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考死:血之期中考试》讲述了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高考快到了,某寄宿制高中高三毕业班的学生们十分紧张地进行期中考试,高三国文老师黄老师是个认真负责的班主任老师,他通宵判卷,告诫工作敷衍、通宵饮酒的同事李老师说:“一分之差都能影响学生的名次,当然得认真对待,哪能都像你一样随便糊弄。
”(情节一)有个男生在考场打手机,引起伊娜不满,争吵中,伊娜指斥几个同学有家长和老师撑腰。
(情节二)黄老师在考场监考时说:“总之,人生就是一场考试。
”赵范考试时突然惊恐万状,称试卷有问题,黄老师发现他的手腕上有割伤的疤痕。
校方决定根据期中考试排名组织一个优等生临时特训班,迎接兄弟学校优等生的观摩和竞赛,由黄老师负责。
崔老师是个高冷漂亮的高三女英语老师,在跟李、黄两位老师交谈时她微笑着赞许黄老师对学生的“溺爱”,(情节三)黄却批评她对学生管的太严,以致她所带的班名次下降。
(情节四)期中考试的成绩和排名公布,在看榜时有学生质疑是不是真题泄露了,成绩怎么会那么高。
(情节五)黄老师的班上排名靠前的学生最多。
(情节六)赵范看榜时精神失常,大喊着“都会被杀死的,死光光”被送上救护车。
赵范妈妈打电话求崔老师许可赵范抱病参加特训班,崔老师苦劝无果,最后只能生硬地拒绝了她的要求。
(情节七)保安大叔看到赵范身穿病人服,仍然呆在学校里,神态失常。
特训班开课了,黄老师让东赫(期中考试第二名)收走同学们的手机送到教务处,路上东赫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于是到卫生间查看,突遭袭击被掳。
惠莹(期中考试第一名)被困在一个密闭鱼缸中,广播电视系统也被控制,将整个场景播放了出来。
手机、固话、网络等通讯手段都被切断,特训班成员黄、崔、李三位老师,一名保安大叔,伊娜(第五名)、伊娜好友明孝(第四名)、爱慕伊娜的姜贤还有在旭、淑珍等若干优等生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暴风雪山庄模式”(推理类文学或影视作品中的一种模式,是指一群人聚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由于特定情况而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络,所有人都暂时无法离开这个空间,外部力量也无法介入)开启。
神秘声音要求被困者重新进行期中考试,每答错一道题,就会有一个人死去,同时警告不要逃出学校,否则会惨死,所有题目都答完,“考试”才会结束。
第一道题是数学题,一片混乱中,没有人解答出来,惠莹被溺杀。
李老师冒险到校外求救,惨死,师生更如笼中困兽惊恐不已。
第二道题是找字拼句游戏,要求是形容东赫妈妈对他的“欲望”。
黄老师和伊娜合作想出了“妈妈的欲望”是指不满足于儿子现在的成绩,(情节八)答案是《道德经》上的“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东赫遭虐杀。
第三名在旭失踪,伊娜发觉杀人顺序与期中考试排名有关,明孝已经十分危险,要她留在礼堂不要走开。
明孝极为恐惧,追随淑珍一行,抛下众人潜回宿舍躲藏。
第三道题是手机暗语,答案是别忘记温暖春日下的礼堂。
(情节九)在旭遭虐杀。
淑珍一行遭袭,淑珍被掳。
幸存师生重新会合,伊娜重逢明孝,原谅了她。
伊娜回忆起两年前死去的好友智媛,怀疑杀人事件与智媛之死有关,黄老师十分生气。
第四道题是看图拼句,答案是我知道谁杀了我,我的愤怒会一直加剧,面对现实吧。
淑珍被虐杀。
明孝被掳。
黄、崔、伊娜、姜贤一行遭精神失常的赵范袭击,姜贤为救伊娜而死,黄杀赵范。
第五道题是数字推理,答案是智媛的班级号和学号。
明孝被杀。
女凶手露面,与黄搏斗,被杀,女凶手是智媛之母。
追悼会现场,遇害学生家长失声痛哭。
伊娜被掳。
广播系统再度被控制。
智媛父亲释放煤气,以在场所有人的生命为要挟,要求杀害自己女儿的凶手站出来。
黄回忆起两年前自己杀害智媛的经过。
当时智媛家庭经济困难,需要奖学金才能完成学业,考试时却只排在第六名,即将面临辍学。
她撞见了黄接受明孝、惠莹、在旭等人的家长贿赂泄露试题的事,私下要求黄还自己一个公道的成绩,否则就要将其告发。
黄为灭口将智媛杀害。
智媛应死于温暖春日的礼堂外,与情节九呼应。
黄的暴行为赵范所见,赵深受刺激,患上受迫害妄想症。
黄知在劫难逃,精神崩溃,取出消防斧逞凶,辩解说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受某些学生及其家长怂恿。
崔老师肝肠寸断,喃喃自语道:“还以为起码你会不一样的,都一样,都一样啊。
”此时智媛父亲现身,杀黄,原来他就是保安大叔,与妻子一起策划了系列杀人案,最终手刃杀女仇敌。
崔老师救下伊娜,两人望着悲惨的结局抱头痛哭。
以悬疑故事来反映社会问题的探索,在社会派侦探小说中即开始了,如森村诚一的《人性的证明》。
《考死》的价值,正在于将严重的社会问题寓于一个带有悬疑、恐怖色彩的故事之中,综合运用烘托、反衬、伏笔、悬念、反转、余波等艺术手段来增强故事的观赏性和悲剧色彩,给人以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启迪。
悲剧是怎样诞生的?
首先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的心灵被嫉妒和虚荣充斥,用影片中智媛的话说就是成绩对别人来说意味着面子。
有的学生嫉妒智媛式的靠真才实学赢得优异成绩的同学,有的家长处心积虑地要自己的孩子取得更优秀的成绩,为此甚至到了病态的地步。
(情节七)为了一些面子上的荣光,他们不惜采用行贿的手段腐蚀主管考试的老师,取得考试真题,由此导致考试排名严重失真,考试的公平性荡然无存。
(情节二、三、五、六)其次是黄老师的恶念作祟。
李老师的敷衍反衬黄的认真,(情节一)崔老师的严厉反衬黄的亲和,(情节四)在剧情反转之前,黄一直是以认真尽责、爱护学生、勇敢无畏的正面形象示人,这欺骗了包括崔老师在内的善良的人们。
真相大白时崔老师的那句“还以为起码你会不一样的,都一样,都一样啊”是影片思想性的一大亮点,大大加深了影片反映社会问题的深度。
从这句话可以得到丰富的信息:一、教育界腐败成风,好人难觅。
二、对分数和排名的病态迷恋处处可见,却鲜有人真正关心、爱护学生。
(情节七、八)三、她外在的严厉与她对黑暗现实的极端失望有关。
(情节四、七)四、她曾对黄深为欣赏和敬重,如果不是爱慕的话,(情节三)以为黄可以出淤泥而不染,顶住世俗的压力,坚守校园的净土,庇护学生的成长,最终却发现黄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罪大恶极的杀人犯,因而信念彻底崩塌。
第三是智媛的与虎谋皮。
如果智媛在目击黄受贿的丑事后能够果断地告发,而不是选择与黄私了的话,原生悲剧很可能就不会发生,次生悲剧也自然不会发生了。
第四是赵范的怯懦畏缩。
作为黄杀害智媛的目击证人,赵范本来是可以挺身而出,终结这个悲剧的,但是他选择了沉默,最终害人害己。
有一种犯罪叫做沉默,有一种恶行叫做怯懦。
最后是智媛父母的以暴易暴。
智媛父母设计实施的连环杀人案,环环相扣,步步紧逼,残酷地惩罚了一些试题贿赂案的当事人,发出了“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警世之言,并最终使得杀女凶手精神崩溃、原形毕露。
这固然带有基督山伯爵式的复仇的正义性,但是其暴力行为的血腥和残酷却也应予批判和谴责。
暴力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否定,一切暴力行为都应触动人类敏感的道德神经。
智媛父母的行径扩大了暴力的范围,荼毒了无辜的生命,造成了次生的大悲剧。
在这个悲剧的长链上,哪怕有一环能够断开,悲剧就可戛然而止。
然而不幸的是当事人都没能经受住考验。
结果每个人都充当了悲剧的制造者,然而又都不可避免地成为悲剧的受害者。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展现的未必是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却必然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事。
影片用这个悲伤的故事告诫我们,“人生就是一场考试”,如果我们不能经受住虚荣、金钱、私心、恐惧、邪恶等等的考验,那么不仅会给自己造成不幸,而且还会将不幸传递、扩大,祸及社会。
影片虽然暴露了沉重的丑恶和罪孽,但是仍然有人性的闪光温暖着我们。
如崔老师的善良、伊娜对明孝的宽容、姜贤对伊娜的爱情,这些无疑是使人向上向善的力量。
影片的结尾,采用了余波手法,亦真亦幻,讲伊娜看到新的成绩排名出来,自己得了第一名,蓦然回首,看到了智媛的笑影。
象征着腐败已消,公平竞争的环境重建,学生们走出了阴影,智媛大仇得报,灵魂得以安息。
这个结尾与影片开头伊娜所做的那个恐怖的噩梦呼应,给基调压抑阴暗的影片平添了一抹光明温暖的色彩。
让我们记住这个悲伤的故事,记住人生的考试永无终结。
概念好棒,很喜欢片尾的花絮,淡淡搞笑里透着辛酸,这场血腥期中考试的幕后准备,实在辛苦了,两位。
开头没太沉浸进去,演员看上去似乎也不是真的惊慌,挺出戏的。
中途一直在猜测到底是鬼怪作祟还是人为策划,我倾向于前者,没想到答案是后者,工程量挺大的,人力能完成实在超乎想象,应该少不了编剧的暗中帮忙。
小男朋友姜贤真是又帅又可爱,啊心动,伊娜居然能撑住一直跟他呛声。
明孝竟然也买了答案,我还以为她是清白的,毕竟是伊娜的朋友啊。
伊娜是被智媛附身,但自己没有意识到?
智媛的爸爸把她绑起来,其实是不让她进礼堂送死。
不对,也可能智媛爸爸不知道这是被他女儿附身的同学,只是没来得及杀她。
如果知道女儿以另一种方式活了下来,智媛的父母有了希望,应该就不会寻求复仇了。
结局取回了公平,有限度内的公平,当作弊买答案的同学全被杀光,靠实力考试的人终于可以堂堂正正地拿回第一名。
也可能是想买答案的家长都吓破胆了,不想重蹈覆辙哈哈。
看到电影里公布排名,其实想到的是现在鼓吹素质教育,不告诉学生成绩排名,发放的成绩单不列出这一项。
我并不赞成这样做。
对于学生来说,考完试,公布成绩和排名才是公平。
学校比社会好多了,每一点付出都清晰可见,好好学就能有好成绩,有好成绩就有好排名,一种非常简单直接的反馈模式。
告别学校以后,再难遇到。
隐瞒成绩排名发放成绩单,看似维护每个人的自尊心,只是过度把学生笼罩在温室花园里。
一厢情愿地告诉学生,你们是平等的,你们要友好相处,不要竞争,有什么意义?
生活处处有比较,有竞争,充满不平等,有能力且敢于竞争的人可以获得机会,没有能力的人唯有努力使自己的条件匹配。
一味地灌输鸡汤,灌输平等,但走出社会又没法做到人人平等,也不告诉人该怎样去获得想要的事物。
最后就是一团乱,教出来的学生一个个怨天怨地怨社会。
不去竞争,只想友好相处的人,也会害怕竞争,好像竞争是错的,有功利心是错的,只想好好在岗位上做事情,最终结果就是变成一枚好用好丢的螺丝钉,晋升不到更高层,只能一直做最基础的事情。
努力学习,付出后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作为反馈,这才是清晰的。
努力之后却没法获得反馈,和既不想努力也不想面对现实,这两种情况下的学生都是不公布排名的受害者。
模仿痕迹太重,模仿这个模仿那个,最后搞的四不象,完全没有说明力。
这是第一次给韩国恐怖电影打这么低的分,故事完全莫明其妙牵强到极点.一个被老师杀害的孩子,她的父母为了报仇就用了更加残忍血腥的手段去杀害别的孩子?他们失去了孩子,应该知道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面对这些活波可爱的孩子怎么会下得了手?
故事说的一惊一乍的,本来以为有鬼,有些谋杀方法是人力无法完成的,呵呵!
在孩子们的灵堂上,凶手一字一句的控诉着老师杀了他的孩子和那些拿了答题的学生,并且用煤气来恐吓死去孩子的家长,我靠,家长们害怕了,尼玛,孩子是这个神经病杀的,而且死了这么惨,这些孩子的家长应该一起冲过去,打死凶手,还要死命的打,孩子们太可怜了,拿了考题就应该死的这么惨???
家长害怕什么?
不应该为自己的孩子报仇吗?
手机没信号?
保安这么厉害?
学校在什么地方?
失去和外部联络的机会,那就放把火呀?
这么多人一起手拉手往学校外面走,团结在一起呀!
那个跑到外面老师被保安杀死,保安这么笃定他说不出话就死了?
这么多复杂的杀人手法保安怎么完成的?
太多太多BUG了.........
如果是纯粹鬼片,俺倒不会给这么低分-鬼从来不需要逻辑的。
偏偏居然是个悬疑片。
看来编导不是白痴,就是把观众当成了白痴。
随便举几个硬伤。
1.老师的手机都还在吧,就愣一个都没信号?
屏蔽信号是一个保安就能办到的?
不是国安起码也该是公安---估计这里是在向周星星致敬吧。
2.出去打电话的老师浑身是血都能跑如此远,就算是鬼杀伤力也不大嘛。
为啥不一哄而散的跑出学校?
说起来那老师干啥去了?
打电话求救啊,受了伤不往外跑,跑回来干嘛?
给警察指证凶手不更好?
3.就算都吓傻了,不敢往外跑,可以吸引人来嘛。
比如给教学楼放把火,不出一刻钟啥人都来鸟。
你学校又不是荒山野岭,就算是,不是外面还有小卖部吗。
俺懒得打字,就说这些开场不到半小时的吧。
至于后面在那么大个礼堂放煤气威胁要炸人,已经属于搞笑范畴鸟,不在此例。
这是一部高智商犯罪电影,因为电影里直接告诉你了,这30几个人是全校学习最好的学生,代表了学生最高智商,能杀这些人的一定是更高智商的人。
电影人物太多,毕竟一个班里的人都参与表演,而且都被吓得不轻。
主要角色有女主、女主的舔狗、女主的闺密、男老师、女老师、真学霸、真学霸的妈、真学霸的爸、保安、精神病。
以下是我观影的心路历程:看到30分钟时,女主提示连环杀人可能和已经死去的真学霸有关,让人以为是真学霸的鬼魂出来报仇。
50分钟时,精神病拿着凶器出现,杀死舔狗,片里人物都以为精神病就是真凶。
然而我看了一眼进度条,觉得事情并不简单。
60分钟时,闺蜜被囚禁,虽然解救失败,但是真学霸的妈暴露身份,原来绑架学生都是她干的。
70分钟时,男老师暴露身份,原来他是杀害真学霸的凶手,让人大吃一惊。
毕竟男老师看上去如此正义斯文,一点都不像背着一条人命。
80分钟时,保安暴露身份,原来保安就是真学霸的爸,是幕后黑手。
上当了!
电影结束后看影评,才发现女主才是幕后黑手,一切事件的策划者,不禁让人大呼上当了!
现在我的想法是,豆瓣网友为什么什么都知道,一定是因为他们才是真凶!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韩剧天使】 欢迎联系授权转载) 现在的韩国影视剧从各方面来讲,乍一看还以为是在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好时代。
因为总上热搜的原因,很多人就认为热度和人气很高,口碑评价也都是朝着越来越好的发展趋势前进。
但其实,韩剧和韩国电影早就没落了。
营销太猛,差点把他们自己都骗过去了,以至于在这几年结算时才想明白。
剧本越来越不扎实,收视率越来越低,而演员片酬、导演编剧等其他工作人员的稿酬却都越来越高。
要说早年的韩剧和韩影那才叫真正的佳作频出。
而且在08年的时候他们就做到了通过恐怖片的题材形式去讽刺教育、探讨人性:《考死:血之期中考试》
据说,这是学霸都不敢看的恐怖惊悚电影。
故事里还融合了电锯惊魂、大逃杀、死亡拼图、死神来了、女高怪谈等多种元素,恐怖惊悚氛围感很强,结尾的高能反转也被堪称是经典。
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谁是学霸谁先死,凶手按照学生考试成绩排序杀人。
开篇就是姜伊娜(南奎丽饰)意外走进了室外某个考场中。
考场空无一人的情况下又突然出现了她死去的闺蜜智媛。
智媛身后还有一把火,又诡异地笑着,仿佛要把她吞没。
姜伊娜拼命逃跑,就在她被抓到时。
梦醒了。
原来是噩梦啊……
但是这个噩梦也跟现实有重合的地方。
因为今天是他们考试的最后一天。
本来大家就因为考试而烦躁,还有妈宝一样的男同学在旁边吵人。
同班女生竟然也认为是姜伊娜的不对。
虽然知道老师会给他们这些家里有钱的好学生撑腰,但姜伊娜可不惯着他们直接开怼。
其实这一幕也间接说明了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取决于学生家庭条件的。
那个年代的老师都做不到教育的公平公正,教学问题迟早出大问题。
考试开始,一个男生又发疯了。
别人都看不到,只有他看到试卷上又出现了死去的智媛的脸。
他怕死了…男老师走过去时又看到他手腕上都是刀疤。
而男同学却说那些刀疤不是他自己割的,是智媛给自己割破的!
更诡异的是,男同学总把姜伊娜的脸看做是死去的智媛的脸。
恨不得把姜伊娜掐死。
同学们上前制止了他,但一切都透露着莫名其妙的诡异……最终男同学被送进了医院,然而他又跑回了学校躲了起来。
因为学校要求他们尖子生需要在开学前特训一段时间。
于是老师们把学生们集中了起来。
可就在特训班开始的第一天,年级第一的女生消失了。
紧接着他们就听到学校广播里有声音传出。
对方要求他们做题,只有解出答案才会放开年级第一的女生。
画面一转,年级第一的女生被关在了鱼缸里。
鱼缸里慢慢又被注入了水,时间一点点过去,鱼缸里的水也要变满了……
因为太不可思议了,学生和老师一开始都没想过要按照要求去做题救人。
他们都想逃跑。
可第一个逃跑的男老师满脸都是血的跑回来,手指好像要指认谁的时候,突然死了。
这时候,鱼缸里的水满了,年级第一的女生也死了。
学生和老师这才彻底害怕起来。
可没想到,年级第二的男生也消失了。
他消失之前好像听到有人在叫他。
走到厕所突然被一股力量拽了进去,无论怎么挣扎,都……学校通讯早就被切断了,广播里的要求是只有答对所有题,考试才能结束。
年级第二的男生死了,年级第三的女生又消失了。
作为年级第五的姜伊娜见状,更害怕了。
可是很快,喜欢姜伊娜的男生(金范饰)是个学渣,阴差阳错的出现在了特训班。
还为了救姜伊娜而死掉了。
他的死好像打破了按学习成绩排序死人的诅咒。
可是姜伊娜却说,“不该是你死啊。
”她说的这句话好像知道什么一样……如果不想被剧透的话,大家可以暂停直接去看电影了。
按照故事发展,接下来就是他们解谜的时刻。
果然如大家所料,学校里根本没有鬼,也没有怪力乱神,而真正的原因还是韩国经典的校园暴力导致的。
教育的不公平公正让死去的智媛失去了唯一的机会,天真的她以为可以通过和老师协商来还给自己真实的成绩。
可她低估了人心和人性。
不过影片最后导演还是留下了悬念,姜伊娜究竟在这个事件中是谁?
闺蜜的死带给她的影响又是什么,她的脸为什么总会时而变成死去的闺蜜的脸?
同系列还有一部《考死2:》,由黄正音和池昌旭主演,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两部都看看
作为一个把此片当做经典校园鬼片题材且虔诚相信棒子的恐怖片是会有真鬼的我,能一个人边吃晚饭边看完这部片子我佩服自己。
但看完了理一遍思绪,发现自己花了一个半小时晚饭吃的也没啥滋味就为了看这部片子,我也是佩服自己。
如同标题,逻辑2星,剧情3星,颜4星,不能再多。
逻辑部分,整部影片也许比之大陆垃圾鬼片好很多,但逻辑之幼稚仍然令人发笑。
比如,控制学校广播和网络确实是一个保安可以做到的事(如果我们假设这座学校只有他这么一个宝贝保安的话,给人家一点面子吧),但屏蔽信号也做得这么好还真是有技术。
所有手机电话一格信号也没有?
高考屏蔽仪也还不至如此。
再比如,影片多处看似伏笔这里挖坑那里挖坑,却没有在电影规定时间内填完:那个目睹了智媛被杀从而受到精神创伤的男同学,考试时手腕处的伤痕从何而来?
拜托导演别跟我说是鬼吧【白眼】。
难道真如一些豆友猜测是伊娜?
我是没看出任何证据,仅仅是观众帮导演填坑YY出来的吧。
再有,杀人犯不按规则出牌啊。
明明是自己定好的规则“答错一题死一个人”,答对放人咯?
我看答对也没放活人出来嘛。
姑且当做是“所有题目都答对才算结束考试吧”。
另外,明明快要死人了,群众的反应是不是太过幼稚太戏剧化了?
第一个人就那么死在你们面前了,你们还有心情闹矛盾打架?
导演你要制造内部矛盾也不用这么生硬吧?
救明孝的时候,明明杀人犯逃上去了先救人要紧啊,两个老师就说了句快找工具,便都莫名其妙地跑到旁边发起了呆。
【简直……】其余仍有逻辑不严谨之处,但大多尚可解释的通,就不再多论。
剧情部分,老套的校园鬼怪理论(虽然这也是吸引我来的一点,不过并不否认其老套),更为老套的清纯风和鬼片混搭,整个案件背后的原因如果单单只认为是智媛父母所为,那么故事便略显单调。
所以观众凭借结尾和主角在全片中的表现去猜测主角才是幕后策划者是不无道理的,这样无疑给整个剧情增添了点睛之笔。
颜4星,这就不用多解释了。
嗯时间不早该去上课了,希望我这种易产生鬼片后遗症的人能在晚上睡觉之前忘掉它。
【直白点,没有鬼你搞那么多鬼怪镜头干什么啊简直……】
杀手是姜伊娜。
共犯是智媛爸妈,赵范是被胁迫者。
姜伊娜杀人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能拿到第一,奖学金不仅对智媛有用,对于她也有用,至于为什么,影片没有交代而已。
这片子其实就是个成绩比较好但不是最好的学生为了拿到第一不择手段杀了所有比自己成绩好的人的故事。
其实,智媛的死其实也是姜伊娜促成的,这个最后讲。
1,可怜的赵范。
赵范不仅目睹了黄老师杀人的现场,还目睹了姜伊娜告诉智媛老师泄题的事情。
然后他就去告诉姜伊娜要说出去,将她和黄老师绳之以法。
姜伊娜就威胁赵范不许他说出去,打了他(赵范手臂上的伤口为证)。
赵范在成绩发布的时候看到姜伊娜,心中怒火渐起。
仗着在场人多,姜伊娜为了维持淑女风范不可能动手打他,就想去掐死姜伊娜。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姜伊娜反而因此得到了别人的信任。
2,杀人计划的起初。
智媛的爸爸到学校当保安,然后有天晚上看到赵范,不是在一具尸体旁麼,那就是智媛,发现了女儿遗体。
我觉得这部分故事是插叙的,在这之后才举行了女儿的葬礼(当然,这个理由似乎有点讲不通,智媛不可能不知道爸爸在自己学校当保安,但不是没有可能,智媛爸爸已经告诉智媛自己要离开,他只是悄悄到学校当了保安,还是夜间的,智媛只是遇不到罢了)。
那个喜欢女主角那个小帅哥去取全景图的时候不也看到一具尸体麼,也是智媛,姜伊娜他们带着智媛的尸体来,无非是要营造恐怖气氛,让大家以为智媛的鬼魂在报复。
就是在智媛爸爸发现智媛尸体的时候,姜伊娜和智媛爸爸联系上了。
她提出帮智媛杀人,并约定了杀人的办法。
当然,咱们可以换个更合理的解释,无非就是姜伊娜怎样联系上智媛的爸妈,告诉他们可以报仇。
家破人亡的他们,总之就是答应了。
3,题目是谁出的。
很多评论说是赵范,我觉得未必,我认为是姜伊娜自己。
赵范之所以出现在学校,其实是姜伊娜想将最终的罪名嫁祸给他罢了,这样智媛的爸妈也能逃掉法律制裁。
赵范也在算题目,我认为最合理的解释是,赵范听到了他们的杀人计划,打算来救大家,自己潜回学校,找到了题目,打算自己解开然后去告诉大家。
他躲在楼下电缆处,就是为了等别人过来,告诉他们实情,结果没想到姜伊娜也在其中,而且还没有被拆穿,他自知不是姜伊娜的对手,就想趁机杀死姜伊娜。
结果反而成了替死鬼,如果不是大家发现了还没有死的明孝并差点救了她,等明孝死了,姜伊娜的杀人计划到此结束就可以了。
4,明孝必须死。
哪怕她跟姜伊娜关系再好,但是对不起,谁让你是第四名呢,非要比姜伊娜高一名。
其实明孝也是得到题目的人之一,明孝因为姜伊娜是自己死党,把买题的事情告诉了姜伊娜,结果才成全了姜伊娜预谋已久的杀人计划。
姜伊娜没有预料到英语老师解开了密码题,否则明孝也是来不及被救的。
如果明孝被救了,事情就败露了。
明孝说没看到凶手是谁,姜伊娜才有机会让智媛妈妈杀了明孝。
她一直站在明孝旁边,但是又不把明孝彻底救出来,其实是要随时动手,防止她供出自己。
智媛的妈妈率先担当起了承担死亡义务的人,杀了明孝。
但是不敌黄老师,被杀。
仇没有报成。
这才有了智媛爸爸继续出马的理由。
5,智媛的爸爸并不是杀人恶魔。
杀了明孝以后,姜伊娜的目标就达成了,杀了所有学习比她好的人,而且杀人的责任还安给你智媛的妈妈,顺利脱责。
她和智媛爸爸约定在楼顶见。
结果姜伊娜在露台上看到自己的本子,智媛的爸爸故意将照片夹在其中,这个举动的含义是告诉她凶手还没找出来,事情没有结束。
姜伊娜想要的是杀掉比她成绩好的学生,但是智媛爸爸的目标是替女儿报仇。
现在姜伊娜达到目标了,但是对于智媛爸爸来讲,现在不仅女儿死了,现在老婆也死了,这仇更是必须得报了。
他发现自己上当了,成了被姜伊娜利用的人,其实姜伊娜的计划根本不是帮他给女儿报仇,自己还陪上了夫人。
于是就绑架了姜伊娜,准备杀了她,起码是为妻子报了仇。
6,智媛的爸爸为何接过杀人计划,与黄老师同归于尽。
智媛爸爸绑了姜伊娜之后,姜伊娜为了求生,告诉了他智媛的相机拍下了行凶者杀人过程的事情,并告诉他相机在自己这里。
智媛爸爸现在不仅没有了财产,而且妻离子散,事已至此,就决定既然已经走到这份上了,已经没有了活下去的打算。
不如一不做二不休,与杀害自己女儿的仇人同归于尽。
于是他出了一道题,放了当时的录像,诱出了黄老师。
可以看出,他并不是这期事件的主谋,因为题目风格完全不一样。
而且他走出去杀掉黄老师,那必然是同归于尽。
其实,他杀掉自己的债主的时候,冲出厕所的那副表情也能够看出他压根不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7,智媛的死也要归因于姜伊娜。
姜伊娜成绩不错,但一直拿不到第一,心怀嫉妒,特别是对第一名的智媛。
尽管智媛很帮助她,尽管智媛有着很困难的家境,但是,嫉妒之心占了上风。
明孝买到了题目,因为死党关系,泄题给姜伊娜。
姜伊娜参加考试拿到第五,但是仍不满足。
这时她利用智媛对奖学金的渴望,诱使智媛向黄老师要求得到同等待遇。
事实上她已经知道黄老师参与泄题,本身不是什么好鸟,结果黄老师杀人灭口。
同时她想办法让赵范目睹了黄老师杀人过程,然后对他进行虐待,从而使得他精神恍惚,沦为被嫁祸的对象。
影片开头姜伊娜做的噩梦,无非是她借刀杀人杀掉智媛,并决定开始杀人计划时内心的恐慌罢了。
姜伊娜依次除掉班级上的学习好的或者有能力买到答案的同学,为自己拿到更高名次扫清了障碍。
这能得出个啥结论?
万恶的考试制度泯灭了人性?
但是,Who cares?
因为我们只知道,伟大的考试制度将千秋万代地传递下去。
最后的最后,打个推荐无非是想看看这影评能不能被推到前面去,嘿嘿。
万恶的推荐制度?
但是,Who cares?
校园题材的悬疑作品,历来颇受欢迎。
校园就是一个小社会,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的事儿一点不比外面少。
学生之间、老师之间、家长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家长和老师之间,关系负责着呢,由此衍生出的各种矛盾冲突,也是校园悬疑电影和小说着力表现得内容。
在校园这个江湖之中,总少不了一样东西,那就是——考试!
因为考试成绩好、名列前茅,可以拿奖学金,上好大学,好处多多,这也就是学生之间呈现敌对状态的主要原因。
而韩国悬疑电影《考死》系列就是以“考试”为主题的。
其实,该系列目前已出的前两部只有第一部是真正通篇与“考试”有关的。
两部作品在叙事手法上采取了相同的模式,一种类似于“暴风雪山庄”的困兽模式:一群成绩好的尖子生,因为特殊补习,被封闭在学校无法离开。
接着学校联系发生诡秘事件,神秘人物操控学校,学生和老师与外界失去联系,外界无法救援。
而杀戮也由此展开,尖子生们没能解开神秘人物出的“考题”,最后一个个被用残忍的手段杀害……当最后影片真相解开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家长和老师之间深深的矛盾,老师(或者其他同学或家长)对学生的欺负(最终导致其死亡),引来了家长(或亲人)的疯狂报复,最终往往以悲剧收场,有罪之人遭到报复,报复之人自己也是凄凉的下场。
然而,在种种悲剧事件的背后,我们透过“学生-家长-老师”这个矛盾的三角看到的是,校园这个小社会所隐藏的阴暗面。
《考死》系列只不过是剥掉校园看似光鲜的外衣,用电影艺术手法较为极端地将其剖露出来,并加以放大罢了。
相比于系列第一部《血之期中考试》,第二部《教学实习》整体上较前者没什么进步,反而不如前者好看,但结尾却给人些许光明。
如果导演还打算拍第三部的话,不知要如何再深度挖掘,或者从血型暴力上着手再加强,个人以为该系列后续的发展空间并不大,喜欢这个系列的可以拭目以待!
我赞同幕后操纵者是姜伊娜的观点。
这在影片中基本没有证据,但存在很多暗示的片段。
如:姜伊娜对智媛讲述她母亲的职业是木偶师,这是暗示智媛的父母是她手中操纵的木偶。
其余还有别人提到过的:金范死时她说的“不应该是你”这样的话(当然在翻译方式上存在疑点,未必是这个意思);以及偶尔的诡异表情和格外积极的行动。
等等。
这里我首先要说一下我认为的整个故事的隐含剧情:姜伊娜的亲属参与了买考题的情况,后被智媛发现,智媛直接去威胁老师、结果被杀,死时先是被那个神经病目击,随即又被伊娜捡到了智媛拍摄老师钥匙链的照相机(伊娜回忆中有智媛的死状,这可能表明伊娜是尸体的发现者)。
后来智媛的父母可能会与伊娜取得联系,问她谁可能是凶手(因为伊娜和智媛是好朋友,智媛父母肯定认为她是最值得信任的),于是伊娜一方面要把自己撇清,一方面又想除掉排在自己前面的同学,再一方面也是要为智媛报仇,于是告诉智媛父母:凶手是某个老师、被五个同学的家长买通杀死了智媛。
这里她提及的五个同学就是死掉的五个学生,大家可能也会注意到:死者中有一个(尹书贞)在那次有漏题的考试中并未排在智媛前面,这个女生其实是被伊娜胡诌出来顶替自己的,是伊娜随便找的替死鬼。
至于那个精神病的男生,他发疯肯定也与伊娜有关,不然不会一看见她就想杀她。
这个我还没想明白……
悬疑 有很多片子的影子~竟然我没发现真正的凶手 我要看第二遍~
保安早就猜到了,就是没想到元凶是好好先生
最后都是差不多的~
要不是有金范这个大帅哥 真可以说是大烂片 是不是也可以说高丽棒子的教育体制压得学生们已经不行了 老师也腐败得不行了呢?
挺好的一部教育片,用恐怖题材来说明学校对学生压力。成绩面前只有牺牲品
看了10分钟就看不下去了算不算看过?低智商恐怖片技术含量太低了。F盘里的考死2果断要删掉。
电影一星,喜剧的结尾再加一星。
这个,看在金范的面子上=。。=
开头真的很不错,短暂的考前、考试状态体现了多个人物的状态和冲突,而且很真实,就是高中时候会遇到的那些! 突然出现的困境,学校这个地方果然很可怕。第一题是没人解的,不可能上来就会特别配合。 其实每个题会像弥留之国的爱丽丝和诚如神之所说那样! 第二题解错了死了两个人,但是马上就知道了杀人顺序是考试排名...我觉得一堆人不往外面冲吗?这个学校的封闭环境有点不够严谨。基本上所有人都是扁平人物,不过老师的自爆有点牛逼!而且是不是为了杀死老师,杀了太多无辜的人啊...另外,女主是隐藏的凶手就很厉害! 排名看似是考试顺序,其实是作弊群体。但是解题谜底只是那个之前那个女生就差一点儿意思,毕竟我们早就从灵异中get到了。
还好还好,女主也不是什么好人啦。
1。这片子在抄大逃杀吧。2。泡菜话听得我要吐了。3。这对父母不是爱女心切是变态。4。为什么我明明是要看轻松爱情片却来看这个了?!5。看豆瓣的人果然很伟大……我也开始怀疑女主角是大BOSS了。6。其实我不是对正太无感……7。我真的不好意思在标签里加韩国……
尼玛学校就一个班俩老师还按成绩排名屠杀。。。噗哈哈哈笑屎我了
青春也是一部恐怖片,因为会像一倒影子越拉越长,或许还活在青春里,经常做梦都是明天要考试而我还没复习,然而梦醒自己都已经过了十多年了
前面的铺垫十分引人入胜,只是在谜底揭开的瞬间,我感觉到了遗憾!
韩国恐怖片最好的一点就是总有反应现实的亮点。
我太变态了 我居然觉得挺好看的
本可以拍得更好,最有意思的一幕:装扮成鬼的母亲和保安父亲吃面,背景是溺死的女生。
为了看帅哥金范看的,对于学生而言,考试是最恐怖的
以学生梦魇展开的大逃杀式人鬼合某复仇计划。玩中文秀道德经想让人拍死吗思密达?!剧情漏洞种种,女主异于常人的惨白面颊和红唇早就预示被附身?
靠,最后太搞笑了,我有点饿啊