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瓦城

再見瓦城,The Road to Mandalay,莲青

主演:柯震东,吴可熙,王福安,赵德富,郑梦兰,潘正丽,匡嘉恩,李万武,徐德伟

类型:电影地区:缅甸,中国台湾,印度语言:汉语普通话,泰语,缅甸语年份:2016

《再见瓦城》剧照

再见瓦城 剧照 NO.1再见瓦城 剧照 NO.2再见瓦城 剧照 NO.3再见瓦城 剧照 NO.4再见瓦城 剧照 NO.5再见瓦城 剧照 NO.6再见瓦城 剧照 NO.13再见瓦城 剧照 NO.14再见瓦城 剧照 NO.15再见瓦城 剧照 NO.16再见瓦城 剧照 NO.17再见瓦城 剧照 NO.18再见瓦城 剧照 NO.19再见瓦城 剧照 NO.20

《再见瓦城》剧情介绍

再见瓦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忧郁的热带,女孩莲青(吴可熙 饰)遇见少年阿国(柯震东 饰),都是从缅甸跋涉至曼谷的偷渡客,他们连边界都穿过了,却迟迟等不到一纸身分。想新生他方为人,如今却飘荡城市边缘成鬼,日子剩下反覆的劳动,小吃店、成衣厂、工厂熔炉,无处可洩的闷热,高烧一般的爱。当连呐喊也瘖哑,吸毒、残身,贩卖身体⋯⋯。一切不是旧,只是逐渐败坏,不是没有期望,而是竟然还有期望。探底了,又还不够底,少年少女眼神纯真,身强志坚,就此一步一步通往无光的所在。 银幕再见柯震东,赵德胤续《冰毒》后持续以影像射击,大量真实移工入镜,长镜头视野,近距离人生,写实影像锤打底层生活成炽烫影像,触目都生烟,偏又有爱情浇铸其中,卑微又仰望,炼成钢,更成绕肠柔,所求无非一点馀温,经过便都是馀生。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绝色小神医衰仔也有春天重创的伤口机器情人之野蛮女管家真爱小误会深海X异种2伦敦黑帮第三季格蕾丝点小娘惹特殊协议好朋友们摩门教徒谋杀案新琼森帮我的魔界女友Wonderful光之美少女!叛逃希斯特斯兄弟鬼接影鳄纳米布早安,维罗妮卡第二季某个男人致命诡计芝加哥法则柯明斯基理论第一季山羽异闻我最亲爱的柳予安一眼动情花悸最爱的你

《再见瓦城》长篇影评

 1 ) 再见瓦城,再见爱情

你是否因为柯震东,而不去看这部电影,或者因为他特意看了这部电影,前者是错过,后者是惊喜。

你会看到一个演员的蜕变。

《再见瓦城》将镜头对准了缅甸底层民众的生活,特殊的群体——偷渡客。

从缅甸偏僻的村落到泰国曼谷打工,他们并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

看完影片,印象最深的是,长镜头下,灰暗的色调,空茫的神情,无言的绝望。

导演赵德胤,缅籍华侨,16岁到台湾读书,后成为侯孝贤的大弟子,用镜头去体现他的乡愁与悲悯。

(一)到更适合生存的地方生存,是人的本能。

电影的开头,莲青坐气垫,打摩的,乘黑车,别人都是结伴而行,她只孤身一人。

几经辗转,从故乡到他国,她就像一只没有恐惧,扑往光明的飞蛾。

她的家乡连自来水也没有,弟弟妹妹上学需要钱,她还怀有去往更远处的理想,到更好的地方生存,爱情几乎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二)偏执的爱人太可怕。

阿国在车站对莲青一见钟情。

一大群偷渡客,只有莲青一个女孩,他把座位让给她,自己钻入黑暗的车厢。

他找到莲青的住处。

他让莲青去工厂上班,被拒绝,举报了莲青上班的小餐馆。

莲青跟随他去工厂,随时等待机会办证件,以得到更好的工作。

阿国觉得办证没用,被骗办了假证件之后,他对莲青隐瞒了再次办证的机会。

他希望她跟他一起回缅甸结婚,开服装店。

他忽视莲青内心的渴望,想强行将她拉到自己的轨道上来。

莲青出卖了自己的初夜,终于办到泰国护照,离开了他。

他的爱情幻想破灭,杀死她后自杀。

(三)阿国的木然与莲青的眼泪两个主演的表演都很到位。

或许阿国,早就知道偷渡客挣扎的徒劳,柯震东的表情,全程的机械与麻木。

有三次他们坐在车后座的近景,吴可熙的表情有过失望,希望和茫然的变化。

他们之间从没有心灵的交流。

莲青的眼泪让人触动。

一次是在餐馆无证被抓,保释后,三轮车经过桥下的阴暗时,在脸上偷偷抹了一把。

二是知道被骗办了假证,换工作不成时,借着雨势,哭了个稀里哗啦。

这个努力坚韧的女孩,始终没有逃脱,命运的魔爪。

一生叹息。

霓虹灯照不到的暗黑处,爱情是一场奢望。

再见,爱情。

电影的名字《再见瓦城》,瓦城并没有在电影里出现,据说,它是缅甸到泰国的必经之路。

通往希望,还是绝望。

但愿世间再无漂泊,流离失所。

再见瓦城。

 2 ) 赵德胤的“窗帘”与李沧东的“大棚”

有点失望,自己看的第一部赵德胤。

可还是觉得他的电影蛮有风格的。

男女主“灰头土脸”偷渡到泰国,混沌涌动的情欲、灰蒙蒙的城市、如阿巴斯电影般的边境景色…柯景腾提名金ma影帝之作,吴可熙比起在《血观音》里,可太难看了…

故事结构比较散,几个重大转折界限分明,柯和吴的云南话听起来真难受啊。

影片里,眼前脏乱的一切让人心中不安,汗味、泪水、尘土…交织成惨烈的移工生活,现实让爱愈堕落。

男女主人公的肉身已被困,精神在幻灭中找寻出口,可都找错了;据说是许多真实移工出镜,这是导演对现实的深刻描绘,也是电影最好看的地方吧;

阿国在黑暗中对莲青将牵未牵的手、带项链的肌肤相亲,直到后来的强吻和鲨人,男人眼神由拉丝的爱意到吸du后瞳孔放大的癫狂…客死他乡,真的好命苦。

在最后悲剧发生的那个黎明(?

还是午后),阿国悄悄潜入莲青的新家,他徘徊在窗外,窗帘遮住他的身投下一片影子,我想到了电影《燃烧》里的钟秀。

他不知疲倦地察看村里那一个个被废弃的大棚,像守护珍贵之物一般悬着心,而这部电影里的阿国,他也待莲青如宝,却选择了《燃烧》里Ben的方式,摧毁掉一切,包括他自己。

莲青原本填满了阿国空虚的内心,他想同她结婚,可她却不然,他再度孤独了。

于是他选择了堕落乃至自毁。

电影中出现的一些新式概念,蛮可怖和cult的:熊熊燃烧的锅炉、爬上人身的蜥蜴,以及结尾血溅佛像…人因梦想来到这片土地,最后却被现实火光吞噬殆尽。

如果画面不那么脏,我应该会多喜欢这片儿点。

p.s:这部戏里柯的演技是>合格的哦

 3 ) 内与外的不可同一

阿国这个角色在偷渡之前可能已经有了很多想象中的计划了,与其说是爱上了女主不如说是把这个模态拿来用了而已。

女主其实是很在乎关系平等的,这也是她前面拒绝阿国或者说不完全推开阿国的原因。

阿国在泰国已经有亲戚背景了,他在经济上没有那么难,而且他应该是想回缅甸的。

而女主不一样,回去缅甸等待她的应该是一种浑浑噩噩的一生,只有留下来不顾一切的留下来然后还不够还要发展才是她的想法。

阿国从让位置就开始了实行他脑中的计划所以后面的刺杀并不是戏剧性,行动是有代价的是有实实在在的体验感受的,这个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消失,一定会有爆发点的。

女主只是阿国想象中的一环,但看似只是一环一旦具体行动起来,心境会完全回到自深深处的。

如果可以这样想,阿国有外但其实是要回去,女主无外但其实要出去。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地方,因为哪边的价值更大,真的不好说。

外的意义是可以被符号秩序解释的,在有了外之后我们需要无意义的热爱,一种剩余。

至于内,分分钟崩塌但你要说没有内,那就没有自己了

 4 ) 罗列再见瓦城里的物和其他杂感

关于阿花:阿花是莲青的朋友,可在这个场面中,阿花是最后一个出现的,她自己去端面,接受为什么不带钥匙的询问,自顾自地翻杂志,对莲青说的话也只是自己的情绪发泄,然后在独自走开。

阿花更像是早一批的借宿者,因为工作证的问题情绪暴躁,再成为到后面别人口中的神经病。

当莲青给阿花介绍从老家带来的食物时,罐子外面用报纸包着,她撕开报纸的时候手法简单又有点粗暴的,扔在自己的侧面,在起身去换衣服的时候还粘上了一个,随后又掉了下来。

工作回来之后发现阿国在屋里,莲青很惊讶,阿国的大姐和阿花是朋友,他知道莲青在这里就过来了,给她带了两样食物。

本来坐在床上的阿国,像莲青一样,坐到地上,告诉她自己买了手机,要她的联系方式,在知道他没有时把自己的联系方式写在纸上留给来了莲青。

这是第二次见面,又留了联系方式,还带了一点食物。

而阿花躺在沙发上嗑瓜子,看电视,却一言不发,她总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和装饰性人物。

莲青和她不同,她一直在找机会给自己办证,甚至去卖自己的初夜,或许我永远不能真正地理解她为什么这样子做,不过那就是她自己选择的人生。

关于佛像海报:天花板上贴着一个佛像的海报,绿色的风扇在头顶悠慢地打转,这是莲青刚来到这个国家,对未来开始有了憧憬,她看到的佛像。

结尾的时候,佛像被溅上了血,莲青的生命和在城市工作的生活,都被阿国剥夺了,这不是爱,太畸形了,这个结局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我甚至觉得它是有些僵硬的,可是因为人的感情是难以琢磨和把控的,所以我无法预测阿国会做出这样疯狂的举动,太让人震惊了。

或许当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并不断付出却得不到回报,反而觉得遭到了背叛时,是会变得自己也不认识自己,变得失去理性,这不是莲青想要的爱,可是已经没有办法再改变了。

意料之外的死亡,第一次看割脖子血涌出来的场景,有些无措。

不知道结尾的那个佛像上的血迹从何而来,还是单纯地想表达什么呢?

关于天蓝色套装:莲青被阿彩带去介绍给原来的公司时,穿的是天蓝色的工作套装,在同乡和以前的老板对话时,被问到工作证的事,镜头一直是给着莲青的,莲青的笑是礼貌并带着期待的,她在努力给人带来好的印象,笑,然后不笑,如此反复,最后喝水的时候,我以为她要说话了,结果就结束了,是的,即使说话,又能说什么呢?

那套天蓝色的套装对莲青来说是另一种生活的存在吧,她所向往的那种生活,她之前接触不到的生活,她想改变自己的生活,不愿意过着过去那种生活,才选择来到异国他乡吧。

第二次来面试的时候,她穿着那件工作服,得知是无用证件后,莲青是一个坚强的女孩,可在回去的路上还是忍不住哭了,她趴在阿国的肩膀上,又在拐弯处立起了身体,这个女孩太想在城里工作了。

在她的面前,她没有想过结婚,也不想回到原来的小村子里去,她有自己的野心。

结尾的时候,这个套装整齐的挂在衣架上,不过以后都穿不上了。

关于风:当只剩下阿花和莲青两个人的时候,我才注意到电风扇风的存在,吹着杂志翻页,吹动蓝色的窗帘,吹着那串纸做的挂饰。

在换衣服的地方也有风,风吹动淡蓝色的窗帘,吹起了挂在旁边的灰色连衣裙,还有屋子里的绿色隔帘。

第一次打工后回来的时候是坐公交的,窗户吹来了风,又是风,风又不能吹散迷惘。

在餐馆午休的时候,她们在问怎么办证件的时候,又有风吹着帘子。

(可能只是因为是夏天吧)结尾的时候,如果阿国翻进来的那扇窗户有一阵风吹起窗帘就好了。

(应该还有很多,可能太自然了,我忘了)关于抽烟:乘船过来后,到了等她的那个地方,司机在抽烟。

下车后,来接他们的人,在抽烟。

在餐馆门口,阿国和那个男工都在抽烟莲青她们被捕后,老板拿着烟进来了警察办公室,我总觉得那根烟和他不配,像是特意让他拿着似的,给警察递烟。

来到工厂后,办公室里贴着No smoking ,负责人在抽烟。

第一次办证的时候早起的阿国在抽烟,问莲青想没想过结婚,他说自己想开一件衣服店,从中国进货,(记得莲青在第一次面试的时候说过她之前卖过衣服,卖得挺好的,想去台湾,不知道是不是和这个有关。

)第一次办证时工作人员在抽烟。

回厂里的路上同车的一个抽烟的手入镜了。

在福安脚断后协商和解的时候烟雾缭绕二次办证担保人在抽烟。

结尾阿国在楼下看着高楼里的窗口,他在抽烟,他把狗吓走,他骑着摩托车来回绕了几个圈,他在犹豫。

他蹲在睡着了的莲青的上方抽噎,在用帮莲青切棉线的那把小刀杀死她后,再自杀。

关于细节:在衬衫口袋里装本子和笔。

售票员的零钱盒子她们喝东西的那个个杯子有把柄还是用吸管喝的。

用手提袋装喝的水和吃的面,水喝一口就被挂在了墙上,原始的感觉。

关于配乐:离开警察局,在三轮taxi上的莲青的表情在说她不愿意。

第一次去办证的时候,坐在车里在迷雾里穿行,迷离。

片尾曲。

(这三首配乐我都很喜欢)以下是我只看了开头时写的开头划船过来的时候缓慢安静,突然吃晕车药,帮她,为什么呢?

下车后阿国询问她要不要去他表哥那里工作,还给了联系方式,女孩给了一瓶罐头给男孩。

这样的交流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我和这个女孩一样是沉默的,但我觉得我不会遇到这样的男孩子,即使作为老乡之间的帮助。

我在想,我每天面对的和他们模样相似的那个年轻群体,我们年龄相仿,生活却完全不同。

对于这样的同龄人,无疑,我是好奇的,我不懂他们的相处方式,因为我总是避开与人接触和交流,同样的,我也不能明白这个男孩为什么突然对这个女孩那样的照顾,是因为喜欢,还是出于对看上去更柔弱的对方而热心肠的帮助。

当他们在第一次遇见分别的时候,男孩给女孩留了一张联系方式,女孩给男孩了一罐食物。

我总觉得这暗示着什么,一张联系方式的纸条是微小的,装在口袋里不知不觉地就可能失踪,可一旦拨通那个电话便能够代表着另一个方向的生活,它是细小而厚重的存在;而那个像是榨菜一般的食物罐头则不同,它更像是平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接收之后很难忽视,反而成为了分别后日子里总能够让男孩想起其来源的那么一件物品,可能常驻在餐桌上,是微弱却持久的存在。

这样的一次交换,让我看到了一种不属于我的生活感,属于那些奔波于小城里的即将工作的另一个青年世界。

其实我的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我的表哥表姐们,他们在初中辍学后,大都涌向了东南沿海的城市中,他们年轻的生命将开启了另一段旅程,在这个前往异地打工的路途中,很可能存在过与这个电影画面相似的场景,这是一直被我忽视的。

大家总会用谁谁谁去哪里打工了,然后以赚到了多少钱收尾,大部分人可能不会在意其中的过程出现了什么,又有什么在消失。

所以表姐表哥们在亲朋好友们的谈论中是一个脸谱化的概念,以至于我常常把他们当做一个种类的存在,至于其他,漠不关心。

但其实,他们真的离我很近,我渐渐地发现自己常年生活在内心营造的世界里,以自我为中心,回忆中的所有,也看不到其他人的真实存在,而只是无数个人像的掠影,一闪而过。

其他人怎么样,我好像真的漠不关心,我关心的只有自己的感受,一切只是为自己所感而服务,并且长期沉浸于此。

所以与人交流逐渐变得陌生,所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总觉得像例行公事一样空洞,我想表达爱与关心,可是这种做法和过程让我觉得尴尬,觉得不适应,我不知道怎么做才算合适,长期积累形成的旁观者状态,在亲情的面前让我手足无措,使我很难真切地融入到这些我亲近的人所表达出来的喜悦和悲伤中去。

当我觉得这并不好笑,或者我明白在某个时刻我应该去做什么的客观认知下,随之去驱使自己做出相应的行动之时,我觉得自己在某种程度上这是虚伪的,是不真诚的,不是我主动的想做,而是文化习俗要求你去这样做,我为什么要那样做呢?

其实我什么都不想做,也不想说,只想安静地待在角落里,这是自己对他人的冷漠吗?

我应该是真的不懂得如何去爱,也不懂得如何被爱,这听上去很可悲,但是这很真实,有点苦恼。

但很多时候,我是想去爱人的,去帮助别人,可能是太久没有和人接触过,所以已经忘记如何交际了。

在各种关于女生被性侵犯,强奸,杀害这样的新闻包裹着,我的内心对于陌生人和这个世界是怀着深深的恐惧和提防的,本来来就不太会爱人的我更加不敢对他人给予信任了。

我也明白世界上有很多比新闻里更加变态、恐怖、惨绝人寰的事情在发生着,有很多人努力地爱着生活、爱着周边的人,也不乏那些无私奉献的人们,有平凡的勇敢的正义的普通人,有自私猥琐下流的鬼脸,我也知道人不应该如此分类,每个人都是复杂的个体,可是内心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对这个社会害怕,我知道,这样的我很可笑,很懦弱,不过这就是我真实的想法。

可是我还是会想勇敢地爱着这个世界,爱着我的生活,同时警惕着。

所以当我看到它们之间的自然情感时,我是疑惑的,如果在现实生活里,我总会往坏处想,这个人有什么企图。

可是,在他们之间,我觉得自己的想法很奇怪,就像是生病了的思想,脆弱不安。

我觉得自己只能够对自己真诚,所以面对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时,我是憧憬又惶恐的。

但电影里的这个画面仿佛在告诉我,这是很自然普通的事,就像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常态一样,我可能觉得这种美好让我迷惑又感动吧,所以才突然想起自己身边的表哥表姐们,他们经历过这样的事件吗?其实已经越扯越远了…..边看电影边写,等到最后看完结局后,omg,还是算了吧,我表哥表姐应该没经历过这样的事… :) 一开始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是真的,可后面的恨也是真的,也许掺杂更多的情感,不过莲青估计并不想承受这样的“爱”吧。

唉,说的乱七八糟的。

 5 ) 一寸希望风

很有时代和胶片感的叙事节奏,一个满足于深山野林寥寥度日,无谓炎热工厂灼灼汗粒,纯情又踏实的男孩,一个向往繁华闹市人生可能,不惧爬上床沿的张舌蜥蜴,执着而不甘的女人,一起忍耐过偷渡车里的幽暗与封闭,感受过工厂里透凉的冰水,淋过街头的泼天大雨,也在追逐身份的荒郊路上,吹过带着一丝希望的风,怎奈道向不同,安分守己的初心,与人往高走的追求,是注定走不到一起,既然心爱的姑娘她不爱你,大可相忘于瓦城,各花开各田,各人走各道,为何要带着她和整个肮脏破败的世界一别两宽,何不干干脆脆的放过她,放过彼此

 6 ) 觀影心得:你願意為夢想做出多少犧牲?

此次觀影,對我來說《再見瓦城》是沒有什麼後勁的,可能的原因之一,是我還沒準備好,或者只是單純的沒有經歷過那樣的世界所以有些難體會罷了。

全片的節奏非常緩慢,導演幾乎都是用長鏡頭在說故事,雖然看起來平淡、但鏡頭下的情感卻是非常的濃厚,而故事的轉折點更是突如其來。

本片是以一個長鏡頭開始的,像是奠定了這部電影的基調:穩重而緩慢。

一條流速極緩的河流,是緬甸和泰國的邊界,跨過這條河有一個大都市,曼谷。

偷渡成功後,蓮青便可以賺取大把大把的鈔票寄回老家,讓家人也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而同樣是偷渡到泰國打工的阿國在搭車前往市區的路上對蓮青產生了情感,但兩人對未來的憧憬全然不同,故事的走向越來越難以捉摸。

我在進影院看本片時,真的是一篇影評都沒看,甚至連電影簡介都沒看過,只是因為趙德胤導演,我便進戲院看了他的新作品了。

而這部片果然依舊是趙德胤導演的風格,雖然說本片是趙導演首部從獨立製片轉為商業長片的電影,但本片真的非常的“不商業”啊!

是部文藝感很重的電影,然而與我很喜歡的《冰毒》不同,本片算是非常好理解的,而且轉折點來的突然,也因此讓觀者有著非常深刻的記憶點,尤其是在眾多長鏡頭之後安排了幾個快速切換剪接,老實說,我是真真切切地被震懾住了。

所以,想要嘗試這部電影的朋友也不必感到太多的負擔,這部片很好理解,只要準備好精神迎接許多非常樸實的長鏡頭,你也會喜歡這部步調緩慢的電影的!

其實我真的很少看由“長鏡頭”組成的電影,這部意外地讓我還滿喜歡的。

尤其,在長鏡頭底下,演員的功力更是會被看得透徹,趙導給吳可熙和柯震東很多的空間,長鏡頭下兩個演員的情感好像也隨著鏡頭傳遞出來:等待。

這部片給我一種感覺:就是等待。

無論是阿國等著蓮青愛上自己、或是等著合法的工作證到手、等著找到一份還不錯的工作、等著美好的未來......等,都是在等著什麼。

而第一幕的那條兩國邊界的河流,像是一個無法回頭的決定,跨過了就回不去了。

其實說到阿國與蓮青的相遇,幾乎就只有短短幾秒鐘,可是自此之後,阿國像是吃下了迷魂藥一般,對蓮青有著說不清的迷戀。

一連串的等待就此展開,而這段讓我始終無法明白的愛情,也正一點一點的為故事的結局做鋪陳。

對於未來,我們好像也像阿國和蓮青一樣引頸期盼著,然而腦海中關於未來的藍圖,每個人大概都不太一樣吧。

阿國想要的未來,是賺了錢帶蓮青回緬甸開服飾店,過著平凡但還過得去的日子;而蓮青想要的未來,則是一輩子在大都市打拼,永遠地待在這個城市,再也不要走回頭路。

兩個人對於未來的想像可說是截然不同,簡直是背道而馳。

可是愛情就是個說不通的東西,長鏡頭底下,阿國繼續等,他盼著有一天蓮青可以因為繁雜的辦證手續知難而退,跟著他回緬甸過平凡日子。

隨著相處的時間拉長、蓮青手上大把大把的「夢想基金」一點一點的減少,阿國越來越沒有耐性,越到後來,鏡頭更快速地切換:阿國等不了了。

突如其來的轉折,讓這兩人的命運終於走到了同一條路上。

老實說,其實一開始我是覺得過多的「長鏡頭」有些沈悶,在座位上不斷找尋舒適的姿勢想好好地投入這部電影裡,不過越到後來,我則越被演員的魅力吸引住了。

我從《冰毒》就一直很喜歡的吳可熙,在本片依然大放異彩,非常的樸實,然而眼睛映出對於未來的一切卻是閃耀的,同時臉部細微的表情也完整地呈現出蓮青的失落與壓抑。

最讓我意外的莫過於柯震東了,在本片完全抹去他那閃耀的明星光環,完全的投入本片,一點明星的氣息都不留,在眾多的工人中一點都不顯眼,真的是完全地成為了阿國。

本片的演員真的讓我非常的喜歡,長鏡頭底下不做作的發揮真的令我感到佩服。

然而,我卻覺得本片的後製讓我不太喜歡:許多切點太突然且刻意。

有些鏡頭,若讓演員有更多表現我想會讓阿國和蓮青的情感更為明確,因為兩位演員都已經成為了角色本身,眼神中可以看到一些隱晦的愛情,可是在很多片段中卻是被切掉的,不只演員的表演沒有被完整的呈現、觀者也會感到突然且情感被截斷一樣,這些長鏡頭反而變成了零碎的組合。

若是能更順暢的剪接這些長鏡頭,我想阿國和蓮青的情感大概也能讓人看得更明白一些吧。

比較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幾乎沒有使用配樂。

還記得幾年前曾經在影展放映《冰毒》時遇到趙導,當時也問了他這個問題:為什麼選擇不使用配樂。

當時趙導的回答是,希望能讓電影更貼近觀眾,不去修改那些原本的聲音讓觀眾能輕鬆的融入當地的生活,就像是你也在那裡一樣。

在本片亦然。

沒有太多的配樂,是部很樸實很簡單的電影,像是在記錄著什麼一樣,緩慢而動人。

 7 ) 《再见瓦城》一出看起来无可避免的悲剧

莲青和阿国一起从缅甸偷渡到泰国打工,他们都没有身份证,阿国到表哥的工厂,这里远离城区,莲青不喜欢,到小饭馆洗碗,工资比工厂低,她却更愿意呆在城里,在一次警察的临检中,她连这份工作也失去了,因为没有工作证,找不到其它的工作,她只好和阿国一起呆在远郊的工厂,经工友介绍去办证,被骗钱,只拿到一张没有法律效力的资料表格,但她一直不愿意放弃,梦想有一天能拿到泰国的绿卡,阿国和她想法不同,他安分守己,想着攒够钱就回缅甸开服装店。

因此,他们的人生即将走上不同的岔路。

这一点,是阿国一直担心和不愿意看到的。

莲青用自己的贞洁换了30万泰铢,买了一张身份证,那一晚,那一个隐喻的镜头,那只大蜥蜴是处女之身的她恐惧的意象,经过这一晚,她获得了合法的身份,和无所披靡的勇气和前程,尽管还吞吞吐吐畏畏缩缩战战兢兢小心翼翼。

她从工厂搬了出去,前路清晰,她将站在阳光下,回望来时的一路坎坷。

但所有的一切都在那天的清晨停止,阿国爬上了莲青租住房屋的窗户,在四下无人的寂静清晨,用一把锋利的匕首,插入了莲青的胸口,他的手捂住了她的嘴,没有喊出口的求救,没几下挣扎,她就停止了呼吸,血一下在雪白衣服的胸前漫开,阿国躺到莲青床旁边的地上,用同一把匕首在脖子的左侧快速划了一下,血溅到了墙上,跟在大姐家借住的那晚一样,他们没能牵手,却殊途同归。

这是柯震东全片演得最好的两个镜头。

影片中很多画面都拍得像油画一样,很美,有一处阿国和莲青办了假证坐在卡车的后座一路颠簸回来,像是刚从战壕里回来打了败仗的士兵,垂头丧气,在那风景如画的古老土地上,卑微生命的奔波挣扎恍如昨日一般,他们像是从历史中走来的人。

我在想如果阿国听从莲青的劝告,和她一起攒钱,买到身份证,他们是否有一天真的会在曼谷立足生活了下来,那或许是另一个相对美好的故事,我相信真实的生活里一定有这样的例子,但导演用一出看起来无可避免的悲剧,逼着你,正视那些苦难、残酷的现实,和无法感同身受的“在别处”,只是莲青的固执和顽强,不但令人同情,在这个世界的不同角落,那些陌生的你无所知的生命挣扎,自有其不可言说的动人之处。

 8 ) 艰难的生活环境里,两个人抱团取暖。男主对女主的爱真是不遗余力,全情付出。但是两个人不同的生活方向注定了悲情的结局

女主来自异乡,偷渡后躲在车子里进入泰国,在车子里邂逅了男主,男主主动让出了前排的座位让她坐,自己甘愿躲在车后受苦。

到了泰国,男主留下联系方式离开了。

女主因为没有身份证件,一直找不到工作,最后好不容易在朋友的介绍下,在一个饭店洗碗工作,但是工作时间很长,工作很辛苦,男主就让她去工厂工作,赚钱多,还不是很辛苦。

女主一开始不愿意,后来因为没有身份证,被抓去了警察局,还是男主保释了她出来。

老板不要她了,她才不情愿地去了工厂。

但是她还是在不停存钱,准备有了钱再去办身份证。

几次受骗,但女主还是很执着。

最后因为费用太高,女主只好去出卖身体。

男主得知这个消息,异常愤怒,先是吸毒后作贱自己,拼命劳作,加材,宣泄。

最后还亲手杀了女主,并自刎身亡……艰难的生活环境里,两个人抱团取暖。

男主对女主的爱真是不遗余力,全情付出。

但是两个人不同的生活方向注定了悲情的结局。

女主一心取得身份证件,好去城里找份体面的工作,好好供养母亲和兄弟姐妹,而男主却想挣点钱回家开个服装店。

一个想扎根在这里,一个却去意已决,所以再多的表达都无济于事,只有不停的误解和伤害。

社会异常黑暗,生存就是不停用钱来供给,警察、官员、坐地起价的黑中介……压抑地几乎让人喘不上气来,这样的社会也是造成最后爱情悲剧的诱因……男主的爱意是隐忍的,不愿意伤害,一味地成全,但是女主并不领情,她有自己的计划,不希望谁来妄加干涉,就像女主的名字“莲清”,平平坦坦,清清楚楚,男主浓浓的爱意在现实的社会里变得清谈而有些愚蠢,就像清汤寡水的冰水泡面,谈而无味……最后血色让人震撼,把控不了,就在梦里相见吧,我想男主的爱太过热烈了,可惜女主不领情,她应该不会原谅他,接受他吧,这样有意义嘛……有点文艺风,不过女主的眼袋真是深得看着不舒服,还有肤色真的很农,还蛮入戏的!

 9 ) 再见瓦城,再也不见

看后对剧情还是有些震撼的。

然后女主角那种看似收着,却小宇宙很强的感觉,很牵动我,似乎就等着看她大肆发作的那刻。

但是对柯震东的感觉就比较复杂,一是沉迷于他那种不羁,吊儿郎当的气质,然后又感动他对女主角那份执迷的爱。

最后看到他在车间来回推动车子释放怒气,在火炉前几近疯狂地往里面扔柴火,而且还是赤裸着上身,那身材,好吧,我承认,我有舔屏的邪念。。。

但是,客观地说,柯震东这部的演技的确挺好的,真实不做作。

 10 ) 令人震撼

 在我的正文开始前,我引述一句金马影展对它的评价:画面写实、情节流畅,舍弃戏剧化的冲突,以留白和节制,激发观众的想象,堆栈至结局的爆发,令人震撼。

  故事简单至极,讲一对来自缅甸的青年男女,偷渡到泰国讨生活,男的短视,只想着存到一笔钱就回到缅甸开服装店,女的想着换到泰国护照去台湾工作。

  那段对话很有意思。

男的问女的,去了台湾还不是给人打工。

女的没反驳他。

静默之中的留白,给观众想,打工和打工,是不是有不同。

  就这么一个分歧,注定他们不是一路人。

  底层生活其实很无趣无聊,影片大部分都是固定机位镜头,没有追随,任镜头里的人物来来去去,或者不来来去去,无他,他们从事的就是机械工作。

  当他们花了一大笔钱办了一个假证后,声效当中来了一个双重意味的惊雷。

大雨滂沱,搞得好狼狈。

  至此,男的终于肯定,办证这事纯属竹篮打水。

但是女的始终不放弃,她走上了那条片头介绍的路子:简单又轻松。

你懂的,一个年轻的女人,值钱的就是那身皮肉。

  接下来的这场戏几乎算得上是全片的精华和高潮,灯光、布景、蜥蜴抓取了主要的目光,蜥蜴的不停扭动传递给了观众百分百的惊恐,色——情味道又在一开场的挂画中散布,它的尾巴在女人脸上滑动使恐惧和色——情同时交织在一起,直教人拍手。

  另一边是怒火中烧的男友,这场戏一样不容忽视。

他沉溺在毒——品的安慰剂里——看到这里我几乎要笑场,柯震东的负面事件使他几无翻身的可能,这电影用他,是不是就看中他真有过如此经历?

  繁重的体力活都消散不去内心的愤懑,熊熊的大火是内心的体现。

  影片的结尾以出乎意料的血腥双杀收场,男人无声的眼泪和女人的拼命挣扎,好比泥沼里生活的缩影。

  看完之后惋惜女主角的心会更多一些,她付出了自己能付出的,最终获得了她想要的,结果因为窗户没关紧,溜进来一个前男友就命丧黄泉了。

  然而前男友的所作所为又不全然让人切齿,一出场就是让座,后面所有的热心、付出都是在靠近,除了三观不合,对她真的好。

  在镜头当中似乎是睡在一起的两个人,手是小心翼翼的靠近。

  结婚的询问和未来的承诺。

  但是两人始终是清水的情侣,也许双方都心知肚明有那么一天。

所以他咆哮着想做点什么,她最终要做那束凋残的玫瑰。

  有个地方也很有意思,导演用两个镜头拍摄了挂在墙壁上的画,一个是开启,一个是结尾,像是毫无关联,又像是互相呼应。

  

《再见瓦城》短评

50/100.遥远的打工故事实在无法让我这个一直活在家乡的土著产生共鸣,业余的演员和生硬的台词都很接地气,并且很符合当今主流电影奖项的胃口,城市身份获取的剧情可能会让有文化背景差异或没有相似经历的观众很难get到痛点,最后悲剧的结尾很画蛇添足,并不能给已建立的感染力增添一丝分量。

7分钟前
  • 真*克里斯
  • 较差

没有料到自己居然会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大概是他描绘的生活片段很能引起共鸣的缘故吧,蜥蜴那场戏很有创意,到了最后一场戏,又让我感觉它很像《天水围的夜与雾》。柯震东的表演叫人惊喜,突破非常的大,然而戏份太少,影响了他的发挥,另外还觉得吴可熙在金马奖上输给“七月”和“安生”实在太不值了。

9分钟前
  • Ron Chan
  • 力荐

A-,#Cannes72补课#,最后鲜血溅射在佛像上形成7,是指佛家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人有三六九等,最末流的怎么活,能断舍离否?

11分钟前
  • 我们敏熙
  • 推荐

又一部忘记?标注的影片。台湾之于东南亚有主仆之感,之前看过菲佣这次是缅甸华裔,一种异乡人的疏离情绪,生活哪里都艰难

15分钟前
  • 邻舍的老花猫
  • 还行

從第一個長鏡頭就喜歡上它的攝影。林強的配樂很好。柯震東有演技,但電影中現實中都讓人心疼。東南亞僅管被我們意括為整體,但其內部仍有強與弱,螞蟻是希望漸次攀上青草、灌木和樹頂的。這樣背景之下,是追求的分歧造就了悲劇。at CGV센텀시티 부산 1011

17分钟前
  • 看守煙霧的人
  • 推荐

全片我最服气的是林强 各位 不要再说什么侯导式美学泰国牯岭街了好吗 我们Midi只是个青年导演经不住捧杀 不吹不黑 理性评论谢谢 【说心里话我还是想嫁的

18分钟前
  • 忧忧愁愁地走了
  • 还行

知识改变命运。

21分钟前
  • Talent
  • 还行

不斷的身份轉變 從蓮青到369到美悠 身分證和原來的那個我都被丟在公車上了 在一個城市七年只為一個身份的我太懂其中辛酸 聽到那句“賺到錢就回來吧”眼淚止不住流 柯震東的眼神裡有未被污染的堅忍 感覺是能把你帶出黑暗的人 只不過他和蓮青對光明的定義不同 和牯嶺街還是有幾分相似

24分钟前
  • Ryûhei
  • 推荐

基本上没有故事,男主角行为动机也没什么逻辑,从爱上都恨上转折十分突兀,果然男人杀伴侣是不需要什么理由的么。这部类比《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那可真差远了

25分钟前
  • 夏语冰
  • 较差

重新给柯震东打5⭐ 我也好想看他拍电影

27分钟前
  • 三楼垃圾桶
  • 力荐

还是挺不错的,平淡的叙事,纪录片式的影像,两个演员完全融入当地的口音,下载的片源比较模糊,反而更增加了这份粗粝感。少男少女因偷渡堕入深渊的故事。蜥蜴的出现增加了整部电影的美感。仿佛一切苦难只是一场梦。评分:7.0/10。

28分钟前
  • 一杯柠檬茶
  • 还行

学阿彼察邦不成类犬。最好的是人物塑造,只言片语功效较强,女演员表达比较准确。后面的处理玄幻奇异是高于现实主义诉求的表达,但功能性有待商榷。但终究比较扎实。

29分钟前
  • 华盛顿樱桃树
  • 还行

毒王?女主真丑

31分钟前
  • 版王
  • 很差

这部电影只想给柯震东和吴可熙打call,德宏话说起来6到起飞啊!而且一些小细节真的让我觉得他们就是那种最普通的云南打工年轻人(虽然电影里是缅甸华人,但是实际上和云南本地人区别不大)的状态,柯震东真的有天赋,继续看好!(剧情……唉,我只当是看了一部在泰华人世俗风景画)

32分钟前
  • 安短
  • 还行

帅就是帅任凭你咋化妆也还是帅,女主给我一种我涛姐的感觉。蜥蜴那段惊呆了。不过这种地域特色和题材的电影还不是谁都能欣赏得来的,比如国内的工作环境就比瓦城差?

37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还行

好的演员就是即使他(她)再出名,放在电影里你也不会轻易认出来。中国的打工人民相比起来好些。但也好不到哪去。忧郁的热带!想起在上海那老头给我讲影响人穷富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在南北纬30左右的几乎都很富。的确有道理。

42分钟前
  • 该卸载豆瓣
  • 还行

这就是差点获得金马最佳影片的水平???除了口音,实在看不到还有什么亮点了。主角之间缺少火花,也缺少感情的建立、培养、分歧到结尾的铺陈。如果只当作猎奇来看,我想说中国大地上这样的故事太多了。

43分钟前
  • NexusOne
  • 较差

云南人表示,口音还算挺好的,还原了云南的一个片区的口音和用词,导演调教费心了。蜥蜴肯定是大亮点。之前完全没有预期剧情的走向,所以整个观影过程悬着一颗心。世界真的是很残酷的,庆幸自己不用这样的悲惨。

47分钟前
  • 被套牢了别浪
  • 推荐

柯震东,不解释

48分钟前
  • Schicksal
  • 很差

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再见瓦城》还有另外一个诗意的名字。那便是女主角的真实身份:莲青。然而这一鲜活的个体最终却被一条令人胆寒的蜥蜴生吞活剥。赵德胤在这部寻找现代人身份的作品里真正找到了答案。在打工者一路升迁的过程中,一串冰冷的号码早已无情的烙印在了他们的胸前。于是我们终于看清了那座令人着迷或恐惧的巨大沉默物体的真相,只可惜怎么也找不到扬弃异化办法的作者只能让重度异化的《穷人偷渡客》重复并接受两脚一蹬双眼一闭的命运。

51分钟前
  • Mut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