具备的非凡能力,是来路不明的巨型机器人。
而神一般的存在使这种能力与另外一个元素——英雄的敌人——紧密结合起来。
也是的,操纵这些战斗的,正是背后的“神”,而赋予英雄以非凡能力的,也是“神”。
战斗成为高级智慧的游戏,战斗的意义于是面临着被消解的险境。
英雄遇险,可以说是剧中最神奇的设定——大机器人只要不损坏弱点(操纵室),每次无论被打成什么样,下次都能全新出现,似乎并无损伤可言。
但大机器人每行动一次,都要消耗一个充当驾驶员的孩子的生命,从无例外。
于是,英雄遇险成为整部动漫最稳固的无悬念重复,从第一集到最后一集,一次战斗,一个孩子,一场胜利,不可能出现其他情况。
但这种重复并不僵硬——能实现这种重复运行的因素,可以说是奇迹了。
遇险的重复次次相似,而实现重复的奇迹却各有各的神奇。
英雄取胜,宇白顺打的最后一战,不是最激烈的,也不是最精彩的,却是最艰难的。
然后,又一次英雄遇险的重复,告终。
或许,真正可以算英雄取胜的,大概是切江两次坐在操纵者的位子上与町洋子拔枪击毙自己的哥哥肥蟲,使得前一种重复错位,才留下宇白可奈作为孩子中唯一的见证者在几年后对矢村大一的弟弟妹妹回忆这段战斗。
再说微观上的情节。
如果说宏观上的设定使作品苍劲有力,那么微观上的情节则保证了作品枝繁叶茂。
15个孩子和他们背后的家庭,足以构成一副浮世绘了。
这15个人的情况有详有略,每一个都能引出一系列故事,但彼此叠加在一起,很让我为叙事素材的使用之奢侈称赞了。
而这部动漫的神展开却不止于此。
政界、国防部门、科学界、商界、媒体等等也纷纷通过孩子们的家庭被引出来。
全景式的枝蔓足够丰富,却未遮住主干,而是成就主干之“大”。
但无数个平行宇宙中的地球与“神”却依旧是暗箱,嘲讽着这偌大的世界也无非是无数尘埃中的一个。
全景式其实最易失之于细节。
架子足够大了,但撑起架子的若是一个个烂尾桥段,也会让人倒胃口。
前面提到过,孩子们实现英雄救世的神话,必然有命运的因素在里面。
能实现英雄战斗与遇险之重复的,是一次次命运的奇迹。
试想,战斗是死,不战斗是大家一起死,这种情况下,每一场战斗都能顺利进行并取胜,该是何等小概率事件。
大多数孩子找到了战斗的支点——家人,朋友,那些自己必须去守护的。
剧情由此得以推进。
然而,似乎也不出意料——加古功害怕死亡,切江找不到这个世界值得守护的地方……加古功最终没坐上操纵者的位子便挂掉了,千鹤带着赎罪的心情顶替他——故事一环扣一环的因果足够漂亮。
而切江的第一个对手自我了结,也许来得太突然,却又有之前切江的绝望做铺垫,竟也情理之中。
这些太小概论的情况,自然可见编造痕迹。
但因果环环相扣到了这一步,或者情绪渲染到了这一步,作为接受者的观众又何尝不希望如此?
或许,真实不真实,在某种程度上,是愿不愿意相信。
最后,还有一点——整部动漫的主题,生死。
就我们生者而言,我们只是死亡的旁观者。
大灾难造成的死亡,最终只化为数字,不足以构成震撼。
15场战斗,背后是15个地球,其中有14个要废掉;如果每一个地球都有70亿人口,那么就是将近1万亿的死者……或许庞大的数字在这时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接受范围,因而,甚至可以说,也就失去了意义。
而牵动我们的,只是明知死亡在前的那15个活生生的孩子。
于此时,思考便容易出现短路。
也是的,没有不带个人情绪的思考,除非人是机器。
一部作品,能把人引到这条路上,大概,就足够了。
如果我能早几年看动漫,早几年接触这部作品,或者,也就不会在今天的道路上走到黑。
本科做毕业论文时,选了现当代方向,并对通俗与非通俗问题抱有执念。
先是对现当代的纯文学与通俗文学之辩产生怀疑,觉得勉强可以划分的,其实只是主流和非主流文学——真正的纯文学与通俗文学都处于弱势,占不了主流。
继而,对被操纵着学术话语乃至政 治 话语的主流文学界所欣喜的神马填补空白,神马开创新领域的作品都怀有怨念,怀疑很多都是在主流文学界之外被玩儿烂的东西。
就像经典文学史里的科幻作品谱系和科幻文学史里的科幻作品谱系,二者之间总有时差,比如科幻文学已经进入到新浪潮时代,而多丽丝·莱辛却放下金色笔记本唱起太空歌剧……这诸般纠结,神神叨叨,嘲笑着我的力所不及,原本的文艺青年跨入2B青年行列。
倒不如在文艺发作期里好好看动漫,当回普通青年。
这部片出彩的地方根本不是打斗,打斗是很慢的,如果你追求燃的打斗,请看别的萝卜片。
这片真正出彩的地方是细腻的人物描写,把每个人,对,是每个人,并不只是主角们,把他们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花了一天时间看完了这部让我再一次感慨万千的动画,震撼之余,倍感幸运。
还好没有因为这部动画没萌没H没暴力没血腥默默无名而忽视了这部至少在思想深度上不亚于Eva的经典之作。
仔细想想,这是我第一次看动画流泪。
之前看宫崎骏的动画是美好单纯的感动,看Eva是三观差点都被颠覆了的震撼,但看这一部动画,在被感动和震撼之余,我竟然还为其中的情节落泪了。
我这人在看动画漫画的时候并不矫情,对于我而言,动画漫画并不是真人,二次元的事物想要打动我的心那还是不简单的(当然,宫崎骏,Eva,杀戮都市,行尸走肉等一些区别于民工漫的作品例外)。
动画里的这些孩子,还未体会到成长的喜悦,结婚生子的快乐,安度晚年的幸福,就这样悲凉无助的死去。
他们还未开花结果,只是一株株青涩的幼苗,本应是充满生的希望的,但却背负着大人都无法承受的沉重使命。
他们越是勇于承担,越是淡然看待死亡,我内心就越绞痛。
孩子呀,你的勇于承担没人会为你鼓掌,没人会为你赞美,没人知道你是保卫地球的英雄,你看淡了生死,可你看淡了你的亲人,你的好友,以及你对幸福的渴望吗?
看到大一最后对他弟妹感人至深的内心倾诉和游乐园的约定,看到万记她那可爱的宅老爸对她说“第一个孩子就是你呀”和她最后在抱着刚出生弟弟的美梦里死去的画面,看到爱子和宽治在死亡的阴影下仍然绽放出美好的初恋花儿,看到美纯对顺那藏在内心深处的深沉母爱,但最后到死一刻都没让顺知道她是他生母的结局,再到顺最后回家看到养父贴在屋子墙上的那幅顺小时候画给他的画像,养父对他说的那句“这是爸爸的宝物,不要再不辞而别了”的关切话语,我眼泪真是不争气的流下来了…… 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但区别于Eva的是,最终结局定格的画面,不是让人绝望窒息的LCL海洋的血腥,而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绿。
这是一个有关生存竞争的故事。
全篇在少年们知道了第一个事实时进入了第一个高潮。
由于足球少年的死亡有意外成分,在见识了第二个少年的死才发现了“驾驶就会死”这一事实。
然后,就到了少女抉择的时刻了。
她选择的是先找骗了她老师报仇,然而却被同样被骗的姐姐阻挡。
因为自己心软而复仇失败后,接受了一切事实:她的家人以自己的方式为她考虑,她以前是想和姐姐一起的,而她的老师骗了她,现在还骗着她姐姐。
如此不完美的现实,但是,她还是原原本本地接受了,说出了“姐姐,祝你幸福“这样的话。
这时我想起的是《奇诺之旅》里的标题“The world is not beautiful,therefore it is”。
在此之后,顾虑弟妹未来的正义哥哥,在最后挣脱了乖乖女身份的少女,捐赠心脏给挚友的推理少年,这三集在人物表现、主题表现上都是非常入味的。
此后,得知了第二个事实而进入了第二个高潮。
“对手的机器人是来自别的平行世界里,为他们地球战斗的代表,同样,失败了,那个平行世界就会消失。
”这样的事实。
发现了事实的少女打开了对方驾驶仓,说着“对不起”杀死了对方,见识了对方平行宇宙的消失,回到自己所在的宇宙看见星辰的光辉。
经历这许多的少女,看着最亮的三点星光,幻想着怀抱自己刚出生的弟弟坐在摇椅上,摇着,摇着,陷入永恒的梦乡。
实在是太沉重了。
这是这部动漫最具魅力的一集。
之后死宅(那操作是史上最强),主持的千金,议员的千金,研究员的儿子,穿越而来的少女,最后到一直不知为什么很扭曲的主角,剧情一般好吧。
穿越少女剧情里,战斗时业火熊熊,而最后的雪安静冷彻,但又带着结束和救赎的意味,比较有感觉。
自从第二个事实出现后,多出来了很多东西。
把世界当做观察对象,那里的人们是怎么对待这个地球(平行世界)生存竞争的呢?
有的机器人来到这边的客场,会非常小心减少伤害;有的像太一那一集,直接在城市里碾过;有的像摇椅少女那一集,向敌方举起反对的旗帜,军队也来掩护己方;有的像死宅打的第一场,选择了自灭;有的像议员女儿那场,给对方挖好陷阱。
集体思维的结论作为动机,其导致的行为的必然,非常有意思。
然后是人类全体作为观察对象,其内部的运作。
主持人被爆绯闻,议员说出事实而被灭口,财务大臣想借Zearth发展经济和公共事业,研究员则不惜出卖情报来确保研究的进行。
有一个政客说的好:“还不如孩子为人类着想。
”最后是十五个孩子作为个体。
在战斗中,他们不断地死去,也不断地发现事实(不知为什么一般都在死前说出来)。
发现光点和人数的对应关系,对手机器人有着思维,洋子是没有契约的等等。
在战斗中,思念着、或找到自己所要守护的东西、自己的信念,或者是自己短暂一生所得出的结论。
被老师骗了的少女对世界本身的接受,乖乖女“我们不要被义务束缚,每个人都为了自己战斗吧”,死宅君“这个世界把妈妈避得自杀,我不要为这样的世界战斗。
”和后来“虽然不知道这样的世界值不值得守护,但是为了站起来的妈妈而战斗。
”,议员的女儿一反平常的软弱,选择了像被同胞背叛的父亲一样,保护地球。
话说到这里,研究员儿子所说的“我们是一个人”就并不难理解了。
他们把自己找寻到的结论(知识和思念、信念等)都告知了其他人,其他人也拥有了同样的东西。
把过去的自己留在心中,应对这现在的生活,走向将来。
有很多思念迫于现状或将来的考虑没能实现而胎死腹中,但是无可奈何。
这不就是人吗?
所以最后,宇白的性格有了这么大的改变,是有了那么多人的思念,也是为了完成作为这个“人”最后使命,接下了最终的战斗。
最后的坑,研究员儿子看到那些在平静地看着他的人是?
(漫画补完中,豆友先别剧透- =)
与美型绝对无缘的人物造型,机器人大战也是沉闷的史无前例,大概绝大多数人都会在预览后将其PASS,但实际上本片却是借由一个空想的世界观,描述了一个极为黑暗的沉重剧情(称之为灰暗系),让人越看越压抑,越看越窒息,却欲罢不能。
主题很简单:一群小孩,拯救地球你就要死,不拯救地球世界就完蛋,反正你是要死- - 但正是这种无论怎样都要死的绝望,才让作品更深刻的解剖人性,发人深省。
大结局更是震撼,与 《舞-HIME》忽悠人的结局可是有本质上的不同啊。
为了某些没看过的同志,我就不剧透了。
这是一部格调灰暗的作品。
基本上,可以算作是『后EVA时代』的动画。
尽管创作者没有像庵野秀明那样疯狂地摆弄意识流,但其中的种种象征手法、科幻元素和意识形态,甚至比『EVA』更加极端。
心理承受力差的观众,不建议观赏这部动画。
---http://www.leeforce.com
(给自己,似乎动画有点不原作向呢,欲求更黑暗请补完)完整细致的作品,温馨而沉重。
明明知道作者有意而为之的叙事结构--黑暗事件\世界框架下的温暖人性--可还是被那一个个故事感动了。
这一点上很像lost很丰满的一幅群像。
其实所谓的黑暗背景并不黑暗只是太浓缩了而已,我们都在存在之前签过了必死的契约。
无论怎样的过程结局都是差不多一样冷酷的。
到花火燃尽的那一瞬间,你怎么想,打算怎么做呢。
地球防卫少年或我们的……15个少年,冲进夏天的游戏与拯救。
天黑了。
更黑暗的Zearth临阵。
死亡的椅子在轮盘上呼呼转动。
被选,就用生命去驱动Zearth,向另一时空出击。
救下,我们的地球。
早已有过,出生即第一次,被选。
一次战斗时,少年看见游戏的支配者:一族白衣人,带着进化论的微笑,倏忽而逝。
悠然地削去,累累的宇宙分枝。
在程序的无限复制下,递取时空和能量。
少年的问题是,这地球是什么值得拯救。
也就是问,生活如何成为了本质。
紧迫的寻找,想要完成——遗憾胜过了。
充满情欲与复仇,但爱胜过了。
像每个人用一生做的那样,“我……会战斗。
”死亡是抹去,熄灭,数学,是道,也是梦中之真——当我们时空里的星系仍幽谧的闪耀,秋风正将人带往物理层的激越。
椅子空着,变空椅子的游戏刚完结了。
2.21
我们的人生看似平常,却都有着不幸的遭遇;我们看似坚强,却都有着痛苦的回忆。
我们期待美满的家庭,我们渴望快乐的生活,但残酷的现实将我们微弱的呼救声淹没在冷漠社会的黑暗中。
我们本是擦肩而过的陌路,却因偶遇使我们走到了一起;我们原本不谙世事,却因传销式的欺骗,被迫成为拯救地球的Zearth驾驶员。
我们也抱怨命运的不公,我们也憎恨现实的残酷,我们受人指使,不但要舍命保护自己的世界,还要舍命破坏其他的世界。
但是不管我们怎样付出,也不过是在维护统治者的利益,最终沦落为政治的活祭品……但是,就算是这样的地球,我们也有保护的决意:我们希望我们所珍视的东西长存,我们所爱的人免遭不幸。
于是,我们怀着不同的情感,难言的觉悟舍命保卫着地球。
别把未来什么的寄托在我们身上,去你的社会责任,我们没有义务承担你们虚假的大义,不要把自己说的很伟大,你们只会为自己的权力着想。
我们会战斗只是想守护住我们心中的牵挂。
是的,我们就是自我为中心,带着强烈的个人情感出征的、胆小的地球防卫少年。
我们无力怪罪失败的教育,我们无权指责人类的自私,没有人关心我们的成长,也没人在乎我们的想法,我们只是你们游戏中的棋子。
如同牵线的木偶,我们自由的权利被剥夺,就连我们的生死也被既定。
我们的觉悟只是“必要的牺牲”,我们的好心成为“应尽的职责”。
我们以复杂的心情参战的时候,你们却有人把我们当作实验品;我们拼命寻找理由来保护世界的时候,你们却有人视为牟利的载体……这就是一个熙熙攘攘,千疮百孔的修罗界。
但是,就算是这样的世界,也有我们想要保护的东西:我们的回忆,我们的情感,我们的牵挂,以及我们所珍视的人。
即使恐惧我们也不逃避,即使被世界舍弃我们也不计较,因为我们有必须战斗的理由。
我们没必要理解自己的行为是出于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知,也不想知道这样的价值观倒底是狭隘还是广博,我们只是不愿意受你们任何人的摆布,也不希望用别人的牺牲来换取自己的期待,无论是自己的地球还是别人的“地球”,我们都想保护!
于是我们决定打破你们的混蛋铁规,向社会的现实正面迎战,在你们眼中我们或许是异端,但在他们眼中我们一定是正义的使者。
哪怕没多少人会记得我们,哪怕虚伪的和平无法改变,我们仍然想要把我们的故事保存下去,将我们的思念和意志传达给我们所留恋的他们。
没错,我们就是为了守护而守护,为了至爱从容赴死的、渺小的地球防卫少年!
暑假,来到自然学校的15名少年少女。
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一个自称为“KOKOPERI”(可可贝利)的神秘大叔,邀请和他们开始一场“游戏”。
所谓的“游戏”就是操纵巨大机器人来对抗袭击地球的机器人,以为这是一般电脑游戏的15名孩子们定下了契约,但孩子们不知道这个游戏的真正意义,更不知道操纵机器人背后的沉重代价。
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 孩子们从不知到真相而对这个游戏的激动兴奋,到知道真相后看着同伴慢慢离开的痛苦,看着每次选择驾驶者也许就是自己却无法解除契约时各自的不同表现,展现了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恐慌、愤怒和悲伤,并通过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人生经历暴露出世界的黑暗一面。
而这个所谓的“游戏”的真相就是:“我们”的地球和其他的(平行世界)地球战斗着,双方各自驾驶着未知机器人战斗,而失败者的命运则是自己的地球的毁灭。
在故事中,地球、人类乃至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有可能在48小时内完全消失。
被选中的15名少男少女为了解救地球献出了他们的生命。
但是人类同胞们却对此展现了冷血与无情。
而事前定下契约的人,一旦选择迎战后,直到战斗结束为止都不可以退出。
更残酷的是他们所操纵的机体活动的能源就是机师的生命,不论胜负,战斗的结果只有死亡。
设定不错,展开略显平淡,最shock的一次是发现那只欠揍的公仔竟然是金属质地的!!!
不喜欢
要为自己而活
看了漫畫劇透感覺還是比較喜歡動畫的結局……但不證明這故事就特別好
作者想得太深了
作画崩坏得不像样子,有没有点诚意啊!
后半程垮了
现在给力的新番真是越来越少了
思虑的复杂性远不及原作。一些原创设定亦太天真,致使现实感的灰暗被涂成了理想化的黑暗。但也不能否认改编上还是经过了相当严肃细致的谋划,大刀阔斧的动作却能自成一体圆其所说。对于“意义”一度呈现出的冷然也令我产生好感。音乐长进作品里。比较惨的是叙事太疲,分镜也温吞,森田作为导演还是不成
二星给伟大的便当帝和内涵。作画崩到我也要崩溃了。。。节奏不好。
无聊肤浅
1托4
名过其实。一度还以为是死去的少年变成机甲跟朋友互砍,原来最后是平行宇宙,也没有那么黑啊,也不残酷抉择啊,毕竟除了战斗根本没有其他逃走的选择。但是一直挨打至全灭的剧情太不符合我的美学了,提出问题却没有解决方案,好歹想办法报复一下这个机制吧。一路等死真的一口气一直没吐出来卡住的感觉……所以说立本人真喜欢创造这种空虚又自我感动的作品啊…………
好看,毕竟是把前任带入坑的作品啊
其实是治愈系..
15少年拯救地球,看了以后重新燃起对动画的热情。
我怀疑JJABRAMS根本就是看了这个之后拍的FRINGE...
设定有趣,机战太弱。
不明所以
世界观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