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社会主义阵营的如苏联、中国大陆、朝鲜军人总是被美国、香港、韩国影视描绘成死板、训练有素以一当十的样子,现在就剩下对朝鲜的印象没什么改观,果然经济发展了军人安逸似乎感觉没那么厉害了,韩国人朝鲜人越南人互殴爽,又见那个黑脸菲律宾女演员。
姜东元演的韩国人会写汉字,韩国有教汉字?
最后两兄弟都大难不死,姜东元把特务杀手影子杀死了, 宋康昊也把妻女接到了伦敦,两人在去伦敦头等舱见面,宋康昊受到表彰好像是继续当警察而且升官了,不然怎么对以前自己的上司说小心我把你炒了,这话有点奇怪。
而且有钱了,把那些越南人贩子都招揽进公司当手下。
这是我愿意看第二遍的影片,一部没有女主角没有爱情戏的影片能有这个好看度,这一点就已经不错了。
特工、间谍的题材这些年都很热,但是这部影片在严格意义上并不能归纳其中,开头的“行动”,只是一个引子,转眼六年过去了,姜东元饰演的朝鲜间谍宋志元和宋康昊饰演的韩国情报局行动队长李仁奎都已经不是“在编人员”,某种程度上,他们的处境具有对称性,那就是都是被组织遗弃了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两人偶遇,抱着各自的目的和心事,并自以为身份没有暴露,住到了一个屋檐下。
两人的相处时光构成了影片的主体。
有观众指责电影的温情主义太避重就轻,轻易地跳过了意识形态的阻隔,其实,正如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人与人之间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相投契,这个故事要讲的,就是两个人道主义者惺惺相惜的故事。
宋志元(姜东元)冷静缜密,机警敏捷,专业过硬,但同时他在故事的一开头就展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他爱护孩子,同情妇女,见义勇为,个性内敛但内心多温暖,在影片开头他被代号为“影子”的老间谍挑选去一同执行暗杀任务,当他目睹了影子杀人的残暴血腥时,显露出了疑惧之色,这并不是因为他懦弱,而是他纯良天性和骨子里维护弱者的立场在发出质疑和抵触,但是政治从来是另外一路逻辑,在“影子”看来,北投者死不足惜,他不再为党效忠,他便没有生存的价值了,为了彻底,他的家人自然也不能放过,所以杀了他们是天经地义的。
在这种逻辑下,人不成其为人,因为只是某种意识形态的效忠者,一旦选择叛离,他便没有权力成为人子、父亲、丈夫,也没有权利活下去,换言之他根本没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
在枪响的那一刻,志元几乎是下意识地冲过去把吓呆了孩子抱在怀里,屠杀妇孺已经超越了他作为个人的底线,就在这一刻,他注定不能成为个合格的效忠者。
姜东元那清秀书生相貌,眉宇间忧郁纤敏又格外隐忍的神情分外贴近这个角色,站在异乡车水马龙的街头,他有一种孤儿的神色,一晃六年过去了,其实聪敏如他,早就意识到自己是被党抛弃了,但他还不肯向自己承认,他在网吧里向组织发着一封又一封的邮件,都是石沉大海,当看着那一个个“unread”,他那失望而恐惧的眼神让人看着心酸。
姜东元曾在谈话中说过,宋志元这个角色并看起来要难演,接受了导演和前辈的指导才顺利完成拍摄。
在宋志元那冷静的外表下,隐藏着内心的忧惧如焚,那是他对家人的刻骨 思念,同时担忧其安危的恐惧,还有对自己这份事业和信念的痛苦迷惑,他心事很重,却要守口如瓶,内心的煎熬随时在极限的边缘,这使他的神情和气质要有一种在坚忍和脆弱之间的微妙把握,姜东元演到位了。
另外一位主演宋康昊若论长相,实在是……用他自己的台词来说就是“长得太违章了”,但是他是一个因为实力而显出魅力的绝佳典范,在片中他饰演了一位看起来有点油滑但骨子里很有使命感,有点自大、小聪明多但关键时刻容易掉链子的情报人员,但他实在怎么看都不是特工的料,因为实在太邻家大叔,很亲切很好笑,和志元一样,他对家人满怀柔情,很有人情味,本来志元是他的猎饵,但真的相处下来,他总是忍不住把这个年轻小伙当做幺弟来疼爱,虽然他总是牢骚满腹、骂骂咧咧,但他其实也是个仁厚的温柔之人,尤其是得知志元家人的情况后,他彻底心软了,中秋之夜他们像亲兄弟一样对饮,各有各的心事,但那一刻,却是在无言的默契中达成了互相的理解,他说:“叫我一声哥吧”,志元没有叫,但是这天,他们七横八竖睡在地板上,志元的腿搁到了他的肚皮上,这个镜头很温暖,这是他们第一个放下心防安然入眠的夜晚。
在第二天,李仁奎让志元祭拜父母,志元在母亲的牌位前泪水盈眶,所有压抑的情感,都在此刻的泪眼之中。
我很喜欢他们两个一同出去寻找越南人的部分,优美的外景风光,节奏慢下来,各种谐趣的片段,总有那么一刻,这两个人如同走失在夕阳下的田野风光之中,忘了初始那沉重的目的,这确实是浪漫主义的一段。
显而易见,这部片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对立政治基础上衍生的兄弟情。
老实说,本人对政治一点兴趣也没有,对于有人说帅的姜东元也并不觉得好看(那双眼睛长得不招我喜欢),但不可否认这部片子蛮好看,特别是中秋节烧香那幕,很是感人。
剧情不描述了,还是从政治和情感上说说别的吧。
马克思语:政治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本片就很好地利用了南北朝鲜血脉相连,却又暗地里互相干仗这个很有特色的元素。
历史上的东西德应该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吧,现在人家统一了,朝鲜的统一呢?
还是遥遥无期吧。
(不过也许快了,金二一倒,金三是不是扶得起站得住也不一定。
话又说回来,北朝鲜洗脑的情况也实在是严重,这种完全服从党的政治意识一旦根植在心中,是很难解的。
正像本片的北韩小间谍那样,若非长期脱离洗脑,慢慢用人心去焐化了这块冰的话,想他变也难。
)那我们的台湾呢?
指日可待了么?
当亲情、爱情、友情和政治体系、党派、利益集团起冲突的时候,戏就来了。
从这点上讲,这部戏其实又完全落入了个大俗套。
人家讲二战时期敌对双方互相爱上,生离死别的故事也已经够多的了,例如最近的那个《无耻混蛋》里的犹太少女和德国狙击兵。
Anyway,俗套也无所谓,只要没烂,只要还能演绎得好,真实,感人,观众就会买账。
从这点上来说,义兄弟还是很成功的。
当然,最后没给一个五星并非因为剧本身不好,却还是因为政治因素这一点。
片子明显是偏向南韩的,把北韩的角色定位在被洗脑的杀手这样的位置。
我个人觉得,政治味道太浓或倾向太重是要值得适当怀疑和商榷的。
虽然片子就是片子,也许我太顶真了吧,呵呵,不过由人及己么,如果有人拍刻意丑化中国的片,想必你也会在心里打上个折扣的吧,是么?
虽说对政治不感兴趣,但人终是要受到点影响的。
爱国爱国,国不也是个政治概念么?
我承认自己不喜欢政治,但还是要承认自己是爱国的。
LOL (政治老师们,如有相关政治的概念错误,勿批!
)
六年前,大叔的身份是一名韩国警察,正太的身份一名潜伏在韩国的朝鲜间谍。
俩人在一政治谋杀案中相遇,但并没有正面交锋却彼此都有印象。
六年后,俩人再度偶遇,此时的大叔因六年前的谋杀案侦破失败已被警察队辞退,成为一名寻找失踪越南新娘的私人侦探。
正太从一名工地工人成为了大叔侦探社里一名成员。
俩人都清楚对方的底细,心中都打着各自的小算盘,大叔想通过正太寻找到正太背后更大的间谍换取丰厚的奖金,为远在英国的女儿多弄些银子,让女儿的生活得更好一些。
正太想屈身于大叔淫威之下,多弄些银子能与远在朝鲜的妻子女儿团聚。
正太可是在又红又正的朝鲜社会主义国家成长,总是看不惯大叔的资本主义生活作风,大叔开着好车,住着单身小公寓,用着高档电器,吃着汉堡,靠着旁门左道谋生。
正太不断教育大叔要人道、人道、人道,朝鲜社会主义国家最讲人道精神。
在朝鲜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一定少不了,牺牲个人利益来保证国家利益,那些逃往邪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家伙们都不是什么好鸟。
当正太又一次目睹了那些背叛朝鲜社会主义国家叛逃者的下场,死于间谍的枪杀,正太面对革命战友的枪口时大叔奋不顾身挺身相救,正太心中那个强大社会主义信念开始一点一点的瓦解崩塌,开始怀疑他曾经高尚的信仰。
故事的最后,是正太一家与大叔同乘飞机,坐在头等舱里飞往大英帝国,去更大更腐败的资本主义国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正太开始教育自己儿的女儿“汉堡第一口不习惯,以后就习惯了。
”看来,大叔用资本主义的人道与关爱感动了社会主义根正苗子红的正太,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个人主义享乐情怀腐蚀了善良的社会主义为国舍身同志革命精神。
首先,我喜欢"宋大饼"这个戏称。
傻乎乎的真诚可爱。
政治问题是严肃的。
但我就是喜欢看这些严肃问题被这么“吊儿郎当”一下,被“人情味”一下,被浪漫主义一番。
喜欢拜神那段宋大饼说的“也许我们可以合作,把生意做大,赚点钱,带上家人过些真正的生活”。
浪漫地认真地寻找快乐,积累快乐。
隶属两个对立组织的人,在南北斗争的大背景下,结下了生死之交的兄弟情义,友情只是两个人心与心的碰撞,不分国籍与阶层。
宋志元做为韩鲜派到韩国的谍报人员,在代号441的老间谍影子的带领下,闯入首尔一栋公寓,刺杀了本国叛逃人员及其一家。
李仁奎带领的韩国安全部门也赶到现场,双方展开一场枪战,与心狠手辣的影子不同,宋志元冷静机智内心善良,在救下叛逃人员的儿子后逃离。
双方行动都告失败,李仁奎没有抓到他做梦都想抓到的影子,被上级革职。
而宋志元被朝鲜方面认为有叛变之心从此被追杀。
李仁奎是一个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人,也是一个为了工作而不顾家的人。
因为工作失去了家庭,而现在连工作也弄丢了。
为了生计,他开了一家靠收钱帮人追回逃跑越南新娘的私人侦探所。
而宋志元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一心想回到朝鲜,那里有他的妻子和女儿。
六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李仁奎在越南人开的工厂里偶遇宋志元,双方都心知肚明对方是谁,但是又各怀鬼胎,“掩耳盗铃”般以为对方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不仅没有去点破,反而“互相监督”地住在了一起,随着了解的加深,他们对彼此的印象也渐渐发生了改变,做事略有些莽撞不注重生活细节的大哥与会做饭贴心的兄弟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义,一起靠共同寻人谋生。
而这时,俩人分别接到了各自上级派给的紧急任务。
在大局面前,一对义兄弟究竟如何选择?
李仁奎说:“叫我一声哥吧,就叫一次,我很喜欢你呢”宋志元说:“才不要”。
本以为是悲剧结尾,谁知结局很暖人心。
不能怪我跑题。
您这剧情实在是不给力,明晃晃的政治噱头,又不敢太说。
要说谍战,也没那么多阴谋诡计。
要说动作,除了和流氓群架有点架势,汽车追摩托实在没什么吸引力。
剧情平淡,看了开头,结尾就能猜出几分。
据说在韩国票房不错,我想大部分是因为演员的关系吧。
魅力大叔加美貌少年~这年头,若想成功,先要攻克腐女们的心!!!
两个独身男子,一个大叔(我太喜欢宋康昊了,浑身是戏)工作投入,但运气差点,妻子离婚,也没见他多舍不得,神马时候出柜吧您就。
一个美貌少年,出身北朝,心慈手软,一身正气,身手不凡,最最重要还是英俊帅气,哎呦呦,谁见了不得怜香惜玉一下啊。
结果这俩遇到了,整个就一天雷勾地火,干柴遇火药,那火花兹啦啦,想忽略都不行!!
那基情暗涌的台词,什么“我对女的不敢兴趣”,什么“你叫我一声哥”,什么“把你留下什么能赚更多的钱”,这是赤裸裸的告白!!!
那直白的动作,不但给大叔做饭炖鸡,还把自己碗里的鸡腿给了大叔!!
我泪目了,这是多么温情多么和谐的画面啊啊啊!!!
不止这些,最后就直接睡一起了!!!
导演你太坏,强烈要求补一个大叔扑到少年的镜头!!!
男版史密斯夫夫,先认识,然后住一起,然后互相猜忌,然后同仇敌忾。
这一切都不是偶然,因为6年轻的惊鸿一瞥,短暂的相遇,不过是普通人的擦肩而过,可他们偏偏就记住了彼此的脸!!!
缘分呐,这就是赤裸裸的缘分呐!!!!
要说剧情没张力,那是真没张力。
刚同床共枕,就反目成仇,小受脸翻得比书还快。
不过没关系,大叔的心已经是你的了,小受也不舍啊,结果居然尾随大叔进了警局,真是感情用事,作为专业间谍,您这不是自投罗网是神马????!!!!
然后片里唯一的反派树姥爷突然蹦出来帮打鸳鸯,没关系,导演政治谍战片能拍成这样,最后当然也能自圆其说,小受最后也无法对大叔下手,不惜重伤自己的手,给大叔心疼的脸都白了,真是刺在你身痛在我身啊啊啊!!!
至于最最狗血的结尾,所谓一家三口的笑容,我们就心知肚明地忽略吧,就让一切定格在小受和大叔那深情地四目相对中吧!
在学校我每天捧着国际政治,看它、谈它、写它……可卸下学生身份的我,总是会刻意避开有关政治的种种,我不喜欢这个残酷的大东西……大到我们摸不着,却残忍的那样真实……姜东元就演了这样的一个政治牺牲品,但显然,政治在整部戏中只是充当了一个十足的大背景。
但正是因为有了政治,有了政治的残忍性,我们才能看到一个纠结于大国与小家,徘徊于择忠与择情之间的男人。
可见政治的影响并没有这个词本身那样抽象,对于很多人,政治不是核武器,不是谈判,不是勾心斗角……政治,只是牵扯着他们最在乎的那几个人……我对讲哥们儿情、姐们儿情的片子情有独钟,哪怕剧情很烂、很雷,哪怕演员让我有点不爽,但只要它够哥们儿够姐们儿,我都会在全剧终的时候大呼过瘾。
宋康昊和姜东元,俩见面恨不得互相掐死的敌对特工,同住在一屋檐之下,很俗套,但还是很有意思。
开始互相警惕时,小细节就变得有趣,比如厕所的鸡架子……日久生情,不变的真理,适用于异性an……d同性,两人在无意中加深了对对方的了解,这种时候,只要是有血有肉的人,内心冰山的一角多少会开始融化……正义、邪恶、敌、我,这种词语放在“情”字中,说白了,就是扯淡。
姜和宋,两个敌对国家的特工,他们有着不同的政治立场,但却有着一个致命的相同点——都是爱家的模范好男人!(模范仅指主观上……><)这点足以让两个人有哥俩好的冲动,剧情也没有突破我们的想象,他俩就真哥俩好了……一同经历逃杀、生死,一同面对悲伤、绝望……到最后,是飞机上,不再带有杀气的对视与两人灿烂的笑容……我只完整看过姜东元的三部片子——《狼的诱惑》、《我们的幸福时光》和这部《义兄弟》,剩下的片子要么跳着看,要么看个头,要么听过他人评价后彻底忽略。
我因第一部喜欢上他,因第二部爱上他,因这一部决定继续期待他。
他的脸不是我最喜欢的,他的声音不是我最喜欢的,他的演技也并不是绝对打保票的,但我就是一直一直这样追着他,期待着他,甚至成了一种习惯,这就是我对姜东元的感觉。
也许很奇怪,他让我失望过,很多次,但却没让我放弃他。
很多演员我喜欢过,但很快不再关注,姜东元,是个例外。
实在说,这部电影本身就像夏天的一瓶冰镇饮料,解渴,罢了。
但因为姜东元,因为一些荷尔蒙因素,让它对于我有些小小的不同。
利用空闲记录下小小的感想……现在,我要继续下一部电影……
我不敢说我看过很多电影,只是最近看了不少亚洲片子,日韩泰的都有。
我很想对长久以来的影视作品做些评价,因为我想一种思想、意识形态被烙印在影视里,是很难改变的。
一些西方的爱情片励志片包括印度的一些电影,渲染的最浓郁的是对人性、道德、善良的煽动和歌颂,哲思的色彩仿佛依旧映射着亚里士多德般悠远的智慧光芒。
小国意识和小国性格未必是坏事,他们的电影往往求实,即使很矫情文艺,抑或很淡雅清新,都是生活最细腻细致的感悟。
电影不求多么高的立意或多么伟大的主题,也不求多么睿智或启迪,只要一点点感动领悟回味就好了。
不过要说极端一点,一个民族的弱势也能在电影里显山露水。
亚洲电影看多了,现在就觉得东亚简直就是一变态国家集合体,谁也不比谁好到哪里去。
中国人狭隘、浮躁、僵化、投机;韩国人高傲、肤浅、自负、自卑;日本人狂妄、隐忍、变态、意淫;朝鲜人闭关、守旧、固步、自封。。
这些在电影里显露无疑。
不想抨击某某民族主义,因为任何文明都曾经是落后劣根愚昧的,但如果不做出牺牲改变,那就是大问题。
换句话,我们和西方最大的差异在于普世价值的演变。
如何适应融入新的国际化的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是全球化中远远高于形式的灵魂核心的关键,求同存异,学习优势摒弃糟粕一直是亚洲人尤其东亚做的最烂的。
看到很多亚洲国家,同源的民族、自己人相互嘲笑鄙视,竞争排挤,偏见歧视是进步的最大障碍。
东方文明是善良宽容合作的,但是继承者太弱。
如果有一天我们能真正连在一起,那么有一天世界舞台里也会真正出现令人敬仰赞赏的亚洲主题。
今年2月初,《义兄弟》在韩国上映,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用主演宋康昊的话来讲,这是一个融动作、喜剧、幽默于一体的大礼包。
事实上,这些元素在片中运用得的确得当,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影片的故事动人,节奏比较流畅,具备卖座潜质并实施成功。
这些之外,影片在题材上涉及的南北问题,为影片增加了话题性,它用虚构为现实问题提供了一个和解范本。
我们无法知道,假如这部电影在朝鲜上映,会是什么样的状况。
人物的身份、背景是行为选择的最大原因,也是影片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一开始的二十几分钟,让人以为或是一部动作片,好莱坞式或港式的双雄斗。
然而它不是动作片,在这之后,影片开始缓和,两个男人的关系发展成为主要焦点。
如果两人换成异性,也会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他们之间的互相跟踪,像是恋人之间的感情溶剂与偶尔的猜疑。
结局自是如片名一般,二人成为兄弟,和爱情喜剧的结果一样。
相对于现实中的南北问题,这种结局显得过于完美。
假定编导对南北问题的看法如电影所呈现的一样,也不能为影片提供一个合乎现实的理由。
这不是一部动作片或喜剧片,它涉及的话题、对现实的关注,让它无法成为一部纯粹的娱乐电影。
港片《省港旗兵》在我看来,就是一部好看的枪战动作片,与其它因素的擦边球,都无关紧要,只增加点话题而已。
而《义兄弟》不一样,它涉及的南北问题是整个片子的基础,抽掉这个设置,整部影片就无法立起来。
两个特工握手言和,生活平安无事,似乎所有问题都已化解。
这是电影对现实一厢情愿的治愈,现实中的南北问题远比电影中插播的新闻播报严重而难以弥合,可以说是一次浪漫主义对现实主义的改造。
众所周知,在文学史的历程中,是现实主义干掉浪漫主义;电影方面,西部片从约翰•福特(《关山飞渡》)到萨姆•佩金法(《比利小子》)再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不可饶恕》),每走一步,其中的浪漫、理想主义成分褪掉一些,英雄逐步走下神坛、走进现实。
如今的商业电影如《义兄弟》,是反其道而行之。
影片中兄弟关系的建立、概念,与通常港片中兄弟情义的戏剧化破裂、恢复完全不同,而是像美片中常见的二人由对立到和解(如《完美的世界》、《老爷车》)。
《泰坦尼克号》中的真爱跨越了阶级,《义兄弟》中的情谊跨域了意识形态,本质上,都是一种梦的形式。
韩国的观众看完电影讨论起了一系列问题:意识形态分裂、朝核问题、南北和解等,这些后续的连锁反应,证明了影片的成功。
不管这是不是导演的初衷,他设计的结局带着明显的讨巧——对韩国人而言,过于美好的结局与其说是浪漫主义,不如说是商业主义对现实问题的简单处理。
金基德作品《收件人不明》中,有一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父亲,对一个炫耀勋章的人讲道:打死的都是自己人,有什么可夸耀的!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个问题,无论对于朝鲜还是韩国,都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痛。
德国导演赫尔佐格曾在1984年,从他童年时生活过的扎赫兰出发,一路走遍了东西德的整个边界。
他认为分成两半的国家没有真正的核心,在它的心脏地带听不到心跳声,东西德是必然要合在一起的。
他还认为爱尔兰和北爱尔兰、南北朝鲜终有一天,最终成为一个国家,因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除了文化和政治上的命运,它还有一种地理上的命运。
如果赫尔佐格的预言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成为现实,那时,南北朝鲜的人民关系就不用克服种种障碍才可如影片中一样美好,一个本就是兄弟的民族,无须在电影中构造兄弟情,再也不用念叨:如果可以做兄弟……
姜东元说我不喜欢女人,哈哈哈哈哈。姜东元的演技实在不行,但脑残粉不看演技。
殊途同归
“如果说小萝莉可以改变冷血杀手大叔,那么怪蜀黍也是能感化外表冷酷的正太间谍的。”这句很好!
废出魅力~第一次看出姜东元的帅气~
宋康昊一个人就值三星,也就是影片其他部分没星~
宋康昊很不错
讲述朝韩关系的韩国电影已经不少了,这一部是比较有创意的一部。影片动作戏和文戏拍的都不错,但个人感觉衔接和比重安排的不是很恰当。最后不出意料的迎来boss再加上大团圆的结局,微似好莱坞了有点儿。
不好看。。。。无法阻止我脑补幸福同居生活了
真的很讨厌这个光线,这种自然光。空洞无物。前面场面还以为挺有意思的
南北对峙是韩国电影中最常见的主题之一,影片拍的干净利落,中规中矩,宋康昊的表演和姜东元的外貌提供了最基本的保证。
2.5
我就是喜欢宋大叔,他太有喜感了~
在两人缓和的地方总觉得单薄了点
看姜东元而已 -。-
好看啊
不看结尾的话,勉强凑合着看,看到结尾的话,烂片无疑了
最后怎么会是这样。。。。。。。
细节出彩 背景反映社会民生 无声处听惊雷 韩国的商业电影已经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另外 宋康昊的表演扛起了整个电影
依旧是包裹着政治外衣的商业电影ps:姜东元大加分
姜东元的脸蛋和宋康昊的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