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亚瑟的生活态度是我不敢想象的,我不能有,也不想有!
但是要学习他那种乐观的心态,不要纠结于失去,要在乎拥有什么!
失去一个蛋蛋,还有一个保持功能健全就可以了😄。
生活中的苦难不止一个!
这个坎过去了,还会有下一个等着你。
我们不能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只能最好自己,活在当下,放飞自我。
但是要有个前提“在不违反法律和道德”。
剧中亚瑟的做法不提倡😄“生活永远丑陋,苦难常伴左右”。
昨晚突然想起了它,电影是很久以前看的,这时躺在床上却慢慢浮现出影片的情节,有了一点感触。
毫无疑问,“盗梦空间”之后囧瑟夫很火,他的每一次亮相都引人瞩目。
作为一个凭借文艺片出身、靠文艺片出名的演员,他一直没有放弃钟爱的文艺片,“海瑟”和“抗癌的我”就是新作。
但是客观地说,“海瑟”很难被定为优作,虽然有波特曼和囧瑟夫两位新秀加盟。
首先影片的真实性很值得怀疑,海瑟我们在生活中很可能碰到,囧瑟夫表演洒脱的着装、古怪的性格、肆无忌惮的生活方式都很到位,而且他与小男孩的对手戏的描写也没有出现狗血的剧情。
波特曼也是,压力足够大,有一点同情心,渴望改变生活,这一切都很自然。
但是影片的一个前提却很难让我们认同,小男孩的家庭已经足够混乱,却还能接受这样一个只会添麻烦的人。
另外电影突然少了说教,也让我们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大凡电影都需在思想、剧情、场面占有一个或几个,但是很遗憾这部电影什么都没有,看过之后,大概只记得要更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么这部电影就显得很单薄,也很难获得观众的认可。
本想看个愉悦心情的弱片,在这个苦闷的周末,可是不小心点了这个,突然发现明星还有两个,其中一个有波特曼,于是继续看。
眼睛被晃得想吐,还时不时被高登的粗话恶心,真的想关掉视频时,却无由来地被打动了。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太脆弱的神经在作怪。
我知道整个影片其实很将就,铺垫太长,导演太用力。
只是为了表达:“失去了左睾丸,还有同样有意义的东西存在。
”希望奶奶走的时候是幸福的吧,因为还有三个疯子陪她散步。
海瑟 (2010)7.22010 / 美国 / 剧情 家庭 / 斯邦瑟·舒瑟 / 约瑟夫·高登-莱维特 娜塔莉·波特曼
我真的特别喜欢海瑟的生活方式,他这种感觉直来直去,其实也很好,而且他最让我感动的一点就是他对于奶奶的忠诚一点没有改变,他对于奶奶的爱甚至可以说比奶奶的儿子还厉害,这就是海瑟他的给人的印象吧,而且他这个人虽然看上去给人的印象不怎么好,但是他的行为惯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
我感觉娜塔莉波特曼在这部电影就是个配角。
故事的节奏把握的很好。
一开始不知道要表达什么,直到父子两去心理治疗会。
一开始也不觉得故事的中心在海瑟身上,直到他最后在奶奶的葬礼上说出那些话,又毅然决然的推着棺材陪奶奶散步。
因为是“我答应她的”。
一个个平铺的场景,一个个看似没有关系的事件,连接起了一个个没有关联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活在人生的最低点。
“我少了一个蛋,你少了你的妻子,你少了你的妈妈。。。
”“他们为什么不能多给我一点工作时间,我就这么差吗?
我现在死了都没有人会注意。
”我们总都少了什么,物质生活中,或者精神中。
我们总在失去什么,又不愿捏紧我们所拥有的,最后只会失去一切。
我不是很能理解海瑟的价值观,也许与从小就接触的传统教育和成功学的影响有关。
但是我觉得一个正直的人,就算他做了一些别人不太能接受的事,都值得某些肯定。
海瑟是一个有自己主见、正直的人,他因为炸了一个睾丸而行为异常,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希望,一直在与命运、生活抗争,就算一时败下阵来,过后依然可以继续生活,像从前一样。
这种从容,略带豪放不羁的态度也许没有多么伟大,但却是应对这个不确定世界的一种选择。
也许我不会这么做,但我尊重这样的选择。
这部电影看了两遍,最大的感受如题。
恕我无知,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对导演一无所知,因为《和萨莫的500天》对约瑟夫有过短暂痴迷,娜塔莉。
波特曼,一个美女而已。
但是这部电影还行,真的还行,这就是一部还行的入门级文艺励志片。
关于伤痛,关于成长,关于启蒙,关于凛冽的人生,这部电影给了我实实在在的真实感,就好像电影里的TJ好几次实实在在无镜头切换的被撞,被摔,被打,这比一些所谓青春励志电影里不知所云的悲痛伤感,寻死觅活要让人舒服的多,完整流畅的叙事,顺其自然的情感发展,电影表面波澜不惊,其实气场充沛,美国电影的这一点真是让我爱死了,我有时候看一些电影,想到大脑扭成麻花也不明白主人公到底在干什么,想什么。
如果你想要在文艺片这一条不归路上奋勇前进,那这部电影是很好的入门候选,等你跋涉到《挪威的森林》再回头看看它,那简直就是一股春风啊春风。
片名应该是托马斯,小男孩的名字,主角应该是小男孩,而不是海瑟。
电影是以小男孩怀念因车祸去世的妈妈,不顾一切去寻找被车祸撞坏的车为主线而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来呈现小男孩的一个艰难成长过程。
原本幸福的一家人,兴高采烈地可车前往一个朋友家,不幸途中妈妈遭遇车祸去世,爸爸一蹶不振,小男孩十分怀念母亲,想尽一切办法想获得被车祸损坏的小车,因为车里有妈妈的味道。
为了获得这个车,他与修车厂的坏小子发生冲突,并被这个坏小子是多次欺负,后来又招惹上了这个海瑟,海瑟霸道地住进了他们家,他在家里言行粗鲁,举止十分无礼,并经常用暴力胁迫小男孩,唯一能给小男孩带来温暖的是家里的老奶奶。
小男孩的表演十分出彩,感情丰富,情感细腻生动,让人特别心疼,海瑟的这个角色表演太表面化,没有什么层次,一味的装酷,暴力,人物塑造很单一, 没有呈现出什么特别的思想情感,漂亮女孩也只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
导演也许想通过小男孩对这个漂亮女孩的单纯情感想象,被海瑟无情击碎,来刺激小男孩的成长。
3星全给囧瑟夫傲人的小身板。
剧情太生硬太生硬太生硬太生硬太生硬了……难道导演是先设定了讲一个感人的故事,主题是“即使失去了珍贵的东西,可是我们手中仍然握有很多,不可以因为一时的痛苦而对他们视而不见哟”,但是又觉得这样的主题太老套了才决定制造出这样一个不羁偏执匪夷所思的海瑟吗?
我是应该赞叹“如此老套的主题竟然可以用这样的设定才表达好厉害呀!
”还是应该大骂“你绞尽脑汁之后得到的竟然是这么没创意的东西太衰了!
”呢?
难道是前几天看了最终流放太神作所以导致这几天看到的都是烂片吗?
哎呦喂类 囧瑟夫那个造型 长发披肩 碎胡渣 迷离的眼神 赤裸着上身 还带了个2B的纹身 海瑟的降临对这个破碎的家庭不知意味着上帝还是定时炸弹 一切都在结尾揭晓 海瑟说 你失去了母亲 他失去了妻子 而我失去了一个蛋。。。。
最后还是智慧而温柔的grandma一语中的 Life is just like walking in the rain. You could hide, take some cover or just get wet....
反叛的励志情节,失败者的激励人生。
“生活就像雨中漫步,你可以选择躲起来避雨,也可以干脆淋个痛快。”喜欢小男孩和奶奶的表演,娜塔丽·波曼的角色好没存在感啊。
有很多莫名的共鸣, life's a piece of shit!
原来是部励志片
比人生最乏味的时候还要更乏味。空洞无聊,囧夫和波特曼演这角色时似乎完全不必动脑子。小男主角很遭罪。
囧瑟夫在500天里的美好形象瞬间崩塌
You lost your wife, you lost your mother and I lost one of my nuts.
闷
做作、恶心、暴力、不知所云、伪自由,算是美国鬼子的一部实验性质的失败电影。电影最基本表达方式就是台词。里面几乎没有台词就是编剧的梦呓与精神分裂,故事更谈不上了,几乎没有故事情节。就是一个神经病如何破坏一个本就悲催的家庭的过程。白瞎了娜塔莉这么好的一个演员。
“你失去了妻子;你失去了母亲;我失去了一个睾丸”。“人生就像在雨中散步,你可以选择躲起来避雨,也可以干脆淋个痛快。”
你也应该需要这样一个囧瑟夫
也许就连我死了,也不会有人注意到。。。
约瑟芬在这部文艺小片里吊膀子演现代嬉皮,二球兼无良烂痞,光着上身晃了100分钟膀子。可问题是,怎么看,这角色也不像是给他量身定做的,他每次大口吸大麻的时候,我都怕他呛着自己,前胸和后背上的拉风刺青也无比的像是画上去的。难怪在DVD花絮里,波特曼看着他说,你可真够细皮嫩肉的。大脸不可错过
做作
maybe he is Jesus
娜塔莉怎么了
和Speak神似其实
大致知道想表达什么但是又不知道到底在表达什么。
嗯...
美版 济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